小学一年级科学-小动物找妈妈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动物找妈妈》作业设计方案

《小动物找妈妈》作业设计方案

《小动物找妈妈》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小动物找妈妈》是一本适合学前幼儿阅读的绘本,内容简单生动,画面可爱温馨,适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只小动物迷路了,它在丛林里找到了很多的动物妈妈,但最终只有一个动物是它的真正妈妈。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二、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小动物找妈妈》这本绘本的内容和主题。

(2)认识不同的动物妈妈,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3)学习家庭的概念,明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关爱家人,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和友爱精神。

(2)启发学生热爱动物,培养他们的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导入环节(15分钟)教师先向学生介绍绘本《小动物找妈妈》的内容和主题,引导学生猜测故事情节。

然后播放动画片《小动物找妈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这本书产生好奇心。

2.教学过程(40分钟)(1)阅读绘本《小动物找妈妈》,教师为学生朗读,鼓励学生跟读,理解并感受其中的情节和人物。

(2)讨论分组,让学生分组讨论小动物如何找到它的妈妈,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3)角色扮演,学生根据绘本内容扮演角色,学生们可以互相扮演动物和小动物,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活动设计(30分钟)(1)制作小动物面具,为了增强学生对绘本中不同动物的认识,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动物的面具,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家庭游戏,让学生和家长一起玩家庭游戏,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增强亲子关系。

4.课堂总结及延伸(1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进行梳理总结,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然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幻想中的理想家庭。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程度、角色扮演表现、讨论贡献等。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7课《小动物找妈妈》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7课《小动物找妈妈》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7课《小动物找妈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7课《小动物找妈妈》是采用青岛版教材的教材内容。

这一课与小学低年级的儿童生活经验紧密相关,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自然形态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动物的自然科学知识的认识。

本课主要围绕小动物找妈妈这一主题展开,教师可以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动物与人类孩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及观察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小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现状,以及不同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之间的联系。

•知道各种小动物的外貌特征及其性格特征,明确其分类特征。

•能够识别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的关系。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小动物及其妈妈的行动、站位和动作,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调查能力和分析能力,理解自然界规律。

•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完成小动物与它的妈妈的配对游戏。

•有主动提问和积极回答问题的能力,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形态和动物的热爱,关心动物及其保护。

•吸引学生对困难问题的研究,并通过动物间的一些小经验启发学生,给予相应的赞扬和启示。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小动物类的形态、行动、站位等进行小动物与它的妈妈的配对游戏,形成较灵活的配对关系,识别妈妈与自己的差异。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逻辑和想象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明确小动物类的分类特征,正确识别小动物与它们的妈妈之间的关联。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口头表述和配对游戏最终获得真正的反馈。

四、教学方法教师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授课法:教师讲解小动物的基础知识。

•观察法: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小动物及其妈妈的行动、站位和动作,提高其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理解生物间的联系。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动物们的特点,鼓励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_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7.小动物找妈妈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能繁殖后代。

2.在老师指导下,掌握寻找证据的方法。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小动物和妈妈的相似特征产生探究兴趣。

4.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帮小鸡和其他小动物找妈妈,让孩子掌握寻找证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启发孩子多角度寻找证据证明小鸡的妈妈是母鸡。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小动物跟妈妈在一起的图片。

老师准备课件、练习题、板书图片、鸡蛋实物等等。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新课,谈话引入活动过程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七课:小动物找妈妈。

师:大家喜欢小动物吗?生:喜欢师:喜欢什么动物?生:汇报师:能说一说它们的样子或者模仿它们的叫声动作吗?谁能试一试?生:描述小动物的样子,模仿表演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二、活动过程(一)谁是小鸡的妈妈1、交流课前搜集的图片,感受动物与妈妈在一起的温馨。

师:课前大家搜集了好多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图片,请在小组内分享交流欣赏一下吧。

生:小组同学展示分享图片师:我也找到了不少小动物跟妈妈在一起的温馨画面,欣赏过后想一想你感受到什么?生:欣赏图片配乐视频师:你感受到什么?生:幸福、快乐、温暖······2、用视频引入活动一的学习师:跟妈妈在一起是幸福的,有一部分小动物却不那么幸运了,它们出生时没有见到妈妈,却第一眼看到了别的移动物体,认错了妈妈,你们看。

(出示小动物认错妈妈的一组图片)生: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画面师:认错妈妈多让人伤心啊,前不久一位网友的宠物狗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请看视频。

播放小鸡认小狗当妈妈的视频学生观看。

师:小鸡(贴小鸡图片作为板书)出生时没有见到妈妈,第一眼却见到了狗狗(贴金毛犬图片作为板书),从此走路跟着、吃饭跟着、休息睡觉还跟着。

让我们帮小鸡找到真正的妈妈吧。

3、帮小鸡找妈妈a、出示课本插图师:谁是小鸡的妈妈呢?生:集体回答——母鸡师: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得知母鸡才是小鸡真正的妈妈,可是有什么理由让小鸡相信自己的妈妈是母鸡而不是其他动物呢?小组同学互相商量讨论一下。

小动物找妈妈(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一年级上册

小动物找妈妈(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一年级上册

小动物找妈妈(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界中亲子关系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界中亲子关系的多样性2. 动物的特征和习性3. 动物之间的亲子关系4. 观察和描述动物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动物界中亲子关系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动物界中亲子关系,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动物的特征和习性,让学生对动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案例分析:分析动物之间的亲子关系,让学生了解动物界中亲子关系的多样性。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之间的亲子关系。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反思自己在观察和描述动物时的不足。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动物界中亲子关系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3. 学生在观察和描述动物时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和描述动物。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七、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素材:动物界中亲子关系的多样性。

2. 实物或模型:各种动物的实物或模型。

3. 教学课件: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动物之间的亲子关系。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观察和描述动物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观察不够细致,描述不够准确等。

小学科学小动物找妈妈(教案)

小学科学小动物找妈妈(教案)

小学科学小动物找妈妈(教案)教案:小学科学小动物找妈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寻找妈妈的方式。

2. 发展学生观察、想象、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PPT或图片展示相关小动物与妈妈的照片。

2. 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纸和彩色铅笔。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用PPT展示一些小动物与它们的妈妈的照片,让学生猜猜这些小动物找妈妈的方式。

2. 引发讨论: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小动物在找妈妈时会做些什么?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步骤二:观察探究(15分钟)1. 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纸和彩色铅笔。

2. 指导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小动物,例如蚂蚁、鸟类、猫等,了解它们在找妈妈时的行为特征。

3. 让学生绘制所观察到的小动物与妈妈之间的画面,描述小动物是如何寻找妈妈的。

步骤三:合作分享(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小动物与妈妈之间的画面。

2. 鼓励学生互相询问,了解不同小动物寻找妈妈的方式,并记录在纸上。

3. 指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共同的寻找妈妈的方式。

步骤四:讲解知识点(10分钟)1. 在黑板上列出学生总结的共同的小动物寻找妈妈的方式。

2. 分析每种寻找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 讲解小动物寻找妈妈时如何依靠听觉、嗅觉、视觉等感觉器官。

步骤五:小组合作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名团队长。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小动物作为研究对象,记录该小动物寻找妈妈的方式,并设计一个小活动来展示。

3. 小组讨论并分工合作,完成观察记录和小活动的准备工作。

步骤六:展示和讨论(15分钟)1.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小动物寻找妈妈的方式和设计的小活动。

2. 学生们观看展示并提出问题、提出建议。

3. 通过互动讨论,学生们思考并总结不同小动物寻找妈妈的方式的优劣和适用性。

四、巩固练习:1. 让学生在家中进一步观察其他小动物寻找妈妈的方式,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7-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7-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通过下蛋繁衍后代的呢?
生举手回答
(预测:鸽子、鹅,鸵鸟)
课件出示鸽子、鹅对应的宝宝和妈妈的图片
师讲解小鸽子和鸽子妈妈的特点:鸽子的身体呈流线型,它善于飞翔,其体表覆盖较多的羽毛,其胸肌较为发达。
师讲解小鹅和鹅妈妈的特点:成年的鹅比鸭大,额部有肉瘤,颈长,嘴扁而阔,腿高尾短,脚趾间有蹼,羽毛白色或灰色。刚刚孵化的鹅,黄色或黄褐交替绒毛,嘴扁,脚掌和嘴橘黄色。
通过回答,让学生感受下蛋繁衍后代的小动物以及它们的妈妈的特点。
通过学习了解小羊,蚕宝宝和蝉宝宝的妈妈
通过图片和讲解探究鸳鸯爸爸和鸳鸯妈妈以及孔雀爸爸和孔雀妈妈,从而理解动物中哪个是爸爸,哪个是妈妈。
拓展活动
1.通过图示结合讲解,了解蚕的一生。
第一步,交配产卵;第二步,孵化成蚕;第三步,吐丝作茧;第四步,化蛹成娥。
《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
课题
《小蝌蚪找妈妈》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一年级下
学习
目标
1.知道动物可以繁衍后代。
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小动物和妈妈的相似和不相似的特征产生探究兴趣。
3.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感恩意识。
重点
知道小动物和妈妈的相似和不相似的主要特征。
难点
知道小动物和妈妈的相似和不相似的主要特征。
2.孔雀
雄性孔雀身体呈黑色,头顶有白色簇羽;雌性绿色和棕色,雌鸟无尾屏,羽色暗褐而多杂斑。
孔雀是吉祥、善良、美丽、华贵的象征,被视为“百鸟之王”。
判断小鸡的妈妈。
小组讨论
观察鸭宝宝和鸭妈妈的共同特点
生举手回答
学习小羊的妈妈
认识蚕宝宝的妈妈

7《小动物找妈妈》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7《小动物找妈妈》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4.联系当地的动物救助组织或专业人员,寻求进一步的帮助。
5.在等待救助的过程中,保持对小鸟的关注,确保它的安全。
例题3:
题目:请举例说明小动物们如何通过自己的特点来适应生活环境。
答案:
1.小松鼠:它们有锋利的爪子,可以攀爬树木,适应在树林中生活。
2.小刺猬:它们身上的刺可以保护自己不受天敌的侵害,适应在草地和森林中生活。
2.短文反馈:
-评估学生对保护小动物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指出语言表达和逻辑结构上的优点和不足,如语法错误、逻辑不清等。
-提供建议,如增加具体例子、优化句子结构、注意段落间的过渡等。
3.调查报告反馈:
-检查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贡献和协作能力。
2.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小动物找妈妈的过程,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关爱小动物,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
4.合作交流: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分享观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课后观察周围的小动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小动物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和保护方法。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小动物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小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及保护方法。
6.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课后与家长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观察周围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小动物找妈妈(教案)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一年级上册

小动物找妈妈(教案)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一年级上册

小动物找妈妈(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各种动物及其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养成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准备1.孩子们自带或学校准备的动物玩具或图片。

2.教师准备本地区常见的几种小动物的图片,制作一些问题。

3.教师准备小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例如森林、河流、海洋等。

4.教师准备一些糖果作为奖励。

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小动物玩具或图片,并让学生简单表述这些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将这些小动物分成不同的类别,并简单介绍每个类别的特点.(3)教师说:“小动物们都需要妈妈的照顾和保护,但有些小动物在很小的时候就要离开妈妈,自己独立生活。

那么,我们来一起探究一下,这些小动物在独立生活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么解决的呢?”2.探究(30分钟)(1)教师出示各种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分成两组:“离开妈妈后很快就会自己独立的小动物”和“离开妈妈后需要长期依靠妈妈的小动物”。

(2)教师将两组学生分开,让他们分别接受不同的任务。

(3)需要长期依靠妈妈的小动物组: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讨论,以小鸟为例,小鸟在长大之前,需要妈妈照顾,但是当它都长大了,妈妈不能一直照顾小鸟了,它该怎么做呢?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出小鸟自己独立的方法,并用语言和图片表达出来。

(4)很快独立的小动物组:同样以小鸟为例,教师让他们思考,小鸟出生后什么都不会,但是它很快就能展翅高飞了,它是怎么学会飞的呢?学生可以通过模拟小鸟试飞的过程,或者用语言、图片描述小鸟学会飞的过程。

3.集体总结(20分钟)(1)教师即时反馈学生的探究成果,评价他们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在寻找小动物妈妈的过程中,学生能力的提高将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2)教师请学生简单总结小动物们离开妈妈后的独立生活经历及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困难的方法,指导孩子们通过问题阅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

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
师:小鸡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还有几位小动物没找到妈妈,请你帮帮它们吧。
师:老师给每小组准备了一个资料袋,里面装着动物妈妈和动物宝宝。
说要求:(1).给小动物找到妈妈。
(2).在小组内说一说你这样找的理由。
4.找学生说理由,并说出和妈妈相同的地方。
板书:粘贴图片
相似:嘴、脚、耳朵、尾巴
总结:它们的妈妈都是通过直接生小动物的方式繁衍后代的。
知道小动物和妈妈身上相似与不相似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1、导入环节
同学们,今天动物王国举行了一场亲子运动会,运动会结束以后好多小动物都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帮它们吗?
2、授课环节
师:首先向我们走来的是:
生:小鸡
师:小鸡找不到自己妈妈了,你能帮帮它吗?
1.出示母鸡、鸭子的图片,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外形特征,找到小鸡的妈妈。
5.帮金蝉、毛毛虫、小蝌蚪找妈妈。
师:我们帮和妈妈长得像的小动物找到了妈妈,还有几位和妈妈长得不像的小动物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它们都是谁啊?
师:你都认识它们吗?请你来帮它们物找到妈妈
(2)找一找他们和妈妈有什么不同
得出结论:小动物们和妈妈长得并不相似
生:小鸡和妈妈的嘴都是尖尖的,脚是分开的。
2.出示母鸡和公鸡的图片,区分母鸡和公鸡。
总结:母鸡可以孵蛋,蛋又孵化出小鸡,所以母鸡是小鸡的妈妈,实际上,有些动物是通过下蛋来繁衍后代的。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通过下蛋繁衍后代的?
生:鸭子、鹅、鸽子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这说明你们在生活中都很善于观察!
3.帮斑马、长颈鹿、大象、小兔子找妈妈。
出示公鸡母鸡、公孔雀母孔雀、狮子爸爸狮子妈妈、鸳鸯、鹿爸爸鹿妈妈图片比较不同。

五四制新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7课《小动物找妈妈》教案教学设计

五四制新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7课《小动物找妈妈》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7课《小动物找妈妈》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动物找妈妈》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认识周围的动物》单元的第四课时。

本节课是在前面认识动物的反应、动物的运动基础上,继续探究动物的繁殖这一共同特征。

本课通过让学生找小鸡的妈妈为切入点,知道如何根据特征找动物的亲代,进而认识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以此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搜集小动物及其妈妈的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首先以卵生动物——鸡为例,以帮小鸡找妈妈为线索,寻找小鸡和鸡妈妈的共同特征,探究从小鸡出壳到长大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证意识,同时让学生了解到繁殖后代也是动物的共同特征。

然后指导学生为更多的小动物寻找妈妈,包括变态发育的动物,培养探究能力。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指导学生辨别小动物的爸爸妈妈,知道小动物爸爸和妈妈的区别,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本课通过指导学生为小动物找妈妈,让学生知道大多数动物后代与亲代有相似外形特征,动物都能繁殖后代。

活动过程中通过用语言描述动物的外形特征和寻找证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证据意识。

【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能够描述动物的外形特征和名称,对周围的动物比较熟悉,甚至有些学生家里饲养小动物。

但是寻找小动物和妈妈的共同特征存在一定难度,对动物都能繁殖后代这一共同特征了解不深。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动物能繁殖后代。

2.知道动物子代和后代有相似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寻找证据的方法。

2.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动物及其后代的外形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小动物和妈妈的相似特征产生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重难点】重点:知道小动物和动物妈妈有相似特征。

难点:掌握获取证据的方法。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小动物及其妈妈的图片、活动手册教师准备:课件、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PPT 1出示]出示课题:小动物找妈妈。

小学综合实践小动物找妈妈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小动物找妈妈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小动物找妈妈教案提高认知能力、锻炼观察力、培养合作精神,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发展这些技能。

其中,小动物找妈妈是一个有趣且教育意义深远的活动。

通过这个任务,学生将学会观察和辨认不同种类的动物,并理解它们与母兽之间的联系。

此外,他们将学习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任务目标】-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鼓励他们发展对生物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 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动物,了解它们与母亲之间的关系。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至小学三年级。

【所需材料】- 大纸张或白板- 彩色纸- 胶水- 剪刀【活动步骤】1. 引入- 在黑板上或大纸张上画一幅简单的母兽图像,并在旁边列出几种不同动物的名称,如猫、鸟、兔子、蛇等,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

-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母兽与自己的孩子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小动物要找妈妈?- 引出任务名称并解释活动的目的和规则。

2.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至5名学生组成。

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组长和一名记录员。

- 给每个小组一张大纸张或白板,并提供彩色纸和剪刀。

- 每个小组将在纸上绘制一种动物的图像,并根据所画动物的特征,剪下该动物的名称贴纸,粘贴在图像旁边。

组员之间要相互讨论和协作。

3. 动物辨认游戏- 每个小组完成后,将彼此的图像和名称都混合放在一起。

- 让一个小组开始游戏,选择一张图像并读出该动物的名称。

其他小组成员需要迅速观察图像,然后大声告诉组长是否有他们小组所画的动物,并解释观察到的相似之处。

如果正确识别出该动物,则获得一分。

如果回答错误,其他小组可以尝试。

4. 小动物找妈妈游戏- 游戏开始时,每个小组的图像和名称都放在桌子上。

- 提醒学生他们的任务是尽快找出属于自己小组画的动物和名称,并将它们配对。

- 学生选择自己小组的图像和名称,将它们匹配在一起,并将它们放在一个专门为这个目的设计的区域内。

青岛版科学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7《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

青岛版科学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7《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
目标设置准确、合理,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在学情分析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原有经验准确把握难点。教学流程设计科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各教学环节衔接自然。教学辅助手段准备与使用注释清楚,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水平。设计的媒体启发性强,适时、适量。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你们观察到的结果。
生1:我发现小鸡在找不到妈妈时会发出“叽叽”的叫声,这是它们在寻找妈妈的信号。
生2:我发现小鸭在找不到妈妈时会游来游去,这是它们在寻找妈妈的行动。
师:非常好!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了解了小动物寻找妈妈的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引发思考
学生活动
联系生活实际积极思考 ,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然后对今天的内容有一个提前那预热
环节二: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二)、观察实验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动物模型,如小鸡、小鸭等,观察它们的行为,并思考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做。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小动物模型,思考问题)
教师活动(三)、讨论交流
师:除了我们刚才观察到的小鸡和小鸭的行为外,还有很多其他动物也有相似的行为。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寻找妈妈的行为,并思考为什么它们会这样做。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各组派代表来发言。
生3:我们组认为小猴子在找不到妈妈时会发出“吱吱”的叫声,这是它们在寻找妈妈的信号。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拓展,让孩子形成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意识
6.板书设计
7. 小动物找妈妈
小动物的成长过程:孵化→吃奶→独立生活
小动物对妈妈的依赖:食物、保护、教导

小学科学_小学科学《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小学科学《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年级下册科学《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7 课《小动物找妈妈》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能繁殖后代。

2、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寻找证据的方法。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小动物和妈妈的相似特征产生探究兴趣。

4、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师:课件生:搜集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的图片。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聊聊天。

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动物?生自由谈。

我喜欢XX 动物,因为...........。

一、直接导入今天老师隆重邀请了好多的小动物,第一批客人已经到了,同学们,你认识哪个小动物?出示课件生自由回答。

(可以多让几个学生回答,给别的同学一个回答问题的机会)二、探究新知(一)谁是小鸡的妈妈?1、师:同学们可真厉害,这些动物都认识,小动物们也非常高兴,你看,它们都笑眯眯的。

咦,老师怎么听到有小鸡的哭声,我们快去看看吧!出示小鸡图片(我的妈妈呢?)师:发生什么事了?预设生:小鸡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

师:原来,小鸡来我们这儿找它的妈妈了?师出示课件师:你知道这些动物谁是小鸡的妈妈吗?生:母鸡。

师:母鸡为什么是小鸡的妈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小鸡和妈妈长得相似。

师:你觉得哪儿像?(小鸡和妈妈的爪子相似;小鸡的嘴尖尖的,和妈妈相似,爪子有四个趾,鸭和鹅的喙是扁平的,足间有蹼等)生2:生活中,我见过小鸡和妈妈在一起吃食物。

生3:我见过小鸡在妈妈怀里。

生4:鸡妈妈下了蛋,蛋孵化出了小鸡,所以母鸡是小鸡的妈妈。

2.通过其他证据找小鸡的妈妈。

(如果学生说不到第四条,也可准备个鸡蛋)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母鸡一定是小鸡的妈妈吗?还有有没有别的证据?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母鸡下蛋、小鸡出壳的图片,让学生明确这才是“母鸡是小鸡的妈妈”最有力的证据。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了一些证据,证明母鸡是小鸡的妈妈。

我们根据生活经验,知道母鸡会下蛋,蛋又孵化出了小鸡,因此得出了母鸡是小鸡的妈妈。

3、师:刚才我们不仅从它们长得像,还找到了母鸡下蛋,蛋孵化出了小鸡这样有力的证据证明母鸡是小鸡的妈妈。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7课《小动物找妈妈》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7课《小动物找妈妈》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7课《小动物找妈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和它们的母亲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的小动物找妈妈的方式;2.开发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3.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护之心。

二、教学重点1.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小动物找妈妈的方式,如狮子、长颈鹿、小兔等;2.在故事情节中,让幼儿学习认识生活中的各种动物和它们的母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观察图片,让学生猜想这是一组什么图片;2.引入本节课的故事《小动物找妈妈》,让学生对很多小动物的生活产生兴趣。

2. 学习重点1.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各种小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小动物,认识它们的特点;2.通过故事情节,让学生体验不同小动物找妈妈的经历,认识小动物和它们母亲之间的关系。

3. 练习与应用1.学生们自由发挥自己的创意,围绕各种小动物写故事;2.学生们围绕自己家中宠物,写一篇寻找妈妈的故事。

4. 总结评价1.学生们重复自己撰写的故事,加深记忆;2.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学生评价,对学生进行指导,加深理解。

四、教学方法1.活动为主的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来记忆与认识不同的动物,如观察图片,写故事;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反思,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小动物找妈妈》;2.幻灯片、图片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评价和效果1.通过小动物的故事、图片,让学生对不同小动物产生兴趣,同时加深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2.通过教学,学生们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理论和技能,并且用于实践课程;3.通过学生写的故事,评价学生掌握的情况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

七、教学注意事项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宠物的了解和关心;2.学习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状态,留意有些学生是否存在不良的情绪和行为;3.在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时,一定要注意评价结果不得带有任何与学生个人生活无关的内容。

小学科学_小学科学《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小学科学《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年级下册科学《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7 课《小动物找妈妈》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能繁殖后代。

2、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寻找证据的方法。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小动物和妈妈的相似特征产生探究兴趣。

4、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师:课件生:搜集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的图片。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聊聊天。

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动物?生自由谈。

我喜欢XX 动物,因为...........。

一、直接导入今天老师隆重邀请了好多的小动物,第一批客人已经到了,同学们,你认识哪个小动物?出示课件生自由回答。

(可以多让几个学生回答,给别的同学一个回答问题的机会)二、探究新知(一)谁是小鸡的妈妈?1、师:同学们可真厉害,这些动物都认识,小动物们也非常高兴,你看,它们都笑眯眯的。

咦,老师怎么听到有小鸡的哭声,我们快去看看吧!出示小鸡图片(我的妈妈呢?)师:发生什么事了?预设生:小鸡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

师:原来,小鸡来我们这儿找它的妈妈了?师出示课件师:你知道这些动物谁是小鸡的妈妈吗?生:母鸡。

师:母鸡为什么是小鸡的妈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小鸡和妈妈长得相似。

师:你觉得哪儿像?(小鸡和妈妈的爪子相似;小鸡的嘴尖尖的,和妈妈相似,爪子有四个趾,鸭和鹅的喙是扁平的,足间有蹼等)生2:生活中,我见过小鸡和妈妈在一起吃食物。

生3:我见过小鸡在妈妈怀里。

生4:鸡妈妈下了蛋,蛋孵化出了小鸡,所以母鸡是小鸡的妈妈。

2.通过其他证据找小鸡的妈妈。

(如果学生说不到第四条,也可准备个鸡蛋)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母鸡一定是小鸡的妈妈吗?还有有没有别的证据?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母鸡下蛋、小鸡出壳的图片,让学生明确这才是“母鸡是小鸡的妈妈”最有力的证据。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了一些证据,证明母鸡是小鸡的妈妈。

我们根据生活经验,知道母鸡会下蛋,蛋又孵化出了小鸡,因此得出了母鸡是小鸡的妈妈。

3、师:刚才我们不仅从它们长得像,还找到了母鸡下蛋,蛋孵化出了小鸡这样有力的证据证明母鸡是小鸡的妈妈。

小学科学27《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27《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27《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小学科学27《小动物找妈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小动物与妈妈之间的亲子关系,并能够描述小动物与妈妈的特征和相互作用。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小动物及其亲子关系的关怀和保护意识,理解生命的可贵,并发展同情心和责任感。

3. 学科素养与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不同小动物与妈妈之间的亲子关系。

2.描述小动物与妈妈的特征和相互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录音机、图片、实物模型、小动物卡片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铅笔、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此次教学设计分为五个环节。

环节1:导入(5分钟)1. 老师出示一张图片或展示一段视频,呈现多个小动物与它们的妈妈的画面。

2.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视频,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与妈妈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3. 学生自由发言,思考与讨论。

环节2:知识探究(20分钟)1. 老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或实物模型展示虎妈带着小虎出来觅食的情景,并描述母子间的相互作用。

2. 老师出示关于其他小动物与妈妈之间亲子关系的图片或卡片,让学生观察。

3. 学生分组活动,每组选择一种小动物,讨论并描述小动物与妈妈之间的特征和相互作用。

4. 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

环节3:情感价值观培养(10分钟)1. 老师通过小组展示和分享的方式,引导学生分享对小动物及其亲子关系的感受,并指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些小动物呢?”2.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个人的保护意识和建议。

环节4:扩展拓展(15分钟)1. 老师播放与小动物保护相关的纪录片片段或短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了解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保护措施。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行动措施,设计海报、口号或小动物保护手册等。

3. 学生进行展示,与全班分享。

环节5:复习总结(10分钟)1. 老师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总结,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一年级青岛版科学《小动物找妈妈》教案

一年级青岛版科学《小动物找妈妈》教案

一年级青岛版科学《小动物找妈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几种常见小动物及其妈妈的特征。

了解小动物和妈妈之间的相似之处和联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不同小动物的成长过程。

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帮助小动物找妈妈,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交流讨论,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不同小动物及其妈妈的特征。

理解小动物和妈妈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准确观察和描述小动物及其妈妈的特征。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游戏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各种小动物和妈妈的图片、视频资料、卡片、奖品。

2.学生准备:无。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温馨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视频中的小动物们都和谁在一起呢?为什么它们要和妈妈在一起呢?”引出课题“小动物找妈妈”。

2.认识小动物和妈妈的特征(1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小动物和妈妈的图片,如小鸡和母鸡、小鸭和母鸭、小猫和母猫等。

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和妈妈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征,并进行比较。

提问学生:“这些小动物和妈妈有哪些相似之处呢?又有哪些不同呢?”让学生举手回答。

3.小动物找妈妈游戏(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小动物和妈妈的卡片。

游戏规则是将小动物和对应的妈妈卡片放在一起,速度最快且正确的小组获胜。

教师在旁边观察指导,游戏结束后评选出优胜小组并给予奖品。

4.讨论小动物和妈妈的关系(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动物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如妈妈照顾小动物、教小动物本领等。

提问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5.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小动物和妈妈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能繁殖后代。

2、在教师指导下,掌握寻找证据的方法。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小动物和妈妈的相似特征产生探究兴趣。

4、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动物能繁殖后代。

教学难点:在教师指导下,掌握寻找证据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小动物和它们妈妈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利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小动物找妈妈。

二、活动探究(一)谁是小鸡的妈妈?1 •通过外形特征找小鸡的妈妈。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小鸡与鸭、鹅、公鸡、母鸡的外形特征,找到小鸡的妈妈。

学生找出母鸡是小鸡的妈妈。

教师指导学生说说理由。

学生回答:小鸡和妈妈的“嘴”都是尖尖的…2•通过其他证据找小鸡的妈妈。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母鸡一定是小鸡的妈妈吗?还有没有别的证据?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母鸡下蛋、小鸡出壳的图片,让学生明确这才是"母鸡是小鸡的妈妈”最有力的证据。

3•教师总结:要从多方面、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二)它们的妈妈是谁?帮小驼鸟和小山羊找妈妈。

教师出示小鸵鸟和小山羊的图片,指导学生参照找小鸡妈妈的方法,通过比较外形的相似特征的方法来找一找它们的妈妈。

2•帮蝌蚪、蚕和弾的幼虫找妈妈。

教师出示蝌蚪、蚕、蝉的幼虫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妈妈是谁。

教师借助视频展示蚕和弾的发育过程,让学生认识到蝉幼虫的妈妈是弾的成虫,蚕的妈妈是蚕蛾。

教师总结: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妈妈,动物能通过下蛋或直接生小动物的方式繁殖后代。

有些小动物和妈妈外形相似;有些小动物和妈妈外形不同,但长大后会和妈妈外形相似。

三、小结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怎样能找到小动物的妈妈,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四、区分动物的爸爸和妈妈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孔雀和鸳鸯的外形特征,区分动物爸爸和动物妈妈,并把活动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中。

五、谈收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知道动物妈妈能繁殖后代。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掌握利用多方面寻找证据,证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在给小动物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要注意保护动物。

【重难点】
知道有些小动物和妈妈相似,有些和妈妈不相似,长大后最终都长成和妈妈相似的样子。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
教师准备: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大森林里正在举办运动会,一位小运动员参加完运动项目向我们走来,瞧,这是谁?是小鸡。

二、探究过程
活动一、给小鸡找妈妈
1、小鸡发现它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它找找吗?
2、你是怎么给小鸡找到妈妈的?
小鸡和妈妈的嘴都是尖尖的。

而鸭和鹅的嘴是扁扁的,小鸡和妈妈的脚也很像,都是尖尖的,脚趾之间是分开的,和鸭、鹅相比,它们没有脚蹼。

3、还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母鸡是小鸡的妈妈呢?
因为母鸡会下蛋,蛋经过孵化会变成小鸡,所以我们说母鸡是妈妈。

活动二:给和妈妈相似的小动物找妈妈
1、给斑马,大象,长颈鹿找妈妈
要求:(1)给小动物们找到妈妈,并把它们和妈妈连起来。

(2)说一说你这样找的理由。

2、理由:小斑马的妈妈是大斑马因为它们身上都有黑白相间的条纹,小长颈鹿的妈妈是大长颈鹿,因为它们的脖子都长长的,小象的妈妈是大象,它们都有长长的鼻子和像蒲扇一样的大耳朵,。

3、总结:找到它们和妈妈相似的证据,就能准确判断出谁是它的妈妈了。

活动三:给和妈妈不相似的小动物找妈妈
1、帮一些特殊的小动物找妈妈。

(知了猴、蝌蚪)
要求:(1)帮小动物找到妈妈,并把它们和妈妈连起来。

(2)说
一说它们和妈妈有什么不同。

2、不同:知了猴的妈妈是蝉,知了猴没有翅膀,蝉有翅膀。

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蝌蚪是黑灰色的,它长着大大的脑袋,身子后面有一条尾巴,没有腿,而青蛙是绿色的,没有尾巴,有四条腿。

毛毛虫的妈妈是蝴蝶,毛毛虫是绿色的,身体一节一节的,没有翅膀。

而蝴蝶是五颜六色的,长着美丽的翅膀。

3、看视频了解这些小动物是怎样长成妈妈的样子的。

(动画:小蝌蚪找妈妈)
4、总结: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妈妈,有的小动物和妈妈外形相似,有些小动物小时候和妈妈外形不同,但长大后也会和妈妈外形相似。

活动四:找爸爸
哪些是动物爸爸呢?(狮子、孔雀、梅花鹿)
狮子爸爸有鬃毛、体型要更大一些。

孔雀爸爸会开屏,羽毛也更漂亮。

梅花鹿爸爸头上有角,妈妈头上没有角。

三:德育渗透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见到这么多小动物,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在与小动物相处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动物!
请同学们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课下继续了解小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