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比大小|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比大小|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4 比大小|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4 比大小|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章第一节《比大小》。

我们将通过比较数字和物体的大小来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大小的相对性,会比较数字和物体的大小。

2. 学生能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数字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3. 学生能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理解大小的相对性,会比较数字和物体的大小。

难点:学生能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数字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物体模型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问学生哪个大哪个小,学生可以用手比划出来。

2. 讲解:我会用数字卡片和物体模型,讲解大小的相对性,让学生明白比较的方法。

3.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数字和物体,让学生比较大小,并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

4. 巩固: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比较,并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大的字体写“比大小”,下面写“数字和物体的大小比较”,并在旁边画出一些比较的符号。

七、作业设计1. 比较数字大小:34, 27, 45, 23答案:34 > 27, 45 > 232. 比较物体大小:一本书和一张纸,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答案:一本书 > 一张纸,苹果 > 橙子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回家后,找一些物品,和家人一起比大小,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

这样既能巩固今天学到的知识,也能让家人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引入环节的实践情景在引入环节,我选择了苹果和橙子这两个实物来进行比较。

这个实践情景的选择是有深意的。

这两个水果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它们的大小差异。

通过实物比较,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大小的相对性,从而为后续的数字比较打下基础。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比大小》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比大小》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比大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准确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水平。

3.通过小数比较大小,使学生初步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教材分析教材创设了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比较郑强和李明两个同学“谁的得分高”。

在比较9.87 和9.90哪个数大时,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

有的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能够得到9.90分比9.87分高,最后能够引导学生从数位来思考,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所以9.87<9.90。

第二个问题是比较三人的得分情况,张华的得分是9.96分,要比较郑强、李明、张华的成绩,就需将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首先要让学生看清楚是按从大到小排列还是小到大排列,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比的。

使学生体会到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整数部分相同就要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十分位上相同,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

第3个问题“王平可能是多少分呢?”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大小,确定其范围。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只有极少数学生来自于乡镇企事业单位。

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已是第四个年头,新的教材,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使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相互质疑,大胆实行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自主学习。

学生活泼可爱,思维灵活,敢说敢做,既有着农村孩子特有的淳朴与耿直,又有着良好的合作和创新意识。

只要是贴近孩子生活的实际的学习材料和内容,他们都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歌手大奖赛吗?生:看过。

师:一场比赛结束后,你最关心的是什么?生1:我最想知道谁得了第一。

生2:我一般最想知道我喜欢的那个选手得了第几名。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比大小》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比大小》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比大小》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比大小》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比大小教材P9~1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顺序排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技能目标:使学生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顺序排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难点: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正确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填一填。

50分米=()米960克=()千克45厘米=()米
1米8分米=()米4千克600克=()千克
2.读出下面的小数。

0.68 0.85 0.001 0.10 0.15 0.01 3.45 1.457
教师谈话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与小数有关的知识。

教师板题:比大小
二、自主探究。

1.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跳高场地去看看,出示教材9页例题。

跳高成绩
姓名成绩/米
王红0.69
李娜0.8
教师:这两名同学的成绩都是小数,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都是小于1的小数。

教师:你能说出这两名同学的名次吗?为什么?。

1.4《比大小》(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1.4《比大小》(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1.4《比大小》(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1.4《比大小》(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1.4《比大小》。

我们将通过比较两组数字来学习如何判断大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学会使用比较符号(>、<、=)来判断两个数字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使用比较符号(>、<、=)来判断两个数字的大小。

难点:理解比较符号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卡片学具: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让学生观察两组数字,让学生初步感知比较大小的概念。

例1:比较23和17的大小。

学生观察后,可以发现23比17大,所以可以写成23>17。

2. 讲解比较符号(10分钟)讲解比较符号(>、<、=)的含义。

>表示左边的数字比右边的数字大;<表示左边的数字比右边的数字小;=表示左边的数字和右边的数字相等。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学会使用比较符号。

例2:比较35和25的大小。

学生可以发现35比25大,所以可以写成35>25。

例3:比较40和40的大小。

学生可以发现40和40相等,所以可以写成40=40。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比较大小的知识。

12>9 36<45 50=504.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例4:比较72和80的大小。

学生可以发现72比80小,所以可以写成72<80。

5. 课堂互动(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较大小游戏,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比较符号:> < =例1:23>17例2:35>25例3:40=40例4:72<80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89>78 56<60 90=90答案:89>78 56<60 90=9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比较符号。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教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比大小》教学目标:1. 能听懂、用自己的话表述和理解“比大小”的概念;2. 能正确使用比较符号(<, >, =),并对数字及物品进行比较大小;3. 能在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比大小的方法教学重点:1. 通过图形直观的体验,掌握比大小的基本概念;2.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小于”、“大于”、“等于”比较符号的使用方法;3. 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比大小的方法,为下一步数的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练使用比大小方法,意识到比大小在数学及生活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讨论合作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工具:活动卡片、小实物、比大小符号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卡片上面写着“5”,请同学一起为这个数字点赞鼓掌。

2. 重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比大小”。

请同学用手比较一下自己的左右手,思考为什么有左右之分?老师带领同学进一步思考,如何才能知道哪只手更大一些呢?3. 通过讨论,引导出比大小的概念。

教师可以拿出一些小物件,如石头、手表、钱等,让同学自由比较大小。

4. 以举例的方式简单说明比较符号的意义,口头解释小于、大于、等于符号的含义。

二、探究比大小1. 让同学手里拿着一些小实物,比较他们的大小。

成对的同学相互比较,谁的东西小就应该坐下,留下最大的。

2. 引导学生对比大小的结果使用比较符号。

“5 < 7”、“10 > 8”、“3 = 3”等等。

3. 加深学生对比大小概念的理解,让学生在活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年龄。

然后将卡片放在老师提前画好的比较符号大牌下面,比较大小。

(老师可以自己设计一些简单易懂的卡片,如1只恐龙、2个苹果等等,同学们比较大小并使用符号表示)4. 通过一些小游戏的形式操练比大小的方法,比如出示不同颜色的拼图,让学生在心中比较大小,然后站在相应的区域,符合条件的同学拿到奖励。

《比大小》(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比大小》(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比大小》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理解整数、小数、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准确比较整数、小数、分数的大小。

2. 能够运用比较大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整数、小数、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 比较整数、小数、分数的大小。

3.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和性质。

2.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那么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a. 比较两个整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大。

b. 位数相同,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c. 最高位相同,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2. 讲解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a. 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大。

b. 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小数点后第一位,第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c. 第一位相同,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3. 讲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a. 通分后比较分子的大小,分子大的数大。

b. 分子相同,比较分母,分母小的数大。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整数、小数、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实际应用(10分钟)1. 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较大小的知识解决。

2.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问题。

3. 老师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整数、小数、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 强调比较大小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运用比较大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整数、小数、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课堂练习和实际应用,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比大小-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比大小-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比大小-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大”和“小”的概念。

2.能正确读懂数学中用于比大小的不等式符号。

3.掌握用不等式符号比大小。

二、教学内容1.审题。

2.对物品进行比较,区分大小。

三、教学重点1.知道“大”和“小”的概念。

2.能准确理解用于比大小的不等式符号。

四、教学难点1.区分不等式符号小于和大于。

2.掌握大小比较。

五、教学材料1.讲义P3-P4。

2.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教材。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张贴三张海报在黑板上,一个五角星、一个三角形、一个矩形。

2.老师让学生看看海报上的图形,问这些图形过滤大小,让学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意见。

(二)讲解比较大小1.老师写下“大”的概念并解释。

2.老师写下“小”的概念并解释。

3.老师让学生想想一个普通人和一个巨人,哪个人更大。

(三)比较大小1.老师让学生看下图中的两个数字:3和8。

2.老师问:这两个数字中,哪个更大?让学生举手作答,并解释自己选择的数字。

(四)巩固练习1.老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完成填空题:–(1)3 ? 5–(2)7 ? 9–(3)4 ? 1–(4)6 ? 82.老师让学生做完后互相检查,然后老师让学生上来做题,让全班进行评价。

(五)总结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讲解,让学生回忆讲解的内容。

2.老师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七、板书设计1.大2.小3.数字比较:3 < 84.不等符号:> <八、作业抄写“大”和“小”的概念,以及不等式符号“>”和“<”,每个符号抄写5遍。

练习抄写不等式符号时,可以让学生带上比较身高和手长的练习。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比大小》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比大小》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比大小》教案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比大小》教案北师大版三级下册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直观图形,经历用面积模型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

2.会比较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或分子是1的简单分数的大小。

3.在观察、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会比较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卡片。

学具准备:荧光笔。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复习铺垫与学生一起复习有关分数的基本知识。

2、谈话导入由白银市正在争创文明城市,三年级(1)班和三年级(2)班的孩子们种草坪引出比较和的大小。

一、合作探究(一)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1、质疑:和谁大谁小? 341434142、自主探究:利用学具,涂一涂,想一想,比一比。

3、分享展示比较的结果,并说出理由。

4、小组合作:借助学具(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选定一个分数涂一涂。

5、交流展示涂出的分数。

6、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排队,并写出相应的分数。

(二)游戏巩固老师:我把这些分数装到了盒子里,接下来我们做个小游戏,男女大比拼。

比一比看谁抽到的分数大。

3、小结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三)我出题你来比(四)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1、2、3、猜想:和谁大?小组合作:利用学具用喜欢的方式进行验证。

交流展示。

1412(1)折一折。

(2)画一画。

(3)找一找。

4、5、练习:说出一个分子是1的分数并比较大小。

总结分子是1的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分子是1,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五)教师小结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分子是1,分母大的的分数反而小。

二、巩固练习1、2、快问快答出示题目:篮子里有3个红苹果,4个绿苹果,红绿苹果各占苹果总数的几分之几?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比大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比大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比大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比大小》主要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整数、小数和分数大小的方法,以及理解比例的概念。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小数的比较方法,但对分数的比较还不够熟练。

此外,部分学生对比例的概念理解较模糊,需要在本单元学习中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比较两个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大小,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较两个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大小。

2.难点: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较大小和比例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

2.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地感受比较和比例的方法。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时比较价格,引入比较大小和比例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两个物品的价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例子,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数中,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比较整数、小数和分数大小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比较大小的心得。

然后,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大小和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一家超市举行优惠活动,买5千克苹果送1千克,请问买8千克苹果需要支付多少钱?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例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比大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比大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比大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比大小》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与几何》中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图形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比较能力,为后续学习面积、体积等概念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比较两个图形大小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图形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比较方法掌握不牢固,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比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图形大小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比较能力。

3.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较两个图形大小的方法。

2.难点:灵活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比较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教具。

2.准备大小不同的图形卡片。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能比较这些图形的大小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大小不同的两个图形,如正方形和长方形,提问:“哪个图形大,哪个图形小?”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比较过程。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比较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大小不同的图形卡片。

小组内成员互相比较,并用语言和手势表示比较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的比较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图形,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比较任务。

然后,教师挑选几名学生上台演示比较过程,并说出比较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4《比大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4《比大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4《比大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比大小》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4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和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要学会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并能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理逻辑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比较符号。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比较大小的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能够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用符号“<”、“>”正确地表示大小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练习法等。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卡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比较两盘水果的重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整数,让学生尝试比较大小,并引导学生发现比较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巩固比较大小的方法。

可以采用游戏、竞赛等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如比较带小数的数的大小,比较负数的大小等。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比较大小的意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和符号表示。

第一单元《比大小》(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比大小》(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比大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数字的大小比较方法;
2.掌握“大于”、“小于”的表示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数字的大小比较方法;
2.“大于”、“小于”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1. 教学内容
1.数字的大小比较;
2.“大于”、“小于”的表示方法。

2.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理论讲解+实践操作”的教学方式。

四、教学流程
1. 教师为学生引入新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具体生活例子,如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了解大小比较,并介绍“大于”、“小于”符号的意义。

2. 提出问题
提出一些数字大小比较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相互交流。

3. 讲解数字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如何对数字大小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注意比较的对象,以及比较时的不同情况。

4. 讲解“大于”、“小于”符号的表示方法
教师讲解“大于”、“小于”符号的表示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实践操作。

5. 实践操作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数字大小比较,以及“大于”、“小于”符号的表示操作,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

6. 总结归纳
教师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应该设置相关练习题,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也应该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为下一次教学提供改进方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比大小》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比大小》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比大小》教案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比大小》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通过小数比较大小,使学生初步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教材分析教材创设了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比较郑强和李明两个同学“谁的得分高”。

在比较9.87 和9.90哪个数大时,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

有的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可以得到9.90分比9.87分高,最后可以引导学生从数位来思考,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所以9.87篇二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比大小(二)授课人所在单位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在涂一涂,比一比中培养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应用能力,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结合具体的活动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难点: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但小数的意义不同。

课前准备教师视频投影仪、图例学生两张同样大的方格纸、彩笔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我们已经和小数成为了好朋友,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了。

1、大家来看这样两个小数0.3和0.30谁大呢?2、你想通过什么方法证明0.3=0.30呢?学生可能回答03.=0.30学生汇报课伊始激发学生学习的的热情,只有与小数成为好朋友,学生才能高兴地去发现它的奥妙和神奇。

二、动手操作,体验探究。

(一)引导第一次发现3.和老师一起动手试一试,好吗?4.快拿两张方格纸用彩笔涂一涂,表示0.3和0.30教师巡视5.在黑板粘贴的图例上随着学生的汇报涂色。

第一单元《比大小》(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比大小》(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比大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整数或小数的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包括整数比较大小和小数比较大小。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比较大小题型的解题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比较身高、体重等,引出比较大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比较大小的方法(1)整数比较大小: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可以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较次高位,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2)小数比较大小: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讲解比较大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比较两个物品的价格、比较两个学生的成绩等。

4. 设计练习题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比较大小题型的解题能力。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练习题中的难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布置拓展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自主探究比较大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比较大小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课堂问答: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比较大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期末考试:在期末考试中设置比较大小题型,检验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北师大版比大小数学说课稿8篇

北师大版比大小数学说课稿8篇

北师大版比大小数学说课稿8篇北师大版比大小数学说课稿【篇1】课题:比大小老师笔记教学内容:教材17页及练习三第6、7、8题。

(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整理三种水果学具,用象形统计图进行统计活动,探究出由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认识符号“ =”、“”和“”,知道它们的含义,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推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理解“ =”“”和“”的含义。

难点:学会比较大小的方法。

课前复习今天猴子兄弟想请我们去花果山做客,不过我们要先回答出它给我们带来的问题。

(1)老师报数,请学生拿数字卡片到前面来。

(2、5、3、1、4)(2)猴子兄弟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挨次排列。

(同桌纠错)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出示主题图,同时老师讲故事:同学们一起到花果山上看一看吧!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捉迷藏,玩得可快乐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

可是,在分水果时消失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猴子兄弟分水果吗?1、出示问题:(1)图上有哪些水果?(2)猴子、桃子、香蕉、梨的数量分别是多少?(3)每只猴子分一个桃子,一根香蕉,一个梨,够分吗?2、学生汇报说发觉,同时老师教学“=”“>”和“<”(1)教学“=”猴子和桃比。

(同样多)老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

(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观察等号两边的数的特点,请学生举例子。

(例如:2=2 5=5)(2)教学“>”(猴和香蕉比)。

?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子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4)发散思维。

《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5)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第一单元《比大小》(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比大小》(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比大小》(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使用“比大小”这一数学概念,进行数值比较并正确地表达出来。

2.能够使用不同的符号(>、<、=)来表达数字的大小关系。

3.能够通过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推理和思考能力,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1.掌握“比大小”的概念,正确运用“>”、“<”、“=”这三个符号。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将这些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加深对其理解。

教学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案、教具。

教学过程:第一节:热身,进入主题(2分钟)由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都会比大小吗?举个例子。

”第二节:引入新知,普及基础概念(5分钟)一、概念引入:1.“比大小”就是比较数字大小的意思。

2.比较大小,需要用“>”、“<”、“=”等符号来表示大小关系。

3. 大小关系的表述方法:8>5, 3<6, 9=9。

二、小组合作比大小游戏(10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三人左右。

2.出示数码卡片,把卡片上的数字排成一个序列。

3.看这些数字的大小关系,将其排个序,评选出最快的小组。

4.评选出最快的小组后请其代表上台给大家展示他们的做法,并询问同学是不是也有其他不同的做法。

第三节: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两个数字,由学生填写符号(>、<、=)使其成为正确的大小关系。

2. 学生在纸上练习,教师巡视督促,并随时给予指导。

第四节:练习小游戏(10分钟)1.由教师出示一个数码卡片,让学生从现有的数字卡片中挑选两个数字进行比较。

2.学生用符号(>、<、=)表达出它们的大小关系。

3.做对的同学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

第五节:作业设置(2分钟)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以检查学生在上课时的掌握程度。

作业内容如下:1.填写符号:<、>、=,使以下数字成为正序:9 8 7____,6 5 ____ 4。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比大小》教学方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比大小》教学方案

比大小教学目标:1.结合小数的意义,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在数线上表示它们的位置。

3.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及将几个小数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列,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并且能正确地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我们昨天一起学习了小数的性质,你还记得是什么吗?生: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小数的性质,一方面增强学生的记忆,另一方面为下面比较大小做知识基础。

二、探究新知师:观察图片,说一说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生1:他们在举行运动会。

生2:李娜的跳高成绩是0.8米,王红的跳高成绩是0.69米。

师:这两名同学的成绩是整数还是小数?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生1:都是小数。

生2:都比1小。

师:你能给这两名同学排名次吗?怎么排呢?(小组活动:学生有的用单位换算知识解决,有的用小数计数单位知识解决,有的用方格图知识解决,有的……完毕,汇报小组结果)生1:李娜第一名,王红第二名,0.69米是6分米9厘米,0.8米是8分米,所以0.8>0.69。

生2:李娜第一名,王红第二名,0.69是69个0.01,0.8是80个0.01,所以0.8>0.69。

生3:李娜第一名,王红第二名。

由图可以知道0.8>0.69。

师:还有参加跳远的同学,你发现了什么?生:郑强的成绩是2.97米,李明的成绩是3.13米,张华的成绩是3.08米。

师:你还能给这三名同学排名次吗?怎么排呢?(小组活动:学生有的用数位知识解决,有的用线段示意图知识解决,有的……完毕,汇报小组结果)师:先比较整数部分,它们的整数部分不同,因为3>2,所以三个数中最小的是2.97。

再接着比较剩下的两个数的十分位,因为0<1,所以3.13>3.08。

因此,3.13>3.08>2.97,所以李明跳得最远。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4《比大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4《比大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4《比大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比大小》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4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比较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比较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但是在比较大小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比较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法来理解和掌握比较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较的方法。

2.学习材料:准备一些实物或者图片,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比较的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比较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讲述两个学生比赛跑步的故事,引出比较的大小。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或者实物,呈现需要比较的数,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比较大小。

例如,可以呈现两组数字,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大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比较的方法。

例如,可以让学生拿出准备的学习材料,通过观察和操作来比较大小。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比较的方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比大小》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比大小》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比大小》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比大小》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37页的《比大小》章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两个整数的大小关系,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重点: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并用符号“<”、“>”表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老师拿出一袋苹果,其中有3个红苹果和2个绿苹果,问同学们:“请问红苹果多还是绿苹果多?用‘<’和‘>’符号表示。

”2. 自主学习:学生翻到课本第37页,阅读《比大小》章节,理解并掌握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

3. 课堂讲解: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并用具体例子进行讲解。

例如:比较5和8的大小,可以用“<”表示5小于8,用“>”表示8大于5。

4. 随堂练习: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几组整数,让学生上台用“<”和“>”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例如:3 < 4、7 > 6等。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比较每组中的两个整数大小,并互相检查答案。

六、板书设计整数大小的比较比较方法:用“<”和“>”符号表示规则:比较两个整数,先比较数位,数位多的数大;数位相同,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依此类推。

七、作业设计1. 比较下面每组整数的大小,并用“<”和“>”符号表示:23 < 45、56 > 50、32 < 3202. 妈妈买了5个苹果和7个香蕉,请问苹果多还是香蕉多?用“<”和“>”符号表示。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大小》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大小》北师大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整数、小数、分数的大小比较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比大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分数大小比较:通过同分母、异分母分数的比较,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4.比较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长度测量等场景中的大小比较。
本节课将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巩固整数、小数、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比大小》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数感和符号意识,能通过整数、小数、分数的比较,增强对数的概念及数之间关系的理解。
-整数大小比较:通过数轴比较,强调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
-小数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依次比较每一位。
-分数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直接比较分子,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比较。
(2)实际应用:将比大小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购部分学生来说,小数和分数的大小比较较为抽象,难以掌握。
-难点解析:通过比较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比较的依据和逻辑关系,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
(4)数轴的使用:数轴是一个直观的工具,但部分学生可能不熟悉其使用方法。
-难点解析: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数轴上数的排列规律,学会利用数轴进行整数和小数的大小比较。
举例说明:
-对于整数大小比较,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数轴明确大小关系。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比大小》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整数的大小比较掌握得相对较好,这得益于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建立了数轴的概念。然而,在小数和分数的比较上,学生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小数的逐位比较和分数的通分比较。这让我意识到,需要在这些部分多下功夫,通过更多的例题和练习来加强他们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通过小数比较大小,使学生初步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教材分析教材创设了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比较郑强和李明两个同学“谁的得分高”。

在比较9.87 和9.90哪个数大时,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

有的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可以得到9.90分比9.87分高,最后可以引导学生从数位来思考,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所以9.87<9.90。

第二个问题是比较三人的得分情况,张华的得分是9.96分,要比较郑强、李明、张华的成绩,就需将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首先要让学生看清楚是按从大到小排列还是小到大排列,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比的。

使学生体会到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整数部分相同就要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十分位上相同,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

第3个问题“王平可能是多少分呢?”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大小,确定其范围。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只有极少数学生来自于乡镇企事业单位。

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已是第四个年头,新的教材,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使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相互质疑,大胆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自主学习。

学生活泼可爱,思维灵活,敢说敢做,既有着农村孩子特有的淳朴与耿直,又有着良好的合作和创新意识。

只要是贴近孩子生活的实际的学习材料和内容,他们都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歌手大奖赛吗?生:看过。

师:一场比赛结束后,你最关心的是什么?生1:我最想知道谁得了第一。

生2:我一般最想知道我喜欢的那个选手得了第几名。

生3:我最想知道他们的名次情况。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我调查到在一次歌手大奖赛中,郑强和李明两名选手的最后成绩是这样的,请大家看!(出示图片)郑强:9.87分;李明:9.90分。

1.提出问题。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郑强和李明谁得了冠军?生2:郑强和李明谁的得分高一些?生3:他俩相差多少分?……2.大胆猜测。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好!他俩相差多少分这个问题,我们以后的学习中再来解决,而我们这一节课主要来解决像同学们提出的郑强和李明谁的得分高,谁的得分低这样的问题。

那么他们谁的分高一些呢?生1:李明的分高。

生2:我也认为李明的分高一些。

生3:对!和我的看法一样。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在谈论)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认为李明的分高一些,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大家自己先判断一下,然后再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汇报交流。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都认为是9.90大一些,我们可以先看9.87和9.90的整数部分,都是“9”,没法比,我们又比下一位“9”和“8”9比8大,所以我们就认为9.90比9.87大一些。

生2:我们小组同意他们的想法,我们能说的更明白,在以前我们学习整数比较大小时,都是从最高位比起,所以我们认为小数也是从最高位比起,假如最高位同样大,那么我们就再比下一位,就这样依次往下比。

生3:我们小组认为在比较小数大小的时候,应该先比较整数部分,假如整数部分同样大就再比较小数部分……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就像大家所说的,通常我们在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时,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师:那你们认为小数与整数比较大小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请大家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生1:我们认为都是从最高位比起。

生2:整数要先数一数位数的多少,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而小数有小数部分,不能比位数的多少。

……师:大家说得棒极了!在比较小数大小时是从最高位比起,按照数位顺序一位一位地比,这一点与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是相同的,比到能分出大小就不再往下比了;小数比较大小与整数比较大小还有不同的地方,整数比较大小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而小数比较大小与位数的多少无关,是要按照数位顺序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比较。

师:张华的得分是9.96分,同学们能将郑强、李明、张华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吗?()>()>()(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2)全班反馈。

1组:我们先比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两个是9,一个是8,是8的最小,再比较9.90和9.96的百分位,9.90的百分位是0,9.96的百分位是6,所以9.96最大,也就是(9.96 )>(9.90 )>(9.87 )(三)应用拓展。

1.排顺序。

师:在这次比赛中王平的表现要比张华差一些,比李明好一些,请大家猜一猜,评委会给王平多少分呢?请你将这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

生1:我猜可能是9.95分,因为9.95比9.90大,比9.96小。

学生投影展示:9.96>9.95>9.90。

生2:我猜可能是9.93分,9.93也比9.90大,同时也比9.96分小。

学生投影展示:9.96>9.93>9.00。

生3:我猜也可能是9.905分。

学生投影展示:9.96>9.905>9.90。

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王平的分数还可以是多少分呢?生4:老师,我有个不一样的答案!我认为比李明高一些,而比比张华低一些的小数有无数个。

(此时大部分学生有点疑惑)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生4:我认为只要个位和十分位上都保证是“9”,然后小数十分位上的数大于0而小于6,千分位和后边的可以任意的添数,就都比9.90多,比9.96小,这样的数可以有无数个。

(众生鼓掌,同意他的想法。

)师:你的这个发现真了不起!老师也为你的出色表现感到自豪!2.找朋友教师举起写有“13.21”的卡片。

师:请大家在卡片上任意写一个小数,找比我大的朋友在哪里?(学生写好后,部分学生举起手中的卡片对照。

)生:比您大的朋友在这里是……师:大家可以在组内玩这个找朋友的游戏,请小组的同学先自己写好一个小数,然后比一比谁写的大,谁写的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

(学生活动)3.猜一猜。

师:同学们,我买了一本书是7元左右,请大家猜一猜是多少?生1:比7.20元少吗?师:对!生2:比7.10元少吗?师:不对!生3:是7.15元吗?师:对了!师:你还想玩这个游戏吗?生(齐):想!师:请大家在小组内玩一玩,小组的同学可以轮流当裁判。

……(四)总结、评价。

师: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生1:我学会了正确的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和三个小数的大小,还能给他们排顺序。

生2:我学会了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我感觉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还可以,我很高兴。

生3:我又学到了一些关于小数的知识,我感觉很快乐。

……五、教学反思反思这节课,使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那么,数学课堂将会变的更精彩而富有活力。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这节课中,我紧密的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丰富了学生学习的资源。

比如:“歌手大奖赛”,在这个具体的情境中由学生自己发现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让每个学生都融入了具体的情境中。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汇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由于我们班学生对“歌手大奖赛”很感兴趣,因此我没有用课本上“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

2.拓展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应用实践的机会。

在应用拓展的环节中,我设计了“找朋友”、“猜一猜”等数学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与平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此外,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和尊重了学生的差异,还注意到了对学生的激励性的评价,实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六、案例点评这节课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揭示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情境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在本节课中还体现了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在课堂上,教师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活跃课堂气氛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在课的开始,教师平等地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创设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中去。

学生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经历了独立思考,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

比如,在“歌手大奖赛”这个活动中,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大胆进行猜测“到底谁的分高一些?”,这时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接着再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班内交流汇报。

特别是在讨论王平多少分与李明、张华的得分比较大小时,在学生语言的相互交流碰撞中,学生思维的诸多亮点就不断地被激发,教师充分利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再如:在“找朋友”、“猜一猜”的数学游戏活动中,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和展示的机会,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每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所发现,有所体验,增长了知识和才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