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3_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1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3-2-1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3-2-1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3.2.1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标要求】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学习目标】1.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能绘制气温曲线图;2.能够依据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能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4.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气温给生产和生活所带来的影响;5.从全球气温的视角,看待气温对环境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教学难点:会判读气温曲线图【自学导航】气温的变化(阅读课本P53-55)【自主探究任务】一.气温的相关概念1. 气温是指的温度。

2. 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需要使用、和。

3. 请读取出以下时间的气温:计算图中日平均气温:。

二、气温的观测地面气象观测测定的气温是离地面米处的气温,观测气温的仪器主要放置在中。

三、气温的变化1.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称为气温,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

2.气温的日变化读“气温日变化图”,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

3.气温年变化读图可知: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____月最高,____月最低;海洋上____月最高,____月最低。

南半球与北半球____。

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____。

4.根据某地气温资料,绘出该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课堂检测】(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某校气象小组的观测数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多云天气出现在()A.5日B.6日C.7日D.8日2.这几日中,最高气温是()A.22℃B.24℃C.26℃D.28℃(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读酒泉市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A.正午12时B.约14时C.日出前后D.子夜4.气温日较差指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2019.4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集体备课备注课题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 《气温的变化与课型新课分布》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温度及年较差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根据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并让学生动手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等,激发学习兴趣,掌握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养成关注气温的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1、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2、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

三、预习感知(一)气温的变化1. 气温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_____ ,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____ ;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________________2. 气温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大陆_____最高,_____最低;海洋_____最高,_____最低。

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________________(二)气温的分布等温线图的判读1.通常用__________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2.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_______3.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异_____;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异_____。

4.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__________ ;反过来,就是___________。

气温分布规律1.气温从______向______ 递减。

影响因素:2.夏季陆地气温______,海洋气温______,冬季_______。

影响因素:3.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______。

影响因素:四、合作探究1、读教材p53图4.8,计算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多少摄氏度?(写出计算步骤)2、完成课本p54的读图题。

3.完成p55活动中的第一题。

4.阅读教材P54“世界上最热和最冷的地方”回答:绝对最高气温出现的地方、最冷的地方分别在那里?思考:为什么地球上最热的地方并没有位于赤道上?五、检查反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是()A.从赤道向两极气温越来越低B.从赤道向两极气温越来越高C.纬度相同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一定也相同D.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也随着升高2、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小的地区是()A.高山上 B.高原地区C.沿海地区 D.内陆地区3、读“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如下图所示),据此判断该地位于()。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3.2气温的变化学案导学1.气温的日较差、气温的年变化、气温的年较差等概念。

2.利用气象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先学后教1.气温是指,人们一般关心一天中的和。

观测气温的仪器主要有、、,一般放在,观测的时间一般每天在北京时间的、、、各进行一次。

2.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一般用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3.读P53页图3.12上边的文字,完成下表:小组合作1. 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在坐标图相应位置,逐月用点标出气温值,再用光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2.处理教材P55页活动2: 读图3.15,完成下列要求:(1)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月,数值约为℃;(2)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月,数值约为℃;(3)气温年较差为℃;(4)该地气温的年变化规律冬夏,季节变化,年较差(大或小)。

当堂达标1.某地一天中测得的气温如右表,该地的平均气温是( ) A 、10℃ B 、11℃ C 、12℃ D 、13℃2.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 A 、日出前后、日落前后 B 、日出前后、正午前后 C 、中午12点、清晨1点 D 、午后2点、日出前后3.南半球海洋上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A .1月 B .7月 C .2月 D .8月4.“早穿棉袄,午披纱”反映的是( )A .某地的气温日较差大B .某地的气温月较差大C .某地的气温年较差大D .某地的气温年际变化大5.下列四幅图是同纬度的四个地区,其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A. B. C. D6.七月平均气温是26℃,一月是-4.7℃。

北京的气温年较差是( ) A .21.3℃ B .30.7℃ C .26℃ D .-4.7℃.7.上课铃响了,几个同学满头大汗跑进教室,老师说:通常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气温最高 的时候,要注意防暑。

这节课上课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 A.12点 B.日出之前 C.子夜 D. 14点 8.右图为某地7(1)根据等温线判定,该地在(2)A 、B 两地处在陆地上的是 ,处在海洋上的是(3)判断A 、B 海陆分布的依据是 。

七年级地理上册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地理上册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辽宁省凌海市七年级地理上册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辽宁省凌海市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辽宁省凌海市七年级地理上册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3。

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预习案1、预习目标(1)从现实生活和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学会使用气温资料,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学会阅读、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4)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

2、预习要点(1)了解等温线图的绘制原理,会阅读等温线图,分析气温分布的规律。

(2)理解气温的纬度分布、海陆分布和垂直分布差异成因。

3、达标练习(1)气温是用测量的,单位符号记作“”,读作“”。

(2)一天当中最低气温出现在.(3)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4)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

(5)低纬度气温,高纬度气温。

这是因为不同的纬度接受的多少不同。

(6)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7)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月,南半球出现在月。

图为某地7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根据等温线判定,该地在半球。

(9)A、B两地处在陆地上的是,处在海洋上的是。

(10)判断A、B海陆分布的依据是。

七年级地理上册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气温的变化答案:(8+16+12+4)÷4=10 ℃过渡:通过观察不同时刻的温度计,我们知道一天中不同时刻气温是不同的,下面就来学习气温的变化。

2.投影展示课本P53图3.11“气温日变化”。

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气温曲线图的结构:横坐标轴表示时间(24小时),纵坐标表示气温刻度,曲线是不同时刻气温高低的连线。

然后让学生观察曲线的弯曲状况,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气温的最高值是多少?答案:约31 ℃。

(2)最低值是多少?答案:约24.5 ℃。

(3)当天的气温日较差是多少。

答案:约6.5 ℃。

3.投影展示课本P53图3.12“气温年变化”,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该图与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有什么不同?答案:横坐标表示的时间为一年的12个月,气温曲线是一年12个月的月平均气温的连线。

(2)观察该图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是多少?答案:约24 ℃。

(3)最低值是多少?答案:约-6 ℃。

(4)并计算出它们的差是多少?答案:约30 ℃。

(5)讨论此地所在的是陆地还是海洋,北半球还是南半球?答案:此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因此位于北半球的陆地。

【精讲点拨】投影展示下图。

引导学生归纳气温年(日)较差、气温曲线弯曲程度和气温变化特征三者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合作探究4.投影展示课本P54表3.2“某地多年月平均气温”,回答下列各题: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20.1-15.8-6.5.813.919.723.321.614.35.6-6.7-16.8(1)用表中的气温数据,画出该地气温曲线图。

答案:如图所示:(2)读出最高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答案: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7月,数值为23.3 ℃。

(3)读出最低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答案: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1月,数值为-20.1 ℃。

(4)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

答案:气温年较差为23.3 ℃-(-20.1 ℃)=43.4 ℃。

七年级地理上册 3_2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3_2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2.读甲、乙两地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甲地最热月是月;最冷月是月。

⑵乙地最热月是月;最冷月是月。

⑶甲、乙两地,地在北半球;地在南半球
小结提纲思维导图
测定:
日变化:最高出现在_______,最低出现在_______气温
气温变化陆地:最高____月,最低____月
年变化(北半球)
海洋:最高____月,最低____月
反馈练习1.一年中,北半球大陆7月份气温达到最高,而海洋上几月份()
A.6月
B.7月
C. 8月
D. 9月
2. 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亚的学校,放暑假的时间一般是()
A.1月
B.4月
C. 7月
D. 10月
3. 某地7月月平均气温为26°C,1月月平均气温为-
4.7°C,则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
A. 30.7°C
B. -4.7°C
C. 21.3°C
D. 22.3°C
4.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8时左右
B. 12时左右
C. 14时左右
D. 2时左右。

七年级地理上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三、合作探究1、完成课本P54页活动1。

2、读甲、乙两地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最热月是月;最冷月是月。

(2)乙地最热月是月;最冷月是月。

(3)甲、乙两地,地在北半球;地在南半球。

3、展示:A、B、C、D三地气温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气温变化有什么特点?位于哪个温度带?(2)B、C二地的气温曲线有什么特点?位于哪个半球?(3)D地气温与B、C有什么不同?位于哪个半球?四、课堂小结测定:日变化:最高出现在_______,最低出现在_______气温气温变化陆地:最高____月,最低____月年变化(北半球)海洋:最高____月,最低____月五、达标反馈1、上元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得学校某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为6°C、16°C、14°C、4°C。

(1)上元中学该日的最高气温最有可能是()A.14°CB.16°CC.17°CD.10°C(2)该日平均气温是()A.10°CB.14°CC.16°CD.8°C2、“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A.气温的年较差大B.气温的年较差小C.气温的日较差大D.气温的日较差小学习目标:1、联系实际,切实感受气温的概念2、读图,并联系实际,说出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学习重难点:气温的变化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53、54页,关注下列关键词气温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2、根据导学案带着问题再次看书标注重点。

(1)气温通过读图3.10,读出气温的表示单位、4个观测时间及相应温度。

日平均气温计算月平均气温计算年平均气温计算(2)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通过读图3.11,说出每天的最高、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并计算气温日较差。

通过读图3.12,以北半球为例,说出陆地最高、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几月份,对比海洋最高、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几月份。

七年级地理上册《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初步学会阅读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曲线图,学会分析问题和提取重要的地理信息的能力。

2、能够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说出气温变化情况,提高读图、绘图的基本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联系生活实际。

2、通过学生阅读图表资料和绘制气温曲线图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图表资料,学会分析、比较、提取、整合方法解决地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气温的复杂变化,培养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发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并通过学习,指导自己的生活。

形成运用科学知识,全面、综合看问题的科学习惯,形成地理学科的技能和素养。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思维能力、读图技能都有待规范和提高。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生活导入(1)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地理知识。

(2)进入初中后,班主任非常重视我们习惯的养成,好的习惯让我们受益一生,老师在生活中就有一个习惯——收听天气预报,以此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课件天气预报](3)天气预报中,有一项内容是4-20℃,这是关于______的预报,我们可以看出气温是在不断变化的,由地球表面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获得太阳光热的不同,所以气温是在不断的变化。

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生气温的变化。

] ——[板书]——[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大气的温度——学生读目标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从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探究意识。

读图指导(1)虽然气温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气象仪器,来观测到气温。

那么气温是怎样观测的呢?——[课件](2)读图3.10,在一天中,4个时间观测到气温分别是多少度?日平均气温是?(3)日平均气温是如何获得的呢?以此类推,如何获得一个月的月平均气温,一年的年平均气温。

(4)气温在不断变化着,我们感觉一天当中,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气温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气温变化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b.收集并整理关于气温变化对农业、交通、服饰等方面的影响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c.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演示气温变化的原理,并撰写实验报告。
2.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后,提交纸质版或电子版,以便教师批改和反馈。
作业反馈:
1.批改学生的作业,对作业中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以便给出针对性的反馈。
2.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探讨气温对农业、交通、服饰等方面的影响,认识到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5.气温测量工具及方法:介绍气温测量工具——温度计,讲解气温的测量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气温数据的应用:教授学生如何分析气温数据,掌握气温变化趋势,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7.气温变化的成因:深入解析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气温变化的影响,理解气温变化的内在规律。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1.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世界气温分布图,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地理实践力。
2.综合思维:分析气温分布规律及变化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_3.2_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导学案(1)_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_3.2_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导学案(1)_新人教版
3.观测时间:北京时间2时、_____、14时、_______ 4.观测求值:_________气温、月平均气温、_________气温
二.气温的变(书本图3.12,3.13)
1.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日变化
年变化
北半球
南半球
最高
气温
午后____左右
陆地_____月
陆地1月
海洋_____月
海洋2月
最低
五、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练习册本节相关练习题。




测定:
日变化:最高出现在_______,最低出现在_______
气温
气温变化陆地:最高____月,最低____月
年变化(北半球)
海洋:最高____月,最低____月
教学反思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
2.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亚的学校,放暑假的时间一般是()A.1月B.4月C. 7月D. 10月
3.某地7月月平均气温为26°C,1月月平均气温为-4.7°C,则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
A.30.7°CB.-4.7°CC.21.3°CD.22.3°C
4.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A.8时左右B. 12时左右C. 14时左右D. 2时左右
⑶甲、乙两地,地在北半球;地在南半球
四、精讲点拨
气温变化图的阅读
图的纵坐标都是表示气温,横坐标都是表示时间。(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时刻,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日变化,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月份,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年变化情况)
五、当堂检测
1.一年中,北半球大陆7月份气温达到最高,而海洋上几月份()A.6月B.7月C. 8月D. 9月
气温
_____前后
陆地_____月

吉林省长春市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吉林省长春市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导入新课、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时,运用讲授法,清晰地呈现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
(2)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气温变化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突出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重点,强调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地理基本概念、地图阅读技巧以及一些环境因素对地理现象的影响等知识。他们对气温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气温的测量方法、分布规律以及影响气温的因素等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兴趣,尤其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喜欢通过观察、实践来掌握知识,对于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源更容易产生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但数据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仍有待提高。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具体内容包括:
1.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
2.气温的测量工具及方法;
3.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
4.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气温的概念、单位、测量方法、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等基本知识,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气温变化的分析方法。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气温变化的调查活动,如收集当地气象数据,分析气温变化趋势等。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日常生活和家乡的影响,如水资源、农业生产、旅游等。
-鼓励学生探讨气候变化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如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
-推荐学生参加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科普讲座、竞赛和志愿者活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地图的阅读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提升学生的地理观察力:通过观察气温分布图,使学生能够发现气温分布的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2.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理解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2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2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2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属于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的第二课时。

教材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插图以及丰富的实例,向学生介绍了气温的概念、气温的测量单位、气温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能够理解气温的基本知识,掌握气温的分布规律,并能够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温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气温的测量单位,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气温分布图,分析气温的分布规律;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的概念,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2.难点:气温分布规律的成因,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气温的变化,理解气温的概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3.图表教学法:通过观察气温分布图,让学生掌握气温的分布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

3.教学素材:气温分布图、实例资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气温相关的图片,如夏季炎热的气温、冬季寒冷的气温等,引导学生思考气温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然后,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气温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主要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掌握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地理角度认识气温变化与分布的重要性,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温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气温的测量方法、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气温变化与分布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

2.使学生掌握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3.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认识气温变化与分布的重要性,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测量方法。

2.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变化与分布的意义。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总结气温分布规律。

3.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变化与分布。

提问:“你们认为气温变化与分布有什么重要意义?”2.呈现(10分钟)介绍气温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

展示气温测量工具(如温度计、气象站等)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总结气温分布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世界气温分布有哪些规律?”4.巩固(10分钟)讨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影响因素,如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并进行分享。

5.拓展(10分钟)介绍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
学习目标
1. 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年等平均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的方法;
2. 能够根据相关数据绘制简单的气温变化曲线图;
3. 能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变化规律。

自主学习
1.气温是指________的温度。

气温观测常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其单位是______,读作________。

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需要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名词。

气温是不断_______的,并且变化是有_______的。

2. 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称为_______________;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称为______________。

3.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___________;月平均气温是一个月中每天的
的平均数;年平均气温是一年中每月的的平均数。

4. 一天中,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差叫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 _;气温最低出现在____________。

一年内的_________平均气温与_________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

5. 一年中北半球的气温,大陆上月最高,月最低;海洋上月最高,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

6.通常用_______________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知识链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洋和陆地具有热力差异,这主要是因为海陆的热容量和传热方式不同。

陆地是一种不透明的又不流动的固体,夏季(或白天)在同样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太阳辐射集中在地表面,故地表吸收热量快,地面增温快,并且输送给空气的热量也多,所以,气温就比较高。

而海水却有一定的透明度,并且经常波动或流动,投射到水面上的太阳光热,有一部分投射到较深的水层中储藏起来,因热量不集中在水的表层,输送给空气的热量就要少些,气温也就会低一些。

冬季(或夜间),阳光减弱以后,地面或水面大量放出热量,由于陆地热容量小,地表热量散热快,陆面很快降温,随之气温也降低。

而海洋热容量较大,海水表层的热量虽不断散失,但储藏在深层的热量又不断补充到海面上来,所以说,海面吸热慢,散热也慢,气温较陆地就高一些。

因此,一年中或一昼夜的气温变化,陆地大于海洋,内陆地区大于沿海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