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君主论》有感

合集下载

马基雅弗利的君主论读后感

马基雅弗利的君主论读后感

马基雅弗利的君主论读后感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马基雅弗利可真是个实在人,一点都不藏着掖着。

他写君主如何获取和维持权力,就像是在写一本“权力攻略手册”。

在他的眼里,君主有时候不能太善良,道德在权力面前好像得往后稍稍。

这和我们平常所接受的那些充满正能量、倡导善良道德的观念有点相悖,所以刚读的时候还挺冲击我的三观的。

比如说,他谈到君主对待敌人和臣民的时候,手段很是灵活。

对于敌人,君主该狡猾就得狡猾,能欺骗就欺骗,只要最后能把敌人打败就行。

就像下棋一样,为了赢,你可能得使点小计谋。

而对于臣民呢,君主不能完全被爱戴所迷惑,有时候让臣民惧怕比让他们爱戴更能让自己的地位稳固。

这就好比在一个班级里,那个让同学们又敬又怕的班长,可能管理起来更有效率。

不过这样做,感觉君主有点像个冷面“大反派”。

再看他说君主对待武力和外交的态度。

武力就像是君主的拳头,得足够硬。

如果一个君主老是想着靠谈判、靠联盟来维持自己的地位,而没有强大的武力做后盾,那在马基雅弗利眼里就像是纸糊的老虎,一捅就破。

这让我想到武侠小说里那些只靠耍嘴皮子的门派,最后往往被有真功夫的门派打得屁滚尿流。

但是呢,外交手段也不能丢,该联盟的时候联盟,该背信弃义的时候好像也可以背信弃义(这一点我还是有点难以接受的),一切都是为了君主的权力和国家的利益。

从某种程度上说,马基雅弗利就像是一个看透了权力本质的人。

他觉得君主不能被传统的道德观念束缚住手脚,因为权力的世界是残酷的,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可是我又忍不住想,要是所有的君主都按照他说的做,那这个世界岂不是乱套了?到处都是狡猾奸诈、不择手段的君主,老百姓可就惨喽。

不过呢,把这本书放到它的历史背景里看,又有点能理解马基雅弗利的想法了。

在他那个时代,意大利四分五裂,各个城邦国家之间争斗不断。

他可能是太渴望有一个强大的君主能够统一意大利,结束这种混乱的局面了,所以才想出这些有点“离经叛道”的权力获取和维持的方法。

君王论读后感_君王论读书心得【5篇】

君王论读后感_君王论读书心得【5篇】

君王论读后感_君王论读书心得【5篇】君王论读后感篇一《君王论》是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之一,文中作者以其平实的语言、惊世骇俗的观点,论述了为君之道。

浅读《君主论》一书,我以为其中的闪光点有二:一为政治理论部分,一为军事理论部分。

在政治理论部分,马基雅维里毫不掩饰他对道德的唾弃。

他以人性恶的观点为基础,指导为君者为达到目的不必顾及道德。

此观点历来所受非议颇多,也正是如此,马基雅维里被称作把政治学与伦理学分离的第一人。

马基雅维里在其多年的个人政治生活经验以及对古代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为了政治目的,道德的善恶是没有必要去过问的。

但正如罗素所说的,"不过有时候,当他肯让自身说出他所希求的目标时,这些目标却是我们大家都能赞成的。

附丽在他这个名字上面的习见的丑诋,大多乃是由于为善者的愤怒--这些人是最恨将坏事坦白认做坏事的。

"在这一点上,罗素对马基雅维里的《君王论》显然是抱着赞成的态度。

罗素说的或许有理,的确有很多伪善者最恨将坏事坦白认做是坏事的,但维系人们基本生活的伦理道德绝不是如此简单的就可以被一句话概括成道德就是伪善的。

关于这一点,我以为,马基雅维里以人性恶为基础,进而揭示了政治的规律,的确应该说他发现了真理,这是他的贡献。

但同时,他却又向君主宣扬了这一真理。

宣扬真理就是好的吗?我们知道真与善是两个不同学科的不同概念,真的东西绝不一定是善的,恰恰相反,很多真的事物却是丑陋的。

马基雅维里向君主宣扬他所发现的真理并非是宣扬善良之道,而是在宣扬邪恶之术,尽管这是真理,但绝没有人会认为宣扬邪恶之术是正确的,只是被它的真理表面所掩盖了。

马基雅维里发现了政治学的真理,这是他的伟大;但他没有努力向善的方面努力,却反过来宣扬这样的真理,我以为,不能不算是其人格的缺陷。

尽管如此,马基雅维里的最后目的似乎是好的、是善的:无疑,这是典型的功利主义思想。

为了终极目标的功利主义是不是可行我们暂且不论,就眼前目标而言的功利主义绝对是行不通的。

君主论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君主论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君主论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君主论》整本书的立论基础,即马基雅维利的人性恶理论。

你是否看过这部作品?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君主论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君主论观后感1公元626年7月,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兵变,亲手射死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也死于这场兵变。

为斩草除根,他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子女全数杀死。

在儒家道德伦理中,这种行为是很难辩护的。

或许因为心存歉疚,李世民励精图治,成为一代明君,得到了后人的谅解。

杀死兄长、骨肉相残的人伦惨剧,被淡化为“夺嫡之变”。

类似的,还有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侄子帝位的明成祖朱棣。

很多历史学家都费尽心思为他们辩护。

假如他们能够读到意大利思想家、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的这段话,一定会引以为知音的:(君主)应该警惕自己不要沾染可能危及政权的恶名。

如果做不到,放纵一下也没关系。

进一步来说,就算是坏事,如果不做就很难维持自己的政权,那就应该毅然决然去做,不要担心坏名声招来别人的谴责。

归根究底不难发现,有些事情看来是美德,化为行动却带来毁灭;也有些事情看来是邪恶,化为行动却能保障君主的安全和百姓的福祉。

也就是说,君主是有另外一套道德标准的:只要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和政权的巩固,就不必受普通道德伦理的约束。

这个道理,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一书中讲得非常透彻。

《君主论》还提出,君主既要像狐狸一样的狡猾,又要有狮子一样的力量;关键时刻,君主完全不必信守诺言:“一旦违反自己的利益或是当初承诺的理由消失时,明智的君主既不能也不应该信守诺言。

”“无数现代的例子可以证实,君主永远不会欠缺正当的理由粉饰自己背信弃义的行为。

”这些惊世骇俗的言论,使得《君主论》成为西方思想史上的一部奇书。

很多人都为它的非道德言论而侧目,甚至一度被教廷列入禁书。

但都挡不住它跨越时空的传播趋势。

作为政治哲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国内已经有多个《君主论》译本。

果麦文化出版的这个版本,是台湾翻译家吕健忠的译本。

《君主论》读后感

《君主论》读后感

《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尼科洛·马基雅维利所著的一部政治哲学著作,被誉为“近代政治学之父”的马基雅维利在这部作品中,详细阐述了成为一名杰出君主应具备的品质和治国理念。

阅读《君主论》,让我对君主政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阅读《君主论》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马基雅维利对现实政治的敏锐洞察。

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活动是一场权力的斗争,君主必须具备坚定的决心、狡猾的策略和铁腕的手段,才能在政治舞台上立足。

这使我认识到,在现实政治中,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往往难以兼顾。

此外,《君主论》中关于君主应具备的品质和治国理念的讨论,让我对君主政治有了全新的认识。

马基雅维利强调,君主必须同时具备狮子和狐狸的品质,即勇猛果敢和狡猾多变。

这使我意识到,一名杰出的君主不仅要具备强大的领导力,还要具备高明的政治智慧。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还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政治观点,如“君主应当被视为国家和人民的共同父亲”、“君主应当保持人民的敬畏而非爱戴”等。

这些观点使我思考了君主与人民、权力与法律、政治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对我国的政治体制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阅读《君主论》还让我对马基雅维利的现实主义政治哲学产生了敬意。

马基雅维利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揭示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这使我认识到,在政治领域,道德和伦理的约束并非绝对,政治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说实话,读《君主论》这本书,一开始真把我给绕晕了。

这书里讲的那些君主的权谋之术、治国之道,乍一看还真有点难懂。

但耐着性子读下去,嘿,还真咂摸出点滋味来。

书里提到君主应该怎样保持自己的权力,怎样运用手段去治理国家。

这让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部古装剧。

剧里有个小国的君主,那家伙,一开始接手国家的时候,简直就是一团乱麻。

周边的邻国虎视眈眈,国内的贵族们勾心斗角,老百姓也是怨声载道。

这君主呢,一开始还想着用仁慈和善良来感化大家。

结果呢,那些贵族根本不买账,反而觉得他软弱可欺,变本加厉地争夺权力。

邻国一看这情况,觉得有机可乘,直接派兵侵犯边境。

这下可好,国家陷入了危机。

这时候,君主终于明白了,仁慈有时候并不能解决问题。

他开始改变策略,变得果断和强硬。

对于那些不听话的贵族,他不再姑息,该打压的打压,该铲除的铲除。

对于外敌,他亲自带领军队出征,展现出了坚决抵抗的决心。

记得有一场战斗,那场面真是惊心动魄。

君主穿着厚重的铠甲,骑在高大的战马上,挥舞着长剑,大声呼喊着鼓舞士气。

士兵们在他的带领下,一个个奋勇杀敌,那喊杀声震耳欲聋。

不过,这君主也不是一味地强硬。

他知道,打完仗后,要安抚百姓,要让国家尽快恢复生产。

他减免了赋税,还亲自去视察农田,和农民们一起劳作。

百姓们看到君主这样关心他们,也渐渐对君主充满了敬意和信任。

再回到《君主论》这本书,我发现书里说的很多观点和这个君主的经历还挺相符的。

比如说,君主不能完全依赖别人的力量,要有自己的亲信和军队。

这剧中的君主就是吃了这个亏,一开始太相信那些贵族,结果差点丢了江山。

还有啊,君主得懂得审时度势,该妥协的时候妥协,该进攻的时候进攻。

就像那个君主,在面对强大的外敌时,没有盲目冲动,而是先想办法稳住局势,然后寻找时机反击。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想,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是这些道理在我们的生活中好像也能找到影子。

比如说在工作中,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也得有自己的权威,要懂得如何管理下属,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读《君主论》有感

读《君主论》有感

二、感想1、《君主论》的局限性①、因著书原因而来的局限性马基雅弗里写这本书就是为了引起君主的注意。

当然我并不否认所有为了求官所作的文章。

许多伟大杰出的人也写过这样目的的作品,写出过颇有见地的真诚思想。

这些人无论是以什么目的写文章都是在负责的说话。

而马基雅弗里不是这样,他的说法中看不到他的真诚思想,他教唆君主“要有些兽性”的话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他没有考虑到。

马基雅弗里声称他是完全为君主着想,也说为君主着想就应该站在百姓的立场上。

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

首先他没有完全为君主着想。

如果他为君主着想就不能给君主写这样露骨无遮掩的文章。

他把君主可能会使的手段和伎俩都公之于众,还用最邪恶的想法解说君主各种做法的原由,让君主再也不能使用。

用了会被看轻会被唾弃,不用又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按马基雅弗里的说法不用就会亡国。

他让一个君主左右为难。

君主又怎么会因为一个让自己左右为难的文章而中用这个写文章的人呢?其次他也没有站在百姓的立场上。

他并不了解人民根本没办法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他把百姓当作了傻瓜。

他说只要一个人去进行欺骗总能找到愿意被骗的人。

他说君主只要显得有道德就可以了。

君主应该伪装好自己。

他不知道纸包不住火,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就算骗的好会有很多人上当,但一个人的觉醒便可以燎原!即使是全国大部分的人都能被君主欺骗得住,那这个君主如何靠着这一群傻子去对付那些能识破他的聪明人?如何能保证这些被你欺骗的臣民不会被伎俩更高的人骗去成为别人的臣民别人的力量?相信人民容易骗本身就是一种自欺欺人。

他不懂人民,站在人民的立场也就无从说起了。

②、在时空方面的局限性因为《君主论》是为了当时的君主出谋划策的的小册子当然不会面面俱到,书中所涉及到的问题都是当时当地的君主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书中用于论证他观点的例子也是那时欧洲发生的事。

例如他认为世袭得来的君主国比新建的君主国好治理,那是因为他所处的那个时期。

马基雅弗里想不到当一个君主国世袭统治到将近三百个念头的时候所面临的问题比一个新建的君主国要多得多。

君主论读后感_读君主论有感

君主论读后感_读君主论有感

君主论读后感_读君主论有感《君主论》是一部阐述帝王之术的著作。

读者对此书有何看法呢?来看看店铺精心为你整理君主论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君主论读后感篇一马基雅维里提到“君主如果表现出上述那些被认为优良的品质(指乐善好施、慈悲为怀、言而有信、勇猛强悍、和蔼可亲、诚恳、纯洁自持、容易相与、稳重、虔诚之士---引者),就是值得褒扬的。

但是由于人类的条件不允许这样,君主既不能全部有这些优良的品质,也不能够完全地保持它们,因此君主必须有足够的明智远见,知道怎样避免那些使自己亡国的恶行,并且如果可能的话,还要保留那些不会使自己亡国的恶行(贪得无厌、残忍成性、食言而肥、软弱怯懦、矜傲不逊、淫荡好色、狡猾、脾气僵硬、轻浮、无信仰之徒---引者),但是如果不能够的话,他可以毫不踌躇地听之任之。

”于是,君主的权威与尊严这样得来也就一脉相承了:“人们爱戴君主,是基于他们自己的意志,而感到畏惧则是基于君主的意志,因此一位明智的君主应当立足在自己的意志之上,而不是立足在他人的意志之上。

他只是必须努力避免招仇惹恨…”。

论君主应当怎样守信时,我对于作者如此的直白感到吃惊:“任何人都认为,君主守信,立身行事,不使用诡计,而是一本正直,这是多么值得赞美呵!然而我们这个时代的经验表明:那些曾经建立丰功伟绩的君主们却不重视守信,而是懂得怎样运用诡计,使人们晕头转向,并且终于把那些一本信义的人们征服了。

君主必须懂得怎样善于使用野兽和人类所特有的斗争方法…必须知道:怎样运用人性和兽性,并且必须知道:如果只具有一种性质而缺乏另一种性质,不论哪一种性质都是不经用的。

”君主论读后感篇二《君主论》整本书的立论基础,即马基雅维利的人性恶理论。

马基雅维利是把性恶论引进政治学的始作俑者,他认为,“一般来说,人类都是忘恩负义、反复无常的,他们妄自追求、伪装良善,见危险就闪、见利益就上。

当你给他们好处,他们会对你全心全意,但你急切需要他们时,他们却离你而去”“人性除非在某种压力下才会表现出美好的一面,否则总是邪恶的”。

《君主论》读后感

《君主论》读后感

《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尼科洛·马基雅维利在1513年出版的一部政治论著,被认为是现代政治学的奠基之作。

在这部作品中,马基雅维利以务实的视角探讨了如何成为一个卓越的君主,提出了许多关于权谋、政治策略和统治技巧的观点。

读完《君主论》,我被其对权力政治的透彻分析和对君主角色的深刻理解所打动,深感这是一部充满现实主义色彩和政治智慧的作品。

《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提出的“狐狸与狮子”的理论,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启示。

他认为,一个理想的君主应该具备狐狸的机智和狮子的勇猛,既要善于使用权谋手段,又要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

这使我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保持智慧和勇气,灵活运用策略和力量。

马基雅维利在作品中对君主权力的来源和维护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他强调了君主必须赢得人民的畏惧和尊重,同时提出了建立强大中央集权的重要性。

这使我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理解和运用权力的要素,平衡权威与民众的关系,以及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

此外,《君主论》中对政治道德和伦理的讨论,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马基雅维利认为,在政治领域中,道德和伦理的限制往往不如实际权力的考量重要。

这使我思考如何在现实政治中,权衡道德与权力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追求政治目标的同时,保持伦理和道义的标准。

君主论读后感

君主论读后感

君主论读后感-读后感大全《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尼可罗·马基亚维利创作的政治学著作,1532年首次出版于世。

迄今470多年,从西方到东方,在政界、宗教界、学术等领域引起巨大的反响,被西方评论界列为和《圣经》、《资本论》等相提并论的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之一。

2022年11月,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

全书共26章,前11章论述了君主国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下去;12—14章阐明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主要拥有自己的军队,战争、军事制度和训练是君主唯一的专业。

后12章全面论证马基亚维利的术治理论。

本书最大的现实意义,就是让人们(不光是统治者和精英)看清现实,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才能达成美好的目标,并且知道有时候为了达成美好的目标必须采用一些“卑鄙”手段。

一、重要论点1、权术思想:“非道德的政治论”。

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的政治行为不应受到道德规范的束缚,而应完全以实效为原则去行事。

凡是有利于政治统治及权力获得巩固的事都是可行的,欺骗是君主在政治生涯中第一等重要的事情。

联想其他例子:从秦始皇到刘邦,从赵匡胤到朱元璋,中国几乎历代开国君主身上都不难找出不符合善行标准的印记。

大航海时代,仅凭169人却对拥有八万士兵、千万人口的印加帝国造成毁灭性打击的西班牙殖民者更不是依靠正直和善良取得了这场为西班牙带来巨额财富的胜利。

2、军事思想:建立自己国家的军队。

马基雅维利认为,如果没有良好的军队,那里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法律,同时如果有良好的军队,那里就一定会有良好的法律。

所以他迫切希望建立自己国家的国民军,这样才能完善国家机器,进而建立强大统一的意大利。

联系马基雅维利所处的时代:法国入侵分裂的意大利,从“君权神授”中走出的意大利君主政权;他的国家学说以性恶论为基础,认为人是自私的,追求权力、名誉、财富是人的本性,因此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激烈斗争,为防止人类无休止的争斗,国家应运而生,颁布刑律,约束邪恶,建立秩序。

“一个政治艺术体现”——读《君主论》有感

“一个政治艺术体现”——读《君主论》有感

【导语】咀嚼书中的宁静,体会其⼈⽣滋味。

读书,可以让读者在迷茫中找到出路;在书海中,找见⾃⾝的启迪。

⽆忧考为您精⼼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精彩,尽在⽆忧考! 范⽂⼀:君主论读后感 马基亚维利是意⼤利政治家,⽣活在⽂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的意⼤利割据势⼒⼗分严重,各城邦国家间的彼此仇视使意⼤利丧失了中世纪时期在商业和贸易⽅⾯的地位,⽽且因没有形成统⼀的民族国家⽽备受西班⽛、法国、德国和奥地利的蹂躏。

马基亚维利主张建⽴统⼀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结束意⼤利的分⽴状态。

《君主论》主要是研究统治者统治技术的政治著作。

在此书中,作者将统治者的统治准则和道德律令分开来,他⿎吹国家强权,认为统治者可以在某些情况下不必考虑⾃⼰的⾏为是否符合道德,只要有效,并有宜于统治,那么就算是违背社会道德的,也可⾏。

因为在国家破亡的危急关头,⼀位强有⼒的君主来治理和统治意⼤利是当务之急。

⼀、军队 “所有的君主国,不论是新君主国,旧君主国,还是混合君主国,其执政之基在于良好的法律和优秀的军队”。

作者看到⾃⼰的国家曾在雇佣军的战争下,⼀步⼀步⾛向失败,衰落,深刻体会到组织⼀⽀由⾂民,市民或属民组成的军队是多么的重要。

因此,“军事艺术是统治者的艺术。

它不仅能够使天⽣为君主的⼈保持⾃⼰的地位,还多次使许多平民出⽣的⼈登上君主之位。

反之,不懂或较少考虑军事问题时,君主就会亡国。

”作者⼀语道破君主统治的要害,军事⽆疑是统治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保障。

⼆、君主品德 “明智之君宁愿被⼈指责为吝啬,它虽然名声不美,但不⾄于给君主找来憎恨,追求慷慨的名誉必然招致贪婪之名,⽽贪婪之名会同时给你招来坏名声和⼈们的憎恨。

”因此,作者认为君主不该慷慨⾏事,否则就会受到⼈们的轻视。

但该慷慨时却不能吝啬,通过你的慷慨来拉拢⼈⼼,使⼠兵及⼈民忠诚于你,使你美名远扬。

因此君主要正确运⽤慷慨与吝啬,在必要的时候显⽰⼆者的好处,由此巩固⾃⼰的统治。

对于仁慈,作者也指出不可滥⽤这种仁慈,⽽残酷也并⾮全是坏处。

大学生读《君主论》有感三篇

大学生读《君主论》有感三篇

【导语】咀嚼书中的宁静,体会其⼈⽣滋味。

读书,可以让读者在迷茫中找到出路;在书海中,找见⾃⾝的启迪。

下⾯是整理发布的“⼤学⽣读《君主论》有感三篇”,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学⽣读《君主论》有感篇⼀ 《君主论》的成功在于它顺利的在欧洲诞⽣,城邦林⽴,强敌环饲的佛罗伦萨给与了霸权理论得天独厚的⼟壤。

彼时的欧洲,有限的辖地造就了⼀⼤批村长国王和县长国王,统治的本意变成了⽣存⽽不是享受。

于是乎,卑鄙就成为了卑鄙者的通⾏证,⽆耻也成为了⽆耻者的座右铭,成王败寇的差别就在于⽐别⼈再多⽆耻⼀点点。

本书便给众多的强盗头⼦们提供了机会,也给⼈性中的阴暗⾯找到了⼀个貌似正当的理论基础。

剩下的⼯作,便是欧洲强盗们如何更好地践⾏这套理论,印证这套理论,最后放之四海皆准。

马基雅维利是个直率的功利主义者,直率的甚⾄有些可爱。

⽼马同志认为⼈之初本善或是本恶已⽆需争论,他在书中⼀针见⾎:“因为关于⼈类,⼀般地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忘恩负义的、容易变⼼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

”然后他⼜进⼀步指出:“对于⼀个君主来说,不仅不必具备各种美德,⽽且还要保留那些不会使⾃⼰亡国的恶⾏。

”他精辟的⾔辞锋芒毕露,字⾥⾏间已经具备了杀⼈的潜质。

东⽅和西⽅,⼀进⼀退之间,⽇后发展的道路便清晰了起来。

所以,并不是“帝国主义亡我之⼼不死”,⽽实在是我们纯真的眼⾥融不进沙⼦,风沙⼀来唯有放弃抵抗⽽已。

五百年过去了,《君主论》却并没有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它就像⼀把利刃,随时戳穿着政治主宰和商业寡头们的种种谎⾔。

马基雅维利随时在提醒我们:强者与道德⽆关,强者与宗教⽆关,强者只与⾃⼰有关。

关于我们通常认为的各种美德,⽼马有如下⼀段描述:“当遵守信义对⾃⼰不利或原来使⾃⼰作出诺⾔的理由不复存在时,⼀位英明的君主绝不能够、也不应当遵守信义。

但君主⼜必须深知怎样掩饰这种兽性,并须做⼀个伟⼤的伪装者和假好⼈,要显得具备⼀切优良品质。

君主论读后感

君主论读后感

君主论读后感君主论读后感(一)正如马基雅维利写的那样“凡是想要获得君主恩宠的人们,向来都是把自己认为最宝贵的东西或者自以为君主最喜爱的东西作为献礼”,马基雅维利确实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对伟大人物事迹的知识在《君主论》一书中都奉献了出来。

这本书从很多方面探讨了君主该如何保住自己的权利,如何治理国家,这么多方面中,我对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该成为一个怎样的君主,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很感兴趣,所以我想着重谈一下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君主应该成为一个慷慨的人还是吝啬的人?要我以前回答这个问题,那答案太简单了,当然是慷慨的,仅就词性而言答案就不言而喻。

但是看了马基雅维利的分析,我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

一个慷慨的君主慷的其实都是他人之慨,他自己又不会种田赚钱,用的都是人民上缴的东西,他凭什么慷慨?而且慷慨如果拿捏不当的话就变成了奢侈,而到最后君主为了保持住自己慷慨的名声势必不得不横征暴敛,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这样就会使人民怨恨这个君主,那么君主之位自然就坐不安稳了。

隋炀帝“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因为他太慷慨了,人民实在受不了了,纷纷造反,慷慨的君主没逃过惨死的命运。

马基雅维利说:“如果君主是英明的话,对于吝啬之名就不应该有所介意”。

如果说慷慨不能使我坐稳江山的话,那么吝啬之名又何妨?君主应该成为一个残酷的人还是仁慈的人?一个想流芳百世的君主肯定希望自己留下一个仁慈的美名,可是在马基雅维利心中,残酷从某种角度来说才是真正的仁慈,“他比起那些由于过分仁慈,坐视发生混乱,凶杀,劫掠随之而起的人说来,是仁慈得多了,因为后者总是使整个社会受到顺还,而君主执行刑罚不过损害个别人罢了”。

对于马基雅维利的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

我觉得他说对于有罪的人要严厉残酷的打击,这点本身没有错,姑息养奸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可是如果君主本身是昏庸的,他认为有罪的人恰是无罪的,那么作为一个残酷的君主肯定就会滥杀无辜,人民也会人心惶惶,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怎么可能会稳定呢?所以说残酷的君主未必如马基雅维利认为的那样能给人们带去更大程度上的稳定。

君主论读书笔记

君主论读书笔记

君主论读书笔记篇一:《君主论》读后感读书笔记2许多读过《君主论》的读者,一定都认为作者尼科洛的大胆和决绝近乎残忍的“治国”手段不近人情,与我国过往历史上强调的“以仁治国”有极大出入。

但是,纯粹的仁义用来治国却只是理想国度的治国手段,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被称为暴君的不少,被称为仁君的确实不多,但能以暴治国却能把国家治理好的却少之又少,我想秦始皇算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

如果马基雅维里知道秦始皇,我想他也一定会把秦始皇这一君主列入他的“头号君主人物”,加以分析。

马基雅维里这一本《君主论》最能说服人的不是他精辟甚至偏激的语句,而是他充分利用了他所能了解和熟知的君主们的故事,包括他们的崛起和执政,他们的事例成为马基雅维里证明他“独特”理论的有力例子,难怪所有君主都争相模仿学习。

一、以伪善来治理国家“目的,为手段服务”这句话大家一定不会觉得陌生,这是马基雅维利的名言,也是《君主论》的结论,这句话引起学多人的诟骂,有的认为尼科洛·马基雅维里是恶魔,将所有善良的人印象邪恶,因为在书中第十八章中尼科洛·马基雅维里提到“人们总是认为,君主严守信义,正直坦率,不用诡计,这是多么值得赞美呀!然而我们这个时代的经验表明,那些曾经建立丰功伟绩的君主们却并不重视遵守诺言,而是最懂得运用诡计使人晕头转向,并最终征服了那些盲目守信的人。

那些深知狐狸策略的人获得了成功,但是君主们必须深知如何掩饰这种兽性,并且必须做一个伟大的骗子和伪君子。

人们是那样的头脑简单,目光短浅,为眼前的利益所支配,因此想要进行欺骗的人总可以找到受骗者。

因此,一位君主事实上根本不必具有我前文所列举的那些优秀品质,但是却有必要显得具备这一切,我甚至敢于断言,如果具备这些品质并身体力行,那将深受其害,而如果总是显得具备这些品质,那将受益匪浅。

因此,一位君主必须有一种精神准备,虽是顺应变化,当然,如我所说,如果可能,他还是不要背离善良之道,但是,一旦需要,他又必须懂得如何作恶。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君主论>的读书笔记》最近读了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颇多。

要说这本书啊,那真的是充满了各种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马基雅维利在书中毫不掩饰地谈论君主应该如何获取权力、保持权力以及运用权力。

这可不像我们平常读的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书,它赤裸裸地揭示了政治的现实和残酷。

就拿君主获取权力这一点来说吧。

马基雅维利认为,有时候君主不能太拘泥于传统的道德规范。

比如说,在必要的时候,欺骗和暴力手段都是可以使用的。

这可让我吃了一惊,我们平常总觉得做人要诚实守信,怎么到了君主这里,就可以打破这些原则呢?但仔细想想,好像在历史上,还真有不少君主是通过不太光明的手段登上权力巅峰的。

书里还提到了君主如何保持自己的权力。

这部分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君主如何对待自己的臣民。

马基雅维利说,君主不能一味地仁慈,也不能一味地残暴,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这就好像我们教育孩子,不能总是纵容,也不能总是打骂,得有个度。

有时候,适当的严厉能让臣民敬畏,而有时候,一些小恩小惠又能让他们感恩戴德。

我还记得书里讲的一个例子,说是有个君主,他治理的国家经常受到外敌的侵扰。

为了保卫国家,他不得不加重赋税,招募更多的士兵。

这一开始引起了臣民们的不满,大家都怨声载道。

但是,当外敌真的被击退,国家恢复了和平,臣民们又开始对这位君主歌功颂德。

从这个例子就能看出来,君主的决策在当时可能不被理解,但只要最终的结果是好的,大家还是会认可的。

还有啊,马基雅维利说君主得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能被身边的人轻易左右。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场景。

比如说,在做一个重要决定的时候,身边的朋友、家人可能会给出各种各样的建议。

但最终做决定的还是自己,而且得为这个决定负责。

君主也是一样,如果总是听这个大臣的,听那个谋士的,没有自己的主见,那迟早会出乱子。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些观点在现代社会是不是还有用。

虽然我们现在没有君主了,但在一些组织或者团队中,领导的角色其实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读君主论有感》

《读君主论有感》

题目:《读君主论有感》马基雅维利著《君主论》一书,论及君主,政权及稳定国家的方法。

读完本书,收益颇多。

以下是一些自己的所想所悟。

据此书第二章,马基雅维利谈及世袭权利具有稳定性。

世袭者只要沿袭祖上传下来的惯例与规矩,不做过分出格的事情,和一颗稍稍能善变的头脑,便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再加上统治期间风调雨顺,百姓便会更加安居乐业。

甚至会对明里暗里剥削他们的王大唱赞歌。

而封建时代百姓并不是一直抱残守缺,安于现状,小心翼翼的守着自己那份微乎其微的既得利益不肯改变的。

如好色,无赖,在结拜兄弟面前不讲武德的刘邦却在进驻咸阳后,凛然地在老百姓面前约法三章。

即使他们久久处在秦二世的暴政,在刘邦进城前还想安于现状,对他有所忌惮的话,那么在他们看到刘邦的正义嘴脸后便骑墙一边倒了。

这恰恰印证《君主论》中,给美帝奇殿下的献词倒数第二段的那句话:当置身平原低处以俯察山岭之势,当置身山岭高处以俯察平地之势,是以唯有身为君主始能了解民情,唯有身为人民始能了解君道。

君主充分了解百姓所想所愿,给与其安居乐业的资本。

而百姓也深知这是统治者的维护稳定的手段,可在既得利益面前也乐得其所。

就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一方统治,一方被统治。

但大家想要的都到了手,便也乐乐呵呵,天下太平。

即使统治者不昏庸无道,国内还是有人不甘心俯首称臣,觊觎帝位。

但根据《君主论》的内容。

心怀不轨的人内心其实也是忐忑不安的。

如朱棣,即使如姚广孝这样的“造反狂热分子”如传销般鼓舞他去造反,他仍是踌躇不前。

因为他深知自己造反的下场,要么血赚——登上帝位,四海来朝,八方臣服。

要么血亏——九族尽诛,老底赔光。

但多年行军打仗已然让朱棣兼具马大师所说的君主的两种特质——狮子般的强硬手腕与狐狸般的狡猾。

所以他能一呼百应,以地方军抗衡中央军。

可朱允炆这位好侄子或许是念及亲情,或许是担心在天下人口中的名声。

竟下令不让军队伤害他的“好叔叔”。

结果可想而知,江山不改,帝位易手。

读《君主论》有感[精选五篇]

读《君主论》有感[精选五篇]

读《君主论》有感[精选五篇]第一篇:读《君主论》有感狮子的凶残与狐狸的狡诈?——读《君主论》有感摘要:马基雅维利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被誉为近代政治学之父。

《君主论》是马基雅维利写给当时佛罗伦萨统治者美第奇家族的一本带有进谏性质的小书,讨论的关键自然是关于君主权力的获得与保持。

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最惊世骇俗也最为世人所诟病的观点是:君主需兼有狮子的凶残与狐狸的狡诈,为达到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关键词:《君主论》马基雅维利统一正确对待主要内容马基雅维利无疑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最富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学者们对他作出的评价截然相反,恨之者斥之为“暴君的导师”、“玩世不恭的浅薄的强权政治的维护者”、“传授邪恶的魔鬼”,爱之者尊之为“民族主义国家的理论先驱”、“爱国者”,誉其为“政治学的开山鼻祖”。

之所以对他会有这种毁誉参半的评价,全因为他的名著——《君主论》。

开头第一章,是从分析政治权力的概念开始的,马基雅维利提出了“自古以来,对人类实行统治的一切国家、一切政权采用的政体不是共和制、就是君主制”。

①然后他暂时抛开了前者,集中精力分析君主的权力。

从第六章起,马基雅维利开始了对“全新君主政体”的研究。

他指出,新君主政体的获得与巩固应该依靠君主自己的军队或君主的个人魅力,抑或通过别人的武力协助和良好的命运来实现。

在第八章中,马基雅维利对于那些依靠邪恶之道取得君主国的人,并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人那样激愤地进行谴责,而是异常冷静地找出他们在统治国家后显示出的力量,甚至会表现出一丝承认和赞同的口吻。

在该章的结尾,他冷峻地说出:“最重要的是,君主必须到他的人民当中生活,这样任何意想不到的情况——不管是好的情况还是坏的情况——都不会使他改弦易张。

因为如果改革的必要性发生在不利时期的时候,想要实行严厉的措施为时已晚,而温和的措施又帮不了你,因为他们会被看成是你采取的无奈之举,任何人都不会听此而对你心存感激”。

君主论观后感

君主论观后感

君主论观后感《君主论》观后感读《君主论》是一次挺特别的体验。

开始读的时候,感觉这本书有着一种很强烈的现实感。

马基雅维利在书里所探讨的君主如何获取和维持政权,很多观点真的非常独特。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他关于君主在道德和权术之间选择的论述。

他指出君主不能完全奉行常人所理解的道德,在必要的时候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要懂得权变。

看到这里我感觉自己以往对于政治人物那种完美无缺的道德设想有点天真了。

就像历史上的很多君主,拿拿破仑来说,他的征战确实给很多国家带来了灾难,但从法国国内来看,他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推动了法国的发展。

如果按照传统的道德标准,他的侵略行径是不可原谅的,但站在法国君主维护政权和国家利益的角度上,他的军事行动却有着巩固权力的意义。

书中提到君主应当让人民敬畏。

这个观点让我思考良多。

好像在很多历史时期,那些让人敬畏的君主确实统治得更为稳固。

例如秦始皇,他严刑峻法,修长城,大批役使百姓,虽然在百姓眼中他可能是个暴君,但他在位时保持着强大的统治力。

我当时就想到这种敬畏是不是统治所必须的。

但同时我也在疑惑,这种强化敬畏的统治方法是不是对人民过于残酷了呢难道没有更加温和且有效的统治方式吗?这本书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但却促使我去思考这样模棱两可的问题。

还有关于君主用人的部分也很吸引我,他认为君主应善于利用有才能的人。

这让我联想到企业管理,一个领导者如果想让企业发展得好,要像君主发现忠诚且有才能的臣子一样,去挖掘那些能够助力自己事业的人才。

君主看似高高在上,但他实际上也像是在一个权力与各种利益关系交织的网中央维持着平衡。

这也有点像我们在社会中的每个人,虽然没有君主那样的权力,但我们也需要在自己的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等复杂状况下,权衡利弊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越往后面读,我越觉得《君主论》像一个多面镜,它反映出政治、社会、人性中的诸多复杂情况。

它不是提供一种简单的对错判断,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思考面对各种情境时应如何抉择。

读完后我明白了这世间很多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我们要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权力、道德、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事情。

君主论读后感_读君主论有感.docx

君主论读后感_读君主论有感.docx

君主论读后感篇一马基雅维里提到“君主如果表现出上述那些被认为优良的品质(指乐善好施、慈悲为怀、言而有信、勇猛强悍、和蔼可亲、诚恳、纯洁自持、容易相与、稳重、虔诚之士---引者),就是值得褒扬的。

但是由于人类的条件不允许这样,君主既不能全部有这些优良的品质,也不能够完全地保持它们,因此君主必须有足够的明智远见,知道怎样避免那些使自己亡国的恶行,并且如果可能的话,还要保留那些不会使自己亡国的恶行(贪得无厌、残忍成性、食言而肥、软弱怯懦、矜傲不逊、淫荡好色、狡猾、脾气僵硬、轻浮、无信仰之徒---引者),但是如果不能够的话,他可以毫不踌躇地听之任之。

”于是,君主的权威与尊严这样得来也就一脉相承了:“人们爱戴君主,是基于他们自己的意志,而感到畏惧则是基于君主的意志,因此一位明智的君主应当立足在自己的意志之上,而不是立足在他人的意志之上。

他只是必须努力避免招仇惹恨…”。

论君主应当怎样守信时,我对于作者如此的直白感到吃惊:“任何人都认为,君主守信,立身行事,不使用诡计,而是一本正直,这是多么值得赞美呵!然而我们这个时代的经验表明:那些曾经建立丰功伟绩的君主们却不重视守信,而是懂得怎样运用诡计,使人们晕头转向,并且终于把那些一本信义的人们征服了。

君主必须懂得怎样善于使用野兽和人类所特有的斗争方法…必须知道:怎样运用人性和兽性,并且必须知道:如果只具有一种性质而缺乏另一种性质,不论哪一种性质都是不经用的。

”君主论读后感篇二《君主论》整本书的立论基础,即马基雅维利的人性恶理论。

马基雅维利是把性恶论引进政治学的始作俑者,他认为,“一般来说,人类都是忘恩负义、反复无常的,他们妄自追求、伪装良善,见危险就闪、见利益就上。

当你给他们好处,他们会对你全心全意,但你急切需要他们时,他们却离你而去”“人性除非在某种压力下才会表现出美好的一面,否则总是邪恶的”。

由这一人性恶理论,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应该师法狮子与狐狸,不择手段,使用各种权术与计谋。

马基雅佛利君主论读后感

马基雅佛利君主论读后感

马基雅佛利君主论读后感篇一马基雅佛利君主论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超牛的书——《马基雅佛利君主论》,这可真是让我脑袋转了好几个弯儿啊!一开始,我觉得这书可能会很枯燥,毕竟是讲君主统治啥的。

但读着读着,我发现,哇塞,这里面的观点简直太犀利啦!马基雅佛利说君主得有手段,得会耍心眼儿,可能这在有些人看来太不地道了。

但我觉得吧,也许在那个混乱的时代,这就是生存之道呢?书里讲君主得善于伪装,这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也许在某些情况下,适当的伪装能保护自己,可我又在想,一直戴着面具生活,不累吗?还有啊,说君主得不择手段地巩固权力。

这可真够狠的!但反过来想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我们有时候为了达到目标,不也得使出浑身解数吗?这让我有点纠结,到底是该坚守道德底线,还是为了成功不择手段呢?不过,读完这本书,我也在问自己,要是我是君主,我能做到这么冷酷无情吗?可能我还真不行,我觉得人心还是得有点温度,不然活着还有啥意思?总之,读《马基雅佛利君主论》这一路,我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会儿觉得有道理,一会儿又觉得无法接受。

但不管咋说,它确实让我思考了很多,这感觉,还真不错!篇二马基雅佛利君主论读后感哎呀妈呀,《马基雅佛利君主论》,这书可真是给我来了个思想大冲击!一开始读的时候,我心里就犯嘀咕:这都啥呀?君主得这么狠才能坐稳位子?但慢慢地,我好像有点懂了。

马基雅佛利说君主得像狮子一样勇猛,又得像狐狸一样狡猾,我就在想,这是不是太功利了?比如说,为了保住权力可以不顾道德,这真的对吗?也许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这是无奈之举,可放到现在,能行吗?我觉得够呛!不过呢,书里有些观点也不是完全没道理。

君主得有决断力,不能优柔寡断,这让我联想到自己,有时候做个决定都磨磨蹭蹭的,结果错失良机。

难道我也得学学君主的果断?还有啊,说君主得懂得利用人心。

这可太玄乎了!我就在想,我要是能把这招学会,在人际关系里是不是也能游刃有余?但又一想,这样算计别人,会不会最后连朋友都没了?读完这本书,我脑子都快炸了!一会儿觉得马基雅佛利说得太绝,一会儿又觉得好像有点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感想1、《君主论》的局限性①、因著书原因而来的局限性马基雅弗里写这本书就是为了引起君主的注意。

当然我并不否认所有为了求官所作的文章。

许多伟大杰出的人也写过这样目的的作品,写出过颇有见地的真诚思想。

这些人无论是以什么目的写文章都是在负责的说话。

而马基雅弗里不是这样,他的说法中看不到他的真诚思想,他教唆君主“要有些兽性”的话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他没有考虑到。

马基雅弗里声称他是完全为君主着想,也说为君主着想就应该站在百姓的立场上。

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

首先他没有完全为君主着想。

如果他为君主着想就不能给君主写这样露骨无遮掩的文章。

他把君主可能会使的手段和伎俩都公之于众,还用最邪恶的想法解说君主各种做法的原由,让君主再也不能使用。

用了会被看轻会被唾弃,不用又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按马基雅弗里的说法不用就会亡国。

他让一个君主左右为难。

君主又怎么会因为一个让自己左右为难的文章而中用这个写文章的人呢?其次他也没有站在百姓的立场上。

他并不了解人民根本没办法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他把百姓当作了傻瓜。

他说只要一个人去进行欺骗总能找到愿意被骗的人。

他说君主只要显得有道德就可以了。

君主应该伪装好自己。

他不知道纸包不住火,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就算骗的好会有很多人上当,但一个人的觉醒便可以燎原!即使是全国大部分的人都能被君主欺骗得住,那这个君主如何靠着这一群傻子去对付那些能识破他的聪明人?如何能保证这些被你欺骗的臣民不会被伎俩更高的人骗去成为别人的臣民别人的力量?相信人民容易骗本身就是一种自欺欺人。

他不懂人民,站在人民的立场也就无从说起了。

②、在时空方面的局限性因为《君主论》是为了当时的君主出谋划策的的小册子当然不会面面俱到,书中所涉及到的问题都是当时当地的君主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书中用于论证他观点的例子也是那时欧洲发生的事。

例如他认为世袭得来的君主国比新建的君主国好治理,那是因为他所处的那个时期。

马基雅弗里想不到当一个君主国世袭统治到将近三百个念头的时候所面临的问题比一个新建的君主国要多得多。

马基雅弗里想不到那时候的君主国面临的问题:全国因安逸而懈怠,到处都是急需要改进却依旧按照着习惯办,因为所有人都懒于改变,松散而不景气,荒淫而无危机感,以危为安。

一个发展到及至的君主国,一个看似繁荣却不堪一击的君主国,一个世袭到疲倦的君主国是那时的欧洲的马基雅弗里想不到的。

再例如,马基雅弗里认为君主除战争军事训练外不应有其他目标思想和专业。

忽视军事能力的君主亡国,精通军事能力的人能赢得一个国家。

这是因为当时的欧洲国家地域都很小,一个国家只有一个帅(即将领),帅便是君主。

所以马基雅弗里认为君主作为一个将领必须心无旁骛的培养军事能力,有了军事能力便有了一切。

但这个说法是具有局限性。

众所周知,项羽的军事能力高超,刘邦几乎没有什么军事能力,但是,将兵不如将帅。

这是马基雅弗里想不到的。

此外马基雅弗里认为一个国家不可能在两种法律下生活。

他也不会想到现在澳门香港的情形。

2、马基雅弗里的哲学思维是有待商榷的①、对道德的认识。

马基雅弗里认为历来人们对道德的追求都是为了约束别人,而不是为了要求自己。

他错了,他不知道为什么要讲道德,他不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他不知道讲道德是为了君主自己。

他也曲解了君主有时做不讲道德的事的原理。

讲道德会亡国会死时君主则不再讲道德,那是因为活着才能讲更多的道德。

这样的不讲道德大家会理解会原谅是因为这个君主平时积的道德。

而不是像马基雅弗里认为的是因为君主对人民的欺骗和君主对自己的伪装窃取来的人民的信任。

信任和原谅是窃取不来的,只要存在那便是真有资格得到的。

君主不是想不讲便不讲,而是不得以才那样做的。

不是骗取而是不得以。

心里基础不同即使做出同一件事人民也会瞧得很清楚。

装是不会长久定会被识破,时间越久越危险。

②、对武的认识。

马基雅弗里认为真正热爱和平的人都会死得很惨,所以君主应该热爱军事。

其实不然,真正热爱和平的人必定是懂武的。

军事的意义就是为了和平,武字的本意是止戈。

因为只有拥有了强大的军队才能让别国断了对你动武的念头,从根本上遏制了战争。

军事不应该是为了侵略和扩张。

为了侵略和扩张的军事再强也会被打败。

③、对分寸的认识。

马基雅弗里认为残酷和仁慈是需要并存在一个君主身上的,也就是说他认为一个君主最好是同时被爱戴被畏惧的,如果只能选其一的话他认为更应该选择残酷也就是选择被畏惧!我想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时的懦弱的君主过多,让善良被认为成可以被冒犯。

如果当时残暴的君主更多些,一定就会有人会呼唤仁慈像马基雅弗里强调残酷一样。

什么样的背景就会出现什么样的需要。

并不是说一个君主到底是仁慈好还是残酷好,只要适合于当时的背景的就是好的。

不是马基雅弗里所说的选择残酷才是更安全的,在残酷的年代里残酷只能逼反你的臣民。

安不安全在于合不合适。

无论选择哪一个都不应该走向极端,要在残酷与仁慈之间把握一个适合于当时时代背景的分寸。

在慷慨与吝啬是间也是这样,马基雅弗里认为如果是自己的钱应给节约,如果是百姓的钱别人的钱应该毫不吝啬甚至不留余力的表示慷慨。

如果一味拿别人的钱慷慨谁会把你当朋友,只能那自己的钱撑起慷慨的样子。

所以马基雅弗里认为君主更应该选择吝啬。

即使是担着恶名也要选择吝啬。

可是一个吝啬的君主谁会认为为他卖命是值得的?总自己享有而不犒赏将士甚至饿着冻着将士,谁能保证这些将士不会来强抢你逼你慷慨?能赢得感激的慷慨不做却要等着被迫的没人领情的慷慨去作?一味慷慨不知节约固然是不对的,但以为吝啬君主靠谁来帮自己?一个好的君主必须是游走于仁慈与残酷慷慨与吝啬之间的,如果只能做到一个,便不是个好君主。

无论却少哪一个都是缺陷,并且是致命的。

3、《君主论》为什么出名是因为他说了别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

如果是在中国即使是极具勇气说了别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那也要看你说的话到底合不合理对不对正不正义才会流传。

人们会景仰冒死进谏的忠勇之士,但却会唾弃颠倒黑白为恶人辩护的律师虽然他维护了那个恶人的申辩权。

而在西方即使是这样反道德的书也会因为被评论的太激烈而流传至今。

就是不涉及道德的部分里,他的“国家以人民为基础才可以坚固”的理论在有“以人民为基础比如在泥沙上筑窝”这样谚语的国家里才会引起轰动,而一直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国度里当然击不起思维浪潮。

他的好多论断的依据都是人的本性是邪恶的,人会比忘记父亲的死更难忘记财产的丢失。

而这些论断在“士可杀不可辱”并且最大的侮辱就是父亲被辱的国度里当然是不成立的。

三、评论我认为《君主论》这本书的可读性令人质疑。

很多显而易见的道理作者都没有想到。

而且总是把一件好的事情歪曲理解,比如武力、道德、君主的手腕。

他一边把正确的正义的事情解读成邪恶,另一边却在鼓励着君主们那样去做。

他告诉大家君主是邪恶的才能长久,却还奢望一本说君主不能做好人的书让君主喜爱从而认可他提拔他。

马基雅弗里在我看来充满了矛盾,对很多哲学的问题的认识都不值得提倡。

结束语我认为《君主论》在政治学术方面的观点具有局限性,在浩瀚的学术著作中只能是一本很渺小的册子,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做一本行政学学者的必读书。

《君主论》在哲学问题上的认识有问题,要想从中参考对国家和军事的理解应当慎读。

对于写作方面,不应效仿此书以不负责的话引起关注。

《君主论》读后感马基雅维利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课耀眼的明珠,他在人类历史让第一次将政治学和伦理学区分开来,《君主论》是他的主要作品,成书于1513年,当时梅迪奇成为弗洛伦撒的主人,马基雅维利被免去了一切职务,他赋闲在家写了<君主论>这本书,并将其献给梅迪奇以求一官半职,但是这并没有让梅迪奇对他产生多少好感,最后马基雅维利忧郁而死。

《君主论》在欧洲的政治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当时的欧洲这处在一个历史的交替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破企鹅的需要政治上的突破以维护自身利益。

这个时期封建领主制即将崩溃,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开始形成,教会的势力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开始消退减弱。

作为那个时代的君主也迫切的需要一个政治理论上的引导,所以《君主论》符合了当时的历史发展的需要。

《君主论》对历史上和当时的事件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和总结,论述了君主国都是以何种形式的来,如何维持,以及君主如何统治自己的军队,大臣,如何处理国家间的关系等。

但是,由于马基雅维利写作《君主论》的出发点并不是站在一个理论领导者的角度来诉说,而是欲通过此书以换取一官半职,在书中不免有些偏颇的言论。

不过,这并不影响整书的历史价值。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不自然的从哲学方面论述了国家改革的客观性,他说“随着统治年代的久远并且连续不断改革的记忆以及造成改革的原因也不是会被遗忘消失,因为买次改革总是会为下一次变革留下再次进行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发展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改革时不能避免的。

当然马基雅维利并不是这个出发点,他认为作为君主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要确立自己的政治文化与思想在人民的大脑处于主题地位,在一个新的执政者上台的时侯首先在政治文化层面上树立一面旗帜,其他的政治文化,社会文化要在这面旗帜下去运作,这样人们曾能愿意接受他的领导,服从他的管理。

当然这也要在新的政权建立时给予人民一定的物质利益的前提之下。

从当时历史的角度来说,马基雅维利时在维护资产阶级已经获得的政治利益,反对改变时局。

二战后两极对抗格局下,政治意识形态的竞争将这一思想表现淋漓尽致,竞争的两方都在向自己的人民表明自己的政治体制时最优越的,改变就意味着灭亡。

人民的国家荣誉感,安全感也在这个政治思想下变得稳固强化。

在现代战争中,国家电台电视台成为主要的打击对象,这不能不说是政治思想的争夺对整个战局的影响。

国家之间的竞争在意识形态竞争越来越激烈,政治制度的渗透成为两极格局结束后社会主义国家应该高度警惕的。

马基雅维利说:作为君主,如果只是善良就会灭亡,一个君主必须狐狸般狡猾,狮子般得凶狠。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般认为人类的本性是忘恩负义的,是易发生改变的,是没信誉的,人们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

因此,作为一个君主维护自己的政权的稳固是第一位的,无论是善的一面还是恶的一面,它都是一种手段。

在国际上,外交能力之间的较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外交政策的对抗,君主外交政策的灵活性就像狐狸一样狡猾,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洞若观火,这样才能在纷繁的国际关系中生存下来。

不过韬光养晦的政策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有用的,在关系到国家根本利益,关系到国家主权的时候,强硬的外交立场时必须的,对待敌人要像狮子般凶狠。

“对人们应当加以爱抚,要不然就应当把他们消灭掉。

”这句话完全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翻版,只不过听起来更加令人胆战心惊,不寒而栗。

马基雅维里指出:“谁是促使他人强大的原因,谁就自取灭亡。

”意思是说,对于威胁到统治安全的势力,绝对不能心慈手软,一定要心狠手辣,斩草除根;谁纵容自己的敌对势力,谁就为自己培养了掘墓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