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论》读书笔记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说实话,读《君主论》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在一个神秘的城堡里探险。
马基雅维利在书中抛出的观点,既犀利又现实,有时候让我忍不住拍案叫绝,有时候又让我眉头紧皱。
书里讲了好多关于君主如何获取权力、保持权力的事儿。
比如说,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有时候不能太善良,得有点“狠劲儿”。
这可不是让君主去随便欺负人,而是在面对威胁到自己权力和国家稳定的情况时,要果断出手,不能心慈手软。
我就想起了历史上的那些君主们,有的因为心太软,结果被人篡了位;有的则因为够果断、够聪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这让我想到了唐太宗李世民,他在争夺皇位的时候,那可是毫不含糊。
玄武门之变,虽然手段看起来有点残酷,但他成功地登上了皇位,并且开创了贞观之治。
你说,这要是他当时优柔寡断,能有后来的大唐盛世吗?还有啊,马基雅维利说君主得会伪装。
这可不是教君主去骗人,而是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要懂得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图。
比如说,明明心里对某个大臣有所不满,但表面上还得装作很信任他,等到时机成熟了再出手。
这让我想起了明朝的嘉靖皇帝,他整天躲在宫里炼丹修道,看似不理朝政,可实际上把大臣们玩弄于股掌之间。
他这一手伪装的功夫,可真是厉害。
书中还提到,君主得有自己的军队,而且得是忠心耿耿的那种。
这让我想到了清朝的雍正皇帝,他建立了自己的亲信部队——粘杆处,靠着这支力量,他在九子夺嫡中脱颖而出。
不过,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不是全盘接受马基雅维利的观点。
有时候我就在想,要是每个君主都按照他说的那样,不择手段地去获取和保持权力,那这个世界不就乱套了吗?但反过来一想,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也许这些手段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
另外,马基雅维利对于人性的看法也挺有意思。
他觉得人大多是自私、贪婪的,所以君主不能对人太过于信任。
这让我想起了在职场上,有时候真心对待别人,却不一定能换来同样的真心。
有些人表面上跟你称兄道弟,背地里可能为了一点利益就把你出卖了。
读完《君主论》,我感觉自己好像窥探到了政治的一些秘密。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尼可罗·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这本著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对君主的统治之道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读完这本书,给我带来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在书中,马基雅维利开篇就指出,君主国的种类有世袭君主国、全新君主国、混合君主国等。
他认为,不同类型的君主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机遇,君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对于世袭君主国,由于其统治基础相对稳固,君主只需遵循祖先的传统和制度,不大幅度改变既有的秩序,就能相对容易地维持统治。
然而,对于全新君主国,情况则要复杂得多。
新君主往往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手段来建立权威,获取民众的支持。
马基雅维利强调了武力和权谋在君主统治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君主不能仅仅依靠道德和善良来治理国家,有时候必须使用残酷和狡诈的手段。
这一观点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因为传统的观念认为君主应该以美德和正义来统治。
但马基雅维利指出,在现实的政治斗争中,过于善良和正直可能会使君主陷入困境。
例如,在面对敌人的威胁时,如果君主过于仁慈而不果断采取行动,可能会导致国家的灭亡。
同时,他也强调了君主必须善于运用权术。
君主应该懂得如何操纵人心,如何在各种势力之间保持平衡。
他举例说,君主应该善于奖励和惩罚,让臣民对自己既敬畏又爱戴。
但这种敬畏和爱戴并非基于纯粹的情感,而是出于对君主权力的畏惧和对利益的考量。
在谈到君主如何获得声誉和荣耀时,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需要在关键时刻展现出勇敢和果断。
他说,人们往往更倾向于追随那些有勇气和决心的领导者。
而且,君主还应该善于展示自己的实力和成就,让民众相信自己有能力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君主可以为所欲为。
马基雅维利也提到了君主需要遵守一定的底线和原则。
君主的行为应该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为目标,如果过度滥用权力,导致民不聊生,最终也会失去统治的基础。
书中还探讨了君主与大臣的关系。
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应该善于选拔和任用贤能的大臣,但同时也要对大臣保持警惕,防止他们权力过大而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君主论>的读书笔记》前段时间,我读了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要说这书,一开始我是被它的名声吸引的。
大家都说这是一本探讨君主统治之道的经典之作,我就好奇,到底能有多厉害?翻开书之后,我发现它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
马基雅维利在书中可没有那种空洞的大道理,而是通过各种具体的例子和犀利的分析,把君主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说得明明白白。
比如说,他谈到君主应该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要懂得如何运用权力,还得会分辨身边的人是真心还是假意。
这让我想起了历史上那些有名的君主,像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能开创贞观之治,成为一代明君,可不就是因为他有着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嘛!他善于纳谏,身边有魏征这样直言不讳的大臣。
李世民明白,要治理好国家,就得听取不同的意见,哪怕这些意见有时候让他面子上挂不住。
这就好比马基雅维利说的,君主得有胸怀,能容得下别人的真话。
还有啊,书中提到君主在必要的时候要学会使用一些不太“光明正大”的手段。
这可不是说让君主去作恶,而是在面对复杂的政治局势时,要懂得灵活应变。
比如说,在战争中,有时候为了取得胜利,可能需要用一些计谋。
这让我想到了三国时期的曹操。
曹操在乱世中崛起,他的手段有时候确实让人觉得不太厚道,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能够在那个混乱的时代站稳脚跟,建立自己的势力,也是有他的本事的。
不过,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不是全盘接受马基雅维利的观点。
毕竟时代不同了,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过去的经验。
但不可否认的是,《君主论》让我对权力、政治有了更深的思考。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马基雅维利在书中强调了君主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一个优秀的君主,不仅要有聪明的头脑,还要有坚强的意志。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生活。
虽然咱不是君主,但在生活中也需要有这样的品质啊!比如说,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能轻易退缩,要有勇气去迎接挑战;在做决策的时候,要冷静思考,不能盲目冲动。
就拿我上次参加的一个比赛来说吧。
《君主论》读书笔记及思考感悟
《君主论》读书笔记及思考感悟犹豫了一下要不要把读书笔记也发上来,最后还是决定弄上来。
博客不同于校内日志,这里装的是我的思想与心路历程,一些在校内不能放的文章也可以毫无顾虑地放在这里。
不过和上次的书评一样,有些形式了。
而且真的很长,只能怪自己太会写了。
一.读书笔记——全书结构及各章概要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十一章):论述了不同君主国的性质,种类,获得统治权的途径及各自特点与一些治理方法马基雅维利把国家分为共和国和君主国,君主国又分为世袭的和新缔造的。
可以依赖他人武力或凭自己的力量获得(第一章)。
一个君主世袭统治的政权,要比一个新生政权容易维持得多,但也易将人们变革的记忆和变革的原因消弭殆尽(第二章)。
一个新成立的君主国(混合式君主国)会面临种种困难。
但马基雅维利提供了很多治理的方法。
他认为,“只要统治者抓住叛乱所提供的机会毫不犹豫地巩固自己的地位,惩罚罪犯,肃清嫌疑人,并在最薄弱的地方做好准备,这些再度出现叛乱的国家就很难再失去了。
如果被占国与占领国处于同一地区,有同样的语言,尤其当被占国的人们并不习惯自由生活的时候,君主只要把他们旧君主的血统斩草除根,同时不变更他们的赋税就可以了;如果征服国在语言,风俗与规章制度等方面与被征服国存在差异,则征服者应该亲赴被征服国的领地,与那里的人民生活在一起或者向那个国家一两处命脉之地派遣移民”“君主应当成为那些较为弱小的邻邦的领袖和保护人,设法削弱属地中的强大者,并提防与自己实力相当的外来者通过意外事件涉足此地,属地中由于野心十足或分外恐惧而心怀不满的人把外来者引进来”(第三章)。
根据被征服者状况的不同,君主应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统治。
由君主和众臣进行统治的国家(如土耳其,这类国家类似中国古代的封建国家,我把他们看成中央集权的君权统治国家),夺取他们较困难而统治他们相对容易;还有一类是君主和贵族进行统治的国家(如法兰西王国,中世纪西欧基本上都是此类国家),占领他们较为容易而统治起来较难(第四章)。
君主论读书笔记
君主论读书笔记【篇一:《君主论》读后感】读书笔记2许多读过《君主论》的读者,一定都认为作者尼科洛的大胆和决绝近乎残忍的“治国”手段不近人情,与我国过往历史上强调的“以仁治国”有极大出入。
但是,纯粹的仁义用来治国却只是理想国度的治国手段,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被称为暴君的不少,被称为仁君的确实不多,但能以暴治国却能把国家治理好的却少之又少,我想秦始皇算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
如果马基雅维里知道秦始皇,我想他也一定会把秦始皇这一君主列入他的“头号君主人物”,加以分析。
马基雅维里这一本《君主论》最能说服人的不是他精辟甚至偏激的语句,而是他充分利用了他所能了解和熟知的君主们的故事,包括他们的崛起和执政,他们的事例成为马基雅维里证明他“独特”理论的有力例子,难怪所有君主都争相模仿学习。
一、以伪善来治理国家“人们总是认为,君主严守信义,正直坦率,不用诡计,这是多么值得赞美呀!然而我们这个时代的经验表明,那些曾经建立丰功伟绩的君主们却并不重视遵守诺言,而是最懂得运用诡计使人晕头转向,并最终征服了那些盲目守信的人。
那些深知狐狸策略的人获得了成功,但是君主们必须深知如何掩饰这种兽性,并且必须做一个伟大的骗子和伪君子。
人们是那样的头脑简单,目光短浅,为眼前的利益所支配,因此想要进行欺骗的人总可以找到受骗者。
因此,一位君主事实上根本不必具有我前文所列举的那些优秀品质,但是却有必要显得具备这一切,我甚至敢于断言,如果具备这些品质并身体力行,那将深受其害,而如果总是显得具备这些品质,那将受益匪浅。
因此,一位君主必须有一种精神准备,虽是顺应变化,当然,如我所说,如果可能,他还是不要背离善良之道,但是,一旦需要,他又必须懂得如何作恶。
”二、权力高度把握治理国家与民众马基雅维利崇尚于对民族中央集权的国家,《君主论》提到:对人们应该要么爱抚,要么铲除,因为人们会对所受的轻微侵犯进行报复,而对所受的重创就无能为力了,所以,人们对他人的侵害应该是那种不用担心受到报复的侵害。
君主论个人读书笔记优秀
君主论个人读书笔记优秀君主论个人读书笔记优秀范文君主论是一部好书,也是值得写读书笔记,不知道该怎么写?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君主论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君主论读书笔记篇(一)初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这本书是讲君主的,作者可能是想跟君主阐述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君主应该做,应该避免什么,怎么样才能使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让自己的百姓安定。
这些或许都是领导人应该拜读和的,而这本书似乎与我们这些老百姓相去甚远,却竟然能在20世纪80年代被列为最有影响和最畅销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
带着这些疑惑我去拜读了这本西方的《厚黑学》。
读罢,顿时觉得豁然开朗,书中不仅有适合现代社会政治体系的观点,竟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地方。
书的作者—马基雅维里(1469- 1527)是意大利佛罗论萨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理论家、历史学家,同时又是一位政治思想家。
在马基雅维里的几本学术名著中,《君主论》是最简练也是最有名的一部,但正是这一部代表作,使马基雅维里获得各种各样的名声,褒贬不一。
伏尔泰说他是一个“邪-恶的歹徒”,休谟则称之为“伟大的天才”,恩格斯称马基雅维里为“巨人”,马克思也称他为近代政治学的先驱。
这本书共有二十六章。
其内容基本上涵盖了君主权力的形式、来源、管理和维持。
书中阐述了马基雅维利对当时文艺复兴时期历史的一些了解和政权分类的一些观点。
作者了君主国的种类以及获得它们的方式。
君主国包括:世袭的、混合的、市民的、教会的这么四种,获取君主国的方式包括:通过自己的军队和能力获得、依靠他人的军队和依靠幸运获得、通过犯罪方式获得。
可以说,通过自己的军队和能力获得的君主国最为牢固,作者对君主国权力的来源进行了深入分析,教读者如何对当时的形势和权力分布进行分析,并协调这些力量。
在《君主论》当中,作者说明了君主应该如何治理军队,其中关于包括:援军、混合军、雇佣军和自己的军队。
从雇佣军的论点更是对欧洲近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说实话,读《君主论》这本书,一开始真把我给绕晕了。
这书里讲的那些君主的权谋之术、治国之道,乍一看还真有点难懂。
但耐着性子读下去,嘿,还真咂摸出点滋味来。
书里提到君主应该怎样保持自己的权力,怎样运用手段去治理国家。
这让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部古装剧。
剧里有个小国的君主,那家伙,一开始接手国家的时候,简直就是一团乱麻。
周边的邻国虎视眈眈,国内的贵族们勾心斗角,老百姓也是怨声载道。
这君主呢,一开始还想着用仁慈和善良来感化大家。
结果呢,那些贵族根本不买账,反而觉得他软弱可欺,变本加厉地争夺权力。
邻国一看这情况,觉得有机可乘,直接派兵侵犯边境。
这下可好,国家陷入了危机。
这时候,君主终于明白了,仁慈有时候并不能解决问题。
他开始改变策略,变得果断和强硬。
对于那些不听话的贵族,他不再姑息,该打压的打压,该铲除的铲除。
对于外敌,他亲自带领军队出征,展现出了坚决抵抗的决心。
记得有一场战斗,那场面真是惊心动魄。
君主穿着厚重的铠甲,骑在高大的战马上,挥舞着长剑,大声呼喊着鼓舞士气。
士兵们在他的带领下,一个个奋勇杀敌,那喊杀声震耳欲聋。
不过,这君主也不是一味地强硬。
他知道,打完仗后,要安抚百姓,要让国家尽快恢复生产。
他减免了赋税,还亲自去视察农田,和农民们一起劳作。
百姓们看到君主这样关心他们,也渐渐对君主充满了敬意和信任。
再回到《君主论》这本书,我发现书里说的很多观点和这个君主的经历还挺相符的。
比如说,君主不能完全依赖别人的力量,要有自己的亲信和军队。
这剧中的君主就是吃了这个亏,一开始太相信那些贵族,结果差点丢了江山。
还有啊,君主得懂得审时度势,该妥协的时候妥协,该进攻的时候进攻。
就像那个君主,在面对强大的外敌时,没有盲目冲动,而是先想办法稳住局势,然后寻找时机反击。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想,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是这些道理在我们的生活中好像也能找到影子。
比如说在工作中,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也得有自己的权威,要懂得如何管理下属,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君主论>的读书笔记》《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尼可罗·马基雅维利的经典著作,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观点,对君主的统治之道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马基雅维利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当时的意大利处于分裂和混乱的状态,各个城邦国家之间相互争斗,外国势力也趁机入侵。
这种动荡的政治环境促使马基雅维利思考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强大,《君主论》便是他思考的结晶。
在书中,马基雅维利提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性和争议性的观点。
他认为,君主为了达到统治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这一观点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因为传统的道德观念强调君主应当遵循正义、善良和仁慈等美德。
然而,马基雅维利却指出,在政治斗争中,仅仅依靠道德是远远不够的,君主必须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他强调了君主权力的重要性。
君主应当拥有绝对的权力,这样才能有效地统治国家,抵御内外的威胁。
为了获取和巩固权力,君主可以使用暴力、欺诈等手段。
但这并不意味着君主可以肆意妄为,而是要在必要的时候果断采取行动。
例如,在面对叛乱和外敌入侵时,君主不能犹豫不决,必须迅速而坚决地予以镇压。
马基雅维利还探讨了君主应当如何治理国家。
他认为,君主应当了解自己的臣民,善于运用赏罚来激励他们。
同时,君主也要注重军事力量的建设,只有拥有强大的军队,才能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在用人方面,君主应当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不是仅仅依靠出身和关系。
并且,君主应当保持一定的神秘感,不要让臣民轻易揣摩到自己的心思,以免被他人利用。
关于君主的品德,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不必总是表现出善良和正直,但在必要的时候要能够伪装出这些品德。
他举例说,有时候君主需要表现出仁慈,但在某些情况下,又必须展现出残酷,关键是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这种观点虽然看似违背了传统的道德观念,但马基雅维利认为,这是在政治现实中生存和成功的必要策略。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君主论>的读书笔记》《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尼可罗·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这本著作在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初读《君主论》,便能感受到马基雅维利独特而犀利的视角。
他摆脱了传统道德观念对政治的束缚,以一种极为现实和务实的态度来探讨君主如何获取和维持权力。
在书中,马基雅维利强调了君主应当具备的品质和能力。
他认为,君主不必总是以善良和道德的形象示人,为了维护统治和国家的利益,有时需要采取一些残酷和不道德的手段。
这种观点在当时无疑是具有极大的冲击性的,因为传统观念中,君主往往被视为道德的楷模。
然而,马基雅维利指出,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仅仅依靠道德是远远不够的,君主必须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来应对各种挑战和危机。
例如,他提到君主在必要时应当善于运用欺骗和伪装。
这并不是说君主应该毫无诚信可言,而是在面对危险和敌人时,通过巧妙的伪装来保护自己和国家的利益。
这种观点看似违背了道德原则,但从政治现实的角度来看,却有着一定的合理性。
在充满尔虞我诈的政治舞台上,过于天真和诚实的君主很可能会被对手所利用和击败。
马基雅维利还着重论述了君主如何治理国家。
他认为,君主应当拥有强大的军队,因为军队是维护统治的根本保障。
一个没有强大军事力量支持的君主,其地位是岌岌可危的。
同时,君主应当善于运用法律和制度来治理国家,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此外,他还强调了君主对臣民的控制和管理。
君主需要了解臣民的心理和需求,通过适当的手段来赢得他们的支持和忠诚。
书中提到的关于君主与大臣关系的观点也令人深思。
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应当谨慎地选择大臣,并对他们保持一定的监督和控制。
大臣应当是忠诚而有能力的,但君主不能完全依赖他们,必须保持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权。
这种对权力制衡和监督的思考,即使在现代政治中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然而,对于《君主论》的观点,也存在着不少争议。
有人批评马基雅维利的思想过于功利和冷酷,忽视了道德和人性的价值。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一)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一)君主论的读书一、揭示君权的本质•君主的合法性:来自上帝或民众授予,或者是通过暴力手段取得•君主的目的:维持社会秩序,确保自身权力稳固•君主的行为:当有必要时,可以采取任何手段来维护自身权力和社会秩序二、学习各种历史案例•熟悉各个历史时期的君主制度和君主的行为•分析各个时期的君主在维护自身权力和社会秩序方面的成功和失败之处•从历史中学习,避免重蹈覆辙三、教育君主应具备的品质•明智:善于思考,具备正确的判断力•公正:不偏袒,处理问题时要公正•谦虚:不自大,能听取他人意见•慷慨:不吝啬,脚踏实地为国家和民众做贡献四、提高君主的能力•学习各种管理和领导技能•正确地处理国家事务和民生问题•接触人民,了解人民的需要和想法•调解不同阶层之间的冲突,维护社会稳定五、结语君主的阅读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君主更好地理解权力和管理的本质,提高君主的领导能力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同时,也需要教育君主具备正确的品质和道德,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
六、君主如何处理权力•君主要有相对权力,但也有一定的制约力,需要了解制度和法律。
•君主的权力也是相对的,需要不断学习和沟通,才能更好地处理权力和责任。
•在权力的运用中,君主需要避免滥用职权,要始终以公正为准则。
七、君主如何维护社会稳定•君主需要持续了解并解决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例如贫富差距、地区分化等。
•君主需要注重对不同阶层的教育,培养国民自强、自立、自信与互相尊重的能力。
•君主应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往与合作,为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制定更为积极的政策。
八、君主要有清晰的领导思想•君主需要具备自己的领导思想,清晰明了,并且能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君主的领导思想应尤其注重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其为核心展开工作。
•君主应该衡量自己的领导理念的可行性以及它所带来的影响。
九、君主行事应深思熟虑•君主需要深思熟虑地行事,避免盲目偏听偏信,切勿轻率妄为。
•君主能够冷静处理冲突并解决问题,以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问题。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当我翻开《君主论》这本书时,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权谋与智慧的神秘世界。
马基雅维利在书中毫不掩饰地阐述了君主应该如何获取、保持和扩大权力。
这可不是那种温文尔雅的道德说教,而是赤裸裸的现实剖析。
一开始,我还真被这种直接和犀利给惊到了。
比如说,他提到君主不能一味地善良,有时候为了维护统治,得使出些强硬手段。
这让我想起了历史上那些风云变幻的时刻。
就像唐太宗李世民,他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那手段可称不上“温良恭俭让”,但最终开创了贞观之治,让百姓安居乐业。
这是不是意味着,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更大的利益,暂时抛开传统的道德束缚是必要的?还有啊,书中说君主得懂得如何运用“狐狸”和“狮子”的特性。
“狐狸”狡猾多智,能识破陷阱;“狮子”勇猛无畏,能威震四方。
这让我想到了清朝的康熙皇帝。
他在面对鳌拜专权时,表面上不动声色,像只温顺的绵羊,可心里却像只精明的狐狸,悄悄布局。
等到时机成熟,他又化身为勇猛的狮子,一举铲除了鳌拜,夺回了政权。
另外,马基雅维利强调君主必须让人民敬畏,但又不能让他们憎恨。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工作过的一家公司的领导。
他在管理上非常严格,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大家对他都有点怕怕的。
但同时,他又会关心员工的生活,谁家里有困难了,他会尽力帮忙解决。
所以,虽然大家怕他,可却并不恨他,反而很尊重他,团队的凝聚力也特别强。
再说说书中关于君主守信的观点。
马基雅维利认为,在必要的时候,君主可以不守信。
这可真是颠覆了我的传统观念。
但仔细想想,也不是没有道理。
比如在战争时期,为了迷惑敌人,将领可能会故意放出假消息,做出不守信的行为,从而达到战略目的。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越读越觉得有意思。
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生动的例子和深刻的洞察。
它让我明白,政治这个东西,远不是我们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
不过,读的过程中我也有过疑惑。
比如,这样赤裸裸地追求权力和利益,会不会让社会变得太功利,太没有人情味?但后来我又想,也许这就是现实的一部分,我们不能总是活在理想的童话里。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君主论>的读书笔记》最近读了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马基雅维利在书里毫不留情地剖析了君主应该如何获取和维持权力。
他的观点有时候真的让我瞠目结舌,比如说,他认为君主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这可跟咱们平常所倡导的道德观念有点背道而驰啊!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对于君主的品德和行为的论述。
马基雅维利说,君主既要有狮子的勇猛,又要有狐狸的狡猾。
这让我想起了历史上那些有名的君主,像是唐太宗李世民。
他在争夺皇位的时候,那手段可真是够厉害的。
他善于笼络人心,让一大批能臣武将都死心塌地地跟着他。
但同时,他在面对敌人的时候,又毫不手软,果断出击,展现出了狮子般的勇猛。
还有关于君主如何对待臣民的观点。
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不能一味地仁慈,有时候也要表现出威严。
这让我想到了清朝的康熙皇帝。
他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对那些违法乱纪的官员绝不姑息,该惩罚的就惩罚。
但在遇到天灾人祸的时候,他又会展现出仁慈的一面,减免赋税,开仓赈粮,安抚百姓。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发现马基雅维利特别强调君主的自身能力。
他觉得君主不能只依靠别人,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力。
这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如果总是依赖别人,自己不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那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手忙脚乱。
比如说,我有个朋友,做什么事情都要问别人的意见,自己从来拿不定主意。
结果有一次,在一个很重要的考试中,因为没有自己的判断,选错了答案,最后成绩很不理想。
再说回《君主论》,书中还提到了君主如何应对战争和外交。
马基雅维利说,君主必须时刻做好战争的准备,不能等到危险来临了才临时抱佛脚。
这让我想起了二战时期的英国首相丘吉尔。
在德国纳粹的威胁面前,他果断地领导英国人民进行抵抗,积极备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外交方面,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应该灵活多变,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
这让我想到了现在国际上的一些外交事件。
有些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今天跟这个国家结盟,明天又跟那个国家合作,真是把外交手段玩得团团转。
《君主论》读书笔记
《君主论》的主要思想内容一、写作目的⏹“凡是想要获得君主恩宠的人们,向来都是把自己认为最宝贵的东西或者自以为君主最喜爱的东西作为献礼”。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上洛伦佐·美第奇殿下书》二、人性本恶⏹虽然人性中有善良的一面,但总体上,人性是恶的。
马基雅维利并不是第一个提出性恶论的人,但他却是将性恶论引入近代政治原则的第一人,他的“性恶论”是各种政治理论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马基雅维利将政治的概念严格限定在人类的世俗生活之中,使其成为与道德毫不相关的独立社会活动和研究对象。
所有立法者都必须假定人性中恶的一面,立法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防止坏事的发生。
而社会文明的实质,就是设计科学有效的制度,允许合理的冲动和欲望的实现,而遏制有害于他人的冲动和欲望。
趋善也好,趋恶也好,真的要辨别人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人们看到的人性总是表露在外的部分因素,而不是全部。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看到人性中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争权夺势的情况,而那些优秀的、善良的因素通常会被遗忘。
三、政治无道德⏹一个君主,尤其是一个权力尚未巩固的君主,应该懂得怎样善于使用野兽和人类所特有的斗争方法。
他必须是一只狐狸以便识别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
⏹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是正确的。
一位君主为了到达政治目的,就应该完全摒弃道德,运用权术,采取软硬兼施、背信弃义的手段双管齐下。
四、政治的目的就是权力⏹马基雅维利把政治和军事的手段同宗教、道德和社会考虑完全分隔开来,除非宗教和道德直接影响到政治决策。
政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保存和扩大政治权力本身,而他衡量政治的标准则是在这方面获得成功。
他把政治从其他许多方面的考虑中孤立地抽取出来,从而使政治本身成为目的。
他研究的是现实的政治生活,而不是理想的政治生活他对国家政治生活本质的赤裸裸揭露,扭转了当时人们对传统政治本质的虚假认识,把传统政治从伦理道德的阴影下成功地引导到权力上来,对于人们客观正确地认识当时的政治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君主论读书笔记
君主论读书笔记篇一:《君主论》读后感读书笔记2许多读过《君主论》的读者,一定都认为作者尼科洛的大胆和决绝近乎残忍的“治国”手段不近人情,与我国过往历史上强调的“以仁治国”有极大出入。
但是,纯粹的仁义用来治国却只是理想国度的治国手段,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被称为暴君的不少,被称为仁君的确实不多,但能以暴治国却能把国家治理好的却少之又少,我想秦始皇算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
如果马基雅维里知道秦始皇,我想他也一定会把秦始皇这一君主列入他的“头号君主人物”,加以分析。
马基雅维里这一本《君主论》最能说服人的不是他精辟甚至偏激的语句,而是他充分利用了他所能了解和熟知的君主们的故事,包括他们的崛起和执政,他们的事例成为马基雅维里证明他“独特”理论的有力例子,难怪所有君主都争相模仿学习。
一、以伪善来治理国家“目的,为手段服务”这句话大家一定不会觉得陌生,这是马基雅维利的名言,也是《君主论》的结论,这句话引起学多人的诟骂,有的认为尼科洛·马基雅维里是恶魔,将所有善良的人印象邪恶,因为在书中第十八章中尼科洛·马基雅维里提到“人们总是认为,君主严守信义,正直坦率,不用诡计,这是多么值得赞美呀!然而我们这个时代的经验表明,那些曾经建立丰功伟绩的君主们却并不重视遵守诺言,而是最懂得运用诡计使人晕头转向,并最终征服了那些盲目守信的人。
那些深知狐狸策略的人获得了成功,但是君主们必须深知如何掩饰这种兽性,并且必须做一个伟大的骗子和伪君子。
人们是那样的头脑简单,目光短浅,为眼前的利益所支配,因此想要进行欺骗的人总可以找到受骗者。
因此,一位君主事实上根本不必具有我前文所列举的那些优秀品质,但是却有必要显得具备这一切,我甚至敢于断言,如果具备这些品质并身体力行,那将深受其害,而如果总是显得具备这些品质,那将受益匪浅。
因此,一位君主必须有一种精神准备,虽是顺应变化,当然,如我所说,如果可能,他还是不要背离善良之道,但是,一旦需要,他又必须懂得如何作恶。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君主论>的读书笔记》《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尼可罗·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这本书被誉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之作。
初读此书,深感其观点独到、深刻,对君主的统治之道进行了犀利且务实的剖析。
马基雅维利在书中开篇就直言不讳地指出,君主统治国家的目的在于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他认为,人性本恶,人们往往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择手段。
因此,君主不能单纯依靠道德和伦理来治理国家,而必须运用权力和策略。
这一观点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打破了传统的道德至上的政治观念。
在论述君主如何获取权力时,马基雅维利强调了实力的重要性。
他认为,君主可以通过世袭、武力征服或运用权谋等手段获得权力。
无论是哪种方式,关键在于能够掌控局势,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
他举例说,那些依靠自身能力和智慧获取权力的君主,往往比世袭的君主更能巩固自己的地位,因为他们经历了更多的挑战和考验,具备更强的应对能力。
对于君主如何保持权力,马基雅维利提出了一系列策略。
首先,君主必须要有强大的军队作为后盾。
他认为,“一切国家,无论是新的国家、旧的国家或者混合国,其主要的基础乃是良好的法律和良好的军队。
”只有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君主才能抵御外敌入侵,镇压国内叛乱。
其次,君主应当善于运用权谋。
他指出,君主不能过于仁慈,必要时应当采取残酷的手段。
但这种残酷必须是有限度的,且要以维护统治为目的。
同时,君主还要善于伪装,让臣民觉得自己是仁慈、公正和守信的,即使在必要时不得不违背这些原则。
在谈到君主的品德时,马基雅维利的观点颇具争议。
他认为,君主不必具备传统意义上的美德,如诚实、善良、正直等。
在他看来,这些美德在政治斗争中可能会成为君主的弱点。
相反,君主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品德,以达到统治的目的。
例如,在面对敌人时,君主可以毫不犹豫地使用欺诈和暴力;而在对待臣民时,则可以表现出一定的宽容和仁慈,以赢得他们的支持。
书中还详细探讨了君主如何对待大臣和贵族。
《君主论》——政治学读书笔记
《君主论》——政治学读书笔记《君主论》——政治学读书笔记作者:尼科洛·马基雅维利第一章:国家的不同类型1.1 君主制:国家领导者是一个君主,拥有最高权力。
1.2 共和制:国家领导由一群人共同执掌,民主选举选出领导人。
第二章:君主的性质和权力2.1 君主的权力来源:通过继承、征服、选举等手段获得。
2.2 君主的性格特点:应该聪明、机智、果断,同时具备善于欺骗和统治的能力。
第三章:君主的政策和统治策略3.1 统治者与臣民的关系:君主应保持一定的亲和力,但也需要保持威严和权威。
3.2 统治者的军事策略:应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
3.3 统治者的外交政策:应善于利用外交手腕,争取外部支持与合作。
3.4 统治者的内政措施:应实施公正与稳定的法律制度,推动国家的发展与繁荣。
第四章:君主权力的维持与延续4.1 保持权力的方法:包括保持士兵和臣民的忠诚,掌握有效的情报,以及采取威慑和惩罚措施。
4.2 传承权力的策略:合理安排继承人,使之得到人民和贵族的支持。
附件:1.君主论原文2.君主论的相关批判和评论法律名词及注释:1.君主制:一种政治体制,国家的最高权力由国家元首或君主掌握。
2.共和制:一种政治体制,国家的最高权力由一群人共同执掌,民主选举选出领导人。
3.继承:君主制中,国家权力通过家族血统传承给继承人。
4.征服:通过战争或政治手段占领他国并建立自己的统治。
5.选举:通过民主程序,选举出国家的领导人。
附件:1.《君主论》原文.pdf2.君主论评论与批判.docx3.附录:尼科洛·马基雅维利简介.pdf。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君主论>的读书笔记》最近读了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颇多。
要说这本书啊,那真的是充满了各种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马基雅维利在书中毫不掩饰地谈论君主应该如何获取权力、保持权力以及运用权力。
这可不像我们平常读的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书,它赤裸裸地揭示了政治的现实和残酷。
就拿君主获取权力这一点来说吧。
马基雅维利认为,有时候君主不能太拘泥于传统的道德规范。
比如说,在必要的时候,欺骗和暴力手段都是可以使用的。
这可让我吃了一惊,我们平常总觉得做人要诚实守信,怎么到了君主这里,就可以打破这些原则呢?但仔细想想,好像在历史上,还真有不少君主是通过不太光明的手段登上权力巅峰的。
书里还提到了君主如何保持自己的权力。
这部分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君主如何对待自己的臣民。
马基雅维利说,君主不能一味地仁慈,也不能一味地残暴,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这就好像我们教育孩子,不能总是纵容,也不能总是打骂,得有个度。
有时候,适当的严厉能让臣民敬畏,而有时候,一些小恩小惠又能让他们感恩戴德。
我还记得书里讲的一个例子,说是有个君主,他治理的国家经常受到外敌的侵扰。
为了保卫国家,他不得不加重赋税,招募更多的士兵。
这一开始引起了臣民们的不满,大家都怨声载道。
但是,当外敌真的被击退,国家恢复了和平,臣民们又开始对这位君主歌功颂德。
从这个例子就能看出来,君主的决策在当时可能不被理解,但只要最终的结果是好的,大家还是会认可的。
还有啊,马基雅维利说君主得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能被身边的人轻易左右。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场景。
比如说,在做一个重要决定的时候,身边的朋友、家人可能会给出各种各样的建议。
但最终做决定的还是自己,而且得为这个决定负责。
君主也是一样,如果总是听这个大臣的,听那个谋士的,没有自己的主见,那迟早会出乱子。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些观点在现代社会是不是还有用。
虽然我们现在没有君主了,但在一些组织或者团队中,领导的角色其实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君主论》——政治学读书笔记
《君主论》——政治学读书笔记第一篇:《君主论》——政治学读书笔记《君主论》——政治学读书笔记上一篇 / 下一篇2008-06-07 09:47:29查看(286)/ 评论(0)/ 评分(0 / 0)“马基雅维利,在法西斯主义的沉沉黑夜里,就是这样用将来时向葛兰西‘说话’的。
”——路易·阿尔都塞:《马基雅维利和我们》“……深深地认识人民的性质应该是统治者,而深深地认识统治者的性质的人应该属于人民。
”——尼可罗·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今天,人们习惯于使用“现在时”说话——事务的价值就其衡量标准而言体现在对“现今”的价值。
乌托邦被当作幻灭的代名词,人们相信“真实”胜过“理想”;憧憬“民主”胜过“自由”——更多的人喜欢用有命运的“遥控器”而非一叠厚重的“人生报刊”。
《君主论》初读起来,似乎充满了带有“中国人气息”的奴性——一个盛世期盼明智之君,让人联想起身穿朝服,白须垂胸的官吏们。
然而马基雅维利却并非如此“单纯”,细品《君主论》其中的思想,除了深蕴外,更多的是基于作者意识形态的矛盾。
如果把《君主论》作为政治意识形态的一个样板加以研究,便可以看出其中的双层含义:乌托邦与现实的融合——即非冷漠的乌托邦,也非说理,而是通过创作具体的幻想,影响四分五裂的人民,唤起和组织他们的集体意识。
《君主论》的乌托邦性质在于,那个君主其实并没有在历史现实中存在;他不是直接客观地出现在意大利人民的面前,而是一个纯理论的抽象,一个领袖的理想首领的象征。
However,随着强烈戏剧效果的推进,贯穿着本书的激情和神化的因素在结尾部分,通过祈求“一位现实存在”的君主,被集中起来,获得了生命。
纵观全书,马基雅维利讨论了君主带领人民奠定国家的必由之路,它在展开论证的时候逻辑严密,具有科学的公正性;临到结尾,马基雅维利自己成了人民,与人民融为一体;但这不是“一般”意义的人民,他成了他们的自觉的喉舌,并且他也感觉到这一点,他感觉到自己与他们的认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外,我还想谈谈《君主论》整本书的立论基础,即马基雅维利的人性恶理论。马基雅维利是把性恶论引进政治学的始作俑者,他认为,“一般来说,人类都是忘恩负义、反复无常的,他们妄自追求、伪装良善,见危险就闪、见利益就上。当你给他们好处,他们会对你全心全意,但你急切需要他们时,他们却离你而去”“人性除非在某种压力下才会表现出美好的一面,否则总是邪恶的”。由这一人性恶理论,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应该师法狮子与狐狸,不择手段,使用各种权术与计谋。可以说,这是全书的立论基础。人性善还是恶历来是各种政治理论的基础。近现代西方政治学的许多主张也建立在人性恶的基础上,比如孟德斯鸠的分权思想,萨特的存在主义。我不禁思考:人性到底善还是恶呢?貌似这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古今中外思想家都思考过这个问题,不同的答案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思想主张。中国儒家思想主张“人之初,性本善”,从而把道德教化作为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中国古代政治也就和伦理不可分了;而西方基督教认为人人都有“原罪(sin)”,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化,所以必须建立一系列制度法制来分权制衡。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再善良的人也不可能没有一丝恶念,而再邪恶的人心灵深处也不可能没有一处柔软的地方。也许善恶是统一于人当中的吧,善中有恶,恶中有善,无法分离。(个人思考结果,其实还是思考不出来)
第二部分(第十二章至十四章):论述了军队的种类,各自的利弊及统率的方法。
马基雅维利把军队分为雇佣军,外国援军,两者的混合军和本国军队,并详细论述了雇佣军的由来、强烈抨击其危害,认为“意大利当前的衰败,就是长期依靠雇佣军的缘故”(第十二章)。而外国援军亦是有害无益的军队(第十三章)。作者主张君主要依靠自己建立的军队,“一位君主,除了战争、战略和军事训练外,不应该有其他任何目标、念头,不应以他事为业,这是身为统帅之人应当从事的唯一职业”为此,君主应该“采取行动、依靠思考、研读历史”(第十四章)。
青年马基雅维利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当时的意大利,已经失去了罗马时代的辉煌和中世纪宗教中心的地位,在政治上四分五裂,城邦林立,各个邦国之间征战不断任人宰割;而在文化艺术上,意大利正创造着无以伦比的伟大奇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开始闪耀光辉,启迪人们摆脱中世纪宗教的束缚,以全新的眼光审视历史与现实。乱世出英雄,马基雅维利自己都说,“目前意大利的局势有利于新君创造光辉的业绩,给有胆识、美德的伟人提供了机会,让他展露才华,为自己赢得荣誉,造福于国人”。历史造就了他,但却没有如他所愿造就一个统一意大利的伟人。直到1870年意大利才由如狮子般勇猛的加里波第和如狐狸般狡猾的加富尔统一。此外,马基雅维利个人的经历也是促使他产生自己思想的必要条件:十多年的政治和外交生涯,为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学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出使法国使他对佛罗伦萨软弱的政治统治感到极度失望,也激起了他谋求富国强兵的强烈愿望;而佛罗伦萨政权的更迭令马基雅维利失去了从政的机会,相对清闲的生活使他能有机会思考领悟,最终完成了伟大的学术著作。但仅仅外部条件是不够的,马基雅维利从小接受人文主义教育,博览群书,最重要的是他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面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与现实的国家关系及人际关系能透过现象认清本质。在这些主客观条件下,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产生的确是历史的必然,我们也不难理解他过激的思想和主张产生及马基雅维利主义穿越千年而不衰的原因了。
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十一章):论述了不同君主国的性质,种类,获得统治权的途径及各自特点与一些治理方法
马基雅维利把国家分为共和国和君主国,君主国又分为世袭的和新缔造的。可以依赖他人武力或凭自己的力量获得(第一章)。一个君主世袭统治的政权,要比一个新生政权容易维持得多,但也易将人们变革的记忆和变革的原因消弭殆尽(第二章)。一个新成立的君主国(混合式君主国)会面临种种困难。但马基雅维利提供了很多治理的方法。他认为,“只要统治者抓住叛乱所提供的机会毫不犹豫地巩固自己的地位,惩罚罪犯,肃清嫌疑人,并在最薄弱的地方做好准备,这些再度出现叛乱的国家就很难再失去了。如果被占国与占领国处于同一地区,有同样的语言,尤其当被占国的人们并不习惯自由生活的时候,君主只要把他们旧君主的血统斩草除根,同时不变更他们的赋税就可以了;如果征服国在语言,风俗与规章制度等方面与被征服国存在差异,则征服者应该亲赴被征服国的领地,与那里的人民生活在一起或者向那个国家一两处命脉之地派遣移民”“君主应当成为那些较为弱小的邻邦的领袖和保护人,设法削弱属地中的强大者,并提防与自己实力相当的外来者通过意外事件涉足此地,属地中由于野心十足或分外恐惧而心怀不满的人把外来者引进来”(第三章)。根据被征服者状况的不同,君主应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统治。由君主和众臣进行统治的国家(如土耳其,这类国家类似中国古代的封建国家,我把他们看成中央集权的君权统治国家),夺取他们较困难而统治他们相对容易;还有一类是君主和贵族进行统治的国家(如法兰西王国,中世纪西欧基本上都是此类国家),占领他们较为容易而统治起来较难(第四章)。某些城邦或地区,习惯了在君主的统治下生活(如第四章中君主和众臣统治的国家),新的君主很容易统治他们。对于共和国,那些习惯在各自法律下自由生活的国家,有三种统治方法:毁灭他们,亲自驻扎或允许他们生活在自己的法律之下,从他们那里收取贡品并扶持一个亲善于你的寡头政府即殖民。而马基雅维利欣赏把自由城邦毁掉,他认为,前两种方法更为稳妥(第五章)。获得一个新君主国必须依靠机会和个人的才干。为了革新,革新者有两种方法:乞请别人或诉诸武力,而马基雅维利主张诉诸武力(第六章)。以他人的武力和运气获得的新君主国很难保存下去(第七章)。在第九章论公民君主国中马基雅维利论述了君主、人民和贵族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的特点,“城邦里人民与权贵两种相反的欲求产生了三种权力欲求:君权,自由权和无政府状态”,但他肯定了人民的重要作用,认为君主更应该依靠人民,“英明的君主应该想方设法使公民时刻都对国家和他本人有所需求,这样他们才会永远效忠于他”。在第十一章论教会君主国中,马基雅维利展现了他对教会的态度:“这种国家依靠了人类心智无法企及的更高力量的支持,因为他们是由上帝所提升和维护的,对他横加议论,只能是自以为是的鲁莽行为”“当今教皇将会依靠慈悲之心和其他无限美德,使他更加强大和令人尊荣”,可见,马基雅维利并没有摆脱当时的局限。
然而,谈到马基雅维利的权术思想,不得不提到他著名的“狐狸与狮子论”。这也是这一部分所主张的权术的代表:“君主必须熟谙为兽和为人的作战之道”“君主既然要懂得善用兽性,就应当取法于狐狸和狮子,狮子不知道防备陷阱,而狐狸则不能抵御豺狼”“因此君主需要成为一只狐狸以识别陷阱,又需要是一头狮子以震慑豺狼”,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应该是狮子和豺狼的结合体,像狮子一样勇猛,像狐狸一样狡猾。这个观点常常被人引用,作为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最好诠释。他也因此受人褒贬不一,成为历史上争论不休的人物。
第一部分为《君主论》接下来的论述做了铺垫,但也初步展现了马基雅维利主义,即他的权术思想::“对人们应该要么爱抚,要么铲除,因为人们会对所受的轻微侵犯进行报复,而对所受的重创就无能为力了,所以,人们对他人的侵害应该是那种不用担心受到报复的侵害”“谁促使他人强大,谁就自取灭亡,因为这种强大是他运用才智或诉诸武力促成的,而强大了的人们都会对这两者心怀猜忌”“人们不应为了逃避一场战争而听任混乱滋长延续,因为战争是无法逃避的,延续只会使自己陷于困境”。他崇尚武力:“赤手空拳者会被毁灭殆尽”“当人们不再相信的时候,就诉诸武力逼其就范”但又十分注重谋略,“掩饰自己的意图,与对手和解,极尽献媚取悦对手后最终将其拿下”“使用残暴,分为恶用还是善用,善用指统治者出于自身的安全,需要时可以偶尔为之”“损害行为应该一次干完,人民便会少受一些损害,怨恨就会少些;而恩惠应该循序渐进地施予,这样人民才能更好地品尝到滋味”……这些主张,无不体现了他“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思想,给君主提供了“有效”的治国之道。
第四部分(第二十四章至第二十六章),反思了意大利君主失败的原因并呼唤强大的君主以统一意大利。
马基雅维利总结了意大利君主失败的原因:“吃了军队的亏,有些人遭到国人敌视,不知道如何防范贵族以保全自己,缺少危机意识”等等。他主张积极改变命运,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并果敢坚决地行事。最后,马基雅维利把希望寄托在梅迪奇殿下,“组织一支既能抵御骑兵,又不惧怕步兵的新军”来完成统一意大利的大业。
“君主都拥有某些招人或褒或贬的品质”但马基雅维利主张利用恶行,“一个人如果在任何方面都持有善念,那他在众多不善之人中必会遭到毁灭。所以,君主如果要保住位子,就必须学会不仁之举,并知道何时当用,何时不当用”(第十五章)。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马基雅维利认为“慷慨出了名,就会受到损害”“君主不应对吝啬之名挂系于心”(第十六章),“也不必在乎背负残酷的骂名”“如果不能得到人们的爱戴,也要免遭人民憎恨,要令人畏惧又不憎恨”(第十七章)“君主应当极少守信”“我们这个时代的经验表明,那些曾经建功立业的君主们极少守信,他们懂得如何玩弄诡计,最终击败那些立身诚实的人们”(第十八章)马基雅维利极力反对君主遭人憎恨或蔑视,认为这两者极易使君主失掉王位,“君主应该规避那些使他遭人憎恨或被人轻视的事情”(第十九章)“最好的堡垒就是不要被人们憎恨”(第二十章)。一个君主如按照马基雅维利所说的做,利用恶行,极少守信,又如何受人尊敬呢?马基雅维利主张赏罚分明,并“在两国处于战争状态时,应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支持一方,反对另一方”“最为重要的是,君主应该不遗余力,通过自己的每一举措为自己赢得美名,让世人觉得他是个伟大的、不同反响的人物”(第二十一章)“君主必须精于掩饰兽性,成为一名卓越的伪装者和假好人”“君主具备那些好品质并且持守不懈,那将有害,但如果显得具备那些品质,却是有益的”(第十八章)。看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马基雅维利,他的谋略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看似绝对矛盾的两种品质能在君主身上完美结合(前提是君主按他说的去做),这应该和他深刻的洞察能力,把人性的弱点牢牢把握分不开,只有这样,才能玩弄人们于股掌之中。对待大臣,马基雅维利认为,应该起用那些为国事殚精竭虑的人,“应多关心,让他保持良臣本色;应赐给他荣誉财富,让对方感恩戴德;也要委以重任,和他一块分享荣耀”(第二十二章);而对待小人,“除了广开言路外,君主应采取第三种方法——在国内选拔智囊团”(第二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