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字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晋字汉文章,于世文坛放光芒。
物盛物衰皆有时,羲之献之顺时昌。
三谢六郗雄笔健,四庾八王留墨香。(1)
刀剑指点江山靖,笔墨挥洒濡华章。(2)
符坚投鞭江流断,谢安举棋胜秦王。(3)
螭盘虎踞为字势,纯正古淡园自方。(4)
羲献父子撑大旗,一改旧体世称奇。(5)
点画奔放气磅礴,龙跳虎卧神乎技。(6)
静练简净众妙备,华滋柔雅肌肤腻。(7)
庄周自然孟言性,纵横如意出常理。(8)
后世赞评晋人韵,评书论人两相齐。
无拘无束贵自然,放浪形骸逍遥趣。
佛门修得入禅定,道家无为是何惧。
书风随时天然变,文静流畅字飘逸。
赵一论罢《非草书》,此时拙草遭人讥。(9)
潇洒隽美气韵动,起伏牵连展骨力。
一代法式延后来,巨擘运笔写天地。
(1)三谢:
一,谢尚(308年—357年6月14日),字仁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时期名士、将领,谢鲲之子、谢安从兄。谢尚年轻时即才智超群,精通音律,善舞蹈,工于书法,擅长清谈。为人风流,早年既有声誉,江州刺史、尚书仆射等职,后进号镇西将军,都督豫、冀、幽、并州四州。
二,谢奕(?-358年),字无奕,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大臣,太常卿谢裒之子、太傅谢安长兄、车骑将军谢玄父。曾为桓温幕府司马,官至安西将军、豫州刺史。
三,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著名政治家,名士谢尚的从弟。少以清谈,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后任征西司马,此后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咸安二年(372年)简文帝崩后,谢安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享年六十六岁,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 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相。”[3] 张舜徽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六郗:
一,郗(xī)鉴(269年—339年),字道徽。高平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人。东晋书法家、将领,东汉御史大夫郗虑的玄孙。
二,郗愔(313年-384年9月28日),字方回,高平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人,东晋太尉郗鉴长子,王羲之妻弟,在东晋官至平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
三,郗昙(320年-361年),字重熙,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东晋太尉郗鉴之子,司空郗愔之弟。郗昙在东晋

官至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
四,郗超(336年-378年),字景兴,一字敬舆,小字嘉宾,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东晋官员、书法家、佛学家,太尉郗鉴之孙,会稽内史郗愔之子。郗超出身于高平郗氏,历任抚军掾、征西椽、大司马参军、散骑侍郎、中书侍郎、司徒左长史等职。
五,郗恢(?-398年),字道胤,小名阿乞,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东晋将领,太尉郗鉴之孙,北中郎将郗昙之子。妻子是名士谢奕的第三女谢道粲。历任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领太子右卫率等职,后升任建威将军、雍州刺史,假节镇守襄阳,在守卫襄阳期间,多次派兵保护洛阳,并多次抵御了后秦、西燕等国的进攻。因功升任征虏将军、又领秦州刺史。
六,郗俭
(2)四庾:
一,庾亮(289年—340年2月18日),字元规。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北)人。东晋时期外戚、名士。他姿容俊美,善谈玄理,又遵守礼法,为人严肃庄重。晋元帝司马睿为镇东大将军时,被召任西曹掾,颇受器重。其妹庾文君为世子(司马绍)妃。庾亮先后任丞相参军、中书郎等职,封都亭侯。他在东宫侍讲,与司马绍结为布衣之交。历任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中书监等职,王敦之乱平定后,辞封永昌县开国公。
二,庾怿(293年-342年),字叔预(叔豫),颖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东晋官员,征西将军庾亮次弟,历任梁州刺史及豫州刺史。后以毒酒毒杀琅琊王氏的王允之,事败被王允之密奏晋成帝,庾怿及后自杀。
三,庾翼(305年-345年8月16日),字稚恭。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世称小庾、庾征西[1] 、庾小征西[2] 。东晋中期将领、外戚、书法家,庾亮之弟。庾翼外表风仪秀伟,年轻时便有经世大略。苏峻之乱时以白衣身份守备石头城,又随庾亮逃奔温峤。事后,受太尉陶侃征辟,历任参军、从事中郎,后任振威将军、鄱阳太守,转任建威将军、西阳太守。
四,庾淮
八王:
一,王劭,字敬伦,小字大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丞相王导第五子。东晋大臣、书法家。
历官东阳太守、吏部郎、司徒左长史、丹杨尹。因受到桓温器重,迁升吏部尚书,后转尚书仆射,领中领军。后调外任建威将军,吴国内史。王劭去世后,赠车骑将军,谥号为简。
二,王珉,晋(351—388),字季琰,小字僧弥。珣弟。少有才艺,善行书,名出珣右。时人为之语曰:“法护非不佳,僧弥难为兄。”代王献之为长,兼中书令。二人素齐名,世谓献之为大令,珉为小令。赠太常。自导至珉三世善书,时方之杜、卫二氏。尝书四疋秦,自朝操笔,至暮便竟。首尾如一,又

无误字。子敬(献之)戏云:“弟书如骑骡,骎骎欲度骅骝前。”
三,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四,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书圣王羲之第七子。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官至中书令,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大令”,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娶郗昙之女郗道茂为妻。
五,王述(303年-368年),字怀祖,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东晋官员,东海太守王承之子。王述年少丧父,承袭父爵蓝田侯。以孝侍奉母亲,安贫守约,不求闻名显达,故三十岁仍未知名,更有人说他痴愚。后司徒王导以其门第缘故任用他为中兵属。咸和九年(334年),琅琊王司马岳获授骠骑将军,召王述为功曹,出任宛陵县令。王述后来转任临海太守,后又迁建威将军、会稽内史,在政清正严明,无大事发生。后因母丧离职。服丧后,于永和十年(354年)代替因北伐失败而被废为庶人的殷浩为扬州刺史,加征虏将军。后进都督扬州、徐州之琅琊诸军事、卫将军、并冀幽平四州大中正,续任扬州刺史。兴宁二年(364年),王述以卫将军升尚书令、散骑常侍。太和二年(367年),以年近七十,上疏求退,但朝廷不许,王述却始终不肯继续任官。次年,王述逝世,享年六十六。朝廷追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谥号为穆,又因避晋穆帝谥号,改谥为简。
六,王导(276年—339年9月7日),字茂弘,小字阿龙。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早年便与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友善,后建议其移镇建邺,又为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王

导善书法,以行草最佳。他学习钟繇、卫瓘之法,而能自成一格,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有草书《省示帖》、《改朔帖》传世。
(2)晋代书家多是将军。
(3)《晋书·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淝水之战,晋宰相,全军最高指挥官谢安正同友围棋,捷报传来,谢安看后扔在书案上,朋友问战况如何。谢安镇定自诺,不漏声色:“小辈已全歼秦军。”
(4)唐李嗣真《书后品》评谢安书“纵任自然,有螭盘虎踞之势”《述书赋》“方园自穷,礼法拘性。》米芾称”自发古淡“。
(5)唐张怀瓘《书议》记载王献之对其父云:“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顿异真体,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藁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体。”
(6)《兰亭序》,“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乾隆在王羲之《快雪时晴贴》题“天下无双,古今鲜对。”“神乎技矣!”
(7)对 晋字美仑美奂的比誉。
(8)黄庭坚评”右军用法如孟子言性,庄周谈自然,纵说横说无不如意,非常理待之“。
(9)汉末灵帝时人,词赋家。曾写《非草书》抨击时人学习草书。但章草、今草一路发展,不足一百年至晋,不善于写草字的文人就受到人们的讥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