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教学分析典型例题

合集下载

《固体、液体、气体》课堂实录与评析

《固体、液体、气体》课堂实录与评析

固体、液体和气体课堂实录与评析一、课程背景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将探索一个普遍存在的物质形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这是物理学和化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我们将通过实验和理论学习,深入了解这三种状态的特性和性质。

二、实录在课堂的开始,我请学生们就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进行分组讨论,并要求每组选出一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理解。

这个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热闹闹地讨论起来。

接着,我通过实验展示三种状态的区别。

我分别展示了冰块、水和蒸气的例子,让学生们观察并描述他们的特性。

学生们通过观察,对三种状态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然后,我们进一步探讨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和特点。

我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固体为什么能保持形状?”“液体为什么能流动?”学生们积极思考,有些问题他们回答得相当准确,有些问题他们则需要进行一些引导和提示。

三、案例分析在课程的最后部分,我提供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如金属铁、水和水蒸气等,要求学生解释这些物质在三种状态下的特性和转变过程。

通过这些案例,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和转变规律。

四、难点与重点分析在今天的课程中,我认为学生们对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转变过程有一些困难。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转变过程涉及到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分子间的作用力。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我在课堂上通过比喻和图示等方法进行解释。

此外,我还建议他们在课后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其他学习资源来加深理解。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建议在本次课程中,我主要采用了问题导向学习(PBL)的教学方法。

我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然后让学生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并寻找答案。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还采用了实验演示的方法,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和性质。

这种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2课《 产生气体的变化 》教案含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2课《 产生气体的变化 》教案含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2课《产生气体的变化》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产生气体的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产生气体的原因和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物质的性质,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他们对物质的变化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实验现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产生气体的原因和规律,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愿意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产生气体的原因和规律。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产生气体的原因和规律。

六.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澄清石灰水、盐酸等。

教学课件:相关实验动画和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产生气体的变化。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验动画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在这些实验中,为什么会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是什么?3.操练(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解释产生气体的原因。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实验现象和产生气体原因的理解程度,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产生气体的变化?学生举例并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产生气体的原因和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实验现象和产生气体的原因,准备下节课的交流。

教学设计1气体

教学设计1气体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PT】
反映气体的体积、压力、温度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pV=nRT
p——气体压力,SI单位为Pa(帕)
V——气体体积,m3(立方米)
n——气体物质的量,mol(摩)
T——气体的热力学温度,K(开)
T=t(℃)+273.15
R——摩尔气体常数,又称气体常数。
R可由实验测定,其值与气体种类无关,但单位不同时数值不同。
(2)收集到的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4.分体积规则
【PPT】
当组分气体的温度和压力与混合气体相同时,组分气体单独存在时所占有的体积称为分体积
混合气体的总体积等于各组分气体的分体积之和
V总=V1+V2+…+Vn
【讲述】
通过恒压容器中不同体积气体混合的示意图,通过公式推导使同学们
明确气体分体积与总体积间的比例关系( )。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理想气体的意义;
2、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相关概念;
3、学会反应体系中各气体组分分压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难点:反应体系中各气体组分分压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
课件演示、视频演示、板书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黑板
七、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并改革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设计---气体
学校
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执教人
张树华
授课班级
14食品1班
课程名称

8《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教学设计-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年级上册

8《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教学设计-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年级上册
8《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教学设计-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年级上册的“8《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本节课旨在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了解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气体质量的测量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关系,理解气体质量的测量方法。然后,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或者计算一定体积的气体质量。
4. 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的拓展应用
- 气体的浮力:气体在水中的密度小于水,因此气体具有浮力。
- 气体的扩散:气体分子在不断运动中,会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 气体的吸附:气体分子可以吸附在固体表面,形成吸附层。
5. 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探究
- 实验目的:探究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关系,验证气体的密度公式。
- 气体的密度:表示单位体积气体的质量,是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的比值。
- 密度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
- 气体的压缩性:气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体积会减小,密度会增大。
2. 气体质量的测量方法
- 直接测量法: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实验器材直接测量气体质量。
- 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气体体积和压强,计算气体质量。
- 对于应用题,检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是否准确,指出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并提供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 对于创新题,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结论给予肯定,并提供进一步的拓展建议。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的运用及改进案例分析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的运用及改进案例分析

方法探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的运用及改进案例分析文|项鑫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实验教学是备受关注的内容,一方面是因为实验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内容具象化,从而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是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对化学学习需要具备的思维有所了解。

二氧化碳的实验制取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基础实验之一,明确此实验的具体过程并对实验的运用进行研究,同时思考实验开展的具体改进措施,对于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性有显著价值。

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一)实验原理与目的本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实验方法,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试管、烧杯、塑料膜、橡皮筋、温度计、蜡烛、二氧化碳发生装置、pH试纸等。

(三)实验步骤与操作1.准备实验材料与设备:(1)将石灰石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反应过程。

(2)用塑料膜包裹试管口,用橡皮筋固定,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口附近。

(3)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试管,记录温度变化。

(4)将二氧化碳通入烧杯的水中,观察pH试纸的变化。

(5)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实验现场。

2.实验操作:(1)将石灰石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反应过程。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此时会看到石灰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并产生剧烈反应。

反应结束后,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

(2)用塑料膜包裹试管口,用橡皮筋固定,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口附近。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气体泄漏,同时监测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3)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试管,记录温度变化。

加热过程中,注意调整蜡烛的位置和火焰大小,保持试管内的液体均匀受热。

同时注意观察温度计的变化,记录下反应过程中的温度数据。

(4)将二氧化碳通入烧杯的水中,观察pH试纸的变化,并记录下pH。

1.2.3氯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1.2.3氯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1.2.3氯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1.2.3氯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1.2.3节“氯气”。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下:
4.创新与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氯气应用的过程中,发挥创新思维,设计新的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团队协作与沟通:在实验操作和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气体的基本性质,对气体的溶解性、氧化性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也学习了水的化学性质,对水与酸碱的反应有一定的认识。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实验安全问题: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不够清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重点强调,确保实验安全。
2.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在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影响了学习效果。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3.教学方法有待改进:部分学生对氯气与水、氯气与碱的反应机理难以理解,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引入更多实际案例、利用模拟软件等。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一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对探究自然现象具有较强的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在学习风格上,大部分学生喜欢通过实验和直观的方式进行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时,学生可能对氯气与水、氯气与碱的反应机理难以理解。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不够清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重点强调。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2)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2)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2)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摩尔气体常量.了解克拉珀龙方程的推导过程.2、在理解克拉珀龙方程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方程的应用.3、进一步强化对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能力目标通过克拉珀龙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推理、综合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不同类型题目的练习,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研究和归纳出解题方法并根据实验选用不同的气体状态方程的表达式,培养其分析和判断能力.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气体实验定律和克拉珀龙方程都是气体的状态方程,其区别仅在于再实验定律中未知的常量C,再克拉珀龙方程中得到了具体的表述,即,因此,对处在某种状态下的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来说,借助普适气体常量,在已知两个状态参量的情况下便可以由克拉珀龙方程直接求出第三个参量,而无需另一个状态的参与,所以运用克拉珀龙方程解题不涉及过程问题,对于解决变质量问题尤为方便.教法建议在教师讲解克拉珀龙方程时,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普适常量的物理意义,注意普适常量的单位.在应用方程解题时,注意单位必须是统一的国际单位制.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总体设计1、老师复习前面知识引入,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理解克拉珀龙方程的推导.2、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推导克拉珀龙方程并掌握其应用.(一)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1、重点:克拉珀龙方程的推导和内容.2、难点:在用克拉珀龙方程解题时如何根据题意选好研究对象,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3、疑点:摩尔气体常量为什么与气体的质量和种类无关.解决办法:明确研究对象,并把作为研究对象的气体所发生的过程弄清楚.(二)教具学具:投影片(三)师生互动活动设计让学生先回顾一些基本常数,结合气态方程在老师引导下推导克拉珀龙方程,并利用所学规律解题.(四)教学步骤本节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推导克拉珀龙方程,并用克拉珀龙方程解题,与以前学过的方法比较,归纳解题方法,是热力学中最重要的一节.1、摩尔气体常量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常量)中的常量C与什么因素有关?答:实验表明,常量C与气体的质量和种类有关.问:对1mol的某种气体,常量C应为多少?∵1mol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摩尔气体常量.对于1mol的理想气体:——1mol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2、克拉珀龙方程对于nmol的理想气体:即或(m为气体的'质量,M为气体的摩尔质量)克拉珀龙方程.3、克拉珀龙方程的应用例题讲解(参考备课资料中的典型例题)4、总结、扩展(1)克拉珀龙方程的推导由(恒量)当m、M一定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当m、M、T一定时——玻意耳定律当m、M、T一定时——查理定律当m、M、p一定时——盖·吕萨克定律因此,克拉珀龙方程既反映了理想气体在某一状态各参量的关系,也可以得出气体在两个状态下各气体状态参量的关系,所以,它包括了本章的所有规律,是本章的核心,把克拉珀龙方程与化学知识相结合,可编写理化综合题对考生考查.(2)关于图像研究克拉珀龙方程由克拉珀龙方程,可得三条等值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分别为:、、.气体状态变化图线包括图、图和图三种图线,所有题中有以下形式:①三种图线的相互转换;②由图线的物理意义确定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的关系;③结合围绕判断气体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内能变化情况,在这些题型中,求解时首先要清楚各种图线的物理意义,再结合三个实验定律、气体状态方程,克拉珀龙方程以及热力学第一定律求解即可.。

初中生物_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第3课时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阐明气体交换的原理.2.明确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气体交换图片、模型、挂图等资料,提高学生利用图片等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体验气体流动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体验分析,各尽其能,充分享受合作中的愉快.重点: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难点:扩散作用.教材分析:教材介绍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学生通过分析对比分析,可得出肺在呼吸的过程中,肺内发生的气体交换.引导学生分析气体成分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肺泡内的血液进入组织后又是如何发生的气体交换.学情分析:刚学习完肺的通气,但是学生不知道肺为什么会完成通气,真正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就可以知道肺泡内和组织内气体交换的原因.突破方法:通过实验及图片等资料分析,在学生脑中形成气体扩散的动态形式.体会好扩散作用的原理,这样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知识就迎刃而解了.教法及学法指导:引导与自学,实验与观察,分析与归纳相结合,引导强化学生在脑中形成模型并形成动态思维.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利用一定的教材内容及手法,使学生感兴趣,尽量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让学生做示范.这样有利于发扬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索精神,让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的实验和分析,教师加以指导,师生共同对练习情况进行分析、小结,并提出改进方法及要求,最后在练习达到完美.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分组实验用具、多媒体课件等.学生准备:预习人体内气体交换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与空气的差别1.呼出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成分有什么不同?2.呼出气体中最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吗?3.以上分析说明了在人体内发生了什么?现象并分析原因分析解答别2.扩散现象过渡:为什么在人体内会发生这些变化呢?自学扩散现象并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是扩散现象?一种气体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至达到平衡状态.2.人体内气体交换分为哪些过程?其原理是什么?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通过扩散作用完成的.自主学习培养对知识的自主学习与归纳能力3.肺泡内的气体交换4.组织里的气过渡:应用扩散原理我们就能很容易的解决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问题.首先分析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想一想:血液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想一想:交换的结果,血液成分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小总结:读图分析分析回答利用扩散原理解决问题培养分析体交换归纳:用扩散的原理解释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人体的呼吸过程包括以下四个环节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分析回答归纳整能力培养理将所学知识系统化达标检测人体内气体交换测评练习1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吹出的气体中__增多了.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2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进入人体后,最终到达___.A肺B血液C心脏D细胞3.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成分的主要变化是()A.氧增加,二氧化碳减少B.氧和二氧化碳都不变C.氧和二氧化碳都减少D.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4.下列关于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教学用气体分析仪器操作考核试卷

教学用气体分析仪器操作考核试卷
A.校准曲线应每年更新一次
B.校准曲线可以在任何时间点绘制
C.校准曲线应该在每次实验后重绘
D.校准曲线的准确性不受样品浓度影响
17.气体分析仪器中的“样品注射器”通常用于以下哪个目的?()
A.注入反应物到反应容器中
B.注入标准气体进行校准
C.从样品中提取小量样品
D.注入溶剂以稀释样品
18.以下哪种方法通常用于去除气体样品中的水分?()
B.校准应在每次使用前后进行
C.校准只需在使用前进行一次
D.校准是为了检查仪器的损坏
6.以下哪种技术常用于测定气体样品中的氧气含量?()
A.电化学法
B.磁性法
C.光学法
D.质谱法
7.气相色谱分析中,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分离效果?()
A.色谱柱类型
B.柱温
C.载气流速
D.样品的颜色
8.关于气体分析仪的安全操作,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8.气相色谱分析中,若色谱柱温度控制不当,可能会导致色谱峰的______。
()
9.气体分析仪器中的红外气体分析仪,是利用气体分子对特定______的吸收特性来进行检测的。
()
10.安全操作气体分析仪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和______。
()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5.无反应性
6.电化学反应
7.校准
8.拖尾
9.光谱
10.手套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学案例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学案例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学案例在进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案例:案例一:小明的呼吸困难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初中生,在体育课上进行长跑训练后,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

他感觉到自己的胸部很闷,呼吸急促,休息片刻后仍无法缓解。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的过程,知道呼吸困难的原因,并了解如何预防和缓解这种症状。

教学过程:1.介绍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的概念和过程。

通过图示和示意图,讲解肺泡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位置,并说明气体是如何在肺泡和血液之间进行交换的。

2.引导学生分析小明出现呼吸困难的原因。

询问学生体育活动时,为什么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感觉。

通过分析体育活动后,人体需要更多氧气,排出更多二氧化碳,导致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增加,进而导致呼吸困难。

3.探讨如何预防和缓解呼吸困难。

引导学生讨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该注意什么,如何合理控制呼吸,增强肺活量。

建议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前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持续均匀的呼吸,并在训练过程中适当休息,以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

4.进行小组活动,设计一个关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的实验。

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和验证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5.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结果讨论。

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得出结论。

在讨论中加深学生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的理解和认识。

6.总结本堂课内容。

回顾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的重要性和呼吸困难的原因。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并采取正确的呼吸方法,以保持良好的呼吸功能。

通过以上案例教学,学生能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的观察,深入理解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的过程和机制,理解呼吸困难的原因,并掌握预防和缓解呼吸困难的方法。

这种案例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气体的体积和质量》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的基本观点及相关实验方法;2. 掌握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干系;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导学内容1. 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的基本观点;2. 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干系;3. 相关实验方法。

三、导学步骤1. 引入请同砚们回想一下平时生活中常见的气体现象,比如汽球被吹起、香蕉放在袋子里会变黑等,这些现象与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有什么干系呢?2. 进修(1)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是什么?气体的体积是指气体所占的空间大小,通常用升(L)作为单位;气体的质量是指气体所含的质量,通常用克(g)作为单位。

(2)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干系根据钻研发现,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与质量成正比,即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体积越小,质量也越小。

这就是所谓的“波义耳定律”。

(3)相关实验方法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波义耳定律”。

实验装置通常包括气缸、活塞、天对等设备,通过改变气缸内气体的体积,观察质量的变化,从而验证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干系。

3. 总结通过进修,我们了解了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的基本观点,掌握了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干系,同时也了解了相关的实验方法。

在今后的进修和实践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深化对气体性质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请同砚们总结“波义耳定律”的内容,并举例说明;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干系,描述实验步骤和结果;3. 思考: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干系对我们平时生活有哪些影响?五、拓展延伸1. 了解更多气体性质的知识,如气体的压强、温度等;2. 探索气体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通过本次导学,置信同砚们对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进修中不息探索,不息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愿大家在进修中收获知识的喜悦!。

建构认知模型 促进深度学习——以高三一轮复习“气体制备实验的教学设计—氨气的制备”为例

建构认知模型 促进深度学习——以高三一轮复习“气体制备实验的教学设计—氨气的制备”为例

建构认知模型㊀促进深度学习以高三一轮复习 气体制备实验的教学设计 氨气的制备 为例仵瑞华(中山市第二中学ꎬ广东中山528429)摘㊀要:模型认知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的化学学科核心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高三一轮复习 气体制备实验 专题复习课为例ꎬ基于新课程标准ꎬ在教师的引领下ꎬ设置挑战性的任务ꎬ指导学生逐步建立系统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ꎬ完成 建模 完善模型 评价模型 的思维三进阶ꎬ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关键词:模型认知ꎻ建构模型ꎻ完善模型ꎻ评价模型ꎻ深度学习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09-0122-03收稿日期:2023-12-25作者简介:仵瑞华(1993.5 )ꎬ女ꎬ硕士ꎬ河南省周口人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有机化学研究.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研究院2020年专项课题 中学化学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课题编号:20GDJY-B109)ꎻ中山市教育科研2022年度一般项目课题 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B2022157).㊀㊀高考化学物质制备类实验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题型ꎬ可以多视角考查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该题型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㊁实验能力ꎬ教师在实际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暴露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不清楚实验目的ꎬ不清楚每个装置的作用㊁实验操作及现象表达能力弱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于实验基础知识的认知多数停留在浅层记忆层面ꎬ没有形成深度学习ꎬ没有形成有序㊁系统的思维模型.如何打破此僵局ꎬ提高一轮复习的效率?建构认知模型㊁促进深度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1设计思路基于学生的问题诊断以及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ꎬ本课时教师以高三一轮复习 气体制备实验的教学设计 氨气的制备 为例ꎬ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ꎬ使学生了解气体制备实验的流程ꎬ可细分为发生㊁净化㊁收集(或检验)㊁尾气处理及设计气体制备实验的相关思路模型装置ꎬ建立起学生气体制备实验的认知模型[1].本节课的基本思路(如表1)如下:表1㊀高三一轮复习 气体制备实验的教学设计思路 以 氨气的制备 为例教学与评价目标教学目标评价目标㊀㊀1.以氨气的制备实验为例ꎬ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以及性质ꎬ从实验室制法中了解气体制备实验的流程以及气相关的设计思路ꎬ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2.通过设计实验ꎬ建立气体制备及检验的模型ꎬ培养学生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㊁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核心素养.㊀㊀1.以氨气的制备实验入手ꎬ多角度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水平(孤立水平㊁系统水平).2.通过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ꎬ以氨气的性质入手ꎬ发展学生基于物质性质设计实验的水平(孤立水平㊁系统水平).3.引导学生依据真实问题情境ꎬ设计㊁评价㊁创新实验方案ꎬ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及运用认知模型的能力水平(基于经验水平㊁原理水平㊁系统设计水平).221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思维导图(如图1).教学环节一:建立物质复习思路ꎬ引入课堂图1㊀ 氨气的制备ʌ教师活动ɔ复习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ꎬ引导学生建立物质复习的思路ꎬ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ʌ设计意图ɔ运用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ꎬ引导学生将原本孤立㊁零散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有效整合ꎬ帮助学生建立物质复习角度ꎬ有利于知识结构化㊁系统化㊁明了化.教学环节二:问题串驱动ꎬ建立模型任务1㊀氨气的制备ʌ教师活动ɔ氨气的制备ꎬ学案上卷从图中所给的装置选择氨气制取的发生装置ꎬ以及书写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见图2ꎬ题目选自2015年广东卷).图2㊀氨气的制备发生装置选择(选自2015年广东卷)ʌ学生活动ɔ回忆旧知ꎬ提供氨气制备的方法A同学:A装置ꎬCa(OH)2和NH4Cl加热制备B同学:B装置ꎬ加热浓氨水制备.ʌ教师活动ɔ通过设置问题串ꎬ逐步引导学生将思维过程显性化ꎬ思考由发生装置选择反应体系的依据是什么.ʌ学生活动ɔ观察㊁归纳㊁提炼由发生装置选择反应体系的思路:分析发生装置 明确反应物状态 明确反应发生条件 明确反应原理.ʌ教师活动ɔ继续追问:形成认知冲突ꎬ平时我们选用NaOH应该要多一些ꎬ这个反应我们为何不选用NaOH来参与反应?ʌ学生活动ɔNaOH属于强碱ꎬ具有腐蚀性ꎬ容易腐蚀试管.ʌ教师活动ɔ点评ꎬ继续追问:这是氨气制备的常见方法ꎬ还有没有其他制备氨气的方法呢?思考对应的发生装置?ʌ学生活动ɔ浓氨水和氧化钙.锥形瓶和分液漏斗ꎬ锥形瓶换成圆底烧瓶.ʌ教师活动ɔ能否用平衡原理解释下反应原理?ʌ学生活动ɔCaO消耗水ꎬ平衡逆向移动.反应放热ꎬ促进氨水的受热分解.ʌ教师活动ɔ点评学生分析回答问题的思路ꎬ运用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串逐层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与学习ꎬ深化氨气制备思路ꎬ举一反三ꎬ多角度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与思考的能力.ʌ设计意图ɔ任务1由氨气的制备实验入手ꎬ引导学生构建气体制备实验的发生装置的选择模型ꎬ应先搞清反应原理ꎬ进而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综合选择装置ꎬ同时渗透化学平衡原理解释ꎬ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整合ꎬ开展深度学习ꎬ落实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2].任务2㊀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ʌ教师活动ɔ第二个任务: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1)要求学生填写后面气流的方向并说出设计思路.(2)干燥剂如何选择?ʌ学生活动ɔ答出气流方向及选择思路.ʌ教师活动ɔ点评学生的认识思路ꎬ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干燥装置时需要考虑氨气的哪些具体性质?ʌ学生活动ɔ净化:碱性ꎻ收集:极易溶于水ꎬ密度比空气小ꎬ向下排空气法ꎻ尾气吸收:刺激性气味气体ꎬ极易溶于水.ʌ教师活动ɔ回归课本ꎬ点明细节.如何验满氨气?棉花的作用?321ʌ教师活动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气体制备实验装置分为哪些部分?每一个部分我们需要考虑什么样的问题?ʌ学生活动ɔ四部分ꎬ发生 除杂 收集 尾气处理.ʌ教师活动ɔ点评.ʌ设计意图ɔ任务2继续讨论氨气的干燥㊁收集㊁尾气处理等具体细节ꎬ使学生熟练掌握氨气的性质ꎬ不断引导学生由发生㊁净化㊁收集㊁尾气几个模型装置思考问题ꎬ建立解题模型.此外ꎬ回归课本来进行一轮复习ꎬ抓细节ꎬ可以更好地理解.ʌ教师活动ɔ提供巩固练习2ꎬ思维拓展.教学环节三:内化认识方式ꎬ迁移应用模型ʌ教师活动ɔ提供真实问题情境ꎬ要求学生运用已构建的模型设计并画出实验装置图ꎬ进一步诊断学生对 气体制备实验 认知模型的深度学习认识水平ꎬ做到及时评价.ʌ问题情境ɔ实验室常用亚硝酸钠溶液和硫酸铵溶液加热制备N2.Mg3N2是一种浅黄色粉末ꎬ常用作催化剂ꎬ熔点800ħꎬ沸点700ħꎬ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请同学们设计实验ꎬ制备Mg3N2ꎬ并画出实验装置图.ʌ学生活动ɔ对真实情境的关键要素进行提取㊁分析㊁推理ꎬ运用 气体制备实验 认知模型ꎬ独立绘制装置简图ꎬ并进行交流.ʌ教师活动ɔ运用多媒体展台展示学生设计绘制的装置简图ꎬ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深入分析和评价ꎬ内化气体制备实验的认知模型.ʌ教师总结ɔ归纳总结.在做气体制备实验设计时ꎬ主要包括四部分发生 净化 收集/主体实验 尾气处理ꎬ万变不离其宗.把握好思路ꎬ更需要掌握好元素化合物知识.ʌ设计意图ɔ环节三通过设置真实问题情境ꎬ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情境ꎬ提取关键要素ꎬ设计㊁评价实验方案ꎬ从而达到进一步诊断学生运用认知模型的能力和水平㊁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时促进学生在陌生情境中分析㊁推理和设计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ꎬ促进学生深度学习[3].3教学实践感悟3.1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创设有效真实的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认知模型㊁促进深度学习的重要环节.深度学习过程中的重点是 主动建构 ꎬ学生在角色体验的过程中ꎬ进行建模 完善模型 评价模型的思维三进阶ꎬ更有利于后面学生迁移运用模型.3.2问题串驱动ꎬ建立认知模型模型认知作为化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ꎬ涵盖建模 完善模型 评价模型思维三进阶过程.教师在组织化学课堂教学中ꎬ将情境进行拆分成一个个任务ꎬ运用问题串驱动学生积极建立并完善运用模型ꎬ有助于学生克服陌生情境的畏难心理ꎬ将孤立㊁零散的知识有序㊁系统地整合起来.3.3要引导学生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只追求具体考点的讲解ꎬ而应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主动建构ꎬ汲取其核心概念ꎬ从而在面对新情境时能够有效进行知识迁移和问题解决.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学生分析㊁反思㊁评价㊁设计等高阶思维水平.而高三复习课㊁单元以及专题总结等课程都是将知识重新整合ꎬ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建构认知模型ꎬ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ꎬ日常教学中ꎬ教师应多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好习惯.参考文献:[1]曹睿淇ꎬ王敏.明确原理ꎬ合理运用题目信息:物质制备实验题解题心得[J].中学生数理化ꎬ2017(5):77-78.[2]邹定兵.建构认知模型促进深度学习:以高三选修模块复习课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为例[J].化学教学ꎬ2019(1):41-45.[3]冯桂明ꎬ陈珏姝.新高考背景下基于 模型认知 的高三电化学复习研究:以 电解原理的综合应用 为例[J].化学教与学ꎬ2022(5):66-72.[责任编辑:季春阳]421。

《产生气体的变化》教学设计(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产生气体的变化》教学设计(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产生气体的变化》教学设计(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一. 教材分析《产生气体的变化》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中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产生气体的化学反应及其特点。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教材还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去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实验和观察活动。

同时,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式,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

但是,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和产生气体的特点可能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和引导去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产生气体的化学反应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去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产生气体的化学反应及其特点。

2.难点:让学生理解一些复杂的化学反应的原理和产生气体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产生气体的化学反应及其特点。

2.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去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导管、气球等。

2.实验试剂:盐酸、碳酸钠、锌等。

3.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实验过程和现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哪些物质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吗?”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验现象,如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锌和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等,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这些现象背后的化学反应及其特点。

初中化学_【课堂实录】气体的制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课堂实录】气体的制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四化学专题复习板书设计气体的制取一、制备方法二、发生装置三、收集方法四、检验和验满方法《气体的制取》学情分析认知方面: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方法,并已经自己动手操作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掌握了部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础知识,对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联想能力、和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就此发展阶段的水平而言,这些知识还处在零散的、低层次的水平,还不能够站在系统化的高度认识和运用,在气体制备的一般思路上还缺少系统性,没有形成由点及面,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网络。

学生在分析相关问题时的全面性、严谨性不足,归纳、总结、知识迁移的能力也还不够。

同时设计实验的能力是教学的发展点,也是障碍点。

因此学生在学习方法,思维水平和探究能力上都需要有一个更高水平的提升。

因此本节复习课应是对学生零散知识的一个梳理过程、整合过程,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迁移应用的过程。

所以复习时应该跳出章节的限制,切实找到专题中重要知识点(各种气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引导学生将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零散的、不成系统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将知识点连成串,形成“知识链”,编成“知识网”。

使学生形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会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也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定准起点,搭好台阶,把学生推向更高层次的知识平台和认知水平。

心理方面:初中学生的思维较活跃,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乐于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喜欢将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生活实际相联系,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喜欢亲身体验,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体验成功。

因此本节复习课着重培养学生学生对实验装置的组装和使用能力,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和改进能力,对所给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处理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气体的制取》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是对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的复习,着重复习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气体的制备方法,发生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和验满方法。

运用白板互动教学 提高学习自主性——初中化学复习课《气体检验》的课例分析

运用白板互动教学  提高学习自主性——初中化学复习课《气体检验》的课例分析
出发进行思考 , 更 透彻地解 析气体 检验 的规律 。同时 , 这 些 图示能够成 为 日 后 教学 的经典 素材 . 让学生指 出这些 错误图示 中的 问题 。 从而达到巩固知识 点的 目的。 2 . 注重 以 学生 为主体 的教 学设计 , 形 成 自主 学 习
的课 堂氛 围
溶 液
连接 。 学 生也能够利用 此功能表 达 自己的想法 。 图片连
接后 , 能够将 教 师和学生 的想 法 以直 观 的方 式体现 , 便 于学生 的理解 , 更便 于教师对学 生思维错误 的纠正。 利用 互 动 白板技 术 的拖 移功 能 . 尤 其是 在本 节 课 中, 学 生 能 够借 助 白板 的拖 移 功能 , 将 气体 检 验 的装 置 进行 组 合 , 并 运 用 图示 解 释装 置 连接 的理 由 , 其 余 同学能 够进 行 提 问 。这 有利 于 学生 提 高表 达能 力 , 也 能够 提 高学 生 间互 相合 作 , 逐步 形成 自主学 习和探 究
维与教 师 的思维 之 间总有落差 . 由于没有 实验实物 , 学 生无法 将 自己的所 想完 整 的表 达 ,教 师 因而很难 纠正 学生 的错误 。运用 白板技术后 , 气体 检验 的实验 的各种 装置 图可 以放人 资源库 中 , 在讲 解气 体检验 问题 时 , 教
教学过程 中, 教师提 问后进行巡视 , 通过 同伴互 助 的方 式 , 解 决 了学 习较 为薄 弱生 的困难 。同时 , 让该 生作答该题 , 提高其学习参与度。在该生的回答中虽 然后 漏 洞 , 教 师依 旧肯定 起 回答 。 再 有教 师作 出提示 , 学 生 由于在本节 课 中不断进 行 自主讨 论 和学 习 ,此 时
生: 可是 不 能让气 体 随意排 放 到空气 中吧 ?

《认识气体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认识气体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认识气体》导学案一、导言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气体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一种物质。

我们可以通过呼吸、煮饭、开车等活动感受到气体的存在。

但是,你是否知道气体是什么?它有哪些性质?它又是如何存在的呢?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我们将深入了解气体的相关知识。

二、目标1. 了解气体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的干系;3. 能够诠释气体的各种现象。

三、进修内容1. 气体的定义和性质2. 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的干系3. 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的区别4. 气体的状态方程四、进修任务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气体的定义和性质;2. 完成练习题,掌握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的干系;3. 参与实验,观察气体的各种现象。

五、进修方法1. 阅读教材,理清观点;2. 多做练习,加深理解;3. 参与实验,稳固知识。

六、进修评判1. 完成练习题,提高对气体的理解;2. 参与实验,观察并记录气体的各种现象;3. 参与讨论,分享对气体的认识。

七、进修反思通过本次进修,我对气体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明白了气体的定义和性质,掌握了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的干系。

在未来的进修中,我将继续加强对气体知识的进修,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

八、延伸进修1. 深入了解气体的状态方程;2. 进修气体的制备和应用;3. 探究气体在环境珍爱中的作用。

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大家对气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加强对气体知识的进修,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感谢大家的参与,祝愿大家进修进步!。

高中物理_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8.2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一、气体的等容变化1、等容变化:一定质量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其压强随温度的变化叫做等容变化.2、查理定律: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热力学温度T成正比.思考:为什么隔夜的水杯( 半杯水)难以打开?(压强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压强P和温度t不是正比关系。

)3、表达式(1)查理定律是实验定律,由法国科学家查理通过实验发现的.(2)成立条件:气体质量一定,体积不变.(3)在P/T=C中的C与气体的种类、质量、体积有关.注意:p与热力学温度T成正比,不与摄氏温度成正比,但压强的变化?p与摄氏温度?t的变化成正比.(4)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容时,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所增加(或减小)的压强是相同的.(5)解题时前后两状态压强的单位要统一4.等容线(1)等容线: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等容变化过程中,压强p跟热力学温度T成正比关系,p -T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叫做等容线.(2)一定质量气体的等容线p-T图象,其延长线经过坐标原点,斜率反映体积大小,如图所示.体积越大,斜率越小;体积越小,斜率越大。

V1<V2例1 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体积不变,温度从1℃升高到5℃,压强的增量为2.0×103 Pa,则()A.它从5℃升高到10℃,压强增量为2.0×103Pa B.它从15℃升高到20℃,压强增量为2.0×103Pa C.它在0℃时,压强约为1.4×105Pa C练习1、密闭在容积不变的容器中的气体,当温度降低时:A、压强减小,密度减小;B、压强减小,密度增大;C、压强不变,密度减小;D、压强减小,密度不变 D练习2、下列关于一定质量的气体的等容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体压强的改变量与摄氏温度成正比;B、气体的压强与摄氏温度成正比;C、气体压强的改变量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D、气体的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教学用气体分析实验操作考核试卷

教学用气体分析实验操作考核试卷
10.以下哪些条件会影响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A.温度
B.压力
C.溶液的性质
D.气体的性质
11.下列哪些气体分析方法适用于环境监测?()
A.色谱分析法
B.红外光谱分析法
C.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D.质谱分析法
12.以下哪些气体分析实验中使用的仪器需要防潮?()
A.电子天平
B.气相色谱仪
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描述气相色谱法在气体分析中的应用原理,并列举其在气体分析中的优点。(10分)
()
3.在进行气体分析实验时,为什么需要对气体进行净化和干燥?请列举常用的气体净化和干燥方法及其适用范围。(10分)
()
4.请解释质谱分析法在气体分析中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其在气体分析中的应用。(10分)
()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在气体分析实验中,常用的气体干燥剂是______和______。
()()
2.气体分析实验中,排水集气法的原理是利用气体______于水的特性进行收集。
()
3.气相色谱法中,固定相通常被称为______,而流动相被称为______。
2.在气体分析实验中,气体流量计的校准是可有可无的。()
3.气相色谱法中,固定相和流动相可以互换使用。()
4.气体分析实验中,使用洗气瓶可以去除气体中的水蒸气。()
5.滴定分析法在气体分析中只能用于液态样品的分析。()
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气体分析中主要用于检测气体的浓度。()
7.在气体采样过程中,采样袋可以重复使用,无需清洗。()
B.原子吸收光谱仪
C.气相色谱仪

《气体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

《气体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

《气体》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气体是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接触的物质之一。

从空气中呼吸到瓦斯灶上的火焰,气体无处不在。

本节课将指挥大家深入了解气体的特性、性质以及相关实验。

二、进修目标1. 了解气体的基本特性;2. 掌握气体的压强计算方法;3. 理解气体的状态方程;4. 能够进行相关气体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三、进修重点1. 气体的特性;2. 气体的压强计算;3. 气体状态方程;4. 气体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四、进修难点1. 气体的状态方程的应用;2. 气体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分析。

五、教学内容1. 气体的基本特性:扩散性、可压缩性、弹性;2. 气体的压强计算方法:P = F/S;3. 气体的状态方程:PV = nRT;4. 气体实验:气体的扩散性实验、气体的可压缩性实验。

六、教学过程1. 气体的特性讲解:介绍气体的扩散性、可压缩性、弹性等基本特性;2. 气体的压强计算方法讲解:讲解气体的压强计算公式及应用;3. 气体的状态方程讲解:详细介绍气体的状态方程及其应用;4. 气体实验设计:设计气体的扩散性实验和可压缩性实验,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5. 实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

七、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验教学;2. 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进修;3. 提倡思维导图和实验报告。

八、教室练习1. 气体A和气体B的体积分别为2L和3L,温度分别为27摄氏度和47摄氏度,压强相等,则气体A和气体B的摩尔数之比是多少?2. 如果气体的压强为2 atm,体积为5 L,温度为300K,求气体的摩尔数。

3. 设一气缸中有一定量的气体,当气缸的容积增大2倍时,气体的压强减小为原来的1/3,求气体的原来的压强。

九、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气体的特性和状态方程;2. 设计一个有关气体的实验,并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3. 完成教室练习题目。

十、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盘绕气体的基本特性、压强计算、状态方程以及实验展开,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气体的相关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教学分析典型例题(补习用)
玻璃管的问题:
6.两端封闭玻璃管水平放置,一段水银把管内同种气体分成两部分,V 左>V 右,如右图。

当温度为t 1时,水银柱静止不动,现把两边都加热到t 2,则管内水银柱将( )
A .向左移动
B .向右移动
C .保持静止
D .无法判断
引申:假如把其倒立再加温,又如何移动?
(上海物理)10. 如图,玻璃管内封闭了一段气体,气柱长度为l ,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h ,若温度保守不变,把玻璃管稍向上提起一段距离,则 (A ),h l 均变大 (B ),h l 均变小 (C )h 变大l 变小 (D )h 变小l 变大
解析:根据c l =p ,l 变大,p 变小,根据gh p p ρ-=0,h 变大,选D 。

本题考查气体状态方程。

难度:中等。

7.如右图所示,有一根足够长的上端开口的玻璃细管,玻璃管中用h=10cm 的水银柱封闭了一段气体,当温度为27℃时,气体的长度为l=20cm 。

现给气体加热,使水银柱上升5cm ,此时玻璃管中气体的温度为 K (设大气压强p 0=76cmHg )。

27.如图所示,一端开口的L 型细玻璃管是由粗细不同的两部分组成的,粗管的横截面积是细管横截面积的两倍,封闭端水平放置,开口端竖直放置。

细管内用长为12cm 的水银柱封闭着80cm 长的空气柱,气体的温度为27℃,大气压相当于75cm 高水银柱,玻璃管各部分尺寸图中已标明。

现对气体缓慢加热,(1)当温度上升到119℃时,管内空气柱多长?(2)至少加热到多少℃水银可以全部排出管外?
例14.如图所示,长12cm 的汞柱在玻璃管封住一定质量气体,若试管在倾角30°的光滑斜面上自由滑下,则A 气体压强为(C )
30cm
100cm
A
B
A .70cmHg
B .73cmHg
C .76cmHg
D .82cmHg
(奉贤区)4.如图所示,U 型管的A 端封有气体,B 端也有一小段气体,现用一条小铁丝插至B 端气体,轻轻抽动,使B 端上下两部分水银柱相连接,设外界温度不变,则A 端气柱的 ( b )
A .体积减小
B .体积不变
C .压强增大
D .压强减小
(新中高级中学)19.如图所示,两臂长度不相同,粗细相同的U 形管中,用水银封闭着两段空气柱,管口上端封闭,水银面等高,如果保持温度不变,通过下端阀门K 再引进一些水银,则 (c ) A .甲管内气体压强小于乙管内气体压强 B .甲管内气体压强等于乙管内气体压强 C .甲管内气体压强大于乙管内气体压强 D .无法判断哪个管内气体压强大
(七校联考)1.如图所示,长为1米,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均匀直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时,一段长为15厘米的水银柱封闭了一段长65厘米的气柱,温度为-13℃,大气压强P 0=75厘米水银柱。

(1)保持玻璃管竖直开口向上,加热使水银与管口平齐,则至少要将气体加热到多少℃? (2)若保持温度为-13℃,将玻璃管在竖直面内缓慢地顺时针旋转240°角,求最终管内气柱长为多少?
240
1. 解:
(1)气体做等压变化:
2
21
1T V T V (2分)
2
85260
65T S S =
,得K T 3402=(1分)
6727322=-=T t ℃(1分)
(2)设转到180°时水银不溢出,S l P S l P 2211=
2606590l ⨯=⨯,cm l 5.972=,cm cm l 1005.112152>=+,所以水银将溢出(2
分)
设转到180°时水银长度为x
有:)100)(75(6590x x --=⨯(2分) 解得:cm x 10= (1分) 设转到240°时,气体长度为3l
S l P S l P 3311=
3)30sin 75(6590l x ⨯︒-=⨯(2分)
解得cm l 6.833=(1分)
(六校联考)7.如图所示,左端封闭的U 形管中,空气柱将水银分为A 、B 两部分。

空气柱的温度t =87℃,长度L =12.5cm ,水银柱A 的长度h 1=25cm ,B 水银液面的高度差h 2=45cm ,大气压强P 0=75cmHg 。

(1)当空气柱的温度为多少时,A 部分的水银柱对U 形管的顶部没有压力。

(2)空气柱保持(1)情况下的温度不变,在右管中注入多长的水银柱,可以使U 形
管内B 部分的水银面相平。

7.
(1) P 1=(75-45)cmHg=30cmHg (1分)
水银柱A 对U 形管的顶部没有压力时:P 2=25cmHg (1分)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m cm h 50)2575(2=-='
cm cm h h L L 10)2
45505.12(2
2
2=--=-'
-
=' (2分)
h 2
h 1 L
B
A
T L P T
L P '
'=
21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K K T L
P L P T 240)87273(5
.1230102512=+⨯⨯⨯=
'=
'
C t ︒
-='33 (3分)
(2)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L P L P ''='02 cm cm L P P L 3
101075
250
2=
⨯=
'=
'' (3分)
注入的水银柱长度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m cm L L h L 3.63)31010(250)(22=⎥⎦
⎤⎢⎣⎡-+=⎥⎦⎤⎢⎣⎡''-'+'
=∆ (2分)
关于活塞问题:
例题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活塞封闭在可导热的汽缸内,活塞相对于底部的高度为h ,
可沿汽缸无摩擦的活动,取一小盒沙子缓慢地倒在活塞的上表面,沙子倒完时,活塞下降了h/4.再取相同质量的一小盒沙子缓慢地倒在活塞的上表面。

外界大气压的压强和温度始终保持不变,求此次沙子倒完时活塞距离汽缸底部的高度?(3h/5)
例15.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气缸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活塞质量为m ,面积为S .封住一部分气体,不计摩擦,大气压强为P 0,若在活塞上加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 ,求气缸、活塞共同加速运动时,缸内气体的压强.(设温度不变) (P =P 0+
S
m M MF )+()
闽行二中)7、一个密闭气缸水平放置,中间有两个可以自由移动的活塞。

将气缸内的气体分割成A.B.C 三部分,在温度To 时,它们的体积之比为2:3:5,当它们的温度一起升高到2To 时,三部分体积的体积之比为 。

若分别对三部分气体加热(活塞均绝热),使它们的体积相等,此时它们的热力学温度之比为 。

7、2:3:5
(金山区)5.如图所示,横截面积为S的汽缸A与容器B用一个带有阀门K的细管相连,K
闭合时,容器B为真空。

用密闭且不计摩擦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汽缸A中,活塞上放有若干个质量不同的砝码,当汽缸A中气体的压强为P 、温度为T时,活塞离汽缸底部的高度为H,如图所示。

现打开阀门K,活塞下降,同时对气体加热,使A、B中气体温度均升至T′,此时活塞离汽缸底高度为4H/5。

若要使A、B中气体的温度恢复到T,活塞距离汽缸底部的高度仍然为4H/5,可将活塞上的砝码取走少许, 问:(1)容器B的容积VB多大? (2)取走的砝码的质量为多少? 5、
解:气体进入B中的过程是等压变化:V1/T1=V2/T2,
得 HS/T=((4/5)HS+VB)/T′ 2分 解得:VB=((T′/T)-(4/5))HS 2

取走砝码后,保持活塞的高度不变是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p
1/T

=p

/T

,得
p/T′=(p-(Δmg/S))/T 2分即Δm=(T′-T)pS/T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