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案例)一、原材料质量控制规程讲解学习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控制一、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是指混凝土从原材料的选配到模板的拆卸的整个施工过程。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的选配、混凝土的搅拌、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的浇筑、模板的拆卸等环节。
1. 原材料的选配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子、石子和水。
在选配原材料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混凝土的搅拌混凝土的搅拌是将原材料进行充分的混合,使其达到均匀的质量。
混凝土的搅拌设备一般有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搅拌车等。
在搅拌过程中,需要注意搅拌时间、搅拌速度、搅拌方式等因素,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质量。
3. 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的运输主要是指将搅拌好的混凝土从搅拌站运输到施工现场的过程。
混凝土的运输设备一般有混凝土运输车、泵车等。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混凝土的泵送距离、泵送高度等因素,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质量。
4. 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浇筑是将混凝土从运输设备中倒入模板中的过程。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浇筑速度、浇筑厚度、浇筑方式等因素,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质量。
5. 模板的拆卸模板的拆卸是指混凝土完全凝固后,将模板从混凝土中拆除的过程。
在模板拆卸过程中,需要注意拆卸顺序、拆卸方式等因素,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质量。
二、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是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措施和方法,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过程。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在选配原材料时,需要对原材料进行检验,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同时,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2. 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是指混凝土在浇筑前的可塑性和流动性。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质量。
3. 混凝土的强度控制混凝土的强度是指混凝土的抗压能力。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混凝土生产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它是通过将水、水泥、骨料和掺合料等组分进行混合、浇注和固化而得到的坚硬材料。
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准备、骨料处理、混合和搅拌、浇注和固化等环节。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生产的工艺流程。
1.原材料准备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水、水泥、骨料和掺合料。
在生产前,需要对这些原材料进行充分的准备。
水泥应该根据生产需要准备好,并遵守相应规范。
骨料需要经过筛分和洗涤,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粉尘。
掺合料的选择取决于混凝土的特殊需求,如高强度、抗裂、防水等。
2.骨料处理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主要填充物,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骨料处理过程中,需要对骨料进行筛分,以使其达到需要的粒径分布。
此外,骨料还需要进行洗涤,以去除其中的泥、尘和有机物质,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3.混合和搅拌混合和搅拌是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在混合和搅拌过程中,骨料、水泥、水和掺合料等原材料需要按照一定的配比进行投入。
搅拌过程中需要确保原材料能够均匀混合,并达到适当的湿度。
搅拌时间一般为2-3分钟,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4.浇注和固化混凝土搅拌完成后,需要及时将其倒入到模具或施工现场。
在浇注过程中,需要确保混凝土能够均匀地填充到模具或施工现场的每个角落,并避免出现空洞和裂缝。
在浇注完成后,混凝土需要进行固化。
固化的时间取决于混凝土的配合比和环境条件,一般需要3-7天。
以上就是混凝土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
混凝土生产是一个繁琐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安全问题,例如合理利用水资源、控制噪音和粉尘污染等。
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混凝土才能发挥其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满足建筑工程的需求。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案例)二、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案例)二、混凝土质量控制第二章混凝土质量控制第一节混凝土出站抽样规定一、目的对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出厂砼质量满足设计与供货合同的要求,不断提高出厂砼的稳定性,以满足客户提出对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和强度要求。
二、适用范围适用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抽检。
三、职责1、各站属试验室主任负责抽检工作安排及监督,以及数据整理分析。
中心实验室负责监督与管理。
2、各站属试验员负责抽样工作具体实施。
中心实验室负责抽查。
四、工作程序及方式根据GB14902-2003《预拌混凝土》标准,混凝土强度和坍落度按以下要求进行抽检:1、用于出厂检验的混凝土试样应在搅拌地点(即搅拌站内)抽取。
2、每个试样量应满足混凝土质量检验项目所需要用量的1.5倍,且不宜小于0.02m3。
3、混凝土检测的试样,其取样频率和组批条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1)重大重要工程、重要结构部位,无论方量多少,头车必须取样检测和易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站属试验室主管反映,以便及时进行调整生产配比。
(2)用于强度检测的度样,每100m3同一强度等级,140 mm以上和140mm(包括140 mm)坍落度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且一个工作班生产的混凝土不足100 m3时,取样也不得少于一次。
(3)当在同一分项工程中连续供应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量大于1000m3时,每200m3强度检测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等施工指标的取样每小时不得少于一次。
(5)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检测每天不得少于2次。
(6)所有的取样,必须认真检测砼的和易性、施工性能,并把检测结果及时向当班试验员或主管反映,以便及时的进行调整。
(7)以上取样记录结果必必需记录,并存档保存。
第二节混凝土质量管理目标1、对混凝土出厂坍落度和坍落度经时损失的控制混凝土出厂坍落度必须控制比施工坍落度大10~30的目标值范围内出厂,否则将按出错混凝土配合比的质量事故处理。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详细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详细1. 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房屋建设、桥梁工程、道路修建等领域。
混凝土的制作过程涉及多道工艺步骤,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流程。
2. 原材料准备在混凝土生产工艺中,需要准备以下原材料: - 水:用于混合水泥和骨料,形成石灰浆。
- 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
- 骨料:通常使用砂、石子等颗粒状物质作为骨料。
- 控制和调整材料:例如添加剂(用于改变混凝土的性能)、沥青(用于改变混凝土的耐久性)等。
3. 混合工艺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包括: - 混料:将水泥、骨料等原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混凝土搅拌机中进行充分混合,使其形成均匀的混凝土浆料。
- 调整:根据需要,可以在混合过程中添加适量的控制和调整材料,以改变混凝土的特性。
- 浇注:将混合好的混凝土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或施工场地,进行浇注。
- 紧实:使用振动器或压实机对混凝土进行紧实,以去除空隙和气泡,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4. 养护工艺在混凝土浇注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使混凝土逐渐获得预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养护工艺包括: - 保湿:覆盖混凝土表面,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
- 温度控制:通过控制环境温度,使混凝土在适宜的温度下逐渐养护。
- 时间控制:养护过程的时间通常需要根据混凝土的要求来确定,一般需要进行数天至数周的养护。
5. 质量控制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确保所生产的混凝土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
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 - 原材料检测:对水泥、骨料等原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的检测。
- 混合搅拌检测:在混合过程中进行取样,分析混合物的均匀性和流动性。
- 强度检测:通过试验测定混凝土的强度指标,如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
- 外观检测:观察混凝土的表面是否有裂缝、起泡等缺陷。
6. 环保与可持续性在混凝土生产工艺中,环保和可持续性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回收利用:将废弃的混凝土碎片进行再利用,作为粗骨料或填充材料。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混凝土生产过程控制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混凝土生产过程控制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料和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等)经过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人造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材料准备、混合、浇筑和养护等过程,同时需要进行严格的生产过程控制,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1.原材料准备: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为水泥、砂、骨料和水。
首先,要对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
然后,要进行原材料的贮存和搬运工作,确保原材料的供应充足并避免污染。
2.混合:将经过质量检验的原材料按一定比例放入搅拌机中进行混合。
搅拌机应具备良好的搅拌效果,确保各种原材料充分混合。
3.浇筑:混凝土混合后,需要通过输送设备将其输送到施工现场。
在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坍落度,保证混凝土能顺利地填充模板中。
4.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其强度和耐久性。
养护的措施包括覆盖保湿料、喷洒水和遮阳等,以控制混凝土的水分散失,促进水泥的水化硬化反应。
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1.原材料控制: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并严格按照配制比例进行取样和称量。
水泥的品种和强度级别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要注意检查砂、骨料和掺合料等原材料的质量和含水率。
2.水泥和骨料的搅拌控制:在搅拌过程中,要保证搅拌机的转速和时间符合要求,确保水泥和骨料充分混合。
搅拌机设备应具备合适的搅拌效果,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浇筑控制: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要均匀地覆盖模板,确保混凝土与模板间的黏附强度。
同时要注意浇筑的速度和层数,以避免产生空鼓和裂缝。
4.养护控制: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及时进行覆盖保湿料、喷洒水和遮阳等养护措施。
浇筑后24小时内避免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发生,并保持良好的养护条件。
此外,还需要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监控和检验。
常用的监控指标包括混凝土的坍落度、抗压强度、抗渗性能和耐久性等。
通过对混凝土的抽样检验和实验室试验,可以评估混凝土的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是指将水泥、砂、石料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经过浇筑、养护和硬化等一系列工序,最终形成固态结构材料的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生产的工艺流程。
第一步,原材料准备。
水泥、砂、石料和水是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
首先需要将这些原材料准备好,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水泥要经过测量、筛分和干燥处理,砂和石料也需要筛分去除杂质。
第二步,搅拌。
将事先准备好的原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投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
搅拌的时间和搅拌机的类型根据具体的混凝土工程来确定。
在搅拌的过程中,可以适量加入掺合料或者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第三步,浇筑。
搅拌好的混凝土需要及时浇筑到预定的模板中。
浇筑时要注意控制浇筑速度和浇筑厚度,避免发生长时间浸泡的情况。
对于大型混凝土工程,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浇筑施工措施,如钢筋的安装和混凝土的封顶。
第四步,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
养护的目的是使混凝土在早期获得充分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养护方法有喷水养护、覆盖保湿和冷却养护等。
养护时间一般为7天至28天。
第五步,硬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后,混凝土会逐渐变硬并达到设计强度。
硬化的过程是水泥在与水反应的过程中释放热量并形成水化产物。
正常情况下,混凝土的硬化时间需要30天左右,但在工程需要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缩短或延长。
除了上述的基本流程外,混凝土生产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质量控制。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进行检测和试验,控制水泥、砂、石料和水的比例和质量,确保混凝土满足设计强度和施工要求。
其次是安全防护。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需要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戴好安全帽、穿戴好劳动防护服等。
同时,还要防止混凝土泥浆喷溅导致眼睛受伤。
最后是设备维护保养。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如果发现设备有故障或损坏,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生产不受影响。
综上所述,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准备、搅拌、浇筑、养护和硬化等一系列步骤。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控制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控制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常常被用作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
它的使用广泛,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房屋建设、桥梁建设、道路建设等。
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控制的多个方面。
一、工艺流程1. 准备工作在混凝土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同时确定混凝土搅拌站的布置位置。
需要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包括水泥、骨料、砂、水等。
要组织好施工人员和设备,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2. 搅拌混凝土混凝土的搅拌是混凝土施工的核心环节之一。
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水泥、骨料、砂和水加入搅拌机中,进行充分的混合。
在混合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混合的时间和速度,确保得到均匀的混合物。
为了满足不同工程的需求,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一定的外加剂。
3. 运输混凝土混凝土搅拌完成后,需要立即进行运输,以避免混凝土在搅拌机内硬化。
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混凝土的质量和均匀性。
可以使用混凝土泵车、罐车等不同的运输设备,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4. 浇筑混凝土在运输到施工现场后,混凝土需要立即进行浇筑。
在浇筑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选择适当的浇筑方法,包括自流坍落、抹平、振捣等。
需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厚度,以确保浇筑质量。
5. 养护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养护包括湿养护和干养护两种方式。
湿养护可以通过覆盖湿润的麻袋或喷水等方式进行,干养护则需要采取遮阳、减少水分蒸发等措施。
二、质量控制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首先要从原材料入手。
需要对水泥、骨料、砂等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也需要严格控制材料的湿度和防止外界污染。
2.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及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分的比例关系。
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操作。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案例)一、原材料质量控制规程我要打印混凝土生产工艺质量管理规程总则?一、为加强质量管理,稳定和提高公司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不断优化生产成本,保证混凝土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结合本企业实际,制订本规程。
二、贯彻和坚持公司“以客户为中心”、“以质量成本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提高本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增强员工的市场竞争观念,激发公司提高质量成本意识的内在动力,提高公司以质量成本求生存,图发展的自觉性,不断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向管理要效益;三、严格执行国家各种有关的技术规范,加强原材料检测和混凝土的试配工作,抓好混凝土生产质量的检测和监督工作,不断积累可靠的经验, 提高混凝土质量的预控水平;四、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预拌混凝土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五、提高公司的整体素质,健全质量体系,把现代管理、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事先控制,层层把关”,合理制定各项内部控制指标,确保混凝土符合技术质量标准,使混凝土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六、认真贯彻企业质量管理规程,运用科学管理方法,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实行质量控制责任制和质量否决权,全面落实各项质量管理措施;七、各分站、各部门要结合《质量手册》,监督检查,督促各部门严格执行本规程规定。
?第一章原材料质量控制规程一、目的保证混凝土生产质量的稳定性,混凝土生产成本的最优化。
确保生产使用的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对材料供应商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预防或控制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流程,以及及时根据原材料的质量水平调整生产配合比。
二、适用的范围适用于原材料进厂验收的全过程,并作为原材料采购及生产配合比调整的依据,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抽检。
三、职责部门1、总经理室负责原材料的采购领导工作;2、中心实验室和站属实验室负责进厂材料的检测工作;3、采购部和站属材料组负责原材料购进的预约及购进的具体工作,确保原材料的质与量两方面均满足生产要求;4、站属实验室和中心实验室分别负责原材料抽样检验及验收。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控制》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重要材料,其施工工艺流程的科学合理以及质量的严格把控对于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流程,并详细阐述在各个环节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以保障混凝土工程的卓越性能。
一、混凝土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一)原材料的选择与检验混凝土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原材料的品质。
在施工前,应对水泥、砂、石、外加剂等原材料进行严格的选择和检验。
水泥应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的品种,同时要检查其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
砂和石的级配、含泥量等指标必须符合规范要求,通过试验检测来确保其质量符合施工标准。
外加剂的选用要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施工条件进行合理选择,并进行相应的性能试验,以验证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二)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的设计要求和原材料的特性,进行科学合理的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性能指标,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水灰比、砂率、水泥用量等参数。
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如气温、湿度、运输距离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三)施工场地的准备清理施工现场,确保场地平整、坚实,无杂物和积水。
对模板进行清理、涂刷脱模剂,保证模板的表面光滑、平整,以防止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等问题。
搭建好施工所需的临时设施,如混凝土搅拌站、运输车辆通道等,为混凝土的顺利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混凝土的搅拌与运输(一)混凝土的搅拌混凝土搅拌应在专业的搅拌站进行,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配料。
搅拌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
搅拌的时间要控制适当,过长会导致混凝土的均匀性下降,过短则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搅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指标,及时进行调整,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性能符合要求。
(二)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的运输应采用专用的运输车辆,确保运输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不受影响。
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流程

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流程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子、骨料和水混合而成的材料,常用于建筑、道路和其他结构的建设。
下面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流程。
1. 骨料处理:骨料是指用于混凝土中的砂子和石子。
首先,要对骨料进行筛分,将其按照不同粒径进行分类。
这可以通过机械筛分或人工筛分来完成。
筛选后的骨料应该符合一定的粒径要求,以便在混凝土中有良好的填充性和力学性能。
2. 水泥处理:水泥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于使混凝土凝固变硬。
首先,将水泥从厂家购买回来后,需要对其进行质量检测。
通过进行化学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手段,确保水泥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然后,根据设计配合比计算所需的水泥量,并将水泥储存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以免受到潮湿和污染。
3. 配合比设计:配合比是指根据混凝土所需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水泥、骨料、水和其他混合材料的比例。
配合比需要根据工程的要求和混凝土的用途进行设计,以确保混凝土具有所需的性能。
4. 生产混凝土:在混凝土搅拌站,将预先配制好的骨料和水泥等原材料按照配合比放入搅拌机中。
在搅拌机中,这些原材料将被充分搅拌和混合,形成均匀的浆状混凝土。
搅拌过程中,需要逐渐加入适量的水,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和稠度。
5. 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搅拌好后,需要及时运输到施工现场。
通常使用混凝土搅拌车进行运输,搅拌车在装满混凝土后,通过旋转搅拌桶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
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流动,并避免因振动和摇晃而导致混凝土的分层和沉淀。
6. 浇筑施工: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后,需要迅速进行浇筑。
在浇筑过程中,要根据具体建筑结构的要求,将混凝土均匀地倒入模板或者表面,然后使用振动器和刮板等工具,将混凝土紧密压实和充填,排除气泡和空隙。
同时,要注意控制施工速度和浇注层厚度,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
7. 养护保养: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保养。
养护是指通过湿润、保温和遮挡等方法,控制混凝土的水分和温度,促进混凝土的硬化和强度发展。
(完整word版)混凝土工艺流程

湖南日成混凝土混凝土生产工艺管理操作规程二〇一八年一月二十天一、原资料准备1.1 原资料质量控制程序原资料进站依照质量目标和质量目标的要求,第一从原资料的控制,选择合格的供给商,保证全部同工程质量有关的物质采买时能满足规定的要求。
做到比质比价,质量第一,质量证明与实物吻合。
原资料进入搅拌站后,必定坚持先检验、后使用的原那么:①资料员及称房当班人员对送货车辆车过秤计量,经过电脑程序记录台帐。
②卸车后要车车回皮,要做回皮记录。
③不合格原资料退货后做销账记录。
④原资料到达检测批量后,物检员做好资料的试验检测记录。
⑤交接班时做交接记录。
⑥资料部、生产部、试验室联合每个月对地秤进行检定,资料部负责保存地秤外检证书和内部校称记录,保证地秤的计量精度。
⑦试验室负责抽查该环节运转情况。
水泥进场查收〔1〕混凝土优先采用吻合 GB175-2007标准的硅酸盐水泥、一般硅酸盐水泥和吻合 GB1344-1999标准的矿渣硅酸盐水泥以及吻合 GB2000-2003的中低热水泥〔大体积混凝土〕。
〔2〕所使用水泥应拥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并有复试报告。
水泥质量证明必定注明该批水泥品种、标号、厂别、生产和出厂日期以存档备查。
〔3〕对相同厂家的品种,同标号水泥每500t 为一个取样单位进行复试。
〔4〕进厂水泥必定严格按国家标准规定进行取样复试,不合格水泥不得进厂或执行退货办理。
〔5〕进厂水泥必定按期、按批量索取本批水泥的产品合格证及试验报告,以存档备查。
〔6〕散装水泥进厂时,必定按品种标号分别装入指定筒仓,并挂牌表记,严禁混杂储藏,对超期水泥,经过复试后,按技术部门判断建议使用。
砂、石进场查收收料人员把好资料的进场关,对于不吻合使用要求的砂、石料严禁入场。
合格标准:〔1〕砂子中无明显的泥块,无碎屑杂物。
〔2〕砂子级配根本吻合使用要求。
〔3〕新进厂砂子用手攥时,以松开手后手掌上无泥的印迹为宜。
〔4〕砂子中无明显泥块,石子表面不能够有明显的泥土。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混凝土生产过程控制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混凝土生产过程控制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混凝土生产过程控制混凝土生产过程控制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好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条件之一,必须切实做好混凝土生产前的准备工作,任何新配方的实施,必须有1周至1个月的试产期,试产配方只能用于次要工程,次要部位,或考虑降级使用。
另外在混凝土试产期间,应加强计量设备的校正,过磅检查,以及加强混凝土抽检频率。
1、试拌试验室在生产前必须采用现场生产原材料,根据生产配比, 进行混凝土的试拌工作,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各方面性能再进行一次检测工作,如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和易性、凝结时间、含气量等。
2、计量(1)、调度长(调度员)必须负责组织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修、保养、调试,进行计量器具的检查,校准,并做好相应记录,确保原材料计量的准确度,调试合格后才能进行生产。
生产时必须严格按配合比进行下料,严格控制计量偏差在允许范围内,其中水泥、混合材、水及外加剂计量偏差为?2.0%,砂石计量偏差为?3.0%。
如因不按配方生产、误用配方、私自更改配方或设备等原因造成混凝土质量不合格而出厂,被工地退回,则应追究当事人和当班主管责任。
(2)、每天必须不少于2次对搅拌车进行过磅验证砼容重,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向QC主管反映,作出相应的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3)、定期对各原材料电子磅进行自检校验工作,保证计量系统的准确性,自检时发现有误差,须重新标定,检验结果及时间须做好记录备查。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严重异常应立即停用,并上报主管领导,安排相关人员检查维修处理,必要时与计量单位机构联系维护处理,维护处理后经检定合格才可继续使用。
(4)、外加剂磅必须每天在开始生产之前用砝码进行校验一次,砂、石、水泥、矿渣、粉煤灰等磅每2周进行校验一次。
3、生产配料(1)、配料员应严格按生产操作规程配制每槽砼,准确均匀地将拌合物投入到搅拌车滚筒内。
在搅拌工序中,拌制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应符合GB50164-92的规定;(2)、混凝土搅拌最短时间应符合设备说明书的规定。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混凝土生产过程控制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混凝土生产过程控制一、原材料准备: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水泥、水、砂、骨料和掺合料。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比。
水泥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质量必须达到标准要求。
砂、骨料和水也必须符合相关标准,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使用性能。
二、搅拌与浇筑:搅拌是将水泥、砂、骨料、掺合料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的过程。
混凝土搅拌设备一般有搅拌站、搅拌罐和搅拌车等。
在搅拌过程中,需要控制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和搅拌均匀度,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品质。
搅拌完成后,将混凝土通过输送设备送至目标浇筑位置,并进行必要的振捣,以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气泡和空隙。
三、养护:混凝土养护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使用性能,防止开裂和渗水。
常见的养护方法有湿润养护、加热养护和膜养护等。
在湿润养护中,需要对混凝土进行严密包覆,并保持其表面湿润;在加热养护中,需要提高环境温度以促进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在膜养护中,需要在混凝土表面覆盖防护膜,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基础。
在原材料准备阶段,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试验,对水泥、砂、骨料和掺合料的质量进行评估,确保其符合生产要求。
同时,需要对水的质量进行监控,确保水的纯净度和含量满足混凝土的配比要求。
搅拌过程的控制是确保混凝土均匀性和品质的关键。
在搅拌设备操作中,需要控制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和搅拌均匀度等参数,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搅拌效果。
同时,还需要对搅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浇筑后的养护控制是确保混凝土强度和使用性能的重要环节。
在养护过程中,需要根据环境条件和混凝土特性,选择适当的养护方法,并进行相应的控制和监测。
在湿润养护中,需要定期检查混凝土表面的湿润程度,并及时进行补水;在加热养护中,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确保混凝土足够早期强度发展;在膜养护中,需要定期检查膜的粘贴性和覆盖质量。
综上所述,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准备、搅拌与浇筑、养护等环节,而混凝土生产过程控制主要在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搅拌过程的控制和浇筑后的养护控制等方面进行。
混凝土生产工艺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案例)一、原材料质量控制规程混凝土生产工艺质量管理规程总则一、为加强质量管理,稳定和提高公司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不断优化生产成本,保证混凝土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结合本企业实际,制订本规程。
二、贯彻和坚持公司“以客户为中心”、“以质量成本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提高本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增强员工的市场竞争观念,激发公司提高质量成本意识的内在动力,提高公司以质量成本求生存,图发展的自觉性,不断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向管理要效益;三、严格执行国家各种有关的技术规范,加强原材料检测和混凝土的试配工作,抓好混凝土生产质量的检测和监督工作,不断积累可靠的经验, 提高混凝土质量的预控水平;四、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预拌混凝土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五、提高公司的整体素质,健全质量体系,把现代管理、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事先控制,层层把关”,合理制定各项内部控制指标,确保混凝土符合技术质量标准,使混凝土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六、认真贯彻企业质量管理规程,运用科学管理方法,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实行质量控制责任制和质量否决权,全面落实各项质量管理措施;七、各分站、各部门要结合《质量手册》,监督检查,督促各部门严格执行本规程规定。
第一章原材料质量控制规程一、目的保证混凝土生产质量的稳定性,混凝土生产成本的最优化。
确保生产使用的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对材料供应商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预防或控制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流程,以及及时根据原材料的质量水平调整生产配合比。
二、适用的范围适用于原材料进厂验收的全过程,并作为原材料采购及生产配合比调整的依据,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抽检。
三、职责部门1、总经理室负责原材料的采购领导工作;2、中心实验室和站属实验室负责进厂材料的检测工作;3、采购部和站属材料组负责原材料购进的预约及购进的具体工作,确保原材料的质与量两方面均满足生产要求;4、站属实验室和中心实验室分别负责原材料抽样检验及验收。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一、前言混凝土生产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因此,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
二、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1.原材料的准备混凝土生产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子、碎石和水。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准备好足够的原材料,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其中,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胶凝材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在选择水泥时,要选择优质的水泥,确保其符合标准。
2.配料在混凝土生产工艺中,要按照一定的配比比例将原材料进行混合。
具体来说,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原材料的质量情况,计算出每一种原材料的比例,然后按照比例将原材料进行混合。
在混合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水泥的用量,避免出现过多或过少。
3.搅拌在混合完成后,需要进行搅拌。
搅拌的目的是使原材料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混合物。
搅拌的方式有多种,可以采用手摇式、电动式、机械式等不同的方式。
在搅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使混合物达到理想的状态。
4.浇注在混合完成后,需要将混合物浇注到模板中。
在浇注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浇注的速度和厚度,避免出现过快或过慢的情况。
同时,还需要注意混合物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出现过热或过湿的情况。
5.养护在混凝土完成浇注后,需要进行养护。
养护的目的是保持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其强度和耐久性。
养护的时间一般为28天左右,具体时间根据混凝土的配比和环境条件而定。
三、混凝土生产工艺注意事项1.材料的质量混凝土生产的材料质量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要选择优质的水泥、砂子、碎石和水,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
2.配比的准确性混凝土的配比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配比比例进行配料,并在混合过程中控制水泥的用量,避免出现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预拌混凝土生产技术规程

预拌混凝土生产技术规程预拌混凝土是一种工业化生产的建筑材料,它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可靠性,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
预拌混凝土生产技术规程是指在生产预拌混凝土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以确保生产出的预拌混凝土质量稳定、可靠、符合规定要求。
下面将从原材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介绍预拌混凝土生产技术规程。
一、原材料1.水泥: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
2.骨料: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天然河砂、卵石或人造骨料。
3.粉煤灰: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粉煤灰,控制其含量在15%以内。
4.外加剂: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增稠剂等。
二、生产工艺1.原材料的配比: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性能,确定各种原材料的配比比例。
2.混合:将水泥、骨料、粉煤灰等原材料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混凝土搅拌机中进行混合,混合时间应控制在2-3分钟。
3.加入外加剂:根据需要,加入外加剂,控制其用量和加入时间。
4.搅拌:在混合好的原材料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搅拌时间应控制在2-3分钟。
5.运输:将搅拌好的预拌混凝土通过输送设备运输到施工现场。
三、质量控制1.原材料的检验:对水泥、骨料、粉煤灰等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2.生产过程的监控: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确保各种原材料的配比比例、搅拌时间、外加剂用量等符合规定要求。
3.质量检验:对生产出的预拌混凝土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强度、坍落度、空隙率等指标的检测。
4.质量记录: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记录,以备查证和追溯。
以上就是预拌混凝土生产技术规程的相关内容,只有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和标准,才能生产出高质量、可靠的预拌混凝土。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规范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规范一、前言混凝土生产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对于工程质量和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于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的规范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还能够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旨在对混凝土生产的工艺流程进行详细的规范和说明,以期为混凝土生产的实践提供参考。
二、原材料准备1.水泥(1)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
(2)应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品种和标号的水泥,并按照规定比例进行混合。
(3)在使用水泥前,应对水泥进行试验,判定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2. 骨料(1)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和建筑设计规范的骨料。
(2)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宜的骨料品种和规格,并按照设计比例进行混合。
(3)在使用骨料前,应进行筛分试验和强度试验,以判断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3. 水(1)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和建筑设计规范的自来水或井水。
(2)在使用水前,应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4. 外加剂(1)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和建筑设计规范的外加剂。
(2)在使用外加剂前,应进行质量检测和试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三、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1. 搅拌机准备(1)搅拌机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
(2)在使用搅拌机前,应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设备状态良好。
(3)应根据设计要求设置好搅拌机的搅拌时间和转速。
2. 配料(1)根据设计要求,按照规定的比例将水泥、骨料、水和外加剂放入搅拌机中。
(2)在配料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好水泥和水的配合比,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
3. 搅拌(1)在搅拌过程中,应根据设计要求设置好搅拌时间和转速,并按照要求进行搅拌。
(2)在搅拌过程中,应注意掌握好混凝土的状态,确保其均匀和充分搅拌。
4. 运输(1)在混凝土搅拌完成后,应立即将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
(2)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以避免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
5. 浇筑(1)在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应立即进行浇筑。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案例)二、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案例)二、混凝土质量控制第二章混凝土质量控制第一节混凝土出站抽样规定一、目的对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出厂砼质量满足设计与供货合同的要求,不断提高出厂砼的稳定性,以满足客户提出对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和强度要求。
二、适用范围适用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抽检。
三、职责1、各站属试验室主任负责抽检工作安排及监督,以及数据整理分析。
中心实验室负责监督与管理。
2、各站属试验员负责抽样工作具体实施。
中心实验室负责抽查。
四、工作程序及方式根据GB14902-2003《预拌混凝土》标准,混凝土强度和坍落度按以下要求进行抽检:1、用于出厂检验的混凝土试样应在搅拌地点(即搅拌站内)抽取。
2、每个试样量应满足混凝土质量检验项目所需要用量的1.5倍,且不宜小于0.02m3。
3、混凝土检测的试样,其取样频率和组批条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1)重大重要工程、重要结构部位,无论方量多少,头车必须取样检测和易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站属试验室主管反映,以便及时进行调整生产配比。
(2)用于强度检测的度样,每100m3同一强度等级,140 mm以上和140mm(包括140 mm)坍落度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且一个工作班生产的混凝土不足100 m3时,取样也不得少于一次。
(3)当在同一分项工程中连续供应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量大于1000m3时,每200m3强度检测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等施工指标的取样每小时不得少于一次。
(5)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检测每天不得少于2次。
(6)所有的取样,必须认真检测砼的和易性、施工性能,并把检测结果及时向当班试验员或主管反映,以便及时的进行调整。
(7)以上取样记录结果必必需记录,并存档保存。
第二节混凝土质量管理目标1、对混凝土出厂坍落度和坍落度经时损失的控制混凝土出厂坍落度必须控制比施工坍落度大10~30的目标值范围内出厂,否则将按出错混凝土配合比的质量事故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案例)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规程
总则
一、为加强质量管理,稳定和提高公司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不断优化生产成本,保证混凝土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结合本企业实际,制订本规程。
二、贯彻和坚持公司“以客户为中心”、“以质量成本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提高本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增强员工的市场竞争观念,激发公司提高质量成本意识的内在动力,提高公司以质量成本求生存,图发展的自觉性,不断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向管理要效益;
三、严格执行国家各种有关的技术规范,加强原材料检测和混凝土的试配工作,抓好混凝土生产质量的检测和监督工作,不断积累可靠的经验, 提高混凝土质量的预控水平;
四、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预拌混凝土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五、提高公司的整体素质,健全质量体系,把现代管理、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事先控制,层层把关”,合理制定各项内部控制指标,确保混凝土符合技术质量标准,使混凝土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六、认真贯彻企业质量管理规程,运用科学管理方法,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实行质量控制责任制和质量否决权,全面落实各项质量管理措施;
七、各分站、各部门要结合《质量手册》,监督检查,督促各部门严格执行本规程规定。
第一章原材料质量控制规程
一、目的
保证混凝土生产质量的稳定性,混凝土生产成本的最优化。
确保生产使用的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对材料供应商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预防或控制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流程,以及及时根据原材料的质量水平调整生产配合比。
二、适用的范围
适用于原材料进厂验收的全过程,并作为原材料采购及生产配合比调整的依据,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抽检。
三、职责部门
1、总经理室负责原材料的采购领导工作;
2、中心实验室和站属实验室负责进厂材料的检测工作;
3、采购部和站属材料组负责原材料购进的预约及购进的具体工作,确保原材料的质与量两方面均满足生产要求;
4、站属实验室和中心实验室分别负责原材料抽样检验及验收。
四、原材料进厂的质量要求
1、对材料供应商的要求
材料供应商必须定期提供具有CMA资质的检验报告(混凝土工程所需要的全套检验项目,甚至包括放射性检验、环境安全性评价、碱、氯离子含量等),并复印件留各站资料室,原件存放在中心实验室存档。
2、对各分站的要求
各分站对进厂所有原材料必需建立相应检测台帐,由站属试验室负责,并由中心实验室负责检查与考核。
3、各材料检验指标要求和检验项目
(1)水泥
①水泥的各项质量指标符合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各项规定基本的物理性能,主要检验项目:水泥的细度、标准稠度、凝结时间、胶砂强度、酸不溶物、安定性(必要时)。
由各分站对每次进厂水泥抽样并送中心实验室检验,并在中心实验室建立相应质量台帐,检测结果必须及时反馈各分站。
②各站属实验室必须对每次进厂水泥进行外加剂适应性检验(净浆流动度、掺量曲线),并建立相应的台帐,由中心实验室抽检与考核。
(2)外加剂
①各项质量指标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中各项质量规定要求(固含量、比重、PH)。
②站属实验室必须对每次进厂外加剂进行水泥适应性检验(水泥净浆流动度法),并建立相应台帐,由中心实验室抽检与考核。
(3)砂
①砂的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建筑用砂》GB/T14684-2001或《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报告》JGJ52-92中各项质量指标要求。
②各站属实验室必须做砂细度模数、含泥量、堆积密度、筛分检验,并建立相应台帐;
(4)石
①碎石的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或《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中各项质量要求,主要检验项目:含泥量、级配、压碎指标、针片状含量、堆积密度。
其中站属实验室负责含泥量、级配、瓜米石掺量(最紧密堆积)检测,中心实验室负责压碎指标、针片状含量、堆积密度等检测。
②各站属实验室必需做级配试验以及瓜米石最佳掺量试验(最紧密堆积法),并建立相应台帐。
(5)粉煤灰
①各站属实验室必需测细度、PH、流动度(外加剂适应性);
②活性系数、需水量比三氧化硫含量、游离氧化钙含量等由站属实验室抽样并送中心试验室检验。
(6)矿渣粉
①各站属实验室必需测细度(0.045mm筛余);
②活性指数和比表面积送中心试验室检验,按S95标准收货,其中7天活性指数≥75%,28天活性指数>95%(公司内控指标大于100%)。
4、材料的取样及标识
①各站材料堆场、罐或缸等处,必须有明显的材料标识,并由各站属材料组负责,材料取样由各站属实验室负责。
②原材料进厂抽样必须具备代表性,多点取样,水泥必须密封保管;③样品必须做唯一性的标识,标识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a、样品名称;
b、样品的型号规格;
c、样品的品牌或生产厂家;
d、取样的日期及时间;
e、取样人签名。
5、材料堆场入库
材料堆场入库或入缸必须遵照按质存放、分类使用的原则,必须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物料入库转库管理制度”。
6、原材料进厂抽样检验的频率
(1)水泥
不同编号的水泥必须最少抽样一次。
(2)外加剂
每批抽检一次,每星期抽样不少于2次。
(3)粉煤灰
每批抽检一次。
(4)砂
每天抽样检验不少于1次,发现有不合格砂进厂,适当加密抽频次。
(5)碎石
每天抽样检验不少于1次,发现有不合格石进厂,适当加密抽频次。
(6)矿渣粉
每批抽检一次。
7、生产过程原材料质量抽检(由各站属试验室负责)
(1)水泥
每班次抽样1-3次,视产量具体确定。
(2)粉煤灰
每班次抽样1-3次,视产量具体确定。
(3)砂、碎石
每天抽样1-2次,视产量具体确定。
(4)外加剂
每星期抽样1-3次,视产量具体确定。
(5)矿渣粉
每班次抽样1-2次,视产量具体确定。
8、原材料进厂抽样检验记录
进厂的原材料抽样检验数据必须按规定记录相应的表格内,每次检验结果必须交站属实验室主任签名审批,同时每天站属QC主管必须熟知检验结果,并结合检验结果,有针对性地实施生产配比。
9、原材料质量初步检验评价
砂、石、粉煤灰进厂时,站属实验室必须作出初步检验评价(含外观检查),并要求按质分别存放,存放应有标识,避免混杂。
坚持“先检验,按质搭配(或预均化),后使用”的原则。
站属实验室负责监督落实,并具有最终的材料进厂质量否决权。
评价结果将作为考核采购部门月度考核、材料分类使用(或预均化)以及生产配比调整的依据。
10、进厂原材料不合格品的控制与纠正
(1)站属实验室对进厂原材料的检验中发现其质量指标不符合本公司内控标准要求、采购文件或采购合同的规定时,应做好记录,可行时进行隔离,做好标识和通知站属材料组。
(2)站属材料组接到不合格通知后,应立即通知供方,要求其迅速整改。
情况严重的应停止该供方供货。
(3)对于可隔离的原材料不合格品,由站属材料组和实验室及有关部门的人员进行评审,视其对混凝土产品的影响程度,作出让步接收或拒收的处理,报站经理批准后,由站属材料组通知供方。
(4)对让步接收的不合格品,不能直接投入生产,应由站属实验室提出降级处理或与其他合格品搭配使用的方案,避免用于重要工程结构部位。
(5)站属实验室室应对搭配后的结果重新取样检验或采取其他可行的方式进行验证,确认满足规定的要求时,才允许投入生产。
(6)对停止供货的供方要求其在期限内进行整改,并提供整改资料,达到要求时才允许其重新供货,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加强对其供货的抽样检验频次。
(7)对检测结果有疑问时,可上报中心实验室进行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