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和密度单元设计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质量》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质量》教学反思

《质量》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教学内容多,师讲得多,学生处于被动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基本技能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这一节课应该分为两课时来上。

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因为现在的日常生活用品都配有说明书,所以在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时,先让学生先阅读课本讨论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尝试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师点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在课堂上把学习主动权、思考权、发现问题权还给学生,师起到引导和点拨作用,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学生边玩边学,学习兴趣很高,课堂学习效率高。

反思:(1)托盘天平是灵敏度比较低的一种天平,它的感量一般是0.2~0.5克。

最大秤量有200克、500克、1000克等几种。

这类天平一般不备1克以下的砝码,而用游码来代替。

放置或取出被称物体和砝码时,都必须小心轻放。

所称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秤量,以免损坏梁架及影响感量。

(2)测量开始前,必须先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然后才开始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若将平衡螺母左右移至尽头天平仍不得平衡,则应检查:①天平托盘位置是否放错(应将“1”号载物盘放置左方,“2”号载物盘放置右方);②天平刀口是否确实正落在刀槽中;③指针及活动部分有无摩擦阻碍,尤其是刀槽必须清除尘垢,切忌涂抹润滑油。

(3)要尽可能将被称量物体和砝码放在盘的中心位置。

大小砝码同时使用时,应将大砝码放在中间,小砝码放在大砝码的周围。

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

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
1.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的运用;质量与密度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及其应用。
2. 利用实验、演示、讲解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质量和密度的原理。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
2. 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质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
2. 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应用
3. 质量与密度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质量和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7.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
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质量和密度相关的例子,讨论其原理。
2.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质量测量实验,使用天平等工具进行实践操作。
3. 密度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密度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密度变化,探究其规律。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质量与密度相关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对本章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为下一章节的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
本文档为您提供了一整套关于质量和密度的物理教案,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过程、评价、资源、拓展和反思等各个方面。其中,教学目标是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教学内容涵盖了质量、密度的概念、测量、计算和应用;教学方法采用了问题驱动、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等多样化手段;教学过程设计了导入、讲解、演示、练习和总结等环节;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器材、课件和参考书籍等;教学拓展介绍了质量、密度的国际单位制、应用领域和最新研究成果;教学反思则关注教学方法、内容和评价的改进。

初中物理_质量和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质量和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质量和密度教学设计今天我们复习《质量和密度》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第五章质量和密度环节一:基础知识回顾1.订正基础知识回顾的答案。

2.生生互动反思自己出错的原因,并解决自己不会的问题(注重生生互助,提高有份率、提高合格率)3.多媒体展示体积单位换算关系,讲解体积单位换算、并加适当练习(这不是难点但是易错点)4.A生带B生加强体积单位的换算练习(突破易错点)环节二:典型题目检测:1.学生用3分钟完成典型题目。

2.对答案的同时,统计了解做题情况。

3.生生互动反思自己出错的原因,并解决自己不会的问题(注重生生互助,提高有份率、提高合格率)4.多媒体展示补救题目,并加适当练习(老师根据已有经验,有学生的出错点作出预测和充分的准备,这种现场发现问题,马上解决问题有利于有效地及时的解决学生的问题)环节三:探究能力提升:实验一:研究物质的某种物理特性.1.学生用3分钟完成实验一。

2.宣布答案的同时了解做题情况。

3.生生互动反思自己出错的原因,并解决自己不会的问题(注重生生互助,提高有份率、提高合格率)4.多媒体展示能力提升,提升学生“多次测量在物理实验中的作用”之一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二:“用天平和量筒测矿石的密度”1.学生用3分钟完成实验二。

2.宣布答案的同时了解做题情况。

3.生生互动反思自己出错的原因,并解决自己不会的问题(注重生生互助,提高有份率、提高合格率)4.多媒体展示能力提升,提升学生提升了“科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科学量,常用一些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科学量间接测量。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实验三:“做“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环节四:计算反复磨练:1.多媒体展示计算题的公式和单位。

2.学生用3分钟完成计算题。

3.提示计算题的特点正确代入数据,巧妙选取单位。

4.学生用3分钟完成计算题并上交(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及时纠正)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质量与密度复习课学情分析1、学生一般对新知识有比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上复习课这种浓厚的兴趣会有所减弱。

密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密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密度教学设计及反思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落实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突出新的课程理念。

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

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1.科学知识与技能会查密度表。

记住水的密度能够运用密度科学知识分析和化解直观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体验和感悟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根据大纲及学生实际,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初三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如何处置实验中的数据进而获得密度的概念就是本节的难点。

本节有关密度的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因而本节课着重采用实验探究法;学生要想正确的从实验中得到密度的概念,他们必须掌握数学法、分析法、比较法和归纳法在代莱课程中提及密度一词,虽然学生会对其存有一定的认知,但还是很模糊不清,所以要在学生很是模糊的时候加以提醒,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会遇到问题--仪器的使用,所以要对学生进行讲解,做应有的对策。

《密度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密度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密度》导学案一、导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它描述了物质的紧密水平。

在我们生活中,密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我们可以通过密度来判断物体的轻重,还可以通过密度来分辨不同的物质。

那么,你知道密度是如何计算的吗?密度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进修一下《密度》这一重要观点。

二、观点理解1. 定义:密度是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通常用符号ρ表示,其计算公式为密度=质量/体积。

2. 计算方法:密度的计算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将物体的质量(单位为千克)除以物体的体积(单位为立方米)即可得到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

3. 密度的影响因素:密度受到物质的种类和温度的影响。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也会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温度越高,密度越小。

三、实验探究1. 实验目标: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探究密度与物质种类的干系。

2. 实验材料:水、铁块、木块、塑料块、天平、容器。

3. 实验步骤:a. 应用天平分别称量铁块、木块、塑料块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b. 准备好一定量的水,并将容器中装满水。

c. 将铁块、木块、塑料块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

d.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各物质的密度。

四、知识拓展1. 密度与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和介质的密度有关。

当物体的密度大于介质的密度时,物体会下沉;当物体的密度小于介质的密度时,物体会浮起。

2. 密度与压力:密度也与压力有密切干系,高密度的物质在受力时会产生更大的压力。

例如,水深处的压力比水浅处的压力大,这是因为水深处的水柱更高,密度更大。

五、综合运用1. 问题探究:为什么船在水中漂浮,而石头下沉?2. 应用实例:利用密度原理,设计一个可以浮在水面上的小船模型。

六、教室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密度这一重要观点,掌握了密度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密度来判断物体的性质和特点,希望大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这一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密度的理解。

质量与密度的教学反思

质量与密度的教学反思

质量与密度的教学反思
质量与密度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质量与密度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让学生利用观察和生活体验来理解密度的'概念,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教师仅仅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探索,使学生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密度定义、公式和单位的得出采用了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完成听意义建构。

学生正确得出实验数据,再根据数据用描点法画出坐标系中的图像是教学中的难点,。

在教学设计中,因此,特别突出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在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时,不是直接计算出比值结果进行比较,而是通过一系列“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然后再通过计算机来处理数据(学生不在课堂上花时间用于计算),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对同一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而对不同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表示了这方面物质的特性,即密度。

在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中还注意渗透了比较的方法、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等物理学研究的方法。

初中物理_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课教学设计重难点突破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学生独立进行基础练习,强化基础知识,小组交流答案,教师指导。

考点2:密度概念的理解及公式应用考点2:密度概念的理解及公式应用1.下列关于密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B.kg/m3和g/cm3都是密度的单位C.从公式ρ= 不能得出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的结论D.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它的质量不断减小,密度也减小2.(2017•连云港)有四个容量均为200mL的瓶子,分别装满酱油、纯水、植物油和酒精,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酱油>ρ纯水>ρ植物油>ρ酒精)()A.纯水B.酱油C.酒精D.植物油3.(2017•南充)容积为250mL的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g,则容器质量为____g;若装满另一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250g,则这种液体的密度为_____g/cm3。

(ρ水=1.0×103kg/m3)考点3:密度图像分析1.(2017·自贡)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重难点突破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C.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D.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1∶42.(2016·苏州)为测量某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液体密度为2g/cm3B.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C.量杯质量为40gD.6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60g考点4:密度的测量(2017•连云港)为了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小明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小石块放入量筒前后的液面情况,由测量可得小石块质量为________g,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mL,所测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含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含教学反思)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教学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课前准备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盐水、铁块、石块、水、烧杯、细针等)、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 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菊花石块形成于距今约2.8亿年前。

其成分为天青石与栖霞岩,内含丰富的硒、锶、铋等多种微元素,对人有强身健体、抗癌益寿作用。

现在我想知道这块石头的密度,该怎么做呢?我们本节课就来探究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推进新课探究点一 量筒的使用提出问题 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测这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密度?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分析总结 由公式ρ=m V 可知,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可算出密度,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用数学上的方法测得。

例如: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和液体体积就需要用我们今天学习的量筒来测量。

学生自学 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和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每小组同学观察桌面上的100 mL 量筒的结构,回答下面问题:1.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 3)?1 mL =________cm 3。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多少?3.如何读数?总结归纳使用量筒(杯)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量筒是以毫升(mL)单位标度,1 mL=1 cm32.使用前应观察所用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以便选择适合被测物体的量筒。

了解最小分度值,才能正确记录。

桌面上的量筒量程是0~100 mL。

密度与质量教学反思

密度与质量教学反思

密度与质量教学反思《密度》物理教学反思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一、总的教学思路:通过情景创设导入新课的学习,然后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自主的进行情景创设,师生共同运用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结构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

通过探索,使学生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密度定义、公式、单位的得出,采用了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地思考探索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重难点的突破:1、本节课重难点是学会比值法揭示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因此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关键。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1)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2)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在实验中获得的数据是相近的.通过实验结论建立密度概念。

2、对于g/cm3与kg/m3单位的换算过程没有作强调,否则难点集中,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接受。

本节课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区别二者的大小关系。

三、不足之处:1、由于学生分组探究用时偏长,在时间方面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同学都思考到位,没有反馈练习,没有达到让老师惊叹的效果。

2、通过本节学习,建立了密度的概念,但是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还不熟练,需要安排一节习题课进行巩固拓展。

四、教学中的成功体验:1、通过活动:三个形状相同,大小相同涂有相同颜色颜料的球,如何辨别他们的材料?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利于让学生的心智集中到新知识中来。

2.本节课的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有了发展。

3.通过生活知识加深了学生对密度的认识,并通过生活情景加深对密度知识重要性的了解。

质量和密度教学反思

质量和密度教学反思

质量和密度教学反思(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质量和密度教学反思质量和密度教学反思质量和密度教学反思【1】《质量和密度》这一章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章,在这一章里学生要掌握的内容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学生在这一章里要掌握质量和密度的概念,要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这两种仪器测密度的原理和方法,要能比较灵活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所以,本章内容的特点是定量的测量性实验较多和定量的计算较多,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为根基的。

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才能全面提高能力。

教师在传授本章知识的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真正懂得质量和密度的概念,真正掌握用天平、量筒测密度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在教给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问题时,教师更应注重物理思想、物理过程的传授,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

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

针对以上特点我在教学设计上对本章复习采用了3课时的复习思路。

第一课时复习基础知识,主要让学生识记并理解相关的定义、公式、单位;理解相关的物理量;理解测密度所用的仪器、方法、原理等。

第二课时重点训练密度的相关测量,以及进行适当的`拓展,补充“溢杯法”的相关知识(由于测量密度在中考中是一重点内容,故拿出一节课进行复习)。

第三节重点复习密度的有关计算,并进行分类总结。

上玩着节课后,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应该做到。

第一:在上课特别是复习课时应该抓住重点、难点;寻找突破点。

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在这节课上都有收获。

通过上课我认为复习课很可能上成新授课或习题课。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上课开始就给学生明确的复习目标,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应该复习什么;应该掌握什么;怎样做。

后由学生讨论自学,然后教师训练,训练后学生订正,然后当堂作业,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向考试一样紧张。

质量与密度的教学反思

质量与密度的教学反思

«质量与密度»复习的教学反思坪上中学侯锋炳摘要:《质量和密度》这一章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章,握和理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要学会正确的使用天平和量筒(量杯)这两种仪器测密度的原理和方法,要能比较灵活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此本章内容概念建立、实验技能和定量的计算较多的一节,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

关键词:质量密度反思学习《质量和密度》这一章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章,且为后面的液体压强、浮力和重力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一章里学生要掌握的内容和技能很多,主要有以几个知识点:学生在这一章里要掌握和理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要学会正确的使用天平和量筒(量杯)这两种仪器测密度的原理和方法,要能比较灵活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此本章内容概念建立、实验技能和定量的计算较多的一节,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

所以在这一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很好的驾驭本节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真正掌握、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全面提高认知能力、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复习采用了复习一个知识点就给出一些练习让学生巩固和理解此知识点,达到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达到考标的要求教学思路,教师在传授本章知识的教学活动中,首先要从生活入手,利用浅显的实验演示来展示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真正懂得质量和密度的概念,掌握用天平、量筒测密度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在教给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问题时,教师更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渗透物理思想、物理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

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针对以上特点我在教学设计上对本章复习采用了复习一个知识点就给出一些练习让学生巩固和理解此知识点,达到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达到考标的要求教学思路,如我讲解质量的单位时,给出了“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A、50g B、100g C、250g D、400g”题让学生练习。

初中物理_质量和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质量和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质量和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质量和密度》复习导学案1、记忆类知识:质量及单位、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密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及换算关系。

2、实验类知识:密度概念的建构、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3、计算类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变形式的应用。

4、经历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化、整体性认识。

1.定义:质量是物体的一种,与物体的、、所处的空间变化无关.2. 国际主单位: 常用单位:、、单位换算关系:1t= Kg= g= mg3.测量工具:1.定义:2.定义式(测量式):3.单位: 国际: 常用: 换算关系:1g/cm3= kg/m3铜的密度是8.9×103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4. 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同一物质密度的大小与、无关b. 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的测量前:观察量筒的_____和_______读数时:视线应与相平国际: 换算关系: 1 m3= dm3= cm3常用: 、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原理:用和测出物体的和,根据公式算出物质密度。

1.如何测出一金属块的密度,写出2. 如何测出一杯盐水的密度,写出测量的步骤和密度表达式测量的步骤和密度表达式反馈练习11、在地球上质量为0.05kg的手表随宇航员到达月球,在月球上这块表的质量是____g;一桶水结成冰以后,其质量将____;一块球形的橡皮泥压扁后,其质量将_____;给铁块使其温度升高,其质量将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某物质的体积是2cm3,质量为4g,则该物质的密度为____g/cm3,若将它截去一半,则剩余部分的密度为________ kg/m3。

二、密度一、质量四、实验:反馈练习21.请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过程步骤①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②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 1;③把石块用线拴好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V 2;④将m 、V 带入公式中,算出石块的密度ρ;⑤根据V 1、V 2算出石块的体积V 。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教学设计设计(打包4份)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教学设计设计(打包4份)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教学设计(打包4份)一、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2.掌握计算物体质量和密度的方法;3.运用质量和密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材本节课主要针对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的内容,包括:•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质量和密度的实际应用。

2.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讨论、实验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知识点讲解•引入质量的概念,与学生分享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如称重、秤重物体;•讲解质量的单位及计算方法;•引入密度的概念,与学生分享水和石头的密度差异;•讲解密度的计算方法。

2. 学生互动与讨论•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计算几个物体的质量和密度;•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与答案,让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和评价。

3. 实验•安排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其密度;•提供实验步骤和记录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学生互相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并总结实验规律。

第二课时1. 讲解应用•根据教材中的案例,讲解质量和密度的实际应用,如船只的浮力、气球的升力等;•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和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并与同桌分享。

2. 解答疑惑•学生提出关于质量和密度的疑问,教师做出解答,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通过计算质量和密度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观察案例图像,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组织小组合作进行计算。

第三课时1. 合作学习•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进行一项小实验;•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验题目,并根据课堂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自行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案、结果分析等内容;•学生互相交换实验报告,进行互评。

第四课时1. 总结与复习•教师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本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想。

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精选5篇)

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精选5篇)

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精选5篇)第一篇: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120xx年12月25日,星期二第三节课,作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健康课堂的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构建多种健康课堂的基本流程和模式框架》课题组成员之一,按课题组的安排,我在学校物理实验室讲了一节健康课堂的入门课——《测量物质的密度》。

在评课中,课题组的成员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数学、物理、化学这样的理科学科是否适用导学案,而起因则是因为我的这节实验课课堂与导学案完全脱节。

原来这节课的导学案我是照抄照搬现在九年级同事的本节导学案的(原导学案附后),今年八年级启用新教材,而九年级教材没变,导致八年级第六章与九年级第十一章内容相同,我仅仅作了简单的修改。

结果在课堂中出现了下列问题:1、虽然有导学案,但是我和学生们根本没用一秒钟,导学案形同虚设,从而导致课堂中自学导学、交流协作、展示激励、深化引领、巩固拓展这些环节没有做或体现不出来。

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用天平和量筒正确地测出液体(盐水)和固体(小石块)的密度,而事实上学生在自学导学上就耽搁了太多的时间,有很多学生10分钟只填写了两个空,我问了他们,都说自学导学部分太难,看不懂。

最终我为了保证教学重点得到落实,而不得不硬着头皮连自学导学这一环节都搁置了,更加不谈展示激励了,因为这时很多组实验根本就未做好,展示什么呢?2、课堂中难点未能突破。

本节课的难点是学生能分析出所测物质的密度偏大(或偏小)的原因并及时更正,有三个组测得的盐水的密度大于2g/cm3,有一个组测得的小石块的密度小于1 g/cm3,这样的结论很显然都是错误的,但由于时间所限,只能由我简单讲了,学生没有用实验验证,似懂非懂。

质量和密度教案范文

质量和密度教案范文

质量和密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能够区分不同物体的质量大小。

2.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单位,能够计算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密度。

3.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和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单位和测量2. 密度的概念、单位和测量3. 质量与密度的关系4. 质量和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5. 质量与密度的实验探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质量与密度的关系。

2. 难点:质量与密度的计算和应用,实验探究的质量与密度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质量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实验法进行质量与密度的探究。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称量水果,引入质量的概念。

2. 讲解质量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让学生掌握质量的基本知识。

3. 讲解密度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让学生理解密度与质量的关系。

4. 分析质量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真假黄金、选择合适的材料等。

5. 进行质量与密度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验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质量、密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质量、密度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运用质量和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参与程度和实验技能。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质量、密度概念、单位、测量方法等知识点。

2.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测量容器、测量尺等。

3. 课后作业:相关质量、密度练习题。

4. 教学视频:有关质量和密度的实验演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质量的概念、单位和测量。

2. 第二课时:密度的概念、单位和测量。

3. 第三课时:质量与密度的关系。

4. 第四课时:质量与密度的应用。

5. 第五课时:质量与密度的实验探究。

八年级物理全册 5 质量与密度公开课后反思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5 质量与密度公开课后反思 (新版)沪科版

《质量和密度》我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教学成果展示课程活动,执教了一节“质量和密度”的复习公开课。

从最初的准备到正式开课,这一过程的确很紧张也很具有挑战性,但回顾这一过程,我收获良多,这节课带给我不少启发,也留给我很多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

作为一名新课改教师,对我来说,每天的每节课都是新鲜的;从最初的千头万绪到如今的公开课,我一直在学习的同时尝试着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通过这一学期的教学,虽然我不再刚接触新教材之初那么茫然不知所措,但在教学上我仍然有不少疑惑、遇到了不少问题。

如何变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尽量让学生都动起来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这节课给我提供了一次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机会,下面我谈一下我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体会。

一. 认真研究教材,紧扣课本,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步骤。

课本是一切教学的基础,经过认真研究课本和教参,我觉得“质量和密度”主要是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因此,我在设计目标时,注重培养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能力、对所学知识实际运用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围绕目标,设计了本章知识梳理、例题和巩固训练、课堂检测、课后思考四个教学步骤,目的是先让学生对本章的知识由点到面,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然后通过由易到难,由课本知识到生活应用的典型训练题,检验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学案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展开教学。

这节课知识梳理这个环节,要求是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对知识归类整合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

从效果看,绝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可能是这一章学生有一段时间没有复习巩固,所用时间比预想的要多。

课堂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发言,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去,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中心,这一点我到杜郎口中学学习感受尤为深刻,“走进杜郎口中学的课堂,看到孩子们忘我的表演、激情的朗读、动听的歌声、自编的可笑的小品,他们以个中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他们的喜怒哀乐在课堂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和密度》单元设计教学反思
1、关于课时的安排问题:本单元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基础内容的复习安排2课时。

2、教学程序设计的是利用实验器材先设计实验,利用实验贯穿整个复习专题,以题带点,层层递进。

3、在课堂教学中,每复习一个专题就带来几个针对性练习,小循环训练,有助于教师点拨矫正,有助于小组的合作学习,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同时又为教师的思考赢得时间,或者教师在学生讲评的基础上给与继续的讲评。

4、学生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究实验,在探究之后可以让学生叙述实验的思路、器材、步骤、现象、结论等,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利用远程研修学习的思维导图布置学生课前知识梳理,便于提高课堂复习效果,并且在每个专题复习后面,有设置了专题知识点梳理,便于强化每个专题,及时落实所复习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