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上册第3课《凉山之最》教案湘艺版(完整版)
湘艺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三课 凉山之最》教案
湘艺版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三课凉山之最》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三课凉山之最》是湘艺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介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传统音乐文化。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凉山地区的音乐特色,感受彝族音乐的优美旋律,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族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彝族音乐对他们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彝族音乐产生兴趣,进一步了解和传承彝族音乐文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凉山地区的音乐特色,感受彝族音乐的优美旋律。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彝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学会演唱彝族民歌《凉山之最》。
3.理解彝族音乐的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欣赏彝族音乐,让学生感受彝族音乐的优美旋律。
2.讲解法:讲解彝族音乐的特点、文化背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彝族音乐。
3.实践法:让学生参与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4.合作法:分组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彝族音乐的音频、视频资料。
2.准备教材、乐谱、乐器等教学用品。
3.安排适当的教学空间,确保学生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音乐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彝族音乐,感受彝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引导学生对彝族音乐产生兴趣,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呈现(10分钟)讲解彝族音乐的特点、文化背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彝族音乐。
同时,展示教材中的乐谱,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歌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跟唱彝族民歌《凉山之最》,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旋律。
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可以选择演唱、演奏等形式,展示自己对彝族音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歌表演)凉山之最》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歌表演)凉山之最》教案一. 教材分析《凉山之最》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选自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歌曲以我国四川省凉山地区为背景,描绘了凉山人民的美好生活。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各民族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的特点和背景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凉山之最》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了解凉山地区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旋律的掌握。
2.歌词中民族特色词汇的理解。
3.民族音乐节奏的感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凉山地区的民族文化,感受歌曲背景。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4.音乐欣赏法:让学生聆听民族音乐,分析其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凉山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2.乐器:吉他、鼓等,为学生提供伴奏。
3.歌谱:打印或投影《凉山之最》歌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展示凉山地区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民族特色。
b.简要介绍凉山地区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提问:“你们知道凉山地区的特色音乐吗?”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5分钟)a.教师演唱《凉山之最》,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风格。
b.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民族特色词汇,如“彝族”、“火把节”等。
c.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为学生学习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a.分组进行歌曲练习,让学生跟随教师模仿。
b.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旋律、节奏等,进行个别辅导。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3课《凉山之最》教案
凉山之最
教学目标:
能学会演唱四川民歌《凉山之最》及听赏表现形式不同的同名作品,并将感受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聆听感受《凉山之最》配器的魅力,了解四川彝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引出民歌主题。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我们有万里长城,长江黄河,56个民族团结一家,安定祥和,因为受生活地域性和风俗人情的影响,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歌唱风格,我们把各民族间带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歌曲称为民歌。
2、了解民歌种类:劳动号子: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编唱并直接服务于劳动的歌曲。
它的音乐大多坚实有力,粗犷豪迈,歌词一般比较简单,但节奏感强,劳动者可以随着节奏调整身体的协调性。
也是在民歌中产生最早的一种。
比如民间的“打夯歌”、“划船歌”等等。
山歌:产生于山野劳动和辽阔宽广的大自然环境中,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较为热情奔放抒发感情特点的民歌。
代表作品有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等。
小调:产生在群众日常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中的民间歌曲,这种类型是流传最广泛、普遍的一种形式。
小调歌曲大都抒情细腻、婉转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如江苏等地的“茉莉花”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二、新课教学
1、学生听赏四川民歌《凉山之最》。
2、作品介绍简介彝族。
3、分段欣赏。
4、全曲欣赏《凉山之最》,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拓展延伸
1、介绍四川彝族的风土人情。
2、欣赏彝族其他歌曲。
3、课堂总结。
2015版 湖南文艺出版社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材目录新东北风第一课嗯嗨呀第二课唱支最美的歌第三课凉山之最第四课《祖国印象》第五课(1)真善美的小世界第五课(2)木瓜恰恰恰第五课(3)匈牙利舞曲第六课(1)走绛州第六课(2)花儿与少年第六课(3)拥军秧歌第七课我跟阿爹拉骆驼第八课游击队歌第九课狐狸和乌鸦第十课踏雪寻梅第十一课七巧板第一课 1 新东北风教材分析:《东北风》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东北民歌,歌曲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风味,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弱起节奏,旋律热情奔放,简单朴实的东北方言配以衬词,表现了东北人欢庆胜利、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东北风》,掌握歌曲中弱起节奏演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话东北、唱东北、演东北、创编东北民歌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模仿、探究中,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
(3)情感与价值观: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喜爱东北民歌。
教学重点:通过《东北风》的学习,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表演,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弱起小节的学习和掌握。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鼓、钹、扇子、手绢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歌》二、感知部分:1 、欣赏:《家在东北》提问:(1 )是哪个地区的歌曲?(东北地区)(2)、我们就是家在东北的孩子,你对东北有哪些了解?(学生们一起话东北,谈到东北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四季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视听的结合,火爆的场景,让学生体会感受东北农村的风情,及东北、歌舞具有的热情奔放的风格特点。
在话东北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东北。
]三、新授部分:1 、导入: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东北三省不但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还有非常美丽的自然景观,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了一方的艺术形式:幽默的东北小品、火爆的东北二人转,都深受人们喜爱,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首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东北民歌《东北风》。
(歌表演)凉山之最-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歌表演凉山之最-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凉山之最》的歌词及意义。
2.学习歌曲的节奏、音高等基础知识。
3.通过歌曲演唱与表演,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表现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音响设备、CD。
2.《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材及乐谱。
3.歌曲《凉山之最》的歌词。
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听一段时间并观察,启发学生的想象,然后尝试跟着节奏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例如拍手、跺脚等。
2. 正式教学1.教师播放歌曲《凉山之最》,让学生跟着节奏听几遍歌曲,以便加深对歌曲歌词和旋律的认识。
2.给学生发放歌曲《凉山之最》的歌词,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歌词及意义。
3.教师引导学生学唱歌曲的歌词,并注意歌曲的发音及语调。
4.教师根据歌曲的节奏及旋律,逐句给学生演示唱法,并组织学生跟着教师一起练习。
5.教师安排学生分组练习歌曲,鼓励学生主动发挥,不断尝试,相互帮助。
6.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评价演唱的效果,及时纠正唱法上的问题。
3. 团队表演1.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团队表演,每个小组自行设计表演形式及道具,并充分利用所学到的技巧进行表演。
2.学生们进行团队排练并调整细节,教师提供指导和建议。
3.在表演前,学生们要充分准备,细心调整表演服装、道具等方面的细节,确保表现的完美。
教学反思满满的正能量,鼓舞人心的歌曲《凉山之最》表达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曲中的内容课程内容也相当丰富,例如民族风情、地域文化、群众正能量等。
通过这次教学,学生们不仅能够学有所得,更能发扬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3课(歌表演)《凉山之最》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3课(歌表演)《凉山之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凉山之最》是一首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歌曲,选自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3课。
歌曲以凉山为背景,描绘了凉山的美丽风光和彝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朴实,易于学生理解和传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凉山的风土人情,感受彝族人民的热情和豪迈,同时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理解和演唱简单的歌曲。
但彝族文化和凉山地区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补充。
此外,学生对于歌表演的兴趣较高,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了解凉山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和彝族文化,知道《凉山之最》的创作背景。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演唱《凉山之最》,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
3.情感目标:学生感受彝族人民的热情和豪迈,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凉山之最》的演唱和歌表演。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以及对彝族文化、凉山地区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彝族文化和凉山地区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指导学生跟唱。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4.歌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歌表演,展示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歌曲《凉山之最》的乐谱、教学PPT、音响设备。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凉山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凉山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彝族文化和《凉山之最》的创作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凉山之最》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歌表演)凉山之最-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歌表演)凉山之最-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凉山彝族歌舞的特点和风格;2.学习掌握“凉山之最”的唱法和舞蹈动作;3.提高学生的嗓音训练和形体表现能力;4.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1.凉山彝族歌舞的特点和风格;2.“凉山之最”的唱法和舞蹈动作;3.学生的嗓音训练和形体表现能力。
三、教学难点1.唱法的学习和掌握;2.形体表现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观看凉山彝族歌舞表演视频,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风格;2.唱一首传统彝族歌曲,让学生感受其节奏和韵律。
第二步:学唱《凉山之最》(20分钟)1.播放《凉山之最》音频,让学生先听一遍,了解歌曲的整体节奏和唱法;2.分段教唱,重点教授“叮叮铛铛”、“嘟嘟嘟嘟”等唱法;3.全曲练唱,注意节奏和韵律,尽可能做到清晰、响亮;4.加入动作,让学生体会唱歌时的舞姿。
第三步:学习舞蹈动作(20分钟)1.放映《凉山之最》MV,让学生了解舞蹈动作及其配合唱法的节奏;2.分段教学,让学生掌握每个动作的细节和感觉;3.全曲练习,紧跟唱歌的韵律,使唱歌和跳舞动作配合紧密自然。
第四步:完整演练(30分钟)1.让学生分组,锻炼团队协作能力;2.多次模拟表演,让学生更加熟悉和自信;3.让每组随机进行表演,评出最佳表现的组合。
第五步:总结(10分钟)1.集体观看表演视频,回顾学习内容;2.让学生分享学习感受和收获;3.强调民族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传承。
五、教学评估1.学生唱歌的准确率和表现力;2.学生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形体表现能力;3.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六、作业1.继续学习凉山彝族歌曲和舞蹈,准备下次课的表演;2.了解和收集本地区的民族文化表现形式,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湘艺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3课《(歌表演)凉山之最》教学设计
湘艺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3课《(歌表演)凉山之最》教学设计凉山之最版本:湘教版年级:五年级上册课型:歌表演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感受到歌曲《凉山之最》欢快热烈的情绪,初步了解凉山彝族的相关风俗文化与歌曲的关系。
2、能用明亮的声音自信地演唱《凉山之最》3、能与同伴愉快合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内容:《凉山之最》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并进行歌表演教学难点:用歌声和动作投入地表现《凉山之最》的音乐风格教学准备: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1、师用彝族语言向大家问好。
师:孩子们,诺喔喝,孜莫格尼,格勃什提瓦!你们能听懂老师说的是什么吗?老师说的是彝族的语言。
意思是:你们好,祝你们吉祥如意,身体健康!你们肯定很奇怪老师怎么会说彝话吧?因为我是彝族媳妇,凉山是我的第二故乡。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我的第二故乡——凉山,去美丽的彝乡看一看。
(播放视频)二、学习新课(一)看一看师:彝族主要生活在四川凉山地区。
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是中国的第六大少数民族。
凉山自然风光秀丽迷人,光AAAA级景区就有160多个。
彝族人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是一个火一样的民族。
每年七月,他们都会举行盛大的“火把节”。
节日里,姑娘们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唱着好听的歌曲参加选美比赛,男子们会摔跤、骑马、斗牛或斗羊。
夜晚,所有人都会点着火把,围着篝火跳起“达体舞”,特别热闹!师:孩子们,刚才的这些场景让你最心动的是什么呢?请1-2名同学回答。
(二)听一听1、初听歌曲,老师表演唱《凉山之最》(感受歌曲的风格及情绪)师:最让老师心动的就是凉山有许多好听的歌曲!今天老师就带来一首很特别的歌曲《凉山之最》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板书:凉山之最)师:歌曲给你怎样的感受,你们觉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风格又是怎样的呢?生:选答。
2、二次感受歌曲,找出凉山三“最”。
师:歌曲的风格与当地的风俗分不开,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凉山的“三最”师:你知道凉山有哪三最吗?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湘教小学音乐五上3(歌表演)凉山之最[朱体军]【市一等奖】优质课
教学目标
1、能感受歌曲《凉山之最》欢快热烈的情绪,初步了解凉山彝族的相关风俗文化与歌曲的关系。
2、能尝试编创简单的舞蹈动作表演《凉山之最》,能与同伴愉快合作,进行歌表演。
2学情分析
我在课堂上面对的,大多是外来务工子女和从乡镇转来的学生。
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他们喜欢音乐,但比较害羞,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想要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必须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动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重点难点
1、学唱歌曲并表演。
2、用歌声和动作投入地表现《凉山之最》的音乐风格。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赏图----介绍大凉山
赏图----介绍大凉山
活动2【活动】二、跳舞----感受大凉山音乐
1、听一听
聆听歌曲《凉山之最》,让学生感受,教师进行及时的补充。
2、动一动
(1)教师示范舞蹈
(2)学生学习基本舞步
(3)师生一起随音乐走基本舞步
活动3【练习】三、唱歌----表达大凉山的三“最”
1、说一说
2、画一画
3、唱一唱
活动4【练习】四、歌表演------喜爱大凉山
歌表演------喜爱大凉山
活动5【活动】五、拓展
聆听《留客歌》
活动6【活动】六、课堂小结。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歌表演)凉山之最》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歌表演)凉山之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凉山之最》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选自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这首歌曲以四川凉山为背景,歌颂了凉山地区的美丽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歌曲采用了彝族民间音乐元素,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富有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凉山地区的风土人情,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歌唱技巧。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彝族文化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之间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凉山之最》,让学生了解凉山地区的风土人情,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歌唱、歌表演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和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凉山之最》的歌词和旋律,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能够自信地演唱这首歌曲。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凉山之最》的歌词和旋律,能够自信地演唱这首歌曲。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阶和节奏,以及如何把握歌曲的情感和风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模仿、实践、创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乐器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和文字形式介绍凉山地区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兴趣。
2.欣赏:播放《凉山之最》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3.学唱: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特殊音阶和节奏。
4.歌表演:分组进行歌表演,培养学生合作歌唱、歌表演的能力。
5.拓展:介绍彝族文化,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凉山地区的知识。
五年级音乐上册第3课凉山之最湘艺版公开课教学课件
•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南 至金沙江,北抵大渡河,东临 四川盆地,西连横断山脉。成 昆铁路和川云国道纵贯全境, 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通 道。
凉山风景
什么是民歌呢?
•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 我们有万里长城,长江黄河, 56个民族团结一家,安定祥和, 因为受生活地域性和风俗人情 的影响,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 的歌唱风格,我们把各民族间 带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歌曲称为 民歌。
彝族简介
•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 州。
• 彝族人世世代代在高山河谷间辛 勤的劳作,繁衍生息。神奇秀美 而广袤丰饶的土地养育了一代代 的彝族人,也孕育出彝族人悠远 的历史和朴素而多彩的民族文化。
•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节日、庆丰 收或办喜事,人们就穿上节日的盛装, 聚在一起,唱啊,跳呀。参加者从几 十人到几百人不等,气氛非常热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3课《凉山之最-伴奏》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3课《凉山之最-伴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凉山之最-伴奏》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3课的一首教学曲目。
这首歌曲以我国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的民间音乐为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
歌曲采用了彝族民间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让学生在学习和欣赏的过程中,了解和感受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歌曲的学习、分析和演唱。
通过学习歌曲,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音高、节奏、旋律等,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但与此同时,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凉山之最-伴奏》的歌曲内容、结构、节奏和旋律,学会演唱这首歌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分析、演唱等环节,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凉山之最-伴奏》的旋律、节奏和演唱技巧。
2.教学难点:歌曲中彝族特色的节奏和旋律表现,以及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分析、讨论、演唱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音频和视频,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同时,采用钢琴伴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演唱歌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首彝族民间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彝族音乐的氛围。
2.歌曲学习:播放《凉山之最-伴奏》的歌曲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特点,然后分析歌曲的结构、节奏和旋律。
3.演唱练习: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如音高、节奏、情感表达等,然后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最后全班共同演唱。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3课《凉山之最-范唱》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3课《凉山之最-范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凉山之最-范唱》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3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四川凉山为背景,描绘了凉山地区的美丽风光和民族风情,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朴实,富有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凉山地区的文化,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四川凉山地区的文化较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参与度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四川凉山地区的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学会歌曲《凉山之最-范唱》,提高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理解歌曲的歌词含义,感受歌曲的情感。
3.学会歌曲的范唱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分析、对比等方法,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特色。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参与度。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介绍、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背景音乐等。
3.乐谱:分发给学生,方便跟随演唱。
4.教学道具:如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介绍四川凉山地区的风光和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凉山之最-范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提高演唱技巧。
5.拓展(5分钟)介绍凉山地区的其他民族音乐,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对比,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凉山之最-范唱》的特色和魅力。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歌表演)凉山之最》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2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歌表演)凉山之最》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凉山之最》
教学目标:
1、了解凉山彝族的的风土人情,感知凉山彝族人热情。
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兴趣。
3、能根据音乐的律动性,集体边唱边跳《达体舞》。
教学重难点:
学跳达体舞,并能做到边唱边跳,手脚配合得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音符和歌曲《我可爱的家》
二、导学设计
1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达古拉》西藏民歌,感受了西藏的风土人情。
还学习了朝鲜族民歌《阿里郎》,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四川的大凉山去看看,感受感受一下彝族的风土人情,聆听彝族歌曲的魅力。
(ppt1)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凉山彝族的简单情况.(2 师:接下来我们去看看风光秀丽的凉山(3、4、5、6、7、8、9、)凉山美不美,对,凉山真美,他们那里不仅风景美,歌也美。
我们来一起听听。
2 初听并提问(10) 这首歌的节奏是什么?
3 复听歌曲。
这首歌的名字是凉山之最,它说了凉山的那些之最?(11)既然歌中唱到了披毡最美,帽子最美,口弦最美,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我们一起见识见识吧(12、13、14、15、)(15聆听口弦的声音)
4 学唱歌曲并用“lu”的音进行模唱。
师:这首歌的节奏非常简单,刚才我们已经听了两边了,这次我们在来听一遍,听得时候老师要求大家用“lu”这个音进行模唱,我们看看谁的耳朵最灵敏,能。
《凉山之最》
1、听一听
聆听歌曲《凉山之最》,让学生说说感受,教师进修及时补充。歌曲欢快、热情,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舞蹈风味,听到音乐身体就想跟着律动起来。
2、动一动
大凉山的彝族人非常好客,每年的七、八月间,凉山州彝族都会举行一个盛大的节日——“火把节”。彝族人民都会点着火把,围着篝火跳起“达体舞”和“阿诗玛”的舞蹈。让我们一起来模仿跳一跳吧。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扩展,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受流行音乐的影响,已经不满足于课堂教学上的曲子,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逐渐减弱,他们渴望音乐,却不喜欢书本上的歌曲。因此,培养对音乐课的兴趣和热情一日不可懈怠,让学生转为从心底上真心喜欢音乐,并具有一定的优劣作品辨别能力刻不容缓。
教学重点
《凉山之最》教学设计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音乐
课题
《凉山之最》
总课时1主备人来自王婧使用人王婧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感受到歌曲《凉山之最》欢快热烈的情绪,初步了解凉山彝族的相关风俗文化与歌曲的关系。
2、能用明亮的声音子演唱歌曲《凉山之最》。
3、能尝试编创简单的舞蹈动作表演《凉山之最》,能与同伴愉快合作,进行歌表演。
学唱歌曲并表演。
教学难点
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特殊节奏
教学方法
用歌声和动作投入地表演《凉山之最》的音乐风格。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赏图-----介绍大凉山
1、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风土人情。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走进四川,去大凉山的彝家看一看;
2、欣赏视频和图片,简单介绍;
二、唱歌——表达大凉山的三“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凉山之最
教学目标:
1、感受到歌曲《凉山之最》欢快热烈的情绪,初步了解凉山彝族的相关风俗文化与歌曲的关系。
2、能用明亮的声音子演唱歌曲《凉山之最》。
3、能尝试编创简单的舞蹈动作表演《凉山之最》,能与同伴愉快合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表演。
教学难点:
用歌声和动作投入地表演《凉山之最》的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钢琴
教学过程;
一、赏图-----介绍大凉山
二、看舞蹈视频------感受大凉山音乐
1、听一听
聆听歌曲《凉山之最》,让学生感受
2、动一动
(1)教师师范舞蹈
(2)学生学习基本舞步
(3)师生一起随音乐走基本舞步
三、唱歌------表达大凉山的三“最”
1、说一说
(1)师:凉山真美,彝族人民真热情,还有三个最令他们骄傲的珍宝呢!请听歌词,到底是哪三“最”呢?
(2)学生说一说。
解说三个之“最”
2、画一画
(1)随音乐画一画旋律线,看看歌曲有几个乐句组成。
(2)随乐哼唱画旋律线。
3、唱一唱
(1)、教师弹唱旋律,学生模唱。
(2)、指导学生演唱。
四、歌表演------喜爱大凉山
分组创编表演
五、拓展
聆听《留客歌》,随乐哼唱
六、课堂小结: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走进彝族凉山,领略了彝族的风情,感受和彝族火热的音乐和舞蹈,希望同学们喜欢上彝族,并在课后多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音乐!
(播放《凉山之最》边唱边跳,离开教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