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1 平均分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 平均分》19-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 平均分》19-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平均分的概念,了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明确什么是平均分,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 1. 理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 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等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等教材。
3.准备具体实例,便于学生理解概念。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平均分的话题。
2.引入故事情境或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平均分。
第二步:讲解平均分的概念1.教师通过图示或具体例子解释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具体计算方法。
第三步:练习与讨论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答。
2.鼓励学生发言,分享解题思路。
第四步:展示解题方法1.教师指导学生展示各组的解题方法。
2.纠正错误,解答疑问,确保学生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第五步:拓展延伸1.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平均分的应用。
2.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的概念及计算方法,通过实例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了平均分的应用技巧。
六、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
2.思考并记录生活中的平均分应用实例。
七、板书设计•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实际生活中的平均分应用八、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理解较为清晰,但在实际计算中存在不少困难。
下节课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更细致的讲解和指导。
以上是本次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 平均分》的教学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案全平均分(1)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平均分(一)【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例1、做一做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的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7页参观科技馆食物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
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小朋友正忙着准备食物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物。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导入新课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食物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小朋友分配食物。
(1)讨论分配方案。
突出每种食物“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食物,从中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物同样多。
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三、巩固拓展1.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联系前面讲的平均分的定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2.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用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数一数,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讨论一下: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四、课堂小结师: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知道了什么叫做平均分,了解了平均分的基本定义,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并知道了生活中很多的的实际问题可以用平均分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学会平均分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好处。
【板书设计】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平均分(一)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第一课时 平均分【新版】
第一课时平均分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6页、37页,认识平均分。
教学提示学生在本单元开始第一次接触除法运算,为了让学生形成平均分的概念,为后面学习表内除法打下基础,教师要结合教材中设定的“小松鼠分松果”的问题,让学生先说一说有哪些分的方法,再提出要使两只小松鼠分得同样多怎么办,充分的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组织不同形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分析能力的锻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动手操作把10个送过从“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
2. 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写出每份的结果,了解“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仪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花片学具准备:花片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创设情境师:(板书课题:平均分)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将认识平均分,在学习之前,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好不好?生:好!师:有一天,小松鼠“跳跳”来到了森林深处,看到两个巨人正吵作一团,在他们面前摆着6棵木头,他们正争吵着怎样把这些木头运回家,但是谁也不想多扛,蓝巨人说:“你分的不行,还是我来分配!”绿巨人丝毫不肯相让,它说:“你分的才不合理,还是按我说的办!”小朋友们,大家猜一猜,这两个巨人可能是怎么分的呢?生1:蓝巨人可能会把这6棵木头分成2和4,自己扛2棵,让绿巨人扛4棵……生2:绿巨人可能会把这6棵木头分成1和5,自己扛1棵,让蓝巨人扛5棵…………师:小朋友的猜测都很有道理,两个巨人吵来吵去,也吵不出一个结果,“跳跳”走上前去,说:“你们别吵了,我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办法,我来帮你们分吧!”当它说完分配的方案后,两个巨人都很满意,高高兴兴的扛着木头回家了,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跳跳”是怎么分的吗?生:跳跳把6棵木头分成3和3,每个巨人扛3棵,两个巨人扛的木头同样多了,他们就不吵了。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平均分》示范课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平均分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的内容,是“数与代数”教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分类知识和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的教学,它是学习除法的基础,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除法含义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
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教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
2.关注“平均分”的过程,会用图画、语言、操作等方式表示平均分的意义。
1/ 83.通过分的过程,能理解等分的意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进行平均分。
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一共有几颗糖?你是怎么想的?2、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馆,要把东西分一分。
老师这有6颗糖,这样吧,聪聪和明明是我学习的助手,我要把6颗糖和他们一起分享。
教学例1:2/ 81、提问:把6颗糖分成3分,可以怎么分?2、教师巡视学生分的结果。
3、观察3种分法,引出平均分。
第一种:4 1 1第二种:2 1 3第三种:2 2 2说一说你喜欢哪一种分法,为什么?哪一种更公平?4、小结:第三种分法,就是每盘都是2颗,这样的话,很公平。
像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叫它“平均分”。
出示小飞飞的话“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读一读。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均分。
(揭示课题:平均分)6、巩固练习:3/ 8一做”2,思考并填空。
教学例2:1、出示题目: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学生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
小学数学教案平均分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平均分教案年级:小学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平均分和如何计算平均分。
2.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平均分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 能够计算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1. 理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 能够应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学板书。
2. 齐全的学生教材与练习册。
3. 计算器。
4. 小组活动的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平均分的概念,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平均分,并讨论平均分的应用场景。
二、讲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即将一组数据加总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2. 通过具体例子演示如何计算平均分,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步骤。
三、小组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组一组数据让他们计算平均分。
2.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计算平均分,并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3. 教师根据小组演示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平均分。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进行互相核对和讨论。
五、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做简要总结,强调平均分的重要性和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1. 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2.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更多关于平均分的例子并计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初步理解什么是平均分以及如何计算平均分。
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将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平均分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的说课稿《平均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的说课稿《平均分》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的《平均分》。
在此之前,我已经深入研究了教材,认真分析了学情,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现在我来向大家详细介绍。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是一种常见的数学现象,孩子们在接触分数之初就需要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同时培养初步的分数应用能力。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整数、加减法等。
同时,他们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分数,如分享食物、分配玩具等。
学生对平均分有一种直观的理解,但这种理解可能是不准确、不完整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提高对分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2.能正确地、迅速地进行平均分操作;3.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平均分的方法,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平均分操作。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将采用讲解、示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如果你有6块糖,你要分给两个小朋友,你会怎么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配。
2.讲解示范: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首先,我将会解释平均分的概念,即把一个数分成几份,每份相等。
接着,我将会示范如何进行平均分操作,例如把6块糖分成两份,每份3块。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每个小组将会得到一些物品(如纸片、小球等),他们需要将这些物品平均分配给每个成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四表内除法(一):1.平均分(一):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公开课教学设计_1
平均分【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书第42——43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桃子图和多媒体课件,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和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
1、初步认识。
(出示课件)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桃子)你们喜欢吃桃子吗?(喜欢)请你们数一数有几个桃?(6个)现在我们要利用这些桃完成接下来的学习任务,首先请大家把题读一遍。
师:现在老师想把这6个桃子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请大家想一想。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生1:两堆都是3个。
生2:一堆2个,一堆4个。
生3:一堆1个,一堆5个。
师:小朋友想得太好了。
那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三种分法,哪种分法最公平?生1:第一种,他们都是把6个桃子分成两堆。
生2:后两种分法一堆分得多一堆分得少,第一种分法两堆都是一样多。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作平均分”(板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均分”。
(板书课题)师:那刚才第二种和第三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不是)为什么?(因为它每份分得不是同样多)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2、加深认识。
师:这6个桃子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你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
(学生动手分)交流:你是怎样平均分的?生1:我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
生2:我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1个。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9篇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 1《平均分》教学反思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所以我在教学时,选取学生熟悉的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节课中,我并不回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听到的平均分,以及对平均分的一些感性认识,而是力求从学生的这一起点出发,让学生先说、先讲,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激发了自己内在的储存,形成新的信息,新的感悟,他们真切地感到生活中的数学。
2、“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的体现,我从创设现实情境入手,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参与的愿望。
在分的过程中,通过具体分的过程感受同样多,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说分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读知识,而是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与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操作活动是手与眼的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动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手与眼配合,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
由于儿童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滤的阶段,他们还不能脱离实际操作去进行思维活动,所以我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操作,使操作成为学生创新的源泉,让新知在操作中产生,让创新在操作中尝试。
尽管有的学生操作不规范,表达不够准确,但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平均分的特点,在操作中发挥了自己聪明才智,尤其是在操作中体现了自己的主体作用。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 2(1)平均分(一)【教学内容】12页—14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三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基础数学技能——平均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基础数学技能——平均分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到平均分概念,并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来计算平均数。
3.学生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记述平均数的概念和基本含义。
2.讲解平均分的含义和数学计算方法。
3.帮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1.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为主,通过互相交流讨论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2.通过教师的演示和指导来让学生理解基础概念。
3.利用案例研究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技能。
四、教学步骤1.引入教师通过讲故事或者提出一个问题来启发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认识,例如:小明请朋友吃糖,有8颗,他想公平地分给朋友,请问每个人可以分到几颗?2.讲授教师讲解一些基本概念,例如平均数、平均分、分数等等。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者举例来让学生有更深入的理解。
3.案例研究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让学生进行练习和解题。
例如,一家五口人去看电影,门票共60元,平均每个人花多少钱?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分析出解题思路和方法。
4.开展练习教师可以利用工作纸或者课堂练习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同时也可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效果经过此次教学,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建议1.对于有些学生对数学不太感兴趣的情况,教师要能够采取一些有趣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故事、游戏等等。
2.教师要尽可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具体的例子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概念。
3.对于比较抽象或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师要多采用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
七、小结作为数学基础技能之一,平均分的概念和应用在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至关重要。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技能,进一步提升数学基础能力。
人教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二单元 1.平均分 (共10张PPT)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 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2022年4月8日星期五2022/4/82022/4/82022/4/8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2022年4月2022/4/82022/4/82022/4/84/8/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82022/4/8April 8,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把8瓶矿泉水平均分成4份,每份2瓶
说一说,是平均分吗?
把12个桔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
说一说,是平均分吗?
小组合作分一分 !
把9个五角星平均分在3个盘子里
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先2个2个的分,还可以3个3个的分……
请你动手圈一圈 !
1、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
2、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猴妈妈把6个桃子分给小猴哥哥和小猴弟
弟
小猴哥哥
不公平!
小猴弟弟
猴妈妈把6个桃子分给小猴哥哥和小猴弟
弟
这也不公平
小猴哥哥
!
小猴弟弟
猴妈妈把6个桃子分给小猴哥哥和小猴弟
弟
小猴哥哥
这才公平哦!
小猴弟弟把6个桃子平均分源自2份,每份3个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2个
说一说,是平均分吗?
《平均分》小学数学一等奖说课稿
《平均分》小学数学一等奖说课稿小学数学一等奖《平均分》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平均分》,来自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下面我将其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
《平均分》单元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操作,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和分法,从而引申归纳出平均分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特点,确立以下目标: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及平均分的意义,知道平均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独立完成平均分任务并能进行概括。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发展创新意识,获得积极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说学情(一)课前分析。
通过课前调查,大多数学生对于平均分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说出一些平均分的简单例子,但是对平均分的概念及相关性质还缺乏理解。
他们缺乏理论上的抽象概念,需要通过实物或情境等方式具体形象地过渡到抽象的平均分概念。
(二)学习积累。
学生对平均分已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在之前的计算和测量学习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本节课中,这些生活经验和技能将成为支撑平均分理解和掌握的基础。
三、说教法与学法(一)教法。
1. 观察法:通过一味地观察实物直观呈现的情境,学生的认识往往停留于感性认识,教师需要适时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深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 讨论法: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开阔视野,运用观察、对比、讨论等方法,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与重要性。
(二)学法。
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教师则在关键处加以点拨、引导、示范,使学生通过对平均分概念的学习,逐步懂得分类、概括等思想方法。
四、说教学环节(一)导入环节。
在导入环节,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呈现一些平均分的生活场景,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均分”,从而自然过渡到对平均分的解释。
2022年2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1.平均分(一):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3
认识平均分PART1:PPT1作业纸课前,我们小朋友帮大圣把6个桃子分了分,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分的?PPT2动画①:分给2人:○○○○○○○○ ○○○○○○○ ○○○师:仔细观察,他们都是把6个桃子分给几个小朋友的?生:2个小朋友师:这3种分法,你最喜欢哪种分法?——生:○○○ ○○○预设:生1:6-3=3 ——师:意思是,两边都有3个,说得真好生2:这样分“公平〞〔板贴〕——嗯,来看看,左边3个,右边3个,确实是。
生3:这样分是“平均分〞师:很好,你已经知道平均分了?【板贴】师:你知道平均分什么意思吗?生:〔···〕——师:说的特别好师:戴老师也喜欢这种分法,因为这种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小朋友怎么分的?PPT3动画②:分给3人:○○○○○○○○○○○○○○○○○○师:他们又是把6个桃子分给几个小朋友的?——3个PPT3动画③④⑤⑥:分给4人;5人;6人;师:现在是分给几人的?——4人、5人、6人★师:这么多分法中,有没有我们说到的,“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呢?〔语速慢〕〔停顿、手指指引学生找〕师:看来你们都找到啦?!谁来说说看?生:老师,这种○○○○○○〔好生〕师:他说的对吗?那你能用这样的话来说一说吗?板贴:6个桃,每〔〕个一份,可以分成〔〕份。
生:6个桃,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3份。
师:说的真好,师:还能找到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吗?师:你能也像他这样说一说吗?生1:6个桃,每1个一份,可以分成6份。
师:大家看的真仔细。
PPT4: ○○○ ○○○○○○○○○○○○○○○★师:仔细观察这3种分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呢?预设:生1:他们都是6个桃子分一分;师:说得很好。
生2:它们都是每3个一份、每2个一份、每1个一份师:是的,虽然它们每份分得的个数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是每份分得同样多的。
生3:他们都是平均分的——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的。
生4:每份分得同样多。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学问点、教案及教学反思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展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育学生小组学习的力气。
2、学会运用平均分。
3、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4、让学生充分经受“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5、初步生疏“平均分”6、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7、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气。
二、教学重点:理解把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三、教学难点:把握平均分的方法。
四、教学预备:各种食物假设干。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今日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教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一样〕〔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状况,教师板书。
〔二〕观看问题〔1〕请小朋友观看各小组分的结果,你觉察了什么?〔2〕学生观看汇报。
〔3〕从观看中我们觉察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适宜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
〔三〕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写下板书:平均分〔2〕小朋友再说说刚刚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刚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方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沟通、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觉察平均分。
敬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制造性。
教师引导学生乐观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生疏平均分。
〔四〕学习平均分1、教学例2:把10个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1〕论安排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宠爱哪种分法?为什么?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平均分(一):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让学生掌出学具6个小圆片替桃子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
指同学上黑板展示分的结果,用圆圈代替桃子。
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象,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认识积累经验。
3、我们再看看展示结果有几种我们尝试的分法和他们的分法一样吗师生一起总结把六个桃子分成两堆一共有三种分法。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需要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增强学生的感知和创设比较趣味性的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集中,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2、随堂练习,强化做题方法,巩固平均分的概念。
根据做题练习,加强对平均分的理解,能够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
三、练习深化“平均分”的理解பைடு நூலகம்
总结课后练习分为三个部分:
1、辨析练习,不同数量的萝卜,相同数量的草莓,快速辨别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充分认识不是所有的分配都是平均分,让同学们从不同的感官上去体会感受。
2、基础练习。如何将物品进行平均分。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复习乘法口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七背乘法口诀,回顾之前所学知识,并激发学生认真学习本节课的热情。
学生齐背,语速一致,语调整齐。
指两名学生单独背诵乘法口诀,其他同学认真听,纠错,评价。
对低年级来说,教学知如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心灵共呜,在情绪的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节课以学过的只是导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平均分》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说课稿
课题:《平均分》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均分》。
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平均分是除法初步认识的起始课,从具体编排来看,教材是通过让学生参与平均分的活动,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从而认识平均分的两种不同的情况按份数分和按每份数分,同时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圈一圈,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结果。
一种是恰好分完没有剩余,安排在表内除法中学习,另一种是平均分后有剩余,安排在有余数的除法中学习。
从知识的前后联系来看,平均分是在学生已有的分物经验和学习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除法初步认识的种子课,它既是一个数学概念,也是一种操作方法。
综上所述,本节课我将会借助生活中学生的分物经验,从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概念。
通过创设不同的分物情境,借助多样表征,让学生在课堂对话中促进概念的意义建构,为之后学习除法埋下伏笔。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储备来看: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
从经验积累来看:学生能用圆片表示数,并且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分物的经验。
从思想方法掌握来看:学生可以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用圆片表示数。
总之,本节课将通过创设不同的分物情景,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借助多样表征,促进概念的建构。
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操作过程中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五、教学思路:思考:1、怎样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平均分的产生?形成“平均分”的表象?2、怎样构建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意义?3、在分的过程中体会如何进行平均分?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六、教学流程基于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2年级下册第1课时 平均分(1)【教案】
2表内除法(一)本单元教科书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个小节。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
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教科书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对比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含义,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用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实现“多元表征”的统一,理解除法的意义。
同时在具体情境中让平均分的结果从实物操作到图形表征,从而建立与乘法之间的联系,用乘法口诀求商。
最后通过对除法意义的深入理解,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品的实践经验。
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科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和练习,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
单元主题图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1.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概念。
可以从动作表征和表象表征开始,让学生借助学具分一分、摆一摆,或者在图中连一连、圈一圈,积累丰富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进而组织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再写出相应的算式,最后让学生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