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第五章思维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大学心理学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大学心理学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给定:有三根杆子A、B、C,A杆上有n个直径不同的圆 盘,每次移动一个盘,大盘不能移在小盘上面; 目标:把A杆上的n个碟子全部移到C杆上; 障碍:怎样移动才能按规则将A杆上的盘子移到C杆上。
实用文档
(二)什么是问题解决?
由一定情景引起的,按一定目标应 用各种知例如识“和韩技信能分油,”经算过术游一戏系:列思维 操作,使问“题3斤得的以葫芦解7决斤的的灌过,程。
(四) 典型化 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 形象的过程。
实用文档
四、作用
(1)预见功能 (2)理解功能 (3)补充功能 (4)调节功能
实用文档
五、分类 P98-100
(一)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二)有意想象 1、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3、幻想:包含科学幻想、理想和空想。 4、妄想:是一种常见的思维障碍,是思维的
独特性(新)
(2)发散思维
实用文档
运用已获得的知 识经验,按惯常 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根据创造性程度划分:
(1)常规思维
(2)创造思维
以新异、独创的 方式解决问题
实用文档
第二节 想象
猫说… … 小鸭子说… …
实用文档
一、想像的含义(P97) 想像是人脑对原有的表象
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心理
过程。
问题2:某城市有15%的人不把号码放在 电话簿上。如果你从该城市的电话簿上随 机抽取200个号码,你能否预期其中有多 少人是不把号码放在电话簿上?
实用文档
2、功能固着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 问题
–利用如图所示 的材料,将蜡 烛象壁灯一样 立在墙上。
实用文档
问 题 答 案
实用文档

心理学导论 知识点框架和例题

心理学导论 知识点框架和例题

心理学导论知识框架和题库温馨提示:在这里只列出每个章节重要的名词解释,但是书上一切黑体名词都是可以出题的,所以请大家都要看和记。

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心理过程(知情意)、心理特征、心理倾向、变量、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反应变量、操作性定义、实验法、准实验法、霍桑效应、单双盲研究、问卷法、演绎法、质性研究法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简述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内容?**2、简述心理的过程?*3、简述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者的关系?**4、简述心理与行为的关系?*5、怎么理解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性、原则、学科性质)*6、简述实验法(或者其他研究方法)***7、简述某一流派极及其观点**论述题1、论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论述当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3、当代心理学研究取向*第二章起源名词解释感应性、感受性面容失认症、进化心理学、适应器论述简答此章节较少出题1、劳动和语言对人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生理基础名词解释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本能行为、三角验证、裂脑、选择性繁殖、双生子研究简答题1.简述神经元的结构、类型及其作用*3简述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3.大脑皮层的主要分区及功能第四章环境基础名词解释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影响、从众、服从、角色、社会促进、社会怠惰、去个性化、舆论、风俗、社会排斥论述简答题1.环境对心理的普遍制约作用表现在哪里?2.简述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3.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哪里4.服从的影响因素?***5.为什么会从众?***第五章毕生发展名词解释毕生发展、反应的交互作用(唤起、超前)、横断研究、纵向研究、聚合交叉研究、同化、顺应、依恋、自我同一性简答题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简述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3.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第六章意识名词解释意识、意识流、焦点意识、边缘意识、催眠简答题1.简述睡眠阶段及其特点*2.简述催眠的步骤。

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读后感

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读后感

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读后感第一章思维概述 (2)1.1 思维的定义与重要性 (2)1.2 思维的类型与特点 (2)1.2.1 类型 (2)1.2.2 特点 (2)第二章观察力培养 (3)2.1 观察力的作用与意义 (3)2.2 观察力的训练方法 (3)2.3 提升观察力的技巧 (3)第三章分析力培养 (4)3.1 分析力的基本概念 (4)3.2 分析力的培养途径 (4)3.2.1 强化逻辑思维训练 (4)3.2.2 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4)3.2.3 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 (4)3.2.4 培养信息素养 (4)3.3 分析力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5)3.3.1 诊断问题 (5)3.3.2 制定解决方案 (5)3.3.3 实施方案并评估效果 (5)3.3.4 总结经验教训 (5)第四章创造力培养 (5)4.1 创造力的内涵与价值 (5)4.2 创造力的培养方法 (5)4.3 创造力的实践案例 (6)第五章批判性思维培养 (6)5.1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与特点 (6)5.2 批判性思维在生活中的应用 (6)5.3 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方法 (7)第六章逻辑思维培养 (7)6.1 逻辑思维的基本原理 (7)6.2 逻辑思维的训练技巧 (7)6.3 逻辑思维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8)第七章情绪智力培养 (8)7.1 情绪智力的概念与作用 (8)7.2 情绪智力的培养方法 (9)7.3 情绪智力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 (9)第八章综合思维能力培养 (10)8.1 综合思维的意义与价值 (10)8.2 综合思维的培养策略 (10)8.3 综合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10)第一章思维概述1.1 思维的定义与重要性思维是人类智慧的核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它涉及对信息的获取、加工、整合、存储和应用。

思维过程不仅包括对已知事物的理解和分析,还包括对未知事物的推测和预测。

从广义上讲,思维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知、评价和创造的总体活动。

第五章 思维

第五章 思维

三、分类: 分类: 1、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物的不同 凭借物的不同 、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物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 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2、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 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 、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 聚合思维— 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 3、根据思维是否具有逻辑性 3、根据思维是否具有逻辑性 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直觉思维 分析思维 4、根据创造性成份的多少 创造性成份的多少 、根据创造性成份 习惯性思维— 习惯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例:
古希腊国王处死一批囚犯, 古希腊国王处死一批囚犯,允许每个囚 犯说一句话,真话,处绞刑, 犯说一句话,真话,处绞刑,假话砍头 “要对我砍头” 要对我砍头” 国王左右为难,真砍头,真话应绞死, 国王左右为难,真砍头,真话应绞死, 若绞刑,假话应砍头。将他放了。 若绞刑,假话应砍头。将他放了。
都是B,所有的B都是 都是C,因而所有的A都是 都是C; ①所有的A都是 ,所有的 都是 ,因而所有的 都是 ; 所有的 都是 所有的A都不是 都不是B,所有的B都是 都是C,所有的A都不是 都不是C; ②所有的 都不是 ,所有的 都是 ,所有的 都不是 ; 所有的A都是 都是B,所有的C都是 都是B,因而所有的A都是 都是C; ③所有的 都是 ,所有的 都是 ,因而所有的 都是 ; 有些A是 ,有些B是 ,因此,有些A是 。 ④有些 是B,有些 是C,因此,有些 是C。 从图解可知,上述论断中只有①是正确的, 从图解可知,上述论断中只有①是正确的,但实际生活中许 多人认为这四个结论都正确。 多人认为这四个结论都正确。
何为创造性思维? 何为创造性思维?
期中考试——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
——论创造性思维 论创造性思维 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要求: 要求: 1、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有理有据、 2、10分钟左右 、 分钟左右 3、重点突出,能够自圆其说 、重点突出,

心理学5思维PPT课件

心理学5思维PPT课件
物。
▪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成反比关系 。
20
▪ (二)概念的功能 ▪ 1.分类(categorization) ▪ 2.理解(understanding) ▪ 3.学习(learning) ▪ 4.推论(inference) ▪ 5.解释(explanation) ▪ 6.概念结合(conceptual combination) ▪ 7.计划(planning) ▪ 8.交流(communication)
际动作时,就属于直观动作思维。 ▪ 2.具体形象思维 ▪ 运用已有表象为支柱,把思想形象化。(作家、艺术家) ▪ 3.逻辑思维(理论思维) ▪ 运用概念和命题进行判断、推理,以求得出合乎规律的
结论。 ▪ * 成人思维;有理论渗透和指导,儿童:缺乏理论指导
8
▪ 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思维的进程
▪ 1.直觉思维 ▪ 当人们面临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时,能
▪ 你能想到几个名称以子母br开头的物体? ▪ 废弃的酒瓶能有何用途? ▪ 写一首关于水和冰的诗。
11
▪ 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活动的结果
▪ 1.常规思维
▪ 它是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解决问 题的思维方式。
▪ 2.创造思维
▪ 它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 造出新成果的思维方式。
一个不想思考的人是顽固者,一个不能思考 的人是傻瓜,一个不敢思考的人是奴隶。
----杜伦孟德
2
人与动物的区别?
▪ 人类是万物之灵;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人类的自 尊心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 人类的不足:跑不快,感官不灵敏,力气不大,
身体不够灵活???? ▪ 人的头脑----理性、思考能力、创造能力;深刻

5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教育科学出版社)

5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教育科学出版社)

克劳福德 特性列举法
1、名词特性。 (1)部件:笔杆、笔帽、笔夹、笔芯、笔珠、弹簧等。 改进设想:笔杆中能否放置一小卷备用纸?能否将油墨直接灌入笔杆 中?笔帽是否可以取消?笔夹是否设计成内嵌式?笔芯是否加粗?笔芯能 否重复使用?笔珠能否用其他耐磨材料取代?弹簧非要不可吗? (2)材料:塑料、金属、竹木、油墨等。 改进设想:能否采用其他材料?能否制造一种永不褪色的油墨?能否 制造一种可擦写的油墨?能否制造一种定时褪色的油墨? (3)制造方法:注塑、冲压、装配等。 改进设想:能否一次性注塑而成?能否进行流水线作业?能否应用 机器人装配?能否生产过程全部自动化?
四、思维的过程(抽象与概括)
抽象:把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
特征抽取出来,而舍弃个别的、非 本质的特征的过程。
概括: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
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 到同类事物中的过程。
四、思维的过程(具体化与系统化)
具体化:概括出来的一般知识运用到
同类其他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
系统化:把本质属性相同的东西,分
“6+2>4+4”的创新启示
美国著名的金门大桥最初是双向8车道“4+4”模式, 通车后一度出现拥堵问题。相关部门决定向社会征集解决 方案。一个美国青年通过多日观察,发现了问题:上午市民 上班造成左边车道拥挤,下午市民下班造成右边车道拥挤。 于是,他提出改为“6+2”车道,即上午左边车道为6道,右 边为2道,下午则相反。如此,问题迎刃而解。
成一定的类别,并归纳到一定的类别 系统中去,使之建立联系的过程。
四、思维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 比较与分类 抽象与概括 系统化与具体化
五、思维的形式
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心理学原理名词解释2

心理学原理名词解释2

心理学原理名词解释2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1、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2、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间接性、概括性、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

3、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综合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4、比较是把各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比较实质上是一种更复杂的分析和综合。

5、抽象和概括。

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又可以分为初级概括与高级概括。

6、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划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直觉动作思维指依据实际行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

具体形象思维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抽象逻辑思维是指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7、根据思维活动探索目标的不同方向,可以划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

8、常规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

9、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

心理学通常以人们掌握概念的途径不同将概念分成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

日常概念也叫模糊概念或前科学概念,它是在日常交往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这类概念的内涵中有时包含着非本质特性,而忽略了本质特性。

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学姐给的)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0分)1、根据心理学各分支学科承担的任务不同,心理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领域:基础研究和__。

2、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电传导,在细胞间主要是__传导。

3、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__,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于突触囊泡内的神经递质来完成的。

4、实现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__。

5、在自然情景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做系统的观察、测量和纪录,以了解其心理的研究方法是__。

6、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情绪、人格特质、价值观、心理健康以及其它心理品质的方法是__。

7、__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

8、一般把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叫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活动。

如果人的意识不是指向外在信息,而是指向自己内部的大脑加工过程,这就是__。

9、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叫__。

10、从分析处理的角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两大类,__试图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10分)1.在研究身心发展时,通常把个体的心理划分为生理的发展、认知和语言的发展、人格的发展、依恋和社会性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发展。

其中,()的发展,影响人的人际关系、恋爱及婚姻状况。

A 认知和语言B 人格C 依恋和社会性D 道德品质2、下列哪个心理现象不具有引发行为动机的作用。

A 思维B 动机C 情绪D 意志3、重视潜意识对人的行为影响的理论派别是()A 行为主义B 认知派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4、在心理理论派别中,()主张用客观实证的方法去考查个体的外显行为,反对用内省法研究人内部的意识活动,试图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

A 行为主义B 认知派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5、目前盛兴的强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尊重学生、重视对学生潜能开发的教育主张,与下列哪种心理学理论派别有关()。

A 行为主义B 机能主义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6.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操纵的籍以引起被试反应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叫()。

考研《基础心理学》第四节-第六节

考研《基础心理学》第四节-第六节

《基础心理学》第四节-第六节第四节思维、言语及想象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定义和特征(1)定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作为一种反映形式(2)特征:①间接性指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为媒介,对没有直接作用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加以认识,甚至能对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客观事物,借助媒介进行,还能对尚未发生的事件做出预见(从已知推出未知)。

间接性形成的前提是事物之间有内在联系,并被认识。

如看到白雪就判断昨晚下雪了;通过实验认识原子核内部结构;预报日食、月食和天气②概括性指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认识;或者是说把事物的特性抽取出来,加以分类并用词标示出来。

概念的形成就是概括性认识的结果,以词的形式来表现,如树的概念。

人们可借助于概念支认识那些还没有认识的事物。

正因为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人的认识才具有了超脱现实的性质(3)操作过程:基本形式①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在头脑中将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属性的过程;综合就是把这些部分或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②抽象与概括:抽象是在思想上将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舍弃非本质属性的过程;概括就把抽取出来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结合在一起的过程。

二、思维种类1、按形态:①动作: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如儿童垒积木②形象: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如画家作画③抽象(词的思维或逻辑思维):用词进行判断、推理并得出结论,以词为中介来反映现实,是思维的最本质特征,也是人的思维和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

2、按方向:①辐合(求同):按已知信息和熟悉的规则,如用公式解题,调试家电②发散(求异):按不同方向探索问题答案。

3、按创造性:再造性用已知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创造性用独创的方式去。

辩证转换:需沿不同途径寻找问题的答案时为发散思维,需从各种可供选择的答案中去确定一个更合适的答案时为辐合思维。

都是为了解决问题。

三、概念形成与问题解决1、概念形成(1)内涵和外延①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以词来标示和记载;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②每个概念都有内涵、外延。

从心理学角度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从心理学角度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从心理学角度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内容摘要: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与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密切相关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本文依据心理学中学习心理的理论,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思维、学习兴趣、思维定势、问题情境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宋代学者程颐也很强调学和思的结合,他说:“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之。

”这就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学生,如果只通过多问、多见、多识、多听等获得感性知识,而不经过思维加以分析整理、引申归纳、对比推论,提高到理性认识的话,学习是不会有收获的;反之,如果只会枯坐在斗室里冥思苦想而不去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那么就算你思考得再勤,也是枉然。

心理学家对思维下了这样的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概括性的、间接的认识过程。

可见,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高级阶段。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深体会到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有思则明,明则通,通能应变。

化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关键在于狠抓思维的启发、诱导、训练和发展,以达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目的。

因此,培养中学生化学思维能力,已成为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就本人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结合心理学中关于学习心理的一些理论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前提。

心理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对象有兴趣时,大脑中有关学习神经的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无关的则处于抑制状态。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具有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态度。

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而持久兴趣的学生,会自觉克服学习中种种困难,排除干扰,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心理学:思维

心理学:思维

心理学:思维一、名词解释1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2、比较:在头脑里确定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心智操作。

3、分类:在头脑中根据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他们区分成不同种类或类型的心智操作。

4、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应,思维的基本单位和形式。

5、抽象:在头脑中把同类食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抽取出来的过程。

6、概括:在同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心智操作。

7、想象: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

8、表象:感知观察之后在头脑里留下的有关事物的形象。

想象的分类:再造想象:根据别人的描绘在头脑里构成相应新表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头脑里独立构思新表象的过程。

9、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10、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地想象.11、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和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2、幻想: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想象。

13、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叫动作思维.14、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为支柱的思维叫形象思维.15、抽象思维:以概念为支柱直接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叫抽象思维.16、发散思维:朝着多个方向,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叫发散思维.17、集中思维:朝着一个方向,导出单一正确答案的思维,叫集中思维.18、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是思维过程的基础,并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

19、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地心理过程。

二、填空题1、思维特征是(间接性、概括性)。

2、根据思维时凭借物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3、按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分,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4、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

5、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心理学第五章思维与想象 教学课件

心理学第五章思维与想象 教学课件

四、思维和语言的联系
2. 思维和语言有很大的区别
(1)职能不同。 (2)思维具有全人类性,语言具有民族性。
第二节 想象概述
一、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 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 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例如,我们读白居易的诗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 水绿如蓝”时,头脑中浮现 出祖国江南秀丽景色的画面。
资料链接
(2)类别变动法。这种方法用来克服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的影响,以提高思 维的变通性。 例如,给出“盆子”的概念,让受训练者首先想到它的一个特殊用途, 如装水果,然后归纳为“容器类”,继而在“容器类”中细想它可能有的特殊用途, 如装鸡蛋、装纽扣、装衣服等;接着换一种类别,再细想它的各种特殊用途。通过这 种方法,使受训练者对事物的用途有了变通性的认识,培养了创造力。 (3)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该方法有以下四个步骤: ① 界定问题,即在解决问题之前彻底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已知与未知情况。 ② 开放头脑,即考虑各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类似于大脑激荡法中的畅所欲言直 至穷思竭虑的过程。 ③ 确定最佳构想,即在设想的各种办法中选择最优的解决办法。 ④ 付诸实施,即把选择的解决办法进行应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调整、完善。

特别拓展
培养儿童想象力,大人要注意这三点 1.不要嘲笑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 永远不要用成年人现实的眼光去评判孩子的想象,为孩子保留思想里的那 一份跳脱。曾有这样一个故事:孩子把会飞的汽车展现给自己的父母,而自己的 父母确告诉孩子汽车是在地上跑的,让孩子重新构思。简简单单多么现实的教 导,父母觉得这样做没错,却不知道自己确是孩子想象力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 永远不要嘲笑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孩子的想象力不要用现实去衡量和禁锢。 2.引导孩子敢于去想 不要觉得不切实际就不值得想象,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就是在于现实与不可 能之间的差距中发展起来的。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在一开始都有敢于去想的想象 力,父母要善于引导孩子去想象,引导孩子跳出思想的禁锢,激发他们想象的 热情。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知觉312版●第一节知觉概述●一、知觉的含义●(一)知觉的含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知觉的三种作用:●1.觉察:●觉察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但不知道它是什么。

●2.分辨:●分辨是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其属性区分开来。

●3.确认:●确认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他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围。

●三者的关系:●在知觉过程中,人对事物的觉察、分辨和确认的阈限值是不一样的。

●(三)知觉和感觉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1)两者都是由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的。

●感觉和知觉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现象,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一旦客观事物离开感觉器官所及范围,感觉和知觉也随之停止。

●(2)知觉以感觉为基础。

●纯粹的感觉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单独的属性或特性,总是作为一定事物或对象的属性或特性而存在。

事物的个别属性和事物的整体不可分割,因而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

●2.区别:●(1)两者反映的内容不同。

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则是事物的整体属性。

●(2)知觉虽然以感觉为基础,但知觉要比感觉复杂得多,它并不是感觉的简单集合。

●(3)感觉是单个分析器作用的结果,知觉需要多个分析器共同作用。

●(4)知觉中带有相当的主观成分,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的制约,它既包括自下而上的加工,也包括自上而下的加工。

●二、知觉的种类●1.根据知觉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特性,可分为:●(1)视知觉;●(2)听知觉;●(3)触知觉;●(4)嗅知觉;●(5)味知觉。

●2.(详情如下)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特性,可分为:●(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4)错觉。

●3.根据知觉中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分为:●(1)阈上知觉;●(2)阈下知觉:●阈下知觉也叫做无觉察知觉,是一种无意识的知觉,即个体可以在低于知觉阈限的情况下对刺激进行加工。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内容提要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内容提要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内容提要第一章概论一、基本概念: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观察法: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3、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4、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5、调查法: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二、基本问题:1、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2、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感觉。

(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心理学流派与分支:构造主义心理:冯特、铁钦纳,19世纪后期—20世纪20年代;机能主义心理:詹姆斯、杜威,1890—20世纪30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华生、斯金纳,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魏太默、考夫卡、苛勒,1912—20世纪40年代;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19世纪后期—至今;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20世纪中期—至今;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奈瑟、西蒙(无代表人物),20世纪60年代—至今。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其优点为资料客观、真实,缺点是被动、难重复、受主观影响。

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结论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切合实际,缺点是不易控制;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是精确,可以重复,缺点是有很大的人为性,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心理学之思维和想象

心理学之思维和想象

2、创造想象
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 而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的 过程。 特点:首创性、新颖性、独立性 产生条件: 1 .激发创造动机 2.丰富的表象储备 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4.利用原型启发
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 断丰富学生的表象。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艺、体育活动 等,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发展想 象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4.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也 具有重要意义。
50.任意选出十个最能说明你的性格的词: 谨慎、热情、机灵、精神饱满、献身精神、朝 气、无畏、孤独、脾气温和、泰然自若、独创、时 髦、好奇、有说服力、渴求知识、律己、复杂、拘 束、永不满足 、光明磊落、坚强、自信、精干、 实事求是、足智多谋、实干、保守、随便、有组织 力、易动感情、虚心、老练、骄傲、不屈不饶、铁 石心肠、实惠、柔顺、坚持、不拘礼节、远见、洒 脱超然、敏锐、独立、自制、思路清晰、有理解力、 创新、善良、观察力强、一丝不苟。
问 题 答 案
7、酝酿效应
当一个人反复探索某一问题而又毫无结 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 几星期,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 法,这就是酝酿效应。 � 酝酿之所以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可能与 对定势的克服有关。

8、原型启发
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 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9、情绪与动机

6、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物体 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它方面的功能。 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容易摆脱物体固有 功能的局限而影响到问题的解决
蜡烛问题

基础心理学知识:思维

基础心理学知识:思维

基础心理学知识:思维思维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是人类认识世界、理解问题、解决困难的基础过程。

在基础心理学中,思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认知、知觉、记忆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基础心理学中关于思维的知识。

一、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类进行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创造性思考等心理过程的总称。

它是人类在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通过能够反映、推理和调整现实的心理活动。

二、思维的特点1. 心理活动性:思维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反映和理解的过程。

2. 逻辑性:思维具有逻辑性,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规律,通过推理、判断和归纳等方式进行思考。

3. 创造性:思维能够创造新的认知和理解,产生新的观点、见解和解决方案。

4. 发展性:思维是可以发展和改变的,随着认知水平和经验的积累,思维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三、思维的类型1. 演绎思维:演绎思维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过程,通过已有的普遍规律,推导出特殊情况和结论。

2. 归纳思维:归纳思维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过程,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式,总结出普遍规律和概念。

3. 线性思维:线性思维是按照线性的顺序进行思考和处理问题,按照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推理和判断。

4. 非线性思维:非线性思维是以网络式的方式进行思考和处理问题,强调多元化的关系和联结。

5.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通过突破常规、寻找新的角度和解决方案的思考方式。

四、思维的过程思维的过程包括问题提出、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解决方案评估等阶段:1. 问题提出:思维的起点是问题的提出,问题能够激发思维活动,使人们去思考、分析和寻找解决方案。

2. 信息获取:思维过程中,获取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人们通过感知、观察、阅读等方式,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 信息处理:在获取到信息后,人们会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建立认知模型和概念,并进行推理和判断。

4. 解决方案评估:在思维过程中,人们根据推理和判断得出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判断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最终确定最佳解决方法。

思维的名词解释心理学

思维的名词解释心理学

思维的名词解释心理学在心理学领域中,思维是一个广泛讨论的概念,它涉及到人类的思考、理解、推理和问题解决过程。

思维可以被视为一种心理活动,是人类认知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探索了我们如何感知、记忆、评估、分析和创造信息的方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思维的定义、类型和影响。

思维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定义。

从传统心理学角度看,思维是一种关于思考和判断的活动,通常与知觉、记忆、想象、语言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紧密相关。

然而,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更关注思维的外显行为,认为它是对某些刺激的响应。

而在认知心理学领域,思维被视为人类处理信息的方式,它强调了对内在心理过程的探索。

思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概念性思维和概括性思维。

概念性思维指的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和归类新的信息。

它所使用的思维模式基于已有的概念和范畴,通过将新信息与旧知识进行比较和联系来进行推理和判断。

概念性思维在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时发挥着关键作用。

概括性思维则是通过整体、宏观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它强调对问题的整体把握和模式识别,而不是仔细考虑每一个细节。

概括性思维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直觉,即在没有经过系统分析的情况下,人们基于自己的直觉或感觉做出判断和决策。

概括性思维是一种快速而高效的认知过程,但有时也容易导致错误的判断。

思维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遗传背景、环境刺激和教育经验等。

遗传背景为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奠定了基础,然而环境刺激和教育经验则起到了塑造和推动个体思维发展的重要作用。

例如,不同文化和教育背景下的人们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策略,这反映了环境对思维发展的影响。

思维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影响着我们的决策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思维,我们能够理解和评估复杂的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然而,思维也存在一些限制和偏见。

例如,由于我们是有限的信息处理者,我们倾向于使用心理启发法来简化决策过程,这可能导致我们的决策出现偏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头脑风暴
二、思维的种类
(三)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 2.辐合思维是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向一个 方向思考,得出唯一结论的思维。
第二节 表: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 理解: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具有鲜 明的形象性。
❖ 2、表象的特征 ❖ 直观性
❖ (二)掌握概念的途径:日常概念、科学概念
二、推理
❖概念 ▪ 内涵: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一 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
程。
❖ ②特点: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 ❖ ③创造想象的加工过程也是词的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相互作用,是
语词思维指导下的形象思维过程。
❖ 1)原型启发是创造想象的契机; ❖ 2)典型抽取是创造想象过程的主要环节; ❖ 3)灵感升华是创造想象活动接近突破阶段时的顿悟。

❖ 开库勒梦见一条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团团转、团团转,而发现了 苯的六角环行结构。
斯芬克斯之谜
“什么东西早晨用四 条腿走路,中午用 两条腿走路,晚上 用三条腿走路?”
分析:四条腿——爬,两条腿——走,三条腿—— 拄拐杖;早晨——婴儿,中午——青年,晚上—— 老年
综合:婴儿期四脚爬行,青年期两腿直立走路, 老年期拄拐杖两腿直立走路——人
二、思维过程
(二)比较和分类
比较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 点、不同点及其关系。 eg:购买衣服
分类:按事物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为不同种类的过 程。
二、思维过程
(三)抽象与概括 1. 抽象:抽取同类事物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属 性。
• 交通工具的抽象
2. 概括是在抽象基础上进行的,将抽取出来的本 质属性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
• 交通工具的概括
二、思维过程
(四)具体化 通过抽象和概括所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应用 于实践中以加深、拓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
▪ 概括性 ▪ 可操作性 ❖ 3、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 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的基础 ▪ 表象促进问题解决。
二、想象
❖(一)想象的概念 ▪ 内涵: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 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 理解 •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 • 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
❖ 想象和表象的区别与联系: ❖ 区别: ❖ 1、定义不同 ❖ 2、表象属于记忆范畴;想象是思维的一种
思维活动。3岁前的幼儿只能在动作中思考,他们 的思维属于直观动作思维。 ❖2. 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 决问题。形象思维在问题解决中有重要的意义。 艺术家、作家、设计师等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 ❖3. 抽象思维。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务,并 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 称为抽象思维。
❖ (2)有意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 幻想。
❖ A、再造想象
❖ ①含义: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形 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符合或相仿的新形 象。
❖ ②任何再造想象均要求具有相关充分的记忆 表象和言语思维的组织作用。
❖ B、创造想象 ❖ ①含义: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的创造新形象的过
(二)形式逻辑思维、非形式逻辑思维
根据是否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则分:
1.形式逻辑思维指有明确的逻辑形式,遵循一定 的逻辑规则的思维。 2.非形式逻辑思维指不具有明确的逻辑形式或不遵 循明确的逻辑规则的思维。
(三)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1.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方向思考,得出大 量不同结论的思维。
❖ 3 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 思维是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过程。它需要人 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 。
二、思维的过程
❖ 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 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 程。
二、思维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 1. 分析是在思想上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部 分、各特性的思维过程。 2. 综合是在思想上把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 特性或个别联系和关系总和起来形成整体的思维 过程。
❖ C、幻想也是一种想象 ❖ (1)含义: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
的想象。
❖ (2)幻想是基于个人具有某些向往和追求时 出现的;
❖ (3)理想与空想;
第三节 概念与推理
一、概念
❖(一) 概念的涵义 ❖1 概念是人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是高级认识活动的基本单
元,以一个符号(词)的形式表现。
❖2 概念包括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 ❖ 内涵:指概念的质,即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 外延:指概念的范围,即具有概念本质属性的一切事物。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成反比关系 。
特殊形式。
❖ 3、表象无创造性,想象有创造性。 ❖ 联系:表象为想象提供素材。
❖ (二)想象的分类 ❖ 1、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 ❖ (1)含义: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
自主地产生的想象;
❖ (2)梦与幻觉。
❖ 2、有意想象(随意想象)
❖ (1)含义: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地 进行的想象。
Eg:举例
三、思维的种类
❖ 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 根据是否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则分:形式 逻辑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思维
❖ 根据思维过程中的指向性分:发散思维、集中思维
(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分: ❖1. 动作思维是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直观具体问题的
思维与感觉、知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思维的特征:
❖ 1 概括性
❖ 举例:透过铅笔、圆珠笔、蜡笔、毛笔… … 等许多种具体的笔,抽取共同本质特征:能书写 的专门工具,形成概括认识。
❖ 2 间接性
❖ 举例:早上推窗看到对面屋顶和地上湿漉漉的 ,推测昨晚下雨了。
❖ 由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四季更替,揭示地 球自转、公转的规律。
心理学基础 第五章 思维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一、思维的一般概念 二、表象与想象 三、概念与推理 四、问题解决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
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地反映。 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
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