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xx村开展“三解三促”活动调研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坚勇赴金湖县前锋镇郑圩村开展“三解三

促”活动调研报告

省农委副主任张坚勇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级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在省级机关处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解三促”活动的实施意见》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委农工办等部门<关于在农口部门单位组织开展春季农业生产服务深入推进“三解三促”活动的意见>的通知》要求,按照计划,我将“三解三促”驻村调研活动分两次进行。3月7日至9日,我带领省农产品质量监督局何旭平、许向东,省畜牧总站王勇到金湖县前锋镇郑圩村开展驻村调研,结合春季农业生产服务深入推进“三解三促”活动。现将这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这次调研地点选在金湖县东北部的边远小村—前锋镇郑圩村,该村人均占有耕地和水面较多,是一个典型的粮食生产和水产养殖大村。调研之前,我认真学习领会省级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和省农委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印发的“三解三促”活动学习资料,加深对“三解三促”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并结合本单位的工作职责,周密制定了“三解三促”调研活动计划并认真实施。调研时,我严格按照省委的要求,轻车简从,不搞特殊接待,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先后走访了12户村民,与7位镇村干部交谈,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广泛了解社情民意,认真倾听农民诉求,帮助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共谋发展农业生产的思路对策。

七日,我们刚到9组村民李春林、管广生家,闻讯纷纷而至的村民达10多人,大家围绕农民增收、村庄环境治理、田间设施配套、劳动力转移等话题,你一言我一语发表看法,我一边详细记录,一边耐心解释,特别是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及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生产补贴、农村实事工程项目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进行了重点讲解,加深了大家对各项政策措施的理解。当前正值春季农业生产关键时期,我们来到郑圩村的小麦田,和当地农业部门负责人、农技人员一起,仔细查看苗情长势,不少村民闻讯而来。总体来说,目前小麦长势较好,但由于前期持续低温,部分麦苗返青有所推迟,针对这一情况,大家一起研究提出,要在及时清沟理墒、加强病虫草害防治、科学施肥等田管措施上进一步加大力度,抓紧抓实,促进苗情转化,努力夺取夏粮丰产丰收。

八日,我参加了该村组织的18位村民代表座谈会,党总支书记朱国华和与会人员围绕水利设施配套、高效农业、新品种推广、农业机械化、农民增收等话题争先恐后发表见解。大家发言踊跃、各抒己见,我深受启发,深感这里的村民非常淳朴、热情、勤劳、睿智。下午,我们先后走访了12户村民,并慰问2户困难农户。恰逢当天是三八妇女节,还特地慰问了杨素琴、王业梅2户妇女代表。

九日,我到“白马湖金奥大闸蟹专业合作社”和“丰泰圩水产专业合作社”调研。在“白马湖金奥大闸蟹专业合作社”,刘勇奇理事长介绍了合作社5

年发展历程和感受。2010年,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调研时,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苏北小镇能建成这样高品位、高效益的合作社,难能可贵。我建议他们继续做大、做强白马湖大闸蟹这个品牌,让社员得到更大的实惠。

二、主要收获

(一)摸清了镇、村农业现状

金湖县前锋镇辖12个行政村、1个水产养殖场、29000人口,耕地面积10万亩,水面3.5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大镇。近年来,该镇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壮大特色产业、推进民生工程,大力推广稻、麦、油、玉米新品种,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创建了民生村杂交稻制种、淮武村龙虾养殖、郑圩村幼蟹培育、郭家荡渔蟹混养、白马湖村网箱养殖等5大特色产业基地,农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半壁江山。由于该镇大多数农田采取分散经营的模式,对农业设施投入不足,广种薄收、粗放经营、效益低下。10万亩农田中,有3万亩至今还是纯旱谷田,相对于旱改水农田收入,每年减收近2000万元。希望农业部门,充分考虑农业乡镇的客观镇情,加大对基层农业配套设施的投入。

郑圩村是由原红旗、中营、陈干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现有15个联组,803户,3502人口。拥有耕地13800亩、集体水面2100亩,近年来,该村着重抓了田间河道疏浚、排灌设施改造、村庄环境整治、集体债务化解、闲余劳动力转移等基础工作,农业基础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群众收入持续增长,2011年人平达到8060元,村集体实现零债务。存在问题是:对农业依赖性较强,工业经济还是空白;60%以上的农田是实心田、低产田,产出和效益不高;种植业结构不够合理,品种单一粗放,没有市场竞争力。

(二)密切了与基层干群的感情

在调研中,我们坚持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很快赢得了农民朋友的信任。7日下午,我径直来到郑圩村九组村民李春林家,看到面带诧异略显拘谨的李春林夫妇,直截了当地说“我叫张坚勇,是省农委的一名工作人员,和咱们农民是一家人。这次来到郑圩村,主要是想了解我们这里的经济发展情况,农民的日子过得怎样,农业部门能为大家做些什么。在这里可能要逗留几天,希望大家不要把我们当外人”。短短的几句话,让李春林夫妇倍感亲切,他们如数家珍的告诉我,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种地不仅不需要上交农业税和提留款,同时每种一亩地,每年还可享受国家120多元的粮食补贴。如今,农民治病可以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年老可以按月领取养老保险金,对一些因病、因灾致贫的农户,镇村还为他们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农民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听说有领导住村调研,闻讯而至的群众达10多人,大家围绕农民增收、村庄环境治理、田间设施配套、劳动力转移等话题,你一言、我一语发表个人的看法。我一边详细地作记录,一边耐心地解答村民们的咨询。面对在场群众一个个恳切的问询、一双双期盼的眼神,我忘记了旅途劳顿,饶有兴致的和村民们促膝谈心、坦诚交流,直至当晚七点多钟。

八日下午,我们先后走访了12户村民,并慰问2户困难农户。在7组村民乔月桂家,村支书朱国华告诉我,乔月桂的丈夫7年前在帮人砍伐树木时,不幸被落下的树棍砸伤腰部,导致半身不遂,7年多来,乔月桂既要

照料终日卧床的丈夫,又要侍候两位年老多病的老人,同时还要抚养尚未成年的孩子,家中的所有农活都靠她一人承担,乔月桂7年如一日,苦苦支撑着全家生活,从无怨言,在当地传为佳话。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我询问了她丈夫的病情、农田作业、孩子学习、家庭收入状况,还特意留下了联系方式。晚间就餐后,继续了解“三农”问题,听取了前锋镇农业农村发展情况介绍。当天恰逢三八妇女节,还慰问了杨素琴、王业梅2户妇女代表。

(三)感受到了当地的喜人变化

郑圩村作为典型的农业大村,规划整齐有序,房屋装修一新。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的正确领导下,该村以关乎民生为工作出发点,以美化、亮化村容环境为切入点,重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修建了全村主要水泥道路,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问题,并对主要道路两旁进行了绿化美化;疏浚村庄河塘3条,新增自来水用户300多户;配备专职保洁员5名,新建垃圾池50座,实行了垃圾集中处理,改造农村户厕700多座,拆除门前猪舍、厕所100多间,粉刷墙面4000多平方米,移草堆200多个,砍伐村木700多棵,使广大群众真正享受着环境连片整治带来的成果;新建了村综合服务中心,有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基层党组织领导有力,老支书朱国华在村民中享有较高的威信,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干群真抓实干,奋力拼搏,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群众幸福指数较高。

三、反映问题及解决情况

认真倾听农民诉求,帮助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共谋发展农业生产的思路对策,是深入开展“三解三促”活动的重要内容。现场研究解决了以下问题:

(一)关于粮食生产。村民们普遍反映,郑圩村平均每户责任田12亩左右,如果风调雨顺,每年的种粮收入在12000元左右,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由于当地工业和三产服务业还不发达,农民要想增加收入,只能靠到外地打工挣钱,务农人口大幅减少,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种田和打工很难同时兼顾。首先,从政策层面看,国家和地方都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每年都将“三农”问题放在全局工作的首位,出台了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生产补贴等多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旨在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其次,从农村基础看,现阶段我国的农业基础地位依然牢固、农村家庭经营依然存在,相信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从事种粮的收入将超过社会平均水平,农村经济社会将更加繁荣;再次,从当前生产看,要积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优化品种结构,推进旱稻改水稻、籼稻改粳稻、直播改机插工作,加快粮食高产技术普及化,加快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紧接着,我们一起探讨如何有效利用科技来提高粮食单产和效益。确如老支书李正玉所说,该村10000多亩农田水面,白马湖、宝应湖三面环绕,水源充足、生态环保,如果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打造成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不仅能够提高种植效益、增加群众收入,同时每年生产的1000多万斤优质稻米对国家、社会也是一大贡献。关于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与申报工作,我将协调委有关部门给予跟踪、支持。

(二)关于特色水产养殖。前锋镇濒临白马湖、宝应湖,发展水产养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