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 ppt课件
气 气行于皮肉筋骨的缝隙中 经络就是皮肉筋骨之间的缝隙所构成的通
道。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
具有流通气血,营养全身,调节机体功能, 增强机体防御外邪的作用。
运行气血,燮理阴阳; 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脉是主干,多循行于深部,纵行于固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 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 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
血有形,气无形 脉有形,经无形 有形之脉行有形之血;无形之经行无形之
肺
大肠
↓
脾
胃
心
↓
中
心
小肠 ↓
肾
膀胱
胸
↓
中
心包
三焦
↓
肺
肝
胆
中
“ 肺 大 胃 脾 心 小 肠 , 膀 肾 包 焦 胆 肝 续 ”。
规 律 :“ 表 里 经 —同 名 经 —表 里 经 ”
外侧前中后阳明少太阳 内侧前中后太阴厥少阴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
手三阴经从胸到手, 手三阳经从手到头, 足三阳经从头到足, 足三阴经从足到腹。
头
手 胸 手 手三阴
手三阴
腹
足
足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手
双
臂
头
上
举
胸
阴
腹
升
阳
足
降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
脏(阴经)里
腑(阳经)表
表里 关系
道。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
具有流通气血,营养全身,调节机体功能, 增强机体防御外邪的作用。
运行气血,燮理阴阳; 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脉是主干,多循行于深部,纵行于固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 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 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
血有形,气无形 脉有形,经无形 有形之脉行有形之血;无形之经行无形之
肺
大肠
↓
脾
胃
心
↓
中
心
小肠 ↓
肾
膀胱
胸
↓
中
心包
三焦
↓
肺
肝
胆
中
“ 肺 大 胃 脾 心 小 肠 , 膀 肾 包 焦 胆 肝 续 ”。
规 律 :“ 表 里 经 —同 名 经 —表 里 经 ”
外侧前中后阳明少太阳 内侧前中后太阴厥少阴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
手三阴经从胸到手, 手三阳经从手到头, 足三阳经从头到足, 足三阴经从足到腹。
头
手 胸 手 手三阴
手三阴
腹
足
足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手
双
臂
头
上
举
胸
阴
腹
升
阳
足
降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
脏(阴经)里
腑(阳经)表
表里 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经络ppt课件
分支2:从掌中分出, 沿无名指出尺侧端,交 于手少阳三焦经。
完整版ppt课件
30
手少阳三焦经
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向上沿 无名指尺侧至手腕背面,上行 前臂外侧尺、桡骨之间,过肘 尖,沿上侧向上至肩部,向前 行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络心 包,穿过膈肌,依次属上中下 三焦。
分支1:从膻中分出,上行 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于 大椎,分开上行到项部,沿耳 后直上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 下经面颊部到目眶下。
表里:彼此之间无表里配合关系
完整版ppt课件
35
(二)、奇经八脉的功能
十二经气血满溢 注入奇经、蓄以备用
调节经
保持气
脉气血 十二经气血不足,奇经气血给以补充
血恒定
冲—— 通行上下前后
督——总督一身之阳经
功
任——总任一身之阴经
统摄气血
能 加强经脉联系 带——约束纵行诸经
协调阴阳
阴阳跷— 主宰一身左右
完整版ppt课件
前——太阴 中——厥阴 后——少阴 前——阳明 中——少阳 后——太阳 7
脏为阴、腑为阳: 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一阳经分别隶属 于一腑,各经以所属脏腑命名。
上为手,下为足:
分布于上肢的经脉——手经 在经脉前冠以“手”“足”
字 分布于下肢的经脉——足经
完整版ppt课件
8
(二)具体名称
系统 络脉 浮 络——浮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孙 络——最细小的络脉
十二经筋——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分布的筋
连属部
肉体系
十二皮部——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的反
应区
完整版ppt课件
6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名称分类
十二经脉的名称有一定的意义 (一)命名原则 内为阴、外为阳:
完整版ppt课件
30
手少阳三焦经
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向上沿 无名指尺侧至手腕背面,上行 前臂外侧尺、桡骨之间,过肘 尖,沿上侧向上至肩部,向前 行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络心 包,穿过膈肌,依次属上中下 三焦。
分支1:从膻中分出,上行 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于 大椎,分开上行到项部,沿耳 后直上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 下经面颊部到目眶下。
表里:彼此之间无表里配合关系
完整版ppt课件
35
(二)、奇经八脉的功能
十二经气血满溢 注入奇经、蓄以备用
调节经
保持气
脉气血 十二经气血不足,奇经气血给以补充
血恒定
冲—— 通行上下前后
督——总督一身之阳经
功
任——总任一身之阴经
统摄气血
能 加强经脉联系 带——约束纵行诸经
协调阴阳
阴阳跷— 主宰一身左右
完整版ppt课件
前——太阴 中——厥阴 后——少阴 前——阳明 中——少阳 后——太阳 7
脏为阴、腑为阳: 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一阳经分别隶属 于一腑,各经以所属脏腑命名。
上为手,下为足:
分布于上肢的经脉——手经 在经脉前冠以“手”“足”
字 分布于下肢的经脉——足经
完整版ppt课件
8
(二)具体名称
系统 络脉 浮 络——浮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孙 络——最细小的络脉
十二经筋——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分布的筋
连属部
肉体系
十二皮部——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的反
应区
完整版ppt课件
6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名称分类
十二经脉的名称有一定的意义 (一)命名原则 内为阴、外为阳:
2024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课件完整版
刮痧 通过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 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 等作用。
注意事项 艾灸和刮痧等操作前需了解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 部位和方法,注意防止烫伤和感染。同时,对于孕妇、心 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操作。
19
05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2024/1/28
气血流通原理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经络则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 在经络中运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当经络气 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024/1/28
6
02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2024/1/28
7
脏腑功能在经络中体现
2024/1/28
脏腑功能通过经络实现相互联系
小儿消化不良
通过经络刺激,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小儿营养不良。
2024/1/28
产后缺乳
依据经络理论,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刺激乳腺分泌,增加乳汁 量。
22
运动损伤康复中经络应用
肌肉拉伤
运用经络穴位按摩或针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肌肉修复。
韧带扭伤
通过经络治疗,调整关节稳定性,促进韧带修复,缓解疼痛和肿胀。
《中医基础理完论整经版络》ppt课件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 常见穴位分类及其功能解析 • 针灸、拔罐等操作方法介绍 •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 现代科技在经络研究中应用前景展望
2
01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2024/1/28
3
经络定义及作用
注意事项 艾灸和刮痧等操作前需了解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 部位和方法,注意防止烫伤和感染。同时,对于孕妇、心 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操作。
19
05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2024/1/28
气血流通原理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经络则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 在经络中运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当经络气 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024/1/28
6
02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2024/1/28
7
脏腑功能在经络中体现
2024/1/28
脏腑功能通过经络实现相互联系
小儿消化不良
通过经络刺激,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小儿营养不良。
2024/1/28
产后缺乳
依据经络理论,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刺激乳腺分泌,增加乳汁 量。
22
运动损伤康复中经络应用
肌肉拉伤
运用经络穴位按摩或针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肌肉修复。
韧带扭伤
通过经络治疗,调整关节稳定性,促进韧带修复,缓解疼痛和肿胀。
《中医基础理完论整经版络》ppt课件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 常见穴位分类及其功能解析 • 针灸、拔罐等操作方法介绍 •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 现代科技在经络研究中应用前景展望
2
01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2024/1/28
3
经络定义及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课件课件课件
详细描述
拔罐治疗是中医经络治疗的辅助方法之一,通过拔罐负压作用,可以刺激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调整 人体功能、缓解病情的目的。拔罐治疗对于肌肉疲劳、颈肩疼痛、腰腿疼痛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同时,拔罐治 疗还可以用于减肥、美容等方面。
06
经络系统的日常保健
运动保健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通过缓慢而流畅的动作来 调和身体和内心的效果,有助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拔罐
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吸拔体表的穴位来达到疏通经络 、祛除湿气的效果。
按摩
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身体的各个穴位来调和气血 ,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
THANKS
感谢观看
养身体。
当归
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 血、活血、调理月经等多种功效, 经常食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延缓衰老。
黄芪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益 气固表、利水消肿等多种功效,经 常食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延 缓衰老。
药物保健
针灸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身体的各个穴位来调和气 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经络系统在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针灸、推拿、拔 罐等中医治疗方法都是基于经络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对于 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04
经络系统的诊断方法
望诊
01
02
03
04
望神
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面色以 及眼神,以判断病情的虚实。
望舌
观察舌质、舌苔以及舌下络脉 的变化,判断气血运行情况及
脏腑功能。
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种古老的健身运动,通过特定的动作来刺激身 体的各个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拔罐治疗是中医经络治疗的辅助方法之一,通过拔罐负压作用,可以刺激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调整 人体功能、缓解病情的目的。拔罐治疗对于肌肉疲劳、颈肩疼痛、腰腿疼痛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同时,拔罐治 疗还可以用于减肥、美容等方面。
06
经络系统的日常保健
运动保健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通过缓慢而流畅的动作来 调和身体和内心的效果,有助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拔罐
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吸拔体表的穴位来达到疏通经络 、祛除湿气的效果。
按摩
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身体的各个穴位来调和气血 ,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
THANKS
感谢观看
养身体。
当归
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 血、活血、调理月经等多种功效, 经常食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延缓衰老。
黄芪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益 气固表、利水消肿等多种功效,经 常食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延 缓衰老。
药物保健
针灸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身体的各个穴位来调和气 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经络系统在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针灸、推拿、拔 罐等中医治疗方法都是基于经络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对于 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04
经络系统的诊断方法
望诊
01
02
03
04
望神
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面色以 及眼神,以判断病情的虚实。
望舌
观察舌质、舌苔以及舌下络脉 的变化,判断气血运行情况及
脏腑功能。
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种古老的健身运动,通过特定的动作来刺激身 体的各个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PPT课件
上巨虚 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 一横指。 [主治] 肠鸣,腹痛,泄泻,便秘,下肢痿痹。 [附注] 大肠经下合穴。 下巨虚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 缘一横指。 [主治] 小腹痛,泄泻,痢疾,乳痈,下肢痿痹。 [附注] 小肠经下合穴。 冲阳 足背最高处,第二、三跖骨与楔骨之间的凹 陷中。
医学课件
1
权品品牌管理公司
服务部培训老师
刘晓琼 2011年8月
医学课件 2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第一章 阴阳学 第二章 五行学 第三章 五脏概述 第四章 气血津液
第五章 经络概述
第六章 基础诊断
医学课件 3
第五章 经络概述
第一节 经络概治病、养生保健的核心理论,是中 医最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
[主治] 口眼歪斜,面肿,齿痛,胃病,足痿无力。
[附注] 足阳明经所过为“原”。 厉兑 在足第2趾外侧,距趾甲角0.1寸。[主治] 齿痛,咽喉肿痛,腹胀,多梦,癫狂。 [附注] 足阳明经所出为“井”。 医学课件
20
4.足太阴脾经 (共21穴)
循环: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 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第一 跖趾关节过内踝前,沿小腿内侧 上行,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 厥阴经的前面,经膝股部内侧前 缘,上行进入腹部,属脾络胃,
过膈上行,挟咽旁系舌根,散舌
下。 胃部支脉:过膈流注于心中,与
心经相接。
医学课件 21
脾经主要功能
预防脾、胃、妇科及泌尿上的
症状。
主治胃脘痛、食则呕,嗳气,
腹胀便溏,身重无力,下肢内
侧肿胀,四肢厥冷及经脉循行
部位的其他病证。
医学课件
22
脾经重点腧穴
隐白 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 0.1寸。[主治] 腹胀,便血,尿血, 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 [配伍] 配地机、三阴交治疗出血症。 [附注] 足太阴经所出为“井”。
中医基础理论10经络-PPT
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 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 腘窝中(委中穴)。
分支:从项部(天柱穴)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 附分穴挟脊(旁开3寸)下行至髀枢(大转子部,当环 跳穴),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 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 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 (列缺穴)分出,经手 背走向食指桡侧端(商 阳穴),交于手阳明大 肠经。
手太阴肺经主治
肺系疾病:咳嗽,气喘,咽喉肿 痛,咳血,胸痛。 外经病:肩背痛,肘臂挛痛,手 腕痛。
2.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经过手背行于 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 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 穴),在向前下行入缺盆,进入胸 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 大肠。
至阴
[属性]井穴 [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跟角旁0.1寸。 [主治]头面五官疾;胎位不正,滞产。 [操作]浅刺0.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
8.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 (涌泉穴),出行于舟骨粗隆之 下,沿内踝后,分出进入足跟部, 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窝内 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 穴),穿过脊柱至腰部,属肾, 络膀胱。
中医药学基础
经络
▪ 《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 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 《扁鹊心书》:“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 便错。”
经络
概述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概述
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 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 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 重要组成部分。
分支:从项部(天柱穴)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 附分穴挟脊(旁开3寸)下行至髀枢(大转子部,当环 跳穴),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 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 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 (列缺穴)分出,经手 背走向食指桡侧端(商 阳穴),交于手阳明大 肠经。
手太阴肺经主治
肺系疾病:咳嗽,气喘,咽喉肿 痛,咳血,胸痛。 外经病:肩背痛,肘臂挛痛,手 腕痛。
2.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经过手背行于 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 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 穴),在向前下行入缺盆,进入胸 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 大肠。
至阴
[属性]井穴 [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跟角旁0.1寸。 [主治]头面五官疾;胎位不正,滞产。 [操作]浅刺0.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
8.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 (涌泉穴),出行于舟骨粗隆之 下,沿内踝后,分出进入足跟部, 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窝内 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 穴),穿过脊柱至腰部,属肾, 络膀胱。
中医药学基础
经络
▪ 《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 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 《扁鹊心书》:“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 便错。”
经络
概述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概述
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 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 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经络)PPT课件
第四章 经
(二)经脉与络脉的区别
络(meridians and coll系统的主干;络(联络、网络)是经络 系统的分支。 2.循行部位:经脉多深而不见,行于分肉之间;络脉多浮而常见,循 行于体表。 3.形态:经脉较粗大,络脉较细小。 4.循行规律:经脉纵行为主;络脉纵横交错,网络全身。 ☆接口: 经与络之间的区别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
第四章 经
络(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
*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脾经在中线。至内踝上八 寸处,脾经在前,肝经在中线。 ☆接口:经脉名称,应写全称。 ☆接口:掌握规律的重要性。
第四章 经
络(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3.十二经别: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
在体内的联系。
第四章 经
(二)络脉
络(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别络:较大的络脉,十五(六)支。加强表里阴阳两经在体表的联 系,补正经循行的不足,调节一身络脉等作用。 ●浮络:浮行于浅表部位,浮而常见的络脉。 ●孙络:最细小的络脉。 (三)连属部分(经筋和皮部) 十二经筋: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 系,联缀四肢百骸、维络周身、主司关节运动。 十二皮部:十二经脉机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
第四章 经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脉
络(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1.正经(十二正经,十二经脉)
正经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为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为
气血的主要通道。 ☆接口:
为什么十二经脉又称正经?(有一定起止,一定的循行部位和交接顺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十二经脉ppt课件
起于鼻翼旁,沿鼻 根、前额、胸部乳 中线、腹部正中线 旁开2寸处沿下肢 前外侧下行。其主 要分支从足背分出, 至大趾与足太阴脾 经相接。
完整版ppt课件
20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 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 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 侧正中线上行。至内踝 尖上八寸处,交出足厥 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 腿内侧前缘,进入腹中, 属脾,络胃。向上穿过 膈肌,沿食道两旁,连 舌本,散舌下。
2 )
脉至面胸任
皆目颊腹脉
行眶部部:
予下环正下
脊。绕中出
完整版ppt课件
41
(3)冲脉:下出会阴又分三支
一支腹腔后壁,在脊柱内上行与督脉 相通。
一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与足少阴经 相并,布散于胸中。
一支沿股内侧下行至足大趾交足厥阴 肝经。
(二)带脉的循行:起于季胁,绕身一周。
(腹面带脉下到少腹)
完整版ppt课件
其分支从足背分出, 至大趾,与足厥阴 肝经相接。
完整版ppt课件
28
足厥阴肝经
起于足大趾,沿 下肢内侧中线 (内踝8寸处以下, 行于前缘),至 少腹、胁助,直 至头顶。
其分支从肝分出,
贯膈,注肺中,
与手太阴肺经相
接。
完整版ppt课件
29
第三节 奇经八脉
完整版ppt课件
30
一、概述
(一)奇经八脉的含义:
完整版ppt课件
34
(4)带脉约束纵行诸经。
(5)阳维维于阳,组合所有的 阳经;阴维维于阴,组合所有 的阴经。
(6)阴跷,阳跷脉均起于足踝, 对下肢内外侧的阴经与阳经有 协调作用。
完整版ppt课件
35
2、涵蓄和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
当十二经脉气血旺盛有余时,则流注 于奇经八脉,涵蓄备用 。
完整版ppt课件
20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 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 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 侧正中线上行。至内踝 尖上八寸处,交出足厥 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 腿内侧前缘,进入腹中, 属脾,络胃。向上穿过 膈肌,沿食道两旁,连 舌本,散舌下。
2 )
脉至面胸任
皆目颊腹脉
行眶部部:
予下环正下
脊。绕中出
完整版ppt课件
41
(3)冲脉:下出会阴又分三支
一支腹腔后壁,在脊柱内上行与督脉 相通。
一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与足少阴经 相并,布散于胸中。
一支沿股内侧下行至足大趾交足厥阴 肝经。
(二)带脉的循行:起于季胁,绕身一周。
(腹面带脉下到少腹)
完整版ppt课件
其分支从足背分出, 至大趾,与足厥阴 肝经相接。
完整版ppt课件
28
足厥阴肝经
起于足大趾,沿 下肢内侧中线 (内踝8寸处以下, 行于前缘),至 少腹、胁助,直 至头顶。
其分支从肝分出,
贯膈,注肺中,
与手太阴肺经相
接。
完整版ppt课件
29
第三节 奇经八脉
完整版ppt课件
30
一、概述
(一)奇经八脉的含义:
完整版ppt课件
34
(4)带脉约束纵行诸经。
(5)阳维维于阳,组合所有的 阳经;阴维维于阴,组合所有 的阴经。
(6)阴跷,阳跷脉均起于足踝, 对下肢内外侧的阴经与阳经有 协调作用。
完整版ppt课件
35
2、涵蓄和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
当十二经脉气血旺盛有余时,则流注 于奇经八脉,涵蓄备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4/2021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8
四、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别络(大络)
络脉 浮络
孙络
十二经筋
外连
连属部分
十二皮部
内属——五脏六腑
3/24/2021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9
第二节 十二经脉
❖ 十二经脉的名称 ❖ 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 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11
(二)具体名称
上肢——手 下肢——足
内侧—— 手三阴经 外侧—— 手三阳经 内侧——足三阴经 外侧——足三阳经
前——手太阴肺经 中——手厥阴心包经 后——手少阴心经 前——手阳明大肠经 中——手少阳三焦经 后——手太阳小肠经 前——足太阴脾经 中——足厥阴肝经 后——足少阴肾经 前——足阳明胃经 中——足少阳胆经 后——足太阳膀胱经
┌ 表里经┐ ┌同名阳经┐ ┌表里经┐
┌─→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 │┌──────心中←───────┘ │└→手少阴→手太阳→足太阳→足少阴┐ │┌──────胸中←───────┘ │└→手厥阴→手少阳→足少阳→足厥阴┐ └───────肺中←───────┘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14
2.同名手足阳经交接于头面部(“头为诸阳之会”)
鼻翼旁(迎香)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目内眦(睛明)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目外眦(瞳子髎)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3/24/2021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15
3.足、手阴经交接于胸部
心中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胸中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肺中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13
(二)交接规律
1.相表里的阴阳两经在四肢末端相交接
食指端(商阳)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无名指端(关冲)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小指端(少冲少泽)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大趾(隐白)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大趾后(大敦)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小趾(至阴)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3/24/2021
3/24/2021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10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一)命名原则
❖ 1 上为手,下为足:行于上肢者为手经, 行于下肢者为足经。
❖ 2 内为阴,外为阳:四肢内侧前中后依次 为太阴、厥阴、少阴;四肢外侧前中后依 次为阳明、少阳、太阳。
❖ 3 脏为阴,腑为阳:阴经属脏,阳经属腑。
3/24/2021
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
3/24/2021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16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一)十二经脉头面部的分布 ❖ 头为诸阳之会:阳明经分布于面部,其中足
阳明经行于额部;少阳经分布于头侧部;手 太阳经行于面颊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顶、后 头部。 ❖ 总的来说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3/24/2021
经络学说形成的基础 3.循经症候群的观察和练功过程中的体悟 4.穴位主治功用的归纳 5.古代解剖学的知识 6.阴阳五行学说的渗透和指导
3/24/2021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6
(二)经络学说的确立
《内经》成书是中医学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
(三)经络学说的发展
1 经络学说向临床实践方向发展(秦汉时期:公元 前221年—公元265年)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概 念、构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精气血神之间相互联 系的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
3/24/2021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5
三、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一)经络学说的形成 1.《十一脉灸经》 2. 针灸疗法的发明和经络感传现象的发现是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 第二节 十二经脉 第三节 奇经八脉 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3/24/2021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2
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
❖ 经络的基本概念 ❖ 经络学说的概念 ❖ 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 经络系统的组成
3/24/2021
《难经》
《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
华佗
2 针灸经络学说的总结时期 (晋以后) 晋 •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宋 • 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3/24/2021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7
宋 •王执中《针灸资生经》 元• 滑寿《十四经发挥》 明• 李时珍《奇经八脉考》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 清• 姚澜《本草分经》 清•陈惠畴《经络图考》 黄谷《明堂经络图册》 钱镜《脏腑正伏侧人明堂图》……
❖ 手三阴经从胸部走向腋下; ❖ 手三阳经循经肩部和肩胛部; ❖ 足三阴经行于胸腹部(前); ❖ 足三阳经则阳明经在前(胸
腹面)、太阳经在后(背面)、
RK
ST SP
Liv
少阳经在体侧。
❖ 分布于胸腹面的经脉,从胸腹正中线(任脉)
自内向外依次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 足厥阴经。
3/24/20础理论经络
12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一)走向规律
❖ 手三阴经,从胸走 手,交手三阳经;
❖ 手三阳经,从手走 头,交足三阳经;
❖ 足三阳经,从头走 足,交足三阴经;
头(面)
手三阳经
手三阴经
胸
手
足三阳经
腹
❖ 足三阴经,从足走
足三阴经 足
腹至胸,交手三阴
经。
3/24/2021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17
(二)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分布
❖ 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内侧前中 后,太阴厥少阴”。但足三阴经在内踝 尖上八寸以下的分布,前中后部位依次 是厥阴、太阴、少阴。
❖ 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面:“外侧前中 后,阳明少太阳”。
3/24/2021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18
(三)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3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 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 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与络的关系: 经——经络系统的主干;有固定循行路线
络——经的分支,网络全身;无固定循行路线
3/24/2021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4
二、经络学说的概念
19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 ❖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 ❖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 ❖ 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 ❖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 ❖ 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3/24/2021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20
五、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