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滑轮学案(2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2节《滑轮》教学设计
12.2《滑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滑轮是是常用的简单机械。
教学一开始,可让学生观察并说明滑轮的结构特点。
从实际应用中是认识滑轮的两种用法定滑轮和动滑轮。
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好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的实验,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加深体验。
但要注意根据学生情况把握好分寸。
因为这个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装置装配上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滑轮有一些认识,但是还不够深刻,本节内容让学生使用滑轮,对于滑轮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了解滑轮的存在,了解滑轮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认识滑轮不困难。
但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连接实验装置,探究滑轮工作特点,学生因为缺少实际操作经验存在着不少困难,甚至有些学生会手足无措,无从下手。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知道滑轮的作用;3. 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二)过程与方法在认识滑轮的过程中,体会对比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关心生产、生活中滑轮的应用,有利用滑轮的意识。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难点: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比【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滑轮、细绳、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设计的意图】采取“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思维程序,探究问题,得出科学结论。
通过讨论分析、应用举例、练习巩固对本节内容更深的理解。
强调以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为主,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
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请学生观察图片教师活动讲授请同学们结合实验,思考以下问A.F1最大B.F2最大A.F1>F2>F3B.F2>F3>F1第二课时我们把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做滑轮组。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2.2滑轮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物理教材,第12章第2节“滑轮”。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滑轮组的概念及其省力特点。
3. 掌握滑轮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滑轮的省力效果。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了解滑轮组的概念。
2.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滑轮的省力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难点:滑轮组的省力计算,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模型,绳子,重物。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教师可以演示一个滑轮的实验,如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滑轮的省力特点。
2. 概念讲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滑轮的构造,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如定滑轮固定位置,动滑轮随物体移动等。
3. 滑轮组讲解:教师讲解滑轮组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如如何省力,如何改变力的方向等。
4.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举例讲解滑轮组的省力计算,如给定重物和滑轮组,让学生计算所需用力的大小。
5.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滑轮组,使物体提升一定高度所需用力最小。
6. 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吊车、电梯等。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定义和特点2. 滑轮组的省力特点3. 滑轮组的应用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描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请解释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1. 定滑轮固定位置,动滑轮随物体移动;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
2. 滑轮组通过多根绳子承担同一重物,能够省力;例如,一个重200N的物体,用一个动滑轮提升需要用力200N,而用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只需要用力100N。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12、2滑轮导学案2word版
《12.2滑轮》导学案一:学习目标:通过合作探究,知道滑轮以及两种滑轮的特点及使用。
二:导学流程活动一:结合图11—14如何把木料运到楼上?做一做:选择合适的器材做一个模型,试一试能否实现自己的设想。
活动二:结合图11—15和图11—16,说一说滑轮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a.___________这种滑轮称为定滑轮。
b.______________这种滑轮称为动滑轮。
c.举出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滑轮的实例,并指出分别是哪一种滑轮。
活动三: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按课本图11—17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1.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_______________2.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得到的情况如何?________4.分析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活动四: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按课本图11—18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1.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_______________2.改变钩码的个数,情况如何?________________活动五:读一读: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1.找出定滑轮支点,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如何?______ 定滑轮实质是_____________杠杆.2.找出动滑轮的支点,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它们的大小关系如何?___________ 动滑轮实质是_____________杠杆.活动六:滑轮组结合图11—20。
1.滑轮组的使用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_。
3.若考虑动滑轮重,应把“物重”改为“______”,即包括动滑轮重。
活动七:1.组装:组装口诀:单从____,双从______,从_____向外绕。
人教版物理八下12.2《滑轮》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下12.2《滑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2.2节《滑轮》。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以及滑轮组的使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滑轮的定义: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 滑轮的分类:根据滑轮的形状和数量,分为动滑轮、定滑轮和滑轮组。
3. 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的工作原理基于力的分解和杠杆原理。
4. 滑轮组的使用:滑轮组可以通过改变滑轮的组合方式,实现力的合成和分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能解释实际生活中的滑轮现象。
2. 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能运用滑轮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和滑轮的力的合成与分解。
2. 教学重点:滑轮的工作原理和滑轮组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模型、绳子、重物、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手册、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吊扇,引导学生发现吊扇就是利用滑轮的原理工作的。
2. 知识讲解: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3. 滑轮组的使用:讲解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滑轮组。
4. 例题讲解:讲解滑轮的力的合成与分解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滑轮定义:能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简单机械分类: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工作原理:力的分解和杠杆原理滑轮组:力的合成和分解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解释滑轮的作用。
答案: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 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滑轮应用,并说明其原理。
答案:例子1:吊车利用滑轮组原理吊起重物;例子2:电梯利用滑轮原理上下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滑轮有了直观的认识,通过知识讲解和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了滑轮的工作原理和滑轮组的应用。
滑轮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滑轮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滑轮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掌握计算滑轮的力系数和力的方向。
3. 能够运用滑轮原理解决与滑轮有关的物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滑轮的力系数和力的方向计算。
3. 滑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在黑板上写下滑轮的定义,并简要解释滑轮的基本原理。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滑轮对力的作用有哪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讲授滑轮的力系数和力的方向计算(20分钟)1. 讲解滑轮的力系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力系数的概念,并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进行演示和计算。
2. 引导学生掌握力的方向的确定方法。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能够根据滑轮的方向和给定条件确定力的方向。
3. 给学生练习题,检验他们对滑轮的力系数和力的方向计算是否掌握。
步骤三:讲解滑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5分钟)1. 给出一些与滑轮有关的实际问题,如起重机工作原理、滑轮组的应用等,并讲解其中的物理原理。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帮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
步骤四:梳理和总结知识要点(10分钟)总结滑轮的基本原理、力系数和力的方向计算方法,并强调应用问题的解决思路。
同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四、课堂练习1. 写出滑轮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计算给定滑轮的力系数。
3. 根据所给条件确定力的方向。
4. 解答与滑轮有关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讲解滑轮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掌握力系数和力的方向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通过课堂练习,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
整体上,本课设计合理、内容丰富,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滑轮的相关知识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培养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二章12.2《滑轮》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二章12.2《滑轮》一、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介绍滑轮的概念,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讲解滑轮的作用和特点。
2. 滑轮的原理: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包括力的转换和方向的改变。
3. 滑轮组:介绍滑轮组的组成和应用,讲解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4. 滑轮的选用: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滑轮,以提高使用效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选用方法。
2. 教学重点: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滑轮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三角板、直尺、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滑轮设备,如吊车、晾衣架等,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阐述滑轮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滑轮应用,如滑轮组的使用,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滑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组装滑轮组,体验滑轮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滑轮组的选用方法,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滑轮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滑轮定义:分类:动滑轮、定滑轮作用:原理:力的转换、方向的改变滑轮组组成:应用:省力特点:选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请解释滑轮的工作原理。
3. 请举例说明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应用。
4. 请谈谈你如何选择合适的滑轮组,以提高使用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动手操作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滑轮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 滑轮(第2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滑轮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滑轮组的特点2.知道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应用,会利用滑轮组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 知识回顾:1.动滑轮能,不能省距离,也不能,它的实质是________杠杆2.定滑轮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离,但能。
,它的实质是________杠杆(二)?阅读教材P83“滑轮组”,我知道:单独使用动滑轮和定滑轮有时都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人们常常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成_________来满足我们的要求。
二、合作探究1.动手体验:组装如图12.2—9所示的两个滑轮组。
2.小组探究:滑轮组的特点(利用图12.2—9所示装置)(1)我们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甲装置乙装置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动滑轮和物体总重G/N图12.2—9物体移动的距离h/m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m(2)分析数据:甲装置中,动滑轮上有段绳子,S= h,F= G;乙装置中,动滑轮上有段绳子,S= h,F= G。
(3)得出结论:滑轮组中,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就是动滑轮和物体总重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一朵云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一朵云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一朵云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一朵云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一朵云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一朵云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一朵云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一朵云图12.2—15的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 。
三、牛刀小试: 如图12.2—10所示,用滑轮组将一个重为6N 的物体匀速提升5cm ,不计绳子、动滑轮的重力和摩擦力,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F 为 N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为 cm 。
四、知识小结1.滑轮组由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要费距离。
2.在滑轮组中,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就是动滑轮和物体总重的几分之一,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几倍。
可用公式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
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第2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第2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在设计这个物理课时,我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课程以实验和观察为主,让学生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滑轮的类型、特点和应用,能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我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提高对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是滑轮组的省力特点,重点是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滑轮组、绳子、重物等。
活动重难点在于学生能否理解滑轮组的省力特点,以及如何运用滑轮的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个难点,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课后,我会让学生反思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思考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同时,我也会鼓励他们将在课堂上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拓展他们的学习。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物理的乐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滑轮的原理和应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滑轮的原理涉及到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而滑轮的应用则涉及到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场景。
因此,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滑轮的原理,以及如何将原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滑轮组的省力特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滑轮组的省力特点涉及到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学生需要理解滑轮组是如何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来简化力的使用。
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因此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从而加深他们的理解。
再次,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
滑轮的应用涉及到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如吊车、电梯等。
学生需要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这些场景中,理解滑轮在这些场景中的作用和意义。
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 滑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第2节滑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够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3.能够根据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解决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特点和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有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数据,感受收集数据信息的重要性。
2.通过了解滑轮及滑轮组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难点: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实际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演示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滑轮、铁架台、弹簧测力计、直尺、钩码、细线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屏幕展示图片(四幅图片),边指着图上的滑轮,边讲述:升国旗时,要用到滑轮;起重机上有滑轮;晾衣架上有滑轮;升降机上要用到滑轮;滑轮有哪几种呢?使用滑轮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新知识。
(二)进行新课1.定滑轮和动滑轮:(1)认识滑轮。
由于多数学生不认识滑轮,因此可先出示滑轮实物,让学生认识滑轮是一个周边有凹槽,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
教师可分别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实物组装提升重物的装置,让学生观察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时的特征。
也可配合观看视频或者动画,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区别。
有一种滑轮在提升重物时,始终固定在支架上不动,这种滑轮叫做定滑轮。
还有一种滑轮在提升重物时,会整体随着重物一起上升,这种滑轮叫做动滑轮。
(2)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方案,然后分组实验,让学生经历实验研究的过程。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及应用:①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12.2滑轮第2课时轮轴和斜面教案
12.2。
2 轮轴和斜面【学习目标】1.轮轴的实质。
2.斜面的特点。
重点难点:斜面和轮轴的实质分析。
学习内容:轮轴和斜面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83科学世界内容,注意观察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自学检测】轮轴是由共同转轴的大轮和和小轮组成的,通常把大轮叫轮,小轮叫轴,常见的轮轴有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丝。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一、轮轴的几种情况。
1.(观察右图)轮轴的实质:轮轴相当于一根可连续转动的杠杆。
轮轴的中心相当于杠杆的支点,轮半径R和轴半径r相当于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分析:轮轴静止或匀速转动时,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结论:轮半径R是轴半径r的几倍,作用在轮上的动力就是作用在轴上阻力的几分之一。
轮轴平衡时,有F1×R=F2×r。
2。
如图所示是自行车上两个典型的轮轴装置,从图中可知脚踏板与齿轮盘组成了一个省力的轮轴,飞轮与后车轮组成了一个费(选填“省”或“费")力的轮轴。
3.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常会用到轮轴,轮轴由具有公共转轴的轮和轴构成。
分析:辘轳截面图如图所示,它就是轮轴的一种.辘轳也可以看成是变形的杠杆,辘轳绕着转动的轴心就是支点,辘轳的把手转动一圈就是如图所示的轮,作用在把手上的力为动力F1,水桶对轴向下的拉力是阻力F2,请在辘轳的截面图上画出辘轳的杠杆示意图。
通过示意图可以发现辘轳是省力(填“省力”或“费力")杠杆.二、提问:为什么上山的公路修成盘山路,而不是从山下直通山顶?模拟实验:将三角形的纸片绕在铅笔上,如图所示。
讨论:汽车爬山相当于沿三角形的哪一边爬到山顶的?走的路程是多了还是少了?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还有哪些场合利用了斜面?【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使用任何机械,能省力就必然费距离,而省距离就必然费力,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
【即时练习】1.斜面是省力(填“省力”或“费力")的简单机械,但要费距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2.2滑轮学案
一、【学习目标】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定滑轮、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特点3.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数据,感受收集数据信息的重要性。
【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难点】滑轮组的组装【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杠杆的五要素、力臂做法和平衡条件?二:探究新知1、知识点一: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自学课本80页,回答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及画法:定滑轮。
动滑轮。
2、知识点二: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自学课本81页,回答课本所提的问题提出问题:小平和小华观察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图12—5—2的甲、乙所示。
他们讨论,将重物搬上去为什么用如图12—5—2甲所示动滑轮,将旗帜拉上杆顶为什么用图12—5—2乙所示定滑轮?※思考与猜想:把重物搬上去用动滑轮,是不是动滑轮省力?人向下拉绳子旗帜就上升了,是不是定滑轮能改变施力的方向呢?※探究过程他们设计了如图12—5—3所示的实验装置。
他们先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挂钩码(如图12—5—3甲所示);再通过定滑轮拉钩码(如图12—5—3乙所示),同时用刻度尺测出钩码和绳的末端所移动的距离。
将有关数据填入下表。
然后照图12—5—3丙那样,用弹簧测力计通过动滑轮来拉钩码,同时,用刻度尺测出钩码和绳滑轮钩码重G/N拉力F/N钩码上升高度h/m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m大小方向定滑轮动滑轮※发现规律(1)、。
(2)、。
三:应用新知1.关于滑轮组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滑轮组一定省力又省距离;B.使用滑轮组一定省力,但不省距离;C.使用滑轮组一定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D.使用滑轮组一定不可能改变力的作用方向.2.把定滑轮看作一个杠杆,它的动力臂( ) A.是阻力臂的2倍 B.是阻力臂的 C.等于阻力臂 D.和阻力臂没有确定的关系3.如图所示,物体重力G=20N,绳的一端拴在地面上,用力F使滑轮匀速上升1m,那么( )A.重物上升1m,F=10NB.重物上开2m,F=40NC.重物上升1m,F=40ND.重物上升2m,F=10N4.使用动滑轮可以,但不能;使用定滑轮不能,但可以 .5使用滑轮组将2400N的货物匀速提起,不计其摩擦及滑轮重,如果向下的力是400N,则需用个定滑轮和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并应有。
人教版物理八下12.2《滑轮》教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下12.2《滑轮》教学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设计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滑轮的原理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理解滑轮的定义和作用,学会使用滑轮组改变力的方向。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滑轮的原理和特点,学会使用滑轮组改变力的方向。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剪刀、胶带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纸、一支笔,用于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滑轮小动画,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2. 讲解:简要介绍滑轮的定义和作用,解释滑轮组如何改变力的方向。
3. 实验一: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实验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滑轮的运动情况,感受力的变化。
4. 实验二:让幼儿自己设计一个滑轮组,解决一个问题,如:如何用滑轮组提升一个重物?实验过程中,引导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
6. 课后拓展: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一个生活中的滑轮例子,观察和记录其工作原理,并在下次课上分享。
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理解滑轮的原理和特点,学会使用滑轮组改变力的方向。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拓展方面,我让幼儿们回家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滑轮例子,相信这不仅能够巩固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还能够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在探索中不断成长。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2章第2节--滑轮学案
12.2《滑轮》学案【学习目标】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2.能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3.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活动1:组装滑轮,提升重物利用你组装的滑轮将钩码提升一定的高度,你能想出几种组装方法?(器材:铁架台、一个滑轮、一根细线)二、新课教学:学习内容(一):定滑轮和动滑轮思考:你组装的不同的滑轮在工作时他们有什么不同?1.1.什么叫定滑轮?生活中你发现哪里有定滑轮?1.2.什么叫动滑轮?生活中你发现哪里有动滑轮?1.3.使用杠杆可以省力,生活中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呢?请把你的猜测写下来。
学习内容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2.1.思考:上面的两种方案中,分别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起了相同重力的钩码,拉力相同吗?省力吗?省距离吗?使用定滑轮、动滑轮到底有什么好处?2.2.下面有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的实验数据表格,实验中需要哪些器材?活动2: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数据,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定滑轮的特点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使用定滑轮力,但可以,S h动滑轮的特点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使用动滑轮力,但不可以,S h2.3.思考:大家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学习内容三:滑轮组活动3: 左图为动滑轮的使用装置图,它只能省力,现在还想让装置具有改变力的方向的方便功能,该怎样组装实现向下拉绳子就可以将物体提高的目的?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滑轮组。
3.1思考:对于一定一动的两个滑轮,还有别的绕线方法吗? 甲图 乙图他们有何不同?活动4:对于甲图和乙图这两种绕线方法在使用中有什么不同?3.2练习: 利用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可以怎样绕绳子呢?n= n=学习内容四:轮轴和斜面自学课本P83轮轴和斜面,交流完成下列问题:1.轮轴由 和 组成,生活中你所知道的轮轴的实例有哪些?试写下来。
2.轮轴是 (填“省力”或“费力”)的简单机械。
《第十二章 第2节 滑轮》优质教案两篇(附同步练习)
《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教案(一)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及其特点。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能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对两种滑轮进行理论分析。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实践中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2.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动滑轮、定滑轮、钩码、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当我们参加升旗仪式时,看到站在地面上的人向下拉绳子,国旗就徐徐升起了。
你知道旗杆顶端有一个什么机械帮助把旗升上去的吗?你了解它的作用与实质吗?你还能举出它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赏、思考、回答从而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滑轮观察多媒体课件图片得出滑轮定义。
中心有轴,周边有凹槽,可以绕装在框子里的轴转动的轮子叫作滑轮。
探究点二:定滑轮问题1:我们可以直接用手将物体提升,但如果高度太高,手够不到怎么办呢?比如把国旗提升到顶端,这个时候就要用到滑轮了,现在我们就来模拟用滑轮提升国旗。
问题2:滑轮在使用时有什么样的特点?滑轮在转动,滑轮的轴不随物体一起运动,将这样的滑轮称为定滑轮。
问题3:使用机械的作用在于省力或者省距离,那么定滑轮的作用是什么呢?演示定滑轮,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1)钩码重力和竖直拉动时拉力大小是多少?(2)钩码移动距离和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是多少?(3)钩码移动方向和拉力的方向如何?总结:定滑轮的特点是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问题4:斜着拉动时拉力大小还等于物体重力吗?强调:沿任何方向拉动定滑轮,力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问题5:为什么沿各个方向拉动时拉力大小都一样呢?定滑轮的实质是l1=l2的等臂杠杆。
⎩⎨⎧F =G s =h探究点三:动滑轮问题1:滑轮除了刚才的用法,还有其他用法来提升物体吗?演示使用动滑轮。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2.2滑轮 教案(2)
《12.2滑轮》教学设计课题12.2滑轮第 1 课时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2、会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3、能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4、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5、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拉力大小与物重关系。
(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2、学会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装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会动手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能利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物体;经历探究滑轮特点的实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了解机械的使用,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及STS教育。
教学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否省力,是否改变力的方向,物体移动距离和绳子移动距离的关系。
教学难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分析归纳法。
教具铁架台、钩码、刻度尺、滑轮、细绳、弹簧测力计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组装滑轮提升钩码给学生一个任务:利用以下仪器:一个滑轮,一个钩码,一根细线,铁架台,组装滑轮把钩码提起来。
请一组学生上台演示定滑轮的组装方法,让下面的学生学着组装。
任务二:要求学生换种组装方法。
请一组学生上台演示动滑轮的组装方法,让下面的学生学着组装。
多数学生先组装出定滑轮。
少数学生组装出动滑轮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教学(一)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1、定滑轮的定义演示定滑轮并提问:定滑轮是否随物体上下移动?(板书)定滑轮定义轴固定不动答:定滑轮没有上下移动。
2、动滑轮的定义演示动滑轮并提问:动滑轮是否随物体一起移动?(板书)动滑轮轴随滑轮一起移动答:动滑轮随物体一起上下移动。
(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新课教学1、提出问题(1)定滑轮能否省力?能否改变力的方向?(2)动滑轮能否省力?能否改变力的方向?猜想2、实验一:定滑轮特点实验一:探究定滑轮的特点:1、用弹簧测力计测1个钩码的重力G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2节《滑轮》。
本节课主要介绍滑轮的类型、特点和应用,以及如何计算滑轮组的使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包括动滑轮和定滑轮。
2. 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如省力、改变力的方向等。
3. 学习滑轮组的计算方法,包括计算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和承担的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识别和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 学会使用滑轮组,并能够计算滑轮组的使用效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
2. 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 滑轮组的计算方法。
难点:1. 滑轮组的使用效果计算。
2. 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滑轮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滑轮模型。
2. 绳子。
3. 重物。
学具:1. 滑轮组实验器材。
2. 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滑轮组的使用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2. 讲解:介绍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解释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滑轮组实验,观察滑轮组的使用效果,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滑轮组的计算方法,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5. 练习:教师给出几个滑轮组的实例,学生独立计算使用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2.2 滑轮滑轮的定义:滑轮是一种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装置。
滑轮的分类: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的特点: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的计算方法:计算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计算承担的力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区别,并说明它们的工作原理。
2. 给出一个滑轮组的实例,计算其使用效果。
3. 思考一下,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练习,学生是否掌握了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 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滑轮组,并计算使用效果?3. 学生在实验和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是否给予了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拓展延伸:1. 研究一下,滑轮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航空航天、建筑等。
12.2滑轮导学案2
§12.2滑轮导学案(2课时)一、学习目标: ⒈知道什么是滑轮组;⒉理解滑轮组的作用,会根据滑轮组的绕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教学重点:滑轮组的作用,滑轮组绕线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二、预习导学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1、滑轮组特点:既可以 ,又可以 。
2、省力公式: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若不计摩擦及滑轮重力时F = G 物(2)若必需考虑动滑轮的重力时F= (G 物+ G 动) 练一练:不计摩擦及滑轮重1、该滑轮为_______滑轮,使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若不计绳重、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拉力F=_______2、该滑轮为_______滑轮,若不计绳重、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拉力F=_______3、该装置为 ,拉力F=_______4、拉力F=_______三、预习检测1.下列各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 )2、按要求画出滑轮组的绕绳方法:3、如图所示,物体A 重为100N ,挂重物的钩子承受的拉力是______ N 。
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__________N (动滑轮自重不计)。
四、当堂检测1、如图,物体重100N ,要使物体匀速升高2米,那么拉力F 是______,绳自由端拉下了_______米FG FG FG FGF= GF= GF=GF= GFG=300NP2、如图所示,物体A 重150N ,在拉力作用下匀速移动,若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120N ,不计滑轮重,试计算各情况下拉力的大小。
3、用下列简单机械,使重量同为G 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其中所用力最大的是(均不计摩擦)( )4、按要求给滑轮组绕线.(G 为物体重,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绳子的重力)5、如图所示,物重为300N ,若不计摩擦和滑轮自重, 则P 钩承受的拉力是 N ,拉力F是N。
若拉力F 移动距离为2.4m ,则重物上升 m 。
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滑轮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2
第2节滑轮“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是贯穿整个物理教学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再一次体现本理念.通过这种教学设计,使学生再次体会到科学探究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式,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本节课一共包括四个部分:1.定滑轮和动滑轮;2.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3.滑轮组;4.轮轴和斜面.这节课的设计是采用边实验边学习的教学方式,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从亲自体验的过程中把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通过轮轴和斜面的学习,使学生真正理解省力的机械必定费距离,费力的机械一定会省距离.学生已经学习了杠杆的有关知识,初步掌握了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技能,有了独立的实验能力.但因本节课实验的成败直接影响着结论的得出,所以在教学中可能出现以下两个方面的障碍:1.由于实验误差导致的数据偏离,可能使学生无法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2.对滑轮组的特点认识不足,无法正确地应用到实践中去.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使用.2.对实践中的滑轮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4.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重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难点:正确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1课时实验探究法、自主交流合作法、归纳法.滑轮、铁架台、钩码、细绳、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课前3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81—P84内容并用双色笔标出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定律和重点知识,物理课代表收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准备在课堂上展示.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利用多媒体播放升国旗片段.提出问题:升国旗的时候,为什么向下拉绳子,国旗却能向上运动呢?答案点拨:旗杆的顶端装有滑轮,通过滑轮改变了绳子拉力的方向.旗杆上的滑轮也像杠杆一样,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生活中你还了解哪些滑轮的应用?本节课我们就学习简单机械——滑轮.(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滑轮知识学习.)二、进行新课(一)定滑轮和动滑轮学生实验一:模拟制作升国旗的装置.学生组内积极动手,观察定滑轮的特点.教师巡回加以引导.(1)在铁架台的顶端固定一个滑轮,一段合适长度的细绳穿过滑轮.(2)在绳子的一端挂上钩码,用力拉绳子把钩码提升到顶端.学生观察交流:(1)向下拉动绳子时,铁架台顶部的滑轮是固定不动的.(2)向下拉动绳子时,悬挂钩码的绳子向上移动.(3)利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利用一只滑轮来提升物体的方法.仔细观察两种情况下滑轮的运动情况,比较装置的不同之处.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1.定滑轮: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2.动滑轮: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操作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对点训练】(多选)下列各图中滑轮的使用属于动滑轮的是()【答案】AC(二)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学生实验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提出问题】回顾三种杠杆的特点,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1)使用定滑轮、动滑轮能否省力?(2)使用定滑轮、动滑轮能否省距离?(3)使用定滑轮、动滑轮能否改变力的方向?【猜想与假设】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经验与已学的知识,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设计实验】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在设计过程中思考下面的问题:(1)实验中需要哪些器材?(2)使用滑轮提升物体时,应如何拉动绳子?(3)应该测量和记录哪些数据?并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进行实验】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实验前要注意下列事项:(1)拉动物体时要匀速;(2)使用定滑轮提升物体时,要重新调整弹簧测力计的零刻度;(3)测量距离时做好起点和终点的标记;(4)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内.【分析论证】学生分析表中记录的数据,归纳总结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实验结论】(1)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动滑轮特点:省力费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交流与反思】实验过程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还有哪些疑问?(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交流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点拨:分析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并作出定滑轮的和动滑轮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师生共同归纳总结:(1)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2)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明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知识拓展】通过理论分析,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在实际实验中,为什么没有省一半的力呢?影响因素:绳子与滑轮之间有摩擦;动滑轮自身有重力;没有沿竖直方向拉绳子等.实验结论:沿不同方向拉动滑轮上的绳子,拉力不同,竖直向上的拉力最小.【对点训练】如下图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B.乙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C.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D.乙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答案】B(三)滑轮组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而且费距离,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方向,但不省力.如果将动滑轮、定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效果将怎样?学生组装: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绕成滑轮组.方法点拨:如果忽略动滑轮的自重、绳重及摩擦,物体及动滑轮由几股绳子吊起,每股绳子承担的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提出问题:决定每股绳子承受力大小的因素是绳子股数,那么如何判断绳子的股数呢?说明: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有对有错,在教师给出答案后,进一步分析、总结确定绳子股数的方法.总结确定绳子股数的方法:(1)分离法:用一条虚线将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开,数与动滑轮相连接的绳子股数;(2)动算定不算:数出所有定滑轮、动滑轮之间的绳子股数,最后一股绳子若从定滑轮引出,则不算;若最后一股绳子从动滑轮引出,则计算在内.归纳总结:1.如果忽略动滑轮的自重、绳重及摩擦,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与重物的重力G之间的数量关系为F=1n G;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移动距离h的关系为s=nh.2.当绳头接在定滑轮上时,绳子股数是偶数;当绳头接在动滑轮上时,绳子股数是奇数.简称,奇动偶定.(设计意图:学会数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的股数,了解滑轮组的不同绕线方式.) 【对点训练】如下图所示,在两堵墙壁之间同一水平面上的A、B两点用弹簧秤和滑轮组相连接,不计摩擦和绳、滑轮、弹簧秤的重,若拉力F=5 N,则弹簧秤P的读数是________N,弹簧秤Q的读数是________N.【答案】1510(四)轮轴和斜面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83~P84“科学世界”,回答下列问题.(1)生活中门把手、方向盘、水龙头等有什么共同点?使用它们有哪些好处?(2)轮轴有哪些特点?是省力机械,还是费力机械?你发现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轮轴?(3)为什么上山的公路修得弯弯曲曲,而不是从山脚直通山顶?(4)斜面有哪些特点?是省力机械,还是费力机械?你发现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斜面?师生共同归纳总结:1.轮轴:由轮和轴组成,并且都是绕固定的轴线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2.轮轴的特点:轮轴连接在一起,工作时,转速相同.动力作用在轮上,是省力机械.3.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越平缓,越省力,但同时也就越费距离.4.斜面的应用:盘山公路、滚油桶上车、斧头、劈、螺丝钉、桥两边斜坡等.(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三、学以致用1.小虎同学用滑轮组匀速提起重为600 N的物体,如果不计摩擦力、动滑轮重力和绳子重力,则小虎同学对绳子的拉力应为()A.600 N B.400 NC.300 N D.200 N2.在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省力特点时,某同学做出如图所示实验:(1)在甲图中,该同学分别用力F1、F2、F3使物体匀速上升,则F1、F2、F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2)在乙图中,该同学也分别用力F1、F2、F3使物体匀速上升,则F1、F2、F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甲乙3.如图所示,滑轮重1 N,悬挂在弹簧秤下端,作用在绳端的拉力F是2 N,物体G重100 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水平地面受到物体G的压力是________N .(不计摩擦)【答案】1.C 2.(1)F1=F2=F3(2)F1<F2<F3 3.598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体会与经验?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实质、特点及滑轮组的使用.2.能识别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3.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与实质,能用它们来解决简单的问题,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第2节滑轮一、滑轮1.定滑轮:使用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2.动滑轮: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二、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1.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且费距离三、滑轮组1.F=1n G;s=nh2.奇动偶定四、轮轴和斜面完成《红对勾·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或《红对勾·练吧》的相关练习.1.本节课创设开放的学习氛围,提供足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探究性实验中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不同形式的思维活动,刺激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其中的奥秘,进而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2.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出滑轮、轮轴的实质,培养学生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在探究滑轮、滑轮组的特点时,拉力大于理想状态的物重的n分之一,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因此,把滑轮组省力的特点分为两种情况:在不计绳、动滑轮重及摩擦力的情况下有几段绳子作用在动滑轮上,所用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如果不计绳重及摩擦力,G还包含动滑轮的重力.。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实际中的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应用。
2.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3.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滑轮组的绕线及段数的判断不容易理解,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重点:滑轮组的分析、组装。
难点: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实际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三、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协作的实验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交流、讨论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滑轮、铁架台、弹簧测力计、直尺、钩码、细线等。
五、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 滑轮(1)教学目标1、能区分定滑轮与动滑轮;2、能说出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作用;3、会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与动滑轮特点;4、会分析动滑轮的省力情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5、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
学习重难点:1、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2、定滑轮、动滑轮的应用。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具:滑轮,钩码,细线,弹簧测力计学习过程:一、复习回忆1、杠杆的平衡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杠杆分为那几类?各类杠杆的特点是什么?二、探究新知1、观察滑轮,说出它的主要构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下图所示利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观察比较并将实验数据及现象填入相应的表中。
滑轮物重G/N拉力F/NF和G的关系物体上升高度h/m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mS和h的关系拉力的方向与钩码运动的方向的关系以桌面为参照物,滑轮是否运动对上述实验得出的结果分析:第一个滑轮_____移动,是滑轮,它不能______,但可以改变力的______。
第二个滑轮_____移动,是滑轮,它能省______,不能改变力的_______。
3、使用滑轮的理论分析外形相同的滑轮为什么使用方法不同会出现不同的作用呢?我们可以利用杠杆平衡原理来进一步论证。
(1)可以看出定滑轮一种变形的杠杆。
由图可知,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所以使用定滑轮______省力。
(2)动滑轮在使用时,同样可以当作变形的杠杆。
由图可知,动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因此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_________。
三、讨论:如右图,已知物重为30N ,匀速拉动物体时,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10N ,物体移动了0.5m,则拉力F= N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m 。
四、达标练习1. 如图1所示,物体 A 和 B 所受重力都为120牛,滑轮重力不计。
当分别用力匀速提升物体A 和B 时,F A = N , F B = N 。
2.右图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B .乙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C .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D .乙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3.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了泥潭中,按右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
如果汽车的重力为10000N,汽车所受阻力为800N ,则甲图中人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 N ,乙图中人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 N ,其中比较省力的是 图。
(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4、如图所示的是用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的三种拉法,所用的拉力分别以F 1、F 2、F 3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拉力F 1最小B.拉力F 2最小C.拉力F 3最小D.三种拉法所用拉力一样大 四、巩固提高1、学校升国旗的旗杆顶上有一个滑轮,升旗时往下拉动绳子,国旗就会上升。
对这个滑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B.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C.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D.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2、下列各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 )3、工人们为了搬运一台笨重的机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
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A B C D乙 甲4.如图所示,物体重20N,忽略滑轮重、绳重和摩擦,则拉力F 的大小是( )A 10NB 20NC 30ND 40N5、如右图所示,当F=100N时,物体匀速运动,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A. 100NB. 200NC. 50ND. 150N6、如图,利用定滑轮、动滑轮匀速向上提升重物。
已知物体重都是60N ,则:(1)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和各处摩擦,拉力F 甲、F 乙分别是多少?(2)如果物体被提升了2m ,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甲、S 乙分别是多少?F12-2 滑轮(2)教学目标1、知道滑轮组的作用,会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2、会解决关于滑轮组的简单问题;3、学会组装滑轮组;4、会判断绳子段数,并能进行有关计算;5、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
学习重难点:1、滑轮组的特点;2、绳子段数的确定。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具:滑轮组,钩码,细线,弹簧测力计。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1、使用定滑轮可以______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__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__________。
3、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动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新知1、把_________和_________组合起来,即可构成滑轮组。
2、实验探究:滑轮组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滑轮组的特点是:(1)使用滑轮组既能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___。
(2)两个图中的定滑轮和动滑轮完全相同,同一图中两个关系有共同点,不同图中两个关系的共同点却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滑轮组的绕法________。
我们可以用绳子段数(n)来表示。
确定绳子段数的方法是:承担重物总重的绳子段数(包括连在物体上和动滑轮及动滑轮轴上的绳子)。
注意:把动滑轮和物体连在一起的绳子不计入绳子段数,它的作用仅仅是把动滑轮和物体系为一个整体。
使用滑轮组时,若滑轮组用n 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为 ;拉力(或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上升高度的_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为 。
三、试一试:组装滑轮组,要求:(1)工人站在地面上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请在图甲所示的滑轮组上画出绕线。
(2)工人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实验图钩码自重G/N弹簧测力计拉力F/NF 和G 的关系钩码升高的高度h/m拉力通过的距离s/ms 和h 的关系两个关系的共同点乙甲请在图乙所示的滑轮组上画出最省力的绕线。
四、例题:1、如图所示,滑轮组下端吊一重物,物重为120N,若不计滑轮重、绳重与摩擦,则拉力F为______N.2、如图所示,A的重力是40N,滑轮、弹簧测力计和绳重均不计,在滑轮组静止时,三个弹簧力计a 、b 、c 的读数分别为______N、______N、______N。
3、如果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下列各图中,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力的大小分别是多少?(已知被提升重物的重力均为1000N)F 1=______N ; F 2=______N ; F 3=______N ; F 4=______N 。
、如图所示,一辆汽车陷入泥坑,现用一滑轮组把它拉出来,请画出最省力的绕法.五、我能行:1、用一个重为20N 的定滑轮匀速提起100N 的物体,拉力为______N ;用一个重为20N 的动滑轮匀速提起100N 的物体,拉力为______N 。
(不计绳重和摩擦)2、如图所示,图1中承担物重的绳子是______段,若物重200N ,动滑轮总重40N ,在拉力F 1作用下使重物匀速上升了0.5米,则F 1=______N ,拉力通过的距离是______m 。
在图2中承担物重的绳子是______段,若物重200N ,动滑轮重40N ,在拉力F 2作用下使重物匀速上升了0.5米,则F 2=______N ,拉力通过的距离是______m 。
3、如图所示,利用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匀速向上提升重物。
1题2题已知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甲=F 乙=F 丙=50N 。
则:(1)若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及各处摩擦,提升的物重分别是:G 甲=______N ;G 乙=_______N ;G 丙=______N 。
(2)若每个滑轮重30N ,不计绳重及各处摩擦,提升的物重分别是:G 甲=_____N ;G 乙=______N ;G 丙=_____N 。
(3)当物体被提升2m 时。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分别是:S 甲=______m ;S 乙=______m ;S 丙=______m 。
4、如图所示,滑轮组的下面挂一重1500N 的木箱A ,当拉力F 增大到300N 时,木箱仍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 ) A .300N B .600N C .900N D .1500N5、如右图所示,物体A 重100N ,在拉力F 作用下物体A 以1m/s 的速度匀速前进5m ,拉力F 为20N 。
不计绳重、轮重和滑轮组内的摩擦,物体A 和地面间的摩擦力是N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m 。
6、如图所示,滑轮重力和摩擦均不计,物体重都是100 N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都是30 N ,则分别作用于各绳端的拉力F 1=______ N ,F 2=______ N ,F 3=______ N 。
7、如右图所示,人对绳的自由端拉力F 都相等,且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计滑轮重、绳重和各处摩擦,比较四个物体重力,最大的是( )A .G 1B .G 2C .G 3D .G 48、由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站在地面的人用力向下拉绳,提起重为1000N 的物体.问:(1)若不计摩擦和滑轮组自重,所用拉力F 是多大?(2)若实际所用拉力F 为300N ,则动滑轮总重是多少?(3)当物体升高0.1m 时,绳子的自由端所移动的距离是多少?9、如图所示,物体A 重30N ,在拉力F 的作用下以0.05m/s 的速度向右运动,若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等于6N ,(滑轮组自重及绳子和轮之间的摩擦不计)。
求:(1)作用在绳子端的拉力F ;(2)绳子自由端在10s 内通过的距离。
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