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导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__滑轮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__滑轮

初二物理滑轮导学案课型:新授课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1. 了解滑轮的种类;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会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会判断滑轮的省力情况,通过组装滑轮组锻炼动手能力。

3. 培养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科学态度。

重点: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难点:滑轮组的组装,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预习案一、导学引航,研读教材:1、杠杆平衡条件是 ;2、滑轮也是一种 ,并可以 的轮子; 3.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滑轮,这种滑轮使用时轴的位置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见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有这样的滑轮;如图 丙所示为________滑轮,这种滑轮使用时轴的位置____________, 我们见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这种滑轮.4、使用时 叫定滑轮;定滑轮能够 ,但是不能 。

5、使用时 叫动滑轮;动滑轮能够 ,但是不能 ,而且 6.既想省力又想改变力的方向。

我该怎么办?7.轮轴和斜面也是 轮轴由具有共同转动轴的 和 组成,大的叫 ,小的叫 二.预习反馈,自主探究1、如果每一个滑轮重为G 轮,所提升物体重力为G ,则使用定滑轮时,F=______________;使用动滑轮时,F=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右图甲所示,定滑轮使用时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杠杆,这个杠杆的支点是_____,动力F 的力臂为_________,物重对滑轮拉力为阻力,其力臂为_________,由圆的基本知识可知,两个力臂均为圆的_________,故L 1=L 2,F______G ,所以定滑轮属于________杠杆。

如图乙所示,动滑轮使用时可看成是一个______________杠杆,这个杠杆支点在_________点,动力F 力臂为滑轮圆的___________,阻力臂为滑轮这个圆的___________。

12.2-滑轮导学案

12.2-滑轮导学案

§12.2 《滑轮》【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与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以及做功问题。

(重难点)【预习生成】1.杠杆的平衡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杠杆有哪几种分类?各自的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3.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_________,并可以绕_________转动的_________。

4.使用时滑轮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的叫做定滑轮。

使用定滑轮能够_________,但是不能_________,它实质上是一个_________的杠杆。

(P87)使用时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__________________的叫做动滑轮。

使用动滑轮能够_________,但要_________,它的实质是_________杠杆。

【新知探究】1.解惑:①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杠杆。

②动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杠杆。

2.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活动1:怎样利用一个滑轮把钩码提起来,并且出现两种方案。

1.定滑轮:_________的滑轮;动滑轮:_____________的滑轮。

2.探究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表1 利用定滑轮测量值结论一:使用定滑轮_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_______表2利用动滑轮测量值结论:使用动滑轮_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次数钩码重G/N弹簧测力计示数F/N拉力移动距离与重物移动距离之比123实验次数钩码重G/N弹簧测力计示数F/N拉力移动距离与重物移动距离之比123活动2:利用上面的两种方案中,提起同一个钩码,拉力相同吗?省力吗?使用定滑轮、动滑轮各有什么好处?定滑轮:使物体匀速上升,拉力方向_________ 。

《滑轮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

《滑轮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

《滑轮》导学案一、导入1.1 引入话题大家是否知道什么是滑轮?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装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滑轮被广泛运用在各种机械装置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2 目标导向通过进修本节课的内容,我们将能够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应用以及如何计算滑轮的力的大小等知识,为我们理解更复杂的机械装置打下基础。

二、探究2.1 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滑轮的工作过程,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滑轮的作用。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测量不同滑轮组合下的力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下实验数据。

2.2 知识理解通过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和力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滑轮是如何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滑轮在吊重物体、提升物体等方面的应用。

2.3 拓展思考让学生思考滑轮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如何利用滑轮来减轻自己的力气,提高效率等。

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优缺点,以及如何合理应用滑轮来解决问题。

三、总结3.1 知识回顾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滑轮的工作原理、力的计算方法以及应用等知识点,确保学生对滑轮的理解和掌握。

3.2 教室检测设计简单的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检测学生对滑轮知识的掌握水平。

通过教室检测,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及时纠正。

3.3 课后作业安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稳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作业内容可以包括阅读相关文章、解答问题、设计实验等,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和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滑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发现滑轮的身影,并能够灵活运用滑轮知识解决问题。

希望大家在进修中不息进步,不息探索,成为真正的进修达人!。

11.2 滑轮导学案

11.2 滑轮导学案

11.2 滑轮—第1课时:定滑轮与动滑轮【自主学习】一、滑轮的构造滑轮由、、和钩组成。

二、定滑轮和动滑轮1、轴的位置的滑轮称为。

2、轴的位置随一起运动的滑轮称为。

A是 A是B是 B是C是【合作探究】三、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1、定滑轮特点:使用定滑轮省力,但可以。

2、定滑轮的本质:定滑轮的本质是一个杠杆。

3、定滑轮的三个关系:①力的关系:若阻力来自物重:若阻力来自物体所受摩擦:②距离关系: ;③速度关系: 。

四、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1、动滑轮特点:使用动滑轮 省力, 改变施力方向。

2、只有 向上拉,动滑轮才能省 力。

动滑轮最多能省 力。

3、动滑轮的本质:动滑轮的本质是 的杠杆。

4、动滑轮的三个关系:①②距离关系: ;③速度关系: .11.2 滑轮—第1课时:定滑轮与动滑轮(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滑轮的构造滑轮由轮、轴、框和钩组成。

二、定滑轮和动滑轮1、轴的位置不随滑轮而移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

2、轴的位置随滑轮一起运动的滑轮称为动滑轮。

A是动 A是定B是定 B是定C是定【合作探究】三、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数据参照配套课件或实验实际)1、定滑轮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施力方向。

2、定滑轮的本质:定滑轮的本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3、定滑轮的三个关系:①力的关系:若阻力来自物重:F=f,理想若阻力来自物体所受摩擦:F>f,实际②距离关系: S=h ;③速度关系: v1=v2 。

四、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数据参照配套课件或实验实际)1、动滑轮特点:使用动滑轮 一定能 省力, 不能 改变施力方向。

2、只有 匀速竖直 向上拉,动滑轮才能省 一半 力。

动滑轮最多能省 一半 力。

3、动滑轮的本质:动滑轮的本质是 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 的杠杆。

4、动滑轮的三个关系:F=1/2G 理想F>1/2G 实际 ①F=1/2f 阻力来自物体摩擦F=1/2(G+G /) 不计绳重摩擦②距离关系: S=2h ;③速度关系: v1=2v2 .。

《滑轮导学案》

《滑轮导学案》

《滑轮》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原理。

2. 掌握滑轮的分类和应用。

3. 能够运用滑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内容:一、滑轮的定义和原理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装置,由一个带有凹槽的轮子和一根固定在支架上的轴组成。

滑轮的原理是利用轮轴的旋转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从而减小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二、滑轮的分类和应用1. 按轮子数量分类:单轮滑轮、复合滑轮。

2. 按用途分类:固定滑轮、挪动滑轮。

3. 应用:用于提升重物、调节绳索方向、改变施力方向等。

三、实际问题解决1. 若一根绳子通过一个单轮滑轮,两端分别挂着重物A和B,A的重力为100N,B的重力为200N,求绳子的张力。

2. 若一个箱子质量为50kg,需要用滑轮提升到3m高的楼顶,求需要施加的力。

3. 若一个人用滑轮将一块重100N的石头挪动10m,求人需要施加的力。

导学步骤: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个滑轮的实物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二、讲解1. 讲解滑轮的定义、原理和分类。

2. 分析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途景。

三、练习1. 让学生自行计算第一个实际问题的绳子张力。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第二个实际问题。

3. 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第三个实际问题。

四、总结对滑轮的原理和应用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学会应用滑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1. 完成教室练习中的实际问题。

2. 搜集并分享滑轮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六、拓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滑轮的其他应用领域,如机械制造、建筑工程等。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对滑轮的原理和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滑轮》导学案.docx

《滑轮》导学案.docx

6. 2《滑轮》导学案启动思维1、 观察与思考:怎样才能连续提升重物?玩过风车吗?看到连续转动的风车,你是否收到启发?2、 许多杠杆组合在一起,连续不断提升重物,这样就制成了一个圆盘,为了圆盘转动更灵活,人们给圆盘又安装了轴,这就制成了我们所见到的滑轮。

3、滑轮的本质是变形的 _________________ o认清目标:了解定滑轮本质是等臂杠杆;定滑轮使用吋不能省力, 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了解动滑轮的本质是动力臂是阻力僭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伦省一半力。

了解滑伦组的作用。

会进行简单计匸 *算 先学一:(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使用过程屮,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动,这样的滑轮叫 ______ 滑轮;使用过 程中,滑轮随物体一起运动,这样的滑轮叫 _________滑轮。

旗杆顶端的滑轮是 ________ 滑轮。

后教一:1、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实验探究:如右图所示利用滑轮提升重物。

观察比较:将实验数表一:1、钩码G=1N2、 提升重物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F=N,与钩码重力(G )进行比较,FG (>、V 、=)3、 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相同、不同)4、 以桌面为参照的图1中的滑轮 表二:1、钩码G=1N2、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与钩码重力(G )进行比较,FG(>> <N =)3、 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相同、不同)4、 以桌面为参照的图1中的滑轮据及现象填在下表中对于上述实验得出的结果分析:表一中:滑轮不动,不能 ______ 但可以改变力的 _______ ,所以该滑轮是—滑轮。

表二中:滑轮 ______ ,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 ________ ,所以该滑轮是 ________ 滑轮3、使用滑轮的理论分析:外形相同的滑轮为什么使用方法不同会出现不同的作用呢?我们可以用 杠杆平衡原理来进一步论证。

/〈/////F(1)、定滑轮可以看出是一种变形的杠杆,由图3可知,定滑轮在使用吋,相当于一个________ 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_________ ,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滑轮》导学案

《滑轮》导学案

12.2《滑轮》导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2、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3、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 教课要点 ] :定滑轮、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 教课难点 ] :滑轮组的装置及省力状况[教课过程]:一、复习稳固省力杠杆的特色,费劲杠杆的特色,等臂杠杆的特色?二、创建情境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杠杆,认识到了杠杆在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其实在平时生产、生活中还有其余的一些机械对我们还有帮助。

如升旗时,我们站在地面上就能把五星红旗升到高高的旗杆上,这里就应用到了滑轮三、自主学习,合作研究(一)、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 ,找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定滑轮 ,什么是动滑轮 ,它们有什么差别 ?2.联合本质生活 ,思虑一下 ,在你四周哪些地方能见到定滑轮或动滑轮?(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色.1.分别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并在下边画出动滑轮和定滑轮的表示图.2.依据上图图示进行实验 ,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色、本质使用定滑轮的利处是 ______________缺,点是 ________________实.质 _____________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 , 缺点是 ________ __________. 实质_____________三、阅读课本对于滑轮组的知识,而后解决以下问题 :1.使用滑轮组的利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认真看课本图 ,认识组装滑轮组时应当如何绕线 .除了课本上这中绕法 ,你还可以有其余绕法吗 ?试着在以下图中画出两种绕法 .3.经过实验研究,得出滑轮组的特色是:使用滑轮组既能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且有几段绳索吊着动滑轮 ,拉绳索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____.四、阅读课本的科学世界中的文章“其余简单机械”,达成以下任务 .1.指出图中各个轮轴的“轮”和“轴”2.使用轮轴和斜面时 ,是省了力仍是费了力 ?省了距离仍是费了距离?它们属于省力机械仍是费劲机械 ?五、拓展提高1.假如忽视滑轮重和摩擦 ,则以下各图中 ,作用在绳索自由端的力的大小分别是多少 ? (已知被提高重物的重力均为 1000N)F1=_________N; F2= ________N;F3=________N; F4=________N.2.如下图 ,一辆汽车堕入泥塘 ,现用一滑轮组把它拉出来,请画出最省力的绕法 .3.(选作 )如下图 ,物体重 20N,忽视滑轮重和摩擦 ,则拉力 F 的大小是 ()A 10NB 20NC 30ND 40N课后记:。

滑轮学案导学案

滑轮学案导学案

班级姓名序号 24课题:滑轮及其应用(一) 课型:新授使用时间:【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学习目标: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滑轮;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及特点;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重难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滑轮组的组装【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法、实验法、组织讨论法。

【学法指导】归纳总结法、对比法。

【学习过程】课前准备1、定滑轮的特点是能够,但不能,其实质是。

2、动滑轮的特点是可以,但不能,其实质是。

3、为了既又能,可以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成。

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物和滑轮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

用公式表示。

2、课堂研讨(一)情景引入:展示滑轮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提出问题:滑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二)探究新知:观察图甲乙滑轮有什么不同,哪个更省力呢?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定滑轮和动滑轮?小结: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做。

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

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定滑轮和动滑轮?举例说明。

1、定滑轮(1)根据课本图10---14做一做,写出你的结论:定滑轮特点:使用定滑轮不,但可以改变动力的。

(2)滑轮是杠杆的变形,请画出图1(b)、(c)中的两个力臂,由图可知:定滑轮的实质:相当于一个杠杆。

2、动滑轮(1)根据课本图10---16做一做写出你的结论:动滑轮特点:使用动滑轮可以,但不能改变。

(2)请在图2(b)中找出动滑轮的支点,并画出两个力臂,由图可知:动滑轮的实质:相当于一个杠杆。

(三)滑轮组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组成滑轮组,既可以又可以。

(1)把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讨论一下,你能设计出几种组合方式?把你的方案画在下面的方框里,并动手做一做。

(2)按照课本图10-17所示的方式进行探究,把提起重物使用的拉力与物重相比较,再数一数承担物重的绳子有几股。

结论:使用滑轮组吊着重物时,在绳重和磨擦不计时:动滑轮和重物被几股绳子吊起,。

9.2《滑轮》导学案

9.2《滑轮》导学案

《滑轮》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滑轮,了解滑轮的结构;了解滑轮的实质;2.练习使用滑轮,知道滑轮的两种使用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4.联系实际,根据滑轮的使用特点,合理选择使用滑轮的方法二、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观察生产生活中使用滑轮的情景,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一种简单机械的名称叫滑轮。

三、学习新课模块一: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之一是提升重物【活动一】认识滑轮,了解滑轮的结构观察拆分的滑轮,观看课件中的滑轮结构示意图,了解滑轮的结构特点:周边有,并可以绕转动的轮子,称作滑轮。

【活动二】交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使用滑轮的情景。

模块二:练习使用滑轮,知道滑轮的两种使用方法【活动一】比赛活动:尝试使用滑轮利用提供的器材,一个滑轮、一段细绳和一个支架,将重物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设计使用滑轮的方法,完成提升重物比赛活动。

1.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利用滑轮来提升重物的活动。

(想一想有几种使用方法)2.交流展示利用滑轮提升物体的方法【活动二】知道滑轮的两种使用方法1.观察两种方法中利用滑轮的特点,交流自己的发现。

2.结论:(1)定滑轮:提升物体时,的滑轮,叫做定滑轮;(2)动滑轮:提升物体时,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学以致用——【反馈1】回看视频资料中使用滑轮的情景,辨别晾衣架、旗杆顶部、起重机和塔机上装备的分别是哪一种滑轮?模块三: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交流采用两种方法提升重物的感受(用力大小和方向),明确探究的主题:1. 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时所需拉力的大小,观察用力方向;2.探究物体上升的高度与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的关系。

(温馨提示:注意要与不使用滑轮直接提升物体相比较)【活动一】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时所需拉力的大小,观察用力方向1.依据自身感受,建立初步猜想,明确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初步猜想: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将数据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中的表格一中分析数据,归纳发现:(1)使用定滑轮:拉力大小F拉G物;拉力的方向;使用定滑轮省力,但可以改变;(2)使用动滑轮:拉力大小F拉G物;拉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

滑轮复习导学案

滑轮复习导学案

滑轮复习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滑轮的应用和计算方法。

3. 深入理解滑轮在力学中的作用。

一、导入滑轮作为机械工程中常见的零件,用于传递和调节力的应用非常广泛。

本导学案将帮助您全面了解滑轮的基本原理和运用。

二、滑轮的定义和结构1. 滑轮的定义: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由轮R和轴A构成,可以在两个或多个接点之间传递力量。

2. 滑轮的结构:滑轮主要包括轮R、轴A、绳索、支撑和滚动装置等组成部分。

三、滑轮的工作原理1. 杠杆定律:滑轮利用杠杆原理来传递力量。

当应用力P作用在滑轮上,相应的载荷W也会发生变化,滑轮的力量传递原理符合杠杆定律。

2. 力的平衡:在滑轮系统中,力的平衡是指对于在滑轮上的所有力都平衡。

四、滑轮的应用1. 降低力的作用:通过增加滑轮数量,可以降低应用力的强度。

2. 改变力的方向:通过改变滑轮的布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 增加力的作用距离:通过增加滑轮数量,可以增加力的作用距离。

五、滑轮的计算方法1. 力的平衡方程:根据力的平衡原理,我们可以得出滑轮系统中的力的平衡方程。

例如:P1 + P2 = W1 + W2。

2. 力的分解:我们可以通过对力进行垂直和平行分解,来计算滑轮系统中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3. 力的乘法原理:根据力的乘法原理,我们可以计算滑轮系统中的力的乘积。

例如:P1 × P2 = W1 × W2。

六、滑轮在力学中的作用1. 应用举例:滑轮在各种物体举起、拖拉和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吊车、起重机等。

2. 力的分析:通过分析滑轮系统中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

七、总结通过本导学案,我们学习了滑轮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了滑轮的应用和计算方法,并深入了解了滑轮在力学中的作用。

滑轮作为一种重要的机械零件,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中。

希望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能够增强对滑轮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滑轮》导学案

《滑轮》导学案

第二节滑轮(第1课时)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魏军华【学习目标】1.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构造;2.了解滑轮的作用;3.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4.通过探索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活动过程】一、引入观看多媒体课件二、新课1、活动一:观察并认识滑轮观察桌子上的滑轮,讨论并回答回答滑轮的结构。

2、滑轮的分类活动二:动手试试:利用一个滑轮、一根绳子和铁架台组装起来,将重物(钩码)提升一定高度,你能想出几种办法?能给其他小组的同学演示下吗?多媒体课件演示:⑴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做。

⑵使用滑轮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做。

3、活动三: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1).探究定滑轮的特点A.按照右图所示组装定滑轮B.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_______________C.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得到的情况如何?________D.改变钩码的个数,情况又如何?在下表中填写你的测量数据。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123用F表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称绳子自由端的拉力),用G表示所挂重物的重力,它们的关系可以写成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E.讨论并用实验验证:以第一个钩码的上边缘为观测点(可现在米尺上作标记),如果将钩码向上拉动5cm(可再在米尺上标志),则弹簧测力计(也可先后在米尺上作标志)需向下移动多长距离。

答:钩码向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________cm,弹簧测力计向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________cm。

用S表示弹簧测力计(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用H表示钩码移动的距离,它们的关系F也可以写成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F.分析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探究动滑轮的特点A 、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B .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_______________C .改变钩码的个数,情况如何?在下表中填写你的测量数据。

《滑轮导学案》

《滑轮导学案》

《滑轮》导学案一、导入1. 引入话题:今天我们将进修关于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滑轮。

2. 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滑轮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进修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滑轮的定义、结构和原理。

2. 能力目标:掌握滑轮的应用方法,能够解决与滑轮相关的物理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欲望。

三、进修过程1. 进修内容:滑轮的定义、结构和原理2. 进修方法:讲解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3. 进修步骤:(1)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滑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进修滑轮的应用方法和计算公式;(4)通过实例分析,掌握滑轮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室练习1. 选择题:滑轮的作用是()。

A. 改变物体的形状B. 改变物体的大小C. 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D. 改变物体的颜色2. 计算题:如果一个重物挂在一根绳子上,通过一个滑轮吊起,求所需的力的大小。

五、教室讨论1. 学生展示:请学生结合实际例子,展示滑轮的应用途景。

2. 学生互动: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分享对滑轮的理解和应用经验。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滑轮的定义、结构和原理;2. 搜集滑轮应用的实例,并进行分析;3. 解答以下问题:为什么应用滑轮可以减小所需的力量?七、总结反思1.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你对滑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2. 反思:在进修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和怀疑?如何解决这些怀疑?八、拓展延伸1. 学生自主进修: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滑轮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2.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验证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滑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观察和思考,发现物理学知识的应用的地方,不息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愿大家在未来的进修道路上越走越遥,探索更辽阔的知识世界!。

11.2滑轮(第二课时)导学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滑轮(第二课时)导学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第二课时)导学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1章第2节“滑轮”。

本节主要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掌握滑轮的省力特点和应用范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能解释其实际应用。

2. 掌握滑轮的省力特点,能运用滑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难点:滑轮组的使用和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剪刀、胶带。

学具:实验记录表格、物理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前,教师可以演示一个滑轮组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滑轮的工作原理。

例如,教师可以用一根绳子穿过一个动滑轮,然后将绳子固定在一个重物上,让学生观察重物的提升过程。

2. 实验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滑轮的构造和作用,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滑轮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讲解滑轮组的应用和设计。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滑轮原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滑轮原理解决问题。

例如,设计一道计算题,让学生计算使用滑轮组可以节省多少力。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分类:定滑轮、动滑轮。

2. 滑轮的工作原理: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

3. 滑轮的特点: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

4. 滑轮的应用:吊车、提升重物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2. 描述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和应用范围。

3. 设计一个滑轮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滑轮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

《滑轮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

《滑轮》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结构和作用;2. 掌握滑轮的应用方法和原理;3. 能够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内容:一、滑轮的定义和结构1. 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装置,由一个圆筒形的轮子和固定在轮子上的滑轮壳组成。

2. 滑轮通常由金属或塑料制成,表面光滑,能够减少摩擦力。

二、滑轮的作用1. 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得施加力的方向与挪动方向不一致。

2. 滑轮还可以减小施加力的大小,使得需要施加的力更小。

三、滑轮的应用方法和原理1. 应用滑轮时,应该将绳索或链条绕在滑轮上,确保力的传递顺利。

2. 滑轮的原理是利用滑轮的转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从而实现力的传递和减小。

四、实际问题解决方法1. 通过增加滑轮的数量,可以减小所需的力,提高效率。

2. 合理运用滑轮可以解决搬运重物、提升高空等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导学方法: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滑轮,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激发: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滑轮解决问题。

3. 引导:通过示范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滑轮的定义、结构、作用和应用方法,加深理解。

导学实践:1. 展示不同种类的滑轮,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结构和特点。

2. 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利用滑轮提升一个重物?让学生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3. 让学生分组实践操作,应用滑轮提升重物,观察力的变化和效果。

4. 引导学生总结滑轮的作用和原理,写出实验报告并展示给全班同砚。

导学延伸:1. 让学生设计一个滑轮系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提升一个小车或提升一个物体。

2. 让学生分析不同种类的滑轮系统,比较其优缺点,提出改进方案。

3. 鼓励学生探索更多关于滑轮的知识,拓展应用领域,如机械工程、物理学等。

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将深入了解滑轮的定义、结构和作用,掌握滑轮的应用方法和原理,能够灵活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简单机械装置的认识和理解。

11.2滑轮导学案(共2课时)

11.2滑轮导学案(共2课时)

11.2滑轮导学案(共2课时)一、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3. 滑轮组的应用4. 滑轮的机械优势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2. 能够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滑轮组的机械优势。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和分类,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难点:滑轮组的应用,滑轮组的机械优势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模型、绳子、重物、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教师可以展示一个滑轮组使用的实例,如升国旗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1)教师简要介绍滑轮的定义和分类,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2)通过示例,讲解滑轮组的应用,如滑轮组如何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介绍滑轮组的机械优势计算方法,如公式:机械优势 = 输出力 / 输入力。

3.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一道有关滑轮组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要求,讲解解题步骤。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题,巩固滑轮组的知识。

4. 随堂练习:(1)教师给出几道有关滑轮组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教师挑选几位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5. 小组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应用。

(2)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滑轮组的实际应用案例。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3. 滑轮组的应用4. 滑轮组的机械优势计算公式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并给出实例。

(1)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2)两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答案:1. 定滑轮工作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改变力的大小。

动滑轮工作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且力的大小减半。

2. (1)机械优势 = 2/3;(2)机械优势 = 3/4。

《滑轮导学案》

《滑轮导学案》

《滑轮》导学案一、导言本节课的主题是关于物理学中的滑轮。

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来减小施加力的效果。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进修滑轮的定义、原理、类型和应用。

二、进修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原理;2. 掌握不同类型的滑轮结构和作用;3. 能够应用滑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进修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原理2. 不同类型的滑轮结构和作用3. 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四、进修重点和难点1. 进修重点:滑轮的定义和原理2. 进修难点:不同类型的滑轮结构和作用五、进修方法1. 理论进修:通过教室讲解和教材阅读,理解滑轮的原理和作用;2. 实践操作:进行实验或模拟实验,加深对滑轮的理解;3. 应用练习:通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解答,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进修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滑轮或视频介绍,引起学生兴趣;2. 理论进修:讲解滑轮的定义、原理和不同类型;3. 实践操作:进行实验或模拟实验,观察滑轮的作用;4. 应用练习:安置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滑轮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实物滑轮或教学模型;2. 教科书和课件资料;3. 实验器械和实验指导书;4. 练习题和解答。

八、作业安置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复习滑轮的定义和原理;2. 完成练习题,稳固对不同类型滑轮的理解;3. 思考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写一篇小结。

九、教学反馈1. 学生理解滑轮的水平;2. 学生在实验和练习中的表现;3. 学生对滑轮应用的理解和思考。

十、延伸拓展1. 深入钻研滑轮的原理和应用;2. 探索滑轮在复杂机械中的作用;3. 设计滑轮实验或项目,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十一、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滑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发现滑轮的应用,不息探索物理学的奥秘。

祝大家进修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滑轮
1.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和本质;
2.了解滑轮组的结构和特点。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和实质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1面、第82面,完成下列填空:
1.观察滑轮:中心有轴,周边有槽,可以绕装在框子里的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
2.工作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3.工作时,轴发生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4.观看课本第81面的漫画,说说其中有什么科学道理?
●小组讨论
1.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滑轮?你知道它们起到什么作用吗?
2.思考: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
3.实验探究:如下图所示利用滑轮提升重物.
图1 图2 图3
①观察比较:将实验数据及现象填在下表中
1.图1钩码重力G= N
2.图2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N,与钩码重力(G)进行比较,F G(填“>”、“<”或“=”)
3.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填“相同”或“不同”).
4.图一中的滑轮(填“随”或“不随”)重物一起运动.
5.图2中,钩码上升的距离(填“>”、“<”或“=”)测力计下降的距离。

表一
1.图1钩码重力G= N.
2.图3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N,与钩码重力(G)进行比较,F G(填“>”、“<”或“=”).
3.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填“相同”或“不同”).
4.图二中的滑轮(填“随”或“不随”)重物一起运动.
5.图3中,钩码上升的距离(填“>”、“<”或“=”)测力计上升的距离。

②对上述实验得出的结果分析:
表一中:滑轮不随重物一起提升,不能省力,不能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所以该滑轮是定滑轮;
表二中:滑轮随重物一起提升,可省一半力,费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所以该滑轮是动滑轮.
4.使用滑轮的理论分析:外形相同的滑轮(不计动滑轮自重及所有摩擦)为什么使用方法不同会出现不同的作用呢?
我们可以利用杠杆平衡原理来进一步论证:
(1)定滑轮可以看成一种变形的杠杆,由图3可知,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因此两力的关系是:F1=F2,说明: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在使用时,同样可以当成变形杠杆.图4中杠杆的支点在哪里?由图可知,动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杠杆,因此两拉力的关系是:F1=1/2×F2。

图4 图5
●教师点拨
1.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
●跟踪训练
1.如图所示的三个滑轮中,属于动滑轮的是乙,若滑轮的自重和摩擦不计,当分别沿力F1、F2和F3方向匀速提起同一物体时,则F1、F2、F3的大小关系是F1=F3>F2。

2.如图所示,利用动滑轮来提升一个物体,拉力F竖直向上.动滑轮其实就是一个变形的杠杆,请在图中标出它的支点O,并画出F的力臂L.
解:
滑轮组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3面,完成下面填空:
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就组成滑轮组。

2.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时,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承担物重,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小组讨论
1.滑轮组有什么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浪费距离.
2.完成下列各图的探究实验(不计动滑轮自重绳重及所有摩擦),探究拉力与物重之间有何关系?拉力移动距离与物体移动距离有何关系?
F= G F= G F= G F= G
S= h S= h S= h S= h
●教师点拨
滑轮组特点: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是费距离.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和重物,滑轮组上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就是动滑轮与所吊重物的总重的几分之一.而绳子段数只由作用在动滑轮上(动滑轮的轮槽或挂钩上)的绳子段数决定.
●跟踪训练
1.通过滑轮组用200N的拉力在20s内将重为480N的物体匀速提高2m(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动滑轮重;
(2)绳自由端的移动速度为多大?
(3)若重物再增加150N,要使重物匀速上升,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至少多大?
解:(1)绳子段数n=3,
三段绳子一共能提升的重物G总=200N×3=600N,
动滑轮自重G动=G总-G物=600N-480N=120N.
(2)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m×3=6m,
绳自由端的移动速度v=s/t=6m÷20s=0.3m/s.
(3)被提重物总重G′=480N+150N+120N=750N,
自由端拉力F拉=750N÷3=250N.
2.如图所示,重500N物体A在拉力F作用下以1m/s的速度匀速向左运动,已知F=100N,不计滑轮自重、
绳重及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求:
(1)物体A受到地面的阻力;
(2)在5s内,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解:(1)绳子段数n=2,
A受到地面阻力f=2F=2×100N=200N.
(2)物体移动的距离s=vt=5s×1m/s=5m,
自由端移动距离s自由=2s=10m.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