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养生论

合集下载

养生论(抱朴子)

养生论(抱朴子)

养生论(抱朴子)养生论(抱朴子)抱朴子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

胸腹之设,犹宫室也。

肢体之位,犹郊境也。

骨节之分,犹百官也。

腠理之间,犹四衢也。

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治人能治其身,亦如明主能治其国。

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

爱其气,所以全其身。

民弊国亡,气哀身谢。

是以至人上士,乃施药于未病之前,不追修于既败之后。

故知生难保而易散,气难消而易浊。

若能审机权,可以制嗜欲,保全性命。

且夫善养生者,先除六害,然后可以延驻于百年。

何者是耶?一曰薄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曰廉货财,四曰损滋味,五曰除佞妄,六曰去沮嫉。

六者不除,修养之道徒设尔。

盖缘未见其益,虽心希妙道,口念真经,咀嚼英华,呼吸景象,不能补其短促。

诚缘舍其本而忘其末,深可诫哉。

所以保和全真者,乃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事、少机。

夫多思则神散,多念则心劳,多笑则脏腑上翻,多言则气海虚脱,多喜则膀胱纳客风,多怒则腠理奔血,多乐则心神邪荡,多愁则头鬓憔枯,多好则志气倾溢,多恶则精爽奔腾,多事则筋脉干急,多机则智虑沉迷。

斯乃伐人之生甚于斤斧,损人之命猛于豺狼。

无久坐,无久行,无久视,无久听。

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

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

劳勿过极,少勿至饥。

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饱食。

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心内澄则真神守其位,气内定则邪物去其身。

行欺诈则神悲,行争竞则神沮。

轻侮于人当减算,杀害于物必伤年。

行一善则魂神乐,搆一恶则魄神欢(魄神乐死,魂神好生)。

常以宽泰自居,恬淡自守,则身形安静,灾害不干。

生录必书其名,死籍必削其咎。

养生之理,尽于此矣。

至于炼远丹以补脑,化金液以留神,斯乃上真之妙道。

盖非食谷啖血者,越分而修之。

万人之中,得者殊少,深可诫焉。

老君曰:存吾此道,上士全修延寿命,中士半修无灾病,下士时修勉夭横。

愚者失道摈其性,其斯之谓欤========================养性延命录序夫禀气含灵,唯人为贵。

葛洪方剂 抱朴子 养生方法

葛洪方剂 抱朴子 养生方法

葛洪方剂抱朴子养生方法时间:2012-02-17 10:06来源:未知作者:中医中药秘主网 : 生活有度起居有节葛洪强调生活起居要有节制。

他认为,人的寿命不取决于天命,而取决于自身。

正确的养生方法就在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若能持之以恒,必将受益终生。

起居“六勿”葛洪强调,起居方面要做到“六勿”:“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饱食”;“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过极,少勿至饥。

”意思是说:已经吃饱了就不要强行进食,因为强行进食容易损伤脾胃;不感觉渴就不要强行饮水,否则会使胃胀而伤胃。

这两“勿”是告诫人们不可贪食、贪杯。

之后他还强调冬季日短,一般起床较晚,但不能不吃早餐;夏季白天较长,睡得较迟,但睡前不可过量饮食。

身体应该适度劳作,饮食也应该适当控制,但是劳作不要过量,节食不可无度,应以满足人体需求为准。

这种积极主动的养生态度实在难能可贵。

葛洪主张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要有节制。

他认为,养生应从小事做起,做事要量力而行,走步不是越快越好,耳朵不要听过度刺激的声音,眼睛不要长久地看东西,也不要过久地端坐而不活动,更不要长久地躺在床上不起来。

天气将要寒冷时先加衣服,天气将要炎热时先减衣服。

不要等到极度饥饿时再吃东西,而且每次吃饭都不要吃得过饱;不要等到极度口渴时再饮水,而且每次饮水都不要过多。

不要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不要起得太晚。

冬季不要过度温暖,夏季不要过度贪凉,夜晚不要直接在露天下睡眠,不要在睡觉时外露肩膀。

大寒大热、大风大雾时起居更要小心;不要过度贪求各色美味等等。

这些主张都是合乎道理的。

总之,葛洪生活有节制的观点为我们在养生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如能有意识地根据中医养生原则,坚持不懈地去做,就会达到防病保健、减缓病痛、强壮机体、益寿延年的效果。

尊道贵德以德济生葛洪是道教养生学家,他不仅想拯救人的肉体,还想拯救人的灵魂。

道教的“清静无为”思想,不仅是治身之道,也是治心之道。

养生诗词

养生诗词

养生诗词养生诗词养生原则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丹溪心法》元朱震亨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抱朴子》晋葛洪我命在我,不在天。

―――《仙经》养生以不伤为本。

―――《仙经》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养生要录》宋蒲虔贯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

―――《养生论》三国嵇康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寿世保元》明龚廷贤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

―――《养老奉亲书》宋陈直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

―――《抱朴子》晋葛洪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

―――《养性延命录》南朝梁陶宏景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

―――《养性延命录》南朝梁陶宏景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备急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

―――《理虚元鉴》明汪绮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遗篇刺法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惜精养生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

―――《养心要语》明胡文焕人年五十者,精力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

―――《泰定养生主论》元王珪纵欲戕生,古今同慨。

―――《退庵随笔》清梁章钜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

―――《尊生八笺》明高濂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

―――《食色绅言》明陈继儒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

―――《备急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

―――《摄生三要》明袁坤仪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

抱朴子养生论-晋-葛洪

抱朴子养生论-晋-葛洪
洪撰。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方法類。參校版本:《抱朴子內篇》(孫星衍平津館校刊本)。
抱朴子養生論
抱朴子曰:一人之身,一國之象也。胸腹之設,猶宮室也。肢體之位,猶郊境也。骨節之分,猶百官也。賸理之問,猶四衢也。神猶君也,血猶臣也,黑猶民也,故至人能治其身,亦如明主能治其國。夫愛其民,所以安其國。愛#1其氣,所以全其身。民弊國亡,氣衰身謝。是以至人上士,乃施藥於未病之前,不追修於既敗之後。故知生難保而易散,氣難清而易濁。若能審機權,可以制嗜慾,保全性命。且夫善養生者,先除六害,然後可以延駐於百年。何者是耶?一日薄名利,二日禁聲色,三日廉貨財,四日損滋味,五曰除佞妄,六曰去沮嫉。六者不除,修養之道徒設爾。蓋綠未見其益,雖心希妙道,口念真經,咀嚼英華,呼吸景象,不能補其短促。誠綠捨其本而忘其末,深可誠哉。所以保和全真者,乃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樂、少愁、少好、少惡、少事、少機。夫多思則神散,多念則心勞,多笑則藏腑上翻,多言則氣海虛脫,多喜則膀胱納客風,多怒則勝理奔血,多樂則心神邪蕩,多愁則頭貴憔枯,多好則志氣傾縊,多惡則精爽奔騰,多事則筋脈乾急,多機則智慮沉迷。斯乃伐人之生甚於斤斧,損人之命猛於豺狼。無久坐,無久行,無久視,無久聽。不飢勿強食,不渴勿強飲。不飢強食則脾勞,不渴強飲則胃脹。體欲常勞,食欲常少。勞勿過極,少勿至飢。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飽食。早起不在鸚嗚前,晚起不在日出後,心內澄則真神守其位,氣內定則邪物去其身。行欺詐則神悲,行爭競則神沮。輕侮於人當臧算,殺害於物必傷年。行一善則魂神樂,搆一惡則魄神歡魄神樂死,魂神好生。常以寬泰自居,恬啖自守,則身形安靜,災害不干。生錄必書其名,死籍必削其咎。養生之理,盡於此矣。至於煉還丹以補腦,化金液以留神,斯乃上真之妙道,蓋非食穀啖血者,越分而修之。萬人之中,得者殊少,深可誠焉。

抱朴子内篇全文及白话文

抱朴子内篇全文及白话文

抱朴子内篇全文及白话文《〈抱朴子内篇〉:神奇的道家经典世界》嗨,小伙伴们!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一本超级有趣的书,叫《抱朴子内篇》。

这本书呀,就像是一个装满了神奇宝贝的魔法盒子,里面有着数不清的奇妙东西呢。

我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听我爷爷说的。

爷爷可是个老文化人啦,他整天都捧着那些古老的书籍看个没完。

有一天,我看到爷爷又在书房里,戴着他的老花镜,对着一本厚厚的书看得津津有味。

我就好奇地凑过去问:“爷爷,你看的啥呀?”爷爷笑着说:“乖孙儿,这可是本很厉害的书,叫《抱朴子内篇》。

”我当时就想,这名字好怪呀,啥叫“抱朴子”呢?爷爷就开始给我讲起来啦。

爷爷说,《抱朴子内篇》是东晋时候葛洪写的。

葛洪这个人可了不起啦,就像古代的超级学霸一样。

他懂得好多好多东西,什么炼丹啦,养生啦,还有很多关于神仙鬼怪的事儿。

我一听神仙鬼怪,眼睛就放光啦,我特别喜欢听那些神神怪怪的故事呢。

我就缠着爷爷给我讲里面的故事。

爷爷就说,这书里讲了好多修炼成仙的方法,不过可不是像电视里演的那种一下子就飞到天上去的哦。

我当时就想,要是我能学会那些方法,是不是也能像神仙一样厉害呢?我就问爷爷:“爷爷,那我能不能也去修炼呀?”爷爷哈哈大笑起来,说:“你个小娃娃,现在要做的是好好读书,这些东西可复杂着呢。

”我有点失望,不过还是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

后来呀,我自己也开始试着去了解这本书。

哇,一打开书,我就感觉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书里的文字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在我眼前跳动着。

不过呢,有些文字真的好难懂呀,就像一团乱麻一样。

我就想,这可比我的数学题还难呢。

可是我不服输呀,我就一点点地去琢磨。

里面有好多关于炼丹的记载。

炼丹是啥呢?就像是厨师在厨房里做超级神秘的菜肴一样。

炼丹的人把各种各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像铅啦,汞啦,还有很多我都叫不出名字的药材。

他们觉得这样炼啊炼,就能炼出神奇的丹药来。

我就想,这不是和我在科学课上做实验有点像吗?不过我们做实验是为了探索科学知识,他们炼丹是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呢。

抱朴子全文及译文讲解

抱朴子全文及译文讲解

抱朴子是一本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作者是先秦儒家学者抱朴。

抱朴子讲述了抱朴对道德、政治、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考。

以下是抱朴子的全文及译文:第一章经论人之生也相似,礼之事也相同,孝之为大与,不孝为大不仁。

人的生命是相似的,礼仪的事情也是相同的,孝顺是最重要的,不孝顺则是最不仁慈的。

第二章养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养性,使自己的身心健康;齐家,使家庭和睦;治国,使国家和平稳定;平天下,使世界和平。

第三章家训言必信,行必果。

话要信实,行为要有果效。

第四章礼论礼,所以传意也。

礼,是传达意义的方式。

第五章行论君子行,先施诸己,欲取天下,先求其心。

君子的行为,先要对自己有所施为,想要得到天下,先要得到人心。

第六章齐论齐,心也;敬,所以致礼也。

齐,指的是心意和谐,表示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做法都应该保持一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敬,指的是尊重他人,表示应该对他人表示尊重和敬意,这是致礼的方式。

第七章孝论孝有三,无则不孝。

父母在,言必闻;父母不在,事必慎。

孝顺有三个方面,若是没有任何一个方面就是不孝顺的。

在父母在的时候,应该听从他们的话;在父母不在的时候,应该慎重做事。

第八章兄弟论兄弟,所以共内也。

兄弟,是共同的内部关系。

第九章师论师之所贵,在乎其德。

师长的价值,在于其品德。

第十章友论友,所以共外也。

友谊,是共同的外部关系。

第十一章父论父之贵,在乎其亲。

父亲的价值,在于其亲密关系。

第十二章子论子之贵,在乎其孝。

子女的价值,在于其孝顺。

第十三章君论君之贵,在乎其德。

君王的价值,在于其品德。

第十四章臣论臣之贵,在乎其忠。

臣子的价值,在于其忠诚。

第十五章朋友论朋友之间,必有信。

朋友之间,必须有信任。

第十六章爱人论爱人,所以传道也。

爱人,是传授知识的方式。

第十七章王论王,所以统纪也。

王,是统治和纪律的方式。

第十八章道论道,所以明也。

道,是智慧的方式。

第十九章德论德,所以致远也。

德,是造就远大前程的方式。

第二十章礼论礼,所以和也。

医药学家葛洪:内修外养的养生术

医药学家葛洪:内修外养的养生术

医药学家葛洪:内修外养的养生术作为一代养生名家,葛洪采用了多种养生方法进行自我调节,并将这些总结前人经验而得来的养生术记录在他的著作《抱朴子·内篇》中。

葛洪总结说:“养生要在注意日常生活有规律之外,还要用导引之术来运动调节筋骨,修习道教气功,并服用保健养生的滋补药品和注意性生活的生理卫生。

”因此,葛洪的养生方法虽多,但可分为“内修”和“外养”两类。

其中“行气”、“导引”、“房中术”等养生方法可调节内气,可称为“内修”;而“外养”则包括“辟谷”和“服食”等通过外力养生的方法。

“内修”“外养”同时发挥功效,就能取得延年益寿的作用。

1 “行气”养生术①什么叫“行气”葛洪认为人的身体就好比一个国家。

养生就如同治国,人的精神就好比一国的国君,而人的气贯穿于身体之中,就好比国家的子民。

治国安邦,一定要爱民如子,才能得到人民的爱戴。

养生也是同样道理,我国的传统气功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想要长寿无疾,就一定要先注意养气。

民散则国亡,气竭则身死。

所以追求健康养生的人一定要恬淡清静,思神守一。

气能够流畅地运行于体内,才能祛病延年。

所谓行气,也叫做“行炁”(同气),也可以理解为今天所说的气功。

葛洪的祖上葛玄,以及他的老师郑隐都是功力精湛的气功大师。

传说葛玄能够使用分身之术,还可以潜入水中纳凉数日不出。

对于气功,葛洪更是毕生研习,未曾中断。

行气的方法有很多,历来都是师徒口授心传,并没有著书立传,所以自秦汉以来善于气功的人虽多,但真正流传于世,并直到今天仍然可见的气功却凤毛麟角。

葛洪将他所学与研究成果加以总结,概括其要领,也记录于《抱朴子内篇》中,(天下养生网)成为历代修习气功的人所追逐研习的经典。

对于行气,葛洪说其可以治百病、驱瘟疫,还可以延年益寿,可以防身,甚至可以在水面上生活或行走,不渴不饿等等。

当然,有些说法在现代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气功本身就有一定的神秘性。

气功能够治病是可以肯定的,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抱朴子

抱朴子

抱朴子篇一:抱朴子养生论原文:抱朴子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

胸腹之设,犹宫室也;支体之位,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腠理之间,犹四衢也。

神犹君也,血犹臣也,炁犹民也;故至人能治其身,亦如明主能治其国。

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爱其气,所以全其身。

民弊国亡,气衰身谢。

是以至人上士乃施药于未病之前,不追修于既败之后。

故知生难保而易散,气难清而易浊;若能审机权,可以制嗜欲,保金性命。

注释:抱朴子:东晋名道士葛洪之号。

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

早以儒学知名,后入道,师事郑隐及鲍玄。

精医药及炼丹,善文章,好神仙导养之术。

著有内、外篇、、等数十种,史称「著述篇章,富于班马」。

腠理:中医指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和皮肤、肌肉的纹理。

四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炁:同「气」,指元气。

至人: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

此处指深谙养生方术的人。

保金:当为「保全」之误。

易解:抱朴子说,一个人的身体,就像是一个国家。

胸腹好像是皇帝所居的宫殿;四肢躯干像是边境;骨骼和关节,好像是国家委派的各级官吏;皮下肌肉间的空隙和皮肤、肌肉的众多纹理,像是全国四通八达的道路。

精神,就像是君主,血液则像一国的群臣,身中的元气似一国的老百姓;所以,深明养生方法的人,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就像一个英明的君主,能治理好他的国家。

爱护百姓,可以让国家安定;爱护自己的元气,可以健全自己的身体。

百姓疲困了,国家就必然灭亡;元气衰竭了,身体就会死亡。

所以高明的人,在未病之前,就会先采用药物调和,绝不等到身体已经衰败之后才来补救。

由此可知,生命难保而易逝,元气难以清明而易浊;如果能够明白这些道理,知道轻重,那么就会节制嗜欲,保全性命了。

原文:且夫善养生者,先除六害,然后可以延驻于百年。

何者是耶?一曰薄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曰廉货财,四曰损滋味,五曰除佞妄,六曰去沮嫉。

六者不除,修养之道徒设尔,盖缘未见其益。

虽心希妙道,口念真经,咀嚼英华,呼吸景象,不能补其短促,诚缘舍其本而忘其末。

《抱朴子》养生思想综论

《抱朴子》养生思想综论

葛洪(公元283—363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丹阳郡句容县(今江苏 省句容县)人。生于晋武帝太康四年(公元283年),卒于东晋哀帝兴宁元年(公
元363年)。
葛洪生卒年龄一直也成为研究者争议的问题,基本形成两种观点:《晋书・葛 洪传》认为葛洪活了八十一岁,而《太平寰宇记》坚持他活了六十一岁。钱穆《葛 洪年谱》考释为“其寿最高当不过六十,则绝无可疑",《晋书》本传讹八为六, 后人因为葛洪以养生神仙著名,又传葛洪死后,颜色如生,体亦柔软,举尸入棺, 甚轻如空衣,世人以为尸解得仙。容肇祖根据葛洪卒于罗浮山,认为当从《太平 寰宇记》一百六十引袁彦伯《罗浮记》作“时年六十一”。王明以《神仙传》佐 证,实为根据《正统道藏・历代真仙体道通鉴》之《平仲节传》推证,相信葛洪 活了八十一岁,李锦全通过逻辑估算证明此说,按一般概念到六十岁才称年老, 葛洪三十五岁回句容接受爵禄,如到六十岁才离开仕途中间长达二十五年,如按 葛洪去世六十一岁,那就根本没有时间到罗浮山炼丹。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 中也持此说。还有一种观点,罗宗强在《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说葛洪“大约死 于晋穆帝永和元年(公元345年)至三年之间,享年六十三或六十五",锄许抗生 也坚持此说。关于葛洪生卒年龄,杨明照《抱朴子外篇校笺・附录葛洪生卒年第 七》介绍十分详细,也认为六十一岁较为可信。本文认为应以《晋书・葛洪传》 为是,《晋书》其作为唐代官修八部史书之首,多达一百三十卷,出于一代名相 房玄龄之手,自有其可信的严谨性,反观持六十一岁之说所据的袁彦伯《罗浮记》 为时人笔记,本身就准确性不强,而且从葛洪生平经历,思想变化等因素考虑, 当以八十一岁之说为妥。 葛洪出身于东晋士族世家。陈寅恪在《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文中考证 “以地域言,丹阳东海皆《隋书经籍志》所谓‘三吴及滨海之际’者也。然葛氏

养生论注释

养生论注释

养生论注释①上寿:高龄。

其说不一:唐•李善注引《养生经》:“人生上寿一百二十年,中寿百年,下寿八十年。

而竟不然者,皆夭耳。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中寿”孔颖达疏同。

这是第一种说法。

又《昭公三年》“三老”疏:“上寿百年以上,中寿九十以上,下寿八十以上。

”这是第二种说法。

《庄子•盗跖》:“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

”这是第三种说法。

《论衡•正说》:“上寿九十,中寿八十,下寿七十。

”这是第四种说法。

②此:指代上文的两种说法。

两:并;皆。

情:实情。

③较:通“皎”。

明显;明白。

吕延济注:“较,明也。

”④导气:导气养性。

道家的养生之术。

《论衡•道虚》:“道家或以导气养性,度世而不死。

”⑤“而愧情”两句:《汉书•张陈王周传》:“上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周)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不知。

问:‘天下钱谷一岁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

汗出洽背,愧不能对。

”此即“愧情一集,涣然流离”之实例。

涣然流离:大汗淋漓。

涣,水盛的样子。

流离,犹“淋漓”。

沾湿,流滴。

⑥终朝:旦至食时。

李善注:“《毛诗》曰:终朝采绿。

终朝,谓从旦至食时。

”也即整个早晨。

⑦嚣然:饥饿之意。

李善注:“饥意也。

”嚣,通“枵”,空虚。

《尔雅·释天》:“枵,虚也。

”⑧“而曾子”两句:《礼记•檀弓上》:“曾子谓子思曰:‘伋!吾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口者七日。

”曾子,名参,字子舆,孔子的学生,以孝著称。

衔,含,引申为藏在心中。

⑨夜分:半夜。

⑩低迷:昏昏沉沉,模模糊糊。

11殷忧:深忧。

殷:盛也,多也。

12达旦:即“通宵达旦”之意。

瞑:李善注:“古眠字。

”13劲刷:发梳。

吕向注:“谓梳也。

”李善注引《通俗文》曰:“所以理发谓之刷也。

”14醇:味道浓厚之酒。

醴:甜酒。

15赫然:盛怒的样子。

殊观:此谓面容大变。

16植发冲冠:义近“怒发冲冠”。

《淮南子•泰族训》:“荆轲西刺秦王,高渐离、宋意为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闻者莫不瞋目裂眦,发植穿冠。

《抱朴子》的内容介绍

《抱朴子》的内容介绍

《抱朴子》的内容介绍《抱朴子》的内容介绍引言:葛洪提出了修仙必须积累善行,建立功德,慈善为怀。

《抱朴子》中强调人不能单纯地从修炼方术入手,人生的抱负也不能仅仅是遁隐山林,要想真正修炼成仙还要建功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抱朴子》为东晋时期葛洪所著,分为内外两篇,后来被作为道教经典。

其中外篇主要是对葛洪生平的自述和谈论社会上的各种事情,而内篇是葛洪对道家思想和丹道修炼方法的阐述。

《抱朴子》的内容介绍《抱朴子·内篇》主要讲述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灾却病,属于道家。

其内容可以具体概括为:论述宇宙本体、论证神仙的确实存在、论述金丹和仙药的制作方法及应用、讨论各种方术的学习应用、论述道经的各种书目,说明世人修炼的广泛性。

《抱朴子·外篇》则主要谈论社会上的各种事情,属于儒家的范畴,也显示了作者先儒后道的思想发展轨迹。

其内容可具体概括为:论人间得失,讥刺世俗,讲治民之法; 评世事臧否,主张藏器待时,克己思君; 论谏君主任贤能,爱民节欲,独掌权柄;论超俗出世,修身著书等。

总之,《抱朴子》将玄学与道教神学,方术与金丹、丹鼎与符、儒学与仙学统统纳为一体之中,从而确立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

葛洪提出了修仙必须积累善行,建立功德,慈善为怀。

《抱朴子》中强调人不能单纯地从修炼方术入手,人生的抱负也不能仅仅是遁隐山林,要想真正修炼成仙还要建功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主张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获得精神解脱和炼得肉体飞升,既做到立时济世,又得超凡入圣。

如他说:“上士得道于三军,中士得道于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

”他认为修炼既可以保德致长生,也可以治世致太平。

通过修炼还可以获得长生,身体不伤,是最大的孝道。

抱朴子中的九秘九字真言,出自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登涉》,原文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一种是“临兵斗者,皆数组前行”。

传入日本时,被误抄为“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而成为日本修验道之山伏所重视的咒法。

《抱朴子之杂应》完整版原文全文

《抱朴子之杂应》完整版原文全文

《杂应》原文或曰:“敢问断穀人可以长生乎?凡有几法,何者最善与?”抱朴子答曰:“断穀人止可息肴粮之费,不能独令人长生也。

问诸曾断穀积久者云,差少病痛,胜於食穀时。

其服术及饵黄精,又禹馀粮丸,日再服,三日,令人多气力,堪负担远行,身轻不极。

其服诸石药,一服守中十年五年者及吞气服符饮神水辈,但为不饥耳,体力不任劳也。

道书虽言欲得长生,肠中当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

又云,食草者善走而愚,食肉者多力而悍,食穀者智而不寿,食气者神明不死。

此乃行气者一家之偏说耳,不可便孤用也。

若欲服金丹大药,先不食百许日为快。

若不能者,正尔服之,但得仙小迟耳,无大妨也。

若遭世荒,隐窜山林,知此法者,则可以不饿死。

其不然也,则无急断,急既无可大益。

又止人中断肉,闻肥鲜之气,皆不能不有欲於中心。

若未便绝俗委家,岩栖岫处者,固不成遂休五味,无致自苦,不如莫断穀而节量饥饱。

近有一百许法,或服守中石药数十丸,便辟四五十日不饥,练松柏及术,亦可以守中,但不及大药,久不过十年以还。

或辟一百二百日,或须日日服之,乃不饥者。

或先作美食极饱,乃服药以养所食之物,令不消化,可辟三年。

欲还食穀,当以葵子猪膏下之,则所作美食皆下,不坏如故也。

洛阳有道士董威辇,常止白社中,了不食,陈子叙共守事之,从学道积久,乃得其方,云以甘草、防风、苋实之属十许种捣为散,先服方寸匕,乃吞石子大如雀卵十二枚,足辟百日,辄更服散,气力颜色如故也。

欲还食穀者,当服葵子汤下石子,乃可食耳。

又赤龙血青龙膏作之,用丹砂曾青水,以石内其中,复须臾,石柔而可食也。

若不即取,便消烂尽也。

食此石以口取饱,令人丁壮。

又有引石散,以方寸匕投一斗白石子中,以水合煮之,亦立熟如芋子,可食以当穀也。

张太元举家及弟子数十人,隐居林虑山中,以此法食石十馀年,皆肥健。

但为须得白石,不如赤龙血青龙膏,取得石便可用,又当煮之,有薪火之烦耳。

或用符,或用水,或符水兼用。

或用乾枣,日九枚,酒一二升者。

或食十二时气,从夜半始,从九九至八八七七六六五五而止。

抱朴子养生论

抱朴子养生论

《抱朴子养生论》【原文】:抱朴子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

胸腹之设,犹宫室也;支体之位,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腠理之间,犹四衢也。

神犹君也,血犹臣也,炁犹民也;故至人能治其身,亦如明主能治其国。

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爱其气,所以全其身。

民弊国亡,气衰身谢。

是以至人上士乃施药于未病之前,不追修于既败之后。

故知生难保而易散,气难清而易浊;若能审机权,可以制嗜欲,保金性命。

【注释】:抱朴子:东晋名道士葛洪之号。

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

早以儒学知名,后入道,师事郑隐及鲍玄。

精医药及炼丹,善文章,好神仙导养之术。

著有《抱朴子》内、外篇、《金匮药方》、《肘后要集方》等数十种,史称「著述篇章,富于班马」。

腠理:中医指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和皮肤、肌肉的纹理。

四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炁:同「气」,指元气。

至人: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

此处指深谙养生方术的人。

保金:当为「保全」之误。

【易解】:抱朴子说,一个人的身体,就像是一个国家。

胸腹好像是皇帝所居的宫殿;四肢躯干像是边境;骨骼和关节,好像是国家委派的各级官吏;皮下肌肉间的空隙和皮肤、肌肉的众多纹理,像是全国四通八达的道路。

精神,就像是君主,血液则像一国的群臣,身中的元气似一国的老百姓;所以,深明养生方法的人,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就像一个英明的君主,能治理好他的国家。

爱护百姓,可以让国家安定;爱护自己的元气,可以健全自己的身体。

百姓疲困了,国家就必然灭亡;元气衰竭了,身体就会死亡。

所以高明的人,在未病之前,就会先采用药物调和,绝不等到身体已经衰败之后才来补救。

由此可知,生命难保而易逝,元气难以清明而易浊;如果能够明白这些道理,知道轻重,那么就会节制嗜欲,保全性命了。

【原文】:且夫善养生者,先除六害,然后可以延驻于百年。

何者是耶?一曰薄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曰廉货财,四曰损滋味,五曰除佞妄,六曰去沮嫉。

六者不除,修养之道徒设尔,盖缘未见其益。

养生名言.谚语

养生名言.谚语

养生名言·谚语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丹溪心法》元朱震亨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抱朴子》晋葛洪我命在我,不在天。

―――《仙经》养生以不伤为本。

―――《仙经》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养生要录》宋蒲虔贯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

―――《养生论》三国嵇康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寿世保元》明龚廷贤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

―――《养老奉亲书》宋陈直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

―――《抱朴子》晋葛洪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

―――《养性延命录》南朝梁陶宏景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

―――《养性延命录》南朝梁陶宏景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备急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

―――《理虚元鉴》明汪绮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精神养生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

―――《续附·养生要诀》明胡文焕看一个医生不如交一个朋友。

―――谚语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

―――《老老恒言》清曹廷栋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

―――《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

―――《退庵随笔》清梁章钜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

―――《退庵随笔》清梁章钜心乐为良药,神伤致骨枯。

―――谚语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谚语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閼,可以养生。

―――《类修要诀》明胡文焕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

―――《淮南子》西汉刘安等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

抱朴文言文翻译

抱朴文言文翻译

原文:抱朴子曰:“夫养生之要,莫若清心寡欲。

清心者,谓虚其心也;寡欲者,谓去其欲也。

虚其心,则神明自得;去其欲,则百病不生。

”翻译:抱朴子说:“养生之要,莫过于清心寡欲。

清心者,是指使心空虚;寡欲者,是指摒弃欲望。

使心空虚,则神明自然显现;摒弃欲望,则百病不生。

”解读:此段文字阐述了养生的关键在于清心寡欲。

清心,即使心空虚,去除杂念,使心灵得到宁静。

寡欲,即摒弃过度的欲望,使身体不受欲望的困扰。

心神宁静,疾病自然减少。

原文:抱朴子曰:“夫养生者,当先以饮食为务。

饮食者,人之命脉也。

故饮食之和,必先调其五味,使无过与不及。

五味调和,则血脉流通,百病不生。

”翻译:抱朴子说:“养生之人,应当首先关注饮食。

饮食,是人的生命之源。

因此,饮食的调和,必须先调整五味,使其不过分与不足。

五味调和,则血脉畅通,百病不生。

”解读:此段文字强调了饮食在养生中的重要性。

饮食是生命之源,只有饮食调和,才能使血脉畅通,减少疾病的发生。

五味调和,即指饮食中的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要适中,不可偏颇。

原文:抱朴子曰:“夫养生者,当以导引为要。

导引者,谓以意引气,以气养形也。

意者,心之使也;气者,身之宝也。

故养生者,必先养气,而后养形。

”翻译:抱朴子说:“养生之人,应当以导引为要。

导引,是指以意引导气息,以气息滋养身体。

意,是心的使令;气,是身体的珍宝。

因此,养生之人,必须先养气,然后养形。

”解读:此段文字阐述了导引在养生中的重要性。

导引,即以意引导气息,以气息滋养身体。

意和气是养生的重要元素,养生者必须先养气,然后养形。

原文:抱朴子曰:“夫养生者,当以静为基。

静者,谓无欲无求,无思无虑也。

无欲无求,则心无挂碍;无思无虑,则神无劳损。

心神既静,百病不生。

”翻译:抱朴子说:“养生之人,应当以静为基础。

静,是指无欲无求,无思无虑。

无欲无求,则心无挂碍;无思无虑,则神无劳损。

心神既静,百病不生。

”解读:此段文字强调了静在养生中的重要性。

有关于健康的诗词

有关于健康的诗词

关于健康的诗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古代诗词中表达健康观念的作品:
1. 《养生论》三国嵇康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 《素问·上古天真论》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3. 《寿世保元》明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

4. 《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

5. 《抱朴子》晋葛洪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

6. 《养性延命录》南朝梁陶宏景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

7. 《备急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

8. 《理虚元鉴》明汪绮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9. 《素问·评热病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10. 《素问·遗篇刺法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以上是一些关于健康的诗词,它们传达了养生、保健、保持身心健康等方面的观念。

抱朴子內篇卷之十五   雜應

抱朴子內篇卷之十五   雜應

抱朴子內篇卷之十五雜應抱朴子內篇卷之十五雜應或曰:「敢問斷穀人可以長生乎〔一〕?凡有幾法,何者最善與?」抱朴子答曰:「斷穀人止可息肴糧之費〔二〕,不能獨令人長生也。

問諸曾斷穀積久者云,差少病痛,勝於食穀時。

其服朮及餌黃精,又禹餘糧丸,日再服,三日〔三〕,令人多氣力,堪負擔遠行,身輕不極〔四〕。

其服諸石藥,一服守中十年五年者及吞氣服符飲神水輩,但為不飢耳,體力不任勞也。

道書雖言欲得長生,腸中當清〔五〕;欲得不死,腸中無滓〔六〕。

又云,食草者善走而愚,食肉者多力而悍,食穀者智而不壽,食氣者神明不死〔七〕。

此乃行氣者一家之偏說耳,不可便孤用也。

若欲服金丹大藥,先不食百許日為快。

若不能者,正爾服之,但得仙小遲耳,無大妨也。

若遭世荒,隱竄山林,知此法者,則可以不餓死。

其不然也,則無急斷,急既無可大益。

又止人中斷肉,聞肥鮮之氣,皆不能不有欲於中心。

若未便絕俗委家,巖棲岫處者,固不成遂休五味〔八〕,無致自苦,不如莫斷穀而節量飢飽。

近有一百許法,或服守中石藥數十丸,便辟四五十日不飢,練松柏及朮,亦可以守中,但不及大藥,久不過十年以還。

或辟一百二百日,或須日日服之〔九〕,乃不飢者。

或先作美食極飽,乃服藥以養所食之物,令不消化,可辟三年。

欲還食穀,當以葵子豬膏下之,則所作美食皆下,不壞如故也。

洛陽有道士董威輦,常止白社中,了不食,陳子敘共守事之,從學道積久,乃得其方,云以甘草、防風、莧實之屬十許種搗為散,先服方寸匕,乃吞石子大如雀卵十二枚,足辟百日,輒更服散,氣力顏色如故也。

欲還食穀者,當服葵子湯下石子,乃可食耳。

又赤龍血青龍膏作之,用丹砂曾青水〔一十〕,以石內其中,復須臾,石柔而可食也。

若不即取,便消爛盡也。

食此石以口取飽,令人丁壯。

又有引石散,以方寸匕投一斗白石子中,以水合煮之,亦立熟如芋子,可食以當穀也。

張太元舉家及弟子數十人,隱居林慮山中〔一一〕,以此法食石十餘年,皆肥健。

但為須得白石,不如赤龍血青龍膏,取得石便可用,又當煮之,有薪火之煩耳。

养生论原文及翻译

养生论原文及翻译

养生论原文及翻译养生论原文及翻译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文言文都很熟悉吧。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养生论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养生论原文及翻译原文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

此皆两失其情,请试粗论之。

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

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

至於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馀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

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

何以言之?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

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

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

劲刷理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

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犹国之有君也。

神躁於中,而形丧於外,犹君昏於上,国乱於下也。

夫为稼於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燋烂,必一溉者后枯。

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

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於旱苗者也。

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

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於情,忧喜不留於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

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

不知区种可百馀斛。

田种一也,至於树养不同,则功收相悬。

谓商无十倍之价,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者也。

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薰辛害目,豚鱼不养,常世所识也。

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

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

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暗而无使明,薰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

而世人不察,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

目惑玄黄,耳务淫哇。

道家典籍《抱朴子》卷十——明本(选摘,附译文)

道家典籍《抱朴子》卷十——明本(选摘,附译文)

道家典籍《抱朴子》卷十——明本(选摘,附译文)明本世间浅近者众,而深远者少,少不胜众,由来久矣。

是以史迁虽长而不见誉,班固虽短而不见弹。

然物以少者为贵,多者为贱,至於人事,岂独不然?故藜藿弥原,而芝英不世;枳棘被野,而寻木间秀;沙砾无量,而珠璧甚鲜;鸿隼屯飞,而鸾凤罕出;虺蜴盈薮,而虬龙希觌;班生多党,固其宜也。

夫道者,内以治身,外以为国,能令七政遵度,二气告和,四时不失寒燠之节,风雨不为暴物之灾,玉烛表昇平之徵,澄醴彰德洽之符,焚轮虹霓寝其祅,穨云商羊戢其翼。

【白话译文】世上见识浅薄的人很多,而见识深远的人很少。

人少的总是敌不过人多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了。

因此司马迁虽然远见卓识但没有受到称誉,班固虽然目光短浅却也没有受到批评。

然而事物还是以稀为贵,以多为贱,反映在人事上,难道就不是如此吗?因此藜藿满地,而芝荚就非常稀少;荆棘蔽野,而乔木则间或一见;沙粒无数,而珍珠玉璧就极为少有;鹰雁群飞’而鸾鸟凤凰就很少出现;虺蛇蜥蜴遍布沼泽,而虬龙就难得见到;因此班固的支持者众多,也的确是应有的现象啊!大道,对内可以用它修养自身,对外可以用它治理国家;它能够使日月五星遵循着自己的轨道运行,使阴阳二气表现得十分和谐;使四季的冷暖合乎各自的时节,使风雨不带来有害万物的灾难;让四季和顺以显示太平的预兆,使甘雨普降以作为君德普施的象征;象征妖孽的暴风、虹霓不再出现,预示灾难的乱云、商羊销声匿迹。

《抱朴子》内篇明本夫所谓道,岂唯养生之事而已乎?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又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又於治世隆平,则谓之有道,危国乱主,则谓之无道。

又坐而论道,谓之三公,国之有道,贫贱者耻焉。

凡言道者,上自二仪,下逮万物,莫不由之。

但黄老执其本,儒墨治其末耳。

今世之举有道者,盖博通乎古今,能仰观俯察,历变涉微,达兴亡之运,明治乱之体,心无所惑,问无不对者,何必修长生之法,慕松乔之武者哉?而管窥诸生,臆断瞽说,闻有居山林之间,宗伯阳之业者,则毁而笑之曰,彼小道耳,不足算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抱朴子养生论》
【原文】:
抱朴子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

胸腹之设,犹宫室也;支体之位,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腠理之间,犹四衢也。

神犹君也,血犹臣也,炁犹民也;故至人能治其身,亦如明主能治其国。

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爱其气,所以全其身。

民弊国亡,气衰身谢。

是以至人上士乃施药于未病之前,不追修于既败之后。

故知生难保而易散,气难清而易浊;若能审机权,可以制嗜欲,保金性命。

【注释】:
抱朴子:东晋名道士葛洪之号。

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

早以儒学知名,后入道,师事郑隐及鲍玄。

精医药及炼丹,善文章,好神仙导养之术。

著有《抱朴子》内、外篇、《金匮药方》、《肘后要集方》等数十种,史称「著述篇章,富于班马」。

腠理:中医指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和皮肤、肌肉的纹理。

四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炁:同「气」,指元气。

至人: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

此处指深谙养生方术的人。

保金:当为「保全」之误。

【易解】:
抱朴子说,一个人的身体,就像是一个国家。

胸腹好像是皇帝所居的宫殿;四肢躯干像是边境;骨骼和关节,好像是国家委派的各级官吏;皮下肌肉间的空隙和皮肤、肌肉的众多纹理,像是全国四通八达的道路。

精神,就像是君主,血液则像一国的群臣,身中的元气似一国的老百姓;所以,深明养生方法的人,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就像一个英明的君主,能治理好他的国家。

爱护百姓,可以让国家安定;爱护自己的元气,可以健全自己的身体。

百姓疲困了,国家就必然灭亡;元气衰竭了,身体就会死亡。

所以高明的人,在未病之前,就会先采用药物调和,绝不等到身体已经衰败之后才来补救。

由此可知,生命难保而易逝,元气难以清明而易浊;如果能够明白这些道理,知道轻重,那么就会节制嗜欲,保全性命了。

【原文】:
且夫善养生者,先除六害,然后可以延驻于百年。

何者是耶?一曰薄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曰廉货财,四曰损滋味,五曰除佞妄,六曰去沮嫉。

六者不除,修养之道徒设尔,盖缘未见其益。

虽心希妙道,口念真经,咀嚼英华,呼吸景象,不能补其短促,诚缘舍其本而忘其末。

深可诫哉!
【注释】:
且夫:「况且」,承接上文,表示更进一层。

延驻:道家谓长生不老。

延:延年。

驻:驻颜。

使容颜不老,永保青春。

薄:轻视。

沮嫉:诽谤妒忌。

咀嚼:细细咬嚼。

英华:草木之花。

此指能健身治病的药草。

【易解】:
况且善于养生的人,应先除去六害,然后可以延年益寿,以享百年。

除去哪六害呢?一是淡薄名利;二禁声色欲乐;三不贪图货物财宝等物;四要清淡饮食;五除谄佞虚妄习气;六是注意平和身心,去掉诽谤妒忌等情绪。

这六者不去掉,修身养性之道等于是虚设了,因为没有看到养生的益处。

如果不注意这六项,任凭放纵,那么,纵然心中仰慕至道,希求身体康泰,口里念着道家经书,时常吃些保健药物,每天呼吸大地元气,也不能补他的损缺,救他短促的寿命。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他丢弃了养生的根本,而胡乱地追求那些细枝末节。

这都是应当深切引以为戒的啊!
【原文】:
所以保和全真者,乃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事、少机。

夫多思则神散,多念则心劳,多笑则藏腑上翻,多言则气海虚脱,多喜则膀胱纳客风,多怒则腠理奔血,多乐则心神邪荡,多愁则头鬓憔枯,多好则志气倾溢,多恶则精爽奔腾,多事则筋脉干急,多机则智虑沉迷。

斯乃伐人之生,甚于斤斧;损人之命,猛于豺狼。

【注释】:
保和:保持心志和顺、身体安适。

全真:保全天性。

机:机巧、机心。

气海:指下丹田。

在脐下三寸处。

也指肾。

虚脱:中医病名。

又叫「脱症」。

指病情突变,阴阳相离,而致生命垂危的病理及其症候。

此指气海虚弱衰竭。

客风:客气风邪。

客:客气。

指侵入人体的外邪。

风:病因六淫之一。

属阳邪,为外感疾病的先导。

筋脉干急:谓血液流通不畅,脉博跳动急促。

【易解】:
所以保和天性的方法,是少思虑,少挂念,少发笑,少说话,少欢喜,少发怒,少快乐,少忧愁,少爱好,少憎恨,少事务,少机心。

过多的思虑,会使人的精神耗散;过多的思念,则会劳累心脏;过多发笑或是激烈的笑闹,会使脏腑上翻;话说得太多,气海则会虚弱衰竭;过度欢喜,会让膀胱纳入客气风邪;过多的发怒,则会使皮下肌肉间的空隙充满奔流的血液;快乐过度,则心神放荡;忧愁太过,头发便枯焦发黄;过多的嗜好喜爱,会使志气倾泻外流;过多憎恨不平,会让精神奔腾起伏;事务过于繁杂,做事过多却没有得到适度休息,则会让血流不畅,脉搏跳动急促;过多机巧,则使才思被深深迷乱。

这些伤害人的身体,比斧头还要厉害,损害人的寿命,比豺狼还要凶猛。

【原文】:
无久坐,无久行,无久视,无久听。

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过极,少勿
至饥。

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饱食。

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注释】:
胀:鼓胀。

空心:犹言「空腹」,腹中没有食物。

【易解】:
不要长时间坐着不动,也不要长时行走不休息,眼睛不长时间地看东西,耳朵也不长时间去听音声。

在肚子没有饿的时候,不要勉强进食;口不渴时,不要勉强饮水;不饿的时候,又吃了东西,会让脾脏劳损;不渴又喝下很多水,则会让胃脏鼓胀难受。

身体需要时常劳作运动,食物不可吃得过饱;虽然身体需要动,但也不能过度以至于疲乏;虽然食物要吃得少些,但也不要少到仍然觉得饥饿。

冬天时,早上不要饿着肚子,夏天时,晚餐不要过量。

早起床时,不要早到鸡鸣以前;晚起床,不要晚到日出之后。

【原文】:
心内澄,则真神守其位,气内定,则邪物去其身。

行欺诈则神悲,行争竞则神沮。

轻侮于人当减筭,杀害于物必伤年。

行一善则魂神乐,搆一恶则魄神欢。

常以宽泰自居,恬淡自守,则身形安静,灾害不干,生录必书其名,死籍必削其咎。

养生之理,尽于此矣。

至于炼还丹以补脑,化金液以留神,斯乃上真之妙道,盖非食谷啖血者越分而修之。

万人之中得者殊少,深可诫焉。

老君曰:存吾此道,上士;全修延寿命,中士;半修无灾病,下士;时修免夭横;「愚者失道,摈其性」,其斯之谓欤?
【注释】:
澄:清澈平静。

真神:本来之精神,天赋之精神。

年:指寿命的年数。

宽泰:宽舒安泰,轻松平易。

恬淡:清净而无所作为。

咎:灾祸,此指死亡之祸。

食谷啖血者:吃谷物和肉食的人,意指一般人、凡人。

时修:有时修习。

【易解】:
内心清澈平静,则与生俱来的精神,就固守在它的职位上;元气在体内安定,那么邪气就远离他的身体。

如果去欺诈别人,精神就感到悲伤;与人竞争,争强好胜,精神就感到沮丧。

随便地轻视侮辱别人,应当减少一百天的寿命;杀害生物,必然会折损年寿。

做一件善事,魂神就感到快乐;做一件恶事,魄神则感到欢喜,魂神乐人生,魄神乐人死。

常常让自己处于轻松安泰之中,恬淡无欲,清静无为,那么身体自然安宁、健康,灾害就不会去侵犯他,生死薄的生录上,必然写上他的名字,死录上必然消除了他的灾祸。

养生的道理,就都在这里了。

至于修炼房中术之还精补脑,化津液以留住精神的方法,这是上等仙人所传的高深妙道,不是一般凡人超出本分所能修得的。

在一万人中,能修成的极少,切忌不要随意去作此越分之事。

老君说:能终身存守我传的这个道术,是上等的修道者;能全部按此
修习的,可延长寿命,是中等的修道者;能修这个道术的一半,可免除灾害疾病,是下等的修道者;偶尔修习它的,可免除意外早死;所谓「愚人丢掉这道术,也就抛弃了性命」,大概就是说愚人的下场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