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联系的水体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相互联系的水体导学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第1课时《相互联系的水体》导学案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了解水圈的特点和水体组成。
〔2〕掌握河流补给主要类型及其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
〔3〕学会根据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判读河流补给类型【教学重、难点】〔1〕根据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判读河流补给类型【教学过程】【导】地球乎?水球乎?【学】课前预习【展】一、水圈的特点和水体构成【自主学习】阅读P54的文字及图3.1:〔1〕水的三种状态及特征?〔2〕按空间分布地球上水的分类?〔3〕陆地水包括哪些水体?目前人类利用最主要的水体?【活动一】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二、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思考1】河流补给—河流的来源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类型有哪些?三、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探究一】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图1 图2 图3〔1〕图1这条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理由是。
〔2〕图2该河流以为主,河流流量变化与密切相关。
这类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
〔3〕图3这条河流有哪几种水源补给形式?这类河流一般分布在我国。
【练】【课堂检测】以下图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完成1~2题。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C.湖泊调蓄D.湖水补给量减小3、以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的一个水电站大坝下游某水文站在修坝前后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答复以下问题。
(1) 图中A、B、C分别是这条河流水源补给形式。
A是________补给,B是_________________补给;C是__________补给。
(2) 图中①、②两条曲线,哪一条是在修坝前测到的?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互联系的水体 说课稿
说教法
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法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高效率教学。将大 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使学生容易理解 。通过 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按照从个别到一般、从 现象到规律的归纳法,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Nhomakorabea 说训练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 法,让他们“会学习”。 本节课每一个主要知识点 的教学,都遵循“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原因分 析——结论推导”的教学步骤,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而由结论出发去分析或直接给出结论。这样的教学 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 掌握,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说学情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和以前已有知识的积累,学 生已经对陆地和海洋等地理要素有了一定的认识和 理解,对于大气循环、地壳物质循环有了较为深入 的理解,对于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相互联系性有了 一定认识。这是学习本届内容的重要前提。 但是学生对于地理事物相互联系的认识还较为肤浅, 不能够很全面、准确的分析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 给关系,还有不能很好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理 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这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 要的能力目标。
以洪水灾害为例,引导学生理解湖泊对河流流量的影 响。然后再从洪水的话题进入冰川对河流的补给,转 入冰川融水补给。通过这些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理论 联系实际,通过实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拓展(当今世界比较关注的问题) 全球变暖对以冰川补给为主的河流有什么影响?
说程序
课前准备 让学生预习课文,熟悉课文的知识结构,明确听课的重点; 导入新课 展示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下列(地球上有哪些类型 的水体?这些水体之间有没有关系?)问题。引出水圈的概念 课堂教学 读图分析提出探究问题 展示“大气降水和河流流量关系”图,分析河流流量和降水的 关系。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知识归纳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 展示图片,以我国东部季风区为例,分析降水变化特点。提出 地中海气候区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流量变化特点,并 分析原因。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发挥的能力。
4.1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四章水的运动第一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不同区域的相关图文资料,从区域认知的角度了解各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
了解并掌握河流的补给类型及其特点2、能力目标能够绘制相关示意图,并能用语言表述不同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和特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调查研究及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陆地水体的特点及作用,提高地理实践力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水资源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4、重、难点重点:相互联系的水体和河流补给类型及其特点难点:河流流量曲线图的判读二、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作图法、归纳法三、教学过程(一)陆地水体(学生预习)1.从形态上看(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
(2)气态水:数量______,分布______;液态水:数量______,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______、______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2.从空间分布上看(1)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______%,是地球水的主体。
(2)大气水:数量虽少,但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陆地水:包括________、________、沼泽水、土壤水、________、________、生物水等,数量虽不多,但在自然环境中作用巨大。
3.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河流,湖泊,沼泽对周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2)冰川,河流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3)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淡水资源(4)具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生态服务等价值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活动1:教材65页“贝加尔湖-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问题一:贝加尔湖的形成原因是什么?问题二:贝加尔湖对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什么作用?抽小组学生回答,教师点拨(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学生活动2: “洞里萨湖与湄公河的相互补给”问题一:为什么洞里萨河一年中流向定期发生改变?问题二:该区域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学生分小组讨论,并选一名同学作汇报1.河流与湖泊(1)位于河流源头的湖泊,湖泊补给河流(2)位于中下游的湖泊,相互补给,取决于水位的高低: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削减,延缓干流洪峰,枯水期补给河流,对河流径流起着调节作用(3)位于内流区的湖泊,河流补给湖泊(4)人工湖泊-水库,可认为调节河流径流2.河流与地下水(1)河流与地下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特例:黄河下游为“地上悬河”,河水补给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补给关系:当河流、湖泊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流水、湖泊水补给地下水;当河流、湖泊水位低于地下水位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湖泊水。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设计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习认识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2. 了解陆地水体的特点和功能;3. 探究陆地水体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4. 培养学生保护陆地水体的意识。
教学内容:1. 陆地水体的分类和特点;2. 陆地水体的功能和重要性;3. 陆地水体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4. 保护陆地水体的方法和措施。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材;2.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3. 模型或实物样品,如河流、湖泊等;4. 练习题和小组讨论题。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陆地水体的概念和种类,并向学生提问关于陆地水体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教材,向学生详细介绍陆地水体的分类和特点,并解释陆地水体的功能和重要性。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例子,比如介绍中国的大江大河和淡水湖泊等,让学生更加具体地了解陆地水体的重要性。
步骤三:探究与实践(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陆地水体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每个小组可以选取一个具体的陆地水体,如山地河流或湖泊,调查该水体在当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并讨论该水体与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关系。
步骤四:整理并分享(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整理探究结果,并向全班进行分享。
每个小组可以用图表、图片或演讲的形式,展示他们对陆地水体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研究成果。
步骤五:知识总结与扩展(1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保护陆地水体的重要性,并向学生介绍保护陆地水体的方法和措施。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步骤六:练习与反思(10分钟)教师通过练习题和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巩固和评估,并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扩展活动:1. 邀请环保专家或相关从业人员来校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保护陆地水体的认识;2. 前往附近的河流、湖泊等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水体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3. 设计小型实验或观察项目,探究陆地水体的特性或相关环境问题。
相互联系的水体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班级:高一十一班授课教师:闫攀攀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
但其中河流水体的补给是难点内容,需要突破。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过程与方法: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同学间合作探究长江水的补给形式。
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读图分析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教学难点:读图分析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四、【教学方法】1.图式教学法:学生读图分析问题。
2.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自主观察、学习、探究,并得出观点。
3、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Flash动画和幻灯片,弥补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缺陷。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前面第一章学习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时知道地球的外部圈层分为那些呢?而在这些圈层的要素当中,最活跃的要素是什么?是岩石?植物?动物?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个简短的视频,相信同学们会找出答案。
带着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相互联系的水体转承:通过视频同学们知道自然界当中,最活跃的要素是——水。
这节课我们将进入到第三章学习水的相关知识。
我们先来了解自然界的水体都有哪些,这些水体之间又有什么相互联系。
自主学习: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4页文字回答下观看图片通过图片的展七、【练习巩固】八、【板书设计】3、1自然界的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的存在形式(1)水圈:(2)水体存在形式的分布及数量特征:2、水体空间分布: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3、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九、【教学反思】十、【课后作业】:《墨池课堂》题组一。
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4.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分析题,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5.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水资源相关的新闻和资讯,了解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最新动态,并选取一则新闻进行分析,撰写分析评论。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要认真对待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要具有针对性,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陆地水体景观图片,如长江、黄河、湖泊、冰川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水体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水体是如何分布的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3.简要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如水循环、气候与地形对水资源的影响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需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总之,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认识,为我国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他们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内化。
2.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地理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4.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探究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相关知识。
3.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影响陆地水体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总结归纳。
教学设计2: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区域认知:能说明当地水体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综合思维:结合实例,分析河流与其他陆地水体之间相互补给关系的规律。
地理实践力:结合景观图片或视频,认识陆地水体的组成及其特点。
人地协调观:运用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分析人类生产生活中对水资源的利用。
教学重难点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教学过程读图4.1《咸海的演变》,思考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咸海为什么会急剧萎缩?一、陆地水体陆地水体的组成:包括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等。
占全球水储量的3.47%。
陆地水体的类型、水量、分布等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如:高海拔山地有冰川发育;湿润地区河网密布;地势低平地区积水成湖泊或沼泽。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河流是陆地水体之间交换和转化的纽带。
1、河流与湖泊湖泊接纳了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并能暂时储存起来。
湖泊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
人工湖泊——水库,可人为调节河流径流。
如:三峡水库。
有的河流的源头是湖泊。
如: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
在内流区,一旦入湖河流改道或断流,湖泊就会干涸。
如:为了将辽阔的中亚改造成棉粮生产基地,苏联政府人工修筑大坝拦截注入咸海的河流。
从此咸海面积急剧消退,如今却只剩下北部与西南极少的一片水域,干涸面积超过90%以上。
2、河流与地下水地下水是河流稳定、均匀的补给来源。
我国冬季降水稀少,许多河流几乎全靠地下水补给。
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河流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使得部分河流在涨水时水位不至于过高,在没有雨水补给时也能长流不断。
3、河流与冰川、积雪在陆地水体中,冰川和积雪以固态形式储存着大量的淡水。
随着气温升高,部分冰雪融化为液态水,补给河流。
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夏季水量大。
如:塔里木河的支流之一——阿克苏河,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发源于天山,靠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7、8月份径流量最大。
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出现春汛。
如:松花江,4、5月份进入汛期。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示范教案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水圈的构成,知道陆地水和海洋水的区别,理解陆地水的概念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2.明确陆地水体的类型、储量、分布、作用等基本情况,了解陆地水体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3.以河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关系为例,通过绘制示意图解释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4.运用河流年内各月径流量示意图,总结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特征,结合区域特征判断河流补给类型,学会初步归纳影响河流水情变化的因素。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陆地水体的类型;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以示意图的形式来解释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多媒体展示】“1987年和2016年的咸海卫星影像对比”图文材料。
材料咸海位于中亚,水域面积曾达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四大湖泊。
20世纪60年代以来,咸海水域面积不断缩小。
1987年,咸海分成南北两部分。
1998年,咸海水域面积缩小至2.98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大湖中仅排第八位。
目前,咸海水域面积仅数千平方千米。
思考:咸海是什么类型的湖泊?咸海的补给类型可能有哪些?1987~2016年咸海的补给类型有什么变化?1987~2016年补给咸海的水量有何变化?为什么?20世纪60年代以来,咸海为什么会急剧萎缩?咸海萎缩的过程中它的盐度是如何变化的?【讲授新课】(板书)第一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一、陆地水体【知识回顾】水圈【多媒体展示】“地球水体存在形式”图,思考:水圈的含义及构成。
生:水圈是地表和近地面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其主体是海洋,还包括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
(板书)1.陆地水体类型【多媒体展示】“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冰川水”和“水井”图,说出下列图片代表的陆地水体类型。
生: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冰川水、地下水。
相互联系的水体导学案
《相互联系的水体》导学案临沂24中北校 李东英 2018年10月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1.区域认知能力:知道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会分析判断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对家乡某条河流资料的搜集、分析,指出其河水补给的类型。
3.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要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培养人地和谐发展理念。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一、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读补充材料完成填空水体 ,即水的集合体,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江、河、湖、海、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也包括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汽。
(1)陆地水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
(2)自然界中的水有____、______、_____三种存在形态。
(3)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包括____ 、 、 沼泽水 、土壤水、 _ 、 冰川水、生物水等,水量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3.5%。
(4)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___ __的关系。
(4)水圈的主体是_______,淡水的主体是________。
(6)目前我们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水体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我们把全球的水量看做是一升,那么淡水资源只是这一升中的一小勺,而人类可以利用的只是这一小勺中的一滴而已。
因此我们应该要怎么做?二、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1.在下面两图中用箭头标出河湖补给方向丰水期 枯水期 第2题图 第2题作图2.根据上面左图画出A 段、B 段的流量变化曲线湖 河 湖河3.填写表格,归纳总结补给类型补给季节径流量特点我国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雨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学法指导】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1)依据河流所在地区判断:①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②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③我国的长江、黄河源头地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④东北地区的河流的春汛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夏汛是雨水补给形成的。
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基础 第4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节 相互联系的水体教案 鲁教版-鲁教版高二全册地理教
第一节相互联系的水体学习目标:1.结合资料,说出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
2.绘制河流补给方式示意图,解释各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水圈的组成1.水、水体和水圈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如下图所示:2.水体的类型(1)按存在状态分。
①液态水:数量最大;②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③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
(2)按存在空间分: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3)按性质分:咸水、淡水。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陆地水体的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
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1)自然界中的水都存在于河流、湖泊与海洋中。
( )(2)井水不犯河水是正确的。
( )(3)黄河下游河段总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 )【提示】(1)×自然界中的水以气态、液态、固态的形式,广泛分布于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中。
(2)×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因此井水与河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3)√黄河下游河段因中上游流域的水土流失在下游河道中的泥沙淤积而成为典型的地上河,河床高于两岸,因此总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相互联系的水体阅读下面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1)从空间分布看,长江水属于何种水体?(2)哪些水体能够补给长江水?(3)河流水与湖泊水、地下水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提示】(1)陆地水体中的河流水。
(2)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等。
(3)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河流水与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河流处于汛期,水位高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或地下水;河流处于枯水期,河流水位低时,湖泊水或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一
最后,我对作业批改和点评的方式进行了思考。我发现,除了给出错误的修改建议外,我还应该更多地给予学生们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对于做得好的地方,我要及时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答案:我国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水资源短缺问题尤其在北方地区突出,水污染问题在一些地区也较为严重。此外,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存在着水资源浪费和不合理利用的现象。
八、课堂
1.பைடு நூலகம்课堂评价: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将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课堂评价。通过提问,观察学生的回答和思考过程,了解他们对于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讨论环节,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表达,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以评估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此外,我还将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小测试,以检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我将及时进行解答和解释,确保学生能够及时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我将结合课文内容,给大家讲解一些典型例题。
例题1:请简述陆地水体的类型及其特点。(5分)
答案: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川等。河流是地表水流的主要形式,湖泊是地表水体在一定区域内集中形成的,地下水是地下岩石层中的水,冰川是高山地区永冻地带的冰雪积累体。不同水体有不同的特点,如河流具有流动性,湖泊具有静止性,地下水具有隐秘性,冰川具有季节性等。
例题4:请举例说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措施。(5分)
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4.1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本节的课标要求为“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条要求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水体,重点是各种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本条要求中的“各类陆地水体”主要指有比较明显的补给关系的河流水、湖泊水、冰川融水、沼泽水、地下水等陆地水体,它们之间存在相互补给与转化的关系。
陆地水体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水体水文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
把握本条要求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通过“绘制示意图”的方式,从整体的视角分析陆地水体的相互表现,体现综合思维。
第二,结合特定区域认识河流与湖泊、地下水、冰川积雪的补给关系,体现区域认知。
抓住水体补给的方向和季节特征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为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便于教学,分“陆地水体”“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两个标题,重点说明河流与其他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
学生在初中和高中必修课中所学内容可以作为学习本节内容的铺垫知识,包括内流河、外流河、水文特征、水资源、水圈、水循环等概念。
“陆地水体”部分包括两段文字、一个案例、两幅图,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陆地水体的种类及其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而是举例说明自然环境(气候、海拔、纬度、地势、构造等)对陆地水体的类型、水量和分布的影响;三是陆地水体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参考: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学生们经过必修一与必修二的学习已基本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维。
通过前及章节的学习,在材料情境分析上,能较好认识区域的特点并能深入理解水体之间的交换与转换以及人地协调发展措施。
)四、教学目标1.结合图文、视频资料,了解陆地水体。
2.结合实例,绘制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理解不同类型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和补给。
3.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五、教学重点1.结合示意图分析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教案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理解陆地水体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掌握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了解人类活动对陆地水体的影响,培养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陆地水体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人类活动对陆地水体的影响及水资源保护。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重点:人类活动对陆地水体的影响及水资源保护。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投影仪和PPT课件。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模型(如河流、湖泊等)。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对陆地水体的概念、类型、补给关系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人类活动对陆地水体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到河流、湖泊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了解陆地水体的实际情况。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活动:展示一组美丽的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图片,通过视觉冲击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水体的形成和相互关系。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并概述将要探讨的内容。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这些水体是如何形成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通过参与讨论,逐渐进入学习状态。
(二)讲授新课(30分钟)陆地水体的概念及主要类型(5分钟)教师活动:讲解陆地水体的定义,即存在于陆地上的各种形态的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
然后,介绍各种陆地水体的特点和分布情况,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认识。
学生活动:听讲并记录关键信息,通过实例加深对陆地水体概念和类型的理解。
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10分钟)教师活动:详细分析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如河流与湖泊的互补关系、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等。
通过图表、动画等形式展示水体之间的动态联系,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复杂而重要的过程。
学生活动:听讲并记录关键信息,通过观察图表和动画等形式加深对陆地水体相互补给关系的理解。
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作业评价:
1.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
2.评价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实践操作和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发挥潜能;
3.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目标: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在整个教学内容与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思考过程和情感态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作业布置
针对本章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内容,为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2)新课:以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讲解陆地水体类型、特点、相互关系等知识点,穿插提问、互动环节,巩固所学知识;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当地的水体类型、分布及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拓展: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c.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和水体有哪些影响?
2.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3.教学目标: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思维能力:高中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思维能力: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缺乏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习兴趣: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热情较高,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理学科的关注度较低。
4.能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我国不同地区陆地水体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状况,提出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对陆地水体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图表、地图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课堂汇报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表达的能力。
(2)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促进交流:
组织小组讨论、课堂汇报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交流表达能力。
4.分层次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适时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4.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
2.增强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环保责任感。
3.引导学生认识我国陆地水体的分布特点,理解不同地区水资源的差异,提高他们对我国水资源问题的认识。
针对以上学情,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强化基础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帮助学生巩固陆地水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4章第1节教学设计第4章水的运动第1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目录一、学习目标二、必备知识三、情景探究探究一:相互联系的陆地水体探究二: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分析四、学习效果第4章 水的运动第1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一、学习目标1.识记水圈的组成,说出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及特点。
2.观察身边的水体,分析不同水体水源的补给方式。
3.绘制河流补给方式示意图,分析其补给特点及影响。
二、必备知识(一)陆地水体1.主要类型:包括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等。
2.特点(1)水量只占全球水储量的3.47%,但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
(2)其类型、水量、分布等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3.主要作用(1)影响自然环境⎩⎪⎨⎪⎧调节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2)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①提供淡水资源。
②具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生态服务等价值。
4. 地球水圈中淡水占比很小,只有2.53%,且绝大多数淡水存在于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冰川,因此可供人类所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少,应切实保护水资源。
5.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地球上有丰富的水,是地球不同于其他行星的主要特征之一。
(√)(2)陆地水体只有水量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3)地球上的水体包括大气水、海洋水和陆地水。
(√)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1.实质:陆地水体之间存在水的交换和转化。
2.河流是连接其他水体的纽带(1)河流与湖泊(2)河流与地下水相互补给⎩⎪⎨⎪⎧丰水期:河流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 (3)河流与冰川、积雪补给水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高山永久积雪地区:夏季 河流径流量大冬季有积雪的地区:河流会出 现春汛3. 注意(1)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和长江的荆江河段都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2)湖泊水与河流水之间的补给关系,取决于湖泊的位置。
位于河流源头的湖泊,全年都是湖泊水补给河流水;而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湖泊,对河流水起调节作用,洪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人造湖泊(水库)的防洪作用就体现了这一原理。
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设计第二课时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1.教学内容:介绍陆地水体的分类、分布及特征,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冰川等水体类型,讲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地图、图像和数据,生动形象地展示陆地水体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教学重点:强调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水资源分布不均、污染、过度开发等,引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
6.情感教育贯穿始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通过讨论、分享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7.作业布置与评价:布置具有实践性和思考性的作业,如让学生撰写调查报告、设计水资源保护方案等。在评价学生作业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
8.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设计第二课时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陆地水体的分类、分布及特征,掌握河流、湖泊、地下水、冰川等陆地水体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2.学会分析我国不同地区陆地水体的分布特点,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掌握水资源评估的方法,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分析水资源分布及利用情况。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他人意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为主题,紧密结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陆地水体的基本知识,提高对水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为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地理年级高二年级学期秋季课题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探秘巴尔喀什湖教学目标1.明确陆地水体的类型、储量等基本概况。
2.运用河流年内径流量示意图,结合区域判断河流补给类型。
3.解释陆地水体类型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
4.了解陆地水体与自然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绘制示意图,解释陆地水体类型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河流年内径流量示意图,结合区域判断河流补给类型。
教学过程【导入】观看视频——“巴尔喀什湖”秋高气爽的天气,就适合去各地探寻美丽的秋景,国家地理中有一期讲的是望穿秋水,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顺着照片中美丽的伊犁河,到它的终点巴尔喀什湖去一探它的神秘。
首先,咱们先通过一段视频欣赏一下巴尔喀什湖的美景。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探秘巴尔喀什湖【幻灯片展示】课标、课堂教学目标课标: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1.明确陆地水体的类型、储量等基本概况。
2.运用河流年内径流量示意图,结合区域判断河流补给类型。
3.解释陆地水体类型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
4.陆地水体与自然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幻灯片展示】“巴尔喀什湖遥感影像图”、“亚洲区域图”【教师介绍】巴尔喀什湖位于亚洲中部,哈萨克斯坦东南部,是世界第四长湖。
【设问】从物理形态来说,巴尔喀什湖属于哪种类型的水?那从空间分布角度,又属于哪一类呢?(直接找学生回答)【教师介绍】结合“水圈的水体构成图”,介绍水圈水体的构成,终点介绍陆地水体的构成(从不同角度划分)。
【学生活动】阅读图了解水圈中水体的构成,并在“水圈水体构成图”中用红笔涂出目前人类可利用的水体类型。
(找同学上黑边画,老师总结)【教师总结、过渡】河流水、湖泊淡水和浅层地下水可以直接被人类利用,仅占全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七,资源更新不易,饮水应当思源,珍惜淡水资源从你我做起。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一篇章:走进巴尔喀什湖,寻湖水之源。
4.1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一节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与素养1.了解陆地水体的主要类型,并能结合具体情境分析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树立节水保水的意识,提升人地协调的观念,达到水平1的要求。
2.通过图像阅读和案例分析,能判断河流的补给类型,分析径流的季节变化特征,提升综合思维能力,达到水地理·选择性必修1平2的要求。
3.通过区域真实情境的案例剖析,学会分析不同补给类型的河流及其径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认识不同补给类型的空间分布差异与相同补给类型在不同地区的径流量差异,提升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能力,达到水平3的要求。
4.通过对家乡河流径流变化的观测,了解其径流变化的特点和人类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实践活动经验,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达到水平3的要求。
5.对于区域中与河流相关的真实问题,能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系统分析地球水体运动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具备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利用自然的意识,达到水平3的要求。
情境与问题1.通过教材图4-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示意”,引导学生认识陆地水体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2.通过教材图4-3、图4-5、图4-6、图4-8、图4-11,引导学生认识河流补给的不同方式和水文特点。
3.通过教材第86页、第88页、第89页、第90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河流补给方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读图、讨论、讲述等方法,帮助学生认识陆地水体及其相互转化。
2.通过讲授法、合作学习法、读图法等方法,帮助学生认识河流补给的方式以及人类活动对河流补给方式的影响。
重点1.相互联系的陆地水体。
2.河流的补给方式及其特点。
难点1.河流的补给。
2.不同河流补给方式下河流的水文特征。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教材“探究”中的问题:1.说出新加坡的主要水体类型。
2.简要分析新加坡各水体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据图估算新加坡主岛的面积,讨论该国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但淡水资源供给不足的原因。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相互联系的水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相互联系的水体目标任务一览相互联系的水体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54“相互联系的水体”,完成下列问题。
1.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1)水的三种存在形式:气态、液态和固态。
(2)水体存在有三种类型: A.海洋水,B.陆地水,C.大气水。
(3)陆地水体间的关系:一般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4)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有雨水、冰雪融水、湖沼水和地下水。
2.河流水、地下水和湖泊水相互补给关系(1)由图a可知,陆地水体之间存在相互补给关系的是河流水与湖泊水、河流水与地下水、湖泊水与地下水之间。
(2)图b中左图表示丰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3)图b中右图表示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4)图中各水位的相互补给状况取决于水位高低和流量大小的动态变化。
[合作探究]第①步:案例探究1.参照下图,概括河流水、湖泊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提示除河流源头处的湖泊单向补给河流外,三种水体相互补给。
2.判断正误,并举例说明。
(1)各地的河流水均能得到地下水的补给。
提示错误。
黄河下游和长江荆江段为“地上河”,河流水单向补给地下水。
(2)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都出现在夏季。
提示错误。
以我国为代表的夏雨型气候区河流汛期在夏季,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冬季。
3.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和永久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两类河流流量过程线最明显的差异是什么?提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过程线突出特点是有春汛;永久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过程线突出特点是有夏汛,冬季断流。
第②步:名师精讲1.河流的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1)依据河流流经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判断雨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与降水期一致;冰川融水补给取决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小,春季有明显汛期的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班级:高一十一班授课教师:闫攀攀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
但其中河流水体的补给是难点内容,需要突破。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过程与方法:
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同学间合作探究长江水的补给形式。
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读图分析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教学难点:
读图分析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四、【教学方法】
1.图式教学法:学生读图分析问题。
2.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自主观察、学习、探究,并得出观点。
3、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Flash动画和幻灯片,弥补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缺陷。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前面第一章学习地球的外部圈层
结构时知道地球的外部圈层分为那些呢?而在
这些圈层的要素当中,最活跃的要素是什么?
是岩石?植物?动物?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个
简短的视频,相信同学们会找出答案。
带着疑问进入
本节课的学习
激发学生探究
的欲望
相互联系的水体转承:通过视频同学们知道自然界当中,最活
跃的要素是——水。
这节课我们将进入到第三
章学习水的相关知识。
我们先来了解自然界的
水体都有哪些,这些水体之间又有什么相互联
系。
自主学习: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4页文字回答下
观看图片
通过图片的展
七、【练习巩固】
八、【板书设计】
3、1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存在形式
(1)水圈:
(2)水体存在形式的分布及数量特征:
2、水体空间分布: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3、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
九、【教学反思】
十、【课后作业】:《墨池课堂》题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