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声音是什么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它通过空气、水或固体传播,让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沟通交流。

在初二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声音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当物体振动时,就会向周围媒质传播机械波,从而产生声音。

常见的声源有乐器、人的声带、汽车引擎等。

声音通过空气、水或固体传播。

在传播过程中,声波会在媒质中以波的形式传递,并经历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二、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

1. 频率:频率是指声音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高,声音就越高音调;频率低,声音就越低音调。

2. 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度,可以通过声级来衡量。

声级的单位是分贝(dB)。

响度与声音的能量有关,能量越大,声音就越响。

3. 声速:声速是声音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单位是米/秒(m/s)。

在空气中,声速约为340m/s。

三、媒体对声音的影响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不同媒质对声音的传播会有不同的影响。

1. 固体:在固体中传播,声速比在空气中更快。

这是因为固体的分子间距离小,分子振动传递速度快。

2. 液体:在液体中传播,声速比在空气中更快。

但液体分子间距离相较固体较大,所以声速会比固体中稍慢。

3. 空气:在空气中传播,声速相对较慢。

空气的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振动传递速度相对较慢。

四、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

当声音波到达障碍物时,部分能量会被障碍物吸收,部分能量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利用声音的反射和回声进行定位和判断。

比如在山谷中发出声音,可以通过回声来判断山谷的深度和位置。

五、声音的干涉和共振当两个或更多声音波同时传播到同一地点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干涉可以是增强或减弱声音的效果。

共振是指当一个物体的自然频率与外界声音的频率接近时,物体会产生共振现象。

初中物理声音的现象 教案

初中物理声音的现象 教案

初中物理声音的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掌握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声音实验。

4. 能够运用声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声音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理解。

2. 声音三要素的区分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声源(如鼓、锣等)、振动介质(如绳子、空气等)、音叉、听诊器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一些声音现象的图片,如雷声、音乐会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

2. 提问:你们对声音有什么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二、新课(20分钟)1. 声音的产生:a. 讲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演示实验:用鼓、锣等声源产生声音,观察振动介质(如绳子、空气等)的振动。

c.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声源的振动情况。

2. 声音的传播:a. 讲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b. 演示实验:将声源(如音叉)放在玻璃瓶中,观察声音在空气和玻璃瓶中的传播。

c. 学生实验:用听诊器观察声音在空气和固体(如桌子)中的传播。

3. 声音的三要素:a. 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

b. 演示实验:用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音调,观察音调的变化。

c. 学生实验:用不同声源演示响度和音色的变化。

三、巩固(10分钟)1. 提问:声音的三个要素有什么区别?如何改变?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声音实验的结论。

四、拓展(10分钟)1. 讲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声呐、B超等。

2.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现象值得关注?如何解释?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和三要素。

2. 强调声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三要素。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声音的特性 (3)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声音的特性 (3)
中考案例
1.(2012 年岳阳)“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征来判断(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答案】C 【解析】自己很熟悉的人,即使没有看到他,只听他的声音也可以辨别出来,依据就是不同 人的发声部位特征不同,发出的音色不同. 2.(2012 年宜宾)小强在使用小提琴前、常常旋动琴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物体产生的.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 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能验证声是由振动的物体产生的.
3.【答案】C 【解析】A、因为发声的音叉会振动,所以接触面颊时会有麻的感觉,选项说法正确,不符 合题意; B、因为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传播,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只能看到指示灯闪 烁而听不到铃声,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划过时,木齿的振动快慢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选项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因为声音可以在空气和水中传播,所以掌声可以被鱼听到,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4.【答案】D 【解析】A、移动电话通过发射与接收电磁波与电话网络间联系的,故 A 不符合题意; B、全球定位系统通过电磁波实现与卫星通信的,故 B 不符合题意; C、卫星电话是通过卫星周转电磁波而实现通话的,故 C 不符合题意; D、声纳采用的是声波,故不属于电磁波,故 D 符合题意 5.【答案】A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故 A 正确; B、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故 B 错误; C、距离越远,人感知的声音就越小,故 C 错误; D、通常人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故 D 错误. 6.【答案】B

八年级关于声音的知识点

八年级关于声音的知识点

八年级关于声音的知识点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存在于各种场合和环境中。

在八年级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声音的基本知识点以及相关的应用。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八年级关于声音的知识点。

一、声音的定义声音是物体振动在介质中传播所引起的听觉感受。

声音在物理学中被定义为一种机械波,是一种由振动引起的长波传播。

声音的特点是能够在空气、水、固体等介质中传播,而且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

二、声音的性质(一)振动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当物体振动时,就会在周围介质中产生一种波动。

例如,琴弦的振动会引起空气中震荡的声波,这种声波通过耳朵被人类听到。

(二)频率声音是由频率不同的振动引起,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高频率的声波被称为高音,低频率的声波被称为低音。

人类可以听到20Hz-20KHz频率范围内的声音。

(三)强度声音的强度指的是声波的能量,量化单位是分贝(dB)。

声音强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通常,强度越大,声音越响亮。

(四)速度声音的速度取决于传播介质的密度和弹性。

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为约330m/s,而在水中,声音的速度为约1,480m/s。

三、声音与人类声音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被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和情感,在各种场合下都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声音与人类相关的一些知识点:(一)听觉耳朵是我们感知声音的主要器官。

人类耳朵分成三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

声波通过外耳到达中耳,然后通过内耳传入大脑。

在内耳中,耳蜗是负责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语言语言是由声音和符号组成的符号系统。

它是人类交流的基础,在社交、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音乐音乐也是由声音组成的艺术形式。

不同的音乐风格有着不同的音调、节奏和音色。

音乐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它还可以带给我们情感、文化和社会的归属感。

四、声音的应用声音在人类社会中有许多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一)通讯声音在通讯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七年级物理声音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物理声音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物理声音知识点总结
一、声音的定义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能够引起人耳听觉感觉的一种感觉。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

二、声音的特点
1.频率:是指声音在一秒钟中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2.波长:是指声音传播一个周期所需要的距离。

3.振幅:是指声波中最大的正、负位移的距离。

4.音速:是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单位为米/秒(m/s)。

三、声音的传播
声波需要介质传播,常见的介质有空气、水和固体等。

声波的传播速度受到介质的密度、硬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四、声音的反射
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更加平滑的表面对声波的反射更好,声波的反射还会形成回声。

五、声音的吸收
当声波遇到被吸收物体时,会发生吸收现象。

材料越厚、密度越大的物体对声波的吸收越好。

声音在空气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吸收。

六、声音的干涉和共振
当两个声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涉和共振现象。

当两个相同频率的声波处于相位一致时,声波增强;当相位相反时,声波抵消。

共振是指当某一物体的振动频率与外界的震动频率相同时,能够达到较大的振幅。

七、声音的利用
1.通讯:电话、对讲机、广播等。

2.音乐:演奏乐器、唱歌等。

3.声效:影视制作、游戏等。

以上就是七年级物理声音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知识点作为一种我们日常接触到的自然现象,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在物理学中,声音则被视为一种机械波,是由物质分子的振动所导致的。

在八年级上学期物理课堂中,我们将会学习关于声音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这些振动会引起周围空气分子的振动,最终形成了一种机械波,也就是声波。

这些声波会在空气等介质中传播,直到碰到物体表面或者人的耳朵等接收器,才能被感知到。

2. 声音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我们通常关注的声音物理量包括声压、声强、声速和音量。

声压指的是声波在某一点的压强,它的单位是帕斯卡(Pa);声强指的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声能量,它的单位是瓦特/平方米(W/m²);声速是指声波在某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它的单位是米/秒(m/s);音量则是我们常说的响度,它与声强的大小有关。

3.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着多种不同的特性,包括音高、音量、音色和共鸣等。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与声波振动的频率有关;音量则是声音的大小,它与声波能量的大小有关;音色则是声音的质地,它与声波的频率分布和振动质量有关;而共鸣则是声音在一定条件下的增强现象,它可以用来增强乐器的声音效果。

4.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音乐、通信、测量等。

在音乐方面,声音被视作艺术的载体,在不同的音乐风格和类型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通信方面,声音则是人们交流信息的一种工具,如电话、广播等;在测量方面,声音则可以被用来测量距离、检测材料的质量等。

总之,声音这一物理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和了解有关声音的知识点,更好地理解并应用它。

声音的音域与共鸣初中二年级物理科目教案

声音的音域与共鸣初中二年级物理科目教案

声音的音域与共鸣初中二年级物理科目教案引言: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声音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了解声音的性质对学生的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将介绍声音的音域与共鸣,旨在帮助初中二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一、声音的音域音域是指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振动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高低音调。

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范围大约在20赫兹(Hz)到20千赫兹(kHz)之间。

根据音域的不同,声音可以分为低音、中音和高音。

1. 低音:低音指的是频率较低的声音,通常对应于20Hz至250Hz的范围。

低音的特点是音调低沉、回响较长。

一些乐器如大提琴、低音鼓产生的声音属于低音。

2. 中音:中音指的是频率适中的声音,通常对应于250Hz至2000Hz的范围。

中音的特点是音调适中、音色较丰富。

人的正常语音属于中音。

3. 高音:高音指的是频率较高的声音,通常对应于2000Hz至20kHz的范围。

高音的特点是音调高亢、回响较短。

一些乐器如小提琴、尖音笛产生的声音属于高音。

了解声音的音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理解语音以及在科学实验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共鸣的原理共鸣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当一种频率的声音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匹配时,物体会发生共振现象,产生共鸣声音。

共鸣现象在许多生活和科学领域都有应用,比如乐器的共鸣腔体、鸟类的鸣叫和建筑物的震动等。

共鸣的原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固有频率:物体固有频率是指物体本身特有的振动频率。

不同物体的固有频率各异,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

2. 共鸣现象:当一个物体受到与其固有频率相匹配的声音刺激时,物体开始以较大的振幅持续振动,产生共振现象。

这种振动会使声音放大,形成共鸣声音。

3. 应用实例:共鸣现象在许多乐器中得到应用。

以吉他为例,当弦与桥上的共鸣腔体的共鸣频率相匹配时,弦的振动将放大,产生更大的声音。

类似地,打击乐器如木琴、钢琴等也利用了共鸣现象来增加音量和音质。

八年级物理上册 3.1什么是声音课件 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3.1什么是声音课件 教科版

A、影响车铃的正常振动 B、车铃周围没有铃没有振动
3、据说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用牙齿咬住木棒的一端, 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到自己的演奏声从而进行创作,这
说明(C )
A、人的牙齿是听觉器官
B、人的牙齿可以发声
C、人的牙齿可以传播声音 D、贝多芬的奇异功能
4、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 m/s。登上月球的宇
•每秒钟声传播的距离称为声速。
几种物质的声速(15℃)
物质名称 空气 水
大理石 钢铁 铝 玻璃
传播速度(m/s) 340 1460
3810 4900~5200
5100 5000~6000
从表格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声速与介质的性质有关,还与介质的 温度有关。
•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时, 一般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 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1什么是声音
1、每个学生 都把一条拉紧的塑料薄膜放在嘴边吹。 2、发出“啊——”的声音,同时用手摸喉头。 3、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声,用手触摸叉股。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1、优美的琴声来自琴弦的 振动 。
2、青蛙“呱呱”的叫声是由于它的鸣囊
狗能听到人类听不到的超声。
1、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只有声带不停的振动才能发出声音。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人耳听不到,振动的物体就不会发声。
D、只有固体和气体振动时才能产生声音。
2、手按在自行车车铃的盖上,无论你怎么用力打铃,铃声
也不清脆,这是因为受按在车铃上时( A)
在 振动 。 3、吹号声是由于 空气
的振动。

初中物理声音的三要素

初中物理声音的三要素

初中物理声音的三要素说到声音,大家可能会想到音乐、笑声,或者是那种在校园里传来的打闹声。

声音其实是个神奇的东西,它不仅仅是我们耳朵听到的那些音符、欢笑或尖叫。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声音的三要素,轻松一点,别太认真哦。

声音的第一个要素是“音高”。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人的声音特别尖,像小鸟一样清脆;而有些人的声音则低沉,听起来像大海的波涛。

这就是音高在作怪!简单来说,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

小提琴发出的声音就比低音大号高得多,音高像个调皮的小孩子,不同的乐器、不同的人,都会发出不同的音高。

音高决定了我们能不能把某个声音归到某个特定的类别,比如说,听到一声尖锐的尖叫,咱们都知道那是个小姑娘在兴奋呢,还是一只小狗在叫唤。

真是没谁了,声音里的小秘密就是这样,音高让我们分辨出声音的种类。

然后,咱们再说说“音色”。

哇,音色可有趣了。

它就像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

无论是同样的音高,同样的音量,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听起来就是不一样,为什么呢?这就是音色在发威。

想象一下,你在听一首歌,可能有吉他、钢琴、鼓,虽然它们的音高可能相同,但它们的音色各有千秋。

吉他那种轻灵的音色,钢琴的优雅,鼓声的震撼,各种各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真是让人耳朵都怀孕了。

音色就像调色盘上的颜色,丰富多彩,各有各的魅力。

我们得说说“音量”。

这个就好理解了,音量就是声音的大小。

你在教室里打个喷嚏,哇,声音小得跟蚊子一样,根本没人注意到;但如果你在操场上大喊“吃饭啦”,那声音可就震耳欲聋了。

音量直接影响我们的听觉体验,有时候你想听听音乐,音量调得刚刚好,那种感觉就像在云端飞翔;但一个朋友突然大声叫你的名字,吓得你心脏都快蹦出来了。

音量的变化也会带来情感上的波动,低音量的轻声细语让人感到温柔,而高音量的欢呼则让人心潮澎湃。

所以,声音的三要素——音高、音色和音量,像三位好朋友,一起组成了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

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可就单调得像一碗白开水。

你想象一下,假如世界上只有一种声音,那可真是无趣得很,生活简直就像失去了色彩,什么鸟鸣、笑声、音乐,全都没了。

初中物理声音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音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音知识点总结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物理现象。

了解声音的知识点对于初中物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与声音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

首先,声音的产生源于物质的振动。

当物体发生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分子也跟随振动,产生了一系列的压缩和稀疏的波动,这些波动被称为机械波。

机械波在空气中传播,当波到达听觉器官时,我们就能感受到声音。

其次,声音有一些基本的特征,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物体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音量是指声音的强弱,由声波振幅的大小决定。

振幅越大,音量越大;振幅越小,音量越小。

音色是声音的特有品质,可以使我们辨认出不同的乐器或声源。

接下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

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但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

听觉器官通常接收空气传播的声音。

当声波到达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声波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只有一小部分穿过物体并继续传播。

这解释了为什么声音能够被墙壁和其他障碍物反射和传播。

此外,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在一个给定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

例如,在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更慢,因为气体的密度比固体和液体小。

在初中物理中,我们还学习了声音的强度和音量的换算。

声音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通过的声能,单位是分贝(dB)。

音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衡量声音强度的指标。

我们经常使用语言和音响等工具改变声音的强度。

通过调节音量,我们可以获得适当的音量和音质,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同样重要的是,声音的传播也与线性传播和反射传播有关。

线性传播是指声波在直线方向上的传播,当声波传播到某个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被障碍物吸收,一部分声波沿着原来的方向继续传播。

反射传播是指声波在遇到边界时发生反射,并沿着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方向传播。

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声音在墙壁上或其他物体上的反射现象。

九年级物理声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声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声知识点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感知方式,对于物理学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九年级物理学中,声音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物理声知识点的内容。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当一个物体振动时,会形成一个声源,声源通过振动传递到周围介质中,产生声音。

例如,当我们敲击一块木板时,木板会振动,振动会传递到空气中,形成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一般传播的介质是空气。

当声源发出声音时,声波会从声源中传播到周围环境中。

传播时,声波会使空气分子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分子又会传递给周围的空气分子,使声波不断扩散。

3.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许多特性,包括声音的频率、幅度、波长和速度等。

- 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振动的频率,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音调;频率越低,声音越低音调。

- 幅度:声音的幅度是指声音的强度,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

幅度越大,声音越响亮;幅度越小,声音越微弱。

- 波长:声音的波长是指声波振动一个完整周期所需要的距离。

波长与频率成反比关系,频率越高,波长越短;频率越低,波长越长。

- 速度: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每秒340米,但声音传播的速度也受到介质的影响,不同介质的声音传播速度不同。

4. 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或边界时,会发生反射。

反射是指声波从障碍物上弹回,形成回声。

回声的时间间隔与声音传播的距离有关,可以通过计算回声的时间间隔来计算距离。

5. 声音的吸收和传导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物体和材料,这些物体和材料可以对声音起到吸收和传导的作用。

- 吸收:某些材料对声音有较好的吸收效果,能够把声音能量转化为热能。

例如,海绵、布料等材料对声音有较好的吸收效果。

- 传导:某些物体和材料对声音有较好的传导效果,能够将声音能量传导到另一侧。

例如,金属、木头等物体对声音有较好的传导效果。

6. 声音的利用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实际应用。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乐音的三个特征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乐音的三个特征

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课程标准要求一、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二、常识性的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三、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官,还要借助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教材内容全解一、乐音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二、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通常用小写f来表示。

比如蝴蝶的翅膀每秒颤动100次,此时频率就是100Hz。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音调是由频率来决定,而频率是由每秒振动次数来决定,所以一秒内震动次数越多,音调越高,反之亦然。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用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度。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叫做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影响响度的因素:其一是振幅的大小、其二是与听者距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同一声源处发出的声音,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声音是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的,一般每人都有自己的音色,但人的音色随着年龄、训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注:①不同物体的发声尽管音调和响度相同,但是音色却不同。

②不同声源发出同一音调的声音时,其基音相同,但是泛音不同,人们听到的音色也就不同。

③辨别声音主要靠区分音调和音色。

4.音调和响度的区别:(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远近来决定的。

(2)音调高的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音调不一定高。

三、人的听觉频率为20Hz-20000Hz1.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特点:传播距离远,无孔不入等,主要发生于大型的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台风、核爆炸等。

初中声音是什么教案

初中声音是什么教案

初中声音是什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2. 掌握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3. 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声音的传播速度。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声音的特性。

3. 声音传播速度的探究。

教学难点:1. 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

2. 声音特性的区分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声源(如音叉、闹钟)、振动传感器、扬声器、声音接收器(如耳塞)、计时器、测量工具(如尺子)。

2. 教学多媒体:PPT、视频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天都在听到各种声音,那么声音究竟是什么呢?2. 学生分享对声音的理解。

3. 教师总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5分钟)1. 讲解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振动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振动,形成声波。

2. 演示实验:使用音叉和振动传感器,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音叉振动产生的声音。

3. 讲解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空气传播,传播速度受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

4. 演示实验:让学生体验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如固体、液体、气体)。

三、声音的特性(15分钟)1. 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声波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 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波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 音色: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声波的波形有关。

4. 学生实验:使用扬声器和声音接收器,观察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

四、声音传播速度的探究(15分钟)1. 提出问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2.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声音的传播速度。

4. 讨论: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因素。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 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分享探究过程和心得。

3. 教师点评:肯定学生的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第1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要点精讲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声音只是声波通过固体或液体.气体传播形成的运动。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波振动内耳的听小骨,这些振动被转化为微小的电子脑波,它就是我们觉察到的声音。

内耳采用的原理与麦克风捕获声波或扬声器的发音一样,它是移动的机械部分与气压波之间的关系。

自然,在声波音调低.移动缓慢并足够大时,我们实际上可以“感觉”到气压波振动身体。

因此我们用混合的身体部分觉察到声音4.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典型例题【例1】李师傅双休日来到湖边钓鱼。

开钓不久就钓上几尾鱼,再提杆手感到较重,是一条大鱼,遛鱼时鱼在水面上挣扎着而发出“噼叭”声,同时还引来不少的好奇观众跑来观看而发出响声。

李师傅钓上这尾鱼后就再也没有钓上鱼来。

这是为什么?【答案】有以下几种可能性:(1)鱼在水面上挣扎着而发出“噼叭”声,经水的传递而吓跑了其它的鱼。

(2)鱼因感到危险而发出“警报”声,经水.空气传播,“通知”了其它鱼而逃难去了。

(3)好奇观众跑来观看而发出响声,经地.水的传递吓跑了其它的鱼。

(4)好奇观众反射阳光,折射到水中,使鱼在水中“看到”了人的影子,从而吓跑了。

(5)这里的鱼已钓完,无鱼可钓了。

【解析】有以下几种可能性:(1)鱼在水面上挣扎着而发出“噼叭”声,经水的传递而吓跑了其它的鱼。

(2)鱼因感到危险而发出“警报”声,经水.空气传播,“通知”了其它鱼而逃难去了。

(3)好奇观众跑来观看而发出响声,经地.水的传递吓跑了其它的鱼。

(4)好奇观众反射阳光,折射到水中,使鱼在水中“看到”了人的影子,从而吓跑了。

(5)这里的鱼已钓完,无鱼可钓了。

【例2】张新登上华山的北峰高兴地对着南峰大喊,过了大约6s后听到回声。

问:北峰与南峰间的距离是多少?已知:时间为t=6s,声速为v=340m/s。

八年级上物理声知识点

八年级上物理声知识点

八年级上物理声知识点在八年级上学年的物理学习中,声学是一个必修的内容。

掌握物理声知识是物理学习的关键之一。

下面我们将会详细介绍八年级上物理声知识点。

1. 声是什么声是一种机械波,是由声源振动在空气、固体或液体中传播而产生的。

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振动,进而听到声音。

2. 声的特征在物理声学中,声音有三个基本特性,即频率、音量和音调。

(1)频率:发出声音的物体振动的周期数被称为频率。

频率越高,声音就越尖锐。

频率以赫兹(Hz)为单位测量。

(2)音量:声音的大小被称为音量,与振幅和能量的大小有关。

音量以分贝(dB)为单位测量。

(3)音调:声音的音调是指声音发出的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 其他的声学概念(1)回声:声音在物体表面反射回来造成的声波称为回声。

(2)声速:声音在特定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称为声速,它通常以米每秒(m/s)为单位。

(3)共振:当物体的自然频率与外部源的频率相匹配时,就会产生共振。

4. 声波的传播(1)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需要介质的支持。

最常见的介质是空气,但也可以是液体或固体。

(2)声波沿传播方向传播,沿着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形成波前。

(3)声波可以被反射、折射和产生干涉。

5. 声音和我们的听觉听觉是一种感觉,它使我们能够听到和解释声音。

听觉是由耳朵和大脑协同工作完成的。

耳朵接收声波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大脑通过解释这些信号来感知声音。

6. 声的应用声波在很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包括医学成像、声音增强、通信和声波鱼群探测,等等。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物理声知识点的全部内容。

在学习和实践中,要时刻注意保护耳朵,逐步提升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和处理能力。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声的利用 (2)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声的利用 (2)

第3节声的利用学习目标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知识详解知识点一:声的利用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

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三、声在军事上的应用1.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设计制造的。

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

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觅食、活动,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它们的这些“绝技”靠的是什么?原来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纳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知识点归纳1. 声的产生与传播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传播的媒介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2. 声的特性声音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2.1 频率和音调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它的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

2.2 响度和音量声音的响度决定了它的音量,响度越大,音量越高;响度越小,音量越低。

2.3 声速和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速度越大,声音传播越快。

在空气中,声速大约为343米/秒。

2.4 回声和声波的反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回来,我们称之为回声。

回声的延迟时间可以用来测量距离。

3. 噪声和声音的危害噪声是人们不愿听到的声音,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的噪音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听力受损、心理压力增加等。

4. 声音的利用声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通信、音乐、声纳、超声波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声音利用方式:4.1 通信声音通过电话、对讲机、广播等设备进行传输,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远程交流。

4.2 音乐声音是音乐的基础,通过调节频率的高低和响度的大小,可以产生不同的乐音和乐曲。

4.3 声纳声纳是利用声音在水中传播的特性,来探测水下物体的一种技术。

4.4 超声波超声波是频率高于人耳可听范围的声波,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科学研究等领域。

5. 调节声音的方法5.1 改变声音的频率和音调通过改变振动体的频率,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例如调音器。

5.2 控制声音的响度和音量通过调节声源的强度和音量,可以控制声音的响度和音量。

5.3 利用隔音材料和降噪设备使用隔音材料可以阻止声音的传播,降低噪音的干扰;降噪设备可以消除噪声,保护听力。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知识点

七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知识点

七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知识点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在沟通交流、听音乐、观影等情境中都离不开声音。

在七年级物理上册中,声音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声音的概念、产生与传播、特性以及应用做进一步解析。

一、声音的概念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气体压力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从而形成声波。

这种声波会从物体发出,通过空气、液体或固体的传递,最终使人的耳朵振动,个体才能感知到声音。

声音包括两部分,一是声源,即产生声音的物体;二是声波,即声源振动形成的压力变化在周围介质中的传播。

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产生的本质是物体的振动,不同物体振动形成的声音特性也不同。

例如声音最普遍的来源——人的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形成的。

声波的传播则与介质的状态有关。

在气体中,声波以驻波的形式传播,即气体中的分子随着压力变化而做的周期性振动可以形成声波。

液体和固体中的声波则以机械波的形式存在。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很多特性或参数,例如音高、音量、音色等等,下面分别做一些简单的解析。

1.音高音高是指不同声音的频率不同,人耳对频率的敏感程度决定了我们能否感知到不同音高的声音。

对于人类而言,最小可感知的声音频率为20Hz,最大可感知的声音频率为20kHz。

2.音量音量是声音强度的表现,由于它是分贝dB来表示的,因此音量也常称为声音的分贝值。

人能耐受的声音分贝值为85dB,超过这个范围可能会对人耳造成损伤。

3.音色音色是各种频率的声波的混合产物,不同乐器的声音即是由于不同频率的波形混合而成的。

音色是我们能区分各种乐器的一个重要特征,例如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明显不同。

四、声音的应用除了音乐和交流沟通外,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应用。

例如超声波和声纳技术,可以用于医学诊断和海洋探险等方面。

另外,声音也可以被用来进行物理探测和测量,例如超声波检测材料中的缺陷。

总之,声音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理现象,对声音的理解不仅有助于我们增强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它。

中考物理备考辅导:声音

中考物理备考辅导:声音

2019年中考物理备考辅导:声音
中考复习最忌心浮气躁 ,急于求成。

指导复习的教师 ,应给学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

要扎扎实实地复习 ,一步一步地前进 ,下文为大家准备了2019年中考物理备考辅导。

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 ,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 ,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
声 ,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 ,鼓靠鼓面振动发声 ,钟考钟振动发声 ,等等)。

2、振动停止 ,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 ,并且可重新复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上下叫音调 ,频率越高 ,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单位是赫兹 ,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 ,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 ,但音色却一定不同;(区分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 ,彼此独立。

希望这篇2019年中考物理备考辅导 ,可以帮助更好的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
1 / 1。

物理初中教案声音

物理初中教案声音

物理初中教案声音教案标题:初中物理教案-声音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3. 掌握声音的产生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声音现象。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声音的特性和测量。

教学难点:1. 声音的传播速度的计算和实验验证。

2. 声音的特性与频率、振幅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实验器材:钟摆、弦线、音叉等。

3. 学生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声音,引起学生对声音的注意。

2. 提问:你们听到的声音是什么?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通过课件和图示,讲解声音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如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一种机械波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声音传播的速度是多少?三、实验探究(2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利用钟摆或弦线等实验器材,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 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计算和分析。

3. 学生小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何变化?为什么?四、声音的特性(15分钟)1. 通过课件和图示,讲解声音的频率、振幅和音调等特性。

2. 进行音叉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频率音叉的声音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频率和音调之间有何关系?振幅和音量之间有何关系?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批改练习题,讲解答案并解释相关概念。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太空中没有声音传播?2. 讲解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的原因,并与学生讨论。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 让学生思考:声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教学辅助:1. 多媒体设备:课件、视频等。

2. 实验器材:钟摆、弦线、音叉等。

3. 练习题。

教学评估:1. 学生实验记录表格的完成情况和数据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声音是什么
1.探究声现象的产生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vibration).如图甲所示,用手拨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同时尺也在上下振动;如图乙,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上图说明:
(1)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例如用手臂上下振动几下就没发声;
(2)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声.敲桌嘭嘭、流水潺潺、北风呼啸便是固体、液体和气体振动发声.
1.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说出以下各种不同声音是由哪些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胡琴声、水滴入水声、蚊子嗡嗡声、口琴声
【解析】
胡琴声是弦振动而产生的,水滴入水声是水振动产生的,蚊子嗡嗡声是蚊子的翅膀振动而产生的,口琴声是簧片振动而产生的。

【答案】
胡琴声的声源:弦振动
水滴入水声的声源:水振动
蚊子嗡嗡声的声源:蚊子的翅膀振动
口琴声的声源:簧片振动
2.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产生的.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到人耳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敲响说明音叉在发声,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推理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生活经验知道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
【答案】振动,空气
3.录音室的墙壁贴有一层松软的材料,有什么作用?
【解析】
物体除了能反射声波,还能吸收声波。

特别是软的和多孔的材料,吸收声波的效果很好。

播音室的墙壁和地面都要用吸收声波好的松软材料来把室内一些杂音吸收掉,减少杂音对正常音的干扰,提高录音质量。

【答案】反射声波和吸收声波
4.如图,远处山上瀑布声是怎样产生的?
【解析】
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生活中一些发声现象表面看不出振动,但其实质都是振动.本题中水和水里的空气和山壁地面摩擦撞击引起振动发声.
【答案】
由于瀑布(水)和瀑布(水)中的空气与山岩和地面相互摩擦振动而产生的.
1用手按正在发声的音叉,音叉就不发声了,这是因为( )
A.手使音叉停止了振动
B.手把声音给吸住了
C.手不能传播声音
D.音叉的振动自动结束了
2在小的房间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 )
A.在小房间里人们说话声音较小,不会产生回声
B.在小房间里人离墙壁很近,回声和原声混到一起,因而听不到回声
C.在小房间里声音不会产生回声现象
D.上面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
1.A
2.B
2.声音的传播
1)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这些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声音靠介质传播(如图甲、乙).
右图说明:
(1)真空不能传声,这是由于真空中没有物质粒子,因而振动
无法在真空中产生声波.如图所示;
(2)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声音是因为它们的物质粒子随着声源振动形成声波.如果物质粒子是紧紧靠拢的,传声的效果就好.
.
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介质中传播
1.一根充满水的长钢管的一端被敲击后,站在钢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几次敲击声?
【解析】
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钢最快,空气最慢,三种介质,钢、水、空气先后把声音传播到另一端,就会使人听到三次敲击声。

【答案】3次
2.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解析】
这是一道对数据分析、确定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的问题,对比铝、铁、铅的密度可知,密度大的物质中声速小,对比空气和铝的密度又可知密度大的物质中声速大,而对比气体和金属,发现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的速度大.
【答案】C
3. 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解析】
分析题意并联系声音产生的条件,有声音发出,则物体一定在振动,(这是分析此题的突破口)振动停止,声音也随之消失。

题目中“余音不止”就说明声音并未消失,回声的效果与形容不符,所以选项A不对。

传播介质只是传递声音的波动,并不能称之为“源”,声音源于振动的钟体,所以选项D不成立。

选项C属主观臆测,没有物理意义。

只有选项B正确。

【答案】B
1.属于液体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
A.听到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
B.利用声纳发出的超声波测海深
C.听到海港轮船的汽笛声
D.听到水龙头淌水的声音
【答案】1.B
3.声音是一种波——声波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声源周围的空气依次时而舒张时而稀疏,时而受到压缩变得密集,
这就是形成疏密相间的声波,声音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也是如此
如图甲,音叉振动时,附近空气粒子随音叉振动,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形状向四周传播,这就是声波.这就像石块落入水中击起水波一样,如图乙.
2)声波具有能量。

这种能叫做声能。

或者说声波能传递能量,而且声波也能传递信息
1. 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为什么?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这是产生声音的条件),当用棒敲锣时,引起锣面的振动.由此产生了声音,当用手按住锣面,锣面停止了振动,所以锣声也就消失了.
【答案】见解析
2. 在雷雨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而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由于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双耳效应
C.雷声经地面、山岳、云层多次反射
D.光的速度比声速大
【解析】
雷声经空气传播到地面、山岳、云层被它们反射回来传入人耳,因为地面、山岳、云层距人的距离不等(这是本题关键),反射回来所需的时间也不同,所以人耳能听到隆隆不断的雷声,所以选项C正确.
【答案】C
3. 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你听到的闹钟声音会有什么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闹钟声音又怎样变化?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为什么要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
真空罩中的闹钟
【解析】
声音靠介质传播,抽气前罩内有空气;可听见闹钟声,当不断抽出空气后,传声介质(空气)粒子变少,听起来声音就变小.若不垫上柔软布声音可通过底座(固体)传到外面,达不到理想的实验效果.
【答案】
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钟声逐渐变小;当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闹钟声逐渐变大;垫上泡沫塑料是防止闹钟直接通过底座传到外面.
1.属于固体传声的现象是( )
A.月球上宇航员靠无线电话交谈
B.夜里雷雨交加把人惊醒
C.地壳深处发生地震把声音传到地表
D.听交响音乐会
2.在太空中,在月球上,宇航员间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为什么?
【答案】
1.C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