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猫》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猫》课文原文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d5030291a37f111f1855bc9.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猫》课文原文及知识点【课文原文】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这可都凭它的高兴。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
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
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
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
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
它们到院子里来了。
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
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
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__________本文作者老舍,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知识点】一、词语解释1、尽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猫的天职就是捉老鼠,文中写猫在捉老鼠时既警觉又有决心和耐心,所以说它在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2、变化多端:变化多样。
作家笔下的这只猫的叫声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富有变化。
3、生气勃勃:充满生机与活力。
文中意在表现猫的天真可爱、淘气顽皮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二、句子理解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部编版2019年秋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16课《猫》知识点
![部编版2019年秋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16课《猫》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2aa5f6fb7360b4c2e3f64d5.png)
七上第五单元16.《猫》知识点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课后练习三)1.横向比较三只猫的差别论来历,第三只猫本是被人遗弃的,是“我家”出于怜悯拾来的。
而第一只猫是从隔壁要来的,第二只猫是特地从舅舅家要来的,相比之下,第三只猫来得更随意、甚至有些无奈。
论外形,第三只猫毛色花白。
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之后,样子更难看了。
第一只猫则白雪球似的可爱,第二只猫浑身黄色,也很可爱、相比之下,第三只猫从外貌就不讨人喜欢。
论性情,第三只猫不活泼、忧郁、懒惰,第一只很活泼,第二只猫更加活泼。
所以第三只猫并没有如前两只猫给家人带来许多欢乐。
论在家中的地位,第三只猫是若有若无的,大家不大喜欢,不大注意它,第一只猫、第二只猫则是全家的宠物。
2.原因探究:“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更感到难过的原因,是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主观臆断、认定鸟是它咬死的。
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它受到苦却无法辩诉,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从这件事中,“我”意识到光凭个人的好恶,带着私人的偏见去对待第三只猫是多么的不公平,因而良心受到谴责,追悔莫及。
文章揭示了关爱动物、爱护弱小、反思人类自身弱点的主题,也体现了作者勇于自我反思的自省意识,以及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文章中心)归纳概括文章中心常用的基本方法和步骤:①阅读课文,把握全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②抓住生动描写(心理描写)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③用一定的句式,完整地表达课文的中心。
基本格式:文章通过记叙(具体事件),反映(表达、赞扬、揭示、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了主题(人生哲理)。
9.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课后练习二)【1】“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猫》课文知识点总结图
![《猫》课文知识点总结图](https://img.taocdn.com/s3/m/d6f79b1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b.png)
《猫》课文知识点总结图一、文本概述《猫》是一篇散文,作者是鲁迅。
文章通过对猫的观察描写,反映出作者对当时中国社会现状的失望和对时代的沉思。
文章通过对猫咪的细致描写,展示了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内涵,引发读者对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二、文本结构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猫的生活习性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第二部分以此为引子,引发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思考;第三部分通过对猫的见解,进一步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的失望和对时代的沉思。
三、文本语言特点和意义《猫》文章语言质朴,笔力俊秀,深入浅出。
作者通过对猫的描写,让读者看到了平民百姓的苦难,并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的社会现状的思考和感慨。
文章的主题思想是对于现实生活的反思,是对热闹喧腾的时代和对那些行尸走肉的人们的感慨。
通过对猫的生活习性的描写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作者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失望和对时代的沉思。
四、文本内涵1. 对猫的生活习性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如猫的行动,习性,品行等特点。
2. 通过对猫的描写,引出了对社会的思考,即为何猫能如此生活,人却不能生活得像猫那样简单。
3. 作者通过对猫的见解,进一步反映了对社会的失望和对时代的沉思。
五、文本知识点1. 对猫的生活习性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如猫的行动,习性,品行等特点。
2. 通过对猫的描写,引发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反映了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失望和对时代的沉思。
3. 作者通过对猫的见解,进一步反映了对社会的失望和对时代的沉思。
六、阅读策略阅读《猫》这篇文章,首先要对猫的生活习性进行深入的阅读理解,理解猫的行动,习性,品行等特点;其次要通过对猫的描写,引发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反映作者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失望和对时代的沉思;最后要理解作者通过对猫的见解,进一步反映了对社会的失望和对时代的沉思。
七、知识拓展在对《猫》的阅读理解中,还可以通过深入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了解作者对社会的思考和感慨。
同时,可以通过阅读其他鲁迅的作品,了解鲁迅的作品风格和他对中国社会的关切。
初一语文上册:课文《猫》知识点整理
![初一语文上册:课文《猫》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5573c2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6f.png)
初一语文上册:课文《猫》知识点整理1.作者介绍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并与瞿秋白、耿济之等人合编《新社会》旬刊。
1920年11月,他和茅盾、叶圣陶、耿济之等人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进行文学革命活动。
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月报》。
2.背景资料《猫》最初发表在1925年11月间出版的《文学周报》。
它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其内容已经触及到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从而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
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了作品中主人公我有知错求改和实事求是之心,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等观念的影响。
3.重点字词污涩(sè)相称(chèn)红绫(líng)怂(sǒng)恿(yǒng)一缕(lǚ)怅(chàng)然蜷(quán)伏惩(chéng)戒妄(wàng)下断语①妄下断语:不经考虑,凭借个人的主观臆断轻易、随便地下结论。
②畏罪潜逃: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逃走。
畏罪:犯了罪怕被制裁。
③提心吊胆:形容非常害怕,不敢去做某一件事,就好像手里提着自己的心,自己的胆悬在半空中一样。
4.请找出作者养第一只猫的来历、外貌、性情、家人对它的态度、结局和家人对此的反应。
填写下表。
5.找出作者养第二只猫的来历、外貌、性情、家人对它的态度、结局和家人对此的反应。
填写下表。
6.找出作者养第三只猫的来历、外貌、性情、家人对它的态度、结局和家人对此的反应。
填写下表。
7.精读课文“芙蓉鸟事件”,解读课文内容案发现场情况: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猫》知识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猫》知识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https://img.taocdn.com/s3/m/ff471f1fc77da26924c5b025.png)
《猫》知识点家长或小组长签字:1.______ 2.______ 3.______❶生难字。
污涩.(sè) 红绫.(línɡ) 诅.咒(zǔ) 怅.然(chànɡ) 蜷.伏(quán) 惩.戒(chénɡ) 怂.恿(sǒnɡ) 咕噜..(gū lu) 廊.前(láng) ❷多音字、形近字。
解⎩⎪⎨⎪⎧(jiě)解放(jiè)押解 闷⎩⎪⎨⎪⎧(mēn)闷热(mèn)愁闷⎩⎪⎨⎪⎧戒(jiè)戒严诫(jiè)告诫 ⎩⎪⎨⎪⎧笼(lónɡ)鸟笼茏(lónɡ)葱茏❸词语积累。
①涩:文中是不光滑的意思。
②蜷伏:弯着身体卧着。
③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④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⑤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⑥畏罪潜逃:犯了罪怕受制裁而偷偷地逃跑。
⑦断语:断定的话,结论。
❹作家作品。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
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❺难点解析。
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作者想借此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我”的歧视、误解、冤枉、追打、漠视造成猫的死亡。
猫死责任在“我”,所以“我”更难过得多。
告诉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命,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做事不能主观臆断。
《猫》知识点总结
![《猫》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9306d5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8.png)
《猫》知识点总结猫的外形特征猫咪的体形结构修长,腿部纤细,爪子锋利。
猫咪有着柔软的皮毛,皮毛的颜色和图案多种多样,有长毛猫和短毛猫等不同品种。
猫咪的毛色可以是单色的,也可以是斑纹的,有些猫咪还具有奇异的花纹和颜色。
猫咪的头部呈三角形状,眼睛呈现出水灵灵的桃花眼,眼睛周围有黑色的眼线,这是猫咪的特征之一。
猫咪的耳朵立起,耳部也是一个猫咪表情的重要部分。
猫咪的鼻子较长,且有着丰富的嗅觉神经,是它们发现食物和追寻猎物的重要工具。
猫咪的行为特点猫咪是一种典型的夜行性动物,它们在夜间会变得更加活跃。
猫咪具有强烈的领地意识,在自己的领地内会进行巡逻和标记行为,同时也会驱逐其他入侵者。
猫咪是一种非常敏捷的动物,善于爬树和跳跃,在捕食猎物时会表现出出色的运动能力。
猫咪的捕食行为是通过潜伏、扑击和猎杀,以及在贮存食物和后续进食等动作构成。
猫咪还有梳毛、排泄、休息等一系列特有的行为,这些行为与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方式有着密切的关联。
此外,猫咪还具有社交性,它们之间会进行互相打闹、亲昵、抚慰等行为,有时还会进行交际咬、打、叫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猫咪的饮食习性猫咪是一种肉食性动物,其主要食物是各种小动物,如老鼠、鸟类、昆虫等。
猫咪不像狗一样,不会吃植物性食物,它们的食性比较专一。
在日常生活中,猫咪会通过捉捕小动物来寻找食物,如果没有猎物的话,也可以吃一些专门为猫咪配制的饲料。
除此之外,猫咪还会利用一些植物来促进消化和去除体内的寄生虫。
在食物中摄入过多的毛发后,猫咪会利用啃食草本植物来诱发呕吐,以将体内的毛发排出体外。
猫咪的繁殖习性猫咪的繁殖能力非常强,经常会进行交配,每年可产生2到3胎的幼崽。
母猫在怀孕期间需要特殊的护理和饲养,以保证母猫和幼崽的健康。
幼崽出生后,他们需要母亲的哺乳和呵护,从小学会狩猎技能和社交能力。
饲养猫咪的注意事项饲养猫咪需要注意一系列的事项,如饮食、饲养环境、健康护理等等。
首先是选择适合的猫咪饲养环境,如需要有较宽敞的活动空间、清洁的卫生环境等。
七年级语文课文猫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课文猫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03f3bf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d.png)
七年级语文课文猫知识点
猫,是我们常见的一个小动物。
在我们生活中,猫不仅是一种
可爱的小宠物,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点值得我们去了解。
下面就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七年级语文课文《猫》中的一些猫的知识点吧。
一、猫的种类
猫是哺乳动物,主要分为家猫和野猫两种。
家猫是人类驯化后
的一种猫,主要生活在人类家中,是我们常见的宠物之一。
野猫
则分为许多种类,如狮子、老虎、豹子等。
二、猫的生活习性
猫是夜行性动物,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
它们喜欢独来独往,性情孤僻。
猫咪的嗅觉非常灵敏,能够辨别出许多不同的气味。
此外,猫咪还喜欢用长有锋利爪子的前爪梳理自己的毛发。
三、猫的习性
戴上宠物项圈,带上它的头巾,如果它走丢了,你可以很快地
找到它的。
(请注意:这句是句翻译,不要将其理解为猫的习性)
猫是非常聪明的,能够很快地适应环境。
它们也是非常独立的,能够自己寻找食物和水源。
此外,猫还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嗅觉和
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
四、养猫的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要定期带猫去宠物医院做体检,以确保它们的健康。
此外,我们要定期清洗猫的食盆和水盆,还要为它们修剪爪子,
以防止它们刮伤我们或者家具。
最后,我们要给猫提供足够的玩
具和活动空间,以保持它们的身心健康。
总之,猫是与人类同行的一种动物,它们带给我们无尽的欢乐
和快乐。
我们要好好地照顾它们,让它们在我们的身边健康成长,陪我们度过美好的时光。
老舍猫知识点总结大全
![老舍猫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090374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a.png)
老舍猫知识点总结大全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其代表作品《猫》是一部饱含现代都市生活气息的小说。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猫》这部作品进行全面解读,包括作品背景、作品内容、作品风格和思想内涵等方面,以期为读者全面展现这部文学作品的魅力。
一、作品背景1.老舍简介老舍(1899年1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舍利,字少吉,号槐冈,祖籍北京,生于天津。
他早年先后就学于北京保定中学、南开大学,后留学法国。
回国后从事写作事业,成为一位著名的现代文学作家。
其作品以写都市生活为主,深受现代都市文化的影响,风格独特,思想深刻。
2.《猫》的创作背景《猫》是老舍在1931年创作的一部小说,当时正值中国社会风云变幻,国家政治动荡,社会生活混乱不安。
作品正是以这种背景为背景,以大城市为背景,描绘了一对年轻人在现代都市中的生活遭遇和挣扎,反映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现实生活面貌。
3.作品受法国现代文学影响老舍在法国留学期间受到了法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在《猫》这部作品中表现尤为显著。
其在作品中融合了柏拉图式的爱情理念、现实主义的刻画手法,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批判,使得《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二、作品内容1.《猫》的故事情节《猫》是一部以男女主人公的生活和爱情为题材的小说。
其主要情节围绕着一对年轻人小平和翠翠的生活经历和感情纠葛展开。
小平是一个渴望变革社会、奋发向上的年轻人,翠翠则是一个情感丰富、受尽折磨的女子。
两人在现代都市中相遇,经历了一系列生活的起伏和变化,最终以悲惨的结局收场。
小说所描绘的都市生活、爱情挣扎和社会冲突,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震撼。
2.小说的主题《猫》主要呈现了下层社会青年的挣扎与苦难、爱情的痛苦与迷茫、现代都市的冷漠与压迫、人性的扭曲与不幸等诸多主题。
作者通过对城市底层人群的真实描写,对激烈的社会矛盾和深重的人道悲剧的展示,使得这部小说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以及对人性和情感世界的深入洞察。
《猫》知识点梳理
![《猫》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4ae3f78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a.png)
《猫》知识点梳理猫,又称狸猫,是一种常见的家养动物,亦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
它们可爱、机灵,被人们称为家庭中的好伴侣。
本文将对猫的起源、品种、习性等知识点进行梳理,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可爱的小动物。
一、猫的起源与历史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6000年前的古埃及。
当时,人们意识到猫能够帮助他们驱除家中的老鼠,逐渐将猫引进家庭中驯养。
这种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传播到世界各地,猫也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宠物。
二、猫的品种目前,猫的品种繁多,按照体型和毛发类型等特征可以分为长毛猫、短毛猫和无毛猫等。
其中,波斯猫、英国短毛猫、暹罗猫、布偶猫等被广大宠物爱好者广泛认可和喜爱。
1. 长毛猫长毛猫以其浓密的长毛而闻名,毛发柔软顺滑。
例如波斯猫,它们具有优雅的外貌和友好的性格,逐渐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宠物。
2. 短毛猫短毛猫毛发较短,贴身紧密,比较容易打理。
英国短毛猫是其中的代表品种,它们体型饱满、脸部平坦,性格温和且易于照顾。
3. 无毛猫无毛猫的特征是没有明显的毛发覆盖,皮肤光滑呈粉红色。
加拿大无毛猫是最为著名的无毛猫品种,虽然没有毛发,但它们的皮肤用手触摸仍然很柔软。
三、猫的习性与行为特点作为独立而敏捷的动物,猫有着独特的习性和行为特点。
1. 温顺独立猫天性较为独立,喜欢自主行动。
与狗相比,猫并不需要过多的人类陪伴,能够独自处理生活的大部分事务。
2. 好奇心强猫好奇心很强,喜欢探索周围的环境。
它们会蹲在角落,盯着一动不动的物体,等待合适的时机进行攻击。
3. 敏捷狩猎猫具备优秀的捕猎本能,可以迅速、静默地逮捕猎物。
它们的尖爪和锐利的牙齿使得它们在捕捉小型动物时具有绝对的优势。
4. 温柔亲人虽然猫有着独立的本性,但它们同样也能够与人类建立深厚的情感。
它们会用温柔的动作和声音来表达自己对主人的喜爱和需求。
四、猫的饮食与保健为了猫的健康成长,正确的饮食和保健非常重要。
1. 饮食搭配猫是一种食肉动物,其食物应以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
13.2-波德莱尔的《猫》
![13.2-波德莱尔的《猫》](https://img.taocdn.com/s3/m/336dc5afd4d8d15abe234e9b.png)
文本分析库波德莱尔的《猫》1,知识点:二项对立与文本分析2,知识点讲解:列维-斯特劳斯与雅各布森合作,撰写了《波德莱尔的〈猫〉》一文,乃是结构主义诗学分析的名篇。
他们从语音、句法和语义三个层面对《猫》展开分析,但语音、句法分析占据更大的比重。
雅各布森关于诗歌的一种基本看法是:“诗歌的功能把等值原则从选择轴投射到组合轴。
”而这一理论的提出是以前索绪尔对于句段关系与联想关系的区分为前提的。
雅各布森指出,语言的两轴“纵聚合轴”和“横组合轴”,与语言的两种基本修辞方式“隐喻”和“换喻”有对应关系。
因为“纵聚合轴”和“隐喻”一样都是按照相似性(包括相反)为结构原则的,“横组合轴”和“换喻”则是按照邻近性(包括语法和语义上的毗连和邻近)组织起来的。
隐喻和换喻的两极性正好代表了语言的两种基本模式——共时性模式与历时性模式,两种运作方式——组合方式与选择方式之间的对立。
3,实体内容:波德莱尔的《猫》1(俄)罗曼·雅各布森(法)克劳德·莱维一斯特劳斯滕守尧译编者按两位结构主义的元老,一个是语言学家,一个是人类学家,后者几乎从来不做文学批评,却合起来评一首诗,以试试结构主义方法的力量。
这篇文章成为结构主义批评实践中的名著,它显示了结构主义式的评论可以做得如何细腻精致。
的确,他们对这首小诗的形式分析之细,超出了以细读法著称的英美新批评派。
他们谈对称,谈平衡,谈音素重复变化所产生的效果,因为他们认为文学作1本文1962年用法文发表于人类学学刊L'Homme,中译文系根据英译文转译.英译文见Micheal Lane编Strueturalism,A Reader,伦敦Jonathan Cape版,1970年。
英译者为Katie Furness—Lane。
品的第一层次——语音——也是以一定的结构形成的。
然后,我们看到,在这两位理论大师的分析下,这首并不很出名的小诗的语义层次几乎是天衣无缝,环环紧扣,以中间两行为枢纽,呈现出一系列的对立和呼应。
四年级语文《猫》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语文《猫》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71242c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3.png)
四年级语文《猫》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四年级语文《猫》的知识点整理:
1. 猫的身体特点:猫有小巧灵活的身体,有长而尖利的爪子,眼睛较大,夜间视力非
常好。
2. 猫的行为习性:猫是典型的夜行动物,喜欢在夜晚活动,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
猫擅长爬树、跳跃和捕食,喜欢玩耍和狩猎。
3. 猫的品种:世界上有很多种不同的猫,品种繁多。
常见的猫有英国短毛猫、波斯猫、暹罗猫等。
4. 猫的个性特点:猫性格独立、机敏、警觉,有时候也很温顺亲人。
5. 猫的饮食习惯:猫是食肉动物,主要以肉类为食。
它们需要吃一些特殊的食物,如
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也需要足够的水分。
6. 猫与人类的关系:猫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人们可以把猫当作宠物养在家里。
猫可以给人带来乐趣和陪伴,同时也需要人类的关爱和照料。
7. 猫的寓意:在中国文化中,猫被赋予了吉祥、灵敏和聪明的象征意义,常被人们视
为吉祥的动物。
以上就是《猫》的一些知识点整理。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更加了解猫的生
活习性、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七年级上册《猫》知识点复习归纳
![七年级上册《猫》知识点复习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2f94d0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b.png)
七年级上册《猫》知识点复习归纳
本文档旨在对七年级上册《猫》相关知识点进行复归纳,帮助同学们回顾所学内容。
1. 猫的分类
- 家猫:是人类驯养的猫,具有各种不同的品种。
- 野猫:生活在野外的猫,主要以捕食小型哺乳动物为食。
2. 猫的特征
- 外貌:猫有独特的胡须,身体柔软灵活,爪子锋利。
- 活动方式:猫属于夜行性动物,善于跳跃和爬树。
- 食性:猫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肉类为食。
- 社交行为:猫有自己的领地观念,喜欢独处,也能与人类建立亲密关系。
3. 猫的繁殖
- 怀孕和分娩:母猫怀孕大约60天,分娩时会找一个隐蔽安全的地方。
- 幼崽抚养:幼猫出生后,母猫会负责照顾和喂养幼崽,直到它们能独立自主。
4. 猫的性
- 清洁行为:猫非常注重个人卫生,并通过舔毛自己来保持清洁。
- 猫的睡眠:猫是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和睡眠中度过的,它们喜欢找一个安全舒适的地方休息。
- 捕猎技巧:猫具有出色的捕猎本能和技巧,能够迅速捕捉到猎物。
5. 猫与人类的关系
- 历史:猫与人类的关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人类驯化了猫,使之成为家养动物。
- 宠物猫:现在猫已成为许多家庭中的宠物,人们喜欢猫的温顺和可爱。
希望通过本文档的复习归纳,同学们能够加深对七年级上册《猫》的理解和记忆,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猫》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猫》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60f08d1cc175527062208c1.png)
第13课《猫》知识点一、词语解释1尽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猫的天职就是捉老鼠,文中写猫在捉老鼠时既警觉又有决心和耐心,所以说它在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2变化多端:变化多样。
作家笔下的这只猫的叫声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富有变化。
3生气勃勃:充满生机与活力。
文中意在表现猫的天真可爱、淘气顽皮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二、句子理解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古怪”是指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或生疏罕见,使人觉得诧异,在本文中是指猫的性格让人难以捉摸。
这句话是前三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对猫的性格的集中概括。
这句话明贬实褒,表现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任凭”是“无论、不管”的意思,这句话用“任凭……也……”这组关联词语,突出了猫的极其贪玩,一玩起来就要玩个痛痛快快。
3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屏,抑制;凝,注意力集中。
“非……不可”,写出了猫等老鼠的决心与耐心,突出地表现了猫的尽职尽责。
4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无论”用来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这句话写出了猫在不高兴时极端冷漠的表现,可以替换为“任凭……也……”。
三、问答题1课文从哪三方面介绍了猫的性格古怪?(1) 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2)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3)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
2猫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哪两个方面?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四、多音字屏:bǐng(屏气、屏息) 闷:mèn(闷闷不乐、解闷)píng(屏障、屏风) mēn(闷热、闷声闷气)的:dí(的确) 折:zhē(折腾、折跟头)dì(目的) zhé(白纸、折叠)de(吃的) shé(折本、枝折花落)五、造句1任凭……也……──任凭大家怎样劝说,他也执迷不悟。
四年级下册语文《猫》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猫》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0b14c6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42.png)
四年级下册语文《猫》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猫》知识点:
1. 课文概述:《猫》是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阅读理解文章,主要介绍了猫的习性、生活习惯和外貌特征。
2. 内容要点:
- 猫是一种温顺的动物,可以抓老鼠、杀虫子,有很高的价值。
- 猫分为长毛猫、短毛猫和无毛猫等不同品种。
- 猫有独特的生活习性,喜欢洁净、爱吃鱼等。
- 猫的眼睛大、尾巴长、耳朵尖等特点。
3. 生词解析:
- 温顺 (wēn shùn):温和、善良,指动物性格温和没有攻击性。
- 价值 (jià zhí):事物的好处、重要性。
- 品种 (pǐn zhǒng):同一类动物的不同种类。
- 习性 (xí xìng):动物个体反复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或行为。
- 尖 (jiān):形状细长,顶端尖锐。
4. 阅读理解: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猫的基本特征和习性,并能回答相关问题和进行扩展思考。
5. 学习目标:
- 了解猫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特点。
-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
七年级下册语文《猫》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猫》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4552de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f.png)
七年级下册语文《猫》知识点
1. 作者简介
2. 相关背景
3. 主要内容
4. 中心句
5. 分段及段意
1作者简介
郑振铎(duó),我国现代出色的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新文化运动倡导者。
2相关背景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
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正、民主、博爱的思想。
3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三只猫的描写,抒发了“我”的不同情感,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的内疚以及我内心的痛苦与自责之情。
4中心句
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5分段及段意
本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2)“我”家养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后来病死了,“我”感到了酸辛。
第二段(3—14)“我”家又养了一只小猫,它比前一只更活泼,可爱。
但被人捉走了,“我”的心中感到悲伤与愤怒。
第三段(15—34)“我”在家门口捡了一只小猫来养,它既不漂亮,也不活泼,在“我”家成了一只假设有假设无的动物,最后被“我”冤死了,我的良心受到了谴责,“我”无法弥补我犯的错,影响到了“我”,所以“我”家自此永不养猫。
《猫》 和我一起学语文
![《猫》 和我一起学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9a0dc35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1d.png)
《猫》和我一起学语文
《猫》是老舍创作的一篇状物散文,发表于《新观察》1959 年第 16 期。
以下是关于《猫》的一些学习内容:
1. 文章结构:全文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大猫的古怪性格,第二部分写小猫的淘气可爱。
2. 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对猫的描写,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关系。
3. 写作特点:文章语言平实,描写生动,善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猫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4. 艺术特色: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运用具体事例表现出猫的性格特点,使文章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5. 主题思想:文章以猫为主题,通过对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的描写,呼吁人们要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可以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同时,也可以通过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3课《猫》课文朗读、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3课《猫》课文朗读、知识点、图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b4d6eba376baf1ffd4fad01.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3课《猫》课文朗读、知识点、图文解读课文知识点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
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
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这篇课文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首先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
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
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主要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我会写:忧:忧愁忧患隐忧无忧无虑忧国忧民虑:忧虑过虑顾虑考虑深谋远虑贪:贪玩贪睡贪婪贪心贪得无厌职:尽职称职职业职务官职辞职屏:屏息屏气屏除屏弃屏退屏迹蹭:蹭吃蹭车磨蹭蹭破皮蹭一身泥稿:稿纸草稿书稿投稿脱稿稿子腔:腔调唱腔口腔胸腔南腔北调解:解闷解恨解约瓦解难解难分闷:解闷烦闷闷雷闷得慌闷闷不乐蛇:毒蛇蟒蛇蛇蝎画蛇添足杯弓蛇影遭:遭殃遭灾遭难遭遇第一遭殃:遭殃灾殃殃及池鱼祸国殃民盆:花盆脸盆水盆盆地盆栽盆景勃:蓬勃生气勃勃英姿勃勃勃然大怒形近字:忧(忧愁)优(优秀)虑(考虑)虎(老虎)蹭(蹭饭)赠(赠送)稿(草稿)搞(搞鬼)腔(口腔)控(控制)遭(遭遇)糟(糟糕)多音字:屏:bǐng屏气píng屏幕折:shé折本zhé打折zhē折腾近义词:古怪——奇怪凝视——凝望勇猛——勇敢淘气——调皮开辟——开拓变化多端——变化无常反义词:老实——顽皮丰富——贫瘠勇猛——怯懦变化多端——一成不变生气勃勃——死气沉沉理解词语:【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使人觉得诧异的;稀奇罕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知识点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
(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
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
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2、本文作者对于所养三只猫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酸辛---怅然、愤愤的---内疚、自责、悔恨
3、本文作者写作的侧重点是什么?抒发了我怎样的感情?
本文侧重描写“我”造成了第三只猫的不幸,中心思想正是通过我的思想活动不断深化所表现出来的。
抒发了我不公正对待第三只猫的后悔之情。
4、“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凝望”是何意?(目不转睛地看)。
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或者是受人冷落太久,对新来伙伴感到高兴。
5、本文为什么要写第三只猫的懒惰和不活泼?
为下文写我误解猫吃了鸟设伏笔,同时也为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做了铺垫。
6、把“畏罪潜逃”改为“逃跑”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畏罪潜逃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表明了猫知道吃了黄鸟,犯了错误而逃跑。
而“逃走”则表达的意思比较平淡,不能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7、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
“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8、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这是我的忏悔、内疚、自责。
9、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
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
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10、文章的启示: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
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