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染色检查法
细菌形态学检查染色方法
细菌形态学检查染色方法
细菌形态学检查是微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
我们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在细菌形态学
检查中,染色方法是一项关键的技术,它可以使细菌在显微镜下更
容易观察和分辨。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
1. 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是最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之一。
它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
在这种染色方法中,先用紫普鲁士蓝染色,然后用碘液固定,再用酒精脱色,最后
用洋红染色。
革兰氏阳性细菌会呈紫色或蓝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
则会呈粉红色。
2. 厌氧染色法,厌氧染色法是专门用于观察厌氧菌的染色方法。
它与革兰氏染色法类似,但在脱色步骤中使用氢氟酸而不是酒精,
这样可以更好地保留厌氧菌的形态特征。
3. 阳性染色法,阳性染色法用于观察细菌的细胞壁结构和形态
特征。
在这种染色方法中,通常使用甲基蓝或结晶紫等染料,可以
使细菌呈现出蓝色或紫色。
4. 阴性染色法,阴性染色法也是用于观察细菌细胞壁结构和形态特征的一种方法。
与阳性染色法不同的是,阴性染色法使用印度墨染料,可以使细菌呈现出浅红色或粉红色。
除了上述列举的染色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特殊的染色方法,如荧光染色、折射染色等,它们都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使用。
细菌形态学检查染色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所研究的细菌种类、研究的目的以及实验室的设备和条件等因素。
希望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细菌形态学检查染色方法。
革兰氏染色
2 涂片的制备
无 菌 操 作
灭菌接种环
2 涂片的制备
①接种环取盐 水3ul×2滴, 水滴间距小于 2cm。
② 取 菌 苔 少 许 ( 1mm 小菌落半个) 与盐水混匀,涂成 大于1cm2 均匀涂膜。 ③涂毕→环移至涂膜中 央侧立,待环内菌膜破 裂,接种环烧灼灭菌。
无 菌 操 作
↑ ↑ 细菌合适 细菌较多
2 涂片的制备
①手持载玻片一端,涂膜朝 上,两个涂膜快速通过火焰 外层3次,时间2~3秒钟。
涂片smear
②促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固定 在载玻片上,以免染色水洗的 时候,细菌被水洗掉。
干燥dry
固定 Fixation
3 革兰氏染色的方法和步骤
初染:结晶紫染液染 1min
水洗,甩干
媒染:卢戈氏碘液染1min
革兰氏染色
1.1细菌染色法
★单染色法:只用一种染料染色,能清楚观察菌体大 小、形态与排列,不能鉴别细菌。 ★复染色法(鉴别染色):采用两种以上的不同染料 进行先后染色,可将细菌染成不同的颜色,以便鉴 别细菌。
※抗酸染色:用于检查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等抗酸 性细菌(※一些一旦用某些方法染色后,能够抵抗酸性酒 精脱色的细菌),阳性者为红色。 ※特殊染色:荚膜染色,芽胞染色,鞭毛染色,极体染色 (用于白喉杆菌异染颗粒染色)。
肽聚糖少
1.3革兰氏染色的意义
鉴别细菌:把细菌分成G+和G-两大类。
选择抗菌药物:例如G+球菌对青霉素敏感,G-杆菌耐
药。
了解细菌的致病机理:G+菌大多产生外毒素→ 干燥 → 固定→ 染色
实验器材与材料
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生理盐水2支,镜油瓶、 接种环、细菌分离培养物(上次实验平板) 拭镜纸1套,吸水纸1本,载玻片4张,细菌分离培 养物(上次实验平板),革兰氏染色液
简述革兰染色法的操作步骤
简述革兰染色法的操作步骤革兰氏染色法:也称革兰氏阴性染色法。
属于活细胞染色法,也是初中阶段接触的细菌学基本技术之一。
此法特别适合观察病毒的形态,故常作为临床微生物实验中重要的染色方法。
简述革兰氏染色法的操作步骤一般方法如下:(1)检查试管,将所需的培养基配制好并检查是否均匀。
(2)液体试剂的制备:取无菌的结晶紫注射液0。
5ml,精氨酸0。
5ml, 0。
01%升汞液2。
5ml,蒸馏水150ml混匀后再加蒸馏水至1000ml。
(3)固体试剂的制备:取无菌的结晶紫指示液0。
5ml,精氨酸0。
5ml,蒸馏水50ml混匀后再加蒸馏水至1000ml。
(4)稀释:在试管内分别加入精氨酸0。
5ml,无菌水20ml,再加蒸馏水至9ml,摇匀,用结晶紫指示液染色20分钟,并随时注意结晶紫是否变蓝,必要时可轻轻摇动或加热。
(5)加生理盐水到标线内,使高度恰好达到培养基中最低部位。
(6)加培养液:吸取配制好的液体培养基分别滴到三个试管中,每个试管各加入100μl的纯化蛋白胨培养基,即为含无菌牛血清的生理盐水,分别置于37 ℃温箱中保存备用。
(1)检查试管,吸出液体试剂,吸干,检查。
(2)准确量取需用量(或先倒在烧杯中,再用量筒量),检查药液浓度。
(3)用酒精灯火焰点燃试管内的培养基,分别在每管中加入1。
0ml培养基,将试管放回37 ℃温箱中培养。
(4)观察并记录细菌生长情况。
第一,培养时间应足够,以获得足够的细菌数量;第二,以提高对细菌生长曲线的观察能力;第三,缩短细菌培养时间有利于分离、纯化细菌。
(5)取出试管,观察染色的结果。
如果菌落周围染色较浅,表明染料被细菌分泌物包绕,菌体呈现模糊状态;反之,菌落周围染色较深,则表明细菌染色质集中,结构明显。
①加生理盐水到标线内,使高度恰好达到培养基中最低部位。
②加培养液:吸取配制好的液体培养基分别滴到三个试管中,每个试管各加入100μl的纯化蛋白胨培养基,即为含无菌牛血清的生理盐水,分别置于37 ℃温箱中保存备用。
试验五细菌的芽孢染色法
芽孢染色法的应用范围
芽孢染色法广泛应用于细菌分 类学、生物学和医学领域。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细菌 的种类,了解细菌的生物学特 性,以及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 的应用。
此外,芽孢染色法还可以用于 环境监测和工业微生物控制等 方面。
03 试验步骤
样品制备
试验五细菌的芽孢染 色法
目录
CONTENTS
• 试验目的 • 试验原理 • 试验步骤 • 结果分析 • 试验注意事项
01 试验目的
了解芽孢染色法的原理
芽孢染色法原理
芽孢染色法是一种用于观察和鉴别细菌芽孢的染色技术。通 过使用特定的染色剂,能够将芽孢染成与菌体不同的颜色, 从而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芽孢的存在和分布。
芽孢染色法的应用
芽孢染色法在微生物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环境监测 、食品安全、医学诊断等。通过芽孢染色法,可以快速鉴别 出细菌的种类,判断其是否具有芽孢,从而评估其对环境的 适应能力和潜在的危害。
学习并掌握芽孢染色法操作步骤
准备试剂和材料
选择适当的染色剂(如孔雀绿或品红),准备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细菌培养物等。
05 试验注意事项
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器材
试剂
确保所有实验器材清洁、干燥,无菌,包 括显微镜、染色架、染色缸、盖玻片、载 玻片、吸管、培养皿等。
确保所有试剂质量合格,无菌,包括染色 液、缓冲液、清洗液等。
实验环境
实验人员
保持实验室整洁、干燥,避免尘埃、杂菌 污染。
实验人员应具备相关实验技能和知识,熟 悉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02 试验原理
芽孢染色法定义
芽孢染色法是一种用于检测和鉴别细 菌芽孢的染色技术。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操作步骤流程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操作步骤流程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分类方法,通过染色技术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这种染色方法简单快捷,对细菌的形态特征有着重要的观察作用。
本文将介绍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的详细操作步骤流程。
实验所需材料1.革兰氏染色试剂盒:–革兰碘液–革兰染色液–醇解液–洗涤液–脱水液2.细菌培养液3.玻璃载玻片4.导览盖玻片5.消毒棉球6.显微镜实验步骤1.预处理玻片和试管–用肥皂水洗净手并彻底冲洗干净。
–取一块干净的抹布或纸巾,将玻璃载玻片擦拭干净。
–取一块干净的纸巾蘸取少量醇解液擦拭玻璃载玻片表面,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杂质。
–将试管清洗干净,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并放置在烘箱中晾干。
2.制备细菌涂片–打开培养液管,将一滴细菌培养液滴在玻璃载玻片上,可略带颜色。
–将玻璃载玻片侧倾45度,用细胞棉棒轻轻均匀地将细菌培养液涂抹在玻璃载玻片上,尽量避免涂片过厚。
–将涂片晾干。
3.固定细菌涂片–将制备好的细菌涂片放入烘箱中,用50摄氏度温度固定5分钟。
–取出固定的细菌涂片,待冷却后准备进行染色处理。
4.革兰氏染色处理–取一滴革兰碘液,滴在细菌涂片上,静置1分钟。
–洗涤液冲洗:将细菌涂片放入洗涤液中,静置20秒,然后将涂片提起,用自来水轻轻冲洗10秒。
–脱水液处理:将细菌涂片放入脱水液中,静置20秒。
–将细菌涂片提起并用洗涤液清洗3次,每次间隔10秒。
–将细菌涂片放入洗涤液中,静置20秒。
–用细胞棉棒从上到下蘸取革兰染色液,均匀地在细菌涂片上涂抹。
–将细菌涂片放入革兰染色液中,静置1分钟。
–将细菌涂片提起并用洗涤液轻轻冲洗10秒。
–将细菌涂片放入醇解液中,静置1分钟。
–将细菌涂片提起并用洗涤液轻轻冲洗10秒。
5.干燥和观察–用吹风机或自然风将细菌涂片吹干。
–涂片完全干燥后,将其放置在显微镜载片夹上。
–用显微镜在低倍镜下观察涂片,然后转换到高倍镜下观察。
观察细菌在镜片上的染色结果和细菌形态。
细菌染色标本检查方法之抗酸染色法—萋-尼抗酸染色法
一、液相色谱理论发展简况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溶于流动相(mobile phase)中的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由于与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发生作用(吸附、分配、离子吸引、排阻、亲和)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
又称为色层法、层析法。
色谱法最早是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Tswett)在1906年研究用碳酸钙分离植物色素时发现的,色谱法(Chromatography)因之得名。
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开始阶段是用大直径的玻璃管柱在室温和常压下用液位差输送流动相,称为经典液相色谱法,此方法柱效低、时间长(常有几个小时)。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在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于60年代后期引入了气相色谱理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它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区别是填料颗粒小而均匀,小颗粒具有高柱效,但会引起高阻力,需用高压输送流动相,故又称高压液相色谱法(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又因分析速度快而称为高速液相色谱法(High Speed Liquid Chromatography,HSLP)。
也称现代液相色谱。
二、HPLC的特点和优点HPLC有以下特点:高压—压力可达150~300Kg/cm2。
色谱柱每米降压为75 Kg/cm2以上。
高速—流速为0.1~10.0 ml/min。
高效—可达5000塔板每米。
在一根柱中同时分离成份可达100种。
高灵敏度—紫外检测器灵敏度可达0.01ng。
同时消耗样品少。
HPLC与经典液相色谱相比有以下优点:速度快—通常分析一个样品在15~30 min,有些样品甚至在5 min内即可完成。
分辨率高—可选择固定相和流动相以达到最佳分离效果。
灵敏度高—紫外检测器可达0.01ng,荧光和电化学检测器可达0.1pg。
实验三、细菌简单染色和运动性观察-精选文档
载玻片无油迹;滴蒸馏水不要太多;涂片要涂抹均匀
❖ 2.干燥 室温自然干燥
❖ 3.固定 涂面朝上,通过火焰2-3次,热固定温度不宜过高,以免 改变或破坏细胞形态。
❖ 4.染色 滴加石炭酸复红染液于涂片上,染色约1-2分钟
❖ 5.水洗 用自来水冲洗,直至涂片上流下的水为无色为止。
不要直接冲洗涂面,使水从载玻片的一端流下。水流不宜过大, 以免涂片薄膜脱落
❖ 6.干燥 自然干燥或用吸水纸吸干
❖ 7.镜检 涂片必须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
结果要画出形态图
(二)细菌运动性的观察
压滴法
❖ (1)制片 加水——挑菌液——加一滴0.01%的美蓝水溶液——加盖玻片
❖ (2)镜检 先用低倍镜找标本,再用高倍镜观察。 也可用油镜观察。 观察时要用略暗光线。
二、器材
1.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染色剂:石炭酸复红染液
3.仪器及其他用具 显微镜 酒精灯 载玻片 接种环 双层瓶 擦镜纸 蒸馏水
三、操作步骤
(一)细菌的简单染色
❖ 1.涂片 取两块载玻片,各滴一小滴蒸馏水于玻片中央,用接种
细菌鞭毛染色的方法
细菌鞭毛染色的方法细菌鞭毛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形态鉴定方法,可以帮助微生物学家观察和描述细菌鞭毛结构,从而推测其遗传特性和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三种常用的细菌鞭毛染色方法:简单抗酸杆菌染色法、尾鞭毛染色法和菲尔维改良法。
一、简单抗酸杆菌染色法简单抗酸杆菌染色法是一种鉴别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属中患者血液、尿液、痰、脓液等标本中的分枝杆菌。
这种染色方法利用酸性染料石蜡红,可以使抗酸杆菌的鞭毛显色,增强观察的准确性。
步骤:1.取血液、尿液、痰等标本制备涂片,将标本涂抹在玻璃片上,晾干。
2.用火焰消毒的钳子将玻璃片的涂片轻轻通火,将染料石蜡红涂滴于涂片上,让其覆盖标本。
3.将玻璃片先静止1-2分钟,然后用水冲洗掉过多的染料。
4.用20%硝酸酒精对涂片进行脱色,可观察到分枝杆菌的鞭毛呈红色。
5.再用水冲洗涂片,使其完全清洁。
6.取一滴一滴草绿染料滴在涂片上,均匀涂抹。
7.用水冲洗后晾干,用油镜覆盖玻璃片,镜检。
二、尾鞭毛染色法尾鞭毛染色法用于显示一些有机质,如细菌鞭毛、纤毛,尤其是真细菌和螺旋菌的表面鞭毛。
这种染色方法使用了特定的染料,其中一种叫做尾鞭毛染料,可以与细菌鞭毛发生特异性的染色反应。
步骤:1.取细菌液滴制备涂片,晾干。
2.用尾鞭毛染料滴于涂片表面,使其充分渗透,静置几分钟。
3.用水冲洗涂片,除去未与鞭毛结合的染料。
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涂片,即可看到染色的细菌鞭毛。
三、菲尔维改良法菲尔维改良法是细菌鞭毛染色中的一种较新的方法,其主要优点是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细菌鞭毛的细节结构,对细菌鞭毛的分类和鉴定非常有帮助。
步骤:1.取细菌液滴制备涂片,晾干。
2.用菲尔维液滴于涂片表面,使其充分渗透,静置5-10分钟。
3.用水冲洗涂片,除去未结合的染料。
4.将菲尔维溶液滴于涂片上,再用菲尔维JL染色液(主要成分是菲尔维色素)滴于涂片上,使其充分渗透,静置15-20分钟。
5.用70%酒精脱色1-2秒钟,去除多余的染料。
革兰氏染色法详细步骤
革兰氏染色法详细步骤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用于鉴别细菌的类型,也是临床和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革兰氏染色法的详细步骤:1. 涂片:取一张洁净的载玻片,用移液器或毛细管将菌液滴在载玻片上,涂布均匀。
涂片时,应先滴少量菌液,涂布均匀后再滴加剩余菌液。
涂片时需注意不要将菌液涂成条状或块状,以免影响染色效果。
2. 固定:涂片完成后,将载玻片置于酒精灯火焰上方,用镊子夹住,用外焰固定约30秒至1分钟。
固定时需注意不要将玻片烧焦,以免影响染色效果。
3. 初染:用移液器或毛细管取少量结晶紫溶液,滴加在涂片菌膜上,染色3分钟至5分钟。
结晶紫是一种碱性染料,能够与细菌中的核糖核酸结合,使其呈现紫色。
4. 媒染:用移液器或毛细管取少量沙黄溶液,滴加在初染后的菌膜上,染色1分钟至2分钟。
沙黄是一种酸性染料,能够使革兰氏阳性菌被染成红色,革兰氏阴性菌被染成绿色。
5. 脱色:用移液器或毛细管取少量95%乙醇溶液,滴加在媒染后的菌膜上,轻轻摇动玻片,使菌膜上的染料脱色。
脱色时需注意不要将菌膜洗脱或出现折痕。
6. 复染:用移液器或毛细管取少量番红溶液,滴加在脱色后的菌膜上,染色3分钟至5分钟。
番红是一种碱性染料,能够使革兰氏阳性菌被染成红色,革兰氏阴性菌被染成蓝色。
7. 镜检:染色完成后,用吸水纸吸干菌膜上的染料,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呈现红色或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现蓝色或绿色。
以上是革兰氏染色法的详细步骤。
操作时需注意安全,避免酒精灯等高温物品烫伤。
同时需注意每一步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以保证染色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实验二 细菌染色标本检查法
实验二细菌染色标本检查法第一节实验目的与实验材料一、实验目的1. 熟悉革兰染色法,掌握其意义。
2. 熟悉抗酸染色法,掌握其意义。
3. 了解革兰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的原理。
二、实验材料1. 菌种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18~24小时培养物;痰液或卡介苗。
2. 器料仪器:普通光学显微镜;材料:革兰染色液(结晶紫染液、卢戈碘液、95﹪乙醇、稀释复红)、抗酸染色液(石碳酸复红、3﹪盐酸酒精、美蓝液)、蒸馏水、水槽、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镜头纸、吸水纸、火柴等。
第二节实验项目与方法一、革兰染色法1. 标本片的制作取洁净载玻片一张,用接种环取生理盐水各一环于载玻片两端,以无菌操作,用接种环分别挑取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菌落少许涂于载玻片两端的生理盐水中,并研成均匀混浊的菌液(如系液体标本,则不需加生理盐水,可直接涂于载玻片上)。
置室温中自然干燥,必要时,可将标本面向上,在火焰上方不烤手的高度略加烘烤,但切不可将涂膜烤焦。
干燥后将载玻片的背面,以钟摆速度通过酒精灯火焰温度最高处3次,将细菌固定在载玻片上。
2. 染色步骤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及复染(实验图3-1)。
(1)初染:将结晶紫染液滴加在已固定的标本片上,染色1分钟,水洗。
(2)媒染:滴加卢戈碘液媒染1分钟,水洗。
(3)脱色:滴加95%乙醇脱色,摇动标本片至无紫色脱下为止,约20秒,水洗。
(4)复染:滴加稀释复红复染30秒,水洗,用滤纸吸干,油镜观察。
3. 流程涂片、干燥、固定+结晶紫染液(1分钟)水洗卢戈氏碘液(1分钟)水洗 95%酒精脱色(约0.5~1分钟)水洗稀释复红染液(1分钟)水洗吸干后镜检4. 结果葡萄球菌染成紫色,为革兰阳性(G+)菌;大肠埃希菌染成红色,为革兰阴性(G-)菌。
实验图3-1 革兰染色法操作示意图a. 初染b. 媒染c. 脱色d. 复染5.油镜使用注意事项包括:①使用油镜时,不能使用倾斜关节,以免香柏油流下,污染载物台。
各种细菌的显微镜检查方法
各种细菌的显微镜检查方法
常用的细菌的显微镜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直接涂片法(直接镜检法):将待检样品直接涂于玻片上,用染色剂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2. 阳性抽滤法:将待检样品与细菌特异性抗体结合,再通过滤膜抽出细菌,并用抗体标记荧光染料显色,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3. 厚滴片法:将待检样品与染色剂混合滴于玻片上,使细菌沉积在玻片上,然后用染色剂染色并在显微镜下观察。
4. 葡萄糖酸盐液滴片法:将待检样品滴入含有葡萄糖酸盐液的滴片中,使细菌生长并产生气泡,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气泡内的细菌。
5. 培养法:将待检样品接种于适宜培养基上,通过细菌的生长和形态特点来进行检查和鉴定,如革兰氏染色、肌红蛋白酶试验、糖发酵试验等。
这些方法都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结构以及染色反应等特征来进行细菌的检查和鉴定。
细菌的检查方法范文
细菌的检查方法范文细菌检查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它是通过检验样本中是否含有细菌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病因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细菌检查方法。
一、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一种最基本的细菌检查方法。
它通过将病原体样本(如血液、尿液等)接种于特定的培养基上,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使细菌能够繁殖生长。
在培养基上形成的细菌菌落能够用于鉴定细菌种类和进行药敏试验,从而帮助医生确定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二、细菌染色细菌染色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检查方法,它通过使用染色剂将细菌染色,从而使其在显微镜下能够被观察到。
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包括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染色。
革兰氏染色用于区分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而抗酸染色则用于检测酸性染料抗拒的细菌(如结核菌)。
三、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是一种用于评估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的方法。
它常用于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目前常用的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方法有药敏试验和聚合酶链反应法(PCR)等。
药敏试验通过将培养好的细菌与不同的抗生素接触,并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从而判断其对该抗生素的敏感性。
PCR则是一种利用特定引物扩增标靶序列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细菌是否对其中一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四、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体液或细胞中特定抗体或抗原的方法,可用于检测细菌感染。
常用的细菌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流式细胞术等。
这些方法能够检测到体液中与细菌感染相关的特定抗体或抗原,从而提供对细菌感染的诊断和判断。
五、细菌核酸检测细菌核酸检测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种细菌检测方法。
它通过从样本中提取细菌核酸,利用特定引物和核酸扩增技术(如PCR)进行扩增,从而检测和鉴定细菌的存在。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细菌感染。
细菌检查方法的选择通常由临床需要和实验室设备等因素决定。
简述革兰染色法的步骤结果及临床意义
简述革兰染色法的步骤结果及临床意义
革兰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学检查方法,用于鉴别细菌的阴性和阳性性质。
其步骤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和复染等四个步骤。
具体实验流程如下:
1. 取载玻片用纱布擦干,载玻片的一面用 marker 笔画一个小圈 (用来大致确定菌液滴的位置)。
涂菌的部位在火焰上烤一下,除去油脂。
2. 涂片:液体培养基:左手持菌液试管,在酒精灯火焰附近 5cm 左右打开管盖;右手持接种环在火焰中烧灼灭菌,等冷却后从试管中沾取菌液一环,在洁净无脂的载玻片上涂直径 2mm 左右的涂膜,最后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
固体培养基: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无菌水,再用接种环取少量菌体,涂在载玻片上,使其薄而均匀。
3. 晾干:让涂片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4. 固定:让菌膜朝上,通过火焰 2-3 次固定 (以不烫手为宜)。
5. 染色:将固定过的涂片放报纸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液,染1min。
6. 水洗:用水缓慢冲洗涂片上的染色液,用吸水纸吸干。
简单染色结束可观察细胞形态。
7. 媒染:滴加 1 滴碘液,染 1min,水洗。
8. 脱色:吸去残留水,连续滴加 95% 乙醇脱色 20-30s 至流出液无紫色,立即水洗。
9. 复染:滴加蕃红复染 3-5min,水洗。
至此,革兰氏染色结束。
结果:革兰氏阳性菌呈蓝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革兰染色法的临床意义在于:1. 鉴别细菌;2. 选择药物;3. 与致病性有关:革兰氏阳性菌能产生外毒素,革兰氏阴性菌能产生内毒素;而内毒素是细菌感染性休克的一个重要因素。
革兰氏染色步骤
革兰氏染色步骤引言: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技术,由丹麦细菌学家Hans Christian Gram于1884年发明。
该技术以细菌细胞壁结构的不同为基础,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革兰氏染色的步骤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泛,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细菌鉴定工作中。
本文将对革兰氏染色的步骤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革兰氏染色技术。
一、准备工作1.1 试剂准备进行革兰氏染色需要的试剂主要包括:革兰碘液、革兰洗涤液、乙醇和碱性紫。
1.2 样品处理将待染菌株铺在平板上,选择好光洁的玻璃片,取少量样品用针头将菌液均匀涂布在玻璃片上。
待菌落完全干燥后,即可开始染色。
二、革兰氏染色步骤2.1 固定将涂布好菌液的玻璃片朝上放置在架子上,使用银夹将玻璃片固定住。
将固定好的玻璃片在灯火或火焰中加热,直至菌液完全干燥。
此步骤的主要目的是固定菌液,使其不易脱落。
2.2 革兰碘液染色将固定好的玻璃片放入容器中,加入足量的革兰碘液,浸泡5-10分钟。
革兰碘液的作用是增强染色效果,使细菌细胞壁紧密结合革兰紫染料。
2.3 洗涤用水冲洗玻璃片,直至水澄清。
这一步是为了去除多余的碘液。
2.4 乙醇洗涤将固定好的玻璃片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95%乙醇,浸泡20-30秒。
乙醇的作用是洗去革兰紫颜料。
2.5 洗涤用水冲洗玻璃片,直至水澄清。
这一步是为了去除多余的乙醇。
2.6 碱性紫染色将固定好的玻璃片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碱性紫,浸泡30-60秒。
碱性紫的作用是染色细菌细胞。
2.7 洗涤用水冲洗玻璃片,直至水澄清。
2.8 水分干燥将玻璃片放置在架子上晾干或用纸巾轻轻吹干。
确保玻璃片完全干燥后,即可进行观察和分析。
三、结果观察和分析革兰氏染色后,观察玻璃片上的细菌染色情况。
革兰阳性菌一般呈紫色或深紫色,革兰阴性菌一般呈粉红色。
通过观察颜色的不同,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分类,并进一步进行鉴定和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革兰氏染色技术在细菌鉴定中是一种初步的判断方法,对于一些特殊的细菌,染色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
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方法和诊断
五、鲎试验(Limulus test, LT)
鲎试验是利用鲎试剂能与微量内毒素反应形成固态 凝胶来检测内毒素的试验。 鲎试剂是鲎血液中的变形细胞溶解物(Limulus amebocytes lysate,LAT),为白色粉末,易溶于 水和生理盐水中。鲎试剂中含C因子、B因子、凝固 酶原和凝固蛋白原等几种参与级联酶反应的成分。 在一定条件下,微量的内毒素即能激活鲎试剂溶液 中的C因子,活化C因子激活B因子,活化B因子使凝 固酶原转变为凝固酶,凝固酶使凝固蛋白原转变成 凝固蛋白,最终导致凝胶的形成。
培养基的种类—按用途分类
(3)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的底物 和指示剂,即为鉴别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用来 作细菌的生化试验,以便鉴定细菌,因此这类 培养基是临床细菌检验常的培养基。如糖发酵 培养基、克氏双糖铁培养基(KIA)、动力-吲 哚-尿素(MIU)培养基等。
培养基的种类—按用途分类
(4)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 或抗生素,以抑制某些细菌种类生长,有助于需要 的细菌种类生长。此类培养基主要用于从含菌种类 (主要是正常菌群)较多的标本(如粪便)中分离 培养专性病原菌。如胆盐培养基、SS琼脂、麦康凯 琼脂、中国兰琼脂、伊红-美兰琼脂用于从粪便中 分离培养志贺菌和沙门菌;庆大霉素琼脂、碱性琼 脂用于从粪便中分离培养霍乱弧菌。 (5)特殊培养基:包括培养细菌L型的培养基,培 养厌氧菌的厌氧培养基。这类培养基用于培养营养 要求和生长条件较特殊的细菌。
细菌L型检查
(一)培养基:培养细菌L型的培养基需 具有丰富的营养和高渗生长条件。培养基 常以心脑浸液及牛肉浸液为基础,加入 1~2%蛋白胨、5%NaCl(使致高渗), pH7.6~7.8、1%琼脂,高压蒸汽灭菌后制 备成固体培养基,必要时高压蒸汽灭菌后 待至60℃左右加入20%无菌马、羊或人血 浆,制备成固体培养基。
革兰氏染色试验步骤
革兰氏染色试验步骤所需试剂和设备:1.菲尔水2.结晶紫3. Lugol液4.酒精5.活菌片6.显微镜7.显微制片玻片8.火焰消毒器实验步骤:1.取一枚无菌的显微制片玻片,并用菲尔水清洗干净,以保证玻片无污染。
2.取一滴无菌的水滴在玻片上,将一枚均匀悬浮的细菌样品加入水滴中。
细菌样品可以是培养物中的细菌液体培养物,也可以是细菌单克隆的菌落。
3.用火焰消毒器将显微镜取出并消毒。
将显微镜调整为100倍放大倍数,并将显微镜使用菲尔水沾湿。
4.用火焰消毒器将显微镜片摆放在火焰上加热,待其冷却后再用纸巾擦拭干净。
确保显微镜片无污染。
5.用取有活菌片的设备,在细菌悬液上取片,使细菌均匀分布于显微片的表面上。
待片上的细菌液体干燥后,将片置于火焰中加热数秒,以固定细菌在片上。
6.将固定后的细菌片依次按如下顺序进行染色:用菲尔水冲洗干净玻片上的细菌,倒入1-2滴的结晶紫液,静置1分钟。
7.用菲尔水冲洗细菌片,直到从玻片上冲洗下结晶紫。
8. 倒入1-2滴的Lugol液,静置1分钟。
9. 用菲尔水冲洗细菌片,直到从玻片上冲洗下Lugol液。
10.迅速地将细菌片倒入酒精中,进行脱色。
脱色的时间应控制在10-20秒之间,直到从细菌片上冲洗下少量酒精。
11.用菲尔水冲洗细菌片,直到从玻片上冲洗下酒精。
12.将细菌片放在火焰上加热数秒,使其干燥。
13.将细菌片挂在显微镜上,通过100倍的放大倍数观察细菌的形态和染色性质。
在革兰氏染色中,革兰氏阳性细菌呈紫色或紫黑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呈红色或粉红色。
观察细菌形态和染色性质可以帮助确定细菌的分类。
微生物学理论指导:细菌形态和结构的检查法
一、显微镜
细菌形体微小,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后才能看到。
显微镜包括普通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等,适用于观察不同情况下的细菌形态或结构。
二、染色法
细菌体小半透明,经染色后才能观察较清楚。
染色法有多种,最常用的分类鉴别染色法是革兰染色法。
革兰染色法:
1.方法是固定的细菌标本先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初染,再加碘液媒染,使之生成结晶紫-碘复合物;此时不同细菌均被染成深紫色。
然后用95%乙醇处理,最后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
2.结果判断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不被乙醇脱色仍保留紫色者为革兰阳性菌,被乙醇脱色后复染成红色者为革兰阴性菌。
3.医学意义:①鉴别细菌:通过革兰染色将所有细菌分为G+菌和G-菌两大类,可初步识别细菌,缩小范围,有助于进一步鉴定。
②选择药物参考:G+菌与G-菌对一些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
③与致病性有关:大多G+菌的致病物质是外毒素,而G-菌大多能产生内毒素,两种致病作用不同。
临床诊断学 细菌染色标本的检查
临床诊断学细菌染色标本的检查细菌染色标本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染色性、特殊结构(芽胞、荚膜、鞭毛)、异染颗粒等。
因为在接近中性的环境中细菌都带有负电荷,易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故常用碱性苯胺染料如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等染色细菌。
细菌标本经染色后,除能清楚看到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外,还可根据染色反应将细菌进行分类,因此染色标本的检查在细菌的鉴定中应用最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细菌染色的基本程序:涂片(干燥)→固定→染色(媒染)→(脱色)→(复染)。
(一)常用染料用于细菌染色的染料,多为人工合成的含苯环的有机化合物,在其苯环上带有色基与助色基。
带有色基的苯环化合物一色原,虽然本身带色,但与被染物无亲和力而不能使之着色,助色基并不显色,但它本身能解离,解离后的染料可以与被染物结合生成盐类,使之着色。
根据助色基解离后的带电情况,可将染料分为碱性和酸性两大类。
此外,还有复合染料。
1.碱性染料:电离后显色离子带正电荷,易与带负电荷的被染物结合。
由于细菌的等电点在pH2~5之间,在碱性、中性、弱酸性的环境中细菌均带负电荷,易与带正电荷的染料结合而着色。
常用的染料有碱性复红、结晶紫、美蓝等。
2.酸性染料:电离后显色离子带负电荷,易与带正电荷的被染物结合。
一般情况下细菌都带有负电荷故不易着色。
如果降低菌液的pH使细菌带正电荷,则可被染色。
酸性染料通常用来染细胞浆,而很少用于细菌的染色。
常用的酸性染料有伊红、刚果红等。
3.复合染料(中性染料)及荧光染料:复合染料是碱性染料和酸性染料的复合物,如瑞氏染料(伊红美蓝)、姬姆萨染料(伊红天青)等;荧光染料如荧光标记的抗体,荧光素常用异硫氢基荧光素。
这些染色常用于某些特殊的染色技术中。
(二)常用的染色方法在细菌感染标本的检查中,临床上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和荧光染色。
1.单染色法:用一种染料将细菌和周围物体染成同一种颜色,称为单染色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细菌染色检查,首先要制备细菌涂片。
制备细菌涂片一般包括涂片、干燥、固定三步。
1.涂片:取洁净玻片一张,按以下步骤操作
肉汤培养物涂片:
①右手拿接种环的黑色胶柄部分,左手托持试管。
②接种环以15°角置于酒精灯的外焰中烧灼灭菌,直至金属丝烧红(图1-3),然后将金属柄部也回旋通过火焰烧灼灭菌。
③用右手小指和手掌小鱼肌侧拔掉左手所持试管的棉塞,并立即火焰烧灼试管口灭菌。
④用已灭菌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试管中取出菌液(图1-4)。
注意勿使沾有菌液的接种环触及试管壁及试管口。
⑤再次灭菌试管口,将棉塞在火焰上略加烧灼(时间要短,以免点燃棉塞),塞好棉塞,放回原处。
⑥将接种环上之菌液涂于载玻片上,制成的菌膜直径约1cm左右。
然后将接种环用火焰烧灼灭菌。
为防止细菌溅散污染环境,接种环灭菌前,须先将接种环靠近火焰或放内焰中烤干,然后再在外焰中烧红灭菌,杀死残留的细菌。
液体标本(如脓液、痰液等)均可照此法涂片斜面培养物涂片:
用细菌斜面(或平板)培养物涂片,需预先取一接种环无菌生理盐水置于载玻片上,然后再按上述无菌操作法从斜面培养物上取少量菌苔,放入生理盐水内轻轻研匀,制成直径lcm左右的菌膜。
如有多个标本行同一方法染色时,可用蜡笔在玻片上划出数格,做好标记再分别进行涂片,以免混淆。
2、干燥:
涂片最好在室温中自然干燥,如需加速干燥,可将标本向上小心地放置离火焰半尺高处,略烘促使干燥,切不可在火焰上烧干。
3、固定:
常用加热固定法。
涂片干燥后,让玻片有菌膜的面向上,在火焰的最热部分迅速通过三次。
固定之目的是使细菌蛋白变性,菌体牢固黏附于玻片上,还可杀死细菌,改变菌体对染料的通透性。
以上步骤完成后,便可进行各种染色。
(二)革兰(Gram)染色法
革兰染色是细菌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染色方法,籍此染色法,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两大类。
【材料】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24h 斜面培养物、革兰染色液、生理盐水、载玻片、接种环等。
【方法】
1、初染:玻片菌膜上滴加结晶紫染液1~2滴,染色1分钟,用细流水冲冼剩留染液,甩去片上积水。
2、媒染:加卢戈碘液处理1分钟后细流水冲洗,甩去积水。
3、脱色:加95%酒精2~3滴,轻轻摇动玻片,使脱色均匀,一般处理约30秒左右,细流水冲洗,甩去积水。
4、复染:加稀释石炭酸复红液1~2滴,染30秒钟,细流水冲洗,待干或用滤纸吸干,油镜观察。
【结果】葡萄球菌染成紫色,为革兰阳性,以G+表示;大肠杆菌染成红色,称革兰阴性,以G-表示。
【注意事项】
1、脱色是革兰染色中的关键步骤,脱色过度,可使G+菌被误染为G-菌;脱色不够,则G-菌可被误染为G+菌。
脱色时间的长短还与涂片厚薄有关,一般以涂片薄而均匀为好。
2、G+菌与G-菌的染色反应,还受多种因素如菌龄、染色时间、pH等的影响,只有严格正规操作,才能得到正确结果。
【附录】
1、与医学有关的常见细菌的革兰染色性:
2、革兰染色液的配制
(1)结晶紫染液
①结晶紫酒精饱和液:取14g结晶紫溶于100ml 95%的酒精内。
②1%草酸铵水溶液:草酸铵0.8g溶于80ml蒸馏水中。
③将已配好之①液20ml和②液80ml混合即成,置瓶中备用。
(2)芦戈(Lugol)氏碘液
①碘1g;碘化钾2g ;蒸馏水300ml
②先将碘化钾2g溶于100ml蒸馏水中,再加碘1g,用力摇匀待溶解后,加蒸馏水至300ml即成。
供革兰染色媒染用。
(3)95%酒精
(4)石炭酸复红稀释液
①石炭酸复红染液:
取碱性复红酒精饱和液(95%酒精100毫升中加碱性复红10g)10ml,与5%石炭酸水溶液90ml混匀即成。
②稀释石炭酸复红染液:
将上述石炭酸复红染液用蒸馏水稀释10倍即成。
上述各种染液配成后,均需用滤纸过滤后使用,染液应贮存于棕色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