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数和近似数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准确数近似数教案

准确数近似数教案

准确数近似数教案教案: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一、教学目标:1.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2.掌握准确数和近似数的计算方法;3.能够灵活运用准确数和近似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4.培养学生的数字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2.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性质和计算方法;3.准确数和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新知识(10分钟)1.导入问题:如何准确地计算1.45乘以2.6?2.引出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

第二节、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25分钟)1.分别讲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并给出示例;2.对准确数和近似数进行比较,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第三节、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性质和计算方法(30分钟)1.讲解准确数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2.讲解近似数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包括四舍五入和截断法等;3.对准确数和近似数进行深入比较和讨论。

第四节、准确数和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2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准确数和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2.给出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准确数和近似数计算并解答;3.学生小组讨论,分享答案和解题思路。

第五节、巩固练习(20分钟)1.分发练习册或工作纸,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2.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合作解题;3.收集学生的答案和解题思路,进行讲评。

第六节、课堂总结(10分钟)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准确数和近似数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2.回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1.教学资源: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练习册或工作纸等;2.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课堂参与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

五、教学扩展:1.制作互动课件,结合图片和实例,生动形象地展示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借助真实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应用准确数和近似数的能力;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彼此交流和借鉴,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4.引导学生思考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局限性,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合理运用,提高估算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近似数。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近似数。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近似数。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近似数教学目标:1.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

2.能够确定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应用有效数字的概念。

2.掌握近似数的精确度。

教学过程:一、前测:1.提问:对于同一场会议,有两个报道,一个报道说“会议秘书处宣布,参加今天会议的有513人”,这里的数字513是一个准确数。

另一个报道说“约有五百人参加了今天的会议”,五百这个数只是近似数。

请问哪个数字反映了实际人数?2.判断下列数字中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1)某歌星在体育馆举办音乐会,大约有一万二千人参加;(2)检查一双没洗过的手,发现带有各种细菌万个;(3)___家里养了5只鸡;(4)1990年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11.6亿;(5)小王的身高1.53米;(6)月球与地球相距约38万千米。

通过这些例子说明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二、引入目标:在黑板或多媒体上展示内容。

三、研究目标:活动1:1.近似数和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

例如,前面提到的五百是精确到百位的近似数,与准确数513相差13.2.对于圆周率π,按照四舍五入的要求取近似数,可以得到以下结果:π≈3(精确到个位)π≈3.1(精确到0.1,或称为十分位)π≈3.14(精确到0.01,或称为百分位)π≈3.142(精确到千分位)π≈3.1416(精确到万分位)在实际运算中,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近似值。

除法运算时,如果除不尽,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取近似值,具体要求可以是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等。

活动2:例如,0.025有2个有效数字:2和5.1500有4个有效数字:1、5、0、0.0.103有3个有效数字:1、0、3.对于科学记数法表示的近似数a×10^n,其中1≤|a|<10,n为正整数,规定它的有效数字就是a中的有效数字。

例如,5.108×10^5有4个有效数字:5、1、0、8.四、练:举例说明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让学生进行练和实践。

老师教数学近似数教案

老师教数学近似数教案

老师教数学近似数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和应用。

2. 掌握近似数的四则运算。

3.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近似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1. 近似数的概念和特点。

2. 近似数的四则运算。

3. 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近似数与精确数的区别。

2. 近似数的运算误差控制。

教学准备:1. 教材,《数学教程》第三册。

2.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

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无法精确计算的情况,比如超市购物时的折扣、旅行中的距离估算等,这时我们就需要使用近似数来进行计算。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在生活中使用近似数的情况。

第二步,概念讲解。

1. 老师通过PPT展示近似数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是一种用来近似表示一个数的方法,它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与原数相等。

2. 老师通过举例说明近似数与精确数的区别,比如π的近似值3.14和3.14159。

第三步,近似数的表示。

1. 老师讲解近似数的表示方法,包括小数、分数、百分数等形式。

2. 老师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将一个精确数转化为近似数,并要求学生进行练习。

第四步,近似数的四则运算。

1. 老师讲解近似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重点强调运算结果的误差控制方法。

2. 老师通过实例演示近似数的四则运算,并要求学生进行练习。

第五步,实际问题应用。

1. 老师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近似数进行计算,比如计算购物折扣、估算旅行距离等。

2.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自己设计并解决使用近似数的实际问题。

第六步,总结。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近似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近似数的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问题应用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近似数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实际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运用近似数进行计算。

近似数教学教案(优秀10篇)

近似数教学教案(优秀10篇)

近似数教学教案(优秀10篇)近似数教学教案篇一… …一。

教学内容:求出积的近似数和有关它的一些内容。

二。

教学目的:(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法计算。

(2)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

(3)体会“四舍五入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三。

教学重、难点:重点: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难点:要根据实际需要求出积的近似值。

四。

教学过程:(一)复习:1.保留一位小数2.345.682.保留两位小数4.25634.7083.保留整数5.676.502(二)导入课:1.老师出示几个语句,你知道那些句子表达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你是根据句中的哪些字词来判断的呢?(1)我们班有28人(2)这个箱子里大约有23个苹果。

(3)小明的身高是172厘米,体重约60千克。

2.我们生活中有时需要很准确的数字,但是有些时候往往不需要知道很精确的数字,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那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取近似值生:四舍五入法3.师:现在就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小数的近似值。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2.0954.307思考并回答:怎么样用“四舍五入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去它们的近似值?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4.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

板书:积的'近似数(三)探求新知: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得数保留一位小数)(1)读题,找出已知所求,列式计算,板书:0.04945(2)指明板演,集体订正。

(3)按要求,积保留一位小数,怎么保留?结果怎样?0.49×45≈2.2(亿个)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那么谁来归纳一下?生答,互相补充,归纳概括:我们求积的近似数时,首先求出积的准确值,然后明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再看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上的数字,按“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近似数。

《近似数》参考教案

《近似数》参考教案

《近似数》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近似数的求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渗透估算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近似数的概念。

2. 近似数的求法。

3. 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近似数的概念,近似数的求法,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近似数的求法,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近似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近似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使用近似数。

2. 探究近似数的求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近似数的求法,总结规律。

3. 巩固知识: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近似数的求法。

4. 拓展应用: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近似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6.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了解学生对近似数的理解、掌握近似数的求法以及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情况等。

(2)练习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质量,巩固知识的程度。

(3)实际应用: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近似数的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2. 课件: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

3. 练习题:准备适量、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实际问题:收集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近似数解决。

八、教学进度1. 第1周:引入近似数的概念,讲解近似数的求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准确数近似数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准确数近似数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准确数近似数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

学生将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区别,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准确数和近似数。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准确数和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1. 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理解。

2. 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准确数和近似数。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实物模型,如尺子、秤等。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定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

3. 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准确数和近似数解决。

板书设计:1. 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定义。

2. 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区别。

3. 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应用,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模型和实例讲解,让学生直观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并通过练习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在课后反思中,需要关注学生对准确数和近似数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以便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

同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主要包括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理解,以及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准确数和近似数。

这两个难点是相互关联的,只有理解了概念,才能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

1. 准确数:准确数是指可以精确表示的数,如1、2、3等。

在数学中,准确数是精确的,没有任何误差。

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讲解准确数的概念,如:小明有3个苹果,这里的3就是准确数,因为它表示的是小明苹果的确切数量。

初中近似数和精确数教案

初中近似数和精确数教案

初中近似数和精确数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别。

2. 学会使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 能够运用近似数和精确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精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

2. 使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难点:1. 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区别。

2. 四舍五入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卡片。

2.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教学卡片,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

2. 学生进行口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二、探究新知(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不精确的数据,比如身高、体重等,这些数据叫做近似数。

那么,什么是精确数呢?2.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3. 教师出示一些例子,让学生区分精确数和近似数。

4. 学生进行判断,教师进行讲解。

三、巩固新知(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数值,让学生使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 学生进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近似数和精确数进行解决。

4. 学生进行解答,教师进行讲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区别以及四舍五入法的运用。

2. 学生进行总结,教师进行补充。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数据,区分它们是精确数还是近似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据,引出精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别。

通过出示一些例子,让学生掌握使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在巩固新知的环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近似数数学教案

近似数数学教案

近似数数学教案
标题:近似数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2. 学会如何四舍五入求近似数。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近似数的意义,掌握四舍五入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要用近似数,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近似数。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近似数的概念,例如身高、体重等测量数据。

2. 新课讲解
(1)解释什么是近似数,为什么需要使用近似数。

(2)介绍四舍五入的方法,包括“舍”和“入”的规则,并举例说明。

(3)让学生自己动手做题,加深对四舍五入的理解。

3. 练习与讨论
出示一些题目让学生练习,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答案和解题思路。

4. 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近似数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灵活运用。

5. 作业布置
设计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回家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
在这个部分,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比如学生对近似数的理解程度如何,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等。

三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优秀教学案例

三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首先向学生介绍近似数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四舍五入法,让学生理解如何将一个数近似到某个位数。接着,我会引导学生探索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价格的估算、时间的计算等。在讲解过程中,注重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三年级数景
在当代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案例以三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的估算方法,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培养其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待数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形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近似数的概念,我将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近似数的实际意义。例如,通过购物时找零、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时间等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发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近似数教学教案(优秀6篇)

近似数教学教案(优秀6篇)

近似数教学教案(优秀6篇)近似数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运用“四舍五入法”。

2.使学生学会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重点及把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区别求近似数与改写求准确数的方法。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卡片出示)986534 58741 3120050047 398010 14870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32□645≈32万47□05≈47万学生填完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

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

如:量得大新的身高是1.625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精确,只说大约1.6米或1.63米,那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

(板书课题:)2.教学例1:.(1)教师谈话:,同求整数的近似数相似,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出示例1:2.953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和整数,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教师提问: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哪一位?怎样取近似数?使学生明确:2.953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千分位,千分位不满5,舍去,求得近似值数2.95.学生讨论:2.953保留一位小数和整数,要看哪一位?怎样取近似数?使学生明确:2.953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满5,向十分位进1,求得近似数3.0. 2.953保留整数就要看十分位,十分位上满5,向前一位进一得到3.分组讨论:保留一位小数3.0十分位上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教师总结说明: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3)求下面小数的近似数。

3.781(保留一位小数)0.0726(精确到百分位)(4)讨论分析:3.0和3数值相等,它们表示精确的程度怎样?①教师出示线路图:(投影出示)②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保留一位小数是3.0,原来的长度在2.95与3.05之间。

《近似数》示范教学设计

《近似数》示范教学设计

《近似数》示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近似数的概念和应用场景;2.学会使用近似数进行数值计算;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近似数示例及相关资料;2.黑板、彩色粉笔和白板标;3.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2.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应用中,是否需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五位?我们在一些场景中经常会用到近似数,比如时间、距离等。

那么近似数又是什么呢?通过概念的引入,引出近似数的定义。

二、近似数的概念(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近似数的特点:近似数是对一个数的一种近似描述,通常是去掉数的一部分小数位后所得的数,并用约等号“≈”表示。

2.教师通过多个实例向学生解释近似数的应用场景:常见的涉及面积、体积、质量、价格、速度等。

3.教师出示几个近似数的实例,并帮助学生分析这些近似数是如何得到的,如2.7183≈2.7,22÷7≈3.14等。

三、近似数的四舍五入(20分钟)1.通过实际数的对比,解释近似数的四舍五入规则:当需要近似到个位、十位、百位等特定位数时,我们需要观察需要近似的数的后一位数字。

如果这个数字大于等于5,则舍去它后面的所有位,直接进一;如果这个数字小于5,则直接舍去它后面的所有位。

2.教师给学生出示几个近似数的例题,要求学生按照四舍五入规则进行近似。

四、近似数的加减法运算(25分钟)1.首先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个近似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练习并核对答案。

2.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在加法和减法运算中近似数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3.教师讲解近似数加减法的步骤和技巧,并给学生提供相关练习。

五、近似数的乘除法运算(20分钟)1.学生在小组合作进行一个近似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并记录过程和结果。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乘法和除法运算中近似数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3.教师讲解近似数乘除法的步骤和技巧,并给学生提供相关练习。

六、巩固练习与拓展(20分钟)1.学生进行近似数的综合运算练习并核对答案。

准确数与近似数教案

准确数与近似数教案

准确数与近似数教案教案标题:准确数与近似数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

2. 学生能够区分准确数和近似数。

3. 学生能够应用准确数和近似数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1. 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定义和区别。

2. 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笔和教学PPT。

2. 学生准备纸和铅笔。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准确数和近似数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教师提问学生,让学生讨论并给出他们对准确数和近似数的理解。

知识讲解:1. 教师通过PPT介绍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定义和区别。

2. 教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

示范与练习:1. 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要求学生判断是应该使用准确数还是近似数进行计算,并解答问题。

2. 学生在纸上完成练习题,教师逐一检查并给予指导。

巩固与拓展:1. 教师设计一些拓展题目,要求学生应用准确数和近似数进行计算。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解答问题,教师随机选择学生展示答案并进行讲解。

总结与评价:1. 教师对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进行总结,并强调其应用的重要性。

2. 教师给予学生反馈,评价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准确数和近似数的例子,并进行总结。

2. 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应用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实际问题,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活动、知识讲解、示范与练习、巩固与拓展等环节,全面提升学生对准确数和近似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近似数》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近似数》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的全面性
案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同伴互评,使学生在反思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同时,教师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丰富性
本案例在教学内容与过程方面,涵盖了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上既能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实践能力。此外,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出发,探究近似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数学素养。
本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近似数的知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创设生活情境: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如购物找零、测量长度等,引出近似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活的紧密联系。
2.利用多媒体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近似数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有趣的故事情境:通过数学故事,如“小数点大冒险”,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近似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四舍五入、截位等方法,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能够运用近似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会对近似数进行有效性的判断,理解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通用14篇)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通用14篇)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通用1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篇1课题:近似数第8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我今年三十五岁了,度过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师介绍自己的这两个数字中,你认为哪个数字描述得更精确?为什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实时指导,引导学生得出:三十五岁更精确,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是个近似(大概、大约)的数。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似数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一)认识近似数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6情境图。

2、初步感知。

让学生读一读两个情境中的信息,联系情境中的内容想一想:如果让你把划线的四个数字分一分,你想怎样分?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数是近似数吗?教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明确:220万和1902万是近似数;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7“20xx年某市人口情况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读出这几个数。

准确数近似数的教案

准确数近似数的教案

准确数近似数的教案教案标题:准确数与近似数教学目标:1. 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2. 掌握判断数值大小时使用近似数的方法;3. 能够通过适当地使用准确数和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对数值敏感性和运算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课本、练习册;2. 教具:白板、白板笔、投影仪;3. 学习资源:图片、图表、实物。

教学步骤与内容:引入:1. 使用一张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在学生中引发对准确数和近似数的讨论。

2. 提问学生他们如何确定这个数量是否准确?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近似估计这个数量?讲解:3. 解释准确数与近似数的概念:准确数是指数值精确到最后一位数字,而近似数是为了方便计算和估算而进行四舍五入或截取的数。

4. 举例说明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应用场景,如商品价格、手机电量等。

5. 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数值表达方式的重要性。

实践:6.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一些数值判断练习。

例如,判断某个数值是否属于某个范围,或者比较两个数值的大小。

7.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自己的解决方法,并进行合理化解释。

8. 针对性讲解常见的近似数方法,如四舍五入、截取法等,并提供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拓展与应用:9. 引导学生回顾数学课本和其它教材中的题目,找到其中关于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内容,并尝试解答。

10.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何时需要使用准确数,何时需要使用近似数,并讨论其原因。

总结:11. 总结准确数与近似数的概念和应用方法,并强调合理运用准确数和近似数的重要性。

1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思考和应用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技能。

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准确数和近似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理解情况,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参加数学竞赛或其他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对准确数和近似数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 准确数和近似数》教案

《 准确数和近似数》教案

教具准备
(一)介绍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 准确数:与实际完全符合的数 近似数:与实际接近的数 通过实例使学生充分体验准确数和近似数概念的产生是由生活实 践的需要。 北京市某高科技园区培育出 20 株高产番茄树。其中,最大一株高 达 2 米,树冠枝条面积达 25 平方米结有 15000 个左右的番茄。 让学生们判断那些是准确数,那些是近似数? 做一做:书本 56 页(让学生明确准确数与近似数的概念) (二)近似数的精确度有两种表示方式: 1.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即精确到哪一位。 2.用有效数字来表示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 个不是零的数字起 到末尾数字为止的所有数字。 例题 1: 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个 有效数字? (1)11 亿(2)36 .8(3)1.2 万(4)1.20 万 详解见书本 57 页 例题 2: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内的要求对各数取近似值: (2)0.33448(精确到千分位) (3)64.8(精确到个位) (4)0.05069(保留 2 个有效数字) (5)84960(保留 3 个有效数字) 详解见书本
4
后记
为 1 a 10 ,所以对 a 进行扩充 1 a 10 。




注意:若把例题(4)结果写成 85000 就不能按要求表 示有效数字的个 数,这时我们采取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四舍五入的的结果。 课内练习:书本 57 页(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小结: (1)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 (2) 近似数精确度的两种表达方式。 作业:课后练习和作业本
对于如- 11034 这个数用两个有效数字表示有 很多学生感到有点困难, 应该表 示为 1.1 10 ,这样学生产生了一个问题,不符合科学记 数法的形式,因

4.4近似数优秀教学案例

4.4近似数优秀教学案例
4.4近似数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我国初中数学课程中“4.4近似数”一节为例。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近似数的求法,以及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实例导入:以购物场景为例,让学生感受近似数的存在,引发学生对近似数的兴趣。
2.情境模拟:设计一些实际场景,让学生模拟求近似数的过程,增强学生对近似数的理解。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学习成果,给出建设性意见,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导入:以购物场景为例,展示商家给出的近似价格,引发学生对近似数的兴趣。
2.提问引导: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商家要给出近似价格?近似数是如何产生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
1.近似数的概念:讲解近似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近似数是一种对实际数值进行估计的方法。
2.近似数的求法:介绍常用的求近似数的方法,如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近似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举例说明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长度、质量、面积的估算等。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1.5.3近似数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1.5.3近似数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中的近似数例子,如购物时的找零、天气预报中的温度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或竞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
3.创设问题情境,如测量教室的长度、计算班级的平均身高等,引导学生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2.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总结学生提出的例子,引出近似数的概念,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知
1.利用PPT或板书,详细讲解近似数的概念、求法及应用。
2.通过数学公式、例题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近似数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3.结合生活实例,解释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如“为什么要使用近似数?”“近似数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准确求出一个数的近似值?”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通过问题的解答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近似数的概念、求法及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和小组评价,鼓励学生互相鼓励和肯定,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同理心。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和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生活中的近似数例子,如超市购物时的找零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1.5.3近似数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1.5.3近似数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实际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近似数的概念、求法及应用。在课程开始前,学生已掌握了实数的相关知识,但对于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尚不清晰。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本节优秀教学案例,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近似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感受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结合数学运算和问题解决,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并熟练运用近似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近似数》参考教案

《近似数》参考教案

《近似数》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近似数的求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近似数的概念。

2. 近似数的求法。

3. 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近似数的概念,近似数的求法,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近似数的求法,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感受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讲解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准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近似数的理解和掌握。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辅助讲解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近似数的概念,例如“天气预报中的温度是如何得到的?”2. 新课讲解:讲解近似数的概念,举例说明近似数与精确数的关系。

介绍近似数的求法,如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等。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近似数应用,如购物时的找零、制作蛋糕时的配料比例等。

4. 练习巩固:让学生分组练习求近似数,选取一些实际问题进行解答。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求下列数的近似数:3.14159、2.71828、1.41421。

2. 下列哪个数是近似数?请说明理由:4.99。

3. 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一个苹果的重量约为0.2kg,求5个苹果的总重量。

八、课后作业1. 总结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并写在日记中。

2. 找一些生活中的近似数应用实例,与家人或朋友分享。

3. 练习求近似数,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近似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确数和近似数”教学案例
案例描述
像往常一样,我走进教室。

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做一些简单的数据统计,要求完成以下内容:
分组:(1)班上男女生人数;
(2)全年级人数;
(3)数学课本的厚度;
(4)中国的人口数量;
(5)圆周率。

要求每个小组迅速地分工、合作完成上述内容,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同学们迅速地进行工作,不一会儿就结束了。

我注意到有个别同学把自己放在旁观者的位置。

就开始问:“完成了?哪组先说?”立刻有学生举手。

我示意他站起来说:“我们班男生有30人,女生26人;全年级约460人;课本厚度为1厘米;中国人口数量约为12亿;圆周率约为3.14。

”我问道:“大家认为他说得是否正确?”马上有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他说得基本正确,但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各组的结论基本相同。

“大家说得都很好。

有需要提出的问题吗?”“那为什么会有不同呢?”“问题提得很好,谁来解答?”“我想,可能是计算的问题。


“非常好,我们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得到一些精确的、与事实完全相符的数,我们称之为准确数;但在某些情况下得到一些与事实不完全相符但比较接近实际的数,我们称之为近似数。

谁能说出上述数中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为什么?”
“我们班上男生30人,女生26人是准确数;全年级人数约为460人是近似数;数学课本的厚度为1厘米是近似数;中国人口数量约为12 亿是近似数;圆周率约为3.14是近似数。


“很好。

谁能说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近似数和准确数的例子?”
“教室有56张桌子,56张椅子,这些是准确数。


“我的身高是1.57米,这是近似数”
“我们学校有920人,这是近似数。


……
“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很好。

主要的问题是:怎样才才算作近似数?”
我给出了近似数的意义:我们说与实际有偏差但比较接近实际的数,我们称之为近似数。

即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数称之为近似数。

同学们似乎有些怀疑。

我就接着说:“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数,就有近似程度的问题。

比如说:
圆周率取整数,就约等于3,精确到个位;
圆周率取一位小数,则约等于3.1,精确到十分位;
圆周率取两位小数,则约等于3.14,精确到百分位;
……
然后,我又向同学们提了一个问题:1.8和1.80的近似程度一样吗?为什么?
“不一样,因为1.8精确到十分位,1.80精确到百分位,”
“谁知道什么样的数四舍五入为1.8,什么样的数四舍五入为.1.80吗?”
同学们讨论了很久,后来有一位同学说出:“应该是1.75到1.85之间的数四舍五入为1.8,1.795到1.805之间的数四舍五入为1.80。

“很好,这说明1.8和1.80的精确度不一样的。

1.80的精确度更高。


下面我又介绍有效数字的概念: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字的有效数字。

例:1.8有——个有效数字,各为————。

1.80有——个有效数字,各为————。

1.800有——个有效数字,各为————。

1.08有——个有效数字,各为————。

0.008有——个有效数字,各为————。

学生的回答非常好。

于是大家一起分组探讨了有关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问题。

学生的讨论非常热烈,反映看似相当不错。

……
“老师,我们1.2万、1.26*10 4这些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个有效数字,有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1.2万精确到十分位,有2个有效数字1.26*104精确到百分位,有3个有效数字。

另一种意见认为1.2万精确到千位,有2个有效数字,1.26*104精确到百位,有3个有效数字。


“其他组的观点呢?”
同学们七嘴八舌,各自发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争论的焦点这两例的精确度问题。

“好,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很好。

我们知道通过四舍五入的方法得到的数称之为近似数,即四舍五入到哪一位,我们就说精确到哪一位。

这一点,大家同意吗?”
“同意。


“刚才两例的主要问题是后面带有单位,1.2万中最末一个有效数字2实际落在千位上,应该是精确到千位,同样1.26*104中的最末一个有效数字6落在百位上,应该是精确到百位。

明白吗?”
“明白了。


我有些不放心,又举了一例:“把84960取近似值,要求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等于850。


我马上说道:“84960=850吗?如果这样也成立,我给你们850元钱,你们还给我84960元钱,好吗?”
学生们都笑了。

我接着说:“这显然是不成立的。

那么应该怎样表示呢?”
“应该为8.4960万或8.4960*104。


随后,我让学生进行一些课堂练习。

反思和分析
1.本堂课我在设计上不同于过去的讲解式、问答式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参与探讨的热情,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通过问题的争论与探讨,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课的开始,设计一些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再针对相关问题展开,进行了讨论和解答。

这是我这堂课的设计思路。

2.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以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教师组织、引导的方式进行,并配以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

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尽量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参与到学习中去。

这是我这堂课采取的教学方法。

3.本堂课力求在学生学习方式上做些改变,让学生自己探索、讨论完成这个结果,在自己探索、讨论时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明白自己的意见为什么正确或为什么不正确,从而理解本堂课的内容。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这是我这节课的意图所在。

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而不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师应该为学生的思维正确导航。

4.本堂课努力将一个纯数学的、甚至是枯燥的问题生活化、趣味化,尽量选取一些同学们熟悉的、真实的素材来说明问题。

通过探讨交流,让学生知道近似数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以此培养学生用心去体验、观察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激发其学用数学的热情。

这是我今后追求的目标。

5.本堂课存在的问题:(1)对为什么使用近似数的原因以及使用近似数的意义没有课例中讲述清楚;(2)对于一个近似数的准确值范围没有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还未能理解其意义;(3)学生对形如1.2万、1.26*104的近似程度的理解及有效数字的计算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4)对84960取三个有效数字的理解应该在课后加以适当的练习来巩固。

另外,如何在学习探究活动中,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使其得到发展,而不是一个旁观者。

这也是今后教学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