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全章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整册教案(三)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整册教案(三)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整册教案(三)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8.1 勾股定理(一)18.1 勾股定理(二)18.1 勾股定理(三)18.1 勾股定理(四)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二)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8.1 勾股定理(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例1(补充)通过对定理的证明,让学生确信定理的正确性;通过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使学生明确,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四、课堂引入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

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

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和4cm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

”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Array AB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

勾股定理的优秀教案5篇

勾股定理的优秀教案5篇

勾股定理的优秀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勾股定理的优秀教案5篇教案的制定可以帮助教师思考教学策略和方法是否合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写好教案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勾股定理的优秀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全章导学案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全章导学案

新世纪教育网精选资料版权全部@新世纪教育网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勾股定理( 1)主备人:初审人:终审人:【导学目标】1. 能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和代数的计算方法研究勾股定理.2. 知道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弦的含义,能说出勾股定理,并用式子表示.3. 能运用勾股定理理解用关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导学要点】知道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弦的含义,能说出勾股定理,并用式子表示.【导学难点】用拼图的方法考证勾股定理.【学法指导】研究、发现 .【课前准备】查阅相关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资料.【导学流程】一、体现目标、明确任务1. 认识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研究过程.2. 认识利用拼图考证勾股定理的方法.3. 利用勾股定理,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的长.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1. 着手画画、着手算算、动脑想一想.在纸上作出边长分别为:(1) 3、 4、5(2) 6、 8、10的直角三角形,且动笔算一下,三条边长的平方有什么样的关系,你能猜想一下吗?2.借图说明(1)察看课本 P64 页图,思虑: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吗?你是如何获得的?它们(2)在 P65 页图中的三个直角三角形中,能否仍知足这样的关系?若能,试说明你是如何求出正方形的面积?3.有什么结论?三、问题导学、展现沟通阅读 P65 页用拼图法证明勾股定理的内容,弄懂面积关系.四、点拨升华、当堂达标1.研究 P66 页“研究 1”.在 Rt△ ABC中,依据勾股定理AC2 = 2 + 2 因为AC=5 ≈2.236,所以AC木板宽,所以木板从门框内经过 .2.议论《配套练习》 P24 页选择填空题 .五、部署预习预习“研究2”,达成 P68页的练习 .【教后反省】勾股定理( 2)主备人:初审人:终审人:【导学目标】1. 能运用勾股定理的数学模型解决现实世界的实质问题.2. 经过例题的剖析与解决,感觉勾股定理在实质生活中的应用.【导学要点】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质问题.【导学难点】勾股定理的灵巧运用.【学法指导】察看、概括、猜想.【课前准备】数轴的知识【导学流程】一、体现目标、明确任务1. 能运用勾股定理的数学模型解决现实世界的实质问题.2. 经过例题的剖析与解决,感觉勾股定理在实质生活中的应用.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1.展现 P66 页“研究 2”,达成填空 .2.研究 P68 页“研究 3”.提示:两直角边为 1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多少?斜边为 5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边能够为多少?三、问题导学、展现沟通1.展现上边的研究成就 .2. 研究 P68 页的课文,弄懂无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四、点拨升华、当堂达标1. 达成练习题 .2. 填空题⑴在 Rt△ABC,∠C=90°,a =8,b =15,则c =.⑵在 Rt△,∠ =90°, a =3,b =4,则c =.ABC B⑶在 Rt△ABC,∠C=90°,c =10,a: b=3:4,则a = , b = .⑷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⑸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 5cm,,则第三边长为.3.达成《配套练习》 P25 页选择填空题 .六、部署预习预习习题 18.1 中 1— 5 题.【教后反省】练习课主备人:初审人:终审人:【导学目标】1. 持续运用勾股定理的数学模型解决实质问题.2. 经过例题的剖析与解决,感觉勾股定理在实质生活中的应用.【导学要点】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质问题.【导学难点】勾股定理的灵巧运用.【学法指导】察看、概括、猜想.【课前准备】数的开方运算.【导学流程】一、体现目标、明确任务持续运用勾股定理的数学模型解决实质问题.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分小组展现预习成就.三、教师指引解说习题 18.1 中 10 题 .1.一个剖面图,如何抽象成一个几何图形?2.直角三角形在什么地方?3.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哪些边长?4.若设芦苇的长为 x ,还能够表示哪些线段?5.在这个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能够列一个如何的式子?四、问题导学、展现沟通1.展现上边的议论结果 .2.议论达成 7,8 题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议论 9题.六、部署预习预习下一节,阅读例 1 前面的课文,达成练习 1.【教后反省】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主备人:初审人:终审人:【导学目标】1.领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研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3.理解原命题、抗命题、逆定理的观点及关系.【导学要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证明.【导学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学法指导】发现法、练习法、合作法【课前准备】三角形全等 .【导学流程】一、体现目标、明确任务1.领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研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3.理解原命题、抗命题、逆定理的观点及关系.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下边的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 a ,b, c .5、12、13 7、24、258、15、17( 1)这三组数知足a2 b 2 c2吗?( 2)分别以每组数为三边长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度量一量,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假如三角形的三边长 a 、b、 c ,知足a2 b 2 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 问题二:命题1:, 命题 2:.命题 1 和命题 2 的和正好相反,把像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命题,假如把此中一个叫做,那么另一个叫做.三、教师指引1.说出以下命题的抗命题,这些命题的抗命题建立吗?⑴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⑵假如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两个实数平方相等.⑶线段垂直均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头点的距离相等.⑷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四、问题导学、展现沟通自学 P74 页例 1.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1.达成习题 18.2 中 1—3 题 .2.以下三条线段不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8,15,17 B .9, 12,15C5,3,2 D.a: b :c =2 3 4.::3.达成练习 2.六、部署预习1.达成《配套练习》 P29 页选择填空题 .2.预习下一节,弄懂方向角的表示.3.达成练习 3.【教后反省】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主备人:初审人:终审人:【导学目标】1.灵巧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质问题.2.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断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导学要点】灵巧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质问题. 【导学难点】灵巧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质问题.【学法指导】抽象、迁徙 . 【课前准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 【导学流程】一、体现目标、明确任务1.灵巧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质问题 .2.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断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2. 边长分别是 a, b, c 的△ ABC ,以下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 、在△ ABC 中,若∠B =∠C - ∠ A ,则△ ABC 是直角三角形;B 、若 a 2b c b c ,则△ ABC 是直角三角形;C 、若∠ A ︰∠ B ︰∠ C =5︰ 4︰ 3,则△ ABC 是直角三角形;D 、若 a : b : c 5 : 4 : 3 ,则△ ABC 是直角三角形 .3. 在△ ABC 中,∠ C =90°,已知 a : b 3 : 4 , c 15 ,求 b 的值 .4. 展现练习 3. 三、教师指引 例 1(P75 例 2) 剖析:⑴认识方向角,及方向名词;⑵依题意画出图形;⑶依题意可得 PR =12× 1.5=18 , PQ =16× 1.5=24 , QR =30;⑷由于 24 22 2 2 2 2的逆定理,知∠ QPR =90°; +18 =30 ,PQ +PR =QR ,依据勾股定理 ⑸∠ PRS =∠ QPR -∠ QPS =45° .四、问题导学、展现沟通一根 30 米长的细绳折成 3 段,围成一个三角形,此中一条边的长度比较短边长 7 米,比较长边短 1 米,请你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⑴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先求三角形的三边长; ⑵设未知数列方程,求出三角形的三边长5、12、 13;⑶依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由 52+122=132,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o,AB =3,1. 如图, AB ⊥ BC 于点 B ,DC ⊥ BC 于点 C ,点 E 是 BC 上的点,∠ BAE =∠ CED =60 CE =4. A 求:① AE 的长 . ② DE 的长 . ③ AD 的长(提示:先证△____是直 角三角形) .2. 达成《配套练习》 P30 页选择填空题 .六、部署预习BDC【教后反省】练习课主备人: 初审人:终审人:【导学目标】1. 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并会运用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直角三角形;2. 认识抗命题、逆定理的观点,知道原命题建立其抗命题不必定建立.【导学要点】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会运用定理解决简单问题.【导学难点】认识抗命题、逆定理的观点,知道原命题建立其抗命题不必定建立 .【学法指导】抽象、迁徙 . 【课前准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 【导学流程】一、体现目标、明确任务1. 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并会运用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2. 认识抗命题、逆定理的观点,知道原命题建立其抗命题不必定建立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分小组展现预习成就 .三、教师指引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 D =90°,AB =12,CD =3,DA =4,=13, 求 S 四边形 ABCD .BC剖析:D由于∠ =90°,可连结AC 构成直角形,由勾股定理求D出 AC ,这样在△ ABC 中,三边均知道大小,利用勾股定理可 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再用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求出 S.四边形 ABCD四、问题导学、展现沟通 议论上边的问题,再展现沟通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议论《配套练习》 P29 页 5— 7 题和 P31 页 6, 7 题 . 六、部署预习.CBA1. 议论《配套练习》节余题目.2.预习复习题十八, 1—3 题 .【教后反省】小结( 1)主备人:初审人:终审人:【导学目标】1.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解决简单问题,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直角三角形;2. 认识抗命题、逆定理的观点,知道原命题建立其抗命题不必定建立.【导学要点】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会运用定理解决简单问题.【导学难点】认识抗命题、逆定理的观点,知道原命题建立其抗命题不必定建立.【学法指导】转变和数形联合.【课前准备】复习本章内容.【导学流程】一、体现目标、明确任务1. 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问题;2. 认识抗命题、逆定理的观点.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展现预习成就.三、教师指引本章知识构造:实质问题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连长计算)互逆定理实质问题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直角三角形)四、问题导学、展现沟通1.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有什么关系?2.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可否判断它是直角三角形?举例说明.3. 假如一个命题建立,那么它的抗命题必定建立吗?举例说明.4.如图,已知 P 是等边三角形 ABC内上点, PA=5,PB=4, PC=3,求∠ PBC. A四、问题导学、展现沟通提示:假如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三、四、五,那么这个三角形必定是直角三角形. 但此题长为3,4,5 的三条线P段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联想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将△ APC绕点 C旋转获得△ BCP′.B C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1. 议论达成“复习题18”中 4—7题 .P'4 题,可先设每份为k ,再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5 题,不建立的需举反例 .6 题,能够数单位面积的正方形个数.7 题,直接用勾股定理 .2.议论 8,9 题.六、部署预习预习下一章 .。

西点教育教案 第18章 勾股定理

西点教育教案  第18章 勾股定理

第18章 勾股定理复习一.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勾股定理相关知识2.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二.重点、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2.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3.难点的突破方法:⑴数形结合,让学生每做一道题都画图形,并写出应用公式的过程或公式的推倒过程,在做题过程中熟记公式,灵活运用.⑵分类讨论,让学生画好图后标图,从不同角度考虑条件和图形,考虑问题要全面,在讨论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⑶作辅助线,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要注意直角三角形的条件,要创造直角三角形,作高是常用的创造直角三角形的辅助线做法,在做辅助线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⑷优化训练,在不条件、不同环境中反复运用定理,使学生达到熟练使用,灵活运用的程度.三.课堂引入复习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四.例习题分析例1(补充)在Rt ABC ∆,90C ∠=︒⑴已知5a b ==,求c .⑵已知1,2a c ==, 求b .⑶已知17,8c b ==, 求a .⑷已知:1:2a b =,5c =, 求a .⑸已知15b =,30A ∠=︒,求,a c分析:让学生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清边之间的关系.⑴已知两直角边,求斜边直接用勾股定理.⑵⑶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求另一直角边,用勾股定理的便形式.⑷⑸已知一边和两边比,求未知边.通过前三题,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都可以求出第三边.后两题让学生明确已知一边和两边关系,也可以求出未知边,继续巩固见比设参的数学方法,体会由角转化为边的关系的转化思想.例2(补充)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2,求第三边.分析:已知两边中较大边12可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斜边,因此应分两种情况分别进形计算.让学生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想.例3(补充)已知: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是6cm⑴求等边ABC ∆的高⑵求ABC S ∆D CBA分析: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注意要创造直角三角形,作高是常用的创造直角三角形的辅助线做法.欲求高CD ,可将其置身于Rt AD C ∆或Rt BD C ∆中,但只有一边已知,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可求132AD BD AB cm ===,则此题可解.例4.⑴在ABC ∆中,90ACB ∠=︒,5AB =cm ,3BC =cm ,CD AB ⊥于D ,CD = ⑵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之比为3:4,斜边长为15,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⑶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 ,斜边长为13cm ,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分析:在解直角三角形时,要想到勾股定理,及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乘积.有时可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解:⑴4AC ==, 2.4AC BCC D AB ⋅==DB AC⑵设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k ,4k ∴222(3)(4)15k k +=,3k ∴=,54S =⑶设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则17a b +=,22289a b +=,可得60ab =1302S ab ∴==2cm例5.如图ABC ∆中,90C ∠=︒,12∠=∠, 1.5CD =, 2.5BD =,求AC 的长21E DCBA分析:此题将勾股定理与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结合起来解:作DE AB ⊥于E ,12∠=∠,90C ∠=︒∴ 1.5DE CD ==在BDE ∆中90,2BED BE ∠=︒=Rt ACD Rt AED∆≅∆ AC AE ∴=在Rt ABC ∆中,90C ∠=︒222AB AC BC ∴=+,222()4AE EB AC +=+3AC ∴=例6.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8cm ,另一棵高2cm ,两树相距8cm ,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数的树梢,至少飞了 mAB CD E分析:根据题意建立数学模型,如图8AB =m ,2C D =m ,8BC =m ,过点D 作DE AB ⊥,垂足为E ,则6AE =m ,8D E =m在Rt AD E ∆中,由勾股定理得10AD =答案:10m例7.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 ,b ,c ,判定ABC ∆是否为Rt ∆① 1.5a =,2b =, 2.5c = ②54a =,1b =,23c =解:①22221.52 6.25a b +=+= ,222.5 6.25c ==∴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90C ∠=︒ ②22139b c += ,22516a =,222b c a +≠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例8.三边长为a ,b ,c 满足10a b +=,18ab =,8c =的三角形是什么形状? 解: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理由:222()264a b a b ab +=+-= ,且264c =222a b c ∴+= 所以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六.课堂练习1.填空题⑴在Rt ABCb=,则c=∠=︒,8a=,15∆,90C⑵在Rt ABCa=,4b=,则c=∠=︒,3∆,90B⑶在Rt ABCc=,:3:4a b=,则a= ,b=C∠=︒,10∆,90⑷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⑸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5cm,则第三边长为⑹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cm,则它的高为,面积为2.已知:如图,在ABC∠=︒,AB=4AC=,AD是BC边上的高,求BCC∆中,60的长ABC D3.已知等腰三角形腰长是10,底边长是16,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4.甲,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行探险,某日早晨8:00甲先出发,他以6千米/时的速度向东行走,1小时后乙出发,他以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上午10:00,甲,乙二人相距13千米,试判断乙所行走的方向?并说明理由?七.课后练习1.填空题在Rt ABC∠=︒,∆,90C⑴如果7c=,则b=a=,25⑵如果30a=,则b=A∠=︒,4⑶如果45Aa=,则c=∠=︒,3⑷如果10-=,则b=c=,2a b⑸如果a、b、c是连续整数,则a b c++=⑹如果8a c=,则c=b=,:3:5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D BC∠=︒,1BCD=cm⊥AB AC∥,AD DC⊥,60求BC的长.A DCB3.一只小年在一棵高4m的树梢上捉虫子,它的伙伴在离该树12m,高20m的一棵大树上发出友好的叫声,它立刻以4/m s的速度飞向大树梢,那么这只小鸟最快至少几秒才能到达大树和伙伴在一起八.参考答案课堂练习1.17;7;6,8;6,8,10;4或34;3,3;2.8;3.48.4.正南或正北课后练习1.24;43;32;6;12;10;2.332 3.5秒。

十八章勾股定理全章教案

十八章勾股定理全章教案

十八章勾股定理全章教案18.1 勾股定理课时安排: 4课时第1课时 18.1 .1 勾股定理(1)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猜想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结论、【二】过程与方法1、在学生充分观察、归纳、猜想、探索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2、在探索上述结论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归纳、概括和有条理地表达活动的过程和结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结论的快乐,锻炼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学重点探索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结论。

从而发现勾股定理、教学难点以直角三角形的边为边的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具准备学生准备假设干张方格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活动1问题1:在我国古代,人们将直角三角形中的短的直角边叫做勾,长的直角边叫做股,斜边叫做弦、根据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记载,在约公元前1100年,人们已经知道,如果勾是三,股是四,那么弦是五,你知道是为什么吗?问题2: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3米,消防队员取来6.5米长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2.5米,请问消防队能否进入三楼灭火?问题3:我们再来看章头图,在下角的图案,它有什么童义?为什么选定它作为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二、实际操作,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活动2问题1: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相传2500年前,一次,毕达哥拉斯去朋友家作客、在宴席上,其他的宾客都在尽情欢乐,高谈阔论,只有毕达哥拉斯却看着朋友家的方砖地而发起呆来、原来,朋友家的地是用一块块直角三角形形状的砖铺成的,黑白相间,非常美观大方、主人看到毕达哥拉斯的样子非常奇怪,就想过去问他、谁知毕达哥拉斯突然恍然大悟的样子,站起来,大笑着跑回家去了、同学们,我们也来观察下面图中的地面,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是否也和大哲学家有同样的发现呢?问题2:你能发现下图中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有什么性质吗?问题3:等腰直角三角形都有上述性质吗?观察下图,并回答以下问题:(1)观察图1正方形A中含有_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是________个单位面积;正方形B中含有________个小方格,即B的面积是________个单位面积;正方形C中含有________个小方格,即C的面积是________个单位面积、(2)在图2、图3中,正方形A、B、C中各含有多少个小方格?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你是如何得到上述结果的?与同伴交流、(3)?活动3问题1:等腰三角形有上述性质,其他的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如下图,每个小方格的面积均为1,请分别计算出下图中正方形A 、B 、C ,A'、B'、C'的面积,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提示: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虚线标出的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问题2:给出一个边长为0.5,1.2,1.3,这种含小数的直角三角形,也满足上述结论吗?我们通过对A 、B 、C ,A'、B'、C'几个正方形面积关系的分析可知:一般的以整数为边长的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也等于斜边的平方,一个边长为小数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此结论?我们不妨设小方格的边长为0.1,我们不妨在你准备好的方格纸上画出一个两直角边为0,5,1.2的直角三角形来进行验证、生:也有上述结论、这一结论,在国外就叫做“毕达哥拉斯定理”,而在中国那么叫做“勾股定理”、而活动1中的问题1提到的“勾三,股四,弦五”正是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重要表达、勾股定理到底是谁最先发现的呢?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是我们中国人最早发现的、证据就是《周髀算经》,不仅如此,我们汉代的赵爽曾用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徽标的图案证明了此结论,也正因为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发现而采用了此图案作徽标、下节课我们将要做更深入的研究、大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这一结论后,就已认识到,他的这个发现太重要了、所以,按照当时的传统,他高兴地杀了整整一百头牛来庆贺、【三】例题剖析活动4问题:(1)如下图,一根旗杆在离地面9m 处断裂,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m 处,旗杆折断之前有多高?(2)求斜边长17cm,一条直角边长15cm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解:(1)解:由勾股定理可求得旗杆断裂处到杆顶的长度是:92+122=15(m);15+9=24(m),所以旗杆折断之前高为24m、(2)解:另一直角边的长为172-152=8(cm),所以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12×8×15=60(cm2)、师:你能用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答活动1中的问题2、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完成、【四】课时小结1、掌握勾股定理及其应用;2、会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解简单应用题、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18.1.1勾股定理〔1〕第2课时勾股定理〔2〕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勾股定理,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2、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拼图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一大贡献,借助此过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2、经历拼图的过程,并从中获得学习数学的快乐,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的拼图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体验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教学难点经历用不同的拼图方法证明勾股定理、教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硬纸板、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活动1问题:我们曾学习过整式的运算,其中平方差公式(a+b(a-b)=a2-b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谁还能记得当时这两个公式是如何推出的?生:这两个公式都可以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乘法法那么推导、如下: (a+b)(a-b)=a2-ab+ab-b2=a2-b2,所以(a+b)(a-b)=a2-b2;(a+b)2=(a+b)(a+b)=a2+ab+ab+b2=a2+2ab+b2;(a-b)2=(a-b)(a-b)=a2-ab-ab+b2=a2-2ab+b2;所以(a±b)2=a2±2ab+b2;生:还可以用拼图的方法说明上面的公式成立、例如:图(1)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2-b2,用剪刀将(1)中的长和宽分别为(a-b)和b的长方形剪下来拼接成图(2)的形式便可得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b)(a-b)、而这两部分面积是相等的,因此(a+b)(a-b)=a2-b2成立、生:(a+b)2=a2+2ab+b2也可以用拼图的方法,通过计算面积证明,如图(3)我们用两个边长分别a和b的正方形,两个长和宽分别a和b的长方形拼成一个边长为(a+b)的正方形,因此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为(a+b)2,也可以表示为a2+2ab+b2,所以可得(a+b)2=a2+2ab+b2、【二】探索研究活动2我们已用数格子的方法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拼一拼,完成以下问题:(1)在一张纸上画4个与图(4)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把它们剪下来、(2)用这4个直角三角形拼一拼,摆一摆,看能否得到一个含有以斜边c为边长的正方形,你能利用拼图的方法,面积之间的关系说明上节课关于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猜想吗?(3)有人利用图(4)这4个直角三角形拼出了图(5),你能用两种方法表示大正方形的面积吗?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又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对比两种衷示方法,你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了吗?生:我也拼出了图(5),而且图(5)用两种方法表示大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a+b)2或4×ab+c2、由此可得(a+b)2=4×12 ab+c2、化简得a2+b2=c2、由于图(4)的直角三角形是任意的,因此a2+b2=c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教案)勾股定理

(教案)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1教学任务分析教学流程安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设计说明“勾股定理”是几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将数与形密切联系起来,它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在理论上占有重要地位.整节课以“问题情境——分析探究——得出猜想——实践验证——总结升华”为主线,使学生亲身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和验证过程,努力做到由传统的数学课堂向实验课堂转变.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从知识与方法、能力与素质的层面确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把学生的探索和验证活动放在首位,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探究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的领悟和认识,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本节课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启发探索”式,采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师生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探索、发现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以一个创造者或发明者的身份去探究知识,从而形成自觉实践的氛围,达到收获的目的.勾股定理—2图1(3)教材练习(4)如图的梯子AB,斜着靠在竖直的墙S2S3S1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的应用,安排在勾股定理的探索之后,它既是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拓展,也是后续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勾股定理的应用,难点是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勾股定理是建立在一般三角形性质以及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是三角形知识的深化,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复习了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本节课进一步熟悉了勾股定理.教师通过运用勾股定理对一系列富有层次、探究性的实际问题的解释和应用,培养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模型的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数学的本质,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活动3中,教师设计课本习题的变式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交流,使“不同的学生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整堂课,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交流、合作意识.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教学目标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八年级 上 勾股定理全章教案(完成)

八年级  上 勾股定理全章教案(完成)

8.1.0 勾股定理(全章)知识梳理1.勾股定理(重点)❶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等于斜边的平方❷符号表示:a²+b²=c²(a、b为Rt△两直角边,c为斜边。

古代称较短直角边为“勾”,较长直角边为“股”,斜边为“弦”)❸注意:①勾股定理只适用于Rt△。

②确定Rt△的斜边很重要,c不一定表示斜边。

❹规律技巧:①Rt△中,利用勾股定理,已知两边可求第三边②一边情况下,用a,b表示直角边,c表示斜边。

a²+b²=c²还可变形为a²=c²-b²,b²=c²-a²③运用勾股定理求Rt△的第三边时,要判断待求边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如果不明确,则需要讨论。

2.勾股定理的验证(难点)❶主要方法:图形的拼补法3.勾股定理的应用❶Rt△已知两边求第三边①勾股定理是Rt△所特有的重要定理之一②应用勾股定理时,分清直角边和斜边很重要③没有Rt△时,可添加辅助线构成Rt△再运用勾股定理。

4.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重点)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²+b²=c²,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❷注意:①在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时,a²+b²是否等于c²需通过计算说明,不能开始就写成a²+b²=c²。

②验证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是当(较小边长)²+(较大边长)²=(最大边长)²时,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否则不是。

③确定是直角三角形后,最大边长所对角为直角。

5.勾股数❶勾股数:满足a²+b²=c²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❷常见勾股数:①3,4,5;②6,8,10;③8,15,17;④7,24,25;⑤5,12,13。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教案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教案

第18章勾股定理一、单元分析:本章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

全章分为两节,第18.1节是勾股定理,第18.2节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在18.1节中,教科书从毕达哥拉斯观察地面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谈起,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一些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关系,发现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发现勾股定理,这时教科书以命题1的形式呈现了勾股定理。

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很多,教科书正文中介绍了我国古人赵爽的证法。

通过推理证实命题1的正确性后,教科书顺势指出什么是定理,并明确命题1就是勾股定理。

之后,通过三个探究栏目,研究了勾股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画出长度是无理数的线段等)中的应用,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

第18.2节是研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科书从古埃及人画直角的方法说起,给出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数,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结论,然后让学生画出一些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三角形,探索这些三角形的形状,可以发现画出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从而猜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满足这种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样就探索得出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此时这个逆定理是以命题2的方式给出的,教科书通过对照命题1和命题2的题设、结论,给出了原命题和逆命题的概念。

命题2是否正确,需要证明,教科书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了命题2,得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给出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这在数学和实际中有广泛应用,教科书通过两个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

二、“勾股定理”单元简介本章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结论并加以证明,从而得到勾股定理,然后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在此基础上,引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结合此项内容介绍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教案全套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教案全套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教案文档资料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第十八章勾股定理一、基础知识点: 1.勾股定理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 a , b ,斜边为 c ,那么 222a b c +=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 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 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 斜边称为弦. 早在三千多年前, 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 勾三, 股四, 弦五” 形式的勾股定理, 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 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常见方法如下: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 ABCD , 2214( 2ab b a c⨯+-=,化简可证.方法二: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 221422S ab c ab c=⨯+=+ 大正方形面积为 222(2S a b a a b b =+=++ 所以 2 22a b c +=方法三 :1( ( 2S a b a b =+⋅+梯形 , 2112S 222ADE ABE S S ab c ∆∆=+=⋅+梯形 ,化简得证3. 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 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 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 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4. 勾股定理的应用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在A B C ∆中, 90C∠=︒,则c=b=, a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 a , b , c 满足 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 数转化为形” 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 22a b +与较长边的平方 2c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 a , b ,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若b G EDCB A bacbac abcab a bbaED CBA222a b c +<, 时, 以 a , b ,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若 222 a b c +>, 时, 以 a , b ,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②定理中 a , b , c 及 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 a , b , c 满足 222a c b +=,那么以 a , b ,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 b 为斜边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用问题描述时, 不能说成:当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6. 勾股数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即 222a bc +=中, a , b , c 为正整数时,称 a , b , c 为一组勾股数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 3, 4, 5; 6,8,10; 5,12,13; 7, 24, 25等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n 组勾股数: 221, 2, 1n n n -+(2, n ≥n 为正整数 ;2221, 22, 221n n n n n ++++(n 为正整数 2222, 2, m n mn m n -+(, m n >m , n 为正整数 7.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的计算或直角三角形中线段之间的关系的证明问题. 在使用勾股定理时, 必须把握直角三角形的前提条件,了解直角三角形中, 斜边和直角边各是什么,以便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应设法添加辅助线(通常作垂线 ,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正确使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8.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帮助我们通过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在具体推算过程中, 应用两短边的平方和与最长边的平方进行比较, 切不可不加思考的用两边的平方和与第三边的平方比较而得到错误的结论. 9.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具体的几何问题中,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通常既要通过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又要用勾股定理求出边的长度,二者相辅相成,完成对问题的解决.常见图形 :ABCD C BA ADB C10、互逆命题的概念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 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教案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教案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题: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8.1 勾股定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掌握勾股定理的运用思想,发展几何思维.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与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过程,感受勾股定理应用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严谨的数学学习的态度,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演绎过程,掌握定理的应用.难点:理解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见课本图P64).教师:讲述毕达哥拉斯的故事(上网收集),引导学生观察该图片,发现问题.学生:观察、听取老师的讲述,从中发现图片a•中含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教师提问:发现课本图18.1-1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吗?学生活动:与同伴合作探讨,从网格图中不难发现下面的现象:图18.1-1右边的三个正方形SⅠ=SⅡ,SⅢ=SⅠ+SⅡ,•即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小结:从图18-1-1,我们发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具有一种特殊的关系: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教师提问:上面我们研究了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性质,但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对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性质呢?请同学们观察图18.1-2,设定每个小方格的面积均为1,(1)•分别计算图中正方形A、B、C、A′、B′、C′的面积;(2)观察其中的规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与同伴交流.二、合作探究,体验发现猜想: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命题1)教师活动:介绍我国的赵爽证法,充分应用拼图(课本P65 图18.1-3),•解释“命题1”的,让学生领悟勾股定理的推理。

“赵爽证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分析为辅,让学生形成拼图意识,感受我国科学家的伟大发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达到加深理解勾股定理的目的.三、联系实际,应用所学问题探究1:一个门框的尺寸如课本图形18.1-4所示,一块长3m,宽2.2m•的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学生活动:观察、讨论,得到必须应用勾股定理求出木框的斜边AC2=AB2+BC2=12+22=5, 2.236,然后以此为尺寸,来判断薄木板能否通过木框,结论是可以!问题探究2:如图18.1-5,一个3cm长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上,这时AO 的距离为 2.5m,如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0.5m,那么梯子底端B也外移0.5m吗?思路点拨:从BD=OD-OB可以看出,必需先求OB,OD,因此,•可以通过勾股定理在Rt△AOB,Rt△COD中求出OB和OD,最后将BD求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应用勾股定理,提问个别学生.学生:观察、交流,从中寻找出Rt△AOB,Rt△COD,以此为基础应用勾股定理求得OB和OD.四、随堂练习1.课本P68 “练习”1,2.五、课堂总结1.勾股定理:Rt△ABC中,∠C=90°,a2+b2=c2.2.勾股定理适用于任何形状的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的长都可以求出第三边的长.六、布置作业,课本P69 习题18.1 1,2,3,4,5.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题: 18.1 勾股定理(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维意识,发展数学理念,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重难点、关键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难点:理解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学习方式:采用讲练结合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小测评估1.填空题(1)等腰三角形中,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9,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填:=______(填:2cm)(2)在Rt△ABC中,∠C=90°,若a=b=2cmm,S△ABC采用“测中反思”的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现问题,以利于本节课解决.二、数形结合,应用所学问题探究3:课本P68大家知道,数轴上的点有些是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请你在数轴思路点拨:可以利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作出的线段,做法如下:(1)•在数轴上找到一点A,使OA=5,(2)过A作AT垂直于数轴,垂足为A,在AT上截取AB=2,(3)•连结OB,(4)以O为圆心,OB为半径作弧,弧与数轴的交点C提出问题.12学生活动:借助课本图18.1-7M.【设计意图】拓展勾股定理的应用知识,学会在数轴上作无理数的点.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69 “练习”1,2.四、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1)勾股定理的应用,•通过两个“探究”领会勾股定理的应用思想,如可以用来在数轴上描无理数点,可以解决实际情境中的问题等.(2)感受勾股定理的历史.五、布置作业课本P70—71 习题18.1 7,8,9,11,12。

八年级 十八章勾股定理教案

八年级    十八章勾股定理教案

十八章勾股定理教学目标:一:能说出勾股定理,并能应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二: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熟记一些勾股数.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究方法.三:用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四:通过对Rt△判别条件的研究,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五:了解证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方法.理解逆定理,互递定理的概念.六:能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一:探索勾股定理。

二: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三: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及互逆定理的概念.教学难点一:将实际问题转化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的数学问题.二: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

三: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敷学模型的过程,体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四:能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识回顾1: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2:直角三角形中300 的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斜边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4: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的平方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高/2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点: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即:a2+b2=c2)要点诠释: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在ABC∆中,90∠=︒,则c,Cb=,a)(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则有关系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应注意:(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长边长为:c ;(2)验证c 2与a 2+b 2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c 2=a 2+b 2,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若c 2>a 2+b 2,则△ABC 是以∠C 为钝角的钝角三角形;若c 2<a 2+b 2,则△ABC 为锐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全章教案

勾股定理全章教案

勾股定理全章教案课题:勾股定理教学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并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勤奋研究的动力。

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商高在3000多年前发现了勾股定理,即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个定理可以用面积法进行证明。

教学流程:1.引入:介绍XXX的想法,即向宇宙发出勾股定理的图形以寻找“文明人”,强调勾股定理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

2.研究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3.讨论教学重点,解决学生的疑问。

4.例题分析:通过拼图和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的正确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5.课堂练:让学生画出直角边为3cm和4cm的直角三角形,并用刻度尺测量AB的长度,进一步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6.例题分析:通过拼图和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证明能力。

教学难点:1.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方法。

2.培养学生的证明能力和想象能力。

改写后的例题分析:例题1: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证明a²+b²=c²。

分析: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使用有颜色的吹塑纸拼摆不同的形状,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可以拼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其中等量关系为:4S△+S小正=S大正,即4×1/2×ab+(b-a)²=c²,化简可证。

也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

小结: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可以利用作高、作辅助线等方法将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

在本例中,通过作辅助线将四边形转化为两个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同时,课堂练和课后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例3(补充)已知:如图,∠B=∠A,D=90°,∠A=60°,AB=4,CD=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8章《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8章《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证明.在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兴趣;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难点用拼图方法证明勾股定理.教学准备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剪刀和边长分别为a、b的两个连体正方形纸片.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活动2观察特例→发现新知活动3深入探究→交流归纳活动4拼图验证→加深理解活动5实践应用→拓展提高活动6回顾小结→整活动内容和目的通过对赵爽弦图的了解,激发起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探索兴趣.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好奇、探究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观察分析方格图,得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剪拼赵爽弦图证明勾股定理,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激发探索精神.初步应用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回顾、反思、交流.体感知活动7布置作业→巩固加深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教师出示照片及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发表见解.教师作补充说明:这个图案是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赵爽弦图”加工而来,展现了我国古代对勾股定理的研究成果,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对“赵爽弦图”及勾股定理的历史是否感兴趣;(2)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了解程度.教师展示图片,提出问题.通过欣赏图片,了解历史,介绍与勾股定理有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设计意图巩固、发展提高.活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它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科学学术会议,被誉为数学界的“奥运会”.这就是本届大会会徽的图案.它象一个转动的风车,挥舞着手臂,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数学家们.(1)你见过这个图案吗?会徽(2)你听说过“勾股定理”吗?活动2观察特例→发现新知通过讲传说故事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独立观察图形,分析思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考其中隐藏的规律.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1)同学们,请你也来观察下图中的地面,看看能发现些什么?学生通过直接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或者用割补的方法将正方形A 、B 中小等腰直角三角形补成一个大正方形得到:正方形A 、B 的面积之和等于大正方形C 的面积.地面图18.1-1(2)你能找出图18.1-1中正方形A 、B 、C 面积之间的关系吗?(3)图中正方形A 、B 、C 所围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教师引导学生,由正方形的学生发现新知.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归纳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教师出示图表.学生独立观察并计算各图中正方形A 、B 、C 的面积并完成填表.教师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针对不同认识水(1)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平的学生,引导其用不同的方法角三角形,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得出大正方形的面积.有“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学生分组交流,展示求面积方”呢?的不同方法,如:在正方形C 周围补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而得到一个大正方形,通过图形面积的和差,得到正方形C 的面B积.或者,将正方形C 分割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A正方形,求得正方形C 面积.C活动3深入探究→交流归纳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及学生利用表格有条理地呈探索问题的能图1现数据,归纳得到:正方形A 、力,使学生在相B 的面积之和等于正方形C 的面互欣赏、争辩、图18.1-2积.互助中得到提如图18.1-2,每个小方格的面积均高.在上一活动“探究等腰直角为1,以格点为顶点,有一个直角边分别是2、3的直角三角形.仿照上一活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基础上,学生类比迁移,得到:两直角边的我们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向外作正方形.(2)想一想,怎样利用小方格计算正方形A 、B 、C 面积?师生共同讨论、交流、逐步完善,得到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A 的面积B 的面积(单位(单位面积)面积)图1图2A 、B 、C 面积关系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C 的面积(单位面积)倾听他人的意见,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质疑,从中获益.(3)正方形A 、B 、C 面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用命题形式怎样表述?教师展示图片,提出问题.活动4拼图验证→加深理解(弦图验证)(1)观察赵爽弦图,思考:如何利用此图的面积表示式验证命题1?学生观察图形可得:大正方形面积=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面积+中间小正方形面积.再由代数恒等变形能得到a 2+b 2=c 2,即验证了命题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3页,了解赵爽是如何利用拼图的方法来证明命题1的.学生在弦图验证的基础上,参照教科书74页图18.1—3开展拼图,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有的学生会盲目动手,如沿正方形对角线分割等.让学生自己思考、总结、更正,在不断的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让学生模拟数学家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亲身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与验证,使学生对定理的理解更加深刻,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赵爽弦图(拼图验证)(2)仿照课本中赵爽的思路,只剪两刀,将边长为a 、b 的两个连体正方形,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引导学生拼图的关键是:构造以a 、b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结合纸片,即在线段MN 上确定一点P ,使分得的新线段与已由传统的数有边长a 、b 构成需要的直角三学课堂向实验的角形.数学课堂转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方法确定点P :情况1,在线段MN 上截取MP =a ,得到NP =b ,从而确定点P ;情况2,通过折叠,得到边长为a -b 的正方形,它实际上是赵爽弦图的黄实,延长小正方形的一边与线段MN 相交于点P .得到教科书74页图18.1—3图1,构造了以a 、b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令斜边为c ,沿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分割从而拼得边长为c 的正方形,完成拼图.鼓励学生代表作示范演示,展示分割、拼接的过程.图18.1-3(1)C bab -a图18.1-3(2)C bab -a图18.1-3(3)再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3)怎样根据拼图活动的结果证明勾股定理呢?学生容易想到:未剪之前,图形面积是a 2+b 2,在拼图过程中,构造了以a 、b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得到斜边为c .拼接之后新的正方形边长是c ,面积为c 2.从而得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a 2+b 2=c 2.再次验证命题1.(定理命名)结合本节内容给出定理的概念.向学生对比介绍古今中外对勾股定理的研究成果,指出我国是最早对学生进行发现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据《周髀算爱国主义教育,经》记载:公元前1100年人们已经知教师应重点关注:增强学生的民族道“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把直角自豪感.(1)学生能否进行合理的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分割,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将此定理命名为性地给予分析、帮助;勾股定理.(2)学生能否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活动5实践应用→拓展提高补充课堂练习,让学生对本1.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度.练习1是求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度,提示学生分清直角边和斜边,再将值代入a 2+b 2=c 2求解.归纳出:已知直角三角形任意两边,能求第三边.练习2与前面的弦图验证相呼应,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了解勾股定理证法的多样性.节课的知识进行最基本的运用,为下节课勾股定理的应用做好铺垫.2.试一试:剪四个与图1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然后将它们拼成如图2所示的图形.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对比两种表示方法,看看能不能得到勾股定理的结论.图1图23.如图所示,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练习3是在练习1的基础上台风中于离地面10米处折断倒下,树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实际问顶落在离树根24米处.大树在折断之前题.高多少?学生谈体会.教师进行补充.教师应关注学生是否能从不同方面谈感受.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小结,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梳理所学内容,形成完整知识结构,培养归纳概括能力.活动6:回顾小结→整体感知过程小结,知识小结.活动7:布置作业→巩固加深1.必做题:课本第77页,习题18.1第1,7题.2.选做题:(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完成)(1)课本第80页“阅读与思考”了解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法.(2)课本第86页“活动1”上网查阅下列网址:/telecenter/CnHisScience/ggdl.htm 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证明,并写一篇关于关于它的小论文.板书设计:18.1勾股定理(一)一、了解历史:赵爽弦图四、反馈练习二、图形探究→猜想→证明 1.三、勾股定理:2.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3.分别是a ,b ,斜边是c ,那么五、小结:a 2+b 2=c 2六、作业:勾勒出教学的主线,呈现完整知识结构体系.并用彩色增加信息的强度,突出重点.针对学生认知的差异设计了有层次的作业题,既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最佳发展.教学设计说明勾股定理是中学数学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既是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拓展,也是后续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它紧密联系了数学中两个最基本的量——数与形,能够把形的特征(三角形中一个角是直角)转化成数量关系(三边之间满足a2+b2=c2)堪称数形结合的典范,在理论上占有重要地位.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与归纳能力,初步掌握了探索图形性质的基本方法.但是学生对用割补方法和面积计算证明几何命题的意识和能力存在障碍,对于如何将图形与数有机的结合起来还很陌生.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发现勾股定理,本节课从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入手,再自然过渡到探究一般直角三角形,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探索、发现,进而得到勾股定理.学生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验证勾股定理.从而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荷兰数学教育家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本节课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根据教材的特点,把学生的探索和验证活动放在首位,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探究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的领悟和认识.从而教给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掌握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对课堂提问及习题的解答情况,及时调节课堂节奏,并通过课后批改作业以及与学生谈话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勾股定理全章教案

勾股定理全章教案

勾股定理全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勾股定理的定义和证明;(2)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发现勾股定理;(2)学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几何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勾股定理的定义和证明;(2)勾股定理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勾股定理的证明;(2)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复杂几何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勾股定理的定义、证明和应用;(2)探究法:引导学生发现勾股定理;(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几何问题。

2. 教学手段:(1)黑板、粉笔:用于展示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2)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几何问题;(3)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引入:(1)复习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引导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 探究:(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勾股定理;(2)引导学生总结勾股定理的定义。

3. 讲解:(1)讲解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2)讲解如何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几何问题。

4. 练习:(1)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勾股定理应用于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2. 练习题:布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过程。

七、教学拓展1. 探究其他定理: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几何定理,如Pythagorean theorem 的变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8.1 勾股定理(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二、重点、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3.难点的突破方法:几何学的产生,源于人们对土地面积的测量需要.在古埃及,尼罗河每年要泛滥一次;洪水给两岸的田地带来了肥沃的淤积泥土,但也抹掉了田地之间的界限标志.水退了,人们要重新画出田地的界线,就必须再次丈量、计算田地的面积.几何学从一开始就与面积结下了不解之缘,面积很早就成为人们认识几何图形性质与争鸣几何定理的工具.本节课采用拼图的方法,使学生利用面积相等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其中的依据是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三、例题的意图分析例1(补充)通过对定理的证明,让学生确信定理的正确性;通过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例2使学生明确,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勾股定理的正确性.四、课堂引入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和4cm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AB的长.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例1(补充)已知:在△ABC中,∠C=90°,∠A、∠B、∠C的对边为a、b、c.求证:a2+b2=c2.分析:⑴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A B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 △+S 小正=S 大正,则 4×21ab +(b -a )2=c 2,化简可证. 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⑷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300余种.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例2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左边S=4×21ab +c 2右边S=(a+b )2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即 4×21ab +c 2=(a+b )2 化简可证.六、课堂练习 1.勾股定理的具体内容是: . 2.如图,直角△ABC 的主要性质是:∠C=90°,(用几何语言表示) ⑴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⑵若D 为斜边中点,则斜边中线 ;⑶若∠B=30°,则∠B 的对边和斜边: ; ⑷三边之间的关系: .3.△ABC 的三边a 、b 、c ,若满足b 2= a 2+c 2,则 =90°; 若满足b 2>c 2+a 2,则∠B 是 角; 若满足b 2<c 2+a 2,则∠B 是 角. 4.根据如图所示,利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七、课后练习1.已知在Rt △ABC 中,∠B=90°,a 、b 、c 是△ABC 的三边,则 ⑴c= .(已知a 、b ,求c ) ⑵a= .(已知b 、c ,求a ) ⑶b= .(已知a 、c ,求b )2.如下表,表中所给的每行的三个数a 、b 、c ,有a <b <c ,试根据表中已有数的规律,写出当a=19时,b ,c 的值,并把b 、c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出来.bbbbaa AB bEB3.在△ABC 中,∠BAC=120°,AB=AC=310cm ,一动点P 从B 向C 以每秒2cm 的速度移动,问当P 点移动多少秒时,PA 与腰垂直.4.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D 在CB 的延长线上. 求证:⑴AD 2-AB 2=BD ·CD⑵若D 在CB 上,结论如何,试证明你的结论.八、参考答案课堂练习 1.略;2.⑴∠A+∠B=90°;⑵CD=21AB ;⑶AC=21AB ;⑷AC 2+BC 2=AB 2. 3.∠B ,钝角,锐角;4.提示:因为S 梯形ABCD = S △ABE + S △BCE + S △EDA ,又因为S 梯形ACDG =21(a+b )2, S △BCE = S △EDA =21 ab ,S △ABE =21c 2, 21(a+b )2=2×21 ab +21c 2. 课后练习1.⑴c=22a b -;⑵a=22c b -;⑶b=22a c +2.⎩⎨⎧+==+1222b c c b a ;则b=212-a ,c=212+a ;当a=19时,b=180,c=181.3.5秒或10秒.4.提示:过A 作AE ⊥BC 于E .18.1 勾股定理(二)一、教学目标1.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二、重点、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DCB2.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3.难点的突破方法:⑴数形结合,让学生每做一道题都画图形,并写出应用公式的过程或公式的推倒过程,在做题过程中熟记公式,灵活运用.⑵分类讨论,让学生画好图后标图,从不同角度考虑条件和图形,考虑问题要全面,在讨论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⑶作辅助线,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要注意直角三角形的条件,要创造直角三角形,作高是常用的创造直角三角形的辅助线做法,在做辅助线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⑷优化训练,在不条件、不同环境中反复运用定理,使学生达到熟练使用,灵活运用的程度.三、例题的意图分析例1(补充)使学生熟悉定理的使用,刚开始使用定理,让学生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清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都可以求出第三边.并学会利用不同的条件转化为已知两边求第三边.例2(补充)让学生注意所给条件的不确定性,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想.例3(补充)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注意要创造直角三角形,作高是常用的创造直角三角形的辅助线做法.让学生把前面学过的知识和新知识综合运用,提高综合能力.四、课堂引入复习勾股定理的文字叙述;勾股定理的符号语言及变形.学习勾股定理重在应用.五、例习题分析例1(补充)在Rt△ABC,∠C=90°⑴已知a=b=5,求c.⑵已知a=1,c=2, 求b.⑶已知c=17,b=8, 求a.⑷已知a:b=1:2,c=5, 求a.⑸已知b=15,∠A=30°,求a,c.分析:刚开始使用定理,让学生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清边之间的关系.⑴已知两直角边,求斜边直接用勾股定理.⑵⑶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求另一直角边,用勾股定理的便形式.⑷⑸已知一边和两边比,求未知边.通过前三题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都可以求出第三边.后两题让学生明确已知一边和两边关系,也可以求出未知边,学会见比设参的数学方法,体会由角转化为边的关系的转化思想.例2(补充)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2,求第三边.分析:已知两边中较大边12可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斜边,因此应分两种情况分别进形计算.让学生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想.例3(补充)已知:如图,等边△ABC的边长是6cm.⑴求等边△ABC的高.⑵求S△ABC.分析: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注意要创造直角三角形,作高是常用的创造直角三角形的辅助线做DB A法.欲求高CD ,可将其置身于Rt △ADC 或Rt △BDC 中, 但只有一边已知,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可求AD=CD=21AB=3cm ,则此题可解. 六、课堂练习 1.填空题⑴在Rt △ABC ,∠C=90°,a=8,b=15,则c= . ⑵在Rt △ABC ,∠B=90°,a=3,b=4,则c= .⑶在Rt △ABC ,∠C=90°,c=10,a :b=3:4,则a= ,b= .⑷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 . ⑸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 和5cm ,,则第三边长为 . ⑹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cm ,则它的高为 ,面积为 . 2.已知:如图,在△ABC 中,∠C=60°,AB=34,AC=4,AD 是BC 边上的高,求BC 的长.3.已知等腰三角形腰长是10,底边长是16,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七、课后练习1.填空题在Rt △ABC ,∠C=90°,⑴如果a=7,c=25,则b= .⑵如果∠A=30°,a=4,则b= . ⑶如果∠A=45°,a=3,则c= . ⑷如果c=10,a-b=2,则b= .⑸如果a 、b 、c 是连续整数,则a+b+c= .⑹如果b=8,a :c=3:5,则c= .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BC ,AD ⊥DC , AB ⊥AC ,∠B=60°,CD=1cm ,求BC 的长.八、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1.17;7; 6,8; 6,8,10; 4或34; 3,3;2.8; 3.48. 课后练习1.24; 43; 32; 6; 12; 10; 2.332 18.1 勾股定理(三)一、教学目标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ABB1.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2.难点: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3.难点的突破方法:数形结合,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图形,让学生画好图后标图;在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中,注意勾股定理的使用条件,教师要向学生交代清楚,解释明白;优化训练,在不条件、不同环境中反复运用定理,使学生达到熟练使用,灵活运用的程度;让学生深入探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例1(教材P66页探究1)明确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注意条件的转化;学会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例2(教材P67页探究2)使学生进一步熟练使用勾股定理,探究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保证一边不变,其他两边的变化. 四、课堂引入勾股定理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发现和使用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问题,你可以吗?试一试. 五、例习题分析例1(教材P66页探究1)分析:⑴在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中,注意勾股定理的使用条件,即门框为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⑵让学生深入探讨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图中标字母的线段哪条最长?⑶指出薄木板在数学问题中忽略厚度,只记长度,探讨以何种方式通过?⑷转化为勾股定理的计算,采用多种方法.⑸注意给学生小结深化数学建模思想,激发数学兴趣.例2(教材P67页探究2)分析:⑴在△AOB 中,已知AB=3,AO=2.5,利用勾股定理计算OB .⑵ 在△COD 中,已知CD=3,CO=2,利用勾股定理计算OD .则BD=OD -OB ,通过计算可知BD ≠AC .⑶进一步让学生探究AC 和BD 的关系,给AC 不同的值,计算BD . 六、课堂练习1.小明和爸爸妈妈十一登香山,他们沿着45度的坡路走了500米,看到了一棵红叶树,这棵红叶树的离地面的高度是 米.2.如图,山坡上两株树木之间的坡面距离是43米,则这两株树之间的垂直距离是 米,水平距离是 米.2题图 3题图 4题图3.如图,一根12米高的电线杆两侧各用15米的铁丝固定,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距离是 .DABCA4.如图,原计划从A 地经C 地到B 地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后因技术攻关,可以打隧道由A 地到B 地直接修建,已知高速公路一公里造价为300万元,隧道总长为2公里,隧道造价为500万元,AC=80公里,BC=60公里,则改建后可省工程费用是多少? 七、课后练习1.如图,欲测量松花江的宽度,沿江岸取B 、C 两点,在江对岸取一点A ,使AC 垂直江岸,测得BC=50米, ∠B=60°,则江面的宽度为 . 2.有一个边长为1米正方形的洞口,想用一个圆形盖去盖住这个洞口,则圆形盖半径至少为 米. 3.一根32厘米的绳子被折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钉在P 、Q两点,PQ=16厘米,且RP ⊥PQ ,则RQ= 厘米. 4.如图,钢索斜拉大桥为等腰三角形,支柱高24米,∠B=∠C=30°,E 、F 分别为BD 、CD 中点,试求B 、C 两点之间的距离,钢索AB 和AE 的长度.(精确到1米)八、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1.2250; 2.6, 32; 3.18米; 4.11600; 课后练习1.350米; 2.22; 3.20; 4.83米,48米,32米;18.1 勾股定理(四)一、教学目标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较综合的问题.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2.难点: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3.难点的突破方法:⑴数形结合,正确标图,将条件反应到图形中,充分利用图形的功能和性质.⑵分类讨论,从不同角度考虑条件和图形,考虑问题要全面,在讨论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⑶作辅助线,作高是常用的创造直角三角形的辅助线做法,在做辅助线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C BQAB D E F⑷优化训练,在不条件、不同环境中反复运用定理,使学生达到熟练使用,灵活运用的程度.三、例题的意图分析例1(补充)“双垂图”是中考重要的考点,熟练掌握“双垂图”的图形结构和图形性质,通过讨论、计算等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目前“双垂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3个直角三角形,三个勾股定理及推导式BC 2-BD 2=AC 2-AD 2,两对相等锐角,四对互余角,及30°或45°特殊角的特殊性质等.例2(补充)让学生注意所求结论的开放性,根据已知条件,作适当辅助线求出三角形中的边和角.让学生掌握解一般三角形的问题常常通过作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使学生清楚作辅助线不能破坏已知角.例3(补充)让学生掌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可转化为特殊图形求解,本题通过将图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把四边形面积转化为三角形面积之差.在转化的过程中注意条件的合理运用.让学生把前面学过的知识和新知识综合运用,提高解题的综合能力.例4(教材P68页探究3)让学生利用尺规作图和勾股定理画出数轴上的无理数点,进一步体会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的理论. 四、课堂引入复习勾股定理的内容.本节课探究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五、例习题分析例1(补充)1.已知:在Rt △ABC 中,∠C=90°,CD ⊥BC 于D ,∠A=60°,CD=3, 求线段AB 的长.分析:本题是“双垂图”的计算题,“双垂图”是中考重要的考点,所以要求学生对图形及性质掌握非常熟练,能够灵活应用.目前“双垂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3个直角三角形,三个勾股定理及推导式BC 2-BD 2=AC 2-AD 2,两对相等锐角,四对互余角,及30°或45°特殊角的特殊性质等.要求学生能够自己画图,并正确标图.引导学生分析:欲求AB ,可由AB=BD+CD ,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和特殊角,求出BD=3和AD=1.或欲求AB ,可由22BC AC AB +=,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和特殊角,求出AC=2和BC=6.例2(补充)已知:如图,△ABC 中,AC=4,∠B=45°,∠A=60°,根据题设可知什么?分析:由于本题中的△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所以根据题设只能直接求得∠ACB=75°.在学生充分思考和讨论后,发现添置AB 边上的高这条辅助线,就可以求得AD ,CD ,BD ,AB ,BC 及S △ABC .让学生充分讨论还可以作其它辅助线吗?为什么?小结:可见解一般三角形的问题常常通过作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并指出如何作辅助线? 解略.例3(补充)已知:如图,∠B=∠D=90°,∠A=60°,AB=4,CD=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分析: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可以连结AC ,或延长AB 、DC 交于F ,或延长AD 、BC 交于E ,根据本题给定的角应选后两种,进一步根据本题给定的边选第三种CBDBCC D较为简单.教学中要逐层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深入体会.解:延长AD 、BC 交于E .∵∠A=∠60°,∠B=90°,∴∠E=30°. ∴AE=2AB=8,CE=2CD=4,∴BE 2=AE 2-AB 2=82-42=48,BE=48=34.∵DE 2= CE 2-CD 2=42-22=12,∴DE=12=32. ∴S 四边形ABCD =S △ABE -S △CDE =21AB ·BE-21CD ·DE=36 小结: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可转化为特殊图形求解,本题通过将图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把四边形面积转化为三角形面积之差. 例4(教材P68页探究3) 分析:利用尺规作图和勾股定理画出数轴上的无理数点,进一步体会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的理论.变式训练:在数轴上画出表示22,13--的点.六、课堂练习1.△ABC 中,AB=AC=25cm ,高AD=20cm,则BC= ,S △ABC = . 2.△ABC 中,若∠A=2∠B=3∠C ,AC=32cm ,则∠A= 度,∠B= 度,∠C= 度,BC= ,S △ABC = . 3.△ABC 中,∠C=90°,AB=4,BC=32,CD ⊥AB 于D ,则AC= ,CD= ,BD= ,AD= ,S △ABC = .4.已知:如图,△ABC 中,AB=26,BC=25,AC=17, 求S △ABC .七、课后练习1.在Rt △ABC 中,∠C=90°,CD ⊥BC 于D ,∠A=60°,CD=3,AB= . 2.在Rt △ABC 中,∠C=90°,S △ABC =30,c=13,且a <b ,则a= ,b= . 3.已知:如图,在△ABC 中,∠B=30°,∠C=45°,AC=22,求(1)AB 的长;(2)S △ABC . 4.在数轴上画出表示-52,5+的点. 八、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1.30cm ,300cm 2; 2.90,60,30,4,32;CC3.2,3,3,1,32;4.作BD ⊥AC 于D ,设AD=x ,则CD=17-x ,252-x 2=262-(17-x )2,x=7,BD=24, S △ABC =21AC ·BD=254; 课后练习: 1.4; 2.5,12;3.提示:作AD ⊥BC 于D ,AD=CD=2,AB=4,BD=32,BC=2+32,S △ABC = =2+32; 4.略.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一、教学目标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二、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3.难点的突破方法: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好图形后剪下放到一起观察能否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再探究理论证明方法.充分利用这道题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实践到理论学生更容易接受.为学生搭好台阶,扫清障碍.⑴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现在只知道若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将问题转化为如何判断一个角是直角.⑵利用已知条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再证明和原三角形全等,使问题得以解决.⑶先做直角,再截取两直角边相等,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斜边A 1B 1=c ,则通过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证.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例1(补充)使学生了解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例2(P74探究)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好图形后剪下放到一起观察能否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再通过探究理论证明方法,使实践上升到理论,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例3(补充)使学生明确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①先判断那条边最大.②分别用代数方法计算出a 2+b 2和c 2的值.③判断a 2+b 2和c 2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是直角三角形;若不相等,则不是直角三角形. 四、课堂引入创设情境:⑴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⑵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对比,从勾股定理的逆命题进行猜想.五、例习题分析例1(补充)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⑴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⑵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两个实数平方相等.⑶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⑷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分析:⑴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说逆命题时注意将题设和结论调换即可,但要分清题设和结论,并注意语言的运用.⑵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原命题有真有假,逆命题也有真有假,可能都真,也可能一真一假,还可能都假.解略.例2(P74探究)证明: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分析:⑴注意命题证明的格式,首先要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写已知求证.⑵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现在只知道若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将问题转化为如何判断一个角是直角. ⑶利用已知条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再证明和原三角形全等,使问题得以解决.⑷先做直角,再截取两直角边相等,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斜边A 1B 1=c ,则通过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证.⑸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好图形后剪下放到一起观察能否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再探究理论证明方法.充分利用这道题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实践到理论学生更容易接受.证明略.例3(补充)已知: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a=n 2-1,b=2n ,c=n 2+1(n >1)求证:∠C=90°.分析:⑴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①先判断那条边最大.②分别用代数方法计算出a 2+b 2和c 2的值.③判断a 2+b 2和c 2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是直角三角形;若不相等,则不是直角三角形.⑵要证∠C=90°,只要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并且c 边最大.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证明a 2+b 2=c 2即可.⑶由于a 2+b 2= (n 2-1)2+(2n )2=n 4+2n 2+1,c 2=(n 2+1)2= n 4+2n 2+1,从而a 2+b 2=c 2,故命题获证.六、课堂练习1.判断题.⑴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条边所对的角是直角. ⑵命题:“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30°,那么它所对的边是另一边的一半.”的逆命题是真命题.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如果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⑷△ABC 的三边之比是1:1:2,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2.△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bB C A1C1A .如果∠C -∠B=∠A ,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B .如果c 2= b 2—a 2,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C=90°.C .如果(c +a )(c -a )=b 2,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D .如果∠A :∠B :∠C=5:2:3,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3.下列四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a=8,b=15,c=17B .a=9,b=12,c=15C .a=5,b=3,c=2D .a :b :c=2:3:44.已知: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分别为下列长度,判断该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指出那一个角是直角?⑴a=3,b=22,c=5; ⑵a=5,b=7,c=9;⑶a=2,b=3,c=7; ⑷a=5,b=62,c=1.七、课后练习,1.叙述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是否正确.⑴如果a 3>0,那么a 2>0;⑵如果三角形有一个角小于9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⑶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对应角相等;⑷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条线段一定相等.2.填空题.⑴任何一个命题都有 ,但任何一个定理未必都有 .⑵“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逆定理是 .⑶在△ABC 中,若a 2=b 2-c 2,则△ABC 是 三角形, 是直角;若a 2<b 2-c 2,则∠B 是 .⑷若在△ABC 中,a=m 2-n 2,b=2mn ,c= m 2+n 2,则△ABC 是 三角形.3.若三角形的三边是 ⑴1、3、2; ⑵51,41,31; ⑶32,42,52 ⑷9,40,41; ⑸(m +n )2-1,2(m +n ),(m +n )2+1;则构成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有( )A .2个B .3个 C.4个 D.5个4.已知: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分别为下列长度,判断该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指出那一个角是直角?⑴a=9,b=41,c=40; ⑵a=15,b=16,c=6;⑶a=2,b=32,c=4; ⑷a=5k ,b=12k ,c=13k (k >0).八、参考答案:课堂练习:1.对,错,错,对; 2.D ;3.D ; 4.⑴是,∠B ;⑵不是;⑶是,∠C ;⑷是,∠A . 课后练习:1.⑴如果a 2>0,那么a 3>0;假命题.⑵如果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那么有一个角是锐角;真命题.⑶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假命题.⑷两条相等的线段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假命题.2.⑴逆命题,逆定理;⑵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⑶直角,∠B ,钝角;⑷直角.3.B 4.⑴是,∠B ;⑵不是,;⑶是,∠C ;⑷是,∠C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二)一、教学目标1.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2.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二、重点、难点1.重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3.难点的突破方法:三、例题的意图分析例1(P75例2)让学生养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例2(补充)培养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进一步养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四、课堂引入 创设情境:在军事和航海上经常要确定方向和位置,从而使用一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五、例习题分析例1(P75例2) 分析:⑴了解方位角,及方位名词;⑵依题意画出图形;⑶依题意可得PR=12×1.5=18,PQ=16×1.5=24, QR=30;⑷因为242+182=302,PQ 2+PR 2=QR 2,根据勾股定理 的逆定理,知∠QPR=90°;⑸∠PRS=∠QPR-∠QPS=45°.小结:让学生养成“已知三边求角,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意识.例2(补充)一根30米长的细绳折成3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条边的长度比较短边长7米,比较长边短1米,请你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分析:⑴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先求三角形的三边长;⑵设未知数列方程,求出三角形的三边长5、12、13;⑶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由52+122=132,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解略.六、课堂练习 1.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80m 后,又走了60m ,再走100m 回到原地.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了80m 后,又走60m 的方向是 .2.如图,在操场上竖直立着一根长为2米的测影竿,早晨测得它的影长为4米,中午测得它的影长为1米,则A 、B 、C 三点能否构成直角三角形?为什么?3.如图,在我国沿海有一艘不明国籍的轮船进入我国海域,我海军甲、乙两艘巡逻艇立即从相距13海里的A 、BC D E N两个基地前去拦截,六分钟后同时到达C 地将其拦截.已知甲巡逻艇每小时航行120海里,乙巡逻艇每小时航行50海里,航向为北偏西40°,问:甲巡逻艇的航向?七、课后练习1.一根24米绳子,折成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的三角形,则三边长分别为 ,此三角形的形状为 .2.一根12米的电线杆AB ,用铁丝AC 、AD 固定,现已知用去铁丝AC=15米,AD=13米,又测得地面上B 、C 两点之间距离是9米,B 、D 两点之间距离是5米,则电线杆和地面是否垂直,为什么?3.如图,小明的爸爸在鱼池边开了一块四边形土地种了一些蔬菜,爸爸让小明计算一下土地的面积,以便计算一下产量.小明找了一卷米尺,测得AB=4米,BC=3米,CD=13米,DA=12米,又已知∠B=90°.八、参考答案:课堂练习:1.向正南或正北.2.能,因为BC 2=BD 2+CD 2=20,AC 2=AD 2+CD 2=5,AB 2=25,所以BC 2+AC 2= AB 2;3.由△ABC 是直角三角形,可知∠CAB+∠CBA=90°,所以有∠CAB=40°,航向为北偏东50°.课后练习:1.6米,8米,10米,直角三角形;2.△ABC 、△ABD 是直角三角形,AB 和地面垂直.3.提示:连接AC .AC 2=AB 2+BC 2=25,AC 2+AD 2=CD 2,因此∠CAB=90°,S 四边形=S △ADC +S △ABC =36平方米.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一、教学目标1.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2.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综合题.3.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二、重点、难点1.重点: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综合题.2.难点: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综合题.3.难点的突破方法:⑴研究四边形的问题,通常添置辅助线把它转化为研究三角形的问题.⑵构造勾股数,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在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⑶注意给学生归纳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在题目中应用的规律.⑷优化训练,在不条件、不同环境中反复运用定理,使学生达到熟练使用,灵活运用的程度.A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