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研究的研究综述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是指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内部驱动力和积极性。
学习动机对儿童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了解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及其理论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目标导向型动机,二是主体参与型动机。
目标导向型动机指的是儿童为了满足自身内部需求,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学习。
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或是为了获得好成绩而学习。
主体参与型动机则是指儿童对学习本身感到兴趣和愉悦,享受学习的过程。
学习动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体现在学习兴趣、学习信念、学习目标和学习行为等方面。
在学习动机的研究中,有很多理论可以解释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自我决定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和自效能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类天生具有自我决定的需求,包括自主性、能力和社会关系。
当儿童感到自己的学习是自主的、能力得到发展和与他人的关系良好时,他们会对学习表现出更高的动机和更好的学习成绩。
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人们的动机在于追求成就感和避免失败感,而这又可分为两种类型的动机:任务导向型和自我导向型。
任务导向型动机是指在完成任务时,儿童关注的是任务本身的完成程度,而不是与他人的比较。
自我导向型动机则是儿童注重自己的能力和表现,追求与他人的比较和竞争。
自效能理论认为,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一项任务有一种信念,即自我效能感。
如果儿童对自己在学习上的能力和水平有信心,他们会更有动力去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地学习。
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是复杂的,可以从目标导向型动机和主体参与型动机两个方面来理解。
学习动机的理论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洞察,如自我决定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和自效能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教育者和家长提供了指导,可以更好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促使其参与学习的内部因素和动力。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行为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综述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并探讨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理论主要包括成就动机理论、期望理论和目标取向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是以成就需求为核心,认为个体的学习动机和行为是为了满足自我价值和成就感的需要。
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成就需求的驱动,当他们的努力能够导致成就时,学习动机就会增强。
如果他们的努力得不到奖励或反馈时,学习动机就会减弱。
教师应该提供适当的奖励和反馈,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期望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源于对学习效果的预期。
学生会根据对学习目标的价值和可达性进行期望判断,从而决定是否参与学习活动。
如果学生认为学习目标有价值且可达到,他们就会投入更多的努力。
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目标的价值认同,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挑战,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目标取向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目标导向的影响。
学生可以有学习目标取向和表现目标取向两种动机。
学习目标取向的学生关注自身的学习进步和发展,并通过努力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表现目标取向的学生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比较,他们会通过比较和竞争来提高自己的成绩。
学校应该倡导学习目标取向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关注自身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是与他人进行比较。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学习动机的理论对于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教师和学校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果。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引言学习是每个小学儿童必须面对的任务,而学习动机则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态度、热情和努力程度,它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和成就。
近年来,学者们对学习动机的研究逐渐深入,出现了许多学习动机理论,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本文将对小学儿童学习动机及其理论进行综述,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一、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特点小学儿童是学习动机研究的重要对象,他们的学习动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样性: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学习情境、个体差异等。
他们的学习动机表现出多样性,有些学生可能对某些科目或任务表现出高度的兴趣和动机,而对其他科目或任务则缺乏动力。
2. 易变性: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易受外部环境和内在情绪的影响,可能因为老师的教学方式、同学的言行、家庭的情况等而发生变化。
3. 发展性: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他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都在成长,学习动机也会随着成长而发生变化。
二、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个体内在动机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
1. 个体内在动机因素(1)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和评价,它对学习动机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小学儿童对自己的能力持乐观态度,相信自己能够完成学习任务,那么他们会表现出更高的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与兴趣:小学儿童对学习任务的兴趣程度也是影响其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他们对某些内容或活动感兴趣时,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2. 外部环境因素(1)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优劣对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个有趣、丰富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相反,单调、枯燥的学习环境则会抑制他们的学习动机。
(2)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对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产生重要影响。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等都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与变化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与变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革,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与变化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学习动机作为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就的重要因素,对小学生的学习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与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小学生学习动机的起源小学生学习动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幼儿园阶段。
在幼儿园,孩子们多数是出于好奇心和兴趣驱动下进行学习。
他们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愿意主动去探索和学习。
然而,随着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内容的增多和学习要求的提高,小学生学习动机逐渐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
二、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1.学业驱动型动机随着小学生学习任务的增多,他们逐渐产生了以完成作业和取得好成绩为目标的学习动机。
这种学习动机主要受到外部奖励的影响,如老师的表扬和家长的奖励。
学业驱动型动机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容易导致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少,只关注于表面的成绩和奖励。
2.自我实现型动机随着年龄的增大和认知能力的提升,小学生开始逐渐意识到学习与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联系。
他们逐渐形成了以提升自我能力和应对挑战为目标的学习动机。
这种动机源于学生内部的个人驱动力,他们主动追求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升。
自我实现型动机对于小学生全面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变化小学生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首先,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积累的增多,小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兴趣逐渐加深。
其次,小学生在与同龄人的比较与竞争中,逐渐形成了以同伴关系为导向的学习动机。
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来超越他人,获得同伴的认可和尊重。
再次,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对学习动机起着重要的影响。
一旦他们发现自己对某个领域有天赋和潜力,他们就会以此为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四、促进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1.激发兴趣:教育者应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兴趣。
关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
关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关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报告摘要:研究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为目的,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对五年级学生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且大部分学习动机是主动的。
(2)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性别上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动机问卷调查法差异一、研究背景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1994-2002年国内学习动机的研究状况显示,国内学习动机文献数量总体来看不断增长,刊登学习动机内容的文献也呈多样化趋势,一些新的研究视角初露端倪,学习动机问题越来越受关注。
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我价值、自我效能、成功动机、合作、竞争、归因和期望———价值理论框架上。
国外研究的主流是个体认知因素在学习动机形成中的作用。
此后,随着自我效能、归因、自我价值感、成就目标等学习动机理论的提出,社会认知取向的学习动机研究成为国外这一领域的热点和前沿。
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它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有一定的指向性,如:学生有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去学习,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去吸取知识等,而且也有一定的动力使学习过程中的注意状态、兴趣水平保持下去,在遇到困难时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保证。
二、研究方法研究在查阅并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了解了目前国内以及国外小学生学习动机研究现状并且对于学习动机的界定、分类、作用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
本调查从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入手,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和研究,调查问卷经过专家修改,保证了其有效性。
(一)被试本次研究以宿迁实验小学五年级6班的学生共65人为整体研究对象(二)研究工具(二)研究方法三、研究过程与内容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目前的学识状况,所以对二年级学生进行了访谈法。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小学儿童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观动力和动机倾向。
它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积累和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理论是对学习动机形成、发展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理论主要包括内在动机理论、外在动机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等。
内在动机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产生的动机是学习动机的主要来源。
这种动机是由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个人兴趣、好奇心和自我实现需求等因素决定的。
内在动机理论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认为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从而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成果。
研究表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增强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外在动机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外界的奖励和惩罚是学习动机的主要来源。
这种动机是外界因素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结果,如老师的表扬和家长的鼓励等。
外在动机理论强调了外界激励对学习动力和学习成果的影响,但也指出过度的外界激励可能会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
在教育实践中应注重合理运用外界激励,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
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学生参与学习是为了获得成就感和满足自我价值的需要。
成就动机分为任务导向型和自我导向型两种。
任务导向型成就动机是指学生关注个人的学习进步和自我发展,强调努力、承担挑战和探索新知等方面;自我导向型成就动机是指学生关注与他人比较和评价,追求赢过他人、得到他人认可的目标。
研究表明,任务导向型的成就动机有助于促进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的提高,而自我导向型的成就动机则可能导致学习焦虑和成绩压力。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研究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合理运用外界激励,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关注学生的成就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引导和支持。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在小学阶段,学习动机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推动力,它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
而学习动机理论则是对学习动机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的理论体系,对于了解和引导孩子们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小学儿童学习动机和学习动机理论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
一、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特点小学儿童学习动机是指促使孩子们渴望学习、投入学习并且坚持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小学阶段,学习动机具有以下特点:1. 多样性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家庭环境、学校氛围、教师教育方法等,因此每个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样化的,不同的孩子具有不同的学习动机。
2. 易受环境影响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同学的影响、老师的教学方式等,这些外部环境会对孩子们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3. 发展性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还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学习动机会随着年龄和学习经验的增长而逐渐发展和变化。
二、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理论是对学习动机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的理论体系,各种学习动机理论对不同层面和角度的学习动机进行了理论探讨,下面将对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学习动机理论进行综述。
1. 需求层次理论霍桑德·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较为经典的学习动机理论之一,该理论将人类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提出了人们在不同需求层次上的满足才能获得动力,从而驱使其去解决自身的学习问题。
在小学儿童学习中,家长和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理论,更好地满足孩子们的各种需求,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麦卡莱尔和阿特金森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们有才能并希望展示自己的才能,因此在学习中会有成就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们的学习动机。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学生适当的挑战,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动机。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儿童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学习动机对于学习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概念、类型、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学习动机理论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一、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学习任务的态度和行为倾向,它是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了解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对于引导他们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学者将学习动机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任务导向型动机和自主导向型动机等。
内在动机指的是学习者出于对学习任务本身的兴趣和乐趣而进行学习的动机,而外在动机则是指学习者出于外部奖赏或惩罚而进行学习的动机。
任务导向型动机是指学习者关注学习目标本身,而自主导向型动机则是指学习者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控制和自我决定。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通常是多种类型相互交织的,因此引导小学儿童进行学习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类型的学习动机。
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等。
个体因素是指学生个体的性别、年龄、智力水平以及健康状况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影响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态度和动机。
家庭因素是指学生家庭的教育程度、家庭氛围、父母的教育方式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学校因素则是指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环境、教师的教学方式等因素,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
要提高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学校、家庭和个体的教育引导。
四、学习动机的理论学习动机理论是指有关学习动机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理论,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学习动机对于儿童的学业成绩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儿童的动机状态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表现。
深入研究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及其相关理论,对于指导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教育者对于儿童学习动机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在这一背景下,对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探讨不仅有利于了解儿童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还有助于设计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探究小学儿童学习动机及其相关理论,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分析其对学习行为和学业成绩的影响,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概述,了解其特点和影响因素,为后续理论分析奠定基础;探讨自我决定理论在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中的应用,揭示自主性、能力感和关系感对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分析成就目标理论对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影响,探讨目标取向对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的作用;研究流行动机理论在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中的影响,从动机的内在和外在因素维度加深对学习动机的理解;通过对小学儿童学习动机调查与分析,总结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为今后的学习动机培养策略提供依据。
通过研究小学儿童学习动机,旨在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成绩表现,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对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科学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了解儿童学习行为、促进儿童学习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育领域中,了解小学儿童学习动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研究小学儿童学习动机,可以为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是指对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和积极参与程度。
学习动机对学生的
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习动机理论探讨了学习动机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因素,为教育者提供了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学习动机的起源包括内在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指学生因为内心的兴趣和乐趣而主动
地参与学习活动;外在动机指学生受到外部奖励和惩罚的影响而参与学习活动。
研究发现,内在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有着更持久的影响。
学习动机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
马斯
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学习动机源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自我决定理论
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源于其对学习活动的自主选择、自主决定和自主控制程度。
成就动机
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源于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和对成就的期待。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学生的自我概念、学业
目标和学习成就;环境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学校的教育环境和家庭的教育氛围。
研
究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针对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教育者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育者
可以创设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教育者可以给予
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机。
教育者可以帮助学生制定明确
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就。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小学儿童是学习的主体,而学习动机是促使他们进行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学习动机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
了解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及其相关的动机理论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至关重要。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驱动力和积极性,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习动机包括对学习任务的兴趣、对学习结果的期待、对学习活动的目标设定和对自身能力的认知等方面。
在小学阶段,学习动机主要受到学生个体差异、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
学习动机理论是对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系统解释的一种理论。
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学习动机理论有心理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等。
通过对这些学习动机理论的综述,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有助于制定更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
心理动机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他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按照层次递进的方式进行排列,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只有当一个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在学习动机方面,我们可以理解为只有当一个学生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动机。
成就动机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戈德曼和福特提出的,他们认为成就动机是由目标导向、任务取向和自我取向三种成就动机组成的。
目标导向是指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或者赢得比赛而进行努力;任务取向是指学生为了学会知识或者提高技能而进行努力;自我取向是指学生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获得他人认可而进行努力。
在教学中应该兼顾这三种成就动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
自我决定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瑞恩和迪韦提出的,他们认为人的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无动机三种类型。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由于兴趣、好奇心和自主性而进行学习;外在动机是指个体由于外部奖励或者惩罚而进行学习;无动机是指个体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动机理论,探索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学习动机的概念开始,综述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发展和影响因素,并介绍几种常见的学习动机理论。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的主动性、持久性和自主性的心理状态,促使个体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努力取得学习成果。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行为背后的推动力,对于学习成绩的好坏起着关键作用。
学习动机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内部的动机因素(如自我效能感、目标感受、自主性、成就动机等)以及外部的环境因素(如家庭环境、教师因素、同伴关系等)。
二、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发展和影响因素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在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初级动机、中级动机和高级动机三个阶段。
在初级动机阶段,学习动机主要是基于外部奖励和惩罚,儿童的学习动机往往是由于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产生的。
在中级动机阶段,学习动机开始逐渐转变为内在的兴趣和需求。
最终,在高级动机阶段,学习动机主要是基于自我激励和内在目标。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发展和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儿童的家庭环境对学习动机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温暖、支持性的家庭环境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也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鼓励、赞赏和支持的教学环境能够激发儿童的积极学习动机。
同伴关系也是影响儿童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与有积极学习动机的同伴一起学习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学习动机理论的综述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和动机是基于满足一系列层次上的需求。
这些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当一个需求得到满足后,下一个更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成为主导动机。
2. 内在动机理论内在动机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和动机是来源于自身的乐趣和兴趣,而不是外部奖励或惩罚。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学习动机是指影响学生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因素。
它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学习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提升可以促进其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其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将从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特点、学习动机形成的机制及学习动机理论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特点1.受情感因素影响更大: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情感因素关系密切。
他们的情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学习流程及结果的喜好、不喜好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态度。
2.持久性:小学儿童学习动机往往不是短暂而快速的,而是比较持久的。
在学习中他们要经过一个渐进过程形成对某一特定事物的兴趣和热情。
3.受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受到内因素(如自我期待、动力、成就感等)和外因素(如家庭、教育环境等)的共同作用。
二、学习动机形成的机制学习动机是由一系列心理进程共同作用形成的。
学习动机的形成涉及到儿童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影响因素等多种因素:1.自我期待的形成:自我期待是学习动机的基础。
小学儿童通过自我感知、自我评价和认知维度下的自我观察来形成自我期待,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
2.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对学习动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家长和亲属的态度、言行举止等均对小学儿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能够对学习动机产生有利或不利的作用。
3.社交环境因素:小学儿童对学习的动机往往受到同伴、老师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他们会受到周围环境中成功或失败的人物的榜样效应,这些社交环境因素会产生良好或差劣的学习动机,进而影响学习成果。
三、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理论包括需求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期望理论等。
下面对这些理论进行介绍:1. 需求理论:是由马斯洛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需求是一种能量或力量,是人的动机和行为源泉。
需求不同级别的人有不同的需求,而需求的满足则是人的自我实现。
2.成就动机理论:是由麦克尔·福尔特提出的。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引言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学习行为所产生的动力和动力来源。
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动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深入研究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特点和发展规律。
本文将以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为主题,综述相关学习动机理论,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
一、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特点1. 学习兴趣逐渐增强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习兴趣逐渐增强。
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由于学习内容相对简单、新颖,儿童对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难度增加,学习内容的相对抽象性也增加,儿童的学习兴趣可能会有所下降。
通过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提供有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可以有效地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2. 外部奖励的重要性减弱小学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外部奖励的重要性逐渐减弱。
在学习的早期阶段,孩子们往往需要外部奖励来激发学习兴趣,如老师的表扬、奖励和家长的鼓励等。
随着学习的深入,儿童逐渐发展出内在动机,能够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自我满足感。
3. 成功经验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受到成功经验的影响。
当儿童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并得到认可时,会增强其学习动机;相反,当儿童在学习中频繁失败和受到批评时,学习动机可能会受到抑制,并产生学习焦虑等负面情绪。
给予小学儿童成功的学习经验和及时的正向反馈,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非常重要。
二、主要学习动机理论综述1. 需求理论霍兰德提出的需求理论是学习动机研究的经典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动机会受到内部需求的驱动,包括成就需求、权利需求和归属需求。
小学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会受到成就需求的驱动,即希望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和获得认可。
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激发儿童的成就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
2. 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是德西和瑞恩提出的一种学习动机理论,强调个体的内在动机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个体在学习中追求自主、能力和人际关系等基本心理需求,并强调给予学习者一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
学习动机理论是研究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系列概念和模型,它提供了分析学生学习动机的工具和方法。
本文将综述一些较经典的学习动机理论及其在小学儿童中的应用。
1.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是由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提出的,它认为人类有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即自主性、能力感和人际关系需求。
当学生感到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的学习动机会更加积极。
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一些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关注学生的成就感和与他人的互动。
2.目标导向理论:目标导向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通过他们对学术目标的期望和目标价值的认识来决定的。
这个理论将学习动机分为两种类型:任务导向型和自主导向型。
任务导向型的学生更关注表现目标和外部奖励,而自主导向型的学生更注重内部目标和自我调节。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术期望和目标认知,并提供适当的反馈和奖励。
3.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学生的成就动机受到他们对能力和成功的信念影响。
学生尽管有不同的学术能力,但他们的努力与动力对最终的学习成果有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成就动机,并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激励,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
4.情感与人格理论:情感与人格理论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和个性特质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一些情绪因素,如兴趣和愉快感,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其他情绪因素,如焦虑和压力,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动机。
个性特质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内外控和完美主义。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并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认知和情感调节的能力。
学习动机是小学儿童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习动机理论,关注学生的自主性、能力感、人际关系需求和目标导向,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发展。
关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研究的研究综述
关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研究的研究综述宿迁学院小学教育2班 20121005209 王佳衡一、概念的界定(一)动机动机和需要是紧密相联系的,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1]当需要激起人进行活动并且维持着这种活动时,需要才成为活动的动机。
因此,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着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力或者动力。
不同的心理学家对于动机的定义各不相同,Gardener在1985年提出,动机是努力与达到某一目标的愿望和态度的结合体。
Pintrich和Sehunk在1996年指出,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国内心理学家朱智贤从动机的认知作用的角度界定的动机的概念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引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念头、愿望和理想等。
[3]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具有动机功能。
动机的认知理论主要有:期待价值理论、动机的归因理论、自我功效论、成就目标论。
从认知的视角研究动机己经成为当今主流心理学最有影响的动机研究方法,由此产生的动机理论也是最丰富的。
虽然对于上述的理论,学者们对于动机的定义大相径庭,可是在以下三要素上,学者们表现出了一致性:选择性、坚持性和努力程度。
[4]因此,我认为,动机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能够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坚持主动去学习,并且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目标进行刻苦的学习。
(二)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概念建立在动机概念的基础上。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的和目标指向性,因而蕴含着一定的动机,学习活动也不例外。
学习活动多种多样,无论学习什么,学习动机自始至终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学习动机是指个体由一种学习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刘政宏将学习动机定义为“引起并维持小学生自发从事课业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并将其区分为价值、预期和情感学习动机三个成分”。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引言: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某种行为或活动的内在力量或欲望。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推动力量和欲望。
从小学阶段开始,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开始影响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因此,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动机理论进行综述,以期为教育者提供一些参考。
第一部分: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是指小学生在学习中所体现的学习意愿和学习兴趣,是推动小学生投入学习的内在因素。
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学习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了解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对其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情感状态,是主动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
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较高,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容易被外界环境的影响来左右,如果能在学习中培养他们的兴趣,可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推动学习过程。
2. 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个体通过完成某项任务而获得的内部满足感和成就感。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取得成就和成功,自信心不断增强。
进而推动他们追求更多的成就。
因此,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小学生鼓励和赞扬,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并引导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克服困难,培养出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意志品质。
3. 自主动机自主动机是指个体有志于自主掌握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小学生的自主性较强,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充分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1. 需求层次理论需求层次理论是由马斯洛提出的,他认为人的需求可以被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当人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他们就会转向更高层次的需求。
这一理论可以引导教育者在教学中给予小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支持,以促进其学习动机的发展。
关于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
关于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关于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班级:学号:姓名:摘要:一个儿童在学校中能否积极地学习,获得优良成绩,首先与他是否具有正确的、良好的学习动机有密切的联系。
学习动机受多种因素影响,国内外学者对此多有研究。
关键词:儿童、学习动机一、概念:(一)学习:指的是个体在获得知识或技能时,发生的信息加工、意义提取、理解或掌握方面的提高。
(二)动机(motivation):激发、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重力量。
动机对个体的行为和活动有引发、指引、激励功能。
(三)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学习动机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既可能是受外部力量的影响,也可能是由于内部力量的驱使。
正因为这样,人们对学习动机的解释往往各执一端,从而形成了各种学派的学习动机理论,分别强调不同的侧面。
二、国外学习动机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学习动机研究主要受行为主义影响,大多将个体看成是受外部环境控制、无主观能动性的机械个体,注重探讨促使个体产生活动的外部原因,如探讨表扬责备、成功与失败、结果的期望、合作与竞争、奖励与惩罚等因素对个体动机行为的影响。
这些研究由于忽视个体主观能动性一面,难免带有机械论色彩,也无法解释个体复杂的学习动机行为。
20世纪60年代以后,关注个体认知因素在学习动机形成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的主流。
此后,随着自我效能、归因、自我价值感、成就目标等学习动机理论的提出,社会认知取向的学习动机研究成为国外这一领域的热点和前沿。
具体观点如下:(一)20世纪30年代默里对成就动机有所研究,他把成就动机定义为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40~50年代,麦克莱兰和阿特金森等接受默里的思想,并将其发展为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莱兰的研究发现,成就需要高的人,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
成就动机的高低还影响到个体对职业的选择。
小学生学习动机综述
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综述(一)前言学习动机是激发并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导致其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生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因而它历来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以“小学生学习动机”为关键字可以检索到4349篇(2000~2014),可以看出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是比较多的。
以“小学数学学习动机”为关键字,检索到了300多篇,可知这方面的研究也是挺多的,说明这个问题很有研究价值。
奥苏伯尔提出学生的学业行为可从三方面内驱力加以解释,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内驱力是动机产生的必要基础,三种内驱力可形成认知性、自我提高性(或称为威信性)和附属性动机。
因而可将学习动机概括为成就性动机、认知性动机、威信性动机和附属性动机,这样可较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的内部原因。
成就性动机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取得成就、力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一种动机,使人表现出追求较高目标,完成新奇有难度的任务,竞争并超过他人。
认知性动机即学习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满足理解、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需要。
它以好奇心、求知欲、探究欲为基础,目标指向于学习本身。
威信性动机是为了赢得名次、自尊与地位而进行学习,其目标指向学习的外在利益,把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心的基础。
附属性动机是为了得到长者(教师、家长等)的赞许或认可。
目标主要指向学习成绩分数的高低决定着自己从师长那里获得赞许、认可和嘉奖的程度。
可见,学习动机是综合个人内部需要、教育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中应整合考虑。
(二)相关研究“学习动机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行动倾向,它是激励或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因”。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心里总会有某些需要,或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或是为了弄懂什么问题,或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等,这些就是他们在数学学习动机上的心理表现。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还与外部的环境诱因相联系,数学课上问题情境的创设,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外部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他们对学习的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研究的研究综述
宿迁学院小学教育班王佳衡
一、概念的界定
(一)动机
动机和需要是紧密相联系的,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1]当需要激起人进行活动并且维持着这种活动时,需要才成为活动的动机。
因此,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着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力或者动力。
不同的心理学家对于动机的定义各不相同,在年提出,动机是努力与达到某一目标的愿望和态度的结合体。
和在年指出,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国内心理学家朱智贤从动机的认知作用的角度界定的动机的概念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引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念头、愿望和理想等。
[3]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具有动机功能。
动机的认知理论主要有:期待价值理论、动机的归因理论、自我功效论、成就目标论。
从认知的视角研究动机己经成为当今主流心理学最有影响的动机研究方法,由此产生的动机理论也是最丰富的。
虽然对于上述的理论,学者们对于动机的定义大相径庭,可是在以下三要素上,学者们表现出了一致性:选择性、坚持性和努力程度。
[4]因此,我认为,动机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能够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坚持主动去学习,并且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目标进行刻苦的学习。
(二)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概念建立在动机概念的基础上。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的和目标指向性,因而蕴含着一定的动机,学习活动也不例外。
学习活动多种多样,无论学习什么,学习动机自始至终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学习动机是指个体由一种学习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刘政宏将学习动机定义为“引起并维持小学生自发从事课业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并将其区分为价值、预期和情感学习动机三个成分”。
[5]
学习动机是个体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它不是通过直接卷入认知构建过程
[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52
[2]丁永祥. 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调查与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12
[3]李光. 小学生学习动机测验的初步编制一基于自陈式和“半投射式”测验的研究[D].湖南. 湖南师范大学.2011
[4]刘艳. 期望价值、学习目的和学习行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
[5]刘政宏,张景媛等.国小学生学习动机成分之分析及其对学习行为之影响[J].教育心理学报,2005,
37(2):173-196
而对学习产生作用的。
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它对学习产生引发、定向、维持和调节等四个方面的作用。
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的动力(及内驱力)。
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需要并不等于他会为满足学习需要而采取行动,只有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外部诱因出现时,学习需要才能变成学习动机,导致学习活动的发生。
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
[6]动机支配调节学习行为,行为又激发强化学习动机。
动机对行为的这种影响作用与动机类型紧密相联。
[7]从小学时期起,学习活动开始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
那么,—年级小学生在学习动机的不同层面有何特点? —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不同年级上的发展性有哪些表现? 这就涉及到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发展性的问题。
[8]
二、国内外对于学习动机的研究
心理学对学习动机的专门研究大致可以追溯到世纪、年代的行为主义学派。
在此之后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历程中,学习动机研究表现出一下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认知观和社会认知观取代早期的机械论;二是将学习动机与学习者所处的具体环境结合起来加以研究;三是将学习动机与学习中的认知要素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四是开始关注学习动机的发展问题;五是研究方法上,确立了测量学习动机的主要指标和方法。
[9]近年来,无论国内外,学者对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方向呈上升趋势,一方面是由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是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搞清楚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有利于对于小学生今后发展的预测。
(一)国外关于学习动机理论的研究
关于学习动机方面的研究,由以往仅强调学业成就的传统动机模式,着重于机制层面的探讨,转向为社会认知理论为主的动机模式,强调动机表现的稳定性。
和()指出,学习动机是社会认知动机模式具有动态性质,并且拥有多重面向,其中包含自我效能、内在动机、自我归因以及学习目标等。
因此,为了整体性的论述学生学习动机,必须采取多元面向的角度探讨学生整体动机。
对个人而言,学习动机在社会认知的模式中,,并非稳定不变,而是具有情境化、脉络化和特定领域的特质。
以社会认知层面论述动机理论模式,影响学生动机的中心因素,必须融合文化、社经背景、个人特质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研究。
国外的学者研究表明,小学生进入小学进行学习后,学习动机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呈现降低趋势。
()认为,在学习中具有持续性学习动机的学生,其所呈现的普遍特质,会持续不断地追求知识与精熟,并且将学习的动机转变为内在酬赏,或是将学习视为一种义务;和()以及和()针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结果指出,
[6] D.P.奥苏伯尔等著.余星南,宋钧译,邵瑞珍,皮连生校《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1994,490-502.
[7] Watkins,D.The-Asian-Learner-as-rote-Learner Stereo-type:myth of reality?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1,11(1):21-34.
[8]段宝军,程星明. 小学生学习动机及其发展性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4(12):8
[9]范春林,张大均.学习动机研究的特点、问题及走向[J].教育研究,2007,(7):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