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设计探究活动中的猜想与假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设计探究活动中的猜想与假设

老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猜想与假设》报告时这样解释猜想与假设:猜想——猜测,凭想象估计。假设——姑且认定。二者都具有猜测性、科学性与可变性。不同点是猜想是“不知其真假”的数学叙述;假设是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的假定的说明,假设要“根据事实提出”某些猜想会称为“假设”,尤其是当它是针对某些问题提出的答案。就是说,猜想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脱离已知的认知范围,可能不能被证明。而假设,不是对的,就是错的。孙江波老师讲授《空气占据空间》一课,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一、针对某种现象,进行猜想与假设

进行猜想与假设是研究工作者最重要的思维方法,也是研究工作中十分重要的智力活动手段。人类的任何活动都具有预定的目的性。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不是简单地取决于外界的消极过程,而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创造性过程。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或者解决一个问题时,尽管开始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肯定应该如何解决、如何去做。但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或知识,或者通过调查研究有关的资料,我们在头脑中先形成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初步猜测或设想,这就是科学的假设。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活动的核心环节。

科学的猜想与假设,具有事实和科学知识的基础,是以真实的事实材料为基础的,科学的假设与迷信的胡说或无根据的瞎说是根本不相同的。例如,孙江波老师讲授《空气占据空间》,上课伊始,孙老师出示一个放进瓶子里的气球,气球的口部固定在瓶口,他让学生吹气球,看能不能把气球吹大,学生在尝试失败后,他引导学生猜想:气球为什么不能被吹大?学生进行多种大胆的猜想,形成了“瓶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瓶子空间”的初步结论。在这里,孙老师引导学生用已有的事实材料和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未知事实(包括现象间的规律性联系,事物的存在或原因、未来事件的出现)做出假定的解释。这种科学的假设,具有推测的性质。

任何假设都是对于外界各种现象的猜测,尚未达到确切可靠的认识,因而有待于进一步通过科学实验来检验或证实。

二、合理猜想与假设,探究客观真理

合理的猜想与假设是人们认识、接近客观真理的方式。虽然假设对未知事实的解释是否把握了客观真理还尚属疑问,但是,假设是对于客观事物有根据的推测。从发

展的眼光来看,对假设的不断修正、补充和更新,会更多地、更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某些方面。所以,它是人们的认识向客观真理接近的方式。

建立假设是研究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假设在以后的研究中,具有如下的作用:

1.依据假设,提出并确定研究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种类、数目及其关系,从而确定了研究的方向和具体目标。例如,在《空气占据空间》一课中,为了验证前面的猜想与假设,孙江波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开展实验探究,在探究活动前,他出示一个水槽,一个去掉瓶底的塑料瓶,一个乒乓球,让学生猜想:把乒乓球放进水槽,把塑料瓶套住乒乓球,不左右移动塑料瓶,把塑料瓶垂直压下,乒乓球会在水槽的哪个位置?这样就引导学生确定了探究活动的定量与变量,确定了具体研究目标和方向——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2.依据假设,确定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向、范围和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孙江波老师引导学生确定了实验方法,用力压下塑料瓶,看看乒乓球停在哪个位置,并提出注意事项:不要移动塑料瓶,仔细观察,不要大声交流。在这个环节,他巧妙安排了一组让实验失败的材料:在气球上穿一个小孔。但是他并没用提前告知本组学生,而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结束,进行交流时,学生得出与其他小组不同的结论,此时,孙老师再次引导学生猜想:这个小组的乒乓球为什么浮在水面上?这次猜想与假设就有了前面第一次猜想与假设和实验探究的经验,学生会很快找到答案,同时对“空气占据空间”有了正确的认识与理解。

三、验证猜想与假设,做到学以致用

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有以下环节:1.提出问题:从日常生活或现象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能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2.猜想与假设: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在老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提出验证猜想或假设的活动方案。4.进行实验:按照制定的计划正确地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5.收集证据: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或用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证据,或用图表的形式将收集到的证据表述出来。6.解释和结论:对事实或证据进行归纳、比较、分类、概括、加工和整理,判断事实、证据是肯定了假设或否定了假设,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空气占据空间》一课中,孙江波老师利用简单的实验器材,由浅入深地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先进行猜想与假设,接着开展探究活动,验证猜想与假设,得出了“空

气占据空间”的科学结论,在上面的步骤结束后,他引导学生做个“听话的乒乓球”小游戏,还是前面实验用过的实验器材,不同的是:设法让乒乓球停在水槽的不同位置。不要小看了这个游戏,这是引导学生对自己猜想与假设的进一步验证,也是这一科学原理的正确应用。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要小心控制瓶中空气的体积,才能让乒乓球停在水槽不同的位置,学生可以明确地发现水槽水和空气所占的空间。

在进行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之后,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有了深刻的认识,只要能让乒乓球停在不同的位置,就能正确处理空气占据空间的其他问题,就把学科学与用科学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