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图-轴对称变换-初中数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轴对称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易错点拔

初中数学轴对称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易错点拔

初中数学轴对称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易错点拔单选题1、若点A(﹣4,m﹣3),B(2n,1)关于x轴对称,则()A.m=2,n=0B.m=2,n=﹣2C.m=4,n=2D.m=4,n=﹣2答案:B解析:根据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即可求得m、n值.解:∵点A(﹣4,m﹣3),B(2n,1)关于x轴对称,∴﹣4=2n,m﹣3=﹣1,解得:n=﹣2,m=2,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换-轴对称、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的点的坐标特征是解答的关键.2、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小敏同学经过研究得到如下5个结论,正确的结论有()个①用剪刀沿着它的棱剪开这个纸盒,至少要剪7刀,才能展开成平面图形;②用一平面去截这个正方体得到的截面是三角形ABC,则∠ABC=45°;③一只蚂蚁在一个实心正方体木块P点处想沿着表面爬到C点最近的路只有4条;④用一平面去截这个正方体得到的截面可能是八边形;⑤正方体平面展开图有11种不同的图形.A.1B.2C.3D.4答案:B解析:根据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判断②;根据一平面去截n棱柱,截面最多是(n+2)边形判断④;根据正方体的展开图判断⑤①;根据正方体有六个面,从P到C,可以走“前+上、前+右、左+上、左+后、下+右、下+后”这六处组合的面,这其中任何一个组合的两个面展开均是相同的长方形,而P到C的最短路线是这个长方形的对角线,判断③.解:(1)AB、BC、AC均是相同正方形的对角线,故AB=BC=AC,△ABC是等边三角形,∠ABC=60°,②错误;(2)用一平面去截n棱柱,截面最多是(n+2)边形,正方体是四棱柱,所以截面最多是六边形,④错误;(3)正方体的展开图只有11种,⑤正确;(4)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六个小正方形均是一连一关系,即必须是5条边相连,正方体有12条棱,所以要剪12-5=7条棱,才能把正方体展开成平面图形,①正确;(5)正方体有六个面,P点属于“前、左、下面”这三个面,所以从P到C,可以走“前+上、前+右、左+上、左+后、下+右、下+后”这六处组合的面,这其中任何一个组合的两个面展开均是相同的长方形,而P到C的最短路线是这个长方形的对角线,这些对角线均相等,故从P到C的最短路线有6条;③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选项是①⑤,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有关知识.初中数学中的典型题型“多结论题型”,判别时方法:①容易判别的先判别,无需按顺序解答;②注意部分结论间存在有一定的关联性.AB的长为半径作弧相交于点D和点E,3、如图,在Rt△ABC中,∠ABC=90°,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12直线DE交AC于点F,交AB于点G,连接BF,若BF=3,AG=2,则BC=()A.5B.4√3C.2√5D.2√13答案:C解析: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FB=FA,AG=BG=2,再证明FC=FB=FA=3,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解:由作图方法得GF垂直平分AB,∴FB=FA,AG=BG=2,∴∠FBA=∠A,∵∠ABC=90°,∴∠A+∠C=90°,∠FBA+∠FBC=90°,∴∠C=∠FBC,∴FC=FB,∴FB=FA=FC=3,∴AC=6,AB=4,∴BC=√AC2−AB2=√62−42=2√5.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熟练掌握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方法是解题关键,同时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4、点A (2,-1)关于y轴对称的点 B的坐标为()A.(2, 1)B.(-2,1)C.(2,-1)D.(-2,- 1)答案:D解析:根据点坐标关于y轴对称的变换规律即可得.解:点坐标关于y轴对称的变换规律: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则点A(2,−1)关于y轴对称的点B的坐标为(−2,−1),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点坐标与轴对称变化,熟练掌握点坐标关于y轴对称的变换规律是解题关键.5、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有两个格点A、B,连接AB,在网格中再找一个格点C,使得△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满足条件的格点C的个数是()A.2B.3C.4D.5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分两种情况讨论:①AB为等腰直角△ABC底边;②AB为等腰直角△ABC其中的一条腰.解:如图:分情况讨论:①AB为等腰直角△ABC底边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0个;②AB为等腰直角△ABC其中的一条腰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3个.故共有3个点,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符合实际条件的图形,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解题中很重要的解题思想.6、如图所示,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已有三个小正方形被涂黑,将剩余的白色小正方形再任意涂黑一个,则所得黑色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情况有()A.6种B.5种C.4种D.2种答案:C解析: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解答即可.如图所示,所标数字1,2,3,4都符合要求,一共有4种方法.故选C.小提示:本题重点考查了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需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应该多加练习.7、下列命题中,属于假命题的是()A.边长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B.斜边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C.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底边和顶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答案:C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逐一判断选项,即可得到答案.解:A、边长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是真命题,故A不符合题意;B、斜边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是真命题,故B不符合题意;C、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原命题是假命题,故C符合题意;D、底边和顶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是真命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牢记有关的性质、定义及定理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8、如图,在小正三角形组成的网格中,已有6个小正三角形涂黑,还需涂黑n个小正三角形,使它们与原来涂黑的小正三角形组成的新图案恰有三条对称轴,则n的最小值为()A.10B.6C.3D.2答案:C解析:由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可得答案.如图所示,n的最小值为3.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图形的性质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填空题9、∠AOB内部有一点P,OP=5,点P关于OA的对称点为M,点P关于OB的对称点为N,若∠AOB=30°,则△MON的周长为___________.答案:15解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证∠MON=2∠AOB=60°;再利用OM=ON=OP,即可求出△MON的周长.解:根据题意可画出下图,∵OA垂直平分PM,OB垂直平分PN.∴∠MOA=∠AOP,∠NOB=∠BOP;OM=OP=ON=5cm.∴∠MON=2∠AOB=60°.∴△MON为等边三角形。

初中数学知识点轴对称与中心对称

初中数学知识点轴对称与中心对称

初中数学知识点——轴对称与中心对称一、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1.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对应线段叫做对称线段。

2.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注意:对称轴是直线而不是线段3.轴对称的性质:(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3)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线段垂直平分线:(1)定义:垂直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的垂直平分线。

(2)性质: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②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注意: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这一特性可以推出: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5.角的平分线:(1)定义: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2)性质:①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②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注意: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6.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性质:(1)对称性: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或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或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2)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说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除“三线合一”外,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之间也存在着特殊的性质,如:①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②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③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④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人教版初二数学13章轴对称图形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初二数学13章轴对称图形复习知识点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如图,AD与BC相交于点O,OA=OC,∠A=∠C,BE=DE.求证:OE垂直平分BD.
5.如图,AC=AD,BC=BD,则有( )
A
A.AB垂直平分CD
B.CD垂直平分AB
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判别方法:①有两条边相等(概念)
②等角对等边
2.等边三角形 (1)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它是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
(2)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 (3)判定: 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有三个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 AE+EF+AF =BE+EF+CF=10cm
C∠EAF= ∠BAC-∠BAE-∠CAF =120°- ∠B- ∠C=60°
例6 如图,△ABC中,AB=AC,∠A=5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求∠ FBC的度数。
A
解:∵ AB=AC, ∠A=50°
∴ ∠ABC= ∠C=65°
又∵ AC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x,-y)
(-x,y)
1.已知点P1(a,3)和点P2(4,b)关于y轴对称,则(a+b)2007= -1
2.点A(2,5)与点B(2,-3)关于直线 y=1
对称.
知识点6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 三线合一
•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两条边相等(概念) ②等角对等边
知识点7
初中阶段五种基本的尺规作图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4)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5)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轴对称知识点

轴对称知识点

- 1 -初二数学(上)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因式分解1.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注意公式:a+b=b+a ; a-b=-(b-a); (a-b)2=(b-a)2; (a-b)3=-(b-a)3. 4.因式分解的公式:(1)平方差公式: a 2-b 2=(a+ b )(a- b );(2)完全平方公式: a 2+2ab+b 2=(a+b)2, a 2-2ab+b 2=(a-b)2.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 提取、二 公式、三 分组、四 十字; (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 (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 (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6.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1)换位整理,加括号或去括号整理;(2)提负号;(3)全变号;(4)换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7)灵活分组;(8)提取分数系数;(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10)拆项或补项.7.完全平方式:能化为(m+n )2的多项式叫完全平方式;对于二次三项式x 2+px+q , 有“ x 2+px+q 是完全平方式 ⇔ q 2p 2=⎪⎭⎫⎝⎛”.分式1.分式:一般地,用A 、B 表示两个整式,A ÷B 就可以表示为B A 的形式,如果B 中含有字母,式子BA 叫- 2 -做分式.2.有理式: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即 ⎩⎨⎧分式整式有理式.3.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4.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注意:在分式中,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即 分母分子分母分子分母分子分母分子-=-=-=---(3)繁分式化简时,采用分子分母同乘小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比较简单.5.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注意:分式约分前经常需要先因式分解.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这个分式叫做最简分式;注意:分式计算的最后结果要求化为最简分式. 7.分式的乘除法法则:,bdacd c b a =⋅bcad c d b a d c b a =⋅=÷. 8.分式的乘方:为正整数)(n .b a b a n n n=⎪⎭⎫⎝⎛.9.负整指数计算法则: (1)公式: a 0=1(a ≠0), a -n=na 1(a ≠0); (2)正整指数的运算法则都可用于负整指数计算;(3)公式:nna b b a ⎪⎭⎫⎝⎛=⎪⎭⎫⎝⎛-,n m m n a b b a =--;(4)公式: (-1)-2=1, (-1)-3=-1.10.分式的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注意:分式的通分前要先确定最简公分母.- 3 -11.最简公分母的确定: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因式的最高次幂. 12.同分母与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c b a c b c a ±=±bdbcad bd bc bd ad d c b a ±=±=±. 13.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在方程ax+b=0(a ≠0)中,x 是未知数,a 和b 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 来说,字母a 是x 的系数,叫做字母系数,字母b 是常数项,我们称它为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注意:在字母方程中,一般用a 、b 、c 等表示已知数,用x 、y 、z 等表示未知数.14.公式变形:把一个公式从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叫做公式变形;注意:公式变形的本质就是解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特别要注意:字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含字母的代数式时,一般需要先确认这个代数式的值不为0.15.分式方程: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注意:以前学过的,分母里不含未知数的方程是整式方程.16.分式方程的增根:在解分式方程时,为了去分母,方程的两边同乘以了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所以可能产生增根,故分式方程必须验增根;注意:在解方程时,方程的两边一般不要同时除以含未知数的代数式,因为可能丢根.17.分式方程验增根的方法:把分式方程求出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或分式方程的每个分母),若值为零,求出的根是增根,这时原方程无解;若值不为零,求出的根是原方程的解;注意:由此可判断,使分母的值为零的未知数的值可能是原方程的增根.18.分式方程的应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整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一样,但需要增加“验增根”的程序. 数的开方1.平方根的定义:若x 2=a,那么x 叫a 的平方根,(即a 的平方根是x );注意:(1)a 叫x 的平方数,(2)已知x 求a 叫乘方,已知a 求x 叫开方,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 2.平方根的性质:(1)正数的平方根是一对相反数; (2)0的平方根还是0; (3)负数没有平方根.- 4 -3.平方根的表示方法:a 的平方根表示为a 和a -.注意:a 可以看作是一个数,也可以认为是一个数开二次方的运算.4.算术平方根: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a 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a .注意:0的算术平方根还是0. 5.三个重要非负数: a 2≥0 ,|a|≥0 ,a ≥0 .注意:非负数之和为0,说明它们都是0. 6.两个重要公式: (1)()a a 2=; (a ≥0)(2) ⎩⎨⎧<-≥==)0a (a )0a (a a a 2 .7.立方根的定义:若x 3=a,那么x 叫a 的立方根,(即a 的立方根是x ).注意:(1)a 叫x 的立方数;(2)a 的立方根表示为3a ;即把a 开三次方. 8.立方根的性质:(1)正数的立方根是一个正数; (2)0的立方根还是0; (3)负数的立方根是一个负数. 9.立方根的特性:33a a -=-.10.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注意:π和开方开不尽的数是无理数. 11.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12.实数的分类:(1)⎪⎪⎪⎩⎪⎪⎪⎨⎧⎭⎬⎫⎩⎨⎧⎪⎭⎪⎬⎫⎪⎩⎪⎨⎧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实数0(2)⎪⎩⎪⎨⎧负实数正实数实数0 . 13.数轴的性质: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14.无理数的近似值:实数计算的结果中若含有无理数且题目无近似要求,则结果应该用无理数表示;如果题目有近似要求,则结果应该用无理数的近似值表示.注意:(1)近似计算时,中间过程要多保留一位;(2)要求记忆:414.12= 732.13= 236.25=.三角形几何A级概念:(要求深刻理解、熟练运用、主要用于几何证明)- 5 -- 6 -- 7 -- 8 -几何B级概念:(要求理解、会讲、会用,主要用于填空和选择题)一基本概念: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角形的外角、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的集合定义、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尺规作图、辅助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集合定义、轴对称的定义、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勾股数.二常识:1.三角形中,第三边长的判断:另两边之差<第三边<另两边之和.2.三角形中,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线,它们都分别交于一点,其中前两个交点都在三角形内,- 10 -- 11 -而第三个交点可在三角形内,三角形上,三角形外.注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是线段. 3.如图,三角形中,有一个重要的面积等式,即:若CD ⊥AB ,BE ⊥CA ,则CD ·AB=BE ·CA. 4.三角形能否成立的条件是:最长边<另两边之和.5.直角三角形能否成立的条件是:最长边的平方等于另两边的平方和. 6.分别含30°、45°、60°的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7.如图,双垂图形中,有两个重要的性质,即: (1) AC ·CB=CD ·AB ; (2)∠1=∠B ,∠2=∠A .8.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内角是钝角,但最少有两个外角是钝角.9.全等三角形中,重合的点是对应顶点,对应顶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 10.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11.几何习题中,“文字叙述题”需要自己画图,写已知、求证、证明. 12.符合“AAA ”“SSA ”条件的三角形不能判定全等.13.几何习题经常用四种方法进行分析:(1)分析综合法;(2)方程分析法;(3)代入分析法;(4)图形观察法.14.几何基本作图分为:(1)作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角等于已知角;(3)作已知角的平分线;(4)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5)作线段的中垂线;(6)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15.会用尺规完成“SAS ”、“ASA ”、“AAS ”、“SSS ”、“HL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作图.16.作图题在分析过程中,首先要画出草图并标出字母,然后确定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注意:每步作图都应该是几何基本作图.17.几何画图的类型:(1)估画图;(2)工具画图;(3)尺规画图. ※18.几何重要图形和辅助线: (1)选取和作辅助线的原则:① 构造特殊图形,使可用的定理增加;ABCEDA BC D 12②一举多得;③聚合题目中的分散条件,转移线段,转移角;④作辅助线必须符合几何基本作图.(2)已知角平分线.(若BD是角平分线)(3)已知三角形中线(若AD是BC的中线)(4)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 12 -(5)其它- 13 -。

轴对称(全章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人教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

轴对称(全章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人教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

专题13.12轴对称(全章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第一部分【知识点归纳】【知识点一】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轴对称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①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是全等形;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则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③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点在对称轴上.(3)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区别: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指具有特殊形状的一个图形;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而轴对称图形是对一个图形来说的.联系: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知识点二】作轴对称图形(1)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我们只要分别作出这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再连接这些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对于一些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图形,只要作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知识点三】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1)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特别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每个底角都等于45°.(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即“等角对等边”).2.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第二部分【题型展示与方法点拨】【题型1】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求值【例1】(2024八年级上·江苏·专题练习)如图,点P 在四边形ABCD 的内部,且点P 与点M 关于AD 对称,PM 交AD 于点G ,点P 与点N 关于BC 对称,PN 交BC 于点H ,MN 分别交AD BC ,于点E F ,.(1)连接PE PF ,,若12cm MN =,求PEF !的周长;(2)若134C D ∠+∠=︒,求HPG ∠的度数.【答案】(1)12cm (2)134°【分析】本题主经考查了轴对称与多边形综合.熟练掌握轴对称性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n 边形内角和公式()2180n -⋅︒.(1)根据轴对称性质得到,PE ME =,PF NF =,得到PEF !的周长等于线段MN 的长度,为12cm .(2)根据轴对称性质得到,PM AD ⊥,90PGA ∠=︒,PN BC ⊥,90PHB ∠=︒,根据四边形ABCD 内角和为360︒与134C D ∠+∠=︒,得到226A B ∠+∠=︒,根据五边形ABFPE 内角和为540︒,得到134HPG ∠=︒.解:(1)如图,∵点P 与点M 关于AD 对称,∴PE ME =,∵点P 与点N 关于BC 对称,∴PF NF =,∵12ME EF FN MN ++==,∴PEF !的周长为12cm .(2)解:∵点P 与点M 关于AD 对称,∴PM AD ⊥,即90PGA ∠=︒,∵点P 与点N 关于BC 对称,∴PN BC ⊥,即90PHB ∠=︒,∵360A B C D ∠+∠+∠+∠=︒,134C D ∠+∠=︒,∴226A B ∠+∠=︒,∵540A B PHB HPG PGA ∠+∠+∠+∠+∠=︒,∴134HPG ∠=︒.【变式1】(23-24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AD =,将ABC V 沿着AC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CD 上的点B '处,若110BAD ∠=︒,则ACB =∠()A .55︒B .45︒C .40︒D .35︒【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四边形内角和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四边形AOB E ',解题时注意: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连接AB ',BB ',过A 作AE CD ⊥于E ,依据BAC B AC '∠=∠,DAE B AE '∠=∠,即可得出12CAE BAD ∠=∠,再根据四边形内角和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得到1902ACB ACB BAD '∠=∠=︒-∠.解:如图,连接BB ',过A 作AE CD ⊥于E ,点B 关于AC 的对称点B '恰好落在CD 上,AC ∴垂直平分BB ',AB AB '∴=,BAC B AC '∴∠=∠,AB AD = ,AD AB '∴=,又AE CD ⊥Q ,DAE B AE '∴∠=∠,1552CAE BAD ∴∠=∠=︒,又90AEC =︒∠ ,35ACB ACB '∴∠=∠=︒,故选:D .【变式2】(22-23八年级上·江苏镇江·阶段练习)如图,APT △与CPT △关于直线PT 对称,A APT ∠=∠,延长AT 交PC 于点F ,当A ∠=︒时,FTC C ∠=∠.【答案】36【分析】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等知识,证明2APF AFP A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构建方程求解即可.解:APT 与CPT △关于直线PT 对称,A C TA TC APT CPT ∠∠∠∠∴===,,,A APT ∠∠= ,A C APT CPT ∠∠∠∠∴===,FTC C ∠∠= ,22AFP C FTC C A ∠∠∠∠∠∴=+==,180A APF AFP ∠∠∠++=︒ ,5180A ∴∠=︒,36A ∴∠=︒,故答案为:36.【题型2】利用折叠的特征求值【例2】(23-24七年级下·河南新乡·期末)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 中,点E 在边AD 上,点F 在边BC 上,四边形CDEF 沿EF 翻折得到四边形C D EF ''且点D ¢恰好落在边AB 上;将AED '△沿ED '折叠得到A ED ''△且点A '恰好落在边BC 上.(1)若77BFE ∠=︒,则BFC '∠=.(2)若50A D B '∠='︒,求A EF '∠的度数.【答案】(1)26︒(2)52.5A EF '∠=︒【分析】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熟练用折叠的性质进行角度的转换是解题的关键.(1)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EFC EFC '∠=∠,设BFC x '∠=,则可得77EFC x '∠=+︒,根据180EFB EFC ∠+∠=︒列方程,即可解答;(2)根据50A D B '∠='︒可求得EA F '∠,再求出AED '∠和D EA ''∠,利用折叠的性质即可得到D EF '∠,即可解答.解:(1) 四边形CDEF 沿EF 翻折得到四边形C D EF ''且点D ¢恰好落在边AB 上,EFC EFC '∴∠=∠,设BFC x '∠=,则可得77EFC EFC x '∠=∠=+︒,根据180EFB EFC ∠+∠=︒可得7777180x ︒++︒=︒,解得26x =︒,故答案为:26︒;(2)解:在A D B '' 中,∵50A D B '∠='︒,90B Ð=°,40D A B ''∴∠=︒,∵点A '恰好落在边BC 上,90D A E A ''∴∠=∠=︒.180904050EA F ∴∠=︒-︒-︒='︒,AD BC ∥ ,50AEA EA F ''∴∠=∠=︒,1252AED A ED AEA ∴︒''''∠=∠=∠=由折叠的性质,知()1180257752D EF DEF ∠=∠=⨯︒-︒=︒'.52.5A EF D EF A ED ∴∠=∠-'='∠''︒.【变式1】(23-24九年级上·山东枣庄·开学考试)如图,四边形ABCD 为一矩形纸带,点E F 、分别在边AB CD 、上,将纸带沿EF 折叠,点A D 、的对应点分别为A ''、D ,若235∠=︒,则1∠的度数为()A .62.5︒B .72.5︒C .55︒D .45︒【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邻补角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由235∠=︒可得145AEA '∠=︒,再利用折叠的性质求得AEF ∠的度数,然后利用平行线性质即可求得答案,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解:∵235∠=︒,∴18035145AEA ∠=︒-︒='︒,由折叠性质可得,172.52AEF A EF AEA ∠='∠='∠=︒,∵AB CD ∥,∴272.5AEF ∠=∠=︒,故选:B .【变式2】(2024八年级上·江苏·专题练习)如图,在ABC V 和DCB △中,90,,A D AC BD ∠=∠=︒相交于点E ,AE DE =.将CDE 沿CE 折叠,点D 落在点D ¢处,若30BED ∠='︒,则BCD '∠的大小为.【答案】22.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的性质.证明()ASA ABE DCE ≌,得,ABE DCE BE CE ∠=∠=,然后由翻折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解:在ABE 和DCE △中,90A D AE DE AEB DEC ∠==︒⎧⎪=⎨⎪∠=∠⎩,∴()ASA ABE DCE ≌,∴,ABE DCE BE CE ∠=∠=,∴EBC ECB ∠=∠,由翻折可知:,D CE DCE D EC DEC ''∠=∠∠=∠,∵30BED ∠='︒,∴()118030752D EC DEC AEB ∠=∠=∠=︒-︒='︒,∴907515ABE ∠=︒-︒=︒,∴15ABE DCE D CE '∠=∠=∠=︒,∵,75BE CE AEB =∠=︒,∴37.5EBC ECB ∠=∠=︒,∴37.51522.5BCD EBC D CE ∠=∠-∠=︒-︒=''︒,故答案为:22.5︒.【题型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求值【例3】(23-24八年级上·江苏宿迁·期中)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DF 、分别是ABD △和ACD 的高.(1)试说明AD 垂直平分EF ;(2)若8628ABC AB AC S === ,,,求DE的长.【答案】(1)详见解析(2)4【分析】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垂直平分线的判定等知识,证明()Rt Rt HL AED AFD ≌是解题的关键.(1)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DE DF =,证明()Rt Rt HL AED AFD ≌,则AE AF =,即可证明结论;(2)根据28ABC S =△列式计算即可.解:(1)证明:∵AD 是ABC ABC △△的角平分线,DE DF 、分别是ABD △和ACD 的高.∴DE DF =,在Rt AED △与Rt AFD △中,AD AD DE DF =⎧⎨=⎩,∴()Rt Rt HL AED AFD ≌,∴AE AF =,∵DE DF =,∴AD 垂直平分EF ;(2)解:∵DE DF =,∴()11128222ABD ACD S S AB ED AC DF DE AB AC +=⋅+⋅=+= ,∵14AB AC +=,∴4DE =.【变式1】(23-24八年级上·四川巴中·期末)如图,在ABC V 中,分别以点A 和点B 为圆心,大于12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交BC 于点D ,连接AD .若7AC =,12BC =,则ADC △的周长为()A .12B .14C .19D .26【答案】C【分析】由作图可知,MN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A DB =,通过等量代换即可求解,本题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从作图方法中识别出垂直平分线的作法.解:由题意可得,MN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DA DB ∴=,71219ABC C AC AD CD AC CD BD AC BC =++=++=+=+= ,故选:C .【变式2】(23-24九年级上·重庆·期末)如图在ABC V 中,D 为AB 中点,DE AB ⊥,180ACE BCE ∠+∠=︒,EF BC ⊥交BC 于F ,8AC =,12BC =,则BF 的长为.【答案】10【分析】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等;连接AE ,过点E 作EG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G ,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EA EB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EG EF =,由HL 得Rt Rt EFC EGC ≌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CF CG =,同理可得BF AG =,即可求解;掌握相关的判定方法及性质,能根据题意作出恰当的辅助线,构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解:如图,连接AE ,过点E 作EG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G ,D 为AB 中点,DE AB ⊥,EA EB ∴=,180ACE BCE ∠+∠=︒ ,180ACE ECG ∠+∠=︒,ECG BCE ∴∠=∠,EF BC ⊥ ,EG AC ⊥,EG EF ∴=,在Rt EFC △和Rt EGC 中,CE CE EF EG=⎧⎨=⎩,Rt Rt EFC EGC ∴≌ (HL ),CF CG ∴=,同理可得:Rt Rt BFE AGE ≌ ,BF AG ∴=,BC CF AC CG ∴-=+,128CF CF ∴-=+,解得:2CF =,12210BF ∴=-=,故答案:10.【题型4】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求值或证明【例4】(2024八年级上·江苏·专题练习)如图,在ABC V 中,AC BC =,120ACB ∠=°,CD 是AB 边上的中线,BD 的垂直平分线EF 交BC 于点E ,交AB 于点F ,15CDG ∠=︒.(1)求证:AD AG =;(2)试判断CDE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等边三角形,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D AB ⊥,30A B ==︒∠∠,AD DB =,进而根据15CDG ∠=︒,得出AGD ADG ∠=∠,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得证;(2)根据EF 是BD 的垂直平分线,得出DE EB =,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30EDB B ∠=∠=︒,进而得出60DCE CDE ∠=∠=︒,可得CDE 是等边三角形.(1)证明:∵AC BC =,120ACB ∠=°,CD 是BC 边上的中线,∴CD AB ⊥,()1180302A B ACB ∠=∠=︒-∠=︒,AD BD =,∴90ADC CDB ∠=∠=︒,∵15CDG ∠=︒,∴9075ADG CDG ∠=︒-∠=︒,∵18075AGD A ADG ∠=︒-∠-∠=︒,∴AGD ADG ∠=∠,∴AD AG =;(2)结论:CDE 是等边三角形.∵EF 垂直平分线段BD ,∴DE EB =,∵30B ∠=︒,∴30EDB B ∠=∠=︒,∴9060CDE EDB ∠=︒-∠=︒,又∵AC BC =,120ACB ∠=°,CD 是BC 边上的中线,∴1602DCB ACB ∠=∠=︒,∴60DCE CDE ∠=∠=︒,∴CDE 是等边三角形.【变式1】(23-24八年级上·湖南株洲·期末)在ABC V 中,36A ∠=︒,72B ∠=︒,则ABC V 是()A .钝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72C B ∠=∠=︒即可判断.解:在ABC V 中,36A ∠=︒,72B ∠=︒,∴18072C A B B ∠=︒-∠-∠=︒=∠,∴ABC V 是等腰三角形,故选:B .【变式2】(23-24八年级上·重庆沙坪坝·期末)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D =,DE AB ⊥于点E ,若4BC =,BDC 的周长为10,则AE 的长为.【答案】3【分析】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已知可得6BD CD +=,从而可得6AB AC ==,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计算解答.解:4BC = ,且BDC 的周长为10,1046BD CD ∴+=-=,AD BD = ,6AD DC ∴+=,6AC ∴=,AB AC = ,6AB ∴=,AD DB = ,DE AB ⊥,132AE AB ∴==.故答案为:3.【题型5】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求值或证明【例5】(2024八年级上·江苏·专题练习)如图,已知Rt ABC △中,90ACB ∠=︒,CD AB ⊥于D ,BAC ∠的平分线分别交BC ,CD 于E 、F .(1)试说明CEF △是等腰三角形.(2)若点E 恰好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试说明线段AC 与线段AB 之间的数量关系.【答案】(1)见解析(2)12AC AB =【分析】(1)首先根据条件90ACB ∠=︒,CD AB ⊥,可证出90B BAC ∠+∠=︒,90CAD ACD ∠+∠=︒,再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得到ACD B ∠=∠,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到CFE CEF ∠=∠,最后利用等角对等边即可得出答案;(2)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E BE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AB B ∠=∠,由AE 是BAC ∠的平分线,得到CAE EAB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1)∵90ACB ∠=︒,∴90B BAC ∠+∠=︒,∵CD AB ⊥,∴90CAD ACD ∠+∠=︒,∴ACD B ∠=∠,∵AE 是BAC ∠的平分线,∴CAE EAB ∠=∠,∵EAB B CEA CAE ACD CFE ∠+∠=∠∠+∠=∠,,∴CFE CEF ∠=∠,∴CF CE =,∴CEF △是等腰三角形;(2)∵点E 恰好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AE BE =,∴EAB B ∠=∠,∵AE 是BAC ∠的平分线,∴CAE EAB ∠=∠,∴2CAB B ∠=∠,∵90ACB ∠=︒,∴90CAB B ∠+∠=︒,∴30B ∠=︒,∴12AC AB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综合,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性质,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23-24八年级上·福建福州·期末)如果,,a b c 为三角形的三边长,且满足()()()0a b b c c a ---=,那么该三角形的形状为()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不等边三角形D .无法确定【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根据()()()0a b b c c a ---=得到a b =或a c =或b c =或a b c ==,从而可以判定该三角形的形状.解:∵()()()0a b b c c a ---=,∴0a b -=或0b c -=或0c a -=或0a b b c c a -=-=-=,解得a b =或a c =或b c =或a b c ==,∴该三角形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故选:D .【变式2】(23-24九年级上·河北邯郸·期末)如图1,ABC V 和ADE V 是等边三角形,连接BD ,CE 交于点F .(1)BD CE 的值为;(2)BFC ∠的度数为︒.【答案】160【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 AC =,AD AE =,BAC DAE ∠=∠,再由DAE BAE BAC BAE ∠+∠=∠+∠,得出CAE BAD ∠=∠,利用SAS 可证得CAE BAD ≌△△,从而可得出结论;(2)由()SAS CAE BAD △≌△,可得ABD ACE ∠=∠,再根据AOC BOF ∠=∠,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即可求解.解:(1)∵ABC V 和ADE V 是等边三角形,∴AB AC =,AD AE =,BAC DAE ∠=∠,∵DAE BAE BAC BAE ∠+∠=∠+∠,∴CAE BAD ∠=∠,∴()SAS CAE BAD △≌△,∴BD CE =,则1BD CE=,故答案为:1;(2)由()SAS CAE BAD △≌△,可得ABD ACE ∠=∠,∵AOC BOF ∠=∠,AOC ACE BAC BOF ABD BFC ∠+∠+∠=∠+∠+∠,∴60CFB BAC ∠=∠=︒,∴60BFC ∠=︒,故答案为:60.【题型6】利用30度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求值或证明【例6】(2024八年级上·江苏·专题练习)在Rt ABC △中,90ACB ∠=︒,M 是边AB 的中点,CH AB ⊥于点H ,CD 平分ACB ∠.(1)求证:CD 平分MCH ∠;(2)过点M 作AB 的垂线交CD 的延长线于点E ,求证:CM EM =;(3)AEM △是什么三角形?证明你的猜想.【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AE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AM CM BM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AB ACM ∠=∠,由余角的性质得到CAB BCH ∠=∠,等量代换得到BCH ACM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CD BCD ∠=∠,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EM AB ⊥,CH AB ⊥,得到EM AB ∥,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HCD MED ∠=∠,由于HCD MCD ∠=∠,于是得到MCD MED ∠=∠,即可得到结论;(3)根据CM EM =,AM CM BM ==,于是得到EM AM BM ==,由EM AB ⊥,推出AE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证明:Rt ABC △中,90ACB ∠=︒,M 是AB 边的中点,AM CM BM ∴==,CAB ACM ∴∠=∠,90CAB ABC ∴∠=-∠,CH AB ⊥ ,90BCH ABC ∴∠=-∠,CAB BCH ∴∠=∠,BCH ACM ∴∠=∠,CD 平分ACB ∠,ACD BCD ∴∠=∠,ACD ACM BCD BCH ∴∠-∠=∠-∠,即MCD HCD ∠=∠,CD ∴平分MCH ∠;(2)证明:EM AB ⊥ ,CH AB ⊥,∴EM CH ∥,HCD MED ∴∠=∠,HCD MCD ∠=∠ ,MCD MED ∴∠=∠,CM EM ∴=;(3)解:AE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M EM = ,AM CM BM ==,EM AM BM ∴==,EM AB ⊥ ,AE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拨】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各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23-24九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如图,ABC V 中,9030ACB A ∠=︒∠=︒,,CD AB ⊥于点D ,若1BD =,则AD 的长度为()A .5B .4C .3D .2【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运用“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分别求得BC 和AB 的长,进而求得AD 的长.解:∵在ABC V 中,9030ACB A ∠=︒∠=︒,,∴=60B ∠︒,∵CD AB ⊥,∴30BCD ∠=︒,∴在Rt BCD △中,22BC BD ==,∴在Rt ABC △中,24AB BC ==,∴413AD AB BD =-=-=.故选:C .【变式2】(23-24七年级下·陕西西安·阶段练习)如图,在Rt ABC △中,90C ∠=︒,AD 是CAB △的平分线,DE 垂直平分AB ,若3CD =,则BD =.【答案】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由角平分线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得30B CAD DAB∠=∠=∠=︒,在Rt ACD△中,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AD,则可得出BD的长.解:DE垂直平分AB,DA DB∴=,B DAB∴∠=∠,AD平分CAB∠,CAD DAB∴∠=∠,90C∠=︒,390CAD∴∠=︒,30CAD∴∠=︒,26AD CD∴==,6BD AD∴==.故答案为:6.第三部分【中考链接与拓展延伸】1、直通中考【例1】(2024·四川巴中·中考真题)如图,在ABCV中,D是AC的中点,CE AB⊥,BD与CE交于点O,且BE C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D的垂直平分线一定与AB相交于点EB.3BDC ABD∠=∠C.当E为AB中点时,ABCV是等边三角形D.当E为AB中点时,34BOCAECSS=△△【答案】D【分析】连接DE ,根据CE AB ⊥,点D 是AC 的中点得12DE AD CD AC ===,则BE DE =,进而得点D 在线段BD 的垂直平分线上,由此可对选项A进行判断;设ABD α∠=,根据BE DE =得EDB ABD α∠=∠=,的2AED EDB ABD α∠=∠+∠=,再根据DE AD =得2A AED α∠=∠=,则3BDC A ABD α∠=∠+∠=,由此可对选项B进行判断;当E 为AB 中点时,则12BE AB =,CE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由此得AC BC =,然后根据12BE AB =,12CD AC =,BE CD =得AB AC =,由此可对选项C进行判断;连接AO 并延长交BC 于F ,根据ABC V 是等边三角形得30OBC OAC ∠=∠=︒,则OA OB =,进而得2OB OF =,3AF OF =,由此得12OBC S BC OF ∆=⋅,1322ABC S BC AF BC OF ∆=⋅=⋅,由此可对选项D进行判断,综上所述即可得出答案.解:连接DE ,如图1所示:CE AB ⊥ ,点D 是AC 的中点,DE ∴为Rt AEC △斜边上的中线,12DE AD CD AC ∴===,BE CD = ,BE DE ∴=,∴点D 在线段BD 的垂直平分线上,即线段BD 的垂直平分线一定与AB 相交于点E ,故选项A 正确,不符合题意;设ABD α∠=,BE DE = ,EDB ABD α∴∠=∠=,2AED EDB ABD α∴∠=∠+∠=,DE AD = ,2A AED α∴∠=∠=,3BDC A ABD α∴∠=∠+∠=,即3BDC ABD ∠=∠,故选B 正确,不符合题意;当E 为AB 中点时,则12BE AB =,CE AB ⊥ ,CE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AC BC ∴=,12BE AB = ,12CD AC =,BE CD =,AB AC ∴=,AC BC AB ∴==,ABC ∴ 是等边三角形,故选C 正确,不符合题意;连接AO ,并延长交BC 于F ,如图2所示:当E 为AB 中点时,点D 为AC 的中点,∴根据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点得:点F 为BC 的中点,当E 为AB 中点时,ABC V 是等边三角形,60ABC BAC ∴∠=∠=︒,AF BC ⊥,AF 平分OAC ∠,BD 平分ABC ∠,30OBC OAC ∴∠=∠=︒,OA OB ∴=,在Rt OBF △中,2OB OF =,2OA OB OF ∴==,3AF OA OF OF ∴=+=,12OBC S BC OF ∆∴=⋅,1322ABC S BC AF BC OF ∆=⋅=⋅,∴13OBC ABC S S ∆∆=,故选项D 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理解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2】(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如图,在ABC V 中,5030B C ︒∠∠=︒=,,A 是高,以点A 为圆心,A 长为半径画弧,交AC 于点E ,再分别以B 、E 为圆心,大于12BE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BAC ∠的内部交于点F ,作射线AF ,则DAF ∠=.【答案】10︒/10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作法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根据题意得出AF 平分BAC ∠,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解:因为5030B C ∠=︒∠=︒,,所以1805030100BAC ∠=︒-︒-︒=︒,根据题意得:AF 平分BAC ∠,所以1502BAF BAC ∠==︒,因为AD 为高,所以90BDA ∠=︒,所以180509040BAD ∠=︒-︒-︒=︒,所以504010DAF BAF BAD ∠=∠-∠=︒-︒=︒,故答案为:10︒.2、拓展延伸【例】(22-23八年级上·吉林长春·阶段练习)在等腰ABC V 中,CA CB =,30B ∠=︒,将一块足够大的直角三角尺PMN (90M ∠=︒、30MPN ∠=︒)按如图所示放置,顶点P 在线段AB 上滑动,三角尺的直角边PM 始终经过点C ,并且与CB 的夹角PCB α∠=,斜边PN 交AC 于点D .(1)当P 运动到AB 中点时,α=__________度;(2)当45α=︒时,请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ABC V 除外)__________.(3)在点P 的滑动过程中,当PCD △的形状是以PC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请在指定位置画出此时形成的图形,并指出此时图中的所有直角三角形(PMN 除外).不用说明理由.【答案】(1)60;(2)ACP △和PCD △;(3)此时图中的所有直角三角形是PBC △和APD △.【分析】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外角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P AB ⊥,求得90BPC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120BCA ∠=︒,求得1204575ACP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ACP △是等腰三角形,求得PDC PCD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PCD △是等腰三角形(3)当PD CD =时,PCD △以PC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30PCD CPD ∠=∠=︒,即12030α-=°°,推出PBC △是直角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60CPB ∠=︒,求得603090BPD ∠=︒+︒=︒,于是得到APD △是直角三角形.解:(1)AC BC = ,点P 为AB 中点,CP AB ∴⊥,90BPC ∴∠=︒,30B ∠=︒ ,903060α∴=︒-︒=︒,故答案为:60;(2)CA CB = ,30B ∠=︒,30A B ∴∠=∠=︒,120BCA ∴∠=︒,45BCP α∠==︒ ,1204575ACP ∴∠=︒-︒=︒,75APC BCP B ∠=∠+∠=︒ ,ACP APC ∴∠=∠,ACP ∴△是等腰三角形,30CPD ∠=︒ ,45APD ∴∠=︒,75CDP A APD ∴∠=∠+∠=︒,PDC PCD ∴∠=∠,PCD ∴ 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ACP △和PCD △;(3)如图,120ACB ∠=︒ ,120PCD α∴∠=︒-,当PD CD =时,PCD △以PC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30PCD CPD ∴∠=∠=︒,即12030α-=°°,90α∴=︒;PBC ∴△是直角三角形,60CPB ∴∠=︒,6030BPD ∴∠=︒+︒,90APD ∴∠=︒,APD ∴ 是直角三角形,综上所述,此时图中的所有直角三角形是PBC △和APD △.。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图形的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知识点归纳及中考典型题解析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图形的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知识点归纳及中考典型题解析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图形的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知识点归纳及中考典型题解析一、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如果两个图形对折后,这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性质对应线段相等AB=ACAB=A′B′,BC=B′C′,AC=A′C′对应角相等∠B=∠C∠A=∠A′,∠B=∠B′,∠C=∠C′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区别(1)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只对一个图形而言;(2)对称轴不一定只有一条(1)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必须涉及两个图形;(2)只有一条对称轴关系(1)沿对称轴对折,两部分重合;(2)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就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1)沿对称轴翻折,两个图形重合;(2)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拼在一起,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1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圆.2.折叠的性质折叠的实质是轴对称,折叠前后的两图形全等,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注意】凡是在几何图形中出现“折叠”这个字眼时,第一反应即存在一组全等图形,其次找出与要求几何量相关的条件量.解决折叠问题时,首先清楚折叠和轴对称能够提供我们隐含的且可利用的条件,分析角之间、线段之间的关系,借助勾股定理建立关系式求出答案,所求问题具有不确定性时,常常采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3.作某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的一般步骤(1)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对称轴)的垂线,标出垂足;(2)在这条直线另一侧从垂足除法截取与已知点到垂足的距离相等的线段,那么截点就是这点关于该直线的对称点.4.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的一般步骤(1)作出图形的关键点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2)把这些对称点顺次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符合条件的对称图形.二、图形的平移1.定义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由一个位置沿某个方向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2.三大要素一是平移的起点,二是平移的方向,三是平移的距离.3.性质(1)平移前后,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2)各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3)平移前后的图形全等.4.作图步骤(1)根据题意,确定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2)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3)按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平移各个关键点,得到各关键点的对应点;(4)按原图形依次连接对应点,得到平移后的图形.三、图形的旋转1.定义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过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旋转.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过的这个角叫做旋转角.2.三大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3.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每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4.作图步骤(1)根据题意,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及旋转角;(2)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3)连接关键点与旋转中心,按旋转方向与旋转角将它们旋转,得到各关键点的对应点;(4)按原图形依次连接对应点,得到旋转后的图形.【注意】旋转是一种全等变换,旋转改变的是图形的位置,图形的大小关系不发生改变,所以在解答有关旋转的问题时,要注意挖掘相等线段、角,因此特殊三角形性质的运用、锐角三角函数建立的边角关系起着关键的作用.四、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定义如果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后能与它自身重合,我们就把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如果一个图形绕某点旋转180°后与另一个图形重合,我们就把这两个图形叫做成中心对称性质对应点点A与点C,点B与点D点A与点A′,点B与点B′,点C与点C′对应线段AB=CD,AD=BCAB=A′B′,BC=B′C′,AC=A′C′对应角∠A=∠C∠B=∠D∠A=∠A′,∠B=∠B′,∠C=∠C′区别中心对称图形是指具有某种特性的一个图形中心对称是指两个图形的关系联系把中心对称图形的两个部分看成“两个图形”,则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把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则“整体”成为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圆等.考向一轴对称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区别:轴对称图形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它是指一个图形所具有的对称性质,而轴对称则是针对两个图形而言的,它描述的是两个图形的一种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其自身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重合,而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一个图形与另一个图形重合.联系: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时,它就成了一个轴对称图形.典例1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02月04日~2022年02月2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全国上下掀起喜迎冬奥热潮,下列四个汉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A【解析】A、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A.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考向二平移1.平移后,对应线段相等且平行,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2.平移后,对应角相等且对应角的两边分别平行或一条边共线,方向相同.3.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平移后新旧两图形全等.典例2下列运动中:①荡秋千;②钟摆的摆动;③拉抽屉时的抽屉;④工厂里的输送带上的物品,不属于平移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答案】C【解析】①荡秋千,是旋转,不是平移;②钟摆的摆动,是旋转,不是平移;③拉抽屉时抽屉的运动,是平移;④工厂里的输送带上的物品运动,是平移;故选C.2.下列四组图形都含有两个可以重合的三角形,其中可以通过平移其中一个三角形得到另一个三角形的是A.B.C.D.3.如图,两只蚂蚁以相同的速度沿两条不同的路径,同时从A出发爬到B,则A.乙比甲先到B.甲比乙先到C.甲和乙同时到D.无法确定考向三旋转通过旋转,图形中的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沿相同的方向旋转了同样大小的角度,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在旋转过程中,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典例3 如图,在ABC △中,65BAC ∠=︒,以点A 为旋转中心,将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得AB C ''△,连接BB ',若BB'AC ∥,则BAC '∠的大小是A .15︒B .25︒C .35︒D .45︒【答案】A【解析】∵△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到△AB ′C ′的位置, ∴AB ′=AB ,∠B ′AC ′=∠BAC =65︒, ∴∠AB ′B =∠ABB ′, ∵BB ′∥AC ,∴∠ABB ′=∠CAB =65°, ∴∠AB ′B =∠ABB ′=65°, ∴∠BAB ′=180°–2×65°=50°,∴∠BAC ′=∠B ′AC ′–∠BAB ′=65°–50°=15°, 故选A .4.五角星可以看成由一个四边形旋转若干次而生成的,则每次旋转的度数可以是A .36°B .60°C .72°D .90°5.如图将△AB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ED ,若点B 、D 、E 在同一条直线上,∠BAC =20°,则∠ADB的度数为A.55°B.60°C.65°D.70°考向四中心对称识别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①识别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是一类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若把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称,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则称该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为它的一条对称轴.轴对称图形有一条或几条对称轴.②中心对称图形识别:看是否存在一点,把图形绕该点旋转180°后能与原图形重合.典例4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B【解析】A、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B、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C、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D、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6.下列图形中,△A′B′C′与△ABC成中心对称的是A.B.C.D.1.下列四个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已知点A的坐标为(3,–2),则点A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的坐标为A.(0,–2)B.(6,–2)C.(3,1)D.(3,–5)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旋转中心到对应点的距离相等;②对称中心是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③旋转后的两个图形的对应边所在直线的夹角等于旋转角;④任意一个等边三角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A.1个B.2个C.3个D.4个4.如图,在方格纸中的△ABC经过变换得到△DEF,正确的变换是A.把△ABC向右平移6格B.把△ABC向右平移4格,再向上平移1格C.把△ABC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6格D.把△ABC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6格5.如图,已知菱形OABC的顶点O(0,0),B(–2,–2),若菱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每秒旋转45°,则第60秒时,菱形的对角线交点D的坐标为A.(1,–1)B.(–1,–1)C.(1,1)D.(–1,1)6.在菱形ABCD中,AB=2,∠BAD=120°,点E,F分别是边AB,BC边上的动点,沿EF折叠△BEF,使点B的对应点B’始终落在边CD上,则A、E两点之间的最大距离为__________.7.将一张长方形纸条折成如图所示的形状,若∠1=110°,则∠2=__________°.8.如图所示,直线EF过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O,且分别交AD、BC于E、F,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ABCD面积的____.9.如图,将矩形ABCD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矩形AB′C′D′的位置,旋转角为α(0°<α<90°).若∠1=112°,则∠α=__________°.10.△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位置如图所示.(1)若△A 1B 1C 1与△ABC 关于原点O 成中心对称,则点A 1的坐标为__________; (2)将△ABC 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A 2B 2C 2,则点B 2的坐标为__________; (3)画出△ABC 绕O 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A 3B 3C 3,并求点C 走过的路径长.11.如图,在ABC △中,D 为BC 上任一点,DE AC ∥交AB 于点E DF AB ,∥交AC 于点F ,求证:点E F ,关于AD 的中点对称.12.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ABC的顶点都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网格线的交点)上.(1)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平面内作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使点A坐标为(1,3),点B坐标为(2,1);(2)请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B'C',并写出点C'的坐标;(3)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3.如图,已知∠BAC=40°,把△ABC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使得点B与CA的延长线上的点D重合,连接CE.(1)△ABC旋转了多少度?(2)连接CE,试判断△AEC的形状.(3)若∠ACE=20°,求∠AEC的度数.1.下列四个图形中,可以由下图通过平移得到的是A.B.C.D.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2,1)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所得的点的坐标是A.(0,5)B.(5,1)C.(2,4)D.(4,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1),点B(3,–1),平移线段AB,使点A落在点A1(–2,2)处,则点B的对应点B1的坐标为A.(–1,–1)B.(1,0)C.(–1,0)D.(3,0)4.把图中的交通标志图案绕着它的中心旋转一定角度后与自身重合,则这个旋转角度至少为A.30°B.90°C.120°D.180°5.如图,在ABCD中,将△ADC沿AC折叠后,点D恰好落在DC的延长线上的点E处.若∠B=60°,AB=3,则△ADE的周长为A.12 B.15 C.18 D.216.如图,将△ABC沿BC边上的中线AD平移到△A′B′C′的位置.已知△ABC的面积为16,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9.若AA′=1,则A′D等于A.2 B.3 C.4 D.3 27.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DC上一点,把△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到△ABF的位置.若四边形AECF的面积为20,DE=2,则AE的长为A.4 B.25C.6 D.268.如图,将等边△AOB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4,0),点B在第一象限,将等边△AOB 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得到△A′OB′,则点B′的坐标是__________.9.如图,在△ABC中,∠BAC=90°,AB=AC=10 cm,点D为△ABC内一点,∠BAD=15°,AD=6 cm,连接BD,将△ABD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AB与AC重合,点D的对应点为点E,连接DE,DE交AC于点F,则CF的长为__________cm.10.如图,在△ABC中,AB=AC=4,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30°,得到△ACD,延长AD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则DE的长为__________.11.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一个单位长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的三个顶点O(0,0)、A(4,1)、B(4,4)均在格点上.(1)画出△OAB关于y轴对称的△OA1B1,并写出点A1的坐标;(2)画出△OAB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OA2B2,并写出点A2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求线段OA在旋转过程中扫过的面积(结果保留π).12.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的中点为O,点G,H在对角线AC上,AG=CH,直线GH绕点O 逆时针旋转α角,与边AB、CD分别相交于点E、F(点E不与点A、B重合).(1)求证:四边形EHFG是平行四边形;(2)若∠α=90°,AB=9,AD=3,求AE的长.13.在Rt△ABC中,∠ABC=90°,∠ACB=30°,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α得到△DEC,点A、B的对应点分别是D、E.(1)当点E恰好在AC上时,如图1,求∠ADE的大小;(2)若α=60°时,点F是边AC中点,如图2,求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变式拓展1.【答案】A【解析】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2.【答案】D【解析】A、可以通过轴对称得到,故此选项错误;B、可以通过旋转得到,故此选项错误;C、可以通过轴对称得到,故此选项错误;D、可通过平移得到,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3.【答案】C【解析】由平移的性质可知,甲、乙两只蚂蚁的行走的路程相同,且两只蚂蚁的速度相同,所以两只蚂蚁同时到达,故选C.4.【答案】C【解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每次旋转的度数可以是360°÷5=72°或72°的倍数.故选C.5.【答案】C【解析】∵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ED,∴∠BAC=∠DAE=20°,AB=AE,∠BAE=90°,∴∠BEA=45°,∵∠BDA=∠BEA+∠DAE=45°+20°,∴∠BDA=65°.故选C.6.【答案】A【解析】A、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B、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C、是旋转变换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是旋转变换图形,故本选项错误.1.【答案】C【解析】A、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答案】B【解析】∵将点A(3,–2)向右平移3个单位所得点的坐标为(6,–2),∴正确答案是B选项.故选B.3.【答案】C【解析】①旋转中心到对应点的距离相等,正确;②对称中心是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正确;③旋转后的两个图形的对应边所在直线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正确;④任意一个等边三角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错误.说法正确的有3个,故选C.4.【答案】D【解析】根据图象,△ABC 绕着点A 逆时针方向90°旋转与△DEF 形状相同,向右平移6格就可以与△DEF 重合.故选D . 5.【答案】C【解析】菱形OABC 的顶点O (0,0),B (–2,–2), 得D 点坐标为(022-,022-),即(–1,–1). 每秒旋转45°,则第60秒时,得45°×60=2700°,2700°÷360°=7.5周, OD 旋转了7周半,菱形的对角线交点D 的坐标为(1,1); 故选C . 6.【答案】23-【解析】如图,作AH ⊥CD 于H .∵四边形ABCD 是菱形,∠BAD =120°, ∴AB ∥CD ,∴∠D +∠BAD =180°, ∴∠D =60°, ∵AD =AB =2,∴AH =AD ·sin60°3= ∵B ,B ′关于EF 对称, ∴BE =EB ′,当BE 的值最小时,AE 的值最大,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EB ′3AH ==时,BE 的值最小, ∴AE 的最大值=23, 故答案为:23. 7.【答案】55【解析】∵1110∠=︒,纸条的两边互相平行,∴3180118011070.∠=︒-∠=︒-︒=︒根据翻折的性质,()()1121803180705522∠=⨯︒-∠=⨯︒-︒=︒.故答案为:55. 8.【答案】14【解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得AOE COF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BOC △的面积,为平行四边形ABCD 面积的14.故答案为:14. 9.【答案】22【解析】如图,∵21112∠=∠=︒(对顶角相等),∴336090211268.∠=-⨯︒-=︒︒︒ ∴'906822BAB ∠=-=︒︒︒,∴旋转角'22.BAB α∠=∠=︒故答案为:22.10.【解析】(1)若△A 1B 1C 1与△ABC 关于原点O 成中心对称,则点A 1的坐标为(2,–3).(2)将△ABC 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A 2B 2C 2,则点B 2的坐标为(3,1). (3)将△ABC 绕O 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则点C 走过的路径长=90π2180=π.11.【解析】如图,连接EF 交AD 于点O .DE AC ∥交AB 于E DF AB ,∥交AC 于F ,∴四边形AEDF 是平行四边形, ∴点E F ,关于AD 的中点对称.12.【解析】(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A B C △即为所求:C '的坐标为()55-,; (3)2221454162091625AB AC BC =+==+==+=,,,∴222AB AC BC +=, ∴ABC △是直角三角形.13.【解析】(1)∵∠BAC =40°,∴∠BAD =140°,∴△ABC 旋转了140°.(2)由旋转的性质可知AC =AE ,∴△AEC 是等腰三角形. (3)由旋转的性质可知,∠CAE =∠BAD =140°,又AC =AE , ∴∠AEC =(180°–140°)÷2=20°.1.【答案】D【解析】∵只有D 的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符合平移的性质,属于平移得到; 故选D . 2.【答案】B【解析】将点(2,1)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所得的点的坐标横坐标增加3,即(5,1).故选B . 3.【答案】【解析】由点A (2,1)平移后所得的点A 1的坐标为(–2,2),可得坐标的变化规律是:左移4个单位,上移1个单位,∴点B 的对应点B 1的坐标为(–1,0).故选C . 4.【答案】C【解析】∵360°÷3=120°,∴旋转的角度是120°的整数倍,∴旋转的角度至少是120°.故选C . 5.【答案】C【解析】由折叠可得,∠ACD =∠ACE =90°,∴∠BAC =90°, 又∵∠B =60°,∴∠ACB =30°,∴BC =2AB =6,∴AD =6,直通中考由折叠可得,∠E =∠D =∠B =60°,∴∠DAE =60°,∴△ADE 是等边三角形,∴△ADE 的周长为6×3=18,故选C . 6.【答案】B【解析】∵S △ABC =16.S △A ′EF =9,且AD 为BC 边的中线,∴S △A ′DE =12S △A ′EF =92,S △ABD =12S △ABC =8, ∵将△ABC 沿BC 边上的中线AD 平移得到△A 'B 'C ',∴A ′E ∥AB ,∴△DA ′E ∽△DAB , 则2()A'DE ABD S A'D AD S =△△,即299()1816A'D A'D ==+,解得A ′D =3或A ′D =﹣37(舍),故选B . 7.【答案】D【解析】∵△ADE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到△ABF 的位置.∴四边形AECF 的面积等于正方形ABCD 的面积等于20,∴AD =DC =2,∵DE =2,∴Rt △ADE 中,AE =22AD DE +=26,故选D .8.【答案】(﹣2,﹣23) 【解析】作BH ⊥y 轴于H ,如图,∵△OAB 为等边三角形,∴OH =AH =2,∠BOA =60°,∴BH =3OH =23,∴B 点坐标为(2,23), ∵等边△AO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180°得到△A ′OB ′, ∴点B ′的坐标是(﹣2,﹣23). 故答案为:(﹣2,﹣23). 9.【答案】10–26【解析】如图,过点A 作AG ⊥DE 于点G ,由旋转知:AD =AE ,∠DAE =90°,∠CAE =∠BAD =15°,∴∠AED =∠ADG =45°,在△AEF 中,∠AFD =∠AED +∠CAE =60°,在Rt △ADG 中,AG =DG =2AD =32, 在Rt △AFG 中,GF =3AG =6,AF =2FG =26,∴CF =AC –AF =10–26, 故答案为:10–26.10.【答案】23–2【解析】根据旋转过程可知:∠CAD =30°=∠CAB ,AC =AD =4.∴∠BCA =∠ACD =∠ADC =75°.∴∠ECD =180°–2×75°=30°.∴∠E =75°–30°=45°.过点C 作CH ⊥AE 于H 点,在Rt △ACH 中,CH =12AC =2,AH =23. ∴HD =AD –AH =4–23.在Rt △CHE 中,∵∠E =45°,∴EH =CH =2.∴DE =EH –HD =2–(4–23)=23–2.故答案为3–2.11.【解析】(1)如下图所示,点A 1的坐标是(–4,1);(2)如下图所示,点A 2的坐标是(1,–4);(3)∵点A (4,1),∴OA 221417+=∴线段OA 290(17)⨯π⨯=174π.12.【解析】(1)∵对角线AC的中点为O,∴AO=CO,且AG=CH,∴GO=HO,∵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CD=AB,CD∥AB,∴∠DCA=∠CAB,且CO=AO,∠FOC=∠EOA,∴△COF≌△AOE(ASA),∴FO=EO,且GO=HO,∴四边形EHFG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连接CE,∵∠α=90°,∴EF⊥AC,且AO=CO,∴EF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CE,在Rt△BCE中,CE2=BC2+BE2,∴AE2=(9–AE)2+9,∴AE=5.13.【解析】(1)如图1,∵△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α得到△DEC,点E恰好在AC上,∴CA=CD,∠ECD=∠BCA=30°,∠DEC=∠ABC=90°,∵CA=CD,∴∠CAD=∠CDA=12(180°–30°)=75°,∴∠ADE=90°–75°=15°;(2)如图2,∵点F是边AC中点,∴BF=12 AC,∵∠ACB=30°,∴AB=12AC,∴BF=AB,∵△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DEC,∴∠BCE=∠ACD=60°,CB=CE,DE=AB,∴DE=BF,△ACD和△BCE为等边三角形,∴BE=CB,∵点F为△ACD的边AC的中点,∴DF⊥AC,易证得△CFD≌△ABC,∴DF=BC,∴DF=BE,而BF=DE,∴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

2024年初二数学期末考试轴对称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初二数学期末考试轴对称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初二数学期末考试轴对称知识点总结初中数学中,轴对称是一个重要的几何概念。

轴对称是指一个图形或者一个物体能够与某条轴线对称,即图形或物体的一部分关于轴线对称地出现在另一部分的相对位置。

轴对称的性质是常用的,它在初中数学的课本中会有详细的介绍和讲解。

以下是对初二数学期末考试轴对称知识点的总结:一、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1. 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物体或者函数,相对于某条轴线可以对称地出现,那么就称这个图形、物体或者函数是轴对称的。

2. 轴线:轴线是指对称图形相对出现的那根线。

3. 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的图形具有以下性质:- 轴线上的点不动。

- 对称轴的两侧对称,即轴线上的一点与该图形对称轴另一侧的点,关于对称轴中点对称。

- 对称轴的两侧的点与对称轴上的一点对称关系。

二、判断轴对称的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图形是否关于某条线对称,可以判断图形是否轴对称。

如果图形可以重叠折叠,使得一个部分与另一个部分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的。

2. 对称线法:使用直尺将图形的两个对称部分的最近相对线段连接起来,如果这条线段与直尺重合,那么这条线段就是图形的对称线。

3. 折叠法:将纸张上的图形剪下来,然后将图形沿着一个假想的轴线折叠起来,如果两个对称的部分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的。

三、轴对称的常见图形:1. 一阶图形:一个点、一条线段、一条射线、一个无面积的抽象图形等。

2. 二阶图形:矩形、正方形、菱形、圆、椭圆等。

3. 三阶图形:五角星、六边形等。

四、轴对称和平移、旋转的关系:1. 平移:平移是图形在平面上沿水平方向或者垂直方向移动的变换,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也不改变图形的轴对称性。

2. 旋转:旋转是图形围绕一个点或者直线进行旋转的变换,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但可能改变图形的轴对称性。

有些图形在旋转一定角度之后仍然保持轴对称,有些则不再保持轴对称。

五、轴对称的应用:1. 填充对称:将一个图形沿着对称轴镜像复制,用来填充平面空间。

初中数学对称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对称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对称知识点总结一、对称的定义1. 点的对称:如果图形中任意一点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这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

对称的直线称为对称轴。

2. 图形的对称:如果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这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

对称的直线称为对称轴。

当一个图形关于一个点对称时,这个点称为图形的中心。

3. 对称性质:对称可以分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轴对称是指图形可以关于一条直线对称,中心对称是指图形可以关于一个点对称。

4. 对称图形:轴对称的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的图形称为中心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有对称轴,中心对称图形有对称中心。

二、对称的性质1. 对称性质是指图形、函数、方程等在平移、旋转或翻转后的性质不变。

2. 对称性质通常包括镜像对称、轴对称、中心对称等。

3. 对称性质在代数、几何、组合等数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对称图形1. 关于坐标系的对称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以通过坐标变换和对称变换来研究对称图形的性质。

常见的对称图形包括点、直线、圆等。

2. 关于轴对称的图形:轴对称图形是指图形可以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图形。

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包括正方形、矩形、菱形等。

3. 关于中心对称的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是指图形可以关于一个点对称的图形。

常见的中心对称图形包括正圆、正多边形等。

四、对称的应用1. 对称在代数中的应用:对称性质在代数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简化问题的求解和证明过程。

2. 对称在几何中的应用:对称性质在几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求解几何问题和证明几何定理。

3. 对称在组合中的应用:对称性质在组合问题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帮助求解排列组合和图形的对称性质等问题。

总之,对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数学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称性质可以帮助简化问题的求解和证明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

因此,学生应该认真学习对称的知识,掌握对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以便更好地应用对称来解决问题和证明定理。

初中数学轴对称知识点

初中数学轴对称知识点

初中数学轴对称知识点初中数学轴对称知识点1、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

2、轴对称:两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其中一个图形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

3、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

轴对称图形讨论的是"一个图形与一条直线的对称关系" ;轴对称讨论的是"两个图形与一条直线的对称关系"。

(2)联系。

把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看作两个图形"便是轴对称;把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便是轴对称图形。

学习方法1.注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在预习的时候,应当把定理、定律、公式、常数、特定符号这些内容单独汇集在一起,每抄录一遍,则加深一次印象。

上课的时候,老师讲到这些地方时,应把自己预习时的理解和老师讲的相对照,看自己有没有理解错的地方。

预习可以用“一划、二批、三试、四分”的预习方法。

一划:就是圈划知识要点,基本概念。

二批:就是把预习时的体会、见解以及自己暂时不能理解的内容,批注在书的空白地方。

三试:就是尝试性地做一些简单的练习,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四分:就是把自己预习的这节知识要点列出来,分出哪些是通过预习已掌握了的,哪些知识是自己预习不能理解掌握了的,需要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学习。

2、把握课堂,提高学习效果课堂学习是学习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要坚持做到“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手到:就是以简单扼要的方法记下听课的要点,思维方法,以备复习、消化、再思考,但要以听课为主,记录为辅;耳到: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

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解答,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特别要注意听自己预习未看懂的问题;口到:主动与老师、同学们进行合作、探究,敢于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人云亦云;眼到:就是一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所表达的意思,看老师的演示实验、板书内容,二看老师要求看的课本内容,把书上知识与老师课堂讲的知识联系起来;心到:就是课堂上要认真思考,注意理解课堂的新知识,课堂上的思考要主动积极。

七年级轴对称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轴对称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轴对称知识点总结
轴对称是初中数学中的一大难点,总结出一些轴对称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七年级轴对称的相关知识点。

一、轴对称的定义
轴对称就是利用某条直线(我们称之为“轴”)将平面图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是镜像关系。

轴对称图形是一种具有对称性的图形。

轴是图形的轴心,被轴对称的形状称为轴对称图形。

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1. 轴对称图形有轴对称线。

2. 轴对称图形关于轴对称线对称。

3. 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可以通过镜像变换得到另一半。

三、轴对称图形的种类
1. 线段、线、射线、直角、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等也都是轴对称图形。

2. 不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也都是轴对称图形。

四、轴对称图形的轴线
1. 长方形、菱形、正方形、圆等图形的轴线可以是对角线或者中心垂线,也可以是任意一条过中心的线段或者直线。

2. 对于不规则图形,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轴线。

五、轴对称的实际应用
1.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物品都具有轴对称性。

例如,一张纸、一个椭圆形的盘子、一把剪刀等。

2. 在建造建筑物、花坛或者其他物品时,轴对称由于美感的缘故而被广泛应用。

许多室内设计也使用了轴对称的设计原则。

总结:
轴对称是一种常见的几何概念,也是初中数学中的难点。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轴对称的定义、特点、种类和轴线等知识点非常重要。

同时,轴对称也是一种实用的几何概念,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建造中运用它。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轴对称概念。

八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讲解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讲解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讲解知识点在数学学习中,轴对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相信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关于点、图形的轴对称知识,但是在这里我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轴对称的概念,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针对八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进行讲解,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轴对称的相关知识。

一、轴对称的定义轴对称是指:存在一条直线称为轴,通过这条轴将一个图形分成两个部分,两个部分是对称的。

在轴对称中,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轴称为轴对称轴。

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1.轴对称图形关于对称轴对称,即一侧与另一侧完全相同。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上的任意点到图形上某一点的距离等于对称轴上同侧的对应点到该点的距离。

3.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上的点分为对称点,它们所在的位置关系是:对称轴上两点的距离相等,且在对称轴的同侧。

三、轴对称图形的构造方法构造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有两种。

1.作对称轴,再作图形,根据对称轴的位置和方向,构造轴对称图形。

2.对已知的轴对称图形,根据它的特征建立对称轴。

四、轴对称变换轴对称变换是指将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进行翻转,使其变成与原图对称的另一个新图形,这个过程叫做轴对称变换。

轴对称变换包括两个部分:1.将图形移动到对称轴的一侧。

2.将这个图形做一个翻转,即将每个点沿对称轴翻转到它在对称轴的反侧。

五、轴对称的应用1.轴对称可以用来证明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

2.轴对称可以用来构造一些图形,如五角星、六角星等。

3.轴对称可以用来证明某些性质,如证明几何图形的对称性等。

六、轴对称容易混淆的概念在学习轴对称时,有一些概念容易混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中心对称是指:对于一个图形,在一个点上能将这个图形翻转180度,使得图形上每个点在翻转后都能重合。

轴对称是指:对于一个图形,在一条直线上,能将这个图形翻转成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一个新图形。

可以看出,轴对称与中心对称有共同点(都涉及到了图形的翻转),也有区别。

八年级轴对称知识点手写

八年级轴对称知识点手写

八年级轴对称知识点手写轴对称是初中数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几何变换,它可以让我们在解决很多问题时带来极大的便利。

轴对称变换是指,在平面内选定一条直线,将这条直线看作是一个轴线,然后将图形关于这条轴线做对称变换,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在轴线上重合,并且沿着轴线交叉相反。

下面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八年级轴对称的知识点。

一、轴对称的性质及应用实例轴对称的性质也就是所谓的对称性,在实际生活中非常常见。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轴对称的方式将一个图形转换成另一个完全相同的图形,或者通过轴对称来验证某些几何性质。

轴对称的性质还有很多,比如说轴对称的两个结果必须相等、轴对称的两个结果异侧,等等。

在实际应用中,轴对称也十分常用。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轴对称来求解平面图形的对称中心、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物体对称切割面的位置等等。

二、轴对称的图形判断方法对于不知道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的同学,我们可以采用如下方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对称轴所在的位置,因为轴对称是在轴线上对折,所以轴线必须穿过图形中某个点或者穿过图形的某些边界。

其次,我们需要找出由对称轴分割的图形部分,即在轴线两侧的两个图形部分。

最后,通过比较这两个部分,判断是否完全一致,如果一致则说明图形具有轴对称性质。

三、轴对称图形的绘制方法绘制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同样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首先,我们需要选定轴对称的轴线,能够将图形分为两个完全相等的部分,而轴线的数量可以有很多个。

其次,我们需要选择轴线两侧的两个点(或连线),将它们重合在轴线上,这样我们就可以轻松地完成图形的对称。

最后,我们需要检查绘制的图形是否符合轴对称的性质,即对于任意点,它在轴线两侧的图形部分都必须完全一致。

总之,八年级轴对称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只有深入理解轴对称的原理和方法,我们才能很好地掌握它,更好地应用它。

初中数学轴对称知识点

初中数学轴对称知识点

初中数学轴对称知识点初中数学轴对称知识点轴对称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一种几何变换,在平面几何中经常使用。

轴对称就是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直线对称,使得图形的两边完全重合的操作。

轴对称有许多应用,例如:制作对称的图案、设计对称的建筑和寻找自然界中的对称图案等。

掌握好轴对称的知识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轴对称的定义轴对称是将平面中的一个图形绕着某一条直线对称,使得每个点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1. 轴对称图形的两侧完全相同,彼此对称。

2. 轴对称图形的中心轴是给定的直线,在给定的平面上不动。

3. 轴对称图形中排布的点与轴对称轴相固定,无论如何移动都不会移动到另一侧。

三、轴对称的性质1. 一条直线可以同时是多个图形的轴对称线,但一个图形只有一条轴对称线。

2. 轴对称的图形中任意两个点关于对称轴对称,即对称轴将图形分成两部分。

3. 对称轴上的点对图形的对称性质没有影响,对称轴与其他轴相同,没有特殊性。

4. 如果图形中有一个点在对称轴上,那么这个点还是在对称轴上,即对称轴与该点位置无关。

四、轴对称图形的种类1. 点对称:点对称就是当旋转一定角度时,每个点都对称于一个固定的中心点。

2. 直线对称:直线对称就是当沿一条相邻直线旋转一定角度时,整个图形都对称于这条直线。

3. 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就是当沿一个点旋转一定角度时,整个图形都对称于这个点。

五、轴对称的运用1. 寻找对称中心:将一图形旋转180°后,重叠的部分即为轴对称的中心。

2. 判断轴对称性:根据图形重叠的部分,判断是否对称。

3. 构造轴对称的图形:通过对称轴给出的点构造出轴对称的图形。

在初中数学中,轴对称是一个重要的几何概念。

掌握好轴对称的知识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平面几何知识,并在解题时更快捷的找到方法,提高解题效率。

同时,在实际生活中,轴对称也有一定的应用,例如:制作图案、设计建筑和寻找对称图案等。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并掌握这一重要内容。

初中数学知识点:轴对称

初中数学知识点:轴对称

初中数学知识点:轴对称轴对称知识点一、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1.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对应线段叫做对称线段。

2.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注意:对称轴是直线而不是线段3.轴对称的性质:(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3)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线段垂直平分线:(1)定义:垂直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的垂直平分线。

(2)性质: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②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注意: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这一特性可以推出: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5.角的平分线:(1)定义: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2)性质:①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②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注意: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6.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性质:(1)对称性: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或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或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2)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说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除三线合一外,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之间也存在着特殊的性质,如:①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②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③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④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初中数学轴对称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数学轴对称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数学轴对称知识点总结归纳轴对称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关于轴对称的知识在初中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初中数学轴对称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轴对称的定义及性质轴对称即物体围绕条线旋转180度后仍然与原来位置重合。

1.定义:轴对称是指平面内的点、线、图形等围绕条线旋转180度后仍然与原来位置重合。

2.性质:a.旋转中心即轴对称的轴上的任意点保持不动。

b.旋转中心与轴对称的物体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二、轴对称的判断判断一个图形是否轴对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观察法:观察图形是否看起来关于条线对称。

2.折叠法:将图形沿着条疑似对称轴对折,观察是否能够将两部分完全重合。

3.旋转法:将图形围绕一个疑似对称轴旋转180度,观察是否与原来位置完全重合。

4.对称性质法:观察图形是否具有对称性质,例如左右对称、上下对称等。

三、轴对称的应用1.确定轴对称图形:a.线段的中点是线段轴对称的轴。

b.两个且只有两个端点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是轴对称的轴。

c.两条平行线是轴对称的轴。

d.三个且只有三个顶点都在同一直线上的三角形是轴对称的轴。

e.按顺时针方向给出的相邻边相等的凸多边形是轴对称的轴。

f.所有与自己相似的图形都是轴对称的轴。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a.轴对称图形是左右对称的,即图形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完全一样。

b.轴对称图形的最小单位即轴上的点称为轴对称图形的旋转中心。

c.轴对称图形的每个点的两边都有另一个对称点。

d.轴对称图形上的点与旋转中心距离相等的点是该图形上的点与旋转中心的对称点。

3.构造轴对称图形:a.已知轴对称图形的一部分,可以使用对称性质构造其他部分。

b.可以将点在轴上折叠,或者将线段、角度在轴上旋转,得到图形的对称部分。

四、轴对称图形的操作1.旋转:将轴对称的物体沿着轴旋转180度,使得物体的每个点都与轴上的对称点相重合。

2.平移:将轴对称的物体沿着与轴垂直的平行线平移,使得物体与原来位置的对称关系保持不变。

八年级轴对称知识点讲解

八年级轴对称知识点讲解

八年级轴对称知识点讲解在初中数学中,轴对称是一种重要的几何概念,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常识之一。

本文将为八年级学生详细讲解轴对称的概念、性质以及常见应用。

一、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是指一种对称方式,在平面内将图形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通过某个轴的旋转后可以恰好重合于另一部分,这个轴就被称为轴对称轴。

换言之,轴对称是指一种图形上下左右对称的状态。

二、轴对称的性质1. 坐标关系对于坐标系中的轴对称,其轴与坐标轴的交点处的坐标为(a, 0)或(0, a),其中a为实数。

2. 图形特征轴对称有以下几个特征:对称轴上的点不变;对称轴上的任何点到图形内的对应点的距离相等;对称轴将图形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

3. 作图方法作图一个图形的轴对称需要以下几个步骤:确定对称轴的位置和方向;确定图形中所有对称的点或线段;将每个点或线段依次沿对称轴复制,直至构成整个轴对称图形。

三、常见应用1. 绘制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在绘制各种图形时都可以派上用场。

所以,掌握绘制轴对称图形的技能是至关重要的。

2. 模拟新图形通过所给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轴,可以模拟出新的图形。

比如说,拥有线段CB、直线AB和DE且过点A的轴对称轴,通过绘制一条ADE的边来构建新的轴对称图形。

3. 发现轴对称图形性质在解题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思路。

比如说,对于轴对称图形来说,它们的对称轴和对称图形上的任何一个点的坐标都是对应的;轴对称图形的面积等于其对称轴两侧图形面积之和。

以上是对轴对称的概念、性质以及常见应用的详细讲解。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帮助八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轴对称的知识点,掌握轴对称应用技巧,从而提高其数学成绩。

人教版初中数学《轴对称》知识点总结及经典题型解法

人教版初中数学《轴对称》知识点总结及经典题型解法

轴对称一、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2、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是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推论: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轴对称的性质:①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必在对称轴上。

5、成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区别:①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而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②轴对称的对应点分别在两个图形上,而轴对称图形中的对应点都在这一个图形上。

③轴对称中的对称轴可能在两个图形的外边,而轴对称图形中的对称轴一定过这个图形。

联系:①都是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②如果把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是一个整体,那么这个整体反映出的图形便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反过来,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中关于对称轴的两边部分看成是两个图形,那么这两部分对应的两个图形则关于这条对称轴而成轴对称。

二、轴对称变换: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叫做轴对称变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或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对称轴的画法:找到一对对应点,作出连接它们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得到对称轴。

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点总结归纳(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点总结归纳(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点总结归纳单选题1、如图,将△ABC沿AC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B′C,再将△AB′C沿AB′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B′C′,点B,B′,C′在同一条直线上,∠BAC=∠α,则∠CB′B=()A.2αB.αC.90°−αD.90°−2α答案:A分析:由翻折的性质可得∠B′AC′=∠B′AC=∠BAC=∠α,∠AB′C′=∠AB′C,再根据角的和差解答即可.解:由翻折的性质可知:∠B′AC′=∠B′AC=∠BAC=∠α,∠AB′C′=∠AB′C,∴∠AB′B=90°−∠B′AC=90°−∠α,∴∠AB′C′=180°−∠AB′B=180°−(90°−∠α)=90°+∠α,∴∠AB′C=90°+∠α,∴∠CB′B=∠AB′C−∠AB′B=90°+∠α−(90°−∠α)=2∠α,∴∠CB′B=2∠α.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的性质.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ABC进行循环往复的轴对称变换,若原来点A的坐标是(m,n),经过2020次变换后所得的点A的坐标是()A.(﹣m,n)B.(﹣m,﹣n)C.(m,﹣n)D.(m,n)答案:D分析:观察图形可知每四次对称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用2020除以4,然后根据商的情况确定出变换后的点A所在的象限,然后解答即可.解:点A第一次关于y轴对称后在第一象限,点A第二次关于x轴对称后在第四象限,点A第三次关于y轴对称后在第三象限,点A第四次关于x轴对称后在第二象限,即点A回到原始位置,所以,每四次对称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2020÷4=505,∴经过第2020次变换后所得的A点与第一次变换的位置相同,在第一象限,其坐标为(m,n).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点的坐标变换规律,读懂题目信息,观察出每四次对称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3、下列倡导节约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C分析: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C、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4、过直线l外一点P作直线l的垂线PQ.下列尺规作图错误的是( )A.B.C.D.答案:C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一一判断即可.A、如图,连接AP、AQ、BP、BQ,∵AP=BP,AQ=BQ,∴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点Q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PQ垂直平分线线段AB,即直线l垂直平分线线段PQ,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如图,连接AP、AQ、BP、BQ,∵AP= AQ,BP =BQ,∴点A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点B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AB垂直平分线线段PQ,即直线l垂直平分线线段PQ,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C项无法判定直线PQ垂直直线l,本选项符合题意;D、如图,连接AP、AQ、BP、BQ,∵AP= AQ,BP =BQ,∴点A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点B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AB垂直平分线线段PQ,即直线l垂直平分线线段PQ,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知识,读懂图像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考常考题型.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与点A1关于x轴对称,点A与点A2关于y轴对称.已知点A1(1,2),则点A2的坐标是()A.(−2,1)B.(−2,−1)C.(−1,2)D.(−1,−2)答案:D分析:直接利用关于x,y轴对称点的性质分别得出A,A2点坐标,即可得出答案.解:∵点A1的坐标为(1,2),点A与点A1关于x轴对称,∴点A的坐标为(1,-2),∵点A与点A2关于y轴对称,∴点A2的坐标是(-1,﹣2).故选:D.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y轴对称点的坐标,正确掌握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性质是解题关键.6、一条船从海岛A出发,以15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2小时后到达海岛B处.灯塔C在海岛在海岛A 的北偏西42°方向上,在海岛B的北偏西84°方向上.则海岛B到灯塔C的距离是()A.15海里B.20海里C.30海里D.60海里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C=∠CAB=42°,根据等角对等边得出BC=AB,求出AB 即可.解:∵根据题意得:∠CBD=84°,∠CAB=42°,∴∠C=∠CBD-∠CAB=42°=∠CAB,∴BC=AB,∵AB=15海里/时×2时=30海里,∴BC=30海里,即海岛B到灯塔C的距离是30海里.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关键是求出∠C=∠CAB,题目比较典型,难度不大.7、如图是以正方形的边长为直径,在正方形内画半圆得到的图形,则此图形的对称轴有()A.2条B.4条C.6条D.8条答案:B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即可画出对称轴进而可得此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解:如图,因为以正方形的边长为直径,在正方形内画半圆得到的图形,所以此图形的对称轴有4条.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图形,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轴对称的性质.8、山东省第二十五届运动会将于2022年8月25日在日照市开幕,“全民健身与省运同行”成为日照市当前的运动主题.在下列给出的运动图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正确掌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9、下列四种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A.等边三角形B.圆C.长方形D.正方形答案:B分析:分别求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再进行比较即可.解:因为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经比较知,圆的对称轴最多.故选:B.小提示:此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条数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定义以及性质.10、如图,直线m,l相交于点O,P为这两直线外一点,且OP=1.3.若点P关于直线l,m的对称点分别是点P1,P2,则P1,P2之间的距离可能是()A.2B.3C.4D.5答案:A分析:连接OP1,OP2,P1P2,点P关于直线l,m的对称点分别是点P1,P2,即得OP1=OP=1.3,OP=OP2=1.3,根据OP1+OP2>P1P2,可知0<P1P2<2.6,即可得答案.连接OP1,OP2,P1P2,如图:∵点P关于直线l,m的对称点分别是点P1,P2,∴OP1=OP=1.3,OP=OP2=1.3,∵OP1+OP2>P1P2,∴0<P1P2<2.6,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和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这两个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填空题11、如图,点P为∠AOB内一点,分别作出P点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结P1P2交OA于M,交OB于N,若线段P1P2的长为12cm,则△PMN的周长为______cm.答案:12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PM=P1M,PN=P2N,然后求出△PMN的周长=P1P2.解:∵P点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NP=NP2,MP=MP1,∴△PMN的周长=PN+MN+MP=P2N+NM+MP1=P1P2=12cm,所以答案是:12.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称轴上的任何一点到两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相等.12、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O≌△ADO,下列结论:①AC⊥BD;②CB=CD;③△ABC≌△ADC;④DA=DC.其中不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答案:④×180°=90°,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OB=∠AOD,根据平角的定义可得∠AOB=∠AOD=12即可判断①,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AD,BO=DO,结合①可得AC是BD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判断②,根据SSS即可证明③,不能得出结论④.解:∵△ABO≌△ADO,∴∠AOB=∠AOD,AB=AD,BO=DO∵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AOD=1×180°=90°,2∴①AC⊥BD正确;∵AB=AD,BO=DO∴AC是BD的垂直平分线,∴②CB=CD正确;∵AB=AD,BC=DC,AC=AC,∴③△ABC≌△ADC正确;由已知条件不能判断④DA=DC.所以答案是:④.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3、在△ABC中,AB=AC,点D是△ABC内一点,点E是CD的中点,连接AE,作EF⊥AE,若点F在BD的垂直平分线上,∠BAC=α,则∠BFD=_________.(用α含的式子表示)答案:180°﹣α.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AC=∠EMD,AC=DM,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F=FM,FB=FD,推出△MDF≌△ABF(SSS),得到∠AFB=∠MFD,∠DMF=∠BAF,根据角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解:延长AE至M,使EM=AE,连接AF,FM,DM,∵点E是CD的中点,∴DE=CE,在△AEC与△MED中,{AE=EM∠AEC=∠DEMCE=DE,∴△AEC≌△MED(SAS),∴∠EAC=∠EMD,AC=DM,∵EF⊥AE,∴AF=FM,∵点F在BD的垂直平分线上,∴FB=FD,在△MDF与△ABF中,{AB=DMBF=DF AF=FM,∴△MDF≌△ABF(SSS),∴∠AFB=∠MFD,∠DMF=∠BAF,∴∠BFD+∠DFA=∠DFA+∠AFM,∴∠BFD=∠AFM=180°﹣2(∠DMF+∠EMD)=180°﹣(∠FAM+∠BAF+∠EAC)=180°﹣∠BAC=180°﹣α,所以答案是:180°﹣α.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A=∠C=90°,且AB=AC=4,D,E分别为射线AC和射线CF上两动点,且AD=CE,当BD+ BE有最小值时,则ΔBDE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6分析:延长AC,以点C为圆心,AC为半径,作圆弧交延长线于点G,得AC=CG.连接AE、GE、BG,ΔADB≅ΔCEA≅ΔCEG,得BD=AE=GE,当点B,E,G三点在一条直线,BD+BE=GE+BE距离最短.过点E′作E′H∥AC交BA于点H,得ΔBHE′≅ΔE′CG,得BH=E′C=AH,BE′=E′G,D′,E′为中点时BD+BE值最小.又根据S△BD′E′=S△BAG−S△BAD′−S△D′E′G,即可求出ΔBDE的面积.延长AC,以点C为圆心,AC为半径,作圆弧交延长线于点G,连接AE、GE、BG∴AC=CG,AD=CE又∵AD=CE,BA=AC=CG∴RtΔADB≅RtΔCEA≅RtΔCEG∴BD=AE=GE∴BD+BE=GE+BE由图可知,当点B,E,G在一条直线上,距离最短过点E′作E′H∥AC交BA于点H∴E′H∥AC∴∠BE′H=∠E′GC又∵AC=HE′=CG,∠BHE′=∠E′CG=90°∴ΔBHE′≅ΔE′CG∴CE′=BH=AH=12AB=2∴S△BD′E′=S△BAG−S△BAD′−S△D′E′G∴S△BD′E′=12×8×4−12×4×2−12×6×2=6所以答案是:6.小提示:本题考查动点距离问题,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三角形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动点距离最短,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CD垂直平分线段AB,且垂足为点M,则图中一定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对.答案:3分析:由CD垂直平分线段AB,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商店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C=BC,AM=BM,AD=BD,从而求得答案.∵CD垂直平分线段AB,∴AC=BC,AM=BM,AD=BD.∴图中一定相等的线段有3对.所以答案是:3.小提示: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其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解题关键.解答题16、△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1)将△ADE绕点A旋转到图①的位置时,连接BD,CE并延长相交于点P(点P与点A重合),有PA+PB= PC(或PA+PC=PB)成立;请证明.(2)将△ADE绕点A旋转到图②的位置时,连接BD,CE相交于点P,连接PA,猜想线段PA、PB、PC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将△ADE绕点A旋转到图③的位置时,连接BD,CE相交于点P,连接PA,猜想线段PA、PB、PC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不需要证明.答案:(1)证明见解析(2)图②结论:PB=PA+PC,证明见解析(3)图③结论:PA+PB=PC分析:(1)由△ABC是等边三角形,得AB=AC,再因为点P与点A重合,所以PB=AB,PC=AC,PA=0,即可得出结论;(2)在BP上截取BF=CP,连接AF,证明△BAD≌△CAE(SAS),得∠ABD=∠ACE,再证明△CAP≌△BAF(SAS),得∠CAP=∠BAF,AF=AP,然后证明△AFP是等边三角形,得PF=AP,即可得出结论;(3)在CP上截取CF=BP,连接AF,证明△BAD≌△CAE(SAS),得∠ABD=∠ACE,再证明△BAP≌△CAF(SAS),得出∠CAF=∠BAP,AP=AF,然后证明△AFP是等边三角形,得PF=AP,即可得出结论:PA+PB=PF+CF=PC.(1)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点P与点A重合,∴PB=AB,PC=AC,PA=0,∴PA+PB=PC或PA+PC=PB;(2)解:图②结论:PB=PA+PC证明:在BP上截取BF=CP,连接AF,∵△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AB=AC,AD=AE,∠BAC=∠DAE=60°∴∠BAC+∠CAD=∠DAE+∠CAD,∴∠BAD=∠CAE,∴△BAD≌△CAE(SAS),∴∠ABD=∠ACE,∵AC=AB,CP=BF,∴△CAP≌△BAF(SAS),∴∠CAP=∠BAF,AF=AP,∴∠CAP+∠CAF=∠BAF+∠CAF,∴∠FAP=∠BAC=60°,∴△AFP是等边三角形,∴PF=AP,∴PA+PC=PF+BF=PB;(3)解:图③结论:PA+PB=PC,理由:在CP上截取CF=BP,连接AF,∵△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AB=AC,AD=AE,∠BAC=∠DAE=60°∴∠BAC+∠BAE=∠DAE+∠BAE,∴∠BAD=∠CAE,∴△BAD≌△CAE(SAS),∴∠ABD=∠ACE,∵AB=AC,BP=CF,∴△BAP≌△CAF(SAS),∴∠CAF=∠BAP,AP=AF,∴∠BAF+∠BAP=∠BAF+∠CAF,∴∠FAP=∠BAC=60°,∴△AFP是等边三角形,∴PF=AP,∴PA+PB=PF+CF=PC,即PA+PB=PC.小提示: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7、已知:△ABC的高AD所在直线与高BE所在直线相交于点F,过点F作FG∥BC,交直线AB于点G.(1)如图1,若△ABC为锐角三角形,且∠ABC=45°.求证:①△BDF≌△ADC;②FG+DC=AD;(2)如图2,若∠ABC=135°,直接写出FG、DC、AD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答案:(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2)FG=DC+AD分析:(1)①可以证明△A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AD=BD,再利用ASA判定三角形全等即可;②由上一小问中三角形全等可知DF=DC,再去证明FA=FG,则FG+DC=FA+DF=AD;(2)易知△ABD、△AG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AD,FG=AF=AD+DF,再证明△BDF≌△ADC,得到DF=DC,则得到FG=DC+AD.(1)①证明:∵∠ADB=90°,∠ABC=45°,∴∠BAD=∠ABC=45°,∴AD=BD,∵∠BEC=90°,∴∠CBE+∠C=90°又∵∠DAC+∠C=90°,∴∠CBE=∠DAC,∵∠FDB=∠CDA=90°,∴△FDB≌△CDA(ASA)②∵FDB≌△CDA,∴DF=DC;∵GF∥BC,∴∠AGF=∠ABC=45°,∴∠AGF=∠BAD,∴FA=FG,∴FG+DC=FA+DF=AD.(2)FG、DC、AD之间的数量关系为:FG=DC+AD.理由:∵∠ABC=135°,∴∠ABD=45°,△ABD、△AGF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AD,FG=AF=AD+DF,∵∠FAE+∠DFB=∠FAE+∠DCA=90°,∴∠DFB=∠DCA,又∵∠FDB=∠CDA=90°,BD=AD,∴△BDF≌△ADC(AAS),∴DF=DC,∴FG、DC、AD之间的数量关系为:FG=DC+AD.小提示:本题综合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是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注意熟练掌握.18、已知四边形ABCD,AC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完成下列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1)如图①,在对角线AC上求作一点M,使BM=CM;(2)如图②,AB=CD,在对角线AC上求作一点N,使△ABN和△CDN的面积相等.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作B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M点,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判断M点满足条件;(2)延长BA、CD,它们相交于点P,再作∠BPC的平分线交AC于N,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N点到AB和CD的距离相等,则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ABN和△CDN的面积相等.(1)解:点M即为所求;(2)如图,点N即为所求.小提示: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图,角平分线的作图,正确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轴对称知识点总结

轴对称知识点总结

轴对称知识点总结轴对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在几何图形的研究和实际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来详细总结一下轴对称的相关知识点。

一、轴对称的定义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例如,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的高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对边中点的连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3、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三、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是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

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是一个图形自身的特性。

2、联系都有对称轴。

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部分关于这条对称轴成轴对称。

四、作轴对称图形1、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连接一对对应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是该图形的对称轴。

对于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对称轴是连接对称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作轴对称图形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我们只要分别作出这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再连接这些对应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五、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点(x,y)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2、点(x,y)关于 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例如,点(2,3)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2,-3);点(-1,4)关于 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1,4)。

六、轴对称的实际应用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1、建筑设计中,许多建筑都采用了轴对称的设计,使得建筑更加美观、稳定。

2、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外形设计也常常运用轴对称,以减少空气阻力,提高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