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名词解释
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名词解释
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是一种社会学概念,也被称为施拉姆传播模式或双向传播模式。
它是由社会学家Everett Rogers于1962年提出的,用于描述信息传播和创新采纳的过程。
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强调了信息传播是一个动态的、双向的过程,涉及到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认为,信息传播不仅仅是单向的从传播者到接收者的传递,而是一个交互式的过程,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沟通。
在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中,传播者是指创新的推动者或信息的发起者,他们试图将新的观念、产品或行为传递给其他人。
接收者则是指信息的接受者,他们接收、解释和采纳传播者传递的信息。
这种双向的传播模式中,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互动是至关重要的。
传播者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信息的呈现方式,以适应接收者的需求和反馈。
而接收者通过提供反馈、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来影响传播者的行为和信息传递方式。
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强调了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和动态性。
它认
为,传播过程中的双向交流和互动可以促进信息的更好理解、更高的采纳率和更广泛的影响力。
这种模式在社交媒体和网络时代尤为重要,因为它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渠道供传播者和接收者进行互动和反馈。
总结而言,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是一种描述信息传播和创新采纳过程的概念,强调了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和交流。
它提醒我们,在传播信息时,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传播方式,倾听接收者的反馈,并与他们进行互动,以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1)媒介组织与受众之间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
2)媒介组织与信息源相连,又与受众相连;
3)受众是个人的集合体,彼此间有特定的传播关系;
4)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相互连结性和交织性,初步具有系统模式的特点。
一:汪峰微博发布离婚感言,王菲李亚鹏离婚消息传出,类似的消息,众多接受者从感性上对王菲和李亚鹏离婚更感兴趣,对此进行解释扩散,从而此消息被顶上头条
二:汪峰对章子怡表白,恒大夺冠,恒大夺冠更具吸引力,接受者对此进行扩散,汪峰表白消息被压
三:汪峰发布新歌,多位娱乐圈明星公开恋情或婚讯,大众对后者更感兴趣,进行扩散,汪峰又没有登上头条
四:汪峰三次与头条无缘被网友调侃,吐槽,章子怡转发微博,为其打气,各种关于汪峰的话题,吸引大众眼球,被大众扩散,汪峰终于登上头条。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章节题库(威尔伯·施拉姆和传播学的创立)【圣才出品】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章节题库第一章威尔伯·施拉姆和传播学的创立一、名词解释1.威尔伯·施拉姆答:威尔伯·施拉姆是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
人们称他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
施拉姆在传播学史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他就是这个领域的奠基人,是第一个将自己认作是一个传播学学者的人;他最早在大学中创办以“传播”命名的博士课程;他培养了第一代传播学学者。
施拉姆在衣阿华认可了那些有助于建立这个新领域的教科书。
就传播学的博士课程来说,就他于1947年在厄巴纳所创建的传播研究所来说,施拉姆在衣阿华新闻学院的大众传播课程是一个导航性的计划。
在伊利诺伊,施拉姆使传播学的学术工作范式启动起来,这些范式一直持续存在到今天。
2.施拉姆(W.Schramm)提出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清华大学2007研]答:施拉姆(W.Schramm)提出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是对其之前提出的循环模式的修正,充分体现了大众传播的特点。
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与受众,两者之间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
作为传播者的大众传媒与一定的信源相联系,又通过大量复制讯息与作为传播对象的受众相联系。
受众是个人的集合体,他们分属于各自的社会群体。
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的相互连接性和交织性,已经初步具有了系统模式的特点,但仍然没有考虑更为广泛的社会过程和背景对传播的影响。
3.“老爸”布莱尔答:“老爸”布莱尔是美国大学新闻教育的非正式的奠基人,1873年生于密尔沃基的一个报人家庭。
1912年,他帮助创建了美国新闻学教师协会,并担任了该协会的第一届主席。
他通过主持美国新闻学院和新闻系协会课程委员会(AASDJ)的工作,影响了其他大学的新闻学课程。
布莱尔是新闻问题研究的一个强有力的推动者,他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担任美国新闻教师协会研究委员会主席。
布莱尔通过以一个更加学术性的方向改造新闻学院的途径,帮助新闻学院生存下来。
信息传播理论
信息传播理论一、信息传播过程涉及的八个要素①信源:信源是网络广告信息的发出者,它是传播活动的源头,如果没有信源那么整个传播活动则无法进行。
②编码:为了进行传播,网络广告信源必须将观念或思想转化成信息,这个转化过程叫做编码,在编码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符号的创造。
③信息:网络广告信息可分为广告信息主题和广告信息表现两个方面,网络广告信息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广告符号。
④媒介:网络广告媒介就是在广告信息和广告受众之间起中介作用的物质手段,也就是网络广告信息传播的载体---互联网络。
⑤信宿:网络广告的信宿就是网络广告的接收者,具体来说也就是接触网络广告的目标受众。
受众既是广告活动的目的地,又是广告传播效果的显示器。
⑥译码:当网络广告受众将信息译成被他们接受的形式时,交流过程才开始,这个由信息通过网络被受众所接受的过程叫做译码。
受众的知识背景以及生活经历都会影响他们的译码活动。
⑦反馈:反馈是指信息被受众译码后,回馈给信源的过程,广告传播活动不应看成是一个单向的直线性的传播,而是由接受和反馈信息构成的一个不断循环、发展、连续而又完整的一个动态过程。
反馈的测定可以告诉信源网络广告信息交流实际完成了多少,并且是广告策划的基础。
⑧噪音:网络广告传播过程中的噪音是指干扰信源与受众之间信息编码和译码过程中的任何成分。
实际的网络广告传播中,传播的噪音包括环境噪音、设备噪音、和心理噪音几个方面,噪音存在于任何环节中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可以预测并尽量减少它的干扰。
二、几种信息传播模式(各要素之间的组合与功能发挥)(一)线性信息传播模式1.拉斯韦尔的5W宣传模式------功能结构取向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心理学家哈罗德·D.拉斯韦尔提出的“五W模式”,拉斯韦尔认为传播过程包含五大要素:谁(who)说什么(aywhat)通过什么渠道(inwhichchannel)对谁(towhom)取得的效果(withwhateffect)前后两个讯息可能由于过程中的噪音的干扰而无法达到一致的含义,从而造成传播的失败。
几种著名传播模式的优缺点
几种著名传播模式的优缺点(一)亚里士多德模式优点:简单,简明扼要的列出了五个传播的要素,最适用于公众演说这类的传播模式。
缺点:对传播过程没有明确地说明。
(二)拉斯韦尔模式优点:有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体分析、受众(对象)分析和效果分析,这种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
率先开创了传播学模式研究方法之先河。
缺点:1.过于简单,忽略了“反馈”的要素。
它是一种单向的传播模式。
2.没有重视“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受众为何使用传播媒体、传播着和传播组织为了什么去传播)3.重视传播者的地位,忽视甚至剥夺了受传者的“主体参与”地位。
(三)香农—韦弗模式优点:带有反馈的双向传播模式,同时还分析了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障碍因素——噪音的问题。
引申模式含义,用来解释一般的人类传播过程。
缺点:模式“非人类”。
(四)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优点:较好的反映了人际传播的情况。
缺点:不太适合大众传播,模式所暗含的传授两者的平等、等量的传播模观念,在大众传播中是找不到的。
(五)德弗勒的互动传播模式优点:1.克服了单向直线模式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环节和渠道(大众媒介设施和反馈设施),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
2.拓展了噪音的概念,指出噪音不仅对信息而且对传达和反馈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都会发生影响。
加深了我们队噪音的认识。
3.显示了传者与受者产生含义不一致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噪音的干扰。
反馈可以增加两者的一致性。
4.适用范围比较普遍,包括大众传播在内的各种传播的过程,都可以通过这个模式得到一定的说明。
缺点:同样具有局限性。
一是对人类,特别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为主的大众传播过程要素的众多性和复杂性反应不够,有简单化的倾向;二是对人类传播的新媒介和新技术未能足够重视,甚至“往往低估新的传播技术的效果的倾向”。
(六)贝罗的S—M—C—R模式优点:揭示了教育传播的规律,把人么的注意力从“物”引向人,从信源引向受传者。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图
这个模式由五个部分构成:媒介组织作为传者,各种类型的受众,相同的大量的信息,推测性的反馈,以及大量的信息来源。
1.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以媒介组织的形式出现的,它包括了媒介组织和组织化的个人,如记者、编辑、主持人等。
媒介组织从各种信息来源处获得信息,这时它是译码者的角色,经过把关、加工、解释之后,重新编码向外传递,这时媒介组织充当编码者的角色。
2.这里的受者是大众传播的受众,图中不同的圆圈表示受众归属于不同的群体,其中每个群体中的大圆圈表示群体中的意见领袖,他会通过人际传播对群体中的受众产生影响。
3.大众传播中的信息是大量的、形同的、复制的、广泛传播的。
4.推测性的反馈,由于 施拉姆提出这个模式时候媒体主要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主,这些媒体的共性是反馈延迟,所以这里的反馈是媒介组织预先做出的推测性的反馈。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第一节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一、通过传播过程考察传播现象20世纪60年代,美国传播学家戴维伯洛提出可以通过传播过程对传播现象进行考察,这一观点对传播学研究的影响至为深远。
二、传播过程施拉姆将传播过程概括为八个要素:信源(source):即信息的来源,是传播过程的开始。
讯息(message):是传播的内容,行将用于交换的信息、组合。
编码者(encoder):负责将讯息译制为可用于传输或表达的形式如声音、电子信号等。
渠道(channel):传播讯息所依赖的介质、通道或信息传输系统。
三、传播模式1、传播模式传播模式是一种理论性的、简化了的对传播过程和性质的表述,它是对现实的一种同构。
从一种模式到一种理论的飞跃通常非常快,以致于模式和理论经常被混淆(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2000)。
2、模式的功能模式的功能主要有组织(organizing)、预测(predicitions)、启发(heuristic)、测量(measuring)(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2000)。
5、模式的种类(丹尼斯•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1) 基本模式拉斯韦尔5W模式香农一韦弗模式奥斯古德一施拉姆模式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赖利夫妇模式马莱茨克模式(3) 大众传播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模式)议题设置模式沉默的螺旋模式〃信息沟〃模式德弗勒和鲍尔洛基奇的大众传播效果依赖模式鲍尔洛基奇的传播基础结构理论第二节传播的经典模式线性传播模式:拉斯韦尔5W模式香农一韦弗模式控制论传播模式:奥斯古德一施拉姆模式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系统论传播过程模式:赖利夫妇模式马莱茨克模式德弗勒的社会系统模式德弗勒和鲍尔洛基奇大众传播效果依赖模式一、拉斯韦尔的“5W”模式(重点)拉斯韦尔、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谁”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循环模式是施拉姆在奥斯古德的基础上提出的。
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提出了这个新的过程模式这一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性。
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
另外,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破是: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
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
其缺点是未能区分传受双方的地位差别,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传授双方的地位很少是完全平等的。
其次,这个模式虽然能够较好地体现人际传播尤其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对大众传播过程却不能适用。
是因为传播学内容玄奥而需要借助图像形式来传意?或者相反,因为传播学内容肤浅而需要借助图形来掩饰。
还是因为传播学更接近艺术而注重视觉效果。
或者因为传播过程的本质特别适合用图形来表述。
模式化(或图形化)的传播学更抽象还是更具象了。
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II、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
人际传播是一种符号互动。
4、人际传播的动机可概括如下:(1)认识自我;(2)建立人际关系;(3)控制周围环境;(4)进行情感沟通一、组织与组织传播组织:人类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在统一的意志之下从事协作行为的持续性体系。
(狭义)组织传播就是组织内部成员间、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郭庆光一、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众传播的基本功能为:1、传播信息;2、引导舆论;3、教育大众;4、提供娱乐二、拉扎斯菲尔德的大众传播负面功能分析1、大众传播持续不断的宣称(只肯定不批判,只反复传播一些内容而对于另一些内容不予传播)会使人完全丧失辨别力,从而不假思索的顺从现状。
施拉姆在传播学领域的著作
施拉姆在传播学领域的著作1. 导言施拉姆(George Gerbner)是一位重要的传播学理论家,其对于电视媒介与大众文化的研究在传播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围绕着施拉姆在传播学领域的著作进行探讨,旨在全面了解施拉姆的研究视角、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方面。
2. 施拉姆的研究视角施拉姆的研究视角,可以从其传播学理论出发来阐述。
施拉姆主要关注传统媒介对于人类认知和文化生活的影响,尤其是电视媒介的普及和影响。
他认为,电视是当代社会的主要信息来源,塑造了人们的价值观、观念和行为方式,是一种具有文化暴力的媒介形式。
在施拉姆看来,文化暴力是指那些基于强力意识形态,通过媒介形式向大众散布的一种暴力的话语体系。
这种体系是从特定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力量中发源,通过渗透、压制、削弱等方式对人们的自我认知和行为方式施加影响。
电视作为一种主流媒介形式,深受文化暴力的影响,使得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方式日益趋于标准化和均一化,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3. 施拉姆的研究对象施拉姆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针对电视媒介的影响,尤其是电视节目对于大众价值观、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他关注的是传媒的文化暴力以及媒介内容的意识形态等方面,研究电视节目中的暴力、性别、种族、年龄等元素的表现形式以及分布比例,从而探讨电视节目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施拉姆还研究了电视业的监管和公共策略对于电视节目的影响,探讨政府和公共机构对于电视业进行规范和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此外,施拉姆还关注了电视观众的行为和特点,研究了电视观众对于媒介内容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分析了电视节目播出的时间、节目样式、主题内容等因素对于观众的影响。
4. 施拉姆的研究方法施拉姆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定量研究,他采用了大规模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相关试验等方法,以获取大量的实证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来阐明媒介对于文化和认知方面的影响。
施拉姆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调查研究施拉姆的定量调查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选取样本,设计问卷,得到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广告传播的五种基本模式
式
背景:美国“传播学之父”威 尔伯﹒施拉姆在《传播是如何 进行的》一文中提出的。
施拉姆大众 传播模式图 示
施拉姆大 众传播模 式图示
施拉姆模式解析
大众受众 -许多接受者,各自进行译码释码和编码。 媒介组织集编码者释码者和译码者于一身。 在新闻信源或艺术信源或其他信源的信输入媒介组织中,媒介组织经过编码后向 受众发出信息。
二.五个基本要素:传播者﹑信息﹑媒介﹑接收者﹑效果
五W模式图示
对五W模式 的评价
缺点:1.缺乏反馈元 素。
过于简单化。
优点 :1.它是大众传媒的第一个。
二.它是最具其启发性的模式 。 三.紧紧把握住大众传播过程中最基本元素,并描述了这
些元素之间的关系。
奥巴马的医改方案解析五W模式
• 2009年11月7日深夜,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奥巴马提出的医改方案正式通过,微博作为 宣 传 总 额 超 过 1 万 亿 美 元 的 医 疗 改 革 法 案 。 本 文 以 奥 巴 马 在 Tw t t e r 上 成 功 宣 传 医 改 方 案 为 案 例 , i 以 拉 斯 韦 尔 5 W 模 式 为 切 入 点 , 概 括 和 描 述 了 其 在 Tw t t e r 的 传 播 环 节 , i 分 析 其 传 播路径和变化。5W模式奥巴马宣传微博奥巴马医改宣在技术上传首先, ,实行多对多的 传播方式,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等为一体,由于技术的天然属性,导致观点的公开性 强; 播活动概括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这便是著名的“5W”模式:谁 (Who) → 说 什 么 ( S a y sW h a t ) → 通 过 什 么 渠 道 ( I n W h i c h Ch a n n e l ) → 对 谁 ( To W h o m ) →取 得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s)。这一传播模式的提出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 基本内容,也为后来研究大众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拉斯韦尔的 5W模式是线性模式,即信息的流动是直线的、单向的,它没有注意到反馈的要素,从而 忽视了传播的双向甚至是多向性。融合。
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一、通过传播过程考察传播现象
• 20世纪60年代,美国传播学家戴维• 伯洛首先提出,可以通过传播过程 对传播现象进行考察。
• 这一观点对传播学研究的影响至为 深远。这种视角在相互交织的多元 关系下考察传播,把传播作为一个 各要素密切交织、相互关联的整体 过程来考察。
• 这个模式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包括 了大众传播在内的各种类型的社会传 播过程。
6、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 1959年,美国从事社会学研究的赖利夫妇在《大众 传播和社会系统》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 系统模式:
初级群体
初级群体 较大社会
结构
讯息
C 讯息 R
• (1)直线模式把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 关系和作用固定化。
• (2)直线模式没有考虑到反馈的因素,也 没有体现出社会传播的双向互动性。
3.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 美国学者奥斯古德(Osgood,1916-1991) 于1954年提出一个同时成为信息发送者和 接收者的理论。
• 奥斯古德双行为模式
三、传播模式
• 传播模式的特点: • 1.动态性 • 2.序列性 • 3.结构性 • 任何优秀的传播模式都不可避免
的留有时代的印记、标明认识的 间隔,同时存在某种残缺性、暂 时性、模糊性和简单性等缺点。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 和系统结构
第二节 几种经典的传播过程模式
几种经典的传播过程模式
• 1.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 • 2.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 3.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 4.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 • 5.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 6.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 7.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 8.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大众传播的过程
英国传播学者D.H麦奎尔根据拉斯韦尔传播
过程模 渠道 媒介
对谁说
传播者
讯息
受传者
有什么 效果
贡献: 明确了传播的要素;该模式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
却又阐释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 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 具体的出发点。
四、传播过程的要素与特征
大众传播的要素
施拉姆的观点 显性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 反馈 隐含要素
大众传播过程的特征
施拉姆曾经将传播过程概括为八个要素:
信源(source):即信息的来源,是传播过 程的开始。 讯息(message):是传播的内容,行将用于 交换的信息组合。 编码者(encoder):负责将讯息译制为可用 于传输或表达的形式如声音、电子信号等。 渠道(channel):传播讯息所依赖的介质、 通道或信息传输系统。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的大众传播概念模式
根据韦斯特利-麦克莱恩1957年文章绘制。 此模式对认识大众传播过程意义重大,一是它指 出大众传播过程是经过选择的,而且这种选择是 经过若干阶段进行的,这说明了大众传播过程中 把关人及其多重把关性,二是它指出了反馈的重 要性; 不足之处有:它认为过程中的参与者之间是平衡 的、互利的,事实上,传播过程中参与者之间是 很少平衡的。它夸大了大众传播过程的一体化程 度,而现实中,每一方都会追求各自的不同的目 标,它过分强调了传播者对社会的独立性。
大众传播的隐含要素
隐含要素,指隐藏于或包含于传播行为中的各种要 素,包括: 信息来源: 传播关系: 传播环境:传播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当时的 情况就构成了传播情境。 传播目的:(1)分享信息 (2)传授知识 (3)愉悦情感 (4)改善关系 (5)改变态度 (6)促成行为 传播效果:这种在思想、感情、态度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所发生的某种变化 传播技巧:各种策略、战术和手法
传播学总论笔记完全版2
第六章传播过程1、传播过程及其特征1960[美] 传播学家D.伯洛首先提出将传播作为一个过程来研究。
他认为:①传播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
②传播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结构体,我们研究的基本单元就是结构的各要素及其相互的多元关系。
③传播过程的本质是运动,即过程中各要素及其关系的相互影响和变化。
总之,传播是由多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动态的有结构的信息流动过程。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相对稳定的、静态的视角)过程:指事物运动的程序和状态结构:整体各要素及其关系的组合2、传播模式模式:指对客观事物的内部机制的直观而简洁的描述,它是理论的简化形式,可以向人们提供客观事物的整体信息。
[美]学者多伊奇认为模式在社会科学中的功能有四:①构造功能②解释功能③启发功能④预测功能模式分类:按所用符号分类:文字模式、图标模式、数学模式按模式作用分类:结构性模式、功能性模式评价和判断模式的标准:①模式的概括性如何?包括了多少内容?是否有效?②模式的收获或者启发性如何?是否有助于发现新的关系、事实或方法?③根据它得出的推断在有关研究领域内是否有意义?对该领域的发展有无关键意义?④据此作出的测量的准确程度如何?⑤模式有何创见?它还有多少不确定之处?它提供了多少新的见解?⑥模式的简明程度、即表述上是否经济、简略?⑦模式的现实性如何?即我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以它来表明某种实际情况。
丹尼斯·麦奎尔和斯文·温德尔:五种类型28个模式:①基本模式:拉斯韦尔模式;申农-韦弗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丹斯模式等8种②个人影响、扩散和大众传播对个体的影响模式:刺激与反应模式(及其修正);两级传播模式;创新扩散模式等5种③大众传播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模式:间接与直接模式;议题设置模式;大众传播依赖模式;沉默螺旋模式等5种④受众中心模式:使用与满足模式;使用与效果模式;信息寻求模式等3种⑤其他:大众媒介的体系、制作、选择与流动模式;比较媒介体系模式;媒介组织模式;守门人模式等7种✓线性传播过程模式视传播过程为单向、流动的观点为线性传播观,集中在早期传播学研究中。
《社会心理学》课程作业答案
《社会心理学》课程作业《社会心理学》课程作业1一、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上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狭义的人际关系,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更关注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
2、冲突:冲突是一种对立状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的主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甚至斗争的关系。
3、冲突管理: 指在一定的组织中对各种冲突的管理。
4、旁观者效应:在有人需要紧急救助时,在场目睹此情境的人越多,出面相救的可能性越小的现象。
5、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痛苦的行为。
二、判断对错并对错题加以改正1、在人际交往中,正面的评价更易受别人欢迎。
错。
由负面转向正面更易受别人的欢迎。
2、在平行冲突中,存在客观的分歧,但双方都未能准确地知觉到分歧的存在。
错。
双方都准确地知觉到这种分歧。
三、简答:1、简述费斯克提出的社会关系的四种模式。
答:费斯克认为社会互动主要有四种模式:²共享:由团体成员共享感情与资源,不分彼此。
²权威排序:依据年龄、阶层、地位等形成不对等的权威与顺从关系。
²对待互惠:双方平等,强调对等回报与交易的平衡。
市场定价:双方基于理性,进行得失衡量,考虑成本与收益的比率。
2、试述影响人际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相貌的吸引、正面的交往、相似性与互补性。
3、简述社会侵犯行为的原因。
答:对侵犯行为的反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侵犯;本能的表现;由于受挫折而侵犯;基于模仿而侵犯四、论述1、试述阿得曼的社会渗透理论。
答:阿特曼认为人际关系由交往的广度与深度两个维度;系的发展由表层向深层发展,一般经过四个阶段;人们根据对回报成本的计算来决定是否增加对关系的投入;良好人际关系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情感交流阶段和稳定交往阶段。
2、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的侵犯行为?答:学会采取自持行为,即在不侵犯别人权利的情况下维护自己的权利。
采取自持行为的技巧:基本的自持是对维护自己权利的简单表达在受到别人没有充分理由的批评时,采取模糊化的方法,然后进一步说明你的主张;在发现和对方在某件事上以前达成的约定被他忽略时,可以用自持的陈述或提问提醒对方;使用坚决而稳定的语音和以事实为基础的语气;不谴责或指责对方,也不要威胁对方。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循环模式是施拉姆在奥斯古德的基础上提出的。
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提出了这个新的过程模式这一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性。
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
另外,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破是: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
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
其缺点是未能区分传受双方的地位差别,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传授双方的地位很少是完全平等的。
其次,这个模式虽然能够较好地体现人际传播尤其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对大众传播过程却不能适用。
是因为传播学内容玄奥而需要借助图像形式来传意?或者相反,因为传播学内容肤浅而需要借助图形来掩饰。
还是因为传播学更接近艺术而注重视觉效果。
或者因为传播过程的本质特别适合用图形来表述。
模式化(或图形化)的传播学更抽象还是更具象了。
1、控制论学派看重人机交流的理性功能设计;2、经验功能学派的着眼点则出于既定的政治和经济目的考察对大众的劝说和暗示;3、结构主义符号学则探索“符号——认识——权力”之间的相互运作。
(二)学术背景传播学的四大先驱1、政治学家拉斯维尔:五W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
2、心理学家卢因:团体动力论;“把关人”;实验法。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论;哥伦比亚学派;调查研究法。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态度说服理论;耶鲁学派;实验法。
(二)学术背景传播学的四大先驱1、政治学家拉斯维尔:五W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
2、心理学家卢因:团体动力论;“把关人”;实验法。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论;哥伦比亚学派;调查研究法。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态度说服理论;耶鲁学派;实验法。
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或者说,信息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是传播的客体,是传播的基本内容。
二、信息的特征:1、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2、普遍性;3、表达性;4、流动性5、共享性;6、载体性片断性、时效性、可积累和可衰减性……▲反馈:“在人类传播中,指接收者对传播者发出的讯息的反应。
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
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大众传播社会功能是指媒介传播对社会和个体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在斯拉姆的理论中,大众传播社会功能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信息传递、社会化、文化传承和娱乐。
以下将分别探讨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信息传递。
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在信息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同形式的媒介,人们可以快速获取和传递信息。
在现代社会中,媒介传播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人们了解时事和社会热点的重要渠道。
通过媒介传播,人们可以及时获取到全世界发生的各种事件、新闻和信息。
其次是社会化。
大众传播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同时也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媒介传播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和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互动,提高社会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媒介传播还可以传递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引导人们以正确的方式进行社会交往和互动,推动社会秩序和文明进步。
第三是文化传承。
媒介传播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学习和传承文化遗产。
媒介传播可以让人们领略到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文化精髓,让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通过媒介的传播可以让文化更为广泛的普及和传播,大大提高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速度,保护了文化多样性。
最后是娱乐。
媒介传播也是人们娱乐消遣的一项重要极客。
通过媒介可以让人们获得各种娱乐信息,让人们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媒介传播可以让人们了解到影视、音乐、游戏等各种娱乐形式。
通过媒介传播还可以创造出全新的娱乐产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
总之,大众传播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它同时也帮助人们进行社会化、传承文化和娱乐消遣等方面。
因此,媒介传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工具,它能够引领社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和发展的可能性。
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名词解释
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名词解释
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是指一种信息传播的模式,它由施拉姆(Schramm)于1954年提出。
该模式主要用于解释大众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传播和接受。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进行解释。
1. 定义层面,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既有从传媒到受众的单向传播,也有从受众到传媒的反馈传播。
这种双向传播模式强调了受众在信息接受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反馈作用。
2. 传播过程层面,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认为传媒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渠道向受众传递信息,而受众则通过回应、评论、互动等方式向传媒反馈信息。
这种双向传播模式使得传媒与受众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再是单向流动的。
3. 受众参与层面,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强调了受众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积极参与。
传媒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受众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受众的反馈和互动对于传媒的决策和信息内容具有重要影响。
4. 反馈机制层面,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中的反馈机制是指受众对传媒的反馈和回应。
受众可以通过评论、投票、调查等方式向传媒提供反馈信息,传媒可以根据受众的反馈做出相应调整和改进。
这种反馈机制使得传媒能够更好地了解受众需求,提供更符合受众期望的信息内容。
综上所述,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是一种强调传媒与受众之间互动关系的信息传播模式。
它突破了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强调了受众的积极参与和反馈作用,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全面和有效。
第四章 传播的基本过程
传播的基本过程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
几种基本的传播过程模式
第四章
传播的基本过程
第一节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几种基本的传播过程模式
第一节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
“所谓传播过程,就是信息从传播者流 向接收者,实现信息共享的过程,信息的传 递与反馈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
(戴元光、金冠军主编《传播学通论》P42,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2)控制论的传播模式
III、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人际传播)(互动模式)
讯息 编码 解释者 解码 解码 解释者 编码
经验范围
讯息
思考:请谈谈奥斯古德—施拉姆 模式的主要优点与局限。 提示: 主要优点表现在:1、表明已与单向传播模式 划清界限;2、强调传受之间只有在其共同的经验 范围之内才真正有所谓传通;3、传播信息、分享 信息和反映信息的过程是往复循环、持续不断的。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分析:
• 传播得以顺利进行,离不开传播活动过程中的基 本要素。请思考:这些基本要素都是什么呢? • 下面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 小张(传播者)对小李(受传者)说:“明天放 假,我们去春游吧。(讯息)”小李点头答应了。
这是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面对面协商性传播 事例。在此例中,我们观察到传播过程得以成立的三 个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所以,施拉姆认为, 传播至少要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但是,仅有上述三个要素尚不足于构成一个现实 的传播过程,也就是说,还必须要有使这三个要素相 互连接起来的纽带或渠道,即媒介。在上面的例子中, 由于谈话是在面对面的情况下进行的,一般不容易意 识到媒介的存在。但即便在面对面的传播中,媒介也 是存在的,只不过是它属于自然的声波或光波,我们 平时意识不到它罢了。如果换成打电话,媒介的必要 性就十分明显了,如果没有电话机和电话线路,是不 能进行传播的。
传播学理论知识梳理
传播学理论知识梳理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它对于我们理解信息的传播过程、效果以及社会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对一些重要的传播学理论知识进行梳理。
一、传播的定义与类型传播,简单来说,就是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它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大众媒体的信息发布,也可以是动物之间的信号传递。
传播的类型多种多样。
从传播的范围来看,有自我传播(个人内心的思考与反思)、人际传播(两人或少数人之间的交流,如朋友聊天、家庭讨论)、群体传播(具有共同目标或身份的一群人的交流,如工作小组讨论、社区会议)、组织传播(在正式组织中的信息交流,如公司内部的通知、会议)和大众传播(通过大众媒体向广泛的受众传递信息,如电视新闻、报纸报道)。
二、经典的传播学理论1、拉斯韦尔的“5W”模式这是传播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
它指出传播过程由五个要素构成: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这个模式清晰地勾勒出了传播的基本结构和要素,为我们理解传播行为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框架。
2、香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该模式引入了“噪音”的概念,指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各种干扰因素会影响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这让我们意识到传播并非总是完美无误的,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失真或丢失。
3、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施拉姆强调了传播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他认为传播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角色转换。
三、传播的效果研究1、魔弹论也称为“皮下注射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能够像子弹击中身体一样迅速而直接地影响受众。
但后来的研究发现,受众并非完全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2、有限效果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效果是有限的,受到受众个人因素、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循环模式是施拉姆在奥斯古德的基础上提出的。
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
一文中,提出了这个新的过程模式这一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
程的循环性。
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
为传播双方所共享。
另外,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
破是: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
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
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
其缺点是未能区分传受双方的地
位差别,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传授双方的地位很少是完全平等的。
其次,这个模式虽然能够较好地体现人际传播尤其是面对面传
播的特点,对大众传播过程却不能适用。
是因为传播学内容玄
奥而需要借助图像形式来传意?或者相反,因为传播学内容肤
浅而需要借助图形来掩饰。
还是因为传播学更接近艺术而注重
视觉效果。
或者因为传播过程的本质特别适合用图形来表述。
模式化(或图形化)的传播学更抽象还是更具象了。
1、控制论学派看重人机交流的理性功能设计;
2、经验功能学派的着眼点则出于既定的政治和经济目的考察对大众的劝说和暗示;
3、结构主义符号学则探索“符号——认识——权力”之间的相互运作。
(二)学术背景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1、政治学家拉斯维尔:五W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
2、心理学家卢因:团体动力论;“把关人”;实验法。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论;哥伦比亚学派;调查研究法。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态度说服理论;耶鲁学派;实验法。
(二)学术背景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1、政治学家拉斯维尔:五W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
2、心理学家卢因:团体动力论;“把关人”;实验法。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论;哥伦比亚学派;调查研究法。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态度说服理论;耶鲁学派;实验法。
⏹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或者说,信息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是传播的客体,是传播的基本内容。
二、信息的特征:
1、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2、普遍性;
3、表达性;
4、流动性
5、共享性;
6、载体性
⏹片断性、时效性、可积累和可衰减性……
▲反馈:“在人类传播中,指接收者对传播者发出的讯息的反应。
传播者可以根据反馈检验传播的效果,并据此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施拉姆
▲前馈:“指的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使用大众媒介时,事先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了解传播对象的需要,以改进传播节目的制作,增强传播效果。
”——施拉姆
▲冗余信息:即信息中不影响信息完整的、不容信源自由选择的那一部分。
四、符号的基本功能
1、表达和传达功能
2、理解功能
3、思考功能
⏹象征性互动理论把人看成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作是一个
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种活力,认为研究象征行为不仅对揭示人的本质,而且对理解现实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象征性互动理论核心问题是考察以象征符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个基本前提:人是根据“意义”(对事务的认识)来从事行动的;意义是在“社会互
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
所以,意义、社会互动、解释,是象征性互动理论的三个主要概念。
又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II、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
人际传播是一种符号互动。
4、人际传播的动机可概括如下:
(1)认识自我;
(2)建立人际关系;
(3)控制周围环境;
(4)进行情感沟通
一、组织与组织传播
组织:人类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在统一的意志之下从事协作行为的持续性体系。
(狭义)
组织传播就是组织内部成员间、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郭庆光
一、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众传播的基本功能为:1、传播信息;2、引导舆论;3、教育大众;4、提供娱乐
二、拉扎斯菲尔德的大众传播负面功能分析
1、大众传播持续不断的宣称(只肯定不批判,只反复传播一些内容而对于另一些内容不予传播)会使人完全丧失辨别力,从而不假思索的顺从现状。
2、“媒介是使大众的审美鉴赏能力退化和文化水平不断下降的重要原因。
”——降格以求受众,媚俗。
3、媒介以廉价的代价占用或剥夺人们的自由时间。
4、麻醉精神,让人沉醉在虚幻中,由此来取消或剥夺人的行动能力。
(最深刻、最有意义、
最富独创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