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的过程
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1)媒介组织与受众之间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
2)媒介组织与信息源相连,又与受众相连;
3)受众是个人的集合体,彼此间有特定的传播关系;
4)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相互连结性和交织性,初步具有系统模式的特点。
一:汪峰微博发布离婚感言,王菲李亚鹏离婚消息传出,类似的消息,众多接受者从感性上对王菲和李亚鹏离婚更感兴趣,对此进行解释扩散,从而此消息被顶上头条
二:汪峰对章子怡表白,恒大夺冠,恒大夺冠更具吸引力,接受者对此进行扩散,汪峰表白消息被压
三:汪峰发布新歌,多位娱乐圈明星公开恋情或婚讯,大众对后者更感兴趣,进行扩散,汪峰又没有登上头条
四:汪峰三次与头条无缘被网友调侃,吐槽,章子怡转发微博,为其打气,各种关于汪峰的话题,吸引大众眼球,被大众扩散,汪峰终于登上头条。
大众传播学第三章
• 香农—韦弗模式 • 《传播的数学理论》
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
• WHO • Says what • In which channel • 谁(传播者) • 说什么(讯息) • 通过什么渠道(媒介)
• To whom
• With what effet
• 对谁说(受传者)
• 有什么效果(效果)
拉斯韦尔的五个W模式
•
人际传播的动机、目的和功能最终都要 落实在人际关系上。 • 人际关系P90
(二)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
身势语的传播功能
• • • • • 强调语言 补充语言 代替语言 控制语言 表达超语言的意义
•
•
外观形象与自我表达
外观形象既包括身高、体形、脸型、 发型等身体特征,也包括通过服装、饰物、 随身携带品的使用等形成的氛围特征。
三、人际传播与库利 的“镜中我”
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镜中自我”概 念: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 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 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镜中我包括三层意思:
• 1、我们想象自己在周围人们心目中的个人形象。 • 2、我们对他人的这种认识进行解释。 • 3、由此形成自我和自我意识。
感受器: 动物体表、体腔或组织内能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之转换 成神经过程的结构。 效应器: 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
人体有: 信息接收装臵——感官系统 信息传输装臵——神经系统 记忆和处理装臵——大脑 输出装臵——发声等表达器官及控制这些 器官的肌肉神经
人内传播的特性(P85)
•
•
大众传播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两级传播理论:大众传播的过程是大众传播—意见领袖—普通受众。
也可以具体理解为大众传播的信息及其影响不是一般认为的直接流向或者传达给普通受众的,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介,这里的意见领袖是指那些对大众媒介保持较多接触,在特定领域能够对他人发挥个人影响的人,再由意见领袖传达给受众。
这个理论是在40年代美国传播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等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的。
举例说在欧美换届选举中,一般选民们对于自己所要选择的政党的改变很少直接受大众传媒的影响,对于他们的选择起重要作用的反而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一般有关的信息和想法都是从某一个候选人那里通过大众媒介达到意见领袖那里,这主要是一个信息传达的过程,然后在通过意见领袖把信息传播到普通民众那里,这主要是人际影响的扩散。
它使人们认识到大众媒介和人际传播渠道在人们信息获取、态度形成、转变以及具体的行动中的不同角色和作用。
议程设置理论:它是由美国传播学家马尔科姆·麦肯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提出的一种有关大众传播效果的理论。
大众传播可以为公众提供一种“议事日程”,也就是说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可以给那些“议题”分清轻重缓急,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对社会上的某些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作突出报道,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题,以此来影响民众对周围世界的重要事件的判断。
而且大众传播不能决定人们对这些事件的具体看法,也无法影响人们去想什么,但是可以通过那些提供的信息和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举例说,之前发生的“7·23”动车事故,全国新闻媒体铺天盖地的都是关于这次事故的相关追踪报道,在报纸和电视媒体上都是放在第一位报道的,这在第一时间就吸引了民众的重视,一段时间内成为了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而当时的其他一些事件就没有都不是那么地引人注意了。
可见人们一般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介注意的那些问题,并采用大众媒介为这些问题所确定的优先次序来确定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
传播学中大众传播的例子和概念
传播学中大众传播的例子和概念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的学科,而大众传播则是传播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大众传播是指广泛传播到大量受众中的信息和观点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广泛应用于媒体、广告和公共关系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大众传播的概念,并给出一些传播学中的大众传播的例子。
大众传播是一种集中式的、一对多的传播模式。
它通过媒体、互联网和其他传播渠道,将信息传播给大量的受众。
大众传播的特点包括信息的广泛传播、传播效果的集中、传播速度的快速和传播媒介的多样性。
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者通过选择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策略,来达到对受众的影响和引导。
媒体是大众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
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等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都是传播信息给大众的重要工具。
在现代社会,媒体对于塑造公众舆论和社会价值观有着巨大影响力。
例如,新闻媒体通过报道事件和观点,影响公众的意见和行为。
政府通过广播和电视等媒体,向公众传播政策和宣传内容。
广告行业利用媒体,将商品和服务的信息传达给潜在消费者。
大众传播的例子还包括广告和公共关系活动。
广告是通过媒体向大众传播商品和服务的信息,以促进销售和品牌形象的建立。
广告通过使用各种传播手段和创意,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
例如,电视广告、户外广告和互联网广告等形式,都是大众传播的典型例子。
公共关系活动是通过媒体和其他渠道,向大众传播组织的信息和形象,以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关系。
公共关系活动包括新闻发布会、社交媒体营销和危机管理等,通过有效的传播策略和沟通技巧,影响和引导大众的态度和行为。
此外,大众传播还涉及社交网络和口碑传播。
社交网络平台如微信、微博和Facebook等,成为大众传播的重要渠道。
在这些平台上,个人和组织可以通过分享信息和观点,影响和引导大众的意见和行为。
同时,口碑传播也是大众传播的一种形式。
人们通过口口相传,传播产品、服务和观点的信息。
例如,一个满意的顾客会向朋友和家人推荐某个品牌的产品,这种口碑传播可以在社交网络中迅速扩散,影响更多的人。
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曾遭遇过假新闻?结合 你的经历,谈谈你对假新闻的感受.
假新闻的危害有哪些?
• NO1、2014年春节放9天?
• NO2、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
• NO3、2020年才可异地办理生育服务证?
• NO4、张艺谋“一个孩子奖一千万”?
• 沉溺
• 在媒介化生存的状态 中,许多人将过量的 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媒 介营造的世界中,越 来越习惯与媒介世界 而不是与现实世界打 交道,他们全身心地 体验媒介世界的喜怒 哀乐而对现实反应却 显得迟钝。
• 盲从
• 对传媒的深度依赖和沉溺,容易使人忽略理性判断和自由 选择,形成以“非理性盲从”为特征的媒介接受心理。
人们的感性经验范围,必须通过大众传播去 把握。但大众传媒因种种原因,展现给人类 的只是信息环境(环境的再现),而非客观 环境本身。即:
客观环境→信息环境→环境认知→人的行为
• (二)大众传播与现代信息环境
• 所谓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 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 选择性做课堂表演。
• 并分析不同媒介的优点及缺点。分组写在 黑板上。
报刊
• 优点:容易保存,可以反复阅读,给 读者阅读自由性比较强对于事件的报 道可以尽量深入,让读者有全面的了 解,可以阐发理性思维等
• 不足:时效性差,读者范围有限,感 染力相对较弱等
广播
• 优点:接受方便及时,传 播信息量大;可以使受众 方便、及时、快速得到信 息;传播通俗易懂,不易 受文化程度的限制;接受 设备简易等
• 消极: • 电子乌托邦 • 媒介崇拜 • 媒介依赖 • 媒介沉溺
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
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大众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大规模信息传播现象的学科,它研究的是在大众社会中,信息如何通过各种传媒渠道传播给广大受众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所产生的效果。
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涉及信息传播的过程、媒介的角色和影响等方面。
首先,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传播过程中的源-信道-受众模型。
这个模型认为,传播过程从信息源开始,经过不同的信道传递给受众,受众对信息进行接收和理解。
信息源是信息产生的地方,比如媒体、机构和个人等;信道是信息传播的途径,包括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受众是接收信息的人群,包括大众和特定的群体。
这个模型强调了信息传播是一个多环节的过程,不同环节会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
其次,大众传播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是媒介的作用。
大众传播学研究了媒介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媒介可以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
同时,媒介也具有选择性,能够通过选择报道的内容、形式和语言等,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编辑,从而影响受众对信息的理解和评价。
此外,媒介还可以通过社交影响、设置议程和引导观点等方式,对受众的行为和态度产生影响。
因此,媒介在大众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还包括传播效果的研究。
大众传播学关注的是信息传播的结果和效果。
通过研究传播的效果,可以了解受众对信息的接收、理解和反馈情况,以及信息对受众的影响和改变。
传播效果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如认知效果、情感效果、行为效果等。
研究传播效果有助于了解媒介对受众的影响机制,对媒介的发展和改进具有指导意义。
此外,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还涉及到社会文化的因素。
大众传播学认为,信息传播的过程和效果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包括价值观、信仰体系、知识水平、媒介环境等。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会对信息的传播和接受产生差异性影响,因此,研究社会文化因素对传播过程和效果的影响对于理解信息传播现象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传播过程的源-信道-受众模型、媒介的作用、传播效果的研究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第五章 大众传播
2. 社会协调:对周围的环境信息进行选择和解释。媒介常常会批评并指导人们对周围事件作反应。宣传符合传统美德的价值观和曝光某些偏差行为,建立社会舆论导向,强化社会规范,帮助社会达成共识。
? 可能的负面功能:强化遵从,将固定模式永久化;媒介的造假事件(假形象或假人格)。
? 负功能:刻板成见(刻板印象)
3. 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信息泛滥、表面关心之下的冷漠,花费大量时间在传媒上,失掉行为主动性。被动的接受者。
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发展和社会影响
一、大众传播的产生发展过程
1. 报刊与大众传播
? 19世纪30年代前,报刊因为面向群体定性化,不能称为大众传播。
? 19世纪30年代后,随着人人都看的廉价报纸“便士报”(penny paper) 问世,报刊成为大众传播。
3. 文化传承:大众传播将信息、价值观和规范一代代在社会成员中传播。人类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增加了社会凝聚力,个人得以和社会融合。
? 可能的负面功能:大量复制的信息阻碍了个人之间的创造性交流;减少了社会亚文化群的种类;标准化趋势,阻碍了文化生长。
(二)赖特的“四功能说”
? 赖特在1959年提出“四功能说”:环境监视、解释和规定、社会化功能、娱乐功能。
第五讲:
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和功能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1. 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规模庞大的传播机构
(一)信息环境
1. 定义: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1)具有特殊涵义的信息符号
第二章 大众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美国传播学者戴维· 伯洛(1960)的“S-MC-R”模式:讯息来源(sender)——讯息 (message)——渠道(channel)——接 受者 (receiver)
20世纪60年代,美国传播学家戴维· 伯洛提出可以通过传播过程对传 播现象进行考察,这一观点对传播学研究的影响至为深远。受此观点 影响,许多学者开始注重从传播过程的角度进行研究,从而使传播学 在这一领域飞速发展。 这一视角认为,传播者、受传者与信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传播者可以通过选择、加工和传送各种信息受传者施加影响;而受传 者则可以从自身需要出发对信息加以选择、过滤甚至扭曲,并可以通 过反馈影响传播者;至于信息,则流动与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可以 对二者都产生影响。而除此之外的信息源、媒介、反馈等各种要素之 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即便是作为整体的传播过程,也仅仅是作为 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它与社会的整体以及其他各部分之间也 是紧密联系着的。 这种视角就是在这些相互交织的多元关系下考察传播的,它把传 播作为一个各要素密切交织、相互关联的整体过程来考察,具有非常 深远的意义。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要素与特征
大众传播的要素
施拉姆的观点 显性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 反馈 隐含要素
大众传播过程的特征
施拉姆曾经将传播过程概括为八个要素:
信源(source):即信息的来源,是传播过 程的开始。 讯息(message):是传播的内容,行将用于 交换的信息组合。 编码者(encoder):负责将讯息译制为可用 于传输或表达的形式如声音、电子信号等。 渠道(channel):传播讯息所依赖的介质、 通道或信息传输系统。
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存在的问题
它认为传播过程是双向回路之后,就成了循 环、平衡的自我调节系统,而现实中的传播 过程,尤其是大众传播过程较少有平衡; 它认为传播过程是一个独立本体运动过程, 即传播过程是一个独立于社会的自我运行的 系统过程,没有发现传播过程的社会背景。
第6章大众传播
(三)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
1 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认知、互动 2 大众传播与现代信息环境 信息环境:社会中由个体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传播活动的 总体构成的环境。 其主要特征是:以非人际之间的信息获取为特征。而在现代社 会中,大众传播是信息环境的主要构造者。
3 信息环境与现实环境 信息环境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 (1)大众传播具有形成信息环境的力量,并通过人们的环境认 知活动来制约人的行为,这是大众传播发挥其社会影响力的 主要机制 ; (2) 大众传播是具有社会控制功能的信息系统,但控制的性质 和方向不完全去决于它自身,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更为复 杂的社会机制和条件
大众传播是信息环境的主要营造者。
李普曼的拟态环境概念(即信息环境):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 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 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这样一种机制,使得现代环 境不仅越来越信息化,而且信息环境也越来越环境化,也就是 说,大众传播提示的信息环境,越来越有演化为现实环境的趋 势。 日本的藤竹晓1968年,在李普曼的观点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 “拟态环境的拟态化”问题。
(四)网络
(五)社会化媒体(?)
三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一)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主要观点
1948年,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能》): 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有三个方面 (1)环境监视功能(surveillance of the environment); (2)社会协调功能(correlation of the different parts of society in responding to environmemt);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transmission of the social heritage from one generation to the next)。
大众传播学 传播简史
⼤众传播学 传播简史第三章传播简史、模式和功能第⼀节传播简史在“年青”⽽“短暂”的⼈类传播史上,⼈类五次传播⾰命所产⽣的巨⼤作⽤深深改变了⼈类的命运和历史。
1、什么叫“传播学时钟”?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和威廉"波特仿卡尔塞根的“宇宙年”所假设的描述⼈类传播发展轨迹的时刻表。
它将⼈类出现在地球上的历史假定为100万年,⽽后把它⽐作只有24⼩时的⼀天来计算⼈类传播发展史。
2、⼈类传播史上的五次⾰命是什么?①⼤约10万年前,出现语⾔传播⾰命;②公元前3500年,出现书写传播⾰命;③公元620年,出现印刷传播⾰命;④1844年,出现电讯传播⾰命;⑤1946年,出现互动传播⾰命。
3、语⾔传播⾰命语⾔约产⽣于距今3.5万年到10万年。
语⾔产⽣的假说: “汪汪”派、“哼哟”派、“感叹”派、“唱歌”派。
恩格斯 “语⾔起源于共同劳动”的假说。
意义:语⾔传播使⼈类可以沟通思想、交流信息、积累知识,由动物世界进⼊⼈类社会,由野蛮时代进⼊⽂明时代。
4、⽂字传播⾰命书画同源两⼤体系:表⾳⽂字和表意⽂字意义:书写传播使⼈类可以将事件和⾃⼰的经历、见闻、思想固定或记录下来,并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传播。
5、印刷传播⾰命公元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植物纤维纸;印刷术源于殷商时期的印章和公元200年的拓印术;隋末唐初,中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世界上现存的第⼀本印刷晶是我国唐咸通九年(868)印刷的佛典《⾦刚经》。
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并做过⽊活字印刷试验。
1315年,中国最先铸出铜活字。
德国铁匠古登堡(J.Gutenberg,1400-1468)发明了铅活字和⼿压印制设备,1456年⾸次印成了42⾏本《圣经》。
意义:印刷传播打破了少数⼈的传播特权,使⼈类由⼈际传播时代进⼊⼤众传播时代。
意义6、电⼦传播⾰命美国⼈莫尔斯于1844年发明了电报,贝尔于1876年发明了电话,爱迪⽣在1877年发明了留声机,法国⼈马瑞根据中国灯影原理于1882年发明了摄影机,以及随之⽽来的⼴播、电影、电视的相继出现。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传播。
是职业传播者使用对信息进行大量复制的媒介广泛、迅速地传播信息,以期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传播对象中唤起传播者所预期的意念,试图在各方面影响传播对象的过程。
大众传播一词来源于英文Mass Com m unication。
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Mass 一词在英文中既有“大众”的意义,又有“大量”的意义。
Comm unication是传播的意思(见“传播”条)。
这里Mass既有受众是“大量”的意思,又有面对社会大众的意思。
所以,大众传播按其本意,是一种公开面对大量社会公众的传播。
大众传播是一种有渠道传播,而且它使用的渠道是一种特殊渠道,即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书籍、杂志、电影、音像制品等媒介形式。
在这些媒介中,印刷媒介是最早出现的。
西方认为,十五世纪金属活字印刷在德国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大众传播时代。
在那以后的四百余年中,印刷媒介一直是人类大众传播中所使用的唯一媒介形式。
直到本世纪初,随着电子传播媒介的兴起,在大众传播媒介的家庭中,才陆续增添了广播(1920年最早在美国出现了广播电台)、电视(1936年最早在英国出现了电视台)等新的传播媒介。
随着大众传媒在技术上的发展与改进,尤其是广播、电视等电子传媒的飞跃发展,大众传播的信息复制与传递功能大大提高,其受众越益增多,其影响也越益增大。
大众传播已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经常性的活动。
大众传播过程包含四个要素:传播者、信息、大众传媒与受众。
大众传播的特点就体现在这四个要素及其信息过程之中。
职业的传播者。
与面对面的传播和一般的中间传播不同,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一个职业群体。
如报社的新闻工作者和其他人员;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
构成大众传播的传播者群体的每个成员,均以大众传播为其职业,他们相互间形成紧密的工作关系,共同构成一个组织性极强的群体。
每个成员在传播过程中首先表现为群体一员的角色,其次才是其个人风格之类的东西。
传播学中大众传播的例子和概念
传播学中大众传播的例子和概念?
答:大众传播是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通过特定的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向大量、分散、匿名的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大众传播的例子和对其概念的详细解释:
例子:
1.电视新闻:电视台通过卫星或有线网络向广大观众播放新闻节目,报道国内外时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2.电影:电影制作公司通过影院、网络平台等渠道向公众发布电影,传递文化、娱乐、教育等信息。
3.互联网广告:广告主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广大网民投放广告,宣传产品、服务或品牌形象。
概念:
大众传播是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传播者是专业的媒介组织或机构,如电视台、报社、电影公司等,它们拥有专业的传播设备和传播技术,能够制作和发布高质量的信息产品。
2.传播的内容是公开可用的,面向全社会公众,不针对特定的个人或群体。
3.传播的受众是大量、分散、匿名的,受众范围广泛,难以确定具体的传播效果。
4.传播的过程是单向的,受众通常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无法直接反馈或参与信息的制作和发布。
大众传播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文化传承、社会整合、娱乐休闲等方面的重要载体。
同时,大众传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信息失真、过度商业化、媒介暴力等,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大众传播学第一章人类传播史
电子传播的意义
◆电子传播将信息的传递与物质的传递相分离,使
得以接近于实时传播速度的远距离信息传递已经成 为现实。
◆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
影像信息系统。
语言(传播)的起点 就是人类社会形成的起点
思考:
由于交流的需要, 语言产生于人类
社会化的进程中, 而后便成为人类 社会化以及整个 社会的复杂与扩 大化的催化剂。
口语的局限性
口语是靠人体的发生功能传递信息的,由于 人体能量的限制,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 传递和交流。
口语使用的音声符号是一种稍纵即逝的事 物,记录性差,口语信息的保存和积累只能 依赖于人脑的记忆力。
第三阶段 文字时代
公元前3500年
文字使人类脱离 原始蒙昧状态 而踏入文明的大门
文字的发明
文字起源于绘画,在有真正的文字以前往往都是先有“象形文
字” ——由图形符号组成的原始文字 。
汉字发明之前经历了结绳记事——刻木记事,此外,先民还在武 器、工具及劳动产品上刻画某些“符号”作标记。这些摹写事物的图画 被后世学者誉为“象形指事汉字之祖先”。
20世纪的最初十年,无线电广播已 经取得决定性进展,作为一项传播技 术,广播已经初具形态。
无线电广播成为一项社会事业,是在 一战结束后的年代才开始兴起的。
“无线电之父”——马可尼
电视时代
1962年,第一颗通讯卫星 “电星一号”(Telestar-Ⅰ)发 射升空,从此电视节目可以直接 进行洲际传播,全球一村的局面 开始形成。
伯恩斯在《解读古秘鲁结绳文 字》一书中,猜测结绳上的色彩 和结构可能是现今安第斯山脉仍 在使用的盖丘亚族语的速记形 式。
简述大众传播的发展与影响
简论大众传播的发展与影响简论大众传播的发展与影响一、大众传播的概念及产生、形成和特点1、概念1945年11月,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科教文宪章中首先使用了“大众传播”这个概念,“特定社会集团,利用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向社会大多数成员传送消息、知识的过程”。
后来的传播学学者不断对“大众传播”这个概念进行修正和发展,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定义,如:大众传播是指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等可能大量复制的媒介,将事实,意见、思想、感情、美等精神内容传播给大多数人的过程。
它以不特定的多数大众为主要传播对象。
2、产生、形成大众传播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众传播是现代文明的衍生物,它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兴起而兴起,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而发展。
事实上,有史以来人类的传播活动已经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最早是口语传播,接着是突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文字传播,然后是大规模复制信息的印刷传播,最后就是将全球日益连为一体的电子传播,而电子传播又经历了广播、电视和网络这样一个三级跳。
这里,前两个阶段都发生在现代文明之前,而后两个阶段即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则都隶属于现代文明,从15世纪末到18、19世纪,在商业发展促成的信息规模化需求、印刷技术、受众、交通、语言、文化等条件不断满足和完善的情况下,大众传播才作为一种常态的传播类型遍及全球。
3、特点(1)传播者既是个体又是团体,传播个体大多受过一定的专门传播训练;(2)传播对象面广量大,分布广泛;(3)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松散的;(4)传播媒介日益复杂化和现代化,具有大量生产信息和复制信息的能力;(5)对受传者的立场、观点、态度、行为、文化素养等方面能才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二、大众传播的功能1、信息传播信息传播是大众传播的最基本的功能,其他功能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和发挥。
在当代信息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尤其是当下信息成为一种重要战略资源的信息社会,其功能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第七章 大众传播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报刊三种重要的功能: (1)作为时间的报道者和讲解员
(2)作为政治主张的代言人
(3)反映社会上读者一般意见的测风标功能
通过功能的发挥,就能使舆论超越个人意见的简单相加,
成为组织化的有机整体。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20世纪初,法国学者塔尔德的在《舆论与群集》(1901)同 样关注报刊的社会和政治功能。 他对报刊所持的观点:贡献在于造就了舆论的主体――公众 (public)。公众由“有理性、有知识、有教养”的个人组成, 阅读着同一份报纸,关注着同一个公共事件,并能够公正、 冷静地进行思考。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社会组织》(1901)认为舆论实质上 是组织化的群体意识和公共意识。
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信息传播平台,它既是个人信息 处理的工具,也是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的手段, 而大众传播也是它的一个基本功能。随着网络的发展,它作
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属性越来越显著。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产生于发展过程
互联网传播的特点: 1.传播速度的实时性 2.信息内容的海量性 3.信息形态的多媒体性
要把大众传播作为社会科学考察的对象来把握大众传播的本质
关于什么是大众传播,学者们有各种各样的定义。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
1.大众传播是“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职业工作者 (记者、编辑)通过机械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向社 会公众公开地、定期传播各种信息的一种社会性信息交流活 动”。
施拉姆分类法的重要贡献:
明确地提出了传播的经济功能,指出了大众传播通过经
济信息的收集、提供和解释,能够开创经济行为。
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并不仅仅限于为其他产业提供信 息服务,它本身就是知识产业的总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
施拉姆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传播学教程:图4-4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1、讨论图形:图4-4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2、讨论方法:A、观点交流:小组内各人对这个模式的看法,分别说出来。
B、观点改进:小组成员表示对其他人观点是否接受,提出改进、完善彼此观点的看法。
C、观点总结。
3、讨论步骤:A、图形解读:在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施拉姆在认识到在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存在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平等的关系中,不适用于大众传播的过程后提出的一个新的传播过程模式。
A、大众传播媒介(机构)在获取或接到信息源发出的信息后,要经过译码者、释码者和编码者的加工和整理,从而变成可以被传播出去的符号(讯息);B、受传者都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他们在接受和传播该信息时会受到其他群体成员的影响,信息传播是双向循环的过程,每个成员既是传播者也是受传者。
C、信息在群体中的传播过程中,会得到再解释或加工。
D、大众传播的受传者在接到信息后,会给传播者发出反馈信息。
5.每个受传者和传播者都扮演着译码、编码和释码的角色、B、模式优点:施拉姆的这个模式与传统的单向线性传播模式相比,施拉姆的传播模式有了突破,强调了信息传播的双向性,在一定的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相互连接性和交织性,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会得到再加工,受传者在接到讯息后会对传播者产生反馈,并且初步具备了系统模式的特点。
C、模式缺点:施拉姆的传播模式,忽略了外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以及更为全面的电子模式等的传播模式的解读,而且仍然属于线性传播模式。
D、模式意义: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性。
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
另外,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破是: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
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
大众传播名词解释
大众传播名词解释大众传播是指广泛的公众对信息的接收、交流和影响的过程。
它是一种集体的、群体性的传播活动,涉及到大量的个体和社群。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它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将信息、观点和价值观传递给广大的公众。
大众传播的名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媒介:媒介是大众传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传递信息、观点和故事。
媒介包括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也包括新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
通过媒介,大众传播可以覆盖广大的公众,实现信息的广泛传播。
2. 受众:受众是大众传播的关键要素,它指的是接受信息和影响的大众群体。
受众包括广大的社会大众、特定的群体和个体。
受众的特点和需求对于大众传播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传播过程中需要考虑受众的兴趣和心理特征。
3. 消息:消息是大众传播中的内容,它可以是新闻、文化、娱乐等各种形式的信息。
消息可以通过媒介传播给受众,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
消息的内容和质量对于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它需要具备可靠性、可信度和吸引力。
4. 传播过程:传播过程是大众传播中信息传递和影响发生的过程。
它包括信息的编制、传播和接收,同时还包括受众对信息的理解、解码和反馈。
传播过程中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个参与者,包括媒介机构、传播者和受众。
传播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5. 影响力:大众传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它可以改变受众的态度、行为和观点。
影响力是大众传播的目标和效果,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影响,大众传播可以塑造受众的认知和态度。
影响力的大小和程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信息的可信度、传播者的权威性和受众的心理特征。
大众传播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同时也可以塑造公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了解大众传播的基本名词和概念,对于提高公众的媒体素养和传播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于媒体从业者和决策者来说,了解大众传播的规律和特点,可以更好地进行传播战略的制定和落实。
第四章 传播的基本过程
传播的基本过程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
几种基本的传播过程模式
第四章
传播的基本过程
第一节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几种基本的传播过程模式
第一节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
“所谓传播过程,就是信息从传播者流 向接收者,实现信息共享的过程,信息的传 递与反馈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
(戴元光、金冠军主编《传播学通论》P42,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2)控制论的传播模式
III、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人际传播)(互动模式)
讯息 编码 解释者 解码 解码 解释者 编码
经验范围
讯息
思考:请谈谈奥斯古德—施拉姆 模式的主要优点与局限。 提示: 主要优点表现在:1、表明已与单向传播模式 划清界限;2、强调传受之间只有在其共同的经验 范围之内才真正有所谓传通;3、传播信息、分享 信息和反映信息的过程是往复循环、持续不断的。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分析:
• 传播得以顺利进行,离不开传播活动过程中的基 本要素。请思考:这些基本要素都是什么呢? • 下面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 小张(传播者)对小李(受传者)说:“明天放 假,我们去春游吧。(讯息)”小李点头答应了。
这是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面对面协商性传播 事例。在此例中,我们观察到传播过程得以成立的三 个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所以,施拉姆认为, 传播至少要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但是,仅有上述三个要素尚不足于构成一个现实 的传播过程,也就是说,还必须要有使这三个要素相 互连接起来的纽带或渠道,即媒介。在上面的例子中, 由于谈话是在面对面的情况下进行的,一般不容易意 识到媒介的存在。但即便在面对面的传播中,媒介也 是存在的,只不过是它属于自然的声波或光波,我们 平时意识不到它罢了。如果换成打电话,媒介的必要 性就十分明显了,如果没有电话机和电话线路,是不 能进行传播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犹如行为科学的达尔文”
——哈罗德· 拉斯韦尔
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他首先用政治学观点对传播学进行系统的研 究,是公认的“宣传和政治符号理论发展的先驱”。 第二,他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和传播” 和“三功能说”。
第三,他提出“社会传播”的概念,从宏观上 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等基本课题.
解码者:与编码者作用相反,负责将编码者编译过 的符号还原为接收者能够理解的讯息存在 形式。 接受者:是传播的目的地与终端。 反馈:介于信源与接受者之间的一种结构,是由接 受者在接受讯息后对信源的一种后续的反向 传播。信源可以利用反馈来对后续传播做出 相应的调整。
解码者和接受者的不同
1、人与人的对话:解码者和接受者是同一个人
宣传的技巧
5、平民百姓法(plain folks) 平民百姓法是指某讲话者企图让受众相信他或她的想 法是好的,因为这些想法是“人民的”的想法,是“普通 老百姓”的想法。
广告:需求是创造出来的
美国棱镜门:政府——美国人民的安全需要
1、显性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
媒介,反馈
2、隐含要素
大众传播的隐含要素
信息来源
传播关系 传播环境 传播目的:(1)分享信息 (2)传授知识 (3)愉悦情感 (4)改善关系 (5)改变态度 (6)促成行为 传播效果:这种在思想、感情、态度和行为等各个方面所
发生的某种变化
传播技巧:各种策略、战术和手法
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赤化
国民党称呼共产党——共匪
五毛党、自费五
“毛主义”
在国外,“毛主义”这个用法早在1960年代就开始出
现,通常被带有敌意地用来描述支持毛泽东和他的共产主
义形式的党派或个人。
赤化
赤化是自二十世纪初沙俄被苏共推翻后,遗
留下来的政治敏感性字眼。由于世界各地的共产
党皆以红色作为主色,故赤化就是指共产党化,
9.秤砣:从量器到凶器; 10.临时工:从无能到万能。
宣传的技巧
2、光辉泛化法
光辉泛化法指将某事物与好事物或好字眼联 系在一起,借好事物或好字眼的光,使我们不经 证实而接受或赞同这一事物。它又称晕轮效应, 或光环效应。
——五粮液广告 ——新加坡旅游广告:该片中显现了什么元素
光辉泛化法:五粮液广告
二、传播过程的模式
传播模式
传播模式,即直观而简化地再现人类传播活动的理论描 述方式。 传播模式的功能
可以帮助人们将传播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因素系统化、 视觉化。 传播模式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传播过程中尚未被发现的 内容,即传播模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预测传播过程和效果 的依据。 传播模式便于我们检查传播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因此在一些国家里面共产党被它的敌对党称为赤 党。
10个给用坏掉的词语
1.小姐:从尊贵到低俗; 2.美女:从惊艳到性别; 3.老板:从稀有到遍地; 4.鸡 :从禽类到人类; 5.奶粉:从食品到毒品; 6.专家:从内行到流氓; 7.表哥:从亲戚到贪官;
8.干爹:从长辈到老公;
模式包括:
(1)文字模式
(2)图表模式
(3)数学模式
例如:
传播学研究中有什么模式?
三、线性模式
线性模式
1、拉斯韦尔模式 2、香农模式 3、格伯纳传播基本模式
线性模式的缺憾与不足
将传播过程视为起于一点,终于另一点的直线, 没有信息的反馈;将传播过程视作非环境互动的静态过 程,即内部发生的活动不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与传 播所生存的环境进行任何交换,忽视社会的客观制约性。 (单向性、孤立性)
大众传播的模式与代表人物
主讲:陈沭岸
目 二、线性模式
三、控制论模式
录
一、传播过程的要素与特点
四、系统论模式
一、传播过程的要素
信源:即信息的来源,是传播过程的开始。
讯息:是传播的内容,行将用于交换的信息组合。 编码者:负责将讯息译制为可用于传输或表达的形 式如声音、电子信号。 渠道:传播讯息所依赖的介质、通道或信息传输系统。
2、人看电视:解码者和接受者是不同的。 猜猜这是什么意思:00000000 11111111
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只有0和1, 比如说黑色是 (00000000),白色是 (11111111),那么中 间就是各种各样的颜色, 共256。
我们只有通过屏幕 的解码,才能看到由各 种色彩组成的影像。否 则就是一大串由1或0组 成的数字代码。
光辉泛化法:新加坡城市广告
知识补充:新加坡城市广告中所用的拍摄手法
1、移轴拍摄 2、微缩景观拍摄
微缩景观拍摄案例
宣传的技巧
假如让你拍摄广科的宣传片, 涉及到广科的学生宿舍,你如何使 用光辉泛化法?
假如今天是中国全国两会开幕 的日子,你会选取什么镜头进行报 道?
宣传的技巧
3、转移法(transfer)
第四,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由于 该法精确定量的特色,为使传播学成为一门精确的 科学立下了功勋. 第五,他用定量语义学的方法,比较了有意义 的政治符号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在主要新闻机构的分 布,为传播学研究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提供了有益 的经验。
贡献一:拉斯韦尔与宣传的技巧
宣传的技巧
1、辱骂法(name calling) 辱骂法是指给某思想赋予一个不好的标签,或 者说名称,使我们不检查证据就拒绝和谴责这种思 想。 毛泽东思想——毛主义
(一)拉斯韦尔模式
谁?(Who) 说了什么?( Says what) 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 对谁?(To Whom )
取得了什么效果?( With What Effect)”
谁
传播者
说什么 讯息
通过什么 渠道
媒介
对谁说
受传者
有什么 效果
知识链接: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
转移法是将某种权威、约束力,某
一令人尊敬和崇拜的事物的威信转移到 其他事物上使后者更易被接受。
墙砖
二手烟的受害者
素食美食节
素食美食节
宣传的技巧
4、证词法 指要让某些令人尊敬或使人讨厌的人 说出广告
票房毒药
2015年3月13 日,王学兵涉 毒事件引发大 众热议。王学 兵15年吸毒史 一朝被“群众” 举报可能遭致 一连串与其相 关的作品损失 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