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的特点60页PPT

合集下载

第五讲大众传播

第五讲大众传播

怀疑与否定的态度:
垄断资本和特权人物的舆论工具;心理战和宣传战的新型武器;煽动 民族仇恨和法西斯动员的可怕武器;煽情、浅薄、低俗导致人类 理性的衰退和道德的退化
我们的观点:
拒绝简单和片面的结论
技术的发展与人的关系
在具体历史和社会条件中的大众传播
返回
17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与影响 (五)
大众传播与现代信息环境 拟态环境与人的信息行为
大众传播的负功能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社会规范强制功能 麻醉作用 课题:日益开放的信息社会与相对封闭的视 听环境
15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与影响 (四)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 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 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课题:媒介对人的长期潜在力量-媒 介的议程设置功能
本书观点:认为大众传播以19世纪30年代 大众报纸的出现为标志.
6
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大众报刊 电报、电影、广播 电视 网络 思考:
各媒介的优势与劣势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7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与影响 (一)
大众传播的功能理论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赖特的“四功能说” 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
环境监测功能(雷达功能) 社会协调(联系)功能 文化传递功能(社会遗产传递功能) 娱乐功能
13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与影响(二)
大众传播的功能失调现象 环境监测的功能失调 社会协调的功能失调 文化传递的功能失调 娱乐的功能失调 思考:功能失调可能引发的社会不良后果
14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与影响(三)
8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与影响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大众传播》课件

《大众传播》课件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报纸媒介面 临着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 趋势,同时也面临着广告收入下滑、 读者老龄化等问题。
报纸媒介的优缺点
优点包括信息传递迅速、信息量大、 可随时阅读和保存;缺点是信息传递 的单向性较强,互动性较差,且报纸 媒介的受众群体相对固定。
杂志媒介
杂志媒介的特点
杂志是一种印刷媒介,具有信息量大、内容深入、印刷精美等特点 ,主要针对特定的受众群体。

大众传播遵循特定的行业规范和职业道 德,其目的是向受众提供准确、及时、 有效的信息,以满足他们的信息、教育 和娱乐需求,并同时推动社会的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
大众传播的特点
速度快
大众传播媒介能够迅速地传递信息,使受众 在短时间内获得最新信息。
渗透力强
大众传播媒介能够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 群体,影响人们的观念和行为。
杂志媒介的优缺点
优点是信息量大、内容深入、印刷精美、受众群体相对固定;缺点 是传播速度较慢,且不易于保存和携带。
杂志媒介的发展趋势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杂志媒介也面临着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 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面临着广告收入下滑、读者老龄化等问题。
电视媒介
1 2
电视媒介的特点
电视是一种视听媒介,具有形象生动、信息量大 、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能够同时传递声音和图像 信息。
跨文化传播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跨文化传播成为大众传播的重要趋势,需要 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需求。
国际合作与交流
各国在大众传播领域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 战和机遇。
05
CATALOGUE
大众传播的伦理与法规
大众传播的伦理问题
媒体伦理失范
媒体在报道中可能存在伦理失范的问题,如偏见报道、侵犯隐私 等。

《大众传播的效果》课件

《大众传播的效果》课件
人工智能
利用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 技术,实现自动化内容生成、个 性化推荐和智能客服等功能,提 高传播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大众传播与社交媒体的发展
社交媒体成为主流传播渠道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社交平台获取和分享信息,社交媒 体成为大众传播的重要平台。
实时互动与参与
社交媒体具有实时互动的特点,用户可以随时发表观点、评论和反馈,促进传 播者与受众的互动和参与。
媒体社会责任缺失
媒体在传播信息时缺乏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导致信息传播的偏颇和 片面。
媒体商业化倾向
媒体过度追求商业利益,忽视社会价值和公共利益,导致传播内容 的低俗化和功利化。
大众传播的法规问题
媒体侵权行为
01
媒体在报道中存在侵权行为,如侵犯隐私、名誉侵权等,给被
侵权人造成损害。
媒体不正当竞争
02
媒体之间存在不正当竞争,如虚假宣传、恶意诽谤等,扰乱市
远的宏观效果。
创新-扩散理论
要点一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新事物、新观念等的传播是一个创新扩散的过 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创新-扩散理论认为新事物、新观念等的传播是一个创新扩 散的过程,受到个体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该理论强调了受 众的主动性和选择性,认为创新是否被接受和扩散取决于 其吸引力、可理解性、优越性、可试验性、可观察性等因 素。创新-扩散理论为大众传播效果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 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指导。
03
大众传播的效果影响因素
媒介因素
媒介类型
不同媒介类型对传播效果有不同 影响,例如电视、广播、报纸等

媒介权威性
媒介的权威性越高,其传播效果越 强。

大众传播及特点

大众传播及特点

大众传播及特点大众传播概念首次出现在1945年11月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中。

大众传播的定义: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特点:(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2)大众传播是运用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活动;(3)大众化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5)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发展趋势:(1)传播者的职业化组织化(2)媒介的机械化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3)讯息的大量化复制化(4)受众的大众化分众化、细分化(5)反馈的弱化强化(6)大众化媒体社会化媒体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发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大众传播的功能,内容,过程与效果的学问,是传播理论的延伸和发展。

二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大众传播的起点,以19世纪30年代大众报刊的出现为标志。

其发展过程大致有几个阶段:大众报刊;电报、电影、广播;电视。

报刊真正成为大众传播媒介确是在19世纪30年代,其代表性的事件是廉价“便士报”的出现(以19世纪30年代《纽约太阳报》和《先驱报》的创刊为标志),这种大众报纸在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初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报纸完成了两个转变:一是由“观点纸”向“新闻纸”的转变,二是由政党经费经营向市场化运营向市场运营和企业化经营的转变。

报纸开始成为“以报道新闻、传播知识、提供娱乐”为宗旨的信息产业,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媒介。

在19世纪30年代以后,电子媒介出现了。

1838年,赛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电报机;1844年,美国开设了第一条电报线路。

20世纪初,美国西屋电器公司的研究人员康莱德在他的汽车房内装了一台试验发射机,向外发射无线电通信,他放了一张唱片,他原本目的是要改良无线电装备,但是确不自觉地成了第一个早期唱片地播音员。

第五讲 大众传播

第五讲 大众传播

D、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 有文化属性(包括思想、科学、道德、政 治、法律、宗教)。 E、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反馈较 难) F、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二、 大众传播的功 能
(一) 经典学说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环境监视、 协调关系、遗产传承 2、赖特的“四功能说”:加上了娱乐功能 3、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三功能说”: 赋予社会地位、社会规范强制、麻醉(突 出了隐性功能和负功能)
(二) 大众传播的 功能
1、环境监测功能。是社会的“瞭望者”。
普利策的名言: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 新闻记者则是站在船头的了望者。他要在 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 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
2、社会协调功能。 通过舆论引导促成社会的协调和统一。 舆情、网络舆情、舆情监测
第五,全球传播对信息主权的侵犯问题。
三、 关于大众传播社 会影响的两种观点 (P121)
大众传播是伴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而出现 的—种强有力的大型社会信息系统,这种 信息系统发挥什么性质的影响,关键在于 使用和管理它的人,以及它所处的社会制 度和这些制度赋予它的使命。因此,脱离 开具体的历史和社会条件,单纯地讨论大 众传播的“善”与“恶”问题是没有意义 的。
5、负功能。 第一,麻醉精神。沉迷媒体,社会实践减 少,媒介依存症;色情暴力信息。 第二,虚假信息。 第三,媒介暴力。媒介审判;网络暴力、 人肉搜索。 第四,拟态环境与刻板印象。
拟态环境
拟态环境,就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 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 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 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 人们所提示的环境。而传播媒介大多具有 特定的倾向性,因而"拟态环境"并不是 客观环境的再现,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 境"

第三章 大众传播

第三章 大众传播



三、电报、电影、广播

1、电报
作为信息传递的手段 2、电影 应用影音技术向较多的人群提供信息 3、广播 覆盖面极大的信息传播方式。
四、电视媒介

电视被称为世界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大事
件之一。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开始电视 播放。1953年美国总统就职,有6000万人观看 了就职演说的电视报道。
第三章 大众传播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特点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所谓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
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以社 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 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对大众传播的其它定义

大众传播是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职业工作者通
过机械媒介向社会公众公开地、定期地传播各种信息的一
把这种技术用于社会信息的大量复制和快速传播。 十九世纪前期,德国人爱登堡使用印刷机和金属 活字技术,在成功地印刷出了第一批油印的《圣 经》,施拉姆把这个日子称为“庆祝大众传播开 始的日子”。

二、大众报刊

印刷品成为大众媒介,需要具备数量大、速度快、
价格便宜等特点。 19世纪30年代,英国“便士报”的出现,使得报 刊成为大众传播手段的先导。 报纸成为大众传媒,经过了从“观点纸”向“新 闻纸”、从正常经费运营向市场化运营和企业化 经营的转变。
3、社会功能
(1)社会教育 (2)地位赋予 (3)社会规范

4、管理功能
管理功能也就是社会控制功能。通过媒介组织发 布特定的信息,引导和促进社会大众按一定的要 求去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社会管理者的目标。

5、娱乐功能
大众传播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经营组织的性质, 因而其传播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大众 的精神生活需要,如文学的、艺术的、消遣的、 游戏的内容等,并通过提供这类服务来获取一定 的经济收益。

8.大众传播

8.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影响力的原因:

(一)人与环境互动过程的变化 人与环境的关系包含四个基本元素:客观环境本身——人 对环境的认知——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对客观环境的反馈或 影响。

传统村落是“熟人社会”,个人对村里保持经验的接触,
人对环境的认知建立在“第一手信息”的基础上。

工业革命和“交往革命”之后,人的环境超出了人际交往 的范围。只有通过大众传播的中介作用才能了解更大范围的环 境。这种环境已经不是纯客观的,而是带有大众传播的烙印,
些人甚至匆匆收拾行装,向西海岸驾车逃亡。

(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1948):

1、环境监视;“瞭望哨”;


2、社会协调;
3、社会遗产传承。


(二)C·R·赖特的”四功能说”(《大众传播:功能的

1969年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行走,实况转播被发回到地 球时,1亿2500万人收看了这一登峰造极的广播。据估计, 由卫星网带给全世界各地的观众有5亿。

电视的吸引力来自其媒介特性: 集视听觉于一体,通过影像、画面、声音、字幕及特
技,多方面地传递信息,给观众以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
和冲击力;

不仅是人们获得外界新闻和信息的手段,而且是丰富 多彩的文化和娱乐的主要提供者。
第八章 大众传播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 用传播技术和专业化手段,以大众为对象而进行 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概念较早见于194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 杰诺维茨(1968):大众传播由一些机构和技术所构成,专业 化群体凭借这些机构和技术,向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广泛的 受众传播符号的内容。

第四章 大众传播

第四章  大众传播

5、把关人
6、受众
7、解读
解读是包括创作与阅读整个过程的一种活动。文本创作向 阅读开放,期待其全部的内涵和文本肌理被赏识。
与创作者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相近或相同,保持了文本的倾
阅 向。 读 与创作者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有差异,产生不同的倾向。
主控——霸权式解读 协商式解读 反抗式解读
9.噪音 附着于信息之上干扰编码和解 Nhomakorabea行为的一种“杂音”。
议程设置理论讨论的主要问题: ✓提供什么话题? ✓这些话题如何呈现?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特性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 大众传播与文化的相互作用
一、大众传播的基本要素 1、讯息、内容、形式
讯息
编码
信号
讯息可被理解为:
内容+形式
内容与形式难以硬 性分开。
解码
讯息
理解大众传播所传递信息的三个层次
噪音在传播过程有两种类型
技术水平或者设备质量导 致的机械性噪音。
原本意义在传播过程受到破坏 的现象
10.神话 理解叙事主题时,人们借助已经形成的某些概念产生的联想。 神话的主要功能是使被制作的事件成为自然事件。
11.反馈 受众对传播内容的意见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 按照媒介的技术和信息承载、传播方式分类
媒体融合
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获 得成本低。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特性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 大众传播与文化的相互作用
大众媒介讲述文化的“故事” 大众传播是文化大讲堂 大众传播对个人文化认同的意义 大众传播媒介的角色期待 媒介信息的文化解读 麦克卢汉的媒介文化观
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信息
第四章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

第七章、大众传播_PPT课件

第七章、大众传播_PPT课件

一、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
❖ 报刊成为大众传播媒介 是19世纪30年代的事情, 其代表性的事件是“人 人都看的报纸”——廉 价“便士报”的出现(以 19世纪30年代《纽约太 阳报》和《先驱报》的 创刊为标志)。
一、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
❖ 廉价报纸也称为大众报纸,除了价格低廉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内容以新闻、信息、社会事件报道和娱乐为主,贴近普通大众生活。 (2)发行量大,一般为几万乃至几十万份。 (3)读者不限于特定的阶层或群体,而是面向“分散的、异质的、不定 量多数的一般大众”。 (4)广告收入成了报纸经营的主要财源。
关于社会规范、作用等的信息;接受或拒绝它们 协调公众的了解和意愿;行使社会控制 向社会的新成员传递社会规范和作用的规定 娱乐(消遣活动,摆脱工作和现实问题,附带地学习和社会化)
(四)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任何一种问题、意见、商品、团体乃至人物或社会活动, 只要得到大众传媒的广泛报道,都会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 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这种地位赋予功能, 会给大众传媒支持的事物带来一种正统化的效果 。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 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 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 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 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 产和传播活动。
(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环境监视功能 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
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二)赖特的“四功能说”
环境监视
大众传播在特定社会的内部和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 这里包括两个方面:
提供娱乐
尤其在电视媒体中,娱乐性内容占其传播的信息总量的一半以上。
(三)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
政治功能

第四章大众传播优秀课件

第四章大众传播优秀课件
1、传播者的组织化、职业化 2、信息生产的工业化——核心
(工业指的是一系列公司使用技术手段共同工作, 以一种规模化方式生产和销售产品及服务。)
3、受众的大众化 4、反馈的弱化 5、兼具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 6、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三、大众传播的发展过程
大众报刊;电报、电影、广播;电视媒介;网络
大众传播 的新发展
大众传播是信息环境的主要营造者。
客观 环境
信息 环境
环境 认知
人的 行为
大众传播时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2、现代社会的“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 拟态环境(pscudo-environment):
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李普曼提出,指的是 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对现实环 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 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 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李普曼Walter Lippmann
(1889-1974): 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 新闻工作者。 代表著作:《公众舆论》 和《自由与新闻》等。
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
1.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拟态环 境” 和“刻板成见” 。
2.李普曼是最早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宏观 效果的学者之一。议程设置的研究最早 始于李普曼的《公众舆论》一书中。
信源多元化 技术融合化 内容个人化 传受交互化
关系平等化
四、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1948)
环境监视——雷达功能 社会协调——控制功能 社会遗产传承——教育功能
(《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1959)
A
环境监视 解释与规定 B
2、赖特的 四功能说
3、唯物主义态度

第七章大众传播

第七章大众传播
• 2、解释与规定(传达信息并非单纯告知,常伴随 对事件的解释,并提示人们该采取什么行为反 应) 。
• 3、社会化功能(在传播知识、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及行为规范方 面的重要作用) 。
• 4、提供娱乐(满族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主要是 娱乐) 。
第七章大众传播
• (三) W.施拉姆的综合功能说 • 1982 年出版的《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中

1958年,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在天津712厂诞生。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同一地点诞生,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
生产的序幕。
1978年,国家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定点在原上海电视机厂即现在的上广
电集团。

1985年,中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663万台,超过了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
• 新华社的“新华网”,8种语言,24小时不间断发布全球新闻, 记者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日发布的中外文最新新闻 信息超过180万字,被誉为“网上新闻信息总汇”。
• 2、各地联手建立大型新闻平台。“东方网”,上海12家单位共 同组建的;“千龙新闻网”,北京5家媒体联合;天津的“北方 网”;广东的“南方网”等。
第七章大众传播
• (四)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 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事物通过大众传媒
的广泛报道就会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 位)。 • 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传媒将偏离社会规 范和公共道德的行为公开,造成强大的社会 压力,从而强制遵守社会规范)。 • 3、麻醉作用(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 和通俗娱乐,失去社会行动力,负面作用)。
1993年,TCL在上半年就开始推出“TCL王牌”大屏幕彩电,29英寸彩电的市场价

大众传播的定义,产生标志,特征等(第三周)(课堂PPT)

大众传播的定义,产生标志,特征等(第三周)(课堂PPT)

.
25
媒介即讯息
“媒介就是信息”是麦克鲁汉学说的中心论点。
他认为,人们把媒介和信息区别开来,完全是不
应该的。传播媒介真正传递的是媒介本身的特性
,而同其传递的具体内容无关,“因为媒介的‘
内容’,就像是盗贼手里拿的肉,是用来分散看
家狗的注意力的。” 麦克鲁汉在《媒介即讯息
》的专著中,特别强调了媒介传递的真正“信息
.
28
媒介是人的延伸
每一项新媒介的出现,每一项新的延伸,都会使人的各 种感官的平衡状态产生变动,使某一种感官凌驾于其他 感官之上,造成“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影响”。比如,他 认为,印刷媒介就把一种“特殊的推理方式”强加到“ 人的视觉经验的结合方式上”。印刷媒介把复杂的现实 生活用一系列不连贯的语言符号表现出来,并且把它一 行行地印在纸上,使得人们只能一行一行地按顺序地去 阅读、思考,按线性地去感知,而不能像在现实生活那 样立体地、复合地去认识和思考,因而会造成人与环境 关系间的失调。麦克鲁汉告诫人们,现在,“充分认识 人体延伸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显得越来越迫切,越来越重 要了”。
表述为职业工作者:大众传播是人类 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指职业工作者 (记者、编辑)通过机械媒体(印刷 媒体、电子媒体)向社会公众公开地﹑ 定期地传播各种信息的一种社会信息 交流活动。
——(刘建明《宣传舆论学大 辞典》,经济日报出版社,1992)
.
Hale Waihona Puke 13国内对大众传播的定义
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 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 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 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
9
大众传播的早期界定
针对大数量、异质的和匿名的受众 消息是公开传播的,在时段安排上同时 可以达到大多数,特征上是稍纵即逝的 传播者是某一个复合组织,或在某一个 复杂的组织下运作,需庞大开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大众传播的特点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