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的过程

合集下载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第一章:大众传播学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大众传播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大众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性1.2 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大众传播的定义和基本要素分析大众传播的特点,如普遍性、单向性、非互动性等1.3 大众传播的类型和功能了解不同类型的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电视、广播等掌握大众传播的功能,包括信息传递、社会监督、文化传承等1.4 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理解大众传播的过程,包括制作、传播和接收环节掌握大众传播的效果,如认知效果、态度效果和社会效果等第二章:大众传播媒介2.1 报纸媒介了解报纸媒介的定义、特点和传播方式掌握报纸媒介的历史和发展趋势2.2 电视媒介了解电视媒介的定义、特点和传播方式掌握电视媒介的类型和节目制作流程2.3 广播媒介了解广播媒介的定义、特点和传播方式掌握广播媒介的类型和节目制作流程2.4 新媒体与数字传播了解新媒体的定义和特点,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掌握数字传播的技术和影响,如网络传播、移动传播等第三章:大众传播的内容与形式3.1 新闻报道了解新闻报道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掌握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和报道形式3.2 广告与公关了解广告和公关的定义、特点和目的掌握广告和公关的创意策略和传播方式3.3 娱乐与文艺了解娱乐和文艺节目的定义、特点和形式掌握娱乐和文艺节目的制作流程和传播效果3.4 舆论监督与社会责任了解舆论监督的定义、特点和意义掌握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舆论监督的功能第四章:大众传播的受众4.1 受众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受众的定义和基本特点,如多样性、选择性、互动性等4.2 受众的行为与心理了解受众的接收行为和信息处理过程掌握受众的心理需求和态度形成机制4.3 受众研究的方法与意义掌握受众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研究工具理解受众研究对媒体传播的重要性和指导作用4.4 受众定位与传播效果了解受众定位的定义和意义掌握传播效果的评估方法和提高传播效果的策略第五章:大众传播与社会5.1 大众传播与社会关系了解大众传播与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掌握媒体与社会的关系,如舆论引导、社会监督等5.2 大众传播与culture了解大众传播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掌握媒体文化的影响和塑造功能,如流行文化、传统文化等5.3 大众传播与公共事务了解大众传播在公共事务中的角色和作用掌握媒体公共事务报道的规范和责任5.4 大众传播与全球化了解大众传播与全球化的相互影响掌握全球化背景下的媒体传播趋势和挑战第六章:传播理论与模型6.1 传播学基本理论掌握传播学的四大基本理论:香农-韦弗模型、人际传播理论、编码-解码模型、社会构建主义。

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1)媒介组织与受众之间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
2)媒介组织与信息源相连,又与受众相连;
3)受众是个人的集合体,彼此间有特定的传播关系;
4)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相互连结性和交织性,初步具有系统模式的特点。

一:汪峰微博发布离婚感言,王菲李亚鹏离婚消息传出,类似的消息,众多接受者从感性上对王菲和李亚鹏离婚更感兴趣,对此进行解释扩散,从而此消息被顶上头条
二:汪峰对章子怡表白,恒大夺冠,恒大夺冠更具吸引力,接受者对此进行扩散,汪峰表白消息被压
三:汪峰发布新歌,多位娱乐圈明星公开恋情或婚讯,大众对后者更感兴趣,进行扩散,汪峰又没有登上头条
四:汪峰三次与头条无缘被网友调侃,吐槽,章子怡转发微博,为其打气,各种关于汪峰的话题,吸引大众眼球,被大众扩散,汪峰终于登上头条。

大众传播学第三章

大众传播学第三章

• 香农—韦弗模式 • 《传播的数学理论》
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
• WHO • Says what • In which channel • 谁(传播者) • 说什么(讯息) • 通过什么渠道(媒介)
• To whom
• With what effet
• 对谁说(受传者)
• 有什么效果(效果)
拉斯韦尔的五个W模式

人际传播的动机、目的和功能最终都要 落实在人际关系上。 • 人际关系P90
(二)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
身势语的传播功能
• • • • • 强调语言 补充语言 代替语言 控制语言 表达超语言的意义


外观形象与自我表达
外观形象既包括身高、体形、脸型、 发型等身体特征,也包括通过服装、饰物、 随身携带品的使用等形成的氛围特征。
三、人际传播与库利 的“镜中我”
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镜中自我”概 念: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 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 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镜中我包括三层意思:
• 1、我们想象自己在周围人们心目中的个人形象。 • 2、我们对他人的这种认识进行解释。 • 3、由此形成自我和自我意识。
感受器: 动物体表、体腔或组织内能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之转换 成神经过程的结构。 效应器: 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
人体有: 信息接收装臵——感官系统 信息传输装臵——神经系统 记忆和处理装臵——大脑 输出装臵——发声等表达器官及控制这些 器官的肌肉神经
人内传播的特性(P85)

大众传播学名词解释

大众传播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两级传播理论:大众传播的过程是大众传播—意见领袖—普通受众。

也可以具体理解为大众传播的信息及其影响不是一般认为的直接流向或者传达给普通受众的,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介,这里的意见领袖是指那些对大众媒介保持较多接触,在特定领域能够对他人发挥个人影响的人,再由意见领袖传达给受众。

这个理论是在40年代美国传播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等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的。

举例说在欧美换届选举中,一般选民们对于自己所要选择的政党的改变很少直接受大众传媒的影响,对于他们的选择起重要作用的反而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一般有关的信息和想法都是从某一个候选人那里通过大众媒介达到意见领袖那里,这主要是一个信息传达的过程,然后在通过意见领袖把信息传播到普通民众那里,这主要是人际影响的扩散。

它使人们认识到大众媒介和人际传播渠道在人们信息获取、态度形成、转变以及具体的行动中的不同角色和作用。

议程设置理论:它是由美国传播学家马尔科姆·麦肯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提出的一种有关大众传播效果的理论。

大众传播可以为公众提供一种“议事日程”,也就是说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可以给那些“议题”分清轻重缓急,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对社会上的某些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作突出报道,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题,以此来影响民众对周围世界的重要事件的判断。

而且大众传播不能决定人们对这些事件的具体看法,也无法影响人们去想什么,但是可以通过那些提供的信息和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举例说,之前发生的“7·23”动车事故,全国新闻媒体铺天盖地的都是关于这次事故的相关追踪报道,在报纸和电视媒体上都是放在第一位报道的,这在第一时间就吸引了民众的重视,一段时间内成为了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而当时的其他一些事件就没有都不是那么地引人注意了。

可见人们一般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介注意的那些问题,并采用大众媒介为这些问题所确定的优先次序来确定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

大众传播的过程

大众传播的过程

“犹如行为科学的达尔文”
——哈罗德· 拉斯韦尔
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他首先用政治学观点对传播学进行系统的研 究,是公认的“宣传和政治符号理论发展的先驱”。 第二,他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和传播” 和“三功能说”。
第三,他提出“社会传播”的概念,从宏观上 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等基本课题.
解码者:与编码者作用相反,负责将编码者编译过 的符号还原为接收者能够理解的讯息存在 形式。 接受者:是传播的目的地与终端。 反馈:介于信源与接受者之间的一种结构,是由接 受者在接受讯息后对信源的一种后续的反向 传播。信源可以利用反馈来对后续传播做出 相应的调整。
解码者和接受者的不同
1、人与人的对话:解码者和接受者是同一个人
宣传的技巧
5、平民百姓法(plain folks) 平民百姓法是指某讲话者企图让受众相信他或她的想 法是好的,因为这些想法是“人民的”的想法,是“普通 老百姓”的想法。
广告:需求是创造出来的
美国棱镜门:政府——美国人民的安全需要
1、显性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
媒介,反馈
2、隐含要素
大众传播的隐含要素
信息来源
传播关系 传播环境 传播目的:(1)分享信息 (2)传授知识 (3)愉悦情感 (4)改善关系 (5)改变态度 (6)促成行为 传播效果:这种在思想、感情、态度和行为等各个方面所
发生的某种变化
传播技巧:各种策略、战术和手法
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赤化
国民党称呼共产党——共匪
五毛党、自费五
“毛主义”
在国外,“毛主义”这个用法早在1960年代就开始出
现,通常被带有敌意地用来描述支持毛泽东和他的共产主
义形式的党派或个人。

传播学中大众传播的例子和概念

传播学中大众传播的例子和概念

传播学中大众传播的例子和概念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的学科,而大众传播则是传播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大众传播是指广泛传播到大量受众中的信息和观点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广泛应用于媒体、广告和公共关系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大众传播的概念,并给出一些传播学中的大众传播的例子。

大众传播是一种集中式的、一对多的传播模式。

它通过媒体、互联网和其他传播渠道,将信息传播给大量的受众。

大众传播的特点包括信息的广泛传播、传播效果的集中、传播速度的快速和传播媒介的多样性。

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者通过选择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策略,来达到对受众的影响和引导。

媒体是大众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

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等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都是传播信息给大众的重要工具。

在现代社会,媒体对于塑造公众舆论和社会价值观有着巨大影响力。

例如,新闻媒体通过报道事件和观点,影响公众的意见和行为。

政府通过广播和电视等媒体,向公众传播政策和宣传内容。

广告行业利用媒体,将商品和服务的信息传达给潜在消费者。

大众传播的例子还包括广告和公共关系活动。

广告是通过媒体向大众传播商品和服务的信息,以促进销售和品牌形象的建立。

广告通过使用各种传播手段和创意,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

例如,电视广告、户外广告和互联网广告等形式,都是大众传播的典型例子。

公共关系活动是通过媒体和其他渠道,向大众传播组织的信息和形象,以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关系。

公共关系活动包括新闻发布会、社交媒体营销和危机管理等,通过有效的传播策略和沟通技巧,影响和引导大众的态度和行为。

此外,大众传播还涉及社交网络和口碑传播。

社交网络平台如微信、微博和Facebook等,成为大众传播的重要渠道。

在这些平台上,个人和组织可以通过分享信息和观点,影响和引导大众的意见和行为。

同时,口碑传播也是大众传播的一种形式。

人们通过口口相传,传播产品、服务和观点的信息。

例如,一个满意的顾客会向朋友和家人推荐某个品牌的产品,这种口碑传播可以在社交网络中迅速扩散,影响更多的人。

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 网络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如果使 用不当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曾遭遇过假新闻?结合 你的经历,谈谈你对假新闻的感受.
假新闻的危害有哪些?
• NO1、2014年春节放9天?
• NO2、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
• NO3、2020年才可异地办理生育服务证?
• NO4、张艺谋“一个孩子奖一千万”?
• 沉溺
• 在媒介化生存的状态 中,许多人将过量的 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媒 介营造的世界中,越 来越习惯与媒介世界 而不是与现实世界打 交道,他们全身心地 体验媒介世界的喜怒 哀乐而对现实反应却 显得迟钝。
• 盲从
• 对传媒的深度依赖和沉溺,容易使人忽略理性判断和自由 选择,形成以“非理性盲从”为特征的媒介接受心理。
人们的感性经验范围,必须通过大众传播去 把握。但大众传媒因种种原因,展现给人类 的只是信息环境(环境的再现),而非客观 环境本身。即:
客观环境→信息环境→环境认知→人的行为
• (二)大众传播与现代信息环境
• 所谓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 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 选择性做课堂表演。
• 并分析不同媒介的优点及缺点。分组写在 黑板上。
报刊
• 优点:容易保存,可以反复阅读,给 读者阅读自由性比较强对于事件的报 道可以尽量深入,让读者有全面的了 解,可以阐发理性思维等
• 不足:时效性差,读者范围有限,感 染力相对较弱等
广播
• 优点:接受方便及时,传 播信息量大;可以使受众 方便、及时、快速得到信 息;传播通俗易懂,不易 受文化程度的限制;接受 设备简易等
• 消极: • 电子乌托邦 • 媒介崇拜 • 媒介依赖 • 媒介沉溺

传播学大众传播理论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大众传播理论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大众传播理论知识点总结大众传播理论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它对于理解信息在社会中的传播规律、影响以及效果具有关键意义。

以下将对大众传播理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与特点大众传播指的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其特点包括: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信息既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缺乏及时而广泛的信息反馈。

二、大众传播的功能1、环境监视功能大众传播能够及时提供关于社会环境变动的信息,帮助人们了解所处的环境,从而做出适应环境变化的决策。

2、社会协调功能通过对信息的选择、解释和评论,把社会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协调一致,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对社会周围的环境做出有效的回应。

3、文化传承功能大众传播能够传承文化遗产,将社会的价值观、规范和知识传递给下一代。

4、娱乐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提供消遣和娱乐。

三、传播过程模式1、拉斯韦尔的 5W 模式这一模式清晰地阐述了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基本要素,即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它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框架。

2、香农韦弗模式该模式引入了“噪音”的概念,表明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干扰,从而影响信息的传递和接收效果。

3、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该模式拓展了香农韦弗模式,强调了传播的双向性和反馈的重要性。

四、传播效果研究1、魔弹论又称“皮下注射论”,认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

2、有限效果论认为大众传播的效果是有限的,传播不是单方面的行为,而是传播者与受众相互作用的过程,受众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

第五章 大众传播

第五章 大众传播

2. 社会协调:对周围的环境信息进行选择和解释。媒介常常会批评并指导人们对周围事件作反应。宣传符合传统美德的价值观和曝光某些偏差行为,建立社会舆论导向,强化社会规范,帮助社会达成共识。
? 可能的负面功能:强化遵从,将固定模式永久化;媒介的造假事件(假形象或假人格)。
? 负功能:刻板成见(刻板印象)
3. 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信息泛滥、表面关心之下的冷漠,花费大量时间在传媒上,失掉行为主动性。被动的接受者。
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发展和社会影响
一、大众传播的产生发展过程
1. 报刊与大众传播
? 19世纪30年代前,报刊因为面向群体定性化,不能称为大众传播。
? 19世纪30年代后,随着人人都看的廉价报纸“便士报”(penny paper) 问世,报刊成为大众传播。
3. 文化传承:大众传播将信息、价值观和规范一代代在社会成员中传播。人类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增加了社会凝聚力,个人得以和社会融合。
? 可能的负面功能:大量复制的信息阻碍了个人之间的创造性交流;减少了社会亚文化群的种类;标准化趋势,阻碍了文化生长。
(二)赖特的“四功能说”
? 赖特在1959年提出“四功能说”:环境监视、解释和规定、社会化功能、娱乐功能。
第五讲:
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和功能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1. 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规模庞大的传播机构
(一)信息环境
1. 定义: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1)具有特殊涵义的信息符号

第二章 大众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第二章 大众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美国传播学者戴维· 伯洛(1960)的“S-MC-R”模式:讯息来源(sender)——讯息 (message)——渠道(channel)——接 受者 (receiver)

20世纪60年代,美国传播学家戴维· 伯洛提出可以通过传播过程对传 播现象进行考察,这一观点对传播学研究的影响至为深远。受此观点 影响,许多学者开始注重从传播过程的角度进行研究,从而使传播学 在这一领域飞速发展。 这一视角认为,传播者、受传者与信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传播者可以通过选择、加工和传送各种信息受传者施加影响;而受传 者则可以从自身需要出发对信息加以选择、过滤甚至扭曲,并可以通 过反馈影响传播者;至于信息,则流动与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可以 对二者都产生影响。而除此之外的信息源、媒介、反馈等各种要素之 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即便是作为整体的传播过程,也仅仅是作为 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它与社会的整体以及其他各部分之间也 是紧密联系着的。 这种视角就是在这些相互交织的多元关系下考察传播的,它把传 播作为一个各要素密切交织、相互关联的整体过程来考察,具有非常 深远的意义。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要素与特征
大众传播的要素
施拉姆的观点 显性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 反馈 隐含要素
大众传播过程的特征
施拉姆曾经将传播过程概括为八个要素:
信源(source):即信息的来源,是传播过 程的开始。 讯息(message):是传播的内容,行将用于 交换的信息组合。 编码者(encoder):负责将讯息译制为可用 于传输或表达的形式如声音、电子信号等。 渠道(channel):传播讯息所依赖的介质、 通道或信息传输系统。

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存在的问题
它认为传播过程是双向回路之后,就成了循 环、平衡的自我调节系统,而现实中的传播 过程,尤其是大众传播过程较少有平衡; 它认为传播过程是一个独立本体运动过程, 即传播过程是一个独立于社会的自我运行的 系统过程,没有发现传播过程的社会背景。

第6章大众传播

第6章大众传播

(三)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
1 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认知、互动 2 大众传播与现代信息环境 信息环境:社会中由个体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传播活动的 总体构成的环境。 其主要特征是:以非人际之间的信息获取为特征。而在现代社 会中,大众传播是信息环境的主要构造者。
3 信息环境与现实环境 信息环境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 (1)大众传播具有形成信息环境的力量,并通过人们的环境认 知活动来制约人的行为,这是大众传播发挥其社会影响力的 主要机制 ; (2) 大众传播是具有社会控制功能的信息系统,但控制的性质 和方向不完全去决于它自身,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更为复 杂的社会机制和条件
大众传播是信息环境的主要营造者。
李普曼的拟态环境概念(即信息环境):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 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 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这样一种机制,使得现代环 境不仅越来越信息化,而且信息环境也越来越环境化,也就是 说,大众传播提示的信息环境,越来越有演化为现实环境的趋 势。 日本的藤竹晓1968年,在李普曼的观点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 “拟态环境的拟态化”问题。
(四)网络
(五)社会化媒体(?)
三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一)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主要观点
1948年,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能》): 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有三个方面 (1)环境监视功能(surveillance of the environment); (2)社会协调功能(correlation of the different parts of society in responding to environmemt);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transmission of the social heritage from one generation to the next)。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传播。

是职业传播者使用对信息进行大量复制的媒介广泛、迅速地传播信息,以期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传播对象中唤起传播者所预期的意念,试图在各方面影响传播对象的过程。

大众传播一词来源于英文Mass Com m unication。

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Mass 一词在英文中既有“大众”的意义,又有“大量”的意义。

Comm unication是传播的意思(见“传播”条)。

这里Mass既有受众是“大量”的意思,又有面对社会大众的意思。

所以,大众传播按其本意,是一种公开面对大量社会公众的传播。

大众传播是一种有渠道传播,而且它使用的渠道是一种特殊渠道,即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书籍、杂志、电影、音像制品等媒介形式。

在这些媒介中,印刷媒介是最早出现的。

西方认为,十五世纪金属活字印刷在德国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大众传播时代。

在那以后的四百余年中,印刷媒介一直是人类大众传播中所使用的唯一媒介形式。

直到本世纪初,随着电子传播媒介的兴起,在大众传播媒介的家庭中,才陆续增添了广播(1920年最早在美国出现了广播电台)、电视(1936年最早在英国出现了电视台)等新的传播媒介。

随着大众传媒在技术上的发展与改进,尤其是广播、电视等电子传媒的飞跃发展,大众传播的信息复制与传递功能大大提高,其受众越益增多,其影响也越益增大。

大众传播已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经常性的活动。

大众传播过程包含四个要素:传播者、信息、大众传媒与受众。

大众传播的特点就体现在这四个要素及其信息过程之中。

职业的传播者。

与面对面的传播和一般的中间传播不同,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一个职业群体。

如报社的新闻工作者和其他人员;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

构成大众传播的传播者群体的每个成员,均以大众传播为其职业,他们相互间形成紧密的工作关系,共同构成一个组织性极强的群体。

每个成员在传播过程中首先表现为群体一员的角色,其次才是其个人风格之类的东西。

传播学中大众传播的例子和概念

传播学中大众传播的例子和概念

传播学中大众传播的例子和概念?
答:大众传播是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通过特定的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向大量、分散、匿名的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大众传播的例子和对其概念的详细解释:
例子:
1.电视新闻:电视台通过卫星或有线网络向广大观众播放新闻节目,报道国内外时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2.电影:电影制作公司通过影院、网络平台等渠道向公众发布电影,传递文化、娱乐、教育等信息。

3.互联网广告:广告主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广大网民投放广告,宣传产品、服务或品牌形象。

概念:
大众传播是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传播者是专业的媒介组织或机构,如电视台、报社、电影公司等,它们拥有专业的传播设备和传播技术,能够制作和发布高质量的信息产品。

2.传播的内容是公开可用的,面向全社会公众,不针对特定的个人或群体。

3.传播的受众是大量、分散、匿名的,受众范围广泛,难以确定具体的传播效果。

4.传播的过程是单向的,受众通常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无法直接反馈或参与信息的制作和发布。

大众传播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文化传承、社会整合、娱乐休闲等方面的重要载体。

同时,大众传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信息失真、过度商业化、媒介暴力等,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大众传播学第一章人类传播史

大众传播学第一章人类传播史
1963年,在美国依靠电视了 解新闻的人,第一次超过依靠报 纸了解新闻的人。这是一个历史 性转变,它标志着电视新闻时代 的来临。
电子传播的意义
◆电子传播将信息的传递与物质的传递相分离,使
得以接近于实时传播速度的远距离信息传递已经成 为现实。
◆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
影像信息系统。
语言(传播)的起点 就是人类社会形成的起点
思考:
由于交流的需要, 语言产生于人类
社会化的进程中, 而后便成为人类 社会化以及整个 社会的复杂与扩 大化的催化剂。
口语的局限性
口语是靠人体的发生功能传递信息的,由于 人体能量的限制,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 传递和交流。
口语使用的音声符号是一种稍纵即逝的事 物,记录性差,口语信息的保存和积累只能 依赖于人脑的记忆力。
第三阶段 文字时代
公元前3500年
文字使人类脱离 原始蒙昧状态 而踏入文明的大门
文字的发明

文字起源于绘画,在有真正的文字以前往往都是先有“象形文
字” ——由图形符号组成的原始文字 。
汉字发明之前经历了结绳记事——刻木记事,此外,先民还在武 器、工具及劳动产品上刻画某些“符号”作标记。这些摹写事物的图画 被后世学者誉为“象形指事汉字之祖先”。
20世纪的最初十年,无线电广播已 经取得决定性进展,作为一项传播技 术,广播已经初具形态。
无线电广播成为一项社会事业,是在 一战结束后的年代才开始兴起的。
“无线电之父”——马可尼
电视时代
1962年,第一颗通讯卫星 “电星一号”(Telestar-Ⅰ)发 射升空,从此电视节目可以直接 进行洲际传播,全球一村的局面 开始形成。
伯恩斯在《解读古秘鲁结绳文 字》一书中,猜测结绳上的色彩 和结构可能是现今安第斯山脉仍 在使用的盖丘亚族语的速记形 式。

简述大众传播的发展与影响

简述大众传播的发展与影响

简论大众传播的发展与影响简论大众传播的发展与影响一、大众传播的概念及产生、形成和特点1、概念1945年11月,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科教文宪章中首先使用了“大众传播”这个概念,“特定社会集团,利用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向社会大多数成员传送消息、知识的过程”。

后来的传播学学者不断对“大众传播”这个概念进行修正和发展,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定义,如:大众传播是指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等可能大量复制的媒介,将事实,意见、思想、感情、美等精神内容传播给大多数人的过程。

它以不特定的多数大众为主要传播对象。

2、产生、形成大众传播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众传播是现代文明的衍生物,它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兴起而兴起,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而发展。

事实上,有史以来人类的传播活动已经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最早是口语传播,接着是突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文字传播,然后是大规模复制信息的印刷传播,最后就是将全球日益连为一体的电子传播,而电子传播又经历了广播、电视和网络这样一个三级跳。

这里,前两个阶段都发生在现代文明之前,而后两个阶段即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则都隶属于现代文明,从15世纪末到18、19世纪,在商业发展促成的信息规模化需求、印刷技术、受众、交通、语言、文化等条件不断满足和完善的情况下,大众传播才作为一种常态的传播类型遍及全球。

3、特点(1)传播者既是个体又是团体,传播个体大多受过一定的专门传播训练;(2)传播对象面广量大,分布广泛;(3)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松散的;(4)传播媒介日益复杂化和现代化,具有大量生产信息和复制信息的能力;(5)对受传者的立场、观点、态度、行为、文化素养等方面能才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二、大众传播的功能1、信息传播信息传播是大众传播的最基本的功能,其他功能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和发挥。

在当代信息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尤其是当下信息成为一种重要战略资源的信息社会,其功能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完整)大众传播理论

(完整)大众传播理论

大众传播理论1传播的概念在公共关系中,传播是指社会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和方式,将信息或观点有计划地与公众进行双向信息交流,沟通的过程或活动2大众传播及类型大众传播也称新闻传播媒介或新闻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时效性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最大的空间,而且,具有权威性,可信度比较高.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借助于可视的语言文字符号传递信息的各种载体:报纸,杂志电子类大众传播媒介以电子技术和设备为信息传递的物质手段的媒介:广播,电视,互联网3、大众传播对公共关系的作用使公共关系主体准确把握自身与现实环境及其关系的真实状况增加选择能力,扩大选择范围,从而提高决策的可行性预定目标容易实现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服务社会公众4、原则:实事求是公众利益至上目标连续一致双向沟通科学性与艺术性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群体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向为数众多的读者、听众、观众传递信息的过程。

它具有公共关系传播的一般特性,是公共关系传播的组成部分。

但是,它们之间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大众传播的主体是以传播信息为职业的团体或个人;公共关系传播的主体则是一般的社会组织,是代表组织行使传播职能的公共关系机构或公共关系人员。

其次,大众传播的内容是由职业传播者根据新闻价值规律采编的、需要告知公众的信息;公共关系传播的则是由组织部门行使传播职能的人根据公共关系计划编制的对组织有利的信息.第三,大众传播的渠道一般不大由感受器官和简单的表达工具组成,而是包括大规模的、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分发设备和分发系统。

因此,专门的信息传播机构既需要充足的资金、设备,又需要大量的专业化人才。

公共关系传播则不受技术水平和专业化政府的限制,它的制作过程也相对简单一些.第四,大众传播的流程在很大程度上说是单向的,因为它的主导者始终是传播者,受传者既不确知,也不稳定,很难取得直接的反馈.而公共关系的传播对象是可知的和相对稳定的,它的传播过程具有明显的双向性特点。

具体表现在:组织通过信息传播将自己的目标、政策和具体措施告诉公众,公众则通过被调查或主动回报两种方式把自己的要求、意见和建议告诉组织。

第七章 大众传播

第七章 大众传播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报刊三种重要的功能: (1)作为时间的报道者和讲解员
(2)作为政治主张的代言人
(3)反映社会上读者一般意见的测风标功能
通过功能的发挥,就能使舆论超越个人意见的简单相加,
成为组织化的有机整体。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20世纪初,法国学者塔尔德的在《舆论与群集》(1901)同 样关注报刊的社会和政治功能。 他对报刊所持的观点:贡献在于造就了舆论的主体――公众 (public)。公众由“有理性、有知识、有教养”的个人组成, 阅读着同一份报纸,关注着同一个公共事件,并能够公正、 冷静地进行思考。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社会组织》(1901)认为舆论实质上 是组织化的群体意识和公共意识。
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信息传播平台,它既是个人信息 处理的工具,也是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的手段, 而大众传播也是它的一个基本功能。随着网络的发展,它作
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属性越来越显著。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产生于发展过程
互联网传播的特点: 1.传播速度的实时性 2.信息内容的海量性 3.信息形态的多媒体性
要把大众传播作为社会科学考察的对象来把握大众传播的本质
关于什么是大众传播,学者们有各种各样的定义。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
1.大众传播是“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职业工作者 (记者、编辑)通过机械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向社 会公众公开地、定期传播各种信息的一种社会性信息交流活 动”。
施拉姆分类法的重要贡献:
明确地提出了传播的经济功能,指出了大众传播通过经
济信息的收集、提供和解释,能够开创经济行为。
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并不仅仅限于为其他产业提供信 息服务,它本身就是知识产业的总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

施拉姆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施拉姆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传播学教程:图4-4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1、讨论图形:图4-4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2、讨论方法:A、观点交流:小组内各人对这个模式的看法,分别说出来。

B、观点改进:小组成员表示对其他人观点是否接受,提出改进、完善彼此观点的看法。

C、观点总结。

3、讨论步骤:A、图形解读:在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施拉姆在认识到在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存在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平等的关系中,不适用于大众传播的过程后提出的一个新的传播过程模式。

A、大众传播媒介(机构)在获取或接到信息源发出的信息后,要经过译码者、释码者和编码者的加工和整理,从而变成可以被传播出去的符号(讯息);B、受传者都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他们在接受和传播该信息时会受到其他群体成员的影响,信息传播是双向循环的过程,每个成员既是传播者也是受传者。

C、信息在群体中的传播过程中,会得到再解释或加工。

D、大众传播的受传者在接到信息后,会给传播者发出反馈信息。

5.每个受传者和传播者都扮演着译码、编码和释码的角色、B、模式优点:施拉姆的这个模式与传统的单向线性传播模式相比,施拉姆的传播模式有了突破,强调了信息传播的双向性,在一定的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相互连接性和交织性,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会得到再加工,受传者在接到讯息后会对传播者产生反馈,并且初步具备了系统模式的特点。

C、模式缺点:施拉姆的传播模式,忽略了外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以及更为全面的电子模式等的传播模式的解读,而且仍然属于线性传播模式。

D、模式意义: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性。

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

另外,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破是: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

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

(三)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
政治功能 监视(收集情报) 协调(解释情报;制定、传播和执行政策 社会遗产、法律和习俗的传递 关于资源以及买和卖的机会的信息 解释这种信息;制定经济政策;活跃和管理市场 开创经济行为 一般 社会功能 关于社会规范、作用等的信息;接受或拒绝它们 协调公众的了解和意愿;行使社会控制 向社会的新成员传递社会规范和作用的规定 娱乐(消遣活动,摆脱工作和现实问题,附带地学习和社会化)
功能,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效 能。 社会功能就是指在社会上能起到的有力作用 ;效能。 传播功能是指传播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及其对 人和社会所起的作用或效能。


在传播学研究中,有的人常将“传播功能” 混同于“传播效果”,弄不清两者之间的区 别。其实,“功能”与“效果”只是从不同 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观照、审视传播活动 现象的不同认识。如果是研究者从社会角度 和受传者层面来看待传播活动所产生的作用 和媒介所释放的能量,则属于“功能”研究 ;如果是研究者从传播者和 媒介自身的角度 来认识传播活动所造成的最后结果以及在受 众那里所引起的反应,则属于“效果”研究 。
第七章 大众传播
第七章 大众传播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大众传播是一个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从事的信息 传播活动就是大众传播。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 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 积累”。
思考题
1.怎样理解大众传播? 请指出你所认识的大 众传播媒介。 2.什么是功能——社会功能?怎样认识大众 传播所具有的的社会功能?

大众传播名词解释

大众传播名词解释

大众传播名词解释大众传播是指广泛的公众对信息的接收、交流和影响的过程。

它是一种集体的、群体性的传播活动,涉及到大量的个体和社群。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它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将信息、观点和价值观传递给广大的公众。

大众传播的名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媒介:媒介是大众传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传递信息、观点和故事。

媒介包括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也包括新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

通过媒介,大众传播可以覆盖广大的公众,实现信息的广泛传播。

2. 受众:受众是大众传播的关键要素,它指的是接受信息和影响的大众群体。

受众包括广大的社会大众、特定的群体和个体。

受众的特点和需求对于大众传播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传播过程中需要考虑受众的兴趣和心理特征。

3. 消息:消息是大众传播中的内容,它可以是新闻、文化、娱乐等各种形式的信息。

消息可以通过媒介传播给受众,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

消息的内容和质量对于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它需要具备可靠性、可信度和吸引力。

4. 传播过程:传播过程是大众传播中信息传递和影响发生的过程。

它包括信息的编制、传播和接收,同时还包括受众对信息的理解、解码和反馈。

传播过程中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个参与者,包括媒介机构、传播者和受众。

传播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5. 影响力:大众传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它可以改变受众的态度、行为和观点。

影响力是大众传播的目标和效果,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影响,大众传播可以塑造受众的认知和态度。

影响力的大小和程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信息的可信度、传播者的权威性和受众的心理特征。

大众传播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同时也可以塑造公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了解大众传播的基本名词和概念,对于提高公众的媒体素养和传播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于媒体从业者和决策者来说,了解大众传播的规律和特点,可以更好地进行传播战略的制定和落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内容,为当代传播学研究指明了方向。后者则为赖特、宣
伟伯等学者以后对传播功能作出进一步的理论阐述,奠定了 基础。
第三,他提出“社会传播”的概念,从宏观 上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等基本课题. 第四,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由 于该法精确定量的特色,为使传播学成为一 门精确的科学立下了功勋. 第五,他用定量语义学的方法,比较了有意 义的政治符号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在主要新闻 机构的分布,为传播学研究运用内容分析的 方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The Language of Politics:Studies in Quantitative Semantics”,1965年); 《世界历史上的宣传性传播》
(“Propaganda Communicaton in World History”,1979年,与人合著) 《世界政治与个人不安定》;《政策科学》 ; 《我们时代的世界革命》等。
5.奶粉:从食品到毒品;
6.专家:从内行到流氓; 7.表哥:从亲戚到贪官; 8.干爹:从长辈到老公; 9.秤砣:从量器到凶器;
10.临时工:从无能到万能。
宣传的技巧
2、光辉泛化法(glittering generality) 光辉泛化法指将某事物与好事物或好字眼联系在一起, 借好事物或好字眼的光,使我们不经证实而接受或赞 同这一事物。它又称晕轮效应,或光环效应。
一、传播过程的要素与特征
大众传播的要素
施拉姆的观点
显性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 隐含要素
大众传播过程的特征
施拉姆曾经将传播过程概括为八个要素: 信源(source):即信息的来源,是传播过 程的开始。 讯息(message):是传播的内容,行将用于 交换的信息组合。
编码者(encoder):负责将讯息译制为可用 于传输或表达的形式如声音、电子信号等。
除了宗教、国家外,在广告中,科学与医学也是经常被转移法使用的符 号。例如感冒药广告可能会请阅听人“进入医学的殿堂”,而推销止痛药的 电视广告演员也可能身穿纯白实验衣。 台湾民进党曾经于2001年时制作选举广告,以长达10秒的纳粹希特勒画 面影射国民党前主席李登辉为独裁领导人,后遭美国反诽谤联盟、以色列驻 台办事处、德国在台协会抗议,但时任民进党文宣部主任的郑运鹏解释该广 告系出于幽默。
对传播学的贡献
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他首先用政治学观点对传播学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公 认的“宣传和政治符号理论发展的先驱”。 第二,他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和传播”和“三功能 说”,前者比较完善地描述了传播的过程,明确了传播学控 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五个基
墙砖
二手烟的受害者
素食美食节
素食美食节
宣传的技巧
4 、证词法是指要让某些令人尊敬或使人讨 厌的人说出特定的观念、节目或产品,或说 人的好话或坏话。 明星广告 票房毒药
3月13日,王学兵涉毒事件引发大众热议,由他参演的几 部影视戏剧作品将何去何从,也成为关注的焦点,其中尤以陈 建斌自编自导自演的处女作《一个勺子》最受瞩目。该片曾 获得金马奖五项提名两项大奖,品质和口碑都被广泛传播, 如果面临不能上映的命运,整个团队所付出的心血都将付诸 东流。 本来估计也就是一部上映了大概也没有多少人会去看的 “炮灰”文艺片(想想得了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的娄烨电影 《推拿》),即便是在去年金马奖荣归,蒋勤勤为爱夫泪洒 现场的巅峰时刻,《一个勺子》所引发的关注度和在公众知 晓度都不如今天。大众对于文艺男中年陈建斌怀揣15年的导 演梦一朝兑现的兴趣,远没有看另一个文艺男中年、陈建斌 的同学王学兵15年吸毒史一朝被“群众”举报可能遭致一连 串与其相关的作品损失1.5亿元来得热闹。
英国传播学者D.H麦奎尔根据拉斯韦尔传播过程模式所绘 制的图形:

说什么
通过什么 渠道 媒介
对谁说
传播者
讯息
受传者
有什么 效果
“犹如行为科学的达尔文”
——哈罗德· 拉斯韦尔
哈罗德· 拉斯韦尔简介
哈罗德· 拉斯韦尔(Harold Dwight Lasswell ,1902~1978 )与 库尔特· 卢因 (Kurt Lewin,1890~1947) 、 拉扎斯菲尔德 (Lazarsfeld Paul Felix,1901~1976) 、 卡尔· 霍夫兰(Carl I.Hovland,1916~1961)被称为“传播学四大奠基人”
1902年2月13日生于伊利诺伊州的唐尼尔逊。 1918年入芝加哥大学,192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22~1938年在芝加哥大学教授政治学。(芝加哥 学派) 1939年在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执教。 1952年任耶鲁大学政治学教授。
1954年受聘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
1955年当选美国政治学会会长。 1978年12月18日在美国去世。终身未婚。
拉斯韦尔的主要论著
《精神病理学与政治学》 (“Psychopathology and Politics”,1930年); 《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什么时候和如何得到?》
(“Politics:Who Gets What,When,How”,1936年);
《传播的结构和功能》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1948年); 《政治的语言:语义的定量研究》
事物上使后者更易被接受。
宣传的技巧
3、转移法(transfer)
宣传研究中心认为,符号经常被转移法使用,例如代表基督教的十字 架、代表国家的国旗、或在漫画中经常反映美国大众意见的山姆大叔等等, 这些符号都会牵动人们的情绪。一旦人们看到这些符号,他对于国家或宗教 的复杂感觉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唤起。一旦一个政论漫画家画出一幅山姆 大叔反对失业救济金预算的漫画,美国人可能就会感觉整个美国都反对该预 算。同样的,一旦漫画中的山姆大叔支持这项预算,美国人也会感觉到所以 美国人民都支持这项预算。也因此,转移法同时可以使用在支持与反对特定 的事物上。
模式非常重要。有了它,很多复杂的规律就可以变 得清晰。 模式,就是对规律的直观而简洁的论述。它是理论 的简化形式。
模式可以表示:
(1)要素(2)关系和结构(3)过程(4)功能
模式包括:
(1)文字模式(2)图表模式(3)数学模式
例如:
一、线性模式
拉斯韦尔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 格伯纳传播基本模式 线性模式的缺憾与不足 将传播过程视为起于一点,终于另一点的直线,没有信 息的反馈;将传播过程视作非环境互动的静态过程,即内 部发生的活动不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与传播所生存的 环境进行任何交换,忽视社会的客观制约性。单向性、
拉斯韦尔与宣传
1、“它仅指以重要的符号,或者,更具体一 点但欠准确地说,就是以消息、谣言、报道、 图片和其他种种社会传播方式来控制意见的 做法。”——拉斯韦尔的《世界大战的宣传 技巧》 2、 “就广义而言,宣传是通过操纵表述以 期影响人类行为的技巧。这些表述可以采用 语言、文字、图画或音乐的形式来进 行。”——拉斯韦尔 3、宣传是一种 “对说服者有益,但并不符 合被说服者的最大利益”的说服行为。
第二章 大众传播的模式 与 代表人物

传播过程模式
基本上利用文字和图表构筑的描述传播过程本身的功能性模式, 描述内容包括: 1.描述过程中的各要素及相互关系; 2.过程本身与社会环境的互动;
3.传播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的运动特点和规律。
一、传播过程的要素与特点 二、线性模式 三、控制论模式
四、系统论的模式
赤化
赤化是自二十世纪初沙俄被苏共推翻后,遗留下来的 政治敏感性字眼。由于世界各地的共产党皆以红色作 为主色,故赤化就是指共产党化,因此在一些国家里 面共产党被它的敌对党称为赤党。
10个给用坏掉的词语
1.小姐:从尊贵到低俗; 2.美女:从惊艳到性别; 3.老板:从稀有到遍地; 4.鸡:从禽类到人类;
大众传播的隐含要素
隐含要素,指隐藏于或包含于传播行为中的各种要素, 包括: 信息来源: 传播关系: 传播环境:传播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当时的情况 就构成了传播情境。 传播目的:(1)分享信息 (2)传授知识 (3)愉悦情感 (4)改善关系 (5)改变态度 (6)促成行为 传播效果:这种在思想、感情、态度和行为等各个方面所发 生的某种变化 传播技巧:各种策略、战术和手法
——五粮液广告 ——清华大学宣传片
——新加坡旅游广告:该片中显现了什么元素
宣传的技巧
假如让你拍摄广科的宣传片,涉及到广科 的学生宿舍,你如何使用光辉泛化法?
假如今天是中国全国两会开幕的日子,你 会选取什么镜头进行报道?
宣传的技巧
3、转移法(transfer) 转移法是将某种权威、约束力,某一 令人尊敬和崇拜的事物的威信转移到其他
宣传的技巧
5、平民百姓法(plain folks)
平民百姓法是指某讲话者企图让受众相信他或她的想 法是好的,因为这些想法是“人民的”的想法,是 “普通老百姓”的想法。
广告:需求是创造出来的 美国棱镜门:政府——美国人民的安全需要
现实中,哪些东西是本不需要,却被人们大量购买?
凉茶:怕上火,喝王老吉 个人理财: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宣传的技巧
1、辱骂法(name calling) 辱骂法是指给某思想赋予一个不好的标签,或者说名称, 使我们不检查证据就拒绝和谴责这种思想。
毛泽东思想——毛主义
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赤化
五毛党、自费五
“毛主义”
在国外,“毛主义”这个用法早在1960年代就开始出 现,通常被带有敌意地用来描述支持毛泽东和他的共 产主义形式的党派或个人。
孤立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