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读《老子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善若水

——读《老子解读》、《老子的智慧》

刘强

这个暑假,回到阔别三年的故乡,在故乡青山绿水间,我一边默默抚慰多病的母亲,一边静静阅读有关老子的几本书。尤其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兰喜并《老子解读》一书更是反复研读,认真揣摩,感到颇有启悟。

提起老子,人们要么觉得深奥枯涩,要么觉得不合时宜。确实,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可谓“玄之又玄”,让人不知所云,连老子自己也说“微妙玄达,深不可识”。而老子的“无为”、“不争”、“小国寡民”、“不为天下先”等观点,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肯定被认为落伍儒腐。余秋雨在《黑色的光亮》一文中以色块设喻:“我觉得孔子是堂皇的棕黄色,近似乎我们的皮肤和大地,而老子则是缥缈的灰白色,近似乎天际的雪峰和老者的须发。”似乎也认为老子遥不可及、深不可测。

其实,老子并不遥远,我们也不陌生。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成语,其实都源于老子;它所体现的精神早就渗入我们的灵魂。如,天长地久、知足常乐、大智若愚、大器晚成、大巧若拙、出生入死、功成身退、被褐怀玉、上善若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至于阐释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语出《淮南子人间训》),更是被人们常常念叨。而“治大国,若烹小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更是经常被人们引用。

读了兰喜并《老子解读》,我们对老子的认识更加清晰,如揩拭的明镜置于桌前。老子的“无为而治”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主张顺应自然、遵循规律,艺术大师范曾在《老庄心解》中称之为“阴柔的进取”,颇为准确。老子的“小国寡民”也不是要倒退、回归远古时代,而是要表达一种人生境界,也是对大国争霸、战乱频仍时代的矫枉过正。

《老子》或称《道德经》,总共八十一章约七千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尽量用原话给每一章都取了四字标题,如“混而为一”、“至虚守中”、“绝学无忧”等。可是,等我再读林语堂的《老子的智慧》时,惊喜地发现林语堂也是如此,他高妙之处在于把八十一章的《老子》又细分七篇,每篇、每章都重新拟定新鲜的标题,显得条分缕析、醒目简约。

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弱水三千,只取一勺”,单从老子与水的关系生发出点滴感悟。

老子的哲学不是板着面孔说教,而是设喻做譬,给人丰富的联想和自然的启迪。如果说法家严酷似冰雪、儒家厚重似高山、墨家亲切如大地,那么道家老子就像浩瀚江海让人豁然放达。他尤其善于用“水”来说明道理。如第四章以“渊”、“湛”等水的特性来说明“道”的幽隐莫测。第二十章“惚(澹)兮其若海”比喻得道者的恬淡宁静如大海般寂寥广阔。第三十二章把天下之“道”明确比作“犹川谷之于江海”。第六十六章更提出“江海为百谷王”的论点。第七十八章人们最为熟悉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阐释“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尤其是第八章,林语堂标题就是“水”,我用了老子原话“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美德如水。水能使万物获益而无所争,它可以安处人们厌恶的卑下之地,所以最接近于道。处世要能安于卑下,精神要能保持沉静,交友要有爱心真情,言谈要能坦率真诚,从政不刻意作为而能把天下治理得太太平平,办事并不逞能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行动能顺应客观时势。正因为,能做到像水一样与物无争无夺,所以,没有差失没有过错。

在老子看来,水的特性最能体现自然无为的哲理。水是生命之源,它滋养万物,但却没有任何私念,它付出并不是为了索取。它圆融通达,遇方则方,遇圆则圆,随物赋形,与物无争。众人好高远而恶卑下,而水独处之;众人好洁雅而恶污浊,而水独居之。水不以人

之好恶而改变其自然本性,一切都只是顺应自然而已。因为水具有这些品德,所以能“几于道”;而具有最高美德的人,也像水一样“几于道”。

确实,平淡无奇的水,总是给人们太多启发,从而滋养人们的善性和美德。和老子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就认为水是万物之源,“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他的格言就是“水是最好的。”孔子也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当年姜尚渭水垂钓、范蠡太湖泛舟、谢安东海逐浪、李白庐山望瀑、苏轼长江夜游、朱熹泗水寻芳……莫不是从水中捕捉生命的灵感,慰藉人生的烦忧。荀子以水说政事,更为人们所熟知,“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几乎成为古往今来的政治信条。至于轻率如苻坚“投鞭断流”,落得魂断淝水;狂傲如曹操“魏武挥鞭”,被迫触礁赤壁。而中流击楫的祖逖,令人感佩;投汨罗以死的屈原,让人哀婉。许多文学作品都是以水做为场景,如沈从文、曹文轩等。曹文轩说:“我喜欢水——水性。我们不可以为水性是软弱的、缺乏力量的。水性向我们讲解的辩证法的奥义:世界上最有力量的物质不是重与刚,而恰恰是轻与柔。”

当代毛公更是对水情有独钟:“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老人家用“水”劝喻更显豁达情怀:“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我想,山也好,水也好,月也好,雪也好,只要你融入自然之中,循自然之道,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求人世间之至德至善,总能获得人生的智慧和快乐。林语堂认为道家的本质为田野哲学,或许就有这个意思。

○《老子解读》兰喜并著中华书局2006年1月

○《老子的智慧》林语堂著陕西师大出版社 2008年3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