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读《老子解读》

上善若水——读《老子解读》
上善若水——读《老子解读》

上善若水

——读《老子解读》、《老子的智慧》

刘强

这个暑假,回到阔别三年的故乡,在故乡青山绿水间,我一边默默抚慰多病的母亲,一边静静阅读有关老子的几本书。尤其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兰喜并《老子解读》一书更是反复研读,认真揣摩,感到颇有启悟。

提起老子,人们要么觉得深奥枯涩,要么觉得不合时宜。确实,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可谓“玄之又玄”,让人不知所云,连老子自己也说“微妙玄达,深不可识”。而老子的“无为”、“不争”、“小国寡民”、“不为天下先”等观点,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肯定被认为落伍儒腐。余秋雨在《黑色的光亮》一文中以色块设喻:“我觉得孔子是堂皇的棕黄色,近似乎我们的皮肤和大地,而老子则是缥缈的灰白色,近似乎天际的雪峰和老者的须发。”似乎也认为老子遥不可及、深不可测。

其实,老子并不遥远,我们也不陌生。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成语,其实都源于老子;它所体现的精神早就渗入我们的灵魂。如,天长地久、知足常乐、大智若愚、大器晚成、大巧若拙、出生入死、功成身退、被褐怀玉、上善若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至于阐释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语出《淮南子人间训》),更是被人们常常念叨。而“治大国,若烹小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更是经常被人们引用。

读了兰喜并《老子解读》,我们对老子的认识更加清晰,如揩拭的明镜置于桌前。老子的“无为而治”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主张顺应自然、遵循规律,艺术大师范曾在《老庄心解》中称之为“阴柔的进取”,颇为准确。老子的“小国寡民”也不是要倒退、回归远古时代,而是要表达一种人生境界,也是对大国争霸、战乱频仍时代的矫枉过正。

《老子》或称《道德经》,总共八十一章约七千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尽量用原话给每一章都取了四字标题,如“混而为一”、“至虚守中”、“绝学无忧”等。可是,等我再读林语堂的《老子的智慧》时,惊喜地发现林语堂也是如此,他高妙之处在于把八十一章的《老子》又细分七篇,每篇、每章都重新拟定新鲜的标题,显得条分缕析、醒目简约。

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弱水三千,只取一勺”,单从老子与水的关系生发出点滴感悟。

老子的哲学不是板着面孔说教,而是设喻做譬,给人丰富的联想和自然的启迪。如果说法家严酷似冰雪、儒家厚重似高山、墨家亲切如大地,那么道家老子就像浩瀚江海让人豁然放达。他尤其善于用“水”来说明道理。如第四章以“渊”、“湛”等水的特性来说明“道”的幽隐莫测。第二十章“惚(澹)兮其若海”比喻得道者的恬淡宁静如大海般寂寥广阔。第三十二章把天下之“道”明确比作“犹川谷之于江海”。第六十六章更提出“江海为百谷王”的论点。第七十八章人们最为熟悉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阐释“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尤其是第八章,林语堂标题就是“水”,我用了老子原话“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美德如水。水能使万物获益而无所争,它可以安处人们厌恶的卑下之地,所以最接近于道。处世要能安于卑下,精神要能保持沉静,交友要有爱心真情,言谈要能坦率真诚,从政不刻意作为而能把天下治理得太太平平,办事并不逞能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行动能顺应客观时势。正因为,能做到像水一样与物无争无夺,所以,没有差失没有过错。

在老子看来,水的特性最能体现自然无为的哲理。水是生命之源,它滋养万物,但却没有任何私念,它付出并不是为了索取。它圆融通达,遇方则方,遇圆则圆,随物赋形,与物无争。众人好高远而恶卑下,而水独处之;众人好洁雅而恶污浊,而水独居之。水不以人

之好恶而改变其自然本性,一切都只是顺应自然而已。因为水具有这些品德,所以能“几于道”;而具有最高美德的人,也像水一样“几于道”。

确实,平淡无奇的水,总是给人们太多启发,从而滋养人们的善性和美德。和老子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就认为水是万物之源,“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他的格言就是“水是最好的。”孔子也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当年姜尚渭水垂钓、范蠡太湖泛舟、谢安东海逐浪、李白庐山望瀑、苏轼长江夜游、朱熹泗水寻芳……莫不是从水中捕捉生命的灵感,慰藉人生的烦忧。荀子以水说政事,更为人们所熟知,“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几乎成为古往今来的政治信条。至于轻率如苻坚“投鞭断流”,落得魂断淝水;狂傲如曹操“魏武挥鞭”,被迫触礁赤壁。而中流击楫的祖逖,令人感佩;投汨罗以死的屈原,让人哀婉。许多文学作品都是以水做为场景,如沈从文、曹文轩等。曹文轩说:“我喜欢水——水性。我们不可以为水性是软弱的、缺乏力量的。水性向我们讲解的辩证法的奥义:世界上最有力量的物质不是重与刚,而恰恰是轻与柔。”

当代毛公更是对水情有独钟:“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老人家用“水”劝喻更显豁达情怀:“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我想,山也好,水也好,月也好,雪也好,只要你融入自然之中,循自然之道,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求人世间之至德至善,总能获得人生的智慧和快乐。林语堂认为道家的本质为田野哲学,或许就有这个意思。

○《老子解读》兰喜并著中华书局2006年1月

○《老子的智慧》林语堂著陕西师大出版社 2008年3月

(完整版)小古文100篇+注音+注释(上册——第二组)

第d ì 二èr 组z ǔ 天ti ān 的de 魔m ó 术sh ù 6、雨y ǔ 今j īn 日r ì 天ti ān 阴y īn ,晓xi ǎo 雾w ù 渐ji àn 浓n ón ɡ,细x ì 雨y ǔ 如r ú 丝s ī。天ti ān 晚w ǎn 雨y ǔ止zh ǐ,风f ēn ɡ 吹chu ī 云y ún 散s àn ,明m ín ɡ 月yu è 初ch ū 出ch ū 。 译文: 今天天空阴沉,清晨的雾渐渐变浓。细密的雨如丝般落下,待到天黑雨就停了。微风吹散了云,明亮皎洁的月亮开始显露出来。

7、雪xu ě 冬d ōn ɡ 日r ì 严y án 寒h án ,木m ù 叶y è 尽j ìn 脱tu ō,阴y īn 云y ún 四s ì 布b ù, 弥m í 漫m àn 天 ti ān 空k ōn ɡ,飞f ēi 鸦y ā 千qi ān 百b ǎi 成ch én ɡ 群q ún ,未w èi 暮m ù 归ɡu ī 林l ín 。 夜y è 半b àn ,北b ěi 风f ēn ɡ 起q ǐ,大d à 雪xu ě 飞f ēi 。 清q īn ɡ 晨ch én ,登d ēn ɡ 楼l óu 远yu ǎn 望w àn ɡ,山sh ān 林l ín 屋w ū 宇y ǔ,一y ì 白b ái 无w ú 际j ì,顿d ùn 为w éi 银y ín 世sh ì 界ji è,真zh ēn 奇q í 观ɡu ān 也y ě 。 译文: 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

上善若水读后感

上善若水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上善若水读后感(一) 被誉为“中国和世界第一哲人”的老子在其五千言的《道德经》第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就是:具备最好禀性的“人”象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它的性质最接近于“道”。居处适应任何之地,心胸沉静高远,待人真诚友爱,说话言而有信,为政谋求清平,处事能方能圆,行动善择时机。正是由于不与人争的美德,所以永远也没有过失。 这篇文章虽然表面上是对水的颂歌,但实际歌咏的对象却是具备像水性那样高尚品德者的人。文中七个“善”字并列排比句,都是受到水的启发,对有关水德的进一步写状,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 为什么老子把最好品格的人要比作水呢?这是因为水具有其它万物所没有的独特的几种禀性。 其一、水能滋养万物生命。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如古人所说:“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做。 其二、水自居下流。尽管它是生命之源、滋养万物,但却从不居

功自傲,更不会占据高位,把持要津,而总是默默无闻的处于众人不愿处的低位。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也正因如此,才有“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的赞誉! 其三、水能以柔克刚。水性尽管温柔,柔弱,但这种温柔会聚集巨大的能量,变得异常刚烈。俗话说:水滴石穿。此非力使然,恒也。正是它不舍昼夜,持之以恒,才能把石一样坚硬的物品击穿。 其四、水能因势而变。水能至静——水平如镜、至洁——晶莹剔透,但也能至动——奔腾不止、至浊——混浊不清,总是处于一种变动不居的状态。所以苏轼说:万物皆有定形,惟有水随物赋形。正是水这种变动不居的性情,才使它能滋润万物,并且一路流过冲走许多污垢,荡涤人世间一切污泥浮尘。 正因水具有上述特质,不仅老子爱水,而老子的学生孔子也喜水,每见大水必观焉,并发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逝者如斯”的感叹!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水也一样,既能载舟、亦能覆舟。既能利万物,可一旦洪水泛滥又会生灵涂炭,摧残生命。故常有洪水猛兽、水火无情之说。老子在文中也只是认为水德“近于”而不是等于道。 上善若水读后感(二) 课上,老师曾讲到老子的“弱者道之用”时,谈到上善若水。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让我对水进一步加深理解时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深刻的认识。

最新版小学生小古文100篇译文(整理版)

1、放风筝 译文:我们在草地上一起放风筝,你走在前面,我跟在后边! 2、乡村 译文:在乡下的农村,都是用茅草搭盖的房屋和用竹子围城的篱笆。这个村子建在小河边,小河边栽有几棵杨柳树,中间也穿插了桃树和李子树。在树木简有一对燕子,身形矫捷,忽高忽低的飞来飞去?? 3、芦花 译文:水的旁边生长着许多芦荻,秋天的时候开花,一片白色,秋 风吹来,花像雪一样飞舞着。 4、荷 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荷叶的茎挺 立在水中。荷叶的形状圆圆的。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 叫的“藕”。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5、菊 注释:①溢( 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 ②其:它的。③或:有的。④惟:只有。⑤赭 zhě:红褐色 译文:在菊花盛开的时候,清香四处散发。它的花瓣,有的像细丝,有的像鸟雀的爪子。它的颜色,有黄、有白、有褐、有红,种类繁多。 菊花的特性,能经受寒冷,寒霜降落以后,许多花凋谢了,只有菊花在 盛开。 6、雨 译文:今天的天气阴了下来,大雾渐渐的变浓了,雨如丝线般细。 晚上,雨不下了,风儿吹走了乌云,月亮又绽放了光芒。 7、雪 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 息的树林。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第二天 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

8、日月星 译文: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晚上又有星星。太阳、月亮、星 星三个里面,太阳最亮,月亮其次,星星最弱 9、日时 译文:一天包括夜晚和白天,共分为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 亥这十二个时辰。夏天白天长而夜晚短,冬天白天短而夜晚长。半夜十 二点为子时,中午十二点为午时,午时之前的白天为上午,午时之后的 白天是下午。 10、猫捕鱼 注释:①伏:趴,脸向下,体前屈。②坠:落 译文:水缸中有金鱼,一只猫趴在缸上面看,想要捕捉金鱼吃,不 小心掉入水缸中,赶快跳起来,全身都湿了。 11、猫斗 译文:有黄猫白猫两只猫在屋顶上打架,两只猫都发出呼呼的叫喊, 四只眼睛相对怒视,两猫对打不相上下,过了很长时间,白猫稍微有些退缩,黄猫奋力打白猫,白猫打不过躲进了屋里,不敢再出来。 12、龟兔竞走 译文:乌龟跟兔子赛跑,兔子跑得很快,却在中途睡觉,乌龟跑得 慢,却总是不停地走,等到兔子醒来,乌龟早就到了终点了。 13、五官争功 注释:(1)居:呆在;(2)唯:只有;(3)乃:还;(4)尔:你;(5)观:仔细看;(6)当:担当;(7)居: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 8)虽:虽然。( 9)谓:对某人说。 译文:嘴巴和鼻子争上下。嘴巴说:“我谈古论今,你有什么能耐 待在我上面?”鼻子说:“所有的饮料食物没有我就不能分辨。”眼睛 对鼻子说:“我近可以分辨毫毛尖端(那么细微的事物),远可以观察 到天边,只有我当排名最先。”又对眉毛说:“你有什么功劳待在我上面?”眉毛说:“我虽然没有实际用途,但是如果没有眉毛,那成什么 面目了啊?”

《上善若水》阅读题及答案

《上善若水》阅读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三、(25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17 题。(25 分) 上善若水 ①听《二泉映月》一定要在黄昏时分。琴弓的马尾吃住了夕阳最后的光芒, 晚风习习。这时候你可以来闻,青草的香透窗而来;这时候你要坐下来静静地摆 弄出一个姿势来听,映月的泉水,把满月的金黄锯开一个回环的小缝儿,听觉、 悟觉,款款地把一段旧事、一段流连忘返的往事牵扯出来,让它从树影斑斑的暗 处淌出,在寂寞阳光深处,在波折动移的阐释之外,打通你生命所有的孔窍。你 抬起头时, 大地已在眼睛的迷梦中白茫茫一片, 你会感觉到其中闪亮着人间好景 ——月下泉音。 ②这是华彦钧先生留给我们这个世界的一种最好的礼物。 这位潦倒的流浪艺 人把他身上具备的最后力量涌现在琴弓的马尾上。 我看到了丘陵和山冈, 看到了 泉水流经时溅湿了我的思想, 而华彦钧先生关于他对光明月色的向往——正拖着 一尾素泉一粼一粼地向我涌来。 ③现在没有多少人能知道华彦钧先生,只知道瞎子阿炳。五十多年来,凡是 演奏过他的作品、听说过他的人,都无法将他忘记,对他的思念几乎成了一种迈 不过去的心槛。他与我们站成了一个遥远的距离,不仅是时空的,还有心理的, 包括他凄婉的爱情。华彦钧,是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对他的尊称。他 的俗名叫阿炳,因为双眼枯萎,人们又叫他瞎子阿炳。他的眼睛看不到阳光由赤 红褪成淡金了, 偶或云色水气轻浅淡薄时也感觉不到天穹明净高远了。 绵密的时 间从他眼前划过时,凉意渐生,秋凉叶黄,冬雪凌乱。沉潜于被岁月流失的缤纷 世间, 他的心在遍地霉朽腐烂的土地上居然长出了茎状的芽苞, 是为了道出他深 藏心声的吗? ④他活着时知音难觅, 生命末了遇到了一个知音——杨荫浏教授。 教授使他 死后知音遍布天下。所以说知音不在多,一个足矣。杨荫浏是在建国初期为抢救 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而寻访阿炳的。 阿炳在一个黄昏演奏了乐器二胡, 他当时的 演奏肯定不如现在的音乐人演奏得好, 但是他有一种朴雅的气韵, 一种无言的召 唤,他在撞击杨荫浏心灵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命运叹息和落泪,他不知道杨荫 浏的心此刻已经碎了。 阿炳望着杨荫浏, 杨荫浏看到的是一张嵌在稀疏的头发下 边的脸,那是一张坚硬的存在的脸啊,两只眼睛犹如苍凉的两潭死水,却有着一 股不言而喻的气势。杨荫浏说,此曲只应天上有!阿炳张了张嘴,幸福刹那就溢
1/6

上善若水第八章有感

上善若水,人生之道 ——-—-—-—读《老子》第八章有感在本学期,我们通过《老子》精读这一课程,让我对老子及其思想又有了进步一的了解.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创办了核心为“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这一思想,也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也让我对老子有了更多的崇敬之情。“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在通过阅读老子的作品我逐渐了解到,老子说的道法自然,要求做到无为,并非指的是无所作为,而是反对人对人,人对事物的太多干涉,顺应道法积极去行事,在老子看来,是可以的。老子提倡一直提倡道任由世间万物自然发展而不去干涉它。由此可见,顺应自然,不过多干涉其他人或者事情,这是老子的期望所在。 《老子》,又称《道德经》,它作为老子的代表作,老子将道家的思想都汇入其中。其可以分为《道篇》和《德篇》。而《老子》精读这一课程,就是让我们细细阅读,慢慢品味这一文学的著作。《老子》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有很多,但是大体都离不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这一思想.而现在,我就选中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章,结合实际和自身体会,谈谈自己对第八章的理解和看法。学而用之,体会老子思想的精妙之处。 老子第八章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篇说的大概意思是,上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冷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只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怨咎。 老子巧妙的将“上善”巧妙的比喻为水,并且将这一篇章中提到的功德,特征,性格,行为,操守这几方面巧妙的与水的一些特征结合起来。例如,水川流不息,滋养万物,这便是功德。水只往低处流,遵循自然法则,这便是特征等等。水有着这些美好的品德,所以君子遇水必然应该有所感悟,有所效仿。 水是万物之源,它滋润万事万物却不争求功绩,这与老子的“无为”思想也是及其吻合的。结合我们自身,虽然都提倡功成不居.但是,一个人的成就越大,那么他自我膨胀的几率也就越高。而且现在越来也多的人,会因为自己略有小成,便会觉得自己举世无双,没有人能够比得上,骄兵必败,居功自傲的结果便是引来自己的失败。所以,这一篇章告诉我们的第一个道理就是做人要像水一般,提倡做人的“不争”。当自己获得成功和成就的时候,也能够处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解读 解读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解:“利”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获利(有利),根据句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滋润、施惠”的意思。 译文: 最完善、最完美、最崇高的人就是象平凡的水一样的人。 水的特性是善于滋润惠泽天下万物,默默地养育万物生灵,却从不与天下万物生灵竞争利益;她善于留处在众人厌恶不愿意居住的潮湿低洼的地方,沉静悠然地荡漾流淌,因此,水的这种美德,是最接近于大道的。 水有七种美德特性:留处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心胸空灵博大善于包容天下万物而不拒,就像深广无边的渊薮那样,与万物相处、与人交往应时而动、应时而至,说到做到,坚定不移且恪守信用而不违约违时;在对待政治上,能够秉承水柔志刚、方圆融通之德,遵循水滴石穿的以柔克刚精神,恰当和谐地解决治理好国家政务;在处理一般事务上,善于依照自然之道,顺势而为,尽职尽能,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采取行动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有利时机,或静如处子,或动如脱兔,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借时而为,取得成功。 正是因为始终时刻坚守水的这种不与众人竞利的谦逊虚下的美德,动静行止都无怨无悔,自觉遵循自然大道和万事万物的自身发展规律,所以世间的万物众生,谁还会怨恨她(具有崇高美德的水)呢? 解读: 在这一章里,老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探寻大道的途径和方法。本章的核心是老子以水喻道说道、借水体道释道、借水性水德水道昭示人性人事和人道,借水德水道而对天下芸芸。教化人们与自然相处,或者治国理政、处理日众生行“不言之教”常事务工作,都要善于像臻善臻美的水那样,始终持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性和人格,默默地帮助施惠与他人而不求回报,众人众生不愿意去的地方,自己可以去,众生众人不愿意去做去干的脏差累活或危险的事情,自己可以去做去干,始终谦逊虚下,虚怀若谷,功成弗居,别人不怨恨自己,自己也无烦无恼,,无痛无苦,逍遥自在。 每次阅读、体验本章节的时候,都禁不住击掌咏叹:老子的这一章阐述,简直就像一首绝妙好诗,用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就像一个充满智慧的老者,又像一个超然世外的浪漫诗人,面对着天下苍生,将他体验的水的至善美德,用最朴实无华、最简洁精准的语言,怀着一种深深的大爱厚爱,娓娓道来,言极近意极深又极远,极通俗而又极易懂。仿佛在不经意之间,老子就向天下万民透漏了了一个认识天下万物的天机诀窍秘密和道理:那就是大道虽然恍兮惚兮,看不见摸不着,渺然而若存,好像神秘莫测,深不可知,也无法知道。其实是可以通过我们身边的一些比如象水这样普通而又常见的事物,去体察体认和了解的。 那么,老子又是怎么知道和懂得这一认识了解大道的方法和秘密的哪?这件事让我一直苦苦

小古文100篇带翻译

第一组乡村即景 1、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译文:我们在草地上一起放风筝,你走在前面,我跟在后边! 2、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译文:在乡下的农村,都是用茅草搭盖的房屋和用竹子围城的篱笆.这个村子建在小河边,小河边栽有几棵杨柳树,中间也穿插了桃树和李子树.在树木简有一对燕子,身形矫捷,忽高忽低的飞来飞去…… 3、芦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水的旁边生长着许多芦荻,秋天的时候开花,一片白色,秋风吹来,花像雪一样飞舞着。 4、荷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荷叶的形状圆圆的。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5、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

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译文:在菊花盛开的时候,清香四处散发.它的花瓣,有的像细丝,有的像鸟雀的爪子.它的颜色,有黄、有白、有褐、有红,种类繁多.菊花的特性,能经受寒冷,寒霜降落以后,许多花凋谢了,只有菊花在盛开. 第二组天的魔术 6、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译文:今天的天气阴了下来,大雾渐渐的变浓了,雨如丝线般细.晚上,雨不下了,风儿吹走了乌云,月亮又绽放了光芒. 7、雪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 8、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译文: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晚上又有星星.太阳、月亮、星星三个里面,太阳最亮,月亮其次,星星最弱 9、日时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上善若水——读《老子解读》

上善若水 ——读《老子解读》、《老子的智慧》 刘强 这个暑假,回到阔别三年的故乡,在故乡青山绿水间,我一边默默抚慰多病的母亲,一边静静阅读有关老子的几本书。尤其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兰喜并《老子解读》一书更是反复研读,认真揣摩,感到颇有启悟。 提起老子,人们要么觉得深奥枯涩,要么觉得不合时宜。确实,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可谓“玄之又玄”,让人不知所云,连老子自己也说“微妙玄达,深不可识”。而老子的“无为”、“不争”、“小国寡民”、“不为天下先”等观点,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肯定被认为落伍儒腐。余秋雨在《黑色的光亮》一文中以色块设喻:“我觉得孔子是堂皇的棕黄色,近似乎我们的皮肤和大地,而老子则是缥缈的灰白色,近似乎天际的雪峰和老者的须发。”似乎也认为老子遥不可及、深不可测。 其实,老子并不遥远,我们也不陌生。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成语,其实都源于老子;它所体现的精神早就渗入我们的灵魂。如,天长地久、知足常乐、大智若愚、大器晚成、大巧若拙、出生入死、功成身退、被褐怀玉、上善若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至于阐释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语出《淮南子人间训》),更是被人们常常念叨。而“治大国,若烹小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更是经常被人们引用。 读了兰喜并《老子解读》,我们对老子的认识更加清晰,如揩拭的明镜置于桌前。老子的“无为而治”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主张顺应自然、遵循规律,艺术大师范曾在《老庄心解》中称之为“阴柔的进取”,颇为准确。老子的“小国寡民”也不是要倒退、回归远古时代,而是要表达一种人生境界,也是对大国争霸、战乱频仍时代的矫枉过正。 《老子》或称《道德经》,总共八十一章约七千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尽量用原话给每一章都取了四字标题,如“混而为一”、“至虚守中”、“绝学无忧”等。可是,等我再读林语堂的《老子的智慧》时,惊喜地发现林语堂也是如此,他高妙之处在于把八十一章的《老子》又细分七篇,每篇、每章都重新拟定新鲜的标题,显得条分缕析、醒目简约。 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弱水三千,只取一勺”,单从老子与水的关系生发出点滴感悟。 老子的哲学不是板着面孔说教,而是设喻做譬,给人丰富的联想和自然的启迪。如果说法家严酷似冰雪、儒家厚重似高山、墨家亲切如大地,那么道家老子就像浩瀚江海让人豁然放达。他尤其善于用“水”来说明道理。如第四章以“渊”、“湛”等水的特性来说明“道”的幽隐莫测。第二十章“惚(澹)兮其若海”比喻得道者的恬淡宁静如大海般寂寥广阔。第三十二章把天下之“道”明确比作“犹川谷之于江海”。第六十六章更提出“江海为百谷王”的论点。第七十八章人们最为熟悉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阐释“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尤其是第八章,林语堂标题就是“水”,我用了老子原话“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美德如水。水能使万物获益而无所争,它可以安处人们厌恶的卑下之地,所以最接近于道。处世要能安于卑下,精神要能保持沉静,交友要有爱心真情,言谈要能坦率真诚,从政不刻意作为而能把天下治理得太太平平,办事并不逞能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行动能顺应客观时势。正因为,能做到像水一样与物无争无夺,所以,没有差失没有过错。 在老子看来,水的特性最能体现自然无为的哲理。水是生命之源,它滋养万物,但却没有任何私念,它付出并不是为了索取。它圆融通达,遇方则方,遇圆则圆,随物赋形,与物无争。众人好高远而恶卑下,而水独处之;众人好洁雅而恶污浊,而水独居之。水不以人

解读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天道酬勤

解读“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天道酬勤”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话的关键词“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是天地万物遵循的自然法则。“几”是“非常接近、达到、符合”的意思,可以理解成“达到、符合自然法则”“几于道”与“上善”(美好品德)前后呼应,因此整句话的意思就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应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造福万物却与世无争;水总是处于人们所不愿处的地方洁身自好,故达到美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则。 为什么老子说水是“上善”,由此而将水作为最受尊崇的美好品格的示范,倡导人们效仿呢?为此,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将水被崇尚为“上善”的原由,从功德、特征、性格、行为、操守等多方面做了深层次的诠释。孔子说:水有多种完美的品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滋养万物,视为有德;流必向下,不倒流,或方或长,遵循自然规律,视为有义;浩大无尽,视为有道;流向几百丈山涧毫无畏惧,视为有勇;发源必自西向东,视为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视为仁爱。水有这些好德行,所以君子遇水必会感悟、效仿。 ————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一语出自《易经》,原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前后呼应,阐述了才能与德行之间的对应关系,“苍天高高在上,以强有力不可抗拒的运行法则影响世界,有才能的人应该不断追求、进取、强壮自己。”这句话告诉我们:强者应该通过不断的努力具备超凡的济世才能。当我们理解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不得不叹服华厦周文王被关在牢笼七年里,居然能在所著的《易经》中喊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千古回荡的豪言壮语。秉承父辈宏志,气势豪迈的大英雄周武王率领几万锐不可挡的军队,在“牧野之战”高喊“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举起你的戈、排好你的盾、竖起你的矛),将纣王的几十万商军打得落花流水。 明白了这些,现在我们对“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更容易理解了,易辞云“坤厚载物,德合疆”,意思是说:大地以宽广深厚承载万物,故能以好的品行造福万物无所不包容。“君子以厚德载物”与前一句紧密相连,用大地的宽广厚实来比喻人的胸怀气魄。意思是说:君子应该像大地一样以宽广深厚的好品行来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造福万物。这句话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相对应,告诫我们:君子不但要有与世不同的济世才能,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具有造福万众的奉献精神。也就是要有才有德,德才兼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表现了中华民族顽强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则展示了中华民族胸怀宽广、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原本毫无关联的两个词语,隐含的寓意却是相同的,所以人们习惯把这两句话放在一起。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最美好的品格,最高尚的情操,应像水一样,以宽广深厚的胸怀,好的品行来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造福万物。由此我们不得不赞叹先人思想境界之崇高。难怪他们能够在与大自然抗争的遥远岁月,逢灾受难、历经艰险,从“山顶洞”涉水到“河姆渡”,又爬上了“半坡村”,再走到“二里头”,继后遍布黄河长江流域。一次又一次从“山穷水尽”的困境中走出来,一次又一次从险象环生的民族生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译文】

上善若水释义

上善若水释义 词目:上善若水朴实无华现本性无须出世无须入世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发音:shàng shàn ruò shuǐ 解释:上善:至善,最完美;水: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了。 出处: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周易》中也有兑卦与此义相同! [编辑本段] 出处 出处是这样的:一日,孔子和老子出游,看到一条小溪,都是一番感慨。老子便说出了这一番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而孔子说了这样的一句话:“逝者如斯夫!”表现出两个不同学派对同一事物发出的不同感想。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一说涡阳)人,汉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室吏(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发现】1973年12月,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过两份手抄本帛书《老

小古文110篇含翻译图文打印版第九期

经典诵读 小古文欣赏与诵读 第九期

第十九组到底有没有鬼 91、活见鬼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注释: ①赴饮:去参加宴会。②值:遇到,正值。 ③盖:古时把伞叫盖。④蔽:遮盖。 ⑤投:跑到,跳进去。⑥撩(liáo):撩拨。 ⑦愈益恐:更加害怕。⑧炊糕者:做糕点的人。 ⑨亟:急迫的。⑩俄顷:不一会儿。 ?踉跄:走路不稳。?愕然:吃惊的样子。 译文:有一个人赴宴后深夜回家,正赶上天下大雨,就撑起伞来遮雨。看见一人站在路旁房屋的滴水檐下,那人跑过来一下子钻到了自己的伞下,和自己一块走起来。走了好一阵,那人也不说话。他怀疑是鬼,就用脚撩试,正巧没碰着,更加害怕,于是用力把那个人挤下桥去,撒腿就跑。这时正是做糕的人清早起来的时候。他赶紧跑到糕点铺门口,告诉大家自己遇见鬼了。不一会儿,又见一个人,浑身湿淋淋的,跌跌撞撞地跑来,大喊着"有鬼",也跑进做糕人家中。两人互相看看,目瞪口呆,随即不觉大笑起来。

92、鬼见鬼 董文恪公未第时,馆于空宅,云常见怪异。公不信,夜篝灯以待。三更后,阴风飒然,庭户自启,有似人非人数辈,蹑足拥入。见公大骇曰:“此屋有鬼!”皆狼狈奔出。公持梃逐之。又相呼曰:“鬼追至,可急走。”争逾墙去。 注释: ①篝(gōu):竹笼。②飒(sà):形容风声。 ③蹑(niè):踩,踏。④梃(tǐng):棍棒。 译文:董文恪公及第以前,在一所空宅中起馆教书。有人说空宅中常见鬼物,董公不信,夜间点灯专等鬼物。三更以后,院中阴风飒飒,门户自开,一群似人非人的鬼物杂沓地拥进室内。他们一见董公,大惊失色地说:"这屋有鬼!"又都狼狈不堪地逃了出去。董公持杖追赶,鬼物们又你呼我叫地说:“鬼追来了,快跑!”争先恐后地翻墙逃走了。

读《上善若水》有感

读《上善若水》有感 上善若水:上善是指最好的美德。这里老子是用水的品性来比喻“道”,用来说明真正的圣人如水一般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老子用具体可感的“水”的品行来比喻抽象的“道”,我们不能把“上善”理解为居上位的统治者。水,对于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然而,最接近我们的也是它;水,是万物的源泉,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地球上生命的延续。曾经有多少赞美水的诗歌词赋,老子就以水的特性来比喻上德者的人格。 自从读了老子的《上善若水》后,给了我深深地感触,让我从中受益匪浅;也让我学会了该如何处事做人的道理。刚开始,我见到“上善若水”这个题目,我就有些质疑,是不是老子将题中的“上”写错了,为什么不是这个“尚”呢?其实不然,老子用这个“上”是最佳选择;“上”是上进,不断进步的体现。在此,上字的用法是老子的别有用心罢了。 文中写到“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短短二十一个字,就涵盖了为人处事的哲理。“居善地”体现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如果人人都按照老子的思想、教诲、友好地保护好周围的环境,那么我们以后的子孙后代将受益匪浅;“心善渊”心胸要如水一样海纳百川,心存包容,善于保持沉静;“与善人”与人交际要如水般坦诚无私;“言善信”说话要如水一样堵止开流,善于遵守信用;“政善治”处政当官要像水一样净化污秽,

善于理政治国,发挥所长;“事善能”做事要像水般通畅如流,能屈能伸;“动善时”行动要把握住时机。文章以水的七个特性来比喻上善的人格,简称“七善”;老子借用“水”的意象和“水”的品德宣扬“无为而无不为”的处世哲学。老子分别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论述,只有正确友好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才会协调、和谐、持续的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泉,是世间万物之源头。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的生机盎然,水,自上而下,从天而降,一路波折,一路奉献;化为甘露,滋润万物。它也有它的存在乐趣:那就是造福人类,默默奉献。文中的“水利万物,又不争,处万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正是论述了那些为人默默奉献,甘做人梯而谦居下位的人。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他愿意去;别人不愿去做的事,他愿意去做;总是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但又不与他人争夺名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 水,既有她沉静深远的一面,又有愤怒狂奔的一面。一切事物都有自己所具有的限度,水,也是同样如此。适量的雨水,那是滋润濡养;过量的雨水,那就是泛滥成灾;少量的雨水,那就是饥渴难耐。这也正是证实了一个“度”的原则,一切皆有度。人与自然同样如此,如果人类无限地贪婪下去,对有限的资源无限地开采挖掘,那将会是无限的灾难等待着我们。自然,也有她的限度,她所能承受的限度。比如:零八年的冰雪灾害、地震,日本的海啸等毁灭性灾难接蹱而至,频频出现。难道这不值得让人深省吗?

小古文100篇+译文

经典诵读 小古文一百篇

上册 第一组乡村即景 1、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 水滨多芦荻dí。秋日开花, 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秋天开 的芦花,一片白颜色。当西风吹来的时 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4、荷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 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译文: 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荷叶的形状圆圆的。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5、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注释:

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 出的意思. ②其:它的.③或:有的. ④惟:只有.⑤赭zhě: 红褐色 译文: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二组天的魔术 6、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译文: 今天天空阴沉,清晨的雾渐渐变浓。细密的雨如丝般落下,待到天黑雨就停了。微风吹散了云,明亮皎洁的月亮开始显露出来。 7、雪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 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 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高中议论文)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是生命之源,代表伟大的母亲,代表着大地,代表着柔,美丽的柔是人际交流中的橄榄枝,它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和谐友好;水一样的温柔是为人处世的基石,只有它可以让人的美德升华;水是人性最光辉的星辰,只有它可以照亮灵魂,使之能海纳百川,容天地之大,让人性熠熠生辉! 老子:“刚强者死,柔弱者生”,水母亲之温柔是“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度。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一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只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杨戏这人如此傲慢,太不像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只有水能够适用万能的容器”,赞蒋琬象水一样“宰相肚里能撑船”,能够容纳天地之茩。 上善若水让蒋琬真正做到了肚里能撑船,也让他流芳后世。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有义务扞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大家都知道,但是真正领会并付诸行动的又有几人?!良言一句三冬暖,水一样的宽容便是那皑皑冬日里的暖阳;恶语伤人六月寒,没有了温柔和宽容之心,即使在酷热的六月也会让人心寒透。学会水一样的性格要从小处做起,是一切道德开始。 水一样的宽容水一样的温柔是一种美德。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水一样的宽容水一样的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

与朋友交往,就应该像水一样的宽容水一样的温柔,她便是钟子期和俞伯牙的“高山流水”,原谅对方的不足和自身缺陷,才能使友情历久弥新,才能够象荷花一样的出污泥而不染,将天地之洉容纳而洁净。 上善若水象水一样的宽容象水一样的温柔美丽。宽容、温柔是相互的,你宽容别人,别人也就会体谅并宽容你,你对别人的温柔就能够平和心里,这样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 朋友,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学会上善若水,学会象水一样的宽容,拥有一颗海一样宽广的心吧! (本文档仅供参考用途,所载资料皆来自整理,欢迎大家分享交流)

上善若水第八章有感

上善若水,人生之道 --------读《老子》第八章有感在本学期,我们通过《老子》精读这一课程,让我对老子及其思想又有了进步一的了解。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创办了核心为“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这一思想,也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也让我对老子有了更多的崇敬之情。“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在通过阅读老子的作品我逐渐了解到,老子说的道法自然,要求做到无为,并非指的是无所作为,而是反对人对人,人对事物的太多干涉,顺应道法积极去行事,在老子看来,是可以的。老子提倡一直提倡道任由世间万物自然发展而不去干涉它。由此可见,顺应自然,不过多干涉其他人或者事情,这是老子的期望所在。 《老子》,又称《道德经》,它作为老子的代表作,老子将道家的思想都汇入其中。其可以分为《道篇》和《德篇》。而《老子》精读这一课程,就是让我们细细阅读,慢慢品味这一文学的著作。《老子》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有很多,但是大体都离不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这一思想。而现在,我就选中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章,结合实际和自身体会,谈谈自己对第八章的理解和看法。学而用之,体会老子思想的精妙之处。 老子第八章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篇说的大概意思是,上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冷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只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怨咎。 老子巧妙的将“上善”巧妙的比喻为水,并且将这一篇章中提到的功德,特征,性格,行为,操守这几方面巧妙的与水的一些特征结合起来。例如,水川流不息,滋养万物,这便是功德。水只往低处流,遵循自然法则,这便是特征等等。水有着这些美好的品德,所以君子遇水必然应该有所感悟,有所效仿。 水是万物之源,它滋润万事万物却不争求功绩,这与老子的“无为”思想也是及其吻合的。结合我们自身,虽然都提倡功成不居。但是,一个人的成就越大,那么他自我膨胀的几率也就越高。而且现在越来也多的人,会因为自己略有小成,便会觉得自己举世无双,没有人能

最新版小学生小古文100篇译文(整理版)资料

最新版小学生小古文100篇译文(整理版)

1、放风筝 译文:我们在草地上一起放风筝,你走在前面,我跟在后边! 2、乡村 译文:在乡下的农村,都是用茅草搭盖的房屋和用竹子围城的篱笆。这个村子建在小河边,小河边栽有几棵杨柳树,中间也穿插了桃树和李子树。在树木简有一对燕子,身形矫捷,忽高忽低的飞来飞去…… 3、芦花 译文:水的旁边生长着许多芦荻,秋天的时候开花,一片白色,秋风吹来,花像雪一样飞舞着。 4、荷 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荷叶的形状圆圆的。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5、菊 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 ②其:它的。③或:有的。④惟:只有。⑤赭zhě:红褐色 译文:在菊花盛开的时候,清香四处散发。它的花瓣,有的像细丝,有的像鸟雀的爪子。它的颜色,有黄、有白、有褐、有红,种类繁多。菊花的特性,能经受寒冷,寒霜降落以后,许多花凋谢了,只有菊花在盛开。 6、雨 译文:今天的天气阴了下来,大雾渐渐的变浓了,雨如丝线般细。晚上,雨不下了,风儿吹走了乌云,月亮又绽放了光芒。 7、雪 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天上布满了乌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 8、日月星 译文: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晚上又有星星。太阳、月亮、星星三个里面,太阳最亮,月亮其次,星星最弱 9、日时 译文:一天包括夜晚和白天,共分为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时辰。夏天白天长而夜晚短,冬天白天短而夜晚长。半夜十二点为子时,中午十二点为午时,午时之前的白天为上午,午时之后的白天是下午。 10、猫捕鱼 注释:①伏:趴,脸向下,体前屈。②坠:落 译文:水缸中有金鱼,一只猫趴在缸上面看,想要捕捉金鱼吃,不小心掉入水缸中,赶快跳起来,全身都湿了。 11、猫斗 译文:有黄猫白猫两只猫在屋顶上打架,两只猫都发出呼呼的叫喊,四只眼睛相对怒视,两猫对打不相上下,过了很长时间,白猫稍微有些退缩,黄猫奋力打白猫,白猫打不过躲进了屋里,不敢再出来。 12、龟兔竞走 译文:乌龟跟兔子赛跑,兔子跑得很快,却在中途睡觉,乌龟跑得慢,却总是不停地走,等到兔子醒来,乌龟早就到了终点了。 13、五官争功 注释:(1)居:呆在;(2)唯:只有;(3)乃:还;(4)尔: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