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治疗研究新进展
肠神经胶质细胞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综述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肠神经胶质细胞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杜俊艳1,骆淑娥2,温萌11.甘肃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门诊部,甘肃兰州 730207;2.解放军96640部队医院外一科,甘肃兰州730030[摘要] 近年来,肠神经胶质细胞(enteric glial cell, EGC )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发病机制中引起广泛关注。
在IBD 患者中,肠道EGC 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和介质参与调节肠道炎症反应,EGC 与肠道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和神经元等相互作用,参与调节肠道的免疫平衡和功能,EGC 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调控和干预EGC 有望为治疗提供新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 肠神经系统;肠神经胶质细胞;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原癌基因自分泌环路[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3)09(a)-0195-04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the Role of Enteric Glial Cell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DU Junyan 1, LUO Shu'e 2, WEN Meng 11.Outpatient Departmen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ansu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Lanzhou, Gansu Province, 730207 China;2.Department of Surgery, PLA 96640 Army Hospital, Lanzhou, Gansu Province, 730030 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enteric glial cells (EGC) have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In IBD patients, intestinal EGCs are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intestinal inflammatory responses through the release of cytokines and mediators, and EGCs interact with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immune cells, and neurons to participate in the regulation of intestinal immune homeostasis and function.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EGC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modula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EGC is expected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strategies for treatment.[Key words] 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teric glial cells; GDNF-GFRa1/RET autocrine loop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 UC )是一种与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 )同属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的慢性反复发作的肠炎[1]。
我国炎症性肠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25卷第9期ModernDigestion&Intervention2020牞Vol.25牞No.91265 ·综述·我国炎症性肠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李学锋,彭霞,周明欢 【提要】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胃肠道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遗传易感性、肠黏膜免疫异常等因素被认为是内因,环境、饮食生活方式变化和肠道微生态改变等因素是重要的外因,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导致了疾病的发生。
近20年来,IBD患者在我国有明显增多趋势,并且在不同地区和城市有不同的发病率和临床特征。
本文就目前我国IBD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结肠炎,溃疡性;克罗恩病;流行病学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2159.2020.09.032作者单位:416000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通信作者:周明欢,E mail:CYF8517@163.com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的发病与遗传倾向、免疫失衡、环境、感染、饮食、人种、地域等多个因素相关。
近20年来,IBD患者在我国有明显增多趋势,增多的原因被认为与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及环境饮食变化有关,我国幅员辽阔、环境气候多样、生活饮食习惯及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所以,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及临床特征也明显存在差异。
本文就我国近20年来IBD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炎症性肠病已成我国社会健康的难题和挑战IBD是一类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的肠道炎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
IBD临床表现复杂、内镜表现和病理表现均没有特异性而使诊断非常困难,甚至漏诊或误诊。
迷走神经及其胆碱能受体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迷走神经及其胆碱能受体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翟进阳1 陈颖伟1,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1(200092) 上海市小儿消化与营养重点实验室2摘要 炎症性肠病(IBD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肠道慢性、复发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
迷走神经及其胆碱能受体,包括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和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参与抑制肠道炎症、调节肠上皮屏障通透性、调节肠道干细胞增殖与分化,在IBD 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肠道微生态失调与迷走神经结构重塑、信号转导改变等是否有关联仍需探索,以迷走神经及其胆碱能受体为靶点的治疗策略(包括迷走神经刺激和尼古丁制剂)仍在研究中。
本文就迷走神经及其胆碱能受体在IBD 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迷走神经; 受体,胆碱能; 迷走神经刺激; 尼古丁Progress of Research on Vagus Nerve and its Cholinergic Receptor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ZHAI Jinyang 1,CHEN Yingwei 1,2. 1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Xinhua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2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 Shanghai Correspondence to:CHENYingwei,Email:*************************.cnAbstrac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is a chronic, recurrent, non⁃specific inflammatory disease with unknownetiology. The vagus nerve and its cholinergic receptors, including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d muscarinicacetylcholine receptor, are involved in inhibiting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regulating intestinal epithelial barrier permeability, regulating intestinal stem cell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of IBD. Whether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intestinal microbiota dysbiosis and vagus nerve structure remodeling ,signal transduction changing remains to be explored. Th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argeting the vagus nerve and its cholinergic receptors including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and nicotine are still being studied.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progress ofresearch on vagus nerve and its cholinergic receptors in IBD.Key word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Vagus Nerve; Receptors, Cholinergic; Vagus Nerve Stimulation;NicotineDOI : 10.3969/j.issn.1008⁃7125.2022.10.0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4061)#本文通信作者,Email:*************************.cn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 IBD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肠道慢性、复发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 UC )和克罗恩病(Crohn ’s disease , CD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
中国炎症性肠病研究的历史回顾
一、起步阶段(1950年代-1970 年代)
中国炎症性肠病研究起步较晚,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当时,国 内开始出现零星的炎症性肠病病例报道,但对其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缺乏深 入的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依赖于临床观察和经验总结,缺乏系统的理论支 持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发展阶段(1980年代-1990 年代)
谢谢观看
4、国际合作:中国炎症性肠病研究已经逐渐融入国际学术界,未来将继续 加强与国际知名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共同开展研究项目和分享经 验与成果,推动中国炎症性肠病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内容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 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和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等。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 等因素有关。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但仍 有部分患者面临复发和并发症的风险。
三、繁荣阶段(2000年至今)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炎症性肠病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生物医学和 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被应用于炎症性肠病的研 究和治疗中。例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研究手段的运用,为揭 示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同时,国内学者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展示了中 国炎症性肠病研究的实力和水平。此外,国内还成立了多个炎症性肠病专业委员 会和学术组织,为学术交流和合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1)病情发作期患者应遵医嘱禁食或仅饮用流质食物。 (2)避免长期使用刺激性药物或调味品。
证据
炎症性肠病(IBD)
汇报人:
2023-12-30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症状与诊断 • 治疗与管理 • 并发症与风险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研究与展望
01
引言
炎症性肠病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以肠道慢性、复发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疾 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针对肠瘘
立即停止经口进食,通过静脉输 液补充营养;使用抗生素控制感 染;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针对脓肿和腹腔感
染
使用强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对形 成的脓肿进行穿刺引流或手术治 疗;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提高患 者免疫力。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内容
疾病知识
向患者详细解释IBD的病因、症状、 诊断和治疗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了 解和管理自己的疾病。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IBD可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 病(CD)和未定型结肠炎(IC)。
发病原因和机制
遗传因素
IBD具有家族聚集性,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 提示遗传因素在IB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免疫因素
IBD患者存在肠道免疫异常,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 答失调,导致肠道黏膜屏障损伤和炎症反应。
如发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
肠外表现
如关节炎、皮肤病变、眼部病变等。
诊断方法和标准
01
病史采集
02
体格检查
03 实验室检查
04
影像学检查
内镜检查
05
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病程、家族史等。 检查患者的腹部体征、全身状况等。 包括血常规、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 如X线钡剂灌肠、腹部CT等。 如结肠镜、小肠镜等,可直接观察肠道病变并取活检。
炎症性肠病研究新进展
炎症 性肠 病 ( I B D) 是 免疫 介 导 的一 组 特 发 性 疾
病, 以慢性 肠道 炎 症 反 复发 作 为 特 点 , 包 括 溃 疡性 结 肠炎 ( U C ) 、 克 罗 恩病 ( C D) 。U C属 于 一种 非 特 异 性 炎症 , 原 因 尚不 明确 , 病变 好发 于大肠 , 呈 弥漫 的 连续
一
仅) 基 因: A h m a d和 S a s h i o等 研 究 发 现 T N F一 启 动
子 区域 的单 核苷 酸 多态 性 ( S N P ) 与 U C的 发 生 、 发展
及 严重 程 度 具 有 密 切 相 关 性 。 研 究 表 明 , T N F —o 【
( 3 0 8 A, 一 2 3 8 G ) 在 U C患者 中频 率 高 于 一般 人 群 ;
・
综述与进展 ・
炎 症 性 肠 病 研 究 新 进 展
熊洋 洋 王金 荣 李斌 超 付 瑜 张雅琳 孔 娟
摘 要 炎症性肠病 ( I B D ) 目前 病 因 尚不 明确 , 但 由于其发生率相对较高 、 迁延 不愈 、 反复发作 , 不但 影响患者 生命质量 , 而
且为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 所 以一 直 受 到人 们 重视 。 由 于 以 往关 于 I B D研 究 相 对 片 面 , 综合性研究鲜有报道 , 为 更 好 了 解 I B D, 本 文就 I B D一 般 特 征 、 流行病学 、 影 响 因素 、 治疗及其动物模型的最新研究做一综述 。
发生 , 水果 、 酸奶 、 大米等都是 C D 的保 护 因素 ¨
② 环 氧 化 物 水 化 酶 2( C O X一2 )基 因 的 激 活 与 表
克罗恩病的治疗进展新的疗法和研究进展
克罗恩病的治疗进展新的疗法和研究进展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可累及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结肠。
近年来,针对克罗恩病的治疗方案和研究进展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靶向免疫疗法的进展克罗恩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密切相关,传统的治疗方法以抗炎和免疫抑制为主。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对于某些患者效果不佳或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近年来,克罗恩病的治疗进展主要集中在靶向免疫疗法领域。
这类疗法通过干预特定的免疫通路,调节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从而降低炎症反应和病情恶化。
目前,许多靶向免疫疗法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其中,抗肿瘤坏死因子(TNF)疗法是目前获得最广泛应用的一种免疫治疗方法。
此外,白细胞介素-12/23(IL-12/23)和白细胞介素-23(IL-23)受体阻滞剂等新型免疫疗法也在克罗恩病治疗中显示出巨大潜力。
二、肠道微生物调控疗法的突破近年来,研究人员逐渐意识到肠道微生物在克罗恩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肠道微生物调控疗法成为治疗克罗恩病的新的研究热点。
肠道微生物调控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调整肠道微生物组成,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克罗恩病的目的。
研究发现,采用粪菌移植技术可以显著改善克罗恩病患者的病情,并提高长期疗效。
此外,针对肠道微生物的其他调控手段也逐渐展现出潜在的治疗效果。
例如,采用益生菌和益生元对肠道微生物进行干预,调节免疫系统和肠道屏障功能,对改善克罗恩病的症状和预防疾病复发起到积极作用。
三、基因疗法的应用前景基因疗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修复或改变患者体内的基因表达,来实现治疗效果。
在克罗恩病的治疗中,基因疗法也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研究人员发现,某些基因的突变与克罗恩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基因疗法修复这些异常基因表达或改变其功能,有望治疗克罗恩病。
基因疗法的具体方法有多种,包括基因替代、基因编辑和基因敲除等。
炎症性肠病肺部表现的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肺部表现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炎症性肠病肺部表现的研究进展概述炎症性肠病是一组以慢性炎症为特征的肠道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
虽然炎症性肠病主要影响消化系统,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性肠病与肺部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特别是炎症性肠病患者中肺部表现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肺部疾病不仅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产生影响,也对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造成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介绍炎症性肠病肺部表现的研究进展,探讨炎症性肠病与肺部病变的关联性研究、肺部表现的临床特征、病理生理机制以及诊断和治疗策略。
通过对当前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和分析,进一步深入了解炎症性肠病肺部表现的特点和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本文还将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探讨炎症性肠病肺部表现的临床意义和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提供更多有益的信息和建议。
2. 正文2.1 炎症性肠病与肺部病变的关联性研究炎症性肠病与肺部病变的关联性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一组以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研究表明,IBD患者中约有10%至20%的人同时存在肺部病变,包括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炎、肺动脉高压等。
这种肠肺关联性可能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导致的,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在肠道和肺部的炎症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IBD患者中出现肺部病变的风险可能与疾病活动程度和持续时间相关。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治疗药物(如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可能对肠肺关联性起到影响。
在临床实践中,对IBD患者进行肺部定期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肺部病变至关重要。
虽然肠肺关联性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IBD患者需要关注他们的肺部健康。
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揭示肠肺关联性的分子机制,探讨预防和治疗肠炎症对肺部的影响,以及提高IBD患者的生活质量。
普鲁士蓝纳米酶靶向治疗炎症性肠病效果及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及意义
炎症性肠病(IBD) 是一种慢性、反复 发作的肠道炎症性 疾病,严重影响患 者的生活质量。
普鲁士蓝纳米酶是 一种新型的纳米材 料,具有独特的催 化性能和生物相容 性。
靶向治疗是指将药 物直接输送到病变 部位,提高疗效, 减少副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普 鲁士蓝纳米酶靶向 治疗炎症性肠病的 效果及机制,为临 床治疗提供新的思 路和方法。
节等方面。
炎症性肠病的相关知识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 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 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 (UC)。
IB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 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有关。
IBD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 血、体重下降等,严重者可导致 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
目前IBD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 疗、手术治疗等,但尚无特效疗 法。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 要多学科交叉研究,寻找新的治疗 方法和药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纳米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 越广泛,需要关注其安全性和有效 性。
普鲁士蓝纳米酶靶向治疗炎症性肠 病可能为个性化医疗提供新的思路 和方法。
感谢您的观看
成本:生产成本较高, 可能导致治疗费用较高
技术成熟度:技术尚不 成熟,需要进一步研究
和优化
需要改进的地方
靶向性:提高纳 米酶的靶向性, 提高治疗效果
副作用:减少纳 米酶的副作用, 提高安全性
疗效:提高纳米 酶的疗效,缩短 治疗时间
成本:降低纳米 酶的生产成本, 提高治疗可及性
普鲁士蓝纳米酶 靶向治疗炎症性 肠病的未来展望
普鲁士蓝纳米酶 可以调节肠道菌 群,改善肠道微 环境
普鲁士蓝纳米酶 可以抑制炎症因 子,减轻炎症反 应
IBD治疗进展
结束
治疗细则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 休息,戒烟 • 饮食:流质、高营养少渣 • TPN和EN • 对症治疗:水电解质平衡、贫血、低蛋白
血症等 • 继发感染者应用抗生素
药物治疗
–水杨酸制剂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生物制剂
氨基水杨酸制剂作用机制
SASP
结
肠
sp
5-ASA
certolizumab
certolizumab是一种完全人源化的抗TNF单克隆小 抗体Fab片段, 并且Fab片段与聚乙烯乙二醇分子 连接, 以延长其生物半衰期. 作用机制:与前2种作用机制不同, 虽然 certolizumab也是结合可溶性及跨膜性TNF, 但是 不能促使补体活化, 不能引起抗体介导的细胞毒 性活化效应, 以及不能介导T细胞凋亡.
生物制剂: –对UC的诱导和维持缓解治疗有效; I.在欧美进行的3项IFX多中心研究证实其治疗UC
的疗效与CD是一样的。
UC治疗方面的新认识-转换治疗
何时需要转换治疗? ----在静脉用足量激素治疗大约5d仍然无效,应转换治疗。 转换治疗如何判断? ----依据排便频率、血便量、全身状况、腹部体检及血清炎
infliximab
治疗方案: • 第0、2、6周予5 mg/kg体质量静脉滴注治疗以
诱导缓解; 以后每隔8 wk予以相同计量以维持缓 解; • 对于infliximab治疗有效而后又失效的患者可将 剂量增加1倍或缩短给药间隔时间(一般为4-7 wk); i.如果开始2个剂量治疗仍然无明显疗效的不应再给 予infliximab治疗.
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Dis,2003,21:105—128.
[4]Shiba T,Aiba Y,Ishikawa H,et a1.强e suppressive effect of
bifidobacteria on Bacteroides vulgatus,a putmive pathogenic
在实验动物结肠炎模型中,大肠杆菌E.coli菌株(strain nissle 1917)诱导黏膜分泌的抗炎细胞因子减少。无论是右 旋葡萄糖硫酸钠盐(DSS)诱发的结肠炎,还是慢性CD; cD未配体过继移植性(adoptive transfer colitis)结肠炎,IFN-1 和IL-6生成均显著减少。在CD4+移植性结肠炎中IL-5分 泌量亦减少。此外,实验研究证实:大肠杆菌菌株(E coil strain nissle 1917)可以移位定植于肠系膜淋巴结,并参与调 控免疫反应¨。。
912-920. [6]McCarthy J,O’Mahony L,O’Callaghan L,et a1.Double 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 of two probiotic strains in interleukin 10 knockout mice and mechanistic link with eytokine balance.Gut,
乳酸杆菌是重要的益生菌,Pena等【121对从不同遗传背 景小鼠中提取的乳酸杆菌进行了研究。将IL—lO基因敲除 小鼠的乳酸杆菌进行筛查、分析并与非结肠炎小鼠(swiss webster和氧化氮合成酶缺陷小鼠C57BL/6)进行比较。结 果发现,IL一10基因敲除小鼠体内分离出的乳酸杆菌优势菌 株(L-johnsonii)在体外试验中无抗TNF.0【特性。反之,从结 肠炎小鼠体内分离出的乳酸杆菌优势菌株罗伊乳杆菌(L. reuteri)抑制脂多糖激活的巨噬细胞分泌TNF-仪。
间充质干细胞产品及其外泌体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产品及其外泌体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杨婧雯1,陈 芊1,单云龙1,刘嘉莉1,尉 宁1,2,王 婧2,王广基1*,周 芳1**(1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09;2江苏睿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南京211103)摘 要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发病机制不明,特征为进行性和终身复发性消化道炎症反应。
尽管现阶段新的治疗药物和策略不断涌现,但治疗作用局限于单一的抗炎功能,在复杂黏膜免疫环境下易出现耐药导致治疗失败。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能定向归巢到结肠炎症部位,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可重塑肠道免疫环境和修复上皮屏障,为药物难治性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极具潜力的替代方案。
本文对MSCs 产品及其衍生的外泌体在临床上的应用、作用机制和工程化进行综述,以期为MSCs 及其外泌体产品用于IBD 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工程化中图分类号 R574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0−5048(2024)01−0103−12doi :10.11665/j.issn.1000−5048.2023113001引用本文 杨婧雯,陈芊,单云龙,等. 间充质干细胞产品及其外泌体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24,55(1):103 − 114.Cite this article as: YANG Jingwen, CHEN Qian, SHAN Yunlong, et al . Research progress on mesenchymal stem cell products and their exosomes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 J China Pharm Univ , 2024, 55(1): 103 − 114.Research progress on mesenchymal stem cell products and their exosomes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YANG Jingwen 1, CHEN Qian 1, SHAN Yunlong 1, LIU Jiali 1, WEI Ning 1,2, WANG Jing 2, WANG Guangji 1*,ZHOU Fang 1**1Key Laboratory of 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2Renocell Bio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211103, ChinaAbstrac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whose pathogenesis remains elusive, is a group of autoimmune diseases characterized by chronic, progressive, and lifelong inflammation of the digestive tract. The pathogenesis of IBD remains elusive. Although a number of drug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treat IBD, their effects are merely anti-inflammatory. In addition, current treatments for IBD are easily susceptible to resistance in clinical practice.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have been reported to have the ability to migrate to the site of inflammation,with potent immunoregulatory effects, and to rebalance the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and restore the integrity of the epithelial barrier with significant value of application, particularly for patients who are refractory to classic medicines. In this paper, we reviewe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s, mechanisms and engineerable properties of MSC products and their exosome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use of MSCs and their exosomes in the treatment of IBD.Key word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exosomes; engineering收稿日期 2023-11-30 通信作者 *Tel :************ E-mail :*************************Tel :************ E-mail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82073928);南京市生命健康科技专项(No.202110006);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创新基金项目(22HHXBSS00005);江苏省南京市联合资助项目(SBK2023070039)学报 2024, 55(1): 103 − 114103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82073928); the Nanjing Life and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 (No.202110006); the Haihe Laboratory of Cell Ecosystem Innovation Fund (22HHXBSS00005); and the Co-funded Programs in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SBK2023070039)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是由环境、免疫系统、肠道微生物组和个体遗传等因素的复杂互作引起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一线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和抗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疗法。
211240430_抗性淀粉饮食疗法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进展
抗性淀粉饮食疗法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进展*袁姝1丁康2谭妍妍2#南京中医药大学1(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肛肠科2摘要炎症性肠病(IBD )作为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安全性在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众多研究表明饮食可通过影响肠道微生物的平衡,改变肠道屏障、IBD 易感基因表达、免疫功能和微生物代谢产物等方面。
故饮食是影响IBD 症状和疾病复发的关键环境因素之一。
抗性淀粉饮食可增加粪便的黏稠度,促进大肠共生菌的增殖以及生成大量短链脂肪酸,与IBD 病程具有高度关联性。
本文就抗性淀粉在IBD 治疗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抗性淀粉;短链脂肪酸;治疗Progress of Resistant Starch Diet Therapy in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YUAN Shu 1,DING Kang 2,TAN Yanyan 2.1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3);2Department of Proctology,Nanjing Hospital of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Correspondence to:TAN Yanyan,Email:****************AbstractAs a disease that requires long ⁃term treatment,the safety of treat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Numer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diet can alter the intestinal barrier,IBD susceptibility gene expression,immune function,and microbial metabolites by influencing the balance of gut microbes.Dietis therefore one of the key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ymptoms and recurrence of IBD.The resistant starch diet can increase the viscosity of feces,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of colon symbiotic bacteria and generate a large number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which i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urse of IBD.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progress of resistant starch intreatment of IBD.Key words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Resistant Starch;Short⁃Chain Fatty Acids;TherapyDOI :10.3969/j.issn.1008⁃7125.2022.03.009*基金项目:2020年江苏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一般项目(YB2020029);南京市“十三五”规划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ZXP⁃2019⁃NJ );宿迁市科技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K202144)#本文通信作者,Email:****************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是一组由免疫系统介导的慢性复发缓解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 )和克罗恩病(Crohn ’s disease,CD )。
炎症性肠病专题:最新临床指南研究进展热心肠日报
炎症性肠病专题:最新临床指南研究进展热心肠日报今天是第1073期日报。
JAMA临床指南解读:克罗恩病的诊断与治疗JAMA[IF:44.405]①用粪钙网蛋白来帮助区分炎症性肠病和肠易激综合征;②活动性克罗恩病(CD)患者不应使用口服美沙拉嗪治疗;③当患者抵抗皮质类固醇治疗或需要持续地类固醇治疗时,应使用抗TNF制剂(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赛妥珠单抗);④在没用过英夫利昔单抗和免疫调节剂(thiopurines)治疗的患者中,二者联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其中一种;⑤对中重度活动性CD患者,应考虑联合免疫调节剂或单独使用抗整合素治疗(vedolizumab)来诱导缓解。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rohn Disease04-10, doi: 10.1001/jama.2019.3684【主编评语】美国胃肠病学会于2018年发布了最新版成人克罗恩病管理临床指南,《JAMA》近期发表了针对该指南的解读短文,推荐给相关临床医生。
(@李丹宜)美国胃肠病学会出品:成人溃疡性结肠炎最新临床指南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IF:10.231]①以达到粘膜愈合从而促进持续无类固醇缓解并防止住院和手术为治疗目的;②无法镜检时用粪钙网蛋白评估粘膜愈合情况,注意排查艰难梭菌感染,筛查和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③基于病情的活动性、严重性、炎症程度、预后因素等,选择适当的疗法和药物,如:中度活动性患者可先行非系统性皮质类固醇治疗,中重度活动性患者可用抗TNF疗法、vedolizumab和托法替尼来诱导缓解;④根据结直肠癌综合风险因素和既往镜检结果,每1-3年进行结肠镜检。
ACG Clinical Guideline Ulcerative Colitis in Adults03-01, doi: 10.14309/ajg.0000000000000152【主编评语】溃疡性结肠炎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
生物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应用进展
随着对I BD患者肠粘膜免疫病理学深入研究,临床上逐步开展了靶 向生物免疫治疗,一些生物制剂已经在临床上应用,并显示出良好 疗效,给IBD患者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口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消化内科郑家驹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内科刘占举
炎症性肠病(i nflammatory bowel di sease,IBD)包括克罗恩病 (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 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 发生在胃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cD主 要病理学特征为整个肠壁粘膜组织肉芽 肿性炎症,多发生在回肠末端和升结 肠,也可发生在口腔、食管、胃和肛门 区。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便 血、以及全身系统性表现如体重下降、 发热、疲倦。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肠管狭 窄和瘘管形成。约50%以上伴随有肠管 狭窄、瘘管或脓肿形成,以及内科保 守治疗无效的cD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 疗。而Uc病变主要累及结肠,粘膜层和 粘膜下层呈连续性炎症和溃疡。临床症 状与CD非常接近,但无瘘管形成。尽管 手术切除可以治愈uc,但cD患者的瘘管 形成、顽固性出血和腹痛症状却很难得 到有效治疗。
鼠抗人TN卜Q嵌合型IgGl抗体,是首个 被美国FDA批准治疗cD患者的抗TNF—d 抗体。欧美医疗单位组织的多中心研 究(包括ACCENT I、ACCENT II)显 示规律的英夫利昔治疗可有效地维持 病情缓解,促使肠粘膜溃疡愈合和瘘 管闭合,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手术切 除率和复发率,尤其对活动性、中至 重度、伴有瘘管形成或糖皮质激素治 疗无效者(Hanuer SB,Feagan BG,
防炎症复发。英夫利昔与硫唑嘌呤联 合使用进一步提高疗效,促使粘膜 溃疡愈合(D’Haens G,Baert F, van Assche G,et a1.2008)。后来 的临床多中心研究报告(包括ACTl、 ACT2)显示infliximab对一些中至重度 活动性UC患者也有良好疗效,降低急 性暴发型、糖皮质激素难治性Uc患者 手术切除率(Rutgeerts P,Sandborn
炎症性肠病肺部表现的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肺部表现的研究进展【摘要】本研究回顾了炎症性肠病肺部表现的研究进展。
在探讨了炎症性肠病肺部表现研究的重要性和炎症性肠病与肺部疾病的关联性。
正文部分阐述了炎症性肠病导致肺部疾病的机制、肺部表现的临床特征、影响因素、治疗策略及预后评估。
结论部分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强调了炎症性肠病与肺部疾病治疗策略的整合以及炎症性肠病肺部表现的重要性。
文章总结了炎症性肠病肺部表现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肺部表现、关联性、机制、临床特征、因素、治疗、预后评估、展望、整合、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炎症性肠病肺部表现研究的重要性炎症性肠病肺部表现研究的重要性在于深入探讨炎症性肠病与肺部疾病之间的关联,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目前炎症性肠病肺部表现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但随着临床数据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揭示炎症性肠病患者肺部疾病的发生机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降低疾病的发展风险。
通过系统性地研究炎症性肠病肺部表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发现潜在的病理机制,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炎症性肠病肺部表现的研究还有助于加深对炎症性肠病的全面认识,为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炎症性肠病肺部表现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结果将对临床实践产生深远影响,有望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情况。
1.2 炎症性肠病与肺部疾病的关联性炎症性肠病与肺部疾病的关联性是当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随着炎症性肠病发病率的增加,人们开始关注炎症性肠病对肺部的影响。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这些疾病会导致肠道黏膜的慢性炎症,进而引发多种并发症。
研究表明,炎症性肠病患者患上肺部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肺部疾病与炎症性肠病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机制,如免疫异常和炎症介质的过度释放。
炎症性肠病导致的慢性炎症状态可能会影响肺部的免疫调节,加剧肺部炎症反应。
炎症性肠病(IBD)治疗新进展
发病机制:炎症性肠病 的发病机制涉及到肠道 黏膜免疫系统的异常反 应导致肠道炎症和肠道 黏膜损伤。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腹痛、 腹泻、体重下降、 便血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血 液检查、粪便检 查、免疫学检查 等
影像学检查:肠 镜、腹部CT、 MRI等
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活检获取病 变组织进行病理 学诊断
联合治疗:生物 治疗和免疫治疗 的联合应用可以 提高治疗效果减 少副作用
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通过修改基因来治疗疾病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具有巨大潜力。 细胞治疗:利用自体或异体细胞来治疗疾病在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临床试验: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在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中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未来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有望成为炎症性肠病的重要治疗方法。
手术方式包括全结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等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 手术方式。
手术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目的是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和预防复发。
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包括免疫抑制剂、抗炎药等用于缓解症状和诱导缓解。 营养治疗:针对营养不良的患者提供特殊饮食方案保证营养供给。 手术治疗:在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并发症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其他新兴疗法:如干细胞移植、微生物组移植等仍处于研究阶段。
05
炎症性肠病(IBD)治疗 前景展望
新技术对未来治疗的影响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s9等基因编辑技术为IBD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可 能。
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为IBD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具有巨大的潜力。
免疫疗法:免疫疗法在IBD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未来可能成为主流治 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同时其疗效要优于美沙拉嗪 2.4g/day。
实用文档
3、巯嘌呤类药物
• 巯嘌呤类药物可用于 CD 和 UC 维持缓解。 • 临床医生将这些药物作为糖皮质激素的补
充治疗和维持缓解药物进行使用 • 由于巯嘌呤类药物可以通过补偿免疫调节
炎症性肠病治疗研究新进展
实用文档
现在最佳的抗炎治疗和免疫调 节治疗
实用文档
1、5- 氨基水杨酸
• 5- 氨基水杨酸(5-ASA)仍然是治疗活动性 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主要治疗方法,
• 在 UC 的诱导和维持缓解中采用口服治疗和 直肠给药均有效。
• 口服和直肠给药联合治疗优于口服单药治 疗和直肠给药单药治疗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2、糖皮质激素
实用文档
糖皮质激素
• 糖皮质激素对于 CD 和 UC 的诱导缓解均有 效
• 其优点是起效快,价格低廉 • 糖皮质激素由于使用简单(容易获取,价
格低廉,片剂),故在某些患者中依从性 好 • 但同时也由于其重复多疗程所产生的严重 副反应而为某些患者拒绝。
实用文档
布地奈德
• 主在远端回肠和右半结肠中起效,对于 病变在上述部位的 CD 很有效
• 虽然其作用效果不如强的松,但同时其毒 性也比强的松低
• 由于其超过一定时间后反应消失,因此也 是一种用于轻中度回肠及右结肠 CD 的短效 治疗方法
实用文档
布地奈德 MMX
• 布地奈德 MMX 是采用多矩阵缓释系统给药 的布地奈德配方,它可用于布地奈德的全 结肠的延迟释放
– 当酶水平不高不低时,剂量应该减少 – 当酶水平足够高的时候,剂量可以在早期加到
最大,加快达到足够的血药浓度。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5- 氨基水杨酸
• 有实验显示颇得斯安 4g 每天可使小肠克罗 恩病(CD)获益,但现在的共识认为 5-ASA 在 CD 中起的作用较小。
• 尽管 5-ASA 可用于结肠 CD,但是并没相关 的研究,其原因可能是将治疗浅表活动炎 症的抗炎药物用于透壁性疾病不够合理。
• 当不出现深溃疡和肠穿孔或纤维梗阻等并 发症时,5-ASA 也可用于结肠 CD 的治疗
机制或者减少这些药物中和抗体的形成而 增加抗 TNF 治疗的效应,故其使用随着 抗 TNF 药物抗体的出现而增加。
实用文档
巯嘌呤类药物
• 巯嘌呤类药物可以导致骨髓抑制,当血清 巯嘌呤转甲基酶低时骨髓抑制会更严重
• 因此这些药物应该在评估血清酶学的评估 后使用
– 酶水平低或者没有评估,使用巯嘌呤类药物风 险会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