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计算说明书(絮凝池) - 副本

合集下载

折板絮凝池设计与计算书

折板絮凝池设计与计算书

折板絮凝池设计与计算絮凝池分为4个 1、 设计参数(1)设计水量)%6(700003算水厂自用水量按dm Q =(2)絮凝时间min 12=t(3)水深m H 5.4= 2、设计与计算(1)每个絮凝池流量h m d m Q 3392.77218550406.170000==⨯= (2) 每个絮凝池容积358.154601292.77260m Qt W =⨯==(3)每个池子面积235.345.458.154m H W f ===(4)每个池子净宽为了与沉淀池配合,絮凝池净长度m L 8.4\=,则池子净宽度 m Lf B 2.78.435.34\===(5)絮凝池的布置絮凝池的絮凝过程分为三段:第一段s m v 3.01=第二段s m v 2.02=第三段sm v 1.03=将絮凝池分为六格,每格的净长度为0.8m ,每两格为一絮凝段,第一、二格采用单通道异波折板,第三、四格采用单通道同波折板,第五、六格采用直板(6)折板尺寸及布置折板采用钢丝水泥板,折板宽度为0.5m ,厚度为0.035m ,折角90°,折板净长度0.8m 。

(7)絮凝池长度L 和宽度B 考虑折板所占宽度为m 04.060sin 035.0=ο,絮凝池的实际宽度取m B 32.7= 考虑隔板所占长度为0.2m ,絮凝池实际长度取5.8m ,超高0.3m 。

(8)各格折板之间的间距及实际流速 第一、二格m L v Q b 89.036008.03.092.77211=⨯⨯== 取0.90m 第二、三格m L v Q b 34.136008.02.092.77222=⨯⨯==取1.35m 第四、五格m L v Q b 68.236008.01.092.77233=⨯⨯=== 取2.65m s m 17.036008.06.192.772b 1≈⨯⨯==LQ v 谷实谷s m 30.036008.090.092.772b 11=⨯⨯==L Q v 实峰s m 20.036008.035.192.772b 22=⨯⨯==L Q v 实s m 11.036008.065.292.772b 33=⨯⨯==L Q v 实(9)水头损失h第一、二格采用单通道异波折板 j j h h h n h nh h ++=+=∑)(21gv v h 222211-=ξ⎥⎥⎦⎤⎢⎢⎣⎡⎪⎪⎭⎫ ⎝⎛-+=g v F F h 212122122ξgv h j 2223ξ=式中 h ∑——总水头损失,mh ——一个缩放的组合水头损失,m j h ——转弯或空洞的水头损失,m n ——缩放组合的个数21,h h ——渐放段和渐缩段的水头损失,m 21,ξξ ——渐放段和渐缩段的阻力系数 21,F F --------相对峰和谷的断面面积,m 2 21,v v ——峰速和谷速,m/s0v ---------转弯或孔洞处流速,m/s 3ξ----------转弯或空洞的阻力系数 计算如下:①第一格通道数为4,单通道的缩放组合的个数为4个,1644=⨯=n 个②1.0,5.021==ξξ 上转变8.13=ξ,下转变成孔洞0.33=ξ ③s m v 3.01=④sm v 17.02=⑤2172.08.090.0m F =⨯=⑥[]2228.18.0)35.02(90.0m F =⨯⨯+= ⑦上转弯、下转弯各2次,取转弯高为1m s m v 27.018.0360092.7720=⨯⨯=⑧渐放段水头损失 m g v v h 322222111056.181.9217.03.05.02-⨯=⨯-⨯=-=ξ⑨渐缩段水头损失m gv F F h 32221221221059.381.923.028.172.01.0121-⨯=⨯⎥⎥⎦⎤⎢⎢⎣⎡⎪⎭⎫ ⎝⎛-+=⎥⎥⎦⎤⎢⎢⎣⎡⎪⎪⎭⎫ ⎝⎛-+=ξ⑩转弯或空洞的水头损失 m g v h j 0357.081.9227.0)0.38.1(2222203=⨯+⨯=⨯=ξm h h h n h nh h j j 12.01057.3)1059.31056.1(16)(23321=⨯+⨯+⨯=++=+=∑---第二格的计算同第一格第三格为单通道同波折板j j h gv n h nh h +=+=∑22式中 ξ——每一转弯的阻力系数 n ——转弯的个数 v ——板间流速,m/s 计算如下①第三格通道数为4,单通道转弯数为7,n=4*7=28个 ②折角为90°,6.0=ξ ③sm v 20.0=m h g v n h nh h j j 093.01057.381.9220.0282222=⨯+⨯=+=+=∑- 第四格的计算同第三格 第五格为单通道直板gv n nh h 22==∑式中 ξ——每一转弯的阻力系数 n ——转弯的个数 v ——平均流速,m/s 计算如下:①第五格通道数为3,两块直板180°,转弯次数n=2,进口、出口孔洞2个②180°转弯3=ξ,进出孔口6.1=ξ ③sm v 11.0=m g v n nh h 006.081.9211.0)6.13(2222=⨯+⨯===∑ (10)絮凝池的各段停留时间 第一、二格水流停留时间: s Q V V t b 00.121215.0248.05.0035.05.432.78.011=⨯⨯⨯-⨯⨯=-=第三、四格时间均为s t 00.1212= 第五、六格水流停留时间; s Q V V t b 66.121215.028.05.3035.05.432.78.013=⨯⨯⨯-⨯⨯=-=(11)絮凝池各段的G 值 tgh G μρ1=水温C T 020=, Pa 3101-⨯=μ 第一段(异波折板)13164.98200.121101212.081.91000--=⨯⨯⨯⨯⨯⨯=s G 第二段(同波折板) 13203.86200.1211012093.081.91000--=⨯⨯⨯⨯⨯⨯=s G 第三段(直板) 13200.22266.1211012006.081.91000--=⨯⨯⨯⨯⨯⨯=s G 絮凝的总水头损失219.0=∑h ,絮凝时间min 12.1232.727==s t 431023953032.72732.727101219.081.91000⨯>=⨯⨯⨯⨯⨯=∑=-t t h g GT μρ斜管沉淀池 1、 设计参数采用4个池子,每个设计水量是0.2153m /s , 表面负荷q=10 m/(m ³/h)=2.8mm/s采用上向流斜管沉淀池,水从斜管底部流入,沿管壁向上流动,上部出水,泥渣由底部滑出。

絮凝反应池网格设计计算书

絮凝反应池网格设计计算书

絮凝反应池网格设计计算书一、设计原则要求(1)网格絮凝池流速一般按照由大到小进行设计。

(2)反应时间10~30min,平均G 值20~70s ,GT 值10~105 ,以保证絮凝过程的充分和完善。

(3)为使絮粒不致被破坏或产生沉淀,絮凝池内流速必须加以控制,控制值随絮凝池形式而异。

(4)絮凝池内的速度梯度G由进口至出口逐渐减小,G值变化范围100~15110。

s-以内,且GT 2×4二、本絮凝池设计水量为100000t/d,厂区自用水量为7%,分2座,每座絮凝池=100000(1+0.07)/2=535000t/d=2229t/h=0.619m³/s。

单组分2组。

则Q总流量为0.619/2=0.3095m³/s=0.31 m³/s。

三、竖井隔墙过孔流速的计算如下表(以施工图标注尺寸为据)四、内部水头损失计算1-10格为前段,其竖孔之间孔洞流速为0.32-0.25m/s,过网流速为0.3038m/s,(0.3113)。

网格孔眼尺寸采用45 mm×45 mm或80 mm×80 mm两种规格进行计算比较,开孔比均约为39.4%,(38.45%);该段水头损失约为0.3056 m,(0.31277);G值约为92.724 s,(93.81).11-20格为中段,其竖孔之间孔洞流速为0.2-0.15m/s,过网孔流速为0.21233m/s。

网格孔眼尺寸采用105 mm×105 mm,开孔比均约为52.14%;该段水头损失约为0.084646 m;G值约为48.01 s.21-30格为后段,其竖孔之间孔洞流速为0.14-0.11m/s,不需设置网格。

该段水头损失约为0.026454 m;G值约为25.86 s.整个絮凝反应池的水头损失合计约为0.4167 m,(0.42387);平均G值约为61.04s,(61.57);GT=67922,(68504.2);符合设计条件要求。

折板絮凝池计算书

折板絮凝池计算书

折板絮凝工艺设计计算书一、主要采用数据1、水厂规模为40000m3/d,已经加自用水量,则净水处理总水量应为:Q设计 =40000=1666、67=0、4632、设总絮凝时长为:T=17min3、絮凝区有效尺寸:V 有效 = Q设计×T×60=234、64、絮凝池的布置:将絮凝池分为两个并联的池,根据沉淀池的宽度10m,每个絮凝池的宽度为5m。

且设其有效深度H=3、6m;因此有,单个絮凝池的尺寸为13、0×5m×3、6m(长宽深)。

单个流量Q=0、23m2 /s, 将每个絮凝池分为三段絮凝,第一段采用相对折板(第1~3格)、第二段采用平行折板(第3~6格)、第三段采用平行直板(第7~8格)。

折板采用单通道。

1~6格折板厚度采用0、06m。

第7~8格为0、1m。

二、详细计算一)第一絮凝段:设通道宽度为B=1、4m,设计中间峰速v1=0、3m2 /s1)、中间数据①中间峰距:b1 =Q/(v1 *B)= =0、55m②中间谷距:b2 =0、55+0、355*2=1、26m2)、侧边数据①侧边峰距:b3 = = = 0、885m②侧边谷距:b4=0、885+0、355=1、2403)、速度①中间谷距速度:v2 = Q/(b2 *B)= =0、130 m2 /s②侧边峰距速度:v3 = Q/(b3 *B)= =0、186 m2 /s③侧边谷距速度:v4 = Q/(b4 *B)= =0、132 m2 /s4)、上下转弯数据①设上转弯高度:0、72m、上转弯速度:v上= Q/(0、72*B)= =0、228 m2 /s②设下转弯高度:0、90m下转弯速度:v下= Q/(0、9*B)= =0、193 m2 /s5)、水头损失⑴缩放损失①中间渐放段损失: h1 = =0、00186m (取0、5)②中间渐缩段损失: h2 = =0、00418 (取0、1)③侧边渐放段损失: h3 = = 0、00043 (取0、5)④侧边渐缩段损失:h4 = =0、00104⑵转弯损失如图有1个入口、2个上转弯、2个下转弯。

课程设计计算书1---副本

课程设计计算书1---副本

】(二)计算书1. 加药间溶液池溶液池的容积W 2417bnQ=2αWW 2:溶液池容积(m 3);Q :处理水量(m 3/h );α:混凝剂最大投加量(mg/L ),设计中取30mg/L .b :混合浓度(%),混凝剂溶液一般采用5-20,设计中采用12; n :每日调制次数,设计中取n=2;329.27m =2x 12 x 4173092x 30=W溶液池设置两个,以便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

总深H =H 1+H 2+H 3=1++=。

形状采用矩形,H 1为有效高度,取1m ;H 2为安全高度,取;H 3为贮渣深度,取。

溶液池取正方形,边长为F 1/2=2=,取。

所以溶液池尺寸为长×宽×高=××=,则溶液池实际容积为池旁设工作台,宽~,池底坡度为。

底部设置DN100mm 放空管,采用硬聚氯乙烯塑料管,池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

沿地面接入药剂稀释用给水管DN80mm 一条,于两池分设放水阀门,按1h 放满考虑。

溶解池;溶解池的容积W 1321m 78.2=x9.273.0=0.3W =W 溶解池取正方形,有效水深H 1=,则 面积F = W 1/H 1,即边长a = F 1/2=,取溶解池深度H =H 1+H 2+H 3=1++=,其中H 2为超高,设为;H 3为贮渣深度,取。

溶解池形状为矩形,则其尺寸为:长×宽×高=××=。

溶解池设为两个。

溶解池放水时间为10分钟,则放水量为:s L t W q /6.4=10×601000×78.2=60=1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d 0=50mm ,采用塑料给水管;溶解池底部设管径d=100mm 的排渣管一根。

《投药管投药管流量: q =S L W /21.0=60×60×241000×2×27.960×60×241000×2×2=查水力计算表得投药管管径d =30mm ,实际流速为s 溶解池搅拌设备溶解池搅拌设备采用中心固定式平桨板式搅拌机。

絮凝沉淀池计算书

絮凝沉淀池计算书
校核第一段竖井上升流速
L0
W0 V2= A2=Q/V2 L1 H1 n洞1 ξ2 h2=(ξ2v2^2)/2g h2’ V1 ξ1 h1=(ξ1v1^2)/2g h1’ L3×W3 T V0
0.800 1.335 1.400 0.200 0.694 1.400 0.496 8.000 3.000 0.006 0.049 0.250 1.000 0.003 0.067 80×80 4.838 0.124
n0
1.14 每段格数
n1
2 絮凝反应池第一段
2.1 第一段反应时间
2.2 第一段单格网格层数
2.3 第一段总网格层数(一格配水)
2.4 网格间距
2.5 第一段竖井上升流速
V0
2.6 第一段单格竖井面积
f=Q/V0
16.000 133.333 4.500 29.630 0.120 1.000 1.157 25.600 24.000 3.000 8.000
网格(翼板)絮凝池计算书(给排水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 P488) 适用条件:原水水温4~34℃,浊度为25~2500NTU。
主要设计输出
A 网格絮凝池总宽度
B 网格絮凝池总长度
C 网格絮凝池总高度
D 第一段单格竖井长度
L0
8.800
m
5.500
m
5.453
m
0.800
m
E 第一段单格竖井宽度
W0’
1.400
m/s
0.12~0给排水手册
2.7 第一段单格竖井长度 2.8 第一段单格竖井宽度
取值 2.9 第一段竖井间孔洞流速 2.10 竖井之间孔洞面积 2.11 孔洞宽度 2.12 孔洞高度 2.13 第一段孔洞数 2.14 孔洞阻力系数 2.15 每个孔洞水头损失 2.16 第一段孔洞总水头损失 2.17 第一段过网流速 2.18 网格阻力系数 2.19 每层网格水头损失 2.20 第一段网格总水头损失 2.21 网格网孔规格 2.22 实际停留时间

设计计算说明书(絮凝池) - 副本

设计计算说明书(絮凝池) - 副本

絮凝池设计计算
絮凝:完成凝聚的胶体在一定的外力扰动下相互碰撞、聚集,以形成较大絮状颗粒的过程。

絮凝设备的基本要求是,原水与药剂经混合后,通过絮凝设备应形成肉眼可见的大的密实絮凝体。

絮凝池形式较多,概括起来分成两大类:水力搅拌式和机械搅拌式,水力搅拌式又分为隔板絮凝池和折板絮凝池。

各种絮凝池对比如下:
本厂每套系统设计水量为3.5万吨,若设计成隔板絮凝池为了满足起端流速的设计要求隔板之间净距将小于0.5m,不便于施工和检修;网格(栅条)絮凝池单池能力以1.0 ~2.5万m3/d为宜;机械絮凝池更适合于大型水厂使用且造价较高,综上所述,从技术性和经济性考虑使用折板絮凝池。

普通快滤池和往复式折板絮凝池设计计算书

普通快滤池和往复式折板絮凝池设计计算书

普通快滤池和往复式折板絮凝池设计计算书-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书1. 设计数据设计规模 近期360000/m d 滤速 8/v m h = 冲洗强度 215/s m q L =⋅ 冲洗时间 6min 水厂自用水量 5% 2.设计计算 滤池面积及尺寸设计水量 31.056000063000m /Q d =⨯= 滤池工作时间 24h ,冲洗周期 12h 滤池实际工作时间 24240.123.812T h =-⨯=(式中只考虑反冲洗停用时间,不考虑排放初滤水)滤池面积 263000330.88823.8Q F m vT ===⨯ 采用滤池数 8N =,布置成对称双行排列 每个滤池面积 2330.8841.368F f m N === 采用滤池尺寸1:2=BL左右 采用尺寸 9L m =, 4.6B m = 校核强制滤速 889.14/181Nv v m h N ⨯===--强 滤池高度支承层高度 10.45H m = 滤料层高度 20.7H m = 砂面上水深 32H m =超高(干弦)40.3H m =滤池总高 12340.450.720.3 3.45H H H H H m =+++=+++=配水系统(每只滤池)2.3.1干管干管流量 ·41.3615620.4/g q f g L s ==⨯= 采用管径 800g d mm =(干管埋入池底,顶部设滤头或开孔布置) 干管始端流速 1.23/g v m s = 2.3.2支管支管中心间距 0.25z a m = 每池支管数 922720.25z z L n a =⨯=⨯=根(每侧36根) 每根支管长 4.60.80.31.752z l m --==每根支管进口流量 620.48.62/72g z zq q L s n === 采用管径 80z d mm =支管始端流速 1.72/z v m s = 2.3.3孔口布置支管孔口总面积与滤池面积比(开孔比)0.25%α= 孔口总面积 20.25%41.360.1034k F f m α=⨯=⨯= 孔口流速 0.62046/0.1034k v m s ==孔口直径 9k d mm = 每个孔口面积 225263.6 6.36104k k f d mm m π-=⨯==⨯孔口总数 250.103416266.3610k k k F N m f -==≈⨯个 每根支管孔口数 16262372k k z N n n ==≈个支管孔口布置设两排,与垂线成045夹角向下交错排列 每根支管长 4.60.80.31.752z l m --==每排孔口中心距 1.750.150.50.523z k k l a m n ===⨯⨯水支管孔眼布置图2.3.4孔眼水头损失支管壁厚采用 5mm δ= 孔眼直径与壁厚之比91.85kd δ== 查表得流量系数 0.68μ=水头损失 21115421029.8100.680.25k q h m g μα⎛⎫⎛⎫==⨯= ⎪ ⎪⨯⨯⨯⎝⎭⎝⎭ 2.3.5复算配水系统支管长度与直径之比不大于601.7521.875600.08z z l d ==≤ 孔眼总面积与支管总横截面积之比小于20.10340.290.51720.084kz zF n f π==≤⨯⨯⨯干管横截面积与支管总横截面积之比为~2210.84 1.7691720.084gz zf n f ππ⨯⨯==⨯⨯⨯洗砂排水槽洗砂排水槽中心距 02a m = 排水槽根数 0 4.62.322n ==≈根 排水槽长度 09l L m == 每槽排水量 30111541.36310.2/0.3102/22Q qf L s m s ==⨯⨯== 采用三角形标准断面 槽中流速 00.6/v m s =槽断面尺寸 0.40.400.450.450.31020.28x Q m ==⨯= 排水槽底厚度 m 05.0=δ 砂层最大膨胀率 45%e = 砂层高度 20.7H m = 洗砂排水槽顶距砂面高度2 2.50.070.450.7 2.50.280.050.07 1.14H eH x m δ=+++=⨯+⨯++=洗砂排水槽总平面面积 2000220.289210.08F xl n m ==⨯⨯⨯= 复算:排水槽总平面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一般小于25%010.0824.37%25%41.36F f ==≤ 滤池各种管渠计算2.5.1进水进水总流量 33163000/0.729/Q m d m s == 采用进水渠断面 渠宽10.9B m =,水深10.75H m = 渠中流速 11110.7291.08/0.90.75Q v m s B H ===⨯ 各个滤池进水管流量 320.7290.091/8Q m s == 采用进水管直径 2350D mm =管中流速 20.95/v m s = 2.5.2冲洗水冲洗水总流量 331541.36620.4/0.6204/Q q f L s m s =⨯=⨯== 采用管径 3600D mm = 管中流速 3 2.2/v m s = 2.5.3清水清水总流量 3410.729/Q Q m s == 清水渠断面 同进水渠断面(便于布置) 每个滤池清水管流量 3520.091/Q Q m s == 采用管径 5300D mm = 管中流速 5 1.29/v m s = 2.5.4排水排水流量 3630.6204/Q Q m s == 排水渠断面 宽度60.8B m =,60.6H m = 渠中流速 6 1.29/v m s =冲洗水箱冲洗时间 6min t =冲洗水箱容积 31.5 1.51541.36660335W qft m ==⨯⨯⨯⨯= 水箱底至滤池配水管之间的沿途及局部水力损失之和 1 1.0h m = 配水系统水头损失 2 4.0k h h m ==承托层水头损失 310.0220.0220.45150.15h H q m ==⨯⨯= 滤料层水头损失 1402 2.65(1)(1)(1)(10.41)0.70.681h m H m γγ=--=--⨯= 安全富余水头 5 1.5h m = 冲洗水箱底应高出洗砂排水槽面sm h m nTQQ /619.0/222922410000033d ==⨯==012345140.150.68 1.57.33H h h h h h m =++++=++++=往复式隔板絮凝池计算书如下图:设计水量絮凝池设两个,每个设计流量为:3.10.2 絮凝池有效容积(其中,取絮凝时间T=20min ),取V=7503m考虑与斜管沉淀池合建,絮凝池平均水深取,池宽取。

网格絮凝池计算书

网格絮凝池计算书

③网格总水头损失为∑h总0.18m (13)过水洞水头损失第一档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1=0.0096m 第一档内通过孔洞的总水头损失为∑h1=0.1147第二档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2=0.0044m 第二档内通过孔洞的总水头损失为∑h2=0.0530第三档第一种孔洞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3=0.0015m 第三档第二种孔洞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4=0.0015m 第三档第三种孔洞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5=0.0015m 第三档第四种孔洞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6=0.0015m 第五档内通过孔洞的总水头损失为∑h5=0.0122过水洞总数头损失为∑h总0.18m (14)GT 值校核絮凝池总水头损失为h0.36m G 值计算式为50.89s -1GT=69166.56满足要求设计采用的排泥管管径为DN150mm(15)污泥斗尺寸:每个网格配一个泥斗,泥斗上部尺寸1100×1100mm×mm泥斗深h1.00m (16)絮凝池尺寸8.9×6.3m×m二、斜管沉淀池计算1、已知条件设计用水量Q=437.50m 3/h=0.12m 3/s液面上升流速v= 2.00mm/s 颗粒沉降速度u 0=0.40mm/s 采用蜂窝六边形塑料斜管,板厚b=0.40mm 管的内切圆直径d=32.00mm 斜管倾角60.00°沉淀池有效系数φ=0.952、设计计算(1)清水区净水面积A`=Q/v60.76m 2 (2)斜管部分面积A=A/φ63.96m 2沉淀池中间设置一道宽350mm 的隔墙,底端与斜管底端水平,顶端与集水槽底端相平,尺寸为8900x350x1790mm×mm×mm 斜管部分平面尺寸:宽度B`=7.20m ,长度L`=8.90m则斜管面积为A=64.08m 2 (3)进水方式由边长一侧流入,该边长度与絮凝池宽度相同L=8.90m(4)管内流速v2.31m 考虑到水量波动,设计采用v 0= 2.50mm/s (5)管长l①有效管长l 476.57mm ②过渡段长度l `=250.00mm ③斜管总长L =l+l`726.57mm ④取斜管总长L`=1000.00mm (6)池长调整B=9.40m 斜管支承系统采用钢筋混凝土柱、小梁及角钢架设 (7)管内沉淀时间t=400.00s= 6.67min①超高h1=0.80m ②清水区高度h2= 1.00m ③斜管区高度h3=0.87m ④配水区高度(按泥槽顶计算)h4= 1.78m ⑤排泥桁车排泥,排泥高度h 5=0.75m ⑥有效池深H`=h2+h3+h4= 3.65m ⑦滤池总高H=h1+H`+h5=5.20m (8)进口配水采用穿孔墙配水,进口流速为v=0.07m/s 墙长L=7.20m 进口孔眼总面积s= 1.74m 2设置进口边长0.15m的方形喇叭孔眼,孔眼个数n=77.16个,约为78个出口流速为v`=0.05m/s=θdu u v o θθcos sin 33.100-=。

絮凝沉淀池计算2020.7.3

絮凝沉淀池计算2020.7.3

机械絮凝沉淀设计一、设进水原水进水量Q=240m³/d,=10m³/h,0.0028m ³/s二、机械絮凝池水平轴式计算1.絮凝池尺寸计算:絮凝时间取20min ,絮凝池有效容积:3m 33.360201060QT =⨯==W根据设计要求,絮凝时间一般取15-20min 。

2.采用两排搅拌机,设计池深1.3m ,则池长ZH L α≥m 69.13.123.1=⨯⨯=L池子宽度:m 52.13.169.133.3=⨯==LH W B3. 搅拌器尺寸:每排采用一个搅拌,则搅拌器长m 12.12.0252.1=⨯-=)(ι0.2--搅拌器间的净距和其离壁的距离为0.2m 4. 搅拌器外延直径m 115.023.1=⨯-=)(D0.15--为搅拌器上缘离水面及下缘离池底的距离0.15m5. 每个搅拌器上装有四块叶片,叶片宽度采用0.1m ,每根轴上的降板总面积为:2m 448.0141.012.1=⨯⨯⨯,占水流截面积2m 976.152.13.1=⨯的22%6.每个搅拌机旋转时克服水阻力所消耗的功率:各排叶轮浆叶桨板中心点线速度采用:ʋ1=0.4m/s ,ʋ1=0.2m/s. 叶轮桨板中心点旋转直径:D 0=1-0.2=0.8m 。

叶轮转速及角速度分别为: 第一排:srad r D /9.0min,/554.98.014.34.06060n 1011==⨯⨯==ωπν第二排:srad r D/4777.0min,/777.48.014.32.06060n 1011==⨯⨯==ωπν桨板宽长之比10.08/1.121.0b/<==ι,查表得Φ=1.105681.92100010.1g 2=⨯⨯==φρκ 则第一个搅拌机每个叶轮所耗功率:KWN 0024.04.05.04089.012.1564408y 443414231=-⨯⨯⨯=-=)()(γγκιω同上方法:第二搅拌机所耗功率为:KWN 0025.04.05.04084777.012.1564408y 443414231=-⨯⨯⨯=-=)()(γγκιω7.设两台搅拌机共用一套电机带动:则絮凝池所耗总功率KWN 0049.00025.00024.00=+=∑电动机功率(取η1=0.75,η2=0.7)KWNN 009.07.075.00049.021=⨯=∑=ηη三、机械絮凝池垂直轴式计算1.絮凝池尺寸计算:絮凝时间取20min ,絮凝池有效容积:3m 33.360201060QT =⨯==W2. 为配合沉淀池,设絮凝池分成两格,每格尺寸1.5*1.5m ,则絮凝池池深:m 16.12.12.1233.3W =⨯⨯==A H (取:1.2m )絮凝池超高取0.3m ,总高度为1.5m 。

絮凝池设计计算方案

絮凝池设计计算方案

絮凝池设计计算方案絮凝池是水处理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计算方案对于提高水处理效果、降低能耗和减少维护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絮凝池的设计计算方案,包括絮凝池的构造、设计参数、絮凝动力学模型以及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一、絮凝池构造絮凝池通常采用平推流式或竖流式构造,其中平推流式构造更为常见。

絮凝池由入口段、反应段和出口段组成。

入口段的作用是降低水流速度,使水流能够充分混合;反应段是絮凝池的核心部分,用于完成絮凝过程;出口段则需对絮凝效果进行检测,确保出水质量符合要求。

二、设计参数1.水力停留时间:水力停留时间是絮凝池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决定了水流在絮凝池中的停留时间。

停留时间过短会影响絮凝效果,过长则会导致能耗增加。

通常根据实际工程经验确定水力停留时间。

2.池体尺寸:池体尺寸主要由水力停留时间和流量决定。

反应段的长度通常在10~20倍水力半径范围内,水力半径可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得到。

3.流量:流量是絮凝池设计的基本参数之一。

根据原水水质和处理要求,确定合适的流量。

4.混合强度:混合强度决定了原水在进入絮凝池后的初始混合效果。

混合强度过高会导致能耗增加,过低则会影响后续絮凝效果。

三、絮凝动力学模型絮凝动力学模型是预测絮凝过程的重要工具。

该模型基于微粒生长动力学理论和实验研究,可对絮凝过程进行定量描述。

常用的絮凝动力学模型包括:1.微粒生长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认为絮凝过程是由微粒生长引起的,微粒生长速率与微粒的碰撞频率成正比。

2.碰撞效率模型:该模型认为絮凝效率取决于微粒的碰撞效率。

碰撞效率与微粒尺寸、流速和混合强度等因素有关。

3.动力学方程:动力学方程描述了絮凝过程中微粒浓度的变化规律。

常用的动力学方程包括Richardson-Zaki方程、Laplace方程等。

四、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1.某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平推流式絮凝池,设计流量为1000m³/h,水力停留时间为15min。

入口段设有均匀布水装置,使水流能够充分混合。

折板絮凝池计算书

折板絮凝池计算书

折板絮凝工艺设计计算书一、主要采用数据1.水厂规模为40000m3/d,已经加自用水量,则净水处理总水量应为:Q设计 =40000=1666.67=0.4632.设总絮凝时长为:T=17min3.絮凝区有效尺寸:V 有效 = Q设计×T×60=234.64.絮凝池的布置:将絮凝池分为两个并联的池,根据沉淀池的宽度10m,每个絮凝池的宽度为5m。

且设其有效深度H=3.6m;因此有,单个絮凝池的尺寸为13.0×5m×3.6m(长宽深)。

单个流量Q=0.23m2 /s, 将每个絮凝池分为三段絮凝,第一段采用相对折板(第1~3格)、第二段采用平行折板(第3~6格)、第三段采用平行直板(第7~8格)。

折板采用单通道。

1~6格折板厚度采用0.06m。

第7~8格为0.1m。

二、详细计算一)第一絮凝段:设通道宽度为B=1.4m,设计中间峰速v1=0.3m2 /s1)、中间数据①中间峰距:b1 =Q/(v1 *B)= =0.55m②中间谷距:b2 =0.55+0.355*2=1.26m2)、侧边数据①侧边峰距:b3 = = = 0.885m②侧边谷距:b4=0.885+0.355=1.2403)、速度①中间谷距速度:v2 = Q/(b2 *B)= =0.130 m2 /s②侧边峰距速度:v3 = Q/(b3 *B)= =0.186 m2 /s③侧边谷距速度:v4 = Q/(b4 *B)= =0.132 m2 /s4)、上下转弯数据①设上转弯高度:0.72m、上转弯速度:v上= Q/(0.72*B)= =0.228 m2 /s②设下转弯高度:0.90m下转弯速度:v下= Q/(0.9*B)= =0.193 m2 /s5)、水头损失⑴缩放损失①中间渐放段损失: h1 = =0.00186m (取0.5)②中间渐缩段损失: h2 = =0.00418 (取0.1)③侧边渐放段损失: h3 = = 0.00043 (取0.5)④侧边渐缩段损失:h4 = =0.00104⑵转弯损失如图有1个入口、2个上转弯、2个下转弯。

折板絮凝 池设计计算书

折板絮凝 池设计计算书
折板絮凝工艺设计计算书
一、主要采用数据
1. 水厂规模为 10000m3/d,考虑到 5%自用水量,则净水处理总水量应为: Q 10000 1.05 10500t / d 437.5m 3 / h 0.122m 3 / s ; 2. 絮凝区有效尺寸为 8.82m×3.0m×5.30m,有效水深为 5.0m; 3. 絮凝池的布置:将絮凝池分为 8 格,前 7 格净宽度为 0.8m,第 8 格净宽 度 0.6m,1~3 格采用异波折板,3~6 格采用同波折板,7~8 采用平行直板。第一 段 V1=0.30m/s,V2=0.20m/s,V3=0.12m/s。 4. 板宽采用 500mm,板厚为 10mm,折板夹角采用 90。 二、主要计算、校核过程 1. 第一段絮凝区: 折板间距,则峰距 b1: b1
0.122 0.51(m) 0.8 0.30
谷距 b2: b 2 0.51 0.355 2 1.22(m) 侧边峰距 b3: b3
3.0 1 0.51 2 (0.355 0.007) 0.88(m) 2
侧边谷距 b4: b4 0.88 0.355 1.24(m)
(3)第三段总水头损失 H=0.013m (4)第三段絮凝区停留时间 T3:
T3 0.8 5.62 5.0 60 0.6 5.62 5.0 60 5.38(min ) 437.5 437.5
(5)第三段絮凝区 G3 值:
G3 1000 0.013 19.78( s 1 ) -4 60 10 1.029 5.38
2. 第二段絮凝区: 第二段絮凝区采用同波折板。 (1)第二段的第一格: 板间流速取 0.20m/s; 中间峰距 b1:0.762m; 中间谷距 b2:1.472m; 侧边峰距 b3: b3

普通快滤池和往复式折板絮凝池设计计算书

普通快滤池和往复式折板絮凝池设计计算书

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书1. 设计数据1.1设计规模 近期360000/m d 1.2 滤速 8/v m h = 1.3冲洗强度 215/s m q L =⋅ 1.4冲洗时间 6min 1.5水厂自用水量 5%2.设计计算 2.1滤池面积及尺寸设计水量 31.056000063000m /Q d =⨯= 滤池工作时间 24h ,冲洗周期 12h 滤池实际工作时间 24240.123.812T h =-⨯=(式中只考虑反冲洗停用时间,不考虑排放初滤水)滤池面积 263000330.88823.8Q F m vT ===⨯ 采用滤池数 8N =,布置成对称双行排列 每个滤池面积 2330.8841.368F f m N === 采用滤池尺寸1:2=BL左右 采用尺寸 9L m =, 4.6B m = 校核强制滤速 889.14/181Nv v m h N ⨯===--强 2.2 滤池高度支承层高度 10.45H m = 滤料层高度 20.7H m = 砂面上水深 32H m =超高(干弦)40.3H m =滤池总高 12340.450.720.3 3.45H H H H H m =+++=+++=2.3配水系统(每只滤池)2.3.1干管干管流量 ·41.3615620.4/g q f g L s ==⨯= 采用管径 800g d mm =(干管埋入池底,顶部设滤头或开孔布置) 干管始端流速 1.23/g v m s = 2.3.2支管支管中心间距 0.25z a m = 每池支管数 922720.25z z L n a =⨯=⨯=根(每侧36根) 每根支管长 4.60.80.31.752z l m --==每根支管进口流量 620.48.62/72g z zq q L s n === 采用管径 80z d mm =支管始端流速 1.72/z v m s = 2.3.3孔口布置支管孔口总面积与滤池面积比(开孔比)0.25%α= 孔口总面积 20.25%41.360.1034k F f m α=⨯=⨯= 孔口流速 0.62046/0.1034k v m s ==孔口直径 9k d mm = 每个孔口面积 225263.6 6.36104k k f d mm m π-=⨯==⨯孔口总数 250.103416266.3610k k k F N m f -==≈⨯个 每根支管孔口数 16262372k k z N n n ==≈个支管孔口布置设两排,与垂线成045夹角向下交错排列 每根支管长 4.60.80.31.752z l m --==每排孔口中心距 1.750.150.50.523z k k l a m n ===⨯⨯水支管孔眼布置图2.3.4孔眼水头损失支管壁厚采用 5mm δ= 孔眼直径与壁厚之比91.85kd δ== 查表得流量系数 0.68μ=水头损失 21115421029.8100.680.25k q h m g μα⎛⎫⎛⎫==⨯= ⎪ ⎪⨯⨯⨯⎝⎭⎝⎭ 2.3.5复算配水系统支管长度与直径之比不大于601.7521.875600.08z z l d ==≤ 孔眼总面积与支管总横截面积之比小于0.520.10340.290.51720.084kz zF n f π==≤⨯⨯⨯干管横截面积与支管总横截面积之比为1.75~2.02210.84 1.7691720.084gz zf n f ππ⨯⨯==⨯⨯⨯2.4洗砂排水槽洗砂排水槽中心距 02a m = 排水槽根数 0 4.62.322n ==≈根 排水槽长度 09l L m == 每槽排水量 30111541.36310.2/0.3102/22Q qf L s m s ==⨯⨯== 采用三角形标准断面 槽中流速 00.6/v m s =槽断面尺寸 0.40.400.450.450.31020.28x Q m ==⨯= 排水槽底厚度 m 05.0=δ 砂层最大膨胀率 45%e = 砂层高度 20.7H m = 洗砂排水槽顶距砂面高度2 2.50.070.450.7 2.50.280.050.07 1.14H eH x m δ=+++=⨯+⨯++=洗砂排水槽总平面面积 2000220.289210.08F xl n m ==⨯⨯⨯= 复算:排水槽总平面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一般小于25%010.0824.37%25%41.36F f ==≤ 2.5滤池各种管渠计算2.5.1进水进水总流量 33163000/0.729/Q m d m s == 采用进水渠断面 渠宽10.9B m =,水深10.75H m = 渠中流速 11110.7291.08/0.90.75Q v m s B H ===⨯ 各个滤池进水管流量 320.7290.091/8Q m s == 采用进水管直径 2350D mm =管中流速 20.95/v m s = 2.5.2冲洗水冲洗水总流量 331541.36620.4/0.6204/Q q f L s m s =⨯=⨯== 采用管径 3600D mm = 管中流速 3 2.2/v m s = 2.5.3清水清水总流量 3410.729/Q Q m s == 清水渠断面 同进水渠断面(便于布置) 每个滤池清水管流量 3520.091/Q Q m s == 采用管径 5300D mm = 管中流速 5 1.29/v m s = 2.5.4排水排水流量 3630.6204/Q Q m s == 排水渠断面 宽度60.8B m =,60.6H m = 渠中流速 6 1.29/v m s =2.6冲洗水箱冲洗时间 6min t =冲洗水箱容积 31.5 1.51541.36660335W qft m ==⨯⨯⨯⨯= 水箱底至滤池配水管之间的沿途及局部水力损失之和 1 1.0h m = 配水系统水头损失 2 4.0k h h m ==承托层水头损失 310.0220.0220.45150.15h H q m ==⨯⨯= 滤料层水头损失 1402 2.65(1)(1)(1)(10.41)0.70.681h m H m γγ=--=--⨯= 安全富余水头 5 1.5h m = 冲洗水箱底应高出洗砂排水槽面sm h m nTQ Q /619.0/222922410000033d ==⨯==012345140.150.68 1.57.33H h h h h h m =++++=++++=往复式隔板絮凝池计算书如下图:3.10.1 设计水量絮凝池设两个,每个设计流量为:3.10.2 絮凝池有效容积(其中,取絮凝时间T=20min ),取V=7503m考虑与斜管沉淀池合建,絮凝池平均水深取3.0m ,池宽取10.0m 。

絮凝沉淀池计算书

絮凝沉淀池计算书

1.设计规模设计规模:Q=10万m3/d水厂自用水系数δ=5%2.格栅间格栅间两座,单座规模5万m3/d,水厂自用水系数δ=5%,单格设计水量Q=5×10000×1.05÷24÷3600=0.608m3/s。

栅条间歇:b=0.005m,栅前水深:h=4.25m,格栅齿耙厚:S=2mm,齿耙宽:30mm,间歇:70mm,格栅倾角:α=80°(1)设过栅流速v=0.20m/s栅条间歇数n=Q×(sinα) 0.5/(b×h×v)=0.608×(sin80)0.5/(0.005×4.25×0.15)=142,取150栅槽宽B=S(n-1)+bn=0.002×(150-1)+0.005×150=1.048m,取1.2m则实际栅条间歇数n=(B+S)/(b+S)=(1.2+0.002)/(0.005+0.002)=172实际过栅流速v= Q×(sinα) 0.5/(b×h×n)=0.17 m/s(2)过栅水头损失计算h0=ξ×v2/2g×sinα=β(S/b)×v2/2g×sinα=2.42×(2/5)×0.172/(2×9.81)×sin80=0.0015mh1=h0×k=0.0005×3=0.0045m3.混合(1)池体设计采用两组机械混合池,每组分为串联的两格进行两级混合,每组处理水量为Q组=5×10000×1.05÷24÷3600=0.608m3/s。

每级混合时间均为30s,混合时间T总计60 s,G值取500s-1×T/2=18.24 m3单格池体有效容积W=Q组有效水深h采用4m,单格混合池面积=W/h=4.56 m2单格尺寸L×B=2.2m×2.2m混合池壁设四块固定挡板,每块宽度0.25m(2)主要设备选用2套混合机械搅拌器,搅拌器直径D=1.0m,每级搅拌器提升量需保证每级混合池中处理水被提升3次。

折板絮凝池计算书

折板絮凝池计算书

折板絮凝工艺设计计算书一、主要采用数据1.水厂规模为40000m3/d,已经加自用水量,则净水处理总水量应为:Q设计 =40000=1666.67=0.4632.设总絮凝时长为:T=17min3.絮凝区有效尺寸:V 有效 = Q设计×T×60=234.64.絮凝池的布置:将絮凝池分为两个并联的池,根据沉淀池的宽度10m,每个絮凝池的宽度为5m。

且设其有效深度H=3.6m;因此有,单个絮凝池的尺寸为13.0×5m×3.6m(长宽深)。

单个流量Q=0.23m2 /s, 将每个絮凝池分为三段絮凝,第一段采用相对折板(第1~3格)、第二段采用平行折板(第3~6格)、第三段采用平行直板(第7~8格)。

折板采用单通道。

1~6格折板厚度采用0.06m。

第7~8格为0.1m。

二、详细计算一)第一絮凝段:设通道宽度为B=1.4m,设计中间峰速v1=0.3m2 /s1)、中间数据①中间峰距:b1 =Q/(v1 *B)= =0.55m②中间谷距:b2 =0.55+0.355*2=1.26m2)、侧边数据①侧边峰距:b3 = = = 0.885m②侧边谷距:b4=0.885+0.355=1.2403)、速度①中间谷距速度:v2 = Q/(b2 *B)= =0.130 m2 /s②侧边峰距速度:v3 = Q/(b3 *B)= =0.186 m2 /s③侧边谷距速度:v4 = Q/(b4 *B)= =0.132 m2 /s4)、上下转弯数据①设上转弯高度:0.72m、上转弯速度:v上= Q/(0.72*B)= =0.228 m2 /s②设下转弯高度:0.90m下转弯速度:v下= Q/(0.9*B)= =0.193 m2 /s5)、水头损失⑴缩放损失①中间渐放段损失: h1 = =0.00186m (取0.5)②中间渐缩段损失: h2 = =0.00418 (取0.1)③侧边渐放段损失: h3 = = 0.00043 (取0.5)④侧边渐缩段损失:h4 = =0.00104⑵转弯损失如图有1个入口、2个上转弯、2个下转弯。

絮凝池设计计算方案

絮凝池设计计算方案

絮凝池的合理设计前言完成絮凝过程的絮凝池(一般常称反应池),在净水处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然水中的悬浮物质及肢体物质的粒径非常细小。

为去除这些物质通常借助于混凝的手段,也就是说在原水中加入适当的混凝剂,经过充分混和,使胶体稳定性被坏(脱稳)并与混凝剂水介后的聚合物相吸附,使颗粒具有絮凝性能。

而絮凝池的目的就是创造合适的水力条件使这种具有絮凝性能的颗粒在相互接触中聚集,以形成较大的絮凝体(絮粒)。

因此,絮凝池设计是否确当,关系到絮凝的效果,而絮凝的效果又直接影响后续处理的沉淀效果。

当然,为了获得良好的絮凝效果,混凝剂的合理选择是重要的,但是也不能忽视絮凝池设计的重要性。

在生产实践中,不少水厂由于改进了絮凝池的布置,从而提高了出水水质,降低了药耗,或者增加了制水能力。

在混凝沉淀的设计中,也出现了宁可延长一些反应时间以缩短沉淀时间的看法。

这些都说明絮凝反应在净水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由于高效能沉淀以及过滤装置的出现,使水厂的平面布置(包括构筑物尺寸及占地面积)大为缩小。

相对来说絮凝池所占比例就有所增加。

例如,在原平流式沉淀池中,絮凝只占较小的体积。

然而在斜管沉淀池中,絮凝部分的体积几乎与沉淀部分的体积相仿。

为此,国内不少同志在这方面进行着如何改进絮凝构筑物的研究,并提出了不少设想。

对设计工作者来说,亦迫切要求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方法,以解决如何合理选择絮凝形式的问题。

絮凝反应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受絮凝池水力条件的控制,而且还与原水性质、混凝剂品种和加药量以及混和过程都有密切关系。

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来看,尚没有一个能定量地反映絮凝过程的完整数学模式,甚至作为定性分析,也还存在不少问题。

这些情况就给具体设计工作者带来很多困难。

严格地说,目前不少絮凝池的设计,仅是水力的验算,并没有对絮凝过程作完整的分析。

因此,往往出现即使原水的絮凝性质很不相同,而其絮凝池的布置却完全相同的情况。

根据规范或设计手册规定的设计数据,进行水力计算,是目前絮凝池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普通快滤池和往复式折板絮凝池设计计算书

普通快滤池和往复式折板絮凝池设计计算书

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书1. 设计数据1.1设计规模 近期360000/m d 1.2 滤速 8/v m h = 1.3冲洗强度 215/s m q L =⋅ 1.4冲洗时间 6min 1.5水厂自用水量 5%2.设计计算 2.1滤池面积及尺寸设计水量 31.056000063000m /Q d =⨯= 滤池工作时间 24h ,冲洗周期 12h 滤池实际工作时间 24240.123.812T h =-⨯=(式中只考虑反冲洗停用时间,不考虑排放初滤水)滤池面积 263000330.88823.8Q F m vT ===⨯ 采用滤池数 8N =,布置成对称双行排列 每个滤池面积 2330.8841.368F f m N === 采用滤池尺寸1:2=BL左右 采用尺寸 9L m =, 4.6B m = 校核强制滤速 889.14/181Nv v m h N ⨯===--强 2.2 滤池高度支承层高度 10.45H m = 滤料层高度 20.7H m = 砂面上水深 32H m =超高(干弦)40.3H m =滤池总高 12340.450.720.3 3.45H H H H H m =+++=+++=2.3配水系统(每只滤池)2.3.1干管干管流量 ·41.3615620.4/g q f g L s ==⨯= 采用管径 800g d mm =(干管埋入池底,顶部设滤头或开孔布置) 干管始端流速 1.23/g v m s = 2.3.2支管支管中心间距 0.25z a m = 每池支管数 922720.25z z L n a =⨯=⨯=根(每侧36根) 每根支管长 4.60.80.31.752z l m --==每根支管进口流量 620.48.62/72g z zq q L s n === 采用管径 80z d mm =支管始端流速 1.72/z v m s = 2.3.3孔口布置支管孔口总面积与滤池面积比(开孔比)0.25%α= 孔口总面积 20.25%41.360.1034k F f m α=⨯=⨯= 孔口流速 0.62046/0.1034k v m s ==孔口直径 9k d mm = 每个孔口面积 225263.6 6.36104k k f d mm m π-=⨯==⨯孔口总数 250.103416266.3610k k k F N m f -==≈⨯个 每根支管孔口数 16262372k k z N n n ==≈个支管孔口布置设两排,与垂线成045夹角向下交错排列 每根支管长 4.60.80.31.752z l m --==每排孔口中心距 1.750.150.50.523z k k l a m n ===⨯⨯水支管孔眼布置图2.3.4孔眼水头损失支管壁厚采用 5mm δ= 孔眼直径与壁厚之比91.85kd δ== 查表得流量系数 0.68μ=水头损失 21115421029.8100.680.25k q h m g μα⎛⎫⎛⎫==⨯= ⎪ ⎪⨯⨯⨯⎝⎭⎝⎭ 2.3.5复算配水系统支管长度与直径之比不大于601.7521.875600.08z z l d ==≤ 孔眼总面积与支管总横截面积之比小于0.520.10340.290.51720.084kz zF n f π==≤⨯⨯⨯干管横截面积与支管总横截面积之比为1.75~2.02210.84 1.7691720.084gz zf n f ππ⨯⨯==⨯⨯⨯2.4洗砂排水槽洗砂排水槽中心距 02a m = 排水槽根数 0 4.62.322n ==≈根 排水槽长度 09l L m == 每槽排水量 30111541.36310.2/0.3102/22Q qf L s m s ==⨯⨯== 采用三角形标准断面 槽中流速 00.6/v m s =槽断面尺寸 0.40.400.450.450.31020.28x Q m ==⨯= 排水槽底厚度 m 05.0=δ 砂层最大膨胀率 45%e = 砂层高度 20.7H m = 洗砂排水槽顶距砂面高度2 2.50.070.450.7 2.50.280.050.07 1.14H eH x m δ=+++=⨯+⨯++=洗砂排水槽总平面面积 2000220.289210.08F xl n m ==⨯⨯⨯= 复算:排水槽总平面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一般小于25%010.0824.37%25%41.36F f ==≤ 2.5滤池各种管渠计算2.5.1进水进水总流量 33163000/0.729/Q m d m s == 采用进水渠断面 渠宽10.9B m =,水深10.75H m = 渠中流速 11110.7291.08/0.90.75Q v m s B H ===⨯ 各个滤池进水管流量 320.7290.091/8Q m s == 采用进水管直径 2350D mm =管中流速 20.95/v m s = 2.5.2冲洗水冲洗水总流量 331541.36620.4/0.6204/Q q f L s m s =⨯=⨯== 采用管径 3600D mm = 管中流速 3 2.2/v m s = 2.5.3清水清水总流量 3410.729/Q Q m s == 清水渠断面 同进水渠断面(便于布置) 每个滤池清水管流量 3520.091/Q Q m s == 采用管径 5300D mm = 管中流速 5 1.29/v m s = 2.5.4排水排水流量 3630.6204/Q Q m s == 排水渠断面 宽度60.8B m =,60.6H m = 渠中流速 6 1.29/v m s =2.6冲洗水箱冲洗时间 6min t =冲洗水箱容积 31.5 1.51541.36660335W qft m ==⨯⨯⨯⨯= 水箱底至滤池配水管之间的沿途及局部水力损失之和 1 1.0h m = 配水系统水头损失 2 4.0k h h m ==承托层水头损失 310.0220.0220.45150.15h H q m ==⨯⨯= 滤料层水头损失 1402 2.65(1)(1)(1)(10.41)0.70.681h m H m γγ=--=--⨯= 安全富余水头 5 1.5h m = 冲洗水箱底应高出洗砂排水槽面sm h m nTQ Q /619.0/222922410000033d ==⨯==012345140.150.68 1.57.33H h h h h h m =++++=++++=往复式隔板絮凝池计算书如下图:3.10.1 设计水量絮凝池设两个,每个设计流量为:3.10.2 絮凝池有效容积(其中,取絮凝时间T=20min ),取V=7503m考虑与斜管沉淀池合建,絮凝池平均水深取3.0m ,池宽取10.0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絮凝池设计计算
絮凝:完成凝聚的胶体在一定的外力扰动下相互碰撞、聚集,以形成较大絮状颗粒的过程。

絮凝设备的基本要求是,原水与药剂经混合后,通过絮凝设备应形成肉眼可见的大的密实絮凝体。

絮凝池形式较多,概括起来分成两大类:水力搅拌式和机械搅拌式,水力搅拌式又分为隔板絮凝池和折板絮凝池。

各种絮凝池对比如下:
本厂每套系统设计水量为3.5万吨,若设计成隔板絮凝池为了满足起端流速的设计要求隔板之间净距将小于0.5m,不便于施工和检修;网格(栅条)絮凝池单池能力以1.0 ~2.5万m3/d为宜;机械絮凝池更适合于大型水厂使用且造价较高,综上所述,从技术性和经济性考虑使用折板絮凝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