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方法与模式
教学设计思路和行动方案

教学设计思路和行动方案是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和实施教学的重要部分。
以下是一份简要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行动方案的示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在本节课或本单元结束后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2. 分析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的年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以便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活动。
3. 选择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确保内容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4. 设计教学方法: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 设计教学过程:安排教学活动的顺序和时间,确保教学过程流畅、有条理。
6. 评估教学效果:设计合适的评估方式,如测验、作业、项目等,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行动方案
1. 准备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准备所需的教材、教具、课件等教学资源。
2. 实施教学活动:按照教学设计思路,实施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3. 监控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4. 提供反馈与指导:根据学生的表现,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5. 评估教学效果:采用预定的评估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析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6. 反思与改进:根据教学评估的结果,反思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这只是一个示例,你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和完善。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行动方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单元教学设计思路与方法

单元教学设计思路与方法山东聊城第一中学郝书香一、单元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二、单元教学设计思路与方法概述三、单元教学设计的具体环节及案例一、单元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生命成长、培养生命自觉之人是我们教师的价值取向(1)、教师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学生的生命取向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
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
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从古诺特博士的结论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呢?大家肯定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三个泥瓦工在砌一堵墙,一位思想家问三个人:“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回答:“砌墙”;第二个回答:“盖一幢楼”;第三个回答:“我们正在建设自己的家园”。
多年以后,第一个人依然是泥瓦工,第二个人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成了前两个人的老板,三人的命运反差为什么会如此之大呢?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价值取向不同,因此,决定了生命取向不同。
我在聊城大学西门去学校的路上,经常看到这样一幕:一位男同志推着一辆三轮车,上面坐着他老婆,他老婆抱着一个小孩,衣衫破烂,脸上、身上、手上脏兮兮的,还经常盖着一个破被子,沿街乞讨,我第一次看见他们的时候,孩子还很小,男人乞讨让娘俩吃,现在,孩子要饭,若要不到,男人还骂他、打他……大家看到这一幕有什么想法?每一次看到他们,我的心就像针扎一样,我想到了孩子的童年是这样的悲惨、无助……本应该属于他的是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嬉闹、读书的快乐童年,而正是家长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他和孩子的生命取向,也许他的一生就是沿着他父亲的乞讨道路走下去了……因此,作为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我们每天直面生命成长的人,每天浸润在生命成长的气息中,每天面对的是生命的发展,我们的价值取向、生命取向决定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学生的未来发展决定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兴衰。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篇一: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一、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本教学设计力图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课程标准阐述:课标规定,学生通过学习,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开展的线索”,要求“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教材中的地位分析:《科举制的创立》一课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那么,我就把这一课的核心定位为隋唐的科举制“分科考试、公平公正、择优录取”的特点在隋唐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及深远的影响。
原因是,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非常深远;其优点和先进性在隋唐表现的非常突出,它与以后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有很大的区别,它也为隋唐特别是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局面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本课教材是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创立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我准备通过科举考试的整个过程来整合课本中的三个子目录。
突出隋唐科举制的对士人、对统治者、对社会、对文化教育的作用以及对世界文化制度的影响,做到论从史出。
(-)学生情况分析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前,我准备对两个不同层次的授课班级(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设计见附件一。
对调查结果的预计: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对中国封建社会任用官吏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明确、不系统。
可能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了解古代帝王是怎样任用人才,但是对选拔人才、官吏的过程不甚了解。
学生的兴奋点可能有:科举考试是如何进行的,如考什么,如何考等这些细节上的问题。
可能存在的问题有:科举制是一项制度,学生对其理解和认识以及评价会有一些难度。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说明本教学设计按照“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进行。
大致为:“情境创设一亲历体验——提出问题——互动探究——反应交流——感悟内化”,它是体验、探究、讲授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O (四)教学平台准备信息技术融入历史学科教学:多媒体课件《科举制的创立》的制作0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隋朝以前选拔官吏的方法,并与隋朝的科举制进行比拟,分析科举制的优点。
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模式是两个在教育领域中常用的概念。
教学设计模式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有意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活动、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并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法体系和教学模板。
而教学模式则是指在教学设计模式的指导下,教师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等,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行为模式。
教学设计模式主要包括任务型教学、问题解决型教学、探究型教学、合作学习型教学和案例教学等。
任务型教学是以任务为导向,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推动学生的学习。
问题解决型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探究和解决问题来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思考。
探究型教学是以探究为基础,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型教学是以小组合作为基础,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合作学习。
案例教学是以实际案例为基础,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模式主要包括直接教学模式、讨论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模式和项目教学模式等。
直接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接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讨论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为基础,通过讨论和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研究教学模式是以问题研究为导向,通过学生自主进行研究和实践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实验教学模式是以实验活动为核心,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项目教学模式是以项目为框架,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展来进行教学。
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模式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教学设计模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来指导教学设计。
而教学模式则是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按照教学设计模式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实施教学。
教学设计模式提供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思路和教学模板,而教学模式则提供了具体操作层面上的教学行为模式。
教学设计方案原则

一、指导思想教学设计方案应遵循以下指导思想:1.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以课程内容为基础:紧密结合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
3. 以教学方法为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以评价为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二、设计原则1. 科学性原则教学设计方案应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
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因素,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目标导向原则教学设计方案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确保教学活动围绕目标展开。
设计时,要明确教学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任务。
3. 方法多样性原则教学设计方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4. 互动性原则教学设计方案应注重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氛围。
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5. 可行性原则教学设计方案应具备可行性,确保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够顺利实施。
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因素,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6. 个性化原则教学设计方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7. 可评估性原则教学设计方案应具备可评估性,便于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设计时,要明确教学评价标准,确保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8. 创新性原则教学设计方案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设计时,要关注教育发展趋势,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勇于创新。
三、实施与评价1. 实施教学设计方案时,教师应注重以下环节:(1)备课: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
(2)课堂教学: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运用的一种策略性思维活动。
好的教学设计是成功教学的基础,它需要一定的指导思想来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传达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一、学生中心学生中心思想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之一。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将学生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来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和任务,使其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
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二、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是指在教学设计中注重设置具有真实性和意义性的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来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能力提升。
任务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合理设置任务目标,并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使学生在任务中能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实际价值。
三、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以引导和启发为核心的一种教学设计思想。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提问、讨论和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构建知识结构。
启发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和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学习兴趣。
四、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通过灵活的组织和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高教学的个性化水平。
个性化教学有助于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在教学活动的策划和实施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生中心、任务型教学、启发式教学和个性化教学是四种常用的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教案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教案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教案设计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策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一个过程。
下面是教案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一、教案设计的方法1.目标导向法:教案设计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
2.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教师提供问题、情景或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3.任务型教学法:教案设计应以任务为核心,通过设置各种任务,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4.情感教育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合理设计情感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多元评价法:在教案设计中,应综合应用各种评价方法,包括观察记录、课堂讨论、小组活动、作品展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发展。
二、教案设计的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教案设计的首要任务。
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制定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目标,并确保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
2.分析教学内容:仔细分析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的结构、主题和重点,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相关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
3.确定教学策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践、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4.编写教学步骤: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逐步组织教学步骤。
教师需要确定教学活动和任务,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和顺序,并准备相关的教具和教材。
5.设计教学评价: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小组活动、作品展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6.教案反思改进: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对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方案中的思想

一、教育理念1. 以学生为本:教学设计方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全面发展:教学设计方案应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道德品质。
3. 个性发展:教学设计方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个体。
4. 素质教育:教学设计方案应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明确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原理和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4. 道德目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任务驱动教学:以具体任务为导向,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互动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2. 总结性评价:通过考试、作业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依据。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4. 家长评价: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总之,教学设计方案中的思想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的设计思想

教学设计的设计思想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是教师整个教学过程的蓝图,决定了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
而教学设计的设计思想则是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所运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它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设计。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的设计思想中,以学生为中心是一条核心原则。
传统的教学往往只注重教师的教导,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而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则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的设计思想强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践、探究等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设计思想中,问题导向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设计思维方式。
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个性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设计思想中,个性化教学设计是一种重要的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其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设计,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个性化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身的特长和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评价和反馈教学设计的设计思想中,评价和反馈是重要的环节。
通过合理的评价和及时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不足之处,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评价和反馈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总之,教学设计的设计思想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所运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个性化教学设计以及评价和反馈等,都是教学设计的设计思想中的重要内容。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方法与模式共48页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构成学习动力系统,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 学习情绪情感﹑意志品质﹑个性特征等。
指除了智力与能力之外的又同智力活动效益发生交 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非智力因素
动力作用 定型作用 补偿作用
在教学实际中,会发现有很多学生,特别 是一些后进生,由于调动了非智力因素, 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地积极性,从而促 进了他们地身心发展。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设计资源
可利用资源
万事皆备于我
设计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 教学设计模式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大教育理念 ✓人本化理念 ✓强调教与学的辨证统一 ✓发展教育观 ✓信息化教育
✓资源共享
思想与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
ERP
RS
IRM
MS DW
M e-
CRM
是否具有整体性,即“有组织的统 一性”是区分系统与非系统的判据。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为内部联系,表征这种联系的范畴称为结构。结构 是关系的总和,而关系就其本质而言是要素之间有必然的信息交换。
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为外部联系,表征这种联系的范畴称为功能,功能 是系统符合意志的运动结果。
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促进结构的改变。
系统要具有自我们节的能力以适应外部环境,否则就不能保持系统 的完整性。
整分合原理
思维把相互联系的要素联合为一个整体,同样也把意识对象分解为 它们的要素.
回顾教学设计的定义
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利用系统理论、 依照教与学的科学规律,统筹配置影响学习的要 素,获的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方案思路及措施

一、教学设计方案思路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要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力目标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 分析教学内容: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点和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调整,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
3. 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
4. 设计教学过程: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讲授、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环节。
注重教学环节的衔接,确保教学过程流畅。
5. 评价教学效果: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业、考试等多种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设计方案措施1. 教学目标具体化:将教学目标细化,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
如在新课讲授环节,要确保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2. 教学内容整合: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知识体系。
如将多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或原理。
3. 优化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运用讲授法讲解基础知识,运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运用实验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演示等方式,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5. 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解答学生的疑问,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6. 注重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实习、作业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如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7. 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教学设计理念及思路

教学设计理念及思路一、明确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它规定了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可测量和评估。
例如,我们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学生应该能够准确无误地解释某个概念,并在给定的情境中运用该概念解决问题。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学习风格和能力。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能力等因素,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性和参与度。
例如,我们可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或故事来引入教学内容,或者让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教学设计应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我们可以将商业案例引入到经济学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四、多样化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这些教学方法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五、注重评估与反馈教学设计应注重评估和反馈。
评估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考试、作业、小组项目和个人项目等。
评估的目的不仅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同时,我们还需要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获取反馈,以便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六、考虑教学环境教学设计需要考虑教学环境的影响。
教学环境包括教室布局、教学设备、教学时间等因素。
例如,我们可以根据教室的大小和形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安排;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设备的性能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方法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在课程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方法方面谈谈你的看法教学要讲究方法,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要掌控课堂氛围。
教学设计的目标是通过教学内容的高度提炼、教学方式方法的合理有效运用、教学过程的精心安排,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把复杂的问题讲简单,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教学设计通过基础息的分析、教学环节及活动的设计、教学反思与评价的促进,打破以教师的“教”为主的传统课堂,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的课堂,让每堂课深入人心,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肩膀上看世界。
那么,如何设计生动有趣的高质量的课程教学呢?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真正地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强化知识的无形渗透,让研究者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学法的指导,激发研究者的创造性思维和求知欲望,这样才能使研究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有创造力的优秀人才的目的。
一、教学的内涵在我国历史上,关于“教学”的最早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71 年至公元前1213 年的殷商时代。
在商朝出现的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教”字,同时,在甲骨文中也找到了“学”字。
从甲骨文中的字形特征分析来看,“教” 是从“学”派生出来的。
按照《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显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教”主要强调了教授、教诲、教化、告诫、令使等含义,而“学”则强调了模仿和仿效。
这种理念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我们的教育教学思想。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的内涵已经发生了重要的转变,我们对教学内涵的认识也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把“教”从知识传授为主逐步转向以创新为主,把“学”从模仿和仿效为主转向以探究、实践和合作式研究为主,应该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研究,逐步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我想学”和“我会学”的转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目前,教育教学理论中一般将教学的特征与属性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人类已有经验和知识传授的活动形式;(2)教学将传授的知识,按照逻辑关系和认知规律形成系统完整的教学体系;(3)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精心安排过程中进行的;(4)教学所要实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有人格的完善、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设计的思路与方法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学设计并非简单地罗列教学内容和步骤,而是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科学的方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和出发点。
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方向,使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着预期的成果展开。
教学目标应当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且有时限。
例如,在一节数学课程中,教学目标不能仅仅是“学生掌握函数的概念”,而应该是“学生能够在 30 分钟内,准确解答 5 道关于函数概念的练习题,准确率达到 80%以上”。
这样的目标具体且可衡量,教师能够清晰地知道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与学科的整体教学目标相衔接,确保每个教学单元和每节课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最终的学科教学目标。
二、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
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包括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相互关系、重点和难点等。
对于简单易懂的内容,可以采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对于复杂抽象的内容,则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例如,在物理学科中,讲解牛顿定律时,需要详细分析定律的内涵、适用条件以及与其他物理概念的关系,将其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教学。
此外,还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将最新的知识和实际应用案例融入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有些学生擅长通过听觉获取信息,而有些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视觉或动手实践来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与学生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比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增加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环节;对于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强、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过程设计 (二)教法和学法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过程设计 (二)教法和学法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设计:教法和学法设计:教法和学法设计在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教法和学法设计: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精神。
3.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情感教育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6.问题导向学习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法设计上,学生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1.目标导向:学生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并将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与目标进行对照,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2.深入理解: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将概念和原理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多角度学习: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进行学习,通过比较和对比,提高学习效果。
4.反思总结: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5.合理安排时间:学生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6.多样化学习: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写作、实验等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知识的巩固与提升。
总之,教法和学法的设计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育要求,选择适合的教法,并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教学设计方案指导思想是以我国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阐述教学设计方案的指导思想:1. 坚持以人为本教学设计方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设计方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的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3.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设计方案应着眼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4. 体现课程改革精神教学设计方案应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5. 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设计方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6. 强化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教学设计方案应强化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为导向,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具体实施1. 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方案应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 精选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使教学内容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实用性。
教学设计方案的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概述教学设计方案指导思想是指在制定教学设计方案时,依据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理念、学生发展需求等因素,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的总体原则和理念。
以下是对教学设计方案指导思想的详细阐述。
二、指导思想的具体内容1.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方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坚持素质教育教学设计方案应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 体现课程整合教学设计方案应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将各学科知识相互融合,形成具有整体性的教学体系。
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挖掘跨学科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 注重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方案应关注教学过程,注重教学环节的衔接,使教学活动环环相扣,形成有序的教学体系。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5. 强化实践性教学教学设计方案应注重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重视教学评价教学设计方案应重视教学评价,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手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方案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相结合,丰富教学手段,拓展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8. 落实教育法律法规教学设计方案应遵循教育法律法规,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学设计与思想

教学设计与思想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高二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设计出以学生心理变化为主线、生理变化为依据、运动表象为主题的教学练的整体框架,以看结果、重过程的导入与热身——实践与提高——调节与评价的关键,应用拔河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八段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套健身术,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它之所以经得住历史的洗礼是因为它能强身健体、祛病延年。
八段锦有八个动作组成,前四式治病,后四式强身。
八段锦的体势分为坐势和站势两钟。
我从小练过不少健身功法,练八段锦之后,感觉它是一套上好的健身功法。
故决定将站势八段锦(由国家体育总局新编的)习练方法教授给学生。
让学生习练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进而实现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的过度。
本节教授预备式,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
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愉快思考、尝试体验的空间,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重新认识体育与健康的教育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情分析:授课班级高二年级,全班人数38人,其中男生1 1人,女生27人。
全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属于中等水平,个体间差异较大。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八段锦以讲解示范练习集体练习为主要的教学手段。
以比赛穿插在拔河技术教学之中,教学中采用合作教学为主要手段。
3、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本节课设计了八段锦和拔河,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练习中提高水平。
而后在比赛中去实践、去运用、去创新。
从心理上解决当前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不愿吃苦、好高骛远、不愿与人合作、畏难等等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在拔河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学生初步具备了合作学习的方法与技能。
4、技术准备:通过拔河教学使学生树立不怕吃苦,敢于面对困难、面对失败、战胜自我的信念,敢于尝试新的难度,迎接新的挑战,在技术技能上得到提高,在心理上体验到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BX e-IPS
MES
系统
“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综合体”
• 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互相作用,不存 在独立于相互关系的孤立部分。 •系统不是诸部分无组织的拼合物,而是由各部
分组织而成的统一的整体。
系统和非系统
RS IRM DW M CRM PRM Group D e-CRM e-C eAutomation IBS EIP HRM KMS ERM ERP e-Market SCM EDMS GW E-h e-x MS
系统要具有自我们节的能力以适应外部环境,否则就不能保持系 统的完整性。
整分合原理
思维把相互联系的要素联合为一个整体,同样也把意识对象分解为 它们的要素. 相当于哲学中”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
∑
系统将信息输出去,又将其作用结果信号接收回来,并对信息再 输出,起到控制作用。 其特点:根据过去操作的情况去调整未来的行为。
即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和继续 自我发展的能力。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五、信息化教育
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的资源。
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促进教育改革,以培养创 新型人才为目标,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教育形态。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系统
현 재
整体性原理
整分合原理
反馈原理 动态相关性原理 弹性原理
整体性原理
系统内部的诸要素之间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保持着有机的联系。
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为内部联系,表征这种联 系的范畴称为结构。 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为外部联系,表征这种联
系的范畴称为功能。
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促进结构的改变。
信息设计Information Design 网页设计Web Design
互动设计Interaction Design
动画设计Animation Design 人机界面设计Interface Design 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
服装设计Clothes Design
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 书籍设计Books Design
弹性原理
弹性原理是指系统要素之间须留有余地,关系保持弹性,其属性可 以用弹性度来表征。 弹性度适中有利于系统功能的发挥; 弹性度过大即使去原则、没有章法; 弹性度过小则僵化、没有活力。
就整体而言,所有可被视为系统事物都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及时适应客 观事物各种可能的变化。
系统方法
教学设计模式
模型:
再现现实的一种表现性的简化形式。
模式:
再现过程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
模式在教学设计实践中的作用
1.人们相互交流沟通的有效工具
•主管部门——开发者——用户 •开发者成员之间:分派职责——避免重复、遗漏、统一规格、 接口、时间。
2.管理教学设计活动的指南
3.决策的规则系统和算法
五、信息资源共享
设计资源
可利用资源
万事皆备于我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大教育理念 人本化理念 强调教与学的辨证统一 发展教育观 信息化教育 资源共享
设计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
教学设计模式
思想与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
RS IRM DW M CRM PRM Group D e-CRM e-C eAutomation IBS EIP HRM KMS ERM ERP e-Market SCM EDMS GW E-h e-x MS
观念——设计——需求
•满足
•支配 •产生
观念——设计——需求
•满足
•支配 •产生
现代教育观念
大教育理念 人本化理念 强调教与学的辨证统一 发展教育观 信息化教育 资源共享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现代教育观念是指与现 代社会、现代经济、现代 科技相适应的教育观念。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大教育理念
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构成学习操作系统,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思
维力﹑想象力等稳定的生理品质。
“或许这个世纪最糟糕的教育改革就是所谓的智力测 试。这些方法在测试一定的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是它们不能测试所有的能力,更糟糕的是,它导致了智 力生来不变的观念 ……智力不是固定不变的”
————《学习的革命》
经典教学模式简介
肯普模式
史密斯——雷根模式 迪克——克瑞模式
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
肯普模式
十个教学环节:
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 选择课题与任务; 分析学习者特征; 分析学科内容; 阐明教学目标; 实施教学活动; 利用教学资源; 提供辅助性服务; 进行教学评价; 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
α β
反馈原理
动态相关性原理
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这种相互作用推动
系统不断的向前发展,表征这种相互作用的因子称作相关因子。没水喝 1 2 3 水桶数 2 1 0 整体效能 F=f1 F<f1+f2 F=0<f1+f2+f3
“三个和尚没水吃”就是因为相关因子内耗,所导致的整体效能衰减, 其动态过程如上表所示。 日常人们所谈到“官官相护”、“一个巴掌拍不响”、“牵一发而动全 身”都是这个原理在起作用。
容和教学目标,他们只能在微观上研究“如何教”的问题。即 怎样更快、更好地组织教学信息并用有效的方法传递给学习者。
史密斯-雷根模型
在第一代教学设计中有相当影响的“狄克-柯瑞 模型”的基础上,史密斯-雷根吸取了加涅在“学习 者特征分析”环节中注意对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进 行认知分析的优点,并进一步考虑认知学习理论对 教学内容组织的重要影响而发展起来新的教学设计 模式。
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研究和处理 各种复杂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 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系统方法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 互作用中发现系统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策略。
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参见p12
史 密 斯 雷 根 模 型 -
该模式是由P.L.Smith 和T.J.Ragan于1993年提出, 并发表在他们两人合著的《教学设计》一书中。
该模式较好地实现了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结合,
较充分地体现了“联结-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
并且T.J.Ragan本人又是美国AECT现任的理论研究部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构成学习动力系统,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 学习情绪情感﹑意志品质﹑个性特征等。
指除了智力与能力之外的又同智力活动效益发生交 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非智力因素
动力作用 定型作用 补偿作用
在教学实际中,会发现有很多学生,特别 是一些后进生,由于调动了非智力因素, 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地积极性,从而促 进了他们地身心发展。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三、强调教与学的辨证统一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教足 学然 相后是 长能故 也自学 。反然 也后 ,知 知不 困足 然, 后教 能然 自后 强知 礼 也困 记 。。 故知 学 曰不 记
—— ·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四、发展教育观
传统的知识教育观改变为现代的发展教育观
“教育”概念本身内涵发生变化
在教育观念上突破学校教育的范围,由学 校的预备式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使教育的年 限得到最大限度的延伸,教育空间得到最大程 度的扩展。
前端教育
以“教”为中心 学历社会
终身教育
“学”教并重 学习社会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二、人本化理念
尊重学习者的个性特征
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方法和 模式
回顾教学设计的定义
——设计
在正式行动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 制定行动方案。 是设计家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技术性的创作活 动。
设计是由目的指引的过程,该过程的目的就是构想实 现某种新的东西。构想的过程受设计者的思想所指导, 设计过程需要一套的科学的方法,而不纯粹是试误的过 程。
狄克-柯瑞模式
狄克 - 柯瑞模式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和应用。
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最接近教师们的实际教学,即在课程规 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条件下,研究如何传递教学信息。 设计的模式的步骤和缓解比较符合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贴近 教师的实际教学,也比较具体详细。
因为大多数教师无法改变现有的课程及其所规定的教学内
主席,是当代较著名的教育技术与教育心理学家,因 此该模型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
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图
修 改
学 习 需 要 分 析
学习内 容分析
学生特 征分析
学 习 目 标 的 阐 明
教 学 策 略 的 制 定
教 学 媒 体 选 用
教 形成性评价 学 设 计 成 果 的 评 价 总结性评价
设计
目的
System
技术化 设计是由目的指引的过程,设计过程受设计者的思想所指导,设计过程需要一 套的科学的方法,而不纯粹是试误的过程。
本章内容
设计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 教学设计模式
设计分类
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
环境设计Environmental Design 建筑设计Architecture Design 室内设计Interior Design 网站设计Web design
Summary
设计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 教学设计模式
现代教育观念
大教育理念
人本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