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焊接研究所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领先进焊接技术应用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服务重点焊接产品制造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集科技英才采焊接精髓
扬哈焊风采铸民族品牌
所概况
所简介
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建于1956年,原隶属于机械工业部,是焊接技术研究方面具有综合科技实力的国家级科研机构。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发展,1999年7月转制为科技型企业,现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哈焊所现有职工400多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名,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8名,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共110多人。研究与开发的方向包括金属材料焊接性和产品焊接、焊接行为物理及计算机模拟、焊接材料及制备技术、先进焊接工艺和焊接自动化装备、激光焊接技术、焊接机器人应用、表面涂敷材料和工艺、热切割工艺与装备、焊接无损检验及修复、技术信息等。
哈焊所是中国焊接协会秘书处、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秘书处、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单位;是国家焊接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机械工业火焰切割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高效优质焊接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单位;拥有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焊接材料及焊割设备认可实验室和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金属材料认可实验室。
自改革开放以来,哈焊所承担了大量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促进焊接技术进步的行业服务任务,同时也承担了焊接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建设的任务。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建立相关的焊接科技产业示范基地。近年来对全所的生产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进一步整合,成立了特种焊条、焊剂及配套焊带作为主营产品的焊条焊剂事业部;以高纯实心焊丝作为主营产品的实心焊丝事业部;以高强钢及药芯焊丝作为主营产品的药芯焊丝事业部;以配套定型焊接专机及焊接机器人工作站作为主营产品的定型专机事业部,以为表面工程领域提供产品和技术服务的表面工程事业部。生产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石化、汽车、机械、冶金、桥梁、车辆、水电、核电设备和国防工程等的各个领域,服务对象遍及全国各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哈焊所不断加强国际间技术交流与合作研究,获得首批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与乌克兰巴顿电焊研究所合作成立了“哈尔滨巴顿焊接技术开发中心”,与英国焊接研究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爱迪生焊接研究所、日本大阪大学焊接研究所、法国焊接研究所、德国BAM研究院、澳大利亚乌仑贡大学、韩国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二十余个国家的大
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协作关系。
目前,哈焊所已发展成为集研究开发、产业化、质量检验、行业服务四大体系于一体的、具有综合优势的大型高科技企业。伴随着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哈焊所也将发展成为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国家级焊接技术研发中心,成为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
组织机构
发展历程
●1956年—1966年
1956年11月,成立了焊接工艺研究所筹备处。办公地点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楼内,归第一机械工业部工艺与生产组织研究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双重领导。1958年6月,撤销筹备处建立焊接研究所,1961年脱离哈尔滨工业大学领导关系,1965年7月,所改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机械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当时是我国唯一专门从事焊接研究的专业研究所。
建所初期,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时期,哈焊所以生产需要为课题,开展实用性的技术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有电渣焊工艺和摩擦焊技术研究和国防建设02专案、水轮机叶片耐气蚀堆焊、农业机械堆焊、不锈钢焊接攻关、水轮机分瓣转子工地拼焊及燃气轮机氩弧焊等重大研究项目,其研究应用波及全国。
1962年9月,成立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
1964年1月,创办了《国外焊接》杂志,为全国焊接工作者介绍了国外先进的焊接技术和理论。
1966年哈焊所派人参加了在荷兰举行的第19届国际焊接年会。
1966年,哈焊所完成了国内第一台6200千瓦燃气轮机转子氩弧自动焊,开创了我国汽轮机转子拼焊工艺。
19671976
这一期间,尽管研究工作遭到了十年浩劫的冲击和干扰,但也完成了一大批焊接材料的研制任务,并应用于许多重大工程。如:完成了国家重点工程超低碳不锈钢焊丝、焊带、镍基焊条等十二个项目的焊接材料研究任务;完成了从-40摄氏度至-196摄氏度低温钢焊接材料的研究工作,形成了产品系列;完成了军工课题的“09”工程“051”工程;完成成昆铁路跨度12米大桥16Mn钢栓焊桥梁的焊接系统;与哈尔滨锅炉厂合作建立国内第一条电站锅炉设省煤器蛇形管摩擦焊生产线。
19771998
在这期间,焊接材料中试基地及电子束焊接、水下焊接、机器人焊接等重要试验室相继建立起来,先后完成了重大科研项目并取得了重要科技成果100余项。1985年葛洲坝二、三江工程及其水电机组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0年热壁加氢小管内壁耐蚀层自动堆焊工艺及设备研究等8个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93年,摩擦焊焊接接头形变热处理的方法及装置等6个项目荣获国家发明奖。发表论文300余篇,采用国外先进标准40多个,获国家专利22项。
1985年和1987年先后成立了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焊接协会,两会秘书处设在哈焊所。逐步发展成了焊接行业中心。1985年10月7日由机械部授权在哈焊所建立机械工业部焊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1992年5月哈焊所提出了“高效优质焊接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议书”,1996年1月国家计委下发了关于高效优质焊接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19992007
1999年是哈焊所发展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哈焊所于1999年7月1日随同机械科学研究院转制为大型科技型企业,隶属于中央企业工委。面临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势,确定了“面对现实、树立信心、同心协力、背水一战”的四年工作思路。
大力推进产业化工作是转制的核心任务。1999年4月哈尔滨钎料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000年6月哈尔滨威德焊接自动化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成立。2001年4月哈尔滨威尔焊接有限公司成立。2002年对哈尔滨高智焊业有限公司重新调整。2002年7月机科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成立。从而完成了全所的产业组织机构的优化调整。
加强研发、技术咨询是转制的关键任务。2000年4月哈尔滨现代焊接技术发展中心成立,2000年9月哈尔滨南岗焊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成立;2002年被认定为省级孵化器。2000年7月经科技部批准焊接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成立;2002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2001年哈尔滨巴顿焊接技术中心成立,2002年经黑龙江省科技厅批准黑龙江中乌技术合作中心成立,2002年哈尔滨焊接研究所科研开发中心成立。
完善质检和行业服务是转制过程中必须重视的公益性工作。2000年组建了哈尔滨焊切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成立了焊接杂志社。
1999年和2001年哈焊所进行了两次行政改革,2001年成立了物业中心。1999年哈焊所向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了“建设哈尔滨焊接城”的建议,并纳入了哈尔滨市“十五”发展规划。2000年6月,威德公司申报的“焊接自动化系统集成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获得了国家计委批准。四年中“高效优质焊接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工程中心平房产业化基地于2001年投产,并于次年通过国家验收。
经过四年的努力,基本上完成了改企转制的中心任务,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对4个生产材料的公司和以自动化成套装备为主导产品的威德公司进行了重组,形成了材料、装备两大公司。
2004年将这两大公司调整为五个事业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