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
管理研究的要素

本文的研究对………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Tips:尽量不用成语、俗语、口头语及其它文学性较强的词语
3
提示概念和名词所表达的共同属性(即 内涵)的逻辑方法。
很多争论,包括学术争论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所使用的 概念的定义不统一。 在问题讨论之前,应该先把相关概念的定义界定清楚。
同意词界定法
闭户即关门
甲:我讨厌钞票,因为它很脏。 乙:如果是新钞票,就不脏了。 甲:虽然是新印的,其脏与旧的何异? 乙:新的跟旧的一样脏,怎么可能?
考察一组复合现象是由一组特定的情况产生的,除了现象的某一组成部分和某一个情况以外,已 知现象的其余组成部分是分别由其余情况产生的,于是可得出结论:某一情况是产生现象某一组 成部分的原因。
从一般到特殊
场合
1 已知
情况
ABCD
现象
abcd
例:
天文学家算出天王星的运行轨道,当运行到A点时 发生倾斜,已知是由甲星球吸引所致;当运行到B 点时发生倾斜,已知是由乙星球吸引所致;当运行 到C点时发生倾斜,已知是由丙星球吸引所致。当 运行到D点时也发生倾斜,但D点附近是否有星球, 起先不知道,但科学家(1845年法国天文学家勒 维烈)推测:D点附近必有一星球。果然,德国天 文学家加勒在1864年发现了这颗星球——海王星。
企业的产权不 明晰必然导致 经营效率不高
9
归纳法的分类
科学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 归纳法 不完全归纳法 科学归纳法 简单枚举法
通过考察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分析并找出 这些对象之所以具有某种属性的原因,以研究对 象内部的因果关系作依据,从而作出关于某类事 物的全部对象具有该属性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方 法,也叫判断因果联系的归纳法。
CIMS
管理学基础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课件

管理学基础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课件
目录
contents
管理学基础研究概述 管理学基础研究的核心内容 管理学基础研究的方法 管理学基础研究的实践应用 管理学基础研究的未来展望
01
管理学基础研究概述
管理学基础研究的定义与特点
管理学基础研究是对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其特点包括普遍性、综合性、实践性。
管理学基础研究对于推动管理理论发展、提高管理实践水平、促进组织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词
管理学基础研究是管理学科发展的基石,通过基础研究,可以不断推动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为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基础研究成果的应用也有助于提高管理实践水平,提升组织的竞争力和绩效。此外,管理学基础研究还有助于发现和解决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01
组织行为研究
主要探讨组织内部成员的行为、态度、价值观和决策过程,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和战略实施。
02
组织文化研究
关注组织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变革,以及文化对员工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影响。
组织行为研究
战略制定与实施
研究如何制定有效的战略,以及如何将这些战略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计划和组织绩效。
竞争优势
实证研究法
VS
通过对某一特定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点。
详细描述
案例研究法是一种针对特定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方法,主要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详细分析和解读,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点。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发现典型问题和解决方案,为理论构建提供实证支持。
总结词
案例研究法
详细描述
文献研究法是一种常用的管理学基础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查阅和分析文献资料,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和解释。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发现研究的空白和不足,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第二章 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

• 3.对变量属性结构描述,在研究工作中占据很大分量。 • 4.变量在各管理研究要素中处于中心地位
– 1)概念、名词等对于变量起到铺垫作用; – 2)假设、理论、分类,以变量为出发点,表述变量间的各类关 系; – 3)整个研究工作是用变量语言完成的,科学方法的实证、清晰、 客观,只有用具有可测量属性的变量语言才能达到要求。
第二章 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
1.3概念的观测
• 1.概念如果不可观测,就失去了其在科学中的意义; • 2.概念并非存在的实物,不可观测,但反应概念的心象集 合是可观测的。 • 3.研究中的观测对象可分为三类:
– 1)可直接观测的:苹果的颜色; – 2)间接观测的:通过登记表了解某人的性别、年龄; – 3)推测性的:这些对象不能直接或间接观测,而是在观测其他对 象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结果,如IQ评定。
第二章 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
5.3假设合理性判断
• 1.假设应建立在可靠的理论之上
– 1)任何假设都是现有理论的扩展和继续,不可能离开某种理论体 系去孤立地研究某项假设。 – 2)有价值的假设不是对过去理论的回避,更不是不承认,而是要 充分地掌握利用,不能与已证实的科学原理相违背。
• 2.假设应尽可能清晰和具体地表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
4.2变量与属性
• 1.变量与属性的概念密不可分,属于两个层次,变量包含 若干属性,属性总是依附于某个变量而言。 • 2.属性指客体的某种特征,变量是按逻辑归类的一组属性
– – – – 1)性别:男、女 2)年龄:老、中、青;少儿、成年;1~80岁; 3)开放度:1,~,100 4)年产量:10~1000台
– 人者,非禽兽也。 – 可作为判断之词,不成定义。
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研究报告

§1 概念
2 、概念“公用”,概念化过程“私有”
总之,概念是对所观测事物本质的抽象表 达,目的是简化思考,便于沟通,在一个 名词下对事物的各种形态作一素描。
有些概念与事实或对象很接近;有些概念 直接表达有困难,可从其他领域的语言中 借用;多数情况是:需要自己定义概念, 给出专门用语。
你我他定理:我是立场坚定的,你是不轻易为他 人折服的,他是花岗岩式的顽固脑袋。
将情绪语言还原为中性语言的简单但不精确的方 法是:删除形容词
中性语言和情绪语言各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文学 作品中缺少情绪语言可能导致毫无美感可言;科 技论文的美感则在于它严谨的逻辑性和精练的中 性语言。
第二章 第14张
第二章 第8张ຫໍສະໝຸດ §2 名词、术语名词乃为一个概念正名,名词要贴切表达概念。 象形文字和拉丁语系文字在唤起人们对概念联想
方面的作用不同。 概念一旦形成并有了名词之后,人们便暂时抛开
概念化过程的心象,而用名词、术语进行沟通但 不要忽视了人们对同一概念赋予不同心象的客观 事实。 心象因人而异,科学方法强调实证性,势必要为 概念设置一组规范的可观测的心象(可测的指 标),以反映此概念的特征。
由于概念本身并非实物,因此概念从本质上 说是不可观测的。事实上,所谓概念的可测 性是指反映与概念相关联事件的心象集合是 可观测的。
第二章 第5张
§1 概念
2 、概念“公用”,概念化过程“私有”
研究中观测的对象可概括为三类:可直接观 测的;可间接观测的;需推测的。
清晰概念的最终参照点必须依托于可直接观 测的事实和清晰的属性。
Economy based on knowledge ( 体现了主次关系) CEO(执行长,首席执行官) Meta-stable(次稳态,亚稳态,元稳态?)
2 管理研究要素

相同研究主题(概念)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性定义
论文中概念界定应该注意的问题
1、权威定义
2、对不统一的概念要明确作者的意见 3、对不同的读者群对概念作出相应的说明
4、新概念要严格定义
5、对约定俗成的概念可以不作解释:如英文 中的guanxi , guanxi-based business
第二类系统:直接对象包括人。如企业、 学校、医院、科室、班组等。 对第二类系统的研究,是管理科学发展的 非常重要的任务。
第二类系统的三个层面
宏观:国家/国际层面的群体行为的相关问题。
中观:国家内部法人、群体、团体层面的行为的 相关问题。
微观:个体行为的相关问题。 【如】 中、美学生租房
成功的管理学研究首先取决于:
我们如何清楚地概念化
他人如何适当地了解我们所使用的概念
概念化:不是一个采集花粉的过程,而是一 个酿造过程。 由于变量是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表示对象 某种特征的指标,可定量描述,因此管理科 学的理论/规律的表达方式,就进一步抽象成 了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 变量关系的合理性,首先取决于概念的正确 形成、合理表述和严格界定。
3.
例:某硕士论文的一个核心概念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 与工业园区的发展研究》
聚集经济
第三种表述: 第二种表述: 第一种表述:聚集经 济——使用广泛而抽象 聚集经济概念表达的是这样一种经济 聚集经济是指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分布上 的一个学术概念,产业 现象:或是产业的生产活动、或是贸 的集中现象,主要表现为相同(类似)产 簇聚、产业集群、产业 易与商业区的交易活动、或是其它与 业或互补产业在一个特定的、邻近地理区 区、企业集群等概念都 经济行为有关的生产性活动,在区域 位上的集中所形成的产业群或相互依赖的 属于聚集经济的范围。 上达到比较明显的集中倾向,并呈现 区域经济网络。如产业簇聚、产业集群、 产业区等 出一种地理性聚集的经济状态。
管理的要素和职能

管理的要素和职能管理是指规划、组织、分配、协调和监控资源以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
在所有组织中,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合理的资源利用和高效的管理流程实现目标,同时也负责组织内部的协调与沟通。
本文将重点探讨管理的要素和职能。
一、管理的要素1.以人为本管理的基础是人。
无论是一个小型的商业公司还是国际企业,都离不开人。
因此,以人为本是管理的首要要素。
在现代的商业和经济环境下,企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拥有的人才资源。
管理者应该在合理分配资源和制定计划的基础上,关注员工的需要,通过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来创造合适的氛围,从而鼓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计划计划是管理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素。
计划提供了一个框架和指南,以帮助管理者和员工了解和理解共同的目标,同时规定了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步骤和时间范围。
即使计划不是完美的,也比没有计划好得多。
有一个清晰的计划可以使管理者更好地指导员工,这在实现目标时非常重要。
3.组织组织是建立在计划基础之上的,它指的是确定目标和过程,设计每个部门和员工之间的互动,并利用所有可用资源来实现共同目标。
有效的组织创造了一个明确的、完整的、协调的管理体系,促进了沟通和协作。
在组织时,应考虑内部的资源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以提高企业的灵活性与应变能力。
4.领导领导是指通过积极的激励,借鉴经验并促进人员的演变,以建立和激发团队和个人的能力和动机,从而实现共同的目标。
领导不同于管理,管理可以让企业按预期的规定和计划运行,领导则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更高的目标。
通过领导力,管理者可以贡献更多,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5.控制控制是维持计划应用程序的最后一步,它指的是持续的监控和调整,以确保企业按照计划前进,并适应变化。
它允许管理者通过测量和比较实际进展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差距,根据运营数据制定新的决策和计划。
通过控制,可以识别出存在哪些问题,及时纠正,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生产力。
《管理学》中管理的要素

《管理学》中管理的要素
管理学是现代管理领域中的基础学科,研究企业或组织如何有效地实现目标,如何合理地运用资源,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学科。
管理学中的管理要素是指在企业或组织管理中必须考虑和应用的基本要素。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管理学》中管理的要素。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或组织管理的重要因素,它涉及到员工的招聘、训练、激励和离职等方面。
人力资源是企业或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为企业或组织的发展提供动力。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了企业或组织中至关重要的管理要素之一。
财务管理是企业或组织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涉及到企业或组织在资金运营、投资决策、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管理。
财务管理的目的是在保证企业或组织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资金的最大化利用。
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财务知识和分析能力。
市场营销是企业或组织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涉及到企业或组织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何开拓市场,如何提高品牌知名度等方面。
市场营销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或组织的销售增长和盈利增长。
战略管理是企业或组织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涉及到企业或组织如何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如何在过程中面对变化和风险,如何在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等方面。
战略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或组织在长期发展中具有竞争力。
总之,管理学中的管理要素是企业或组织管理中必须考虑和应用
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企业或组织的管理体系。
只有合理地运用这些管理要素,才能带领企业或组织走向成功。
管理研究方法论与分析

管理研究方法论与分析“方法论”是指处理问题的一般途径和程序,而“方法”指的是具体的做法。
管理研究方法论是指在管理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一般途径和程序。
按照一项管理研究活动的演进过程进行系统的介绍,主要是按以下五个阶段进行介绍:确定研究的基本要素、管理研究设计、数据观测和收集、数据分析、研究论文写作。
标签:管理研究;方法论;梳理1 管理研究活动的五阶段1.1 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确定阶段以博士(硕士)论文、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等形式反映管理研究成果,犹如构造建筑物离不开砖块、基石、支柱和连接件等基本构件,它需要一些基本要素,包括概念、假设、理论、分类等。
所以在进行一项研究活动前必须要确定这些基本要素。
1.1.1 概念概念是指人们思维的产物。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观测和感受到一群相关联现象具有某种共同属性即同一性,于是将这种共性构造成一个概念并冠以一个名词,供人们在沟通中使用。
然而,这个概念名词的本身并不存在,概念是通过概括和抽象而得到的。
管理研究要使用许多概念,如描述个人行为的“创造性”、“积极性”和“满意度”等,描述群体行为的“活力”和”凝聚力”等。
人们在听到像创造性这类概念时,大脑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涌现出与此概念相关的一组具体现象,心理学称此为思维心象。
人们通过一组心象形成概念的过程称作“概念化”过程。
1.1.2 定义定义的含义是提示概念和名词所表达的共同属性的一种逻辑方法。
在管理研究中,对概念和名词的定义需要做到清晰、确切,而且在同一研究中一以贯之,不得做随意的更换和置换。
1.1.3 变量变量是指具有可测性的概念,其属性在幅度的强度上的变化程度是可以衡量的。
可测性既是变量的特征,又是设置变量需要满足的要求。
另外,变量值间的关系需要在研究中进行明确。
1.1.4 命题和假设命题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关系的陈述。
而假设是命题的一种,是对某种行为、现象或事件做出的一种合理的、尝试性的并有待检验的解释。
提出假设之前必须查阅相关文献;假设必须建立在可靠的理论基础之上;要尽可能清晰和具体地表达变量值间的关系;必须是可以验证的;已经被证实的假设,其适用范围需要慎重设定。
管理研究方法-第二章 管理研究基本要素

7
操作型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
操作化就是给出操作型定义 许多概念代表的经验属性无法被直接观察到,如 “顾客满意”;研究者必须推论概念在经验上的存 在性。 操作性定义描述一组研究者可以遵循的程序,以建 立由概念所描述现象的存在性。当现象不能被直接 观察时,科学家就必须使用操作型定义。 操作型定义可以衔接理论-概念层次和经验-观察层次。 操作型定义就是要定义要做什么和观察什么。
X:实际观测值; T:真值; S:系统误差; R:随机误差,非系统的无法避免的误差.
当测量是完美的时候,X = T ,当测量次数越来 越多时,随机误差的影响就会减小。 系统误差有许多来源,比如测量缺乏稳定性信度, 就会影响到测量效度。
19
异质观察(heterogeneous observation)是 指在所有情形都相同的情况下,各种不同的 或异质观察要比一个或许多相近的观察,能 够提供更强而有力的证据。 两个应用这个原则的方式是:
三角校正法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以便确实掌握它的正确位置。 对管理人员的能力测评就是三角校正法的一个例子。
21
第五节 命题与假设:
命题(proposition):
指对某概念的描述,这种描述可根据观察现象,判別真伪 大多进行陈述式或数学式的推演,並不做实证 是由概念(或变量)构成的,以一种可检验的形式加以陈 述,并对变量之间的特定关系进行预测的命题。 当命题的建立系基于实证检验之目的,则谓之假说 假说具有试验与猜测的性质 若研究者提出研究假说,则必须进行实证
4
第二节 名词、术语
第3章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

.
7
第三章: 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
变量的类型:
从变量之间的关系角度,可分为:自变量、因变量、中介 变量、调节变量、外生变量、控制变量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 IV):A construct that exerts force on some other construct. (它是影响或决定因变量的变量, 是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原因与前提。)
内涵和外延是概念所具有的逻辑特征。 内涵是概念对事物的本质的反映。 外延是概念对事物的范围的反映。
成功的研究取决于:
我们如何清楚地概念化
他人如何适当地了解我们所使用的概. 念
2
第三章: 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
二 构念(construct):
构念的含义:
构念(construct)是研究者基于研究的需要,所想象创造的抽象概 念,其目的在于建立理论的基础,使现象关系可以更精确地表达 出来。
构念多由一组简单概念的结合产生,而且无法直接测量。
如满足感(构念)由一系列可以直接感觉的概念(价格、耐用性、 安全性、易操作性和外观美感等,再加上购买过程中店员的服务 态度和店方允诺的保修保退条件等)组成。
.
3
概念与构念之关系
最抽象
“工作兴趣”构念
?
“语言能力”构念
词汇 语法 拼写
“报告品质”构念
因果关系(causal relationship): (X→Y)如果变量X发生变化,变量Y也 随之发生变化,反之则不然,即一变量的变化明显地是由另一变量所引起。 其中X是Y的原因,Y是X的结果,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因果关系存在 的三个必要条件:第一,在时间顺序上先有因后有果;第二,变量之间有 真实的相关性;第三,变量之间的真实相关性不因为第三个变量存在而存 在。
管理研究方法论-第二章-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

Tuesday, January 14, 2020
制作:西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扈文秀
第二章 第9张
§2 名词、术语
规范心象并非是绝对的、任何场合都适用,但 在一项研究中要保持前后一致。
研究者要对自己使用的概念进行清晰地界 定(不一定要读者同意),并具有清晰的 “心象”,以便沟通和理解。
Tuesday, January 14, 2020
制作:西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扈文秀
第二章 第4张
§1 概念
2 、概念“公用”,概念化过程“私有”
总之,概念是对所观测事物本质的抽象表 达,目的是简化思考,便于沟通,在一个 名词下对事物的各种形态作一素描。
研究论文中关键名词的界定反映研究者的基本功。 研究者只需就一些关键的概念和名词赋予定义,因 为它们总是和论文的创新点或贡献之处相联系。对 于大部分名词则可以借助于辞海、辞典中的定义。
关键名词的定义要清晰,以便人们消除歧义, 进行 沟通,而不管读者是否完全赞同研究者的定义。
e.g. 殷海光曾举过的两人辩论钞票的例子(pp.50-
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概念和名词的表述随 意,以为自己对某概念的理解别人一定认同, 忽视了概念化过程的差异。
具体表现为:
同一概念前后用不同名词表示,或同一名词 前后属性不同(说明规范心象未明确)。
推出新名词而无后续内容(后续未用到)。 内容创新变成“名词”创新。
Tuesday, January 14, 2020
制作:西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扈文秀
第二章 第10张
§2 名词、术语
管理学的基本要素

管理学的基本要素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管理学的基本要素。
你知道吗,管理学这东西啊,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就拿我前段时间组织的一次家庭聚会来说吧,那可真是让我深深体会到了管理学的重要性。
首先呢,计划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要素。
在筹备家庭聚会之前,我得先想好都邀请哪些人吧,这就是确定目标。
然后得安排好时间,是周末呢还是节假日,大家都比较有空。
还要想好聚会的地点,是在家里还是去外面的餐厅。
这一系列的思考和安排,就是在做计划。
就像建房子得先有蓝图一样,没有一个好的计划,聚会可能就会乱成一团糟。
我一开始就差点没计划好时间,差点和我表弟的足球比赛时间冲突了,还好及时调整,不然他来不了,聚会可就少了很多乐趣啦。
接着是组织,这也很关键哦。
确定了聚会的相关事宜后,我得开始组织分工啦。
我让妈妈负责准备美食,她厨艺好,做出来的菜肯定能让大家大饱口福。
爸爸就帮忙布置场地,把家里收拾得温馨漂亮些。
我呢,负责联系亲朋好友,确保大家都能收到邀请并且知道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这就像一个乐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只有组织得好,才能演奏出美妙的乐章。
要是组织不好,妈妈可能会手忙脚乱地准备食物,爸爸也不知道该怎么布置,那聚会的氛围可就大打折扣了。
然后是领导,在聚会过程中,我得充当一个小小的领导者角色。
比如大家聊天聊得有点冷场的时候,我就得想办法活跃气氛,讲个笑话或者提起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
当出现一些小分歧,比如关于看什么电视节目或者玩什么游戏的时候,我要协调大家的意见,让每个人都能开心参与。
这就像一个船长,要带领大家朝着愉快的方向前进。
有一次,大家对于玩扑克牌还是打麻将意见不一,我就提议先玩一会儿扑克牌,然后再玩麻将,这样就皆大欢喜啦。
最后是控制,要随时关注聚会的进展情况,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比如食物够不够吃,饮料够不够喝,大家玩得开不开心等等。
如果发现食物快没了,就得赶紧想办法补充;要是有人觉得有点无聊,就得调整活动内容。
管理研究基本理论

2 名词、术语
2.1 名词 2.2 术语 2.3 翻译名词 2.4 中性名词
Logo
2.3 翻译名词
研究论文总是要参考外文文献的,因此对翻译名 词的正名、理解和运用要慎重。 举例来说
context(上下文,
来龙去脉? 情境) pay-off(支付? 得失,类似的trade-off) function(函数,功能? ) Proletarian(无产者?城市无产者)
Logo
Logo
1.3.1 原型说
• ①鸟------鸽子(大多不会想到企鹅或鸵鸟) • 所以,人对一个概念的理解不仅包含着原型,而 • • • • •
且也包含维量. ②维量(范畴成员代表性的程度),它表明同类 个体的容许的变异性,也即其他个体偏离原型 的容许距离. ③概念的构成因素: 原型或最佳实例 范畴成员代表性的程度 这两个因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原型起着核 心的作用.
Logo
2 名词、术语
2.1 名词 2.2 术语 2.3 翻译名词 2.4 中性名词
Logo
2.2 术语
各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术语可以是词,也 可以是词组,用来正确标记生产技术、科学、艺 术、社会生活等各个专门领域中的事物、现象、 特性、关系和过程。 例如传播媒体或称“传媒”、“媒体”或“ 媒介”,指传播信息资讯的载体,即信息传播过 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 切形式的物质工具;194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的《 战后公共图书馆的准则》一书中首次使用作为术 语。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
Logo
目录
1 概念 2 名词、术语 3 定义 4 变量
5 命题和假设
6 理论 7 推理 8 分类
第3章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

安全性、易操作性和外观美感等,再加上购买过程中店员的服务 态度和店方允诺的保修保退条件等)组成。
3
概念与构念之关系
最抽象
?
“工作兴趣”构念
“语言能力”构念
词汇 语法 拼写
“报告品质”构念
打字误差
格式精確度打字速度
最具体
4
第三章: 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
关于构念的例子:
一个博士生在其毕业论文“中国手机用户选择短信沟通媒介 的影响因素研究”中,想探测“沟通任务类型”这个构念对 手机用户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的调节作用是否存在。 “沟通任务类型”作为一个新的变量,在以往的研究中还没 有形成测量指标。因此,该生自己研制量标。 “沟通任务类型”(1)我愿意给别人节日祝福;(2)我愿 意在特殊日子给别人祝福;(3)节日里,我愿意问候一些很 久不联系的朋友。 最后,该生没有发现“沟通任务类型”对使用意愿和使用行 为的调节作用。 5 可能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9
研究架构范例
Control Variable
IV
DV
IV DV
Moderating Variable
IV
Mediating Variable
DV
IV
DV
10
第三章: 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
变量之间的关联性质:相关关系、因果关系、虚无关系
相关关系(Correlational relationship):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如果变量X发生变化,变量Y也随之发生变化,并无根据认定这种变化是由 另一变量所引起的,那么就可以说两个变量具有相关关系。 因果关系(causal relationship): (X→Y)如果变量X发生变化,变量Y也 随之发生变化,反之则不然,即一变量的变化明显地是由另一变量所引起。 其中X是Y的原因,Y是X的结果,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因果关系存在 的三个必要条件:第一,在时间顺序上先有因后有果;第二,变量之间有 真实的相关性;第三,变量之间的真实相关性不因为第三个变量存在而存 在。 虚无关系(null relationship):表示两个变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管理问题分析的必备要素

管理问题分析的必备要素管理问题分析的必备要素管理问题的分析水平也不是一天就可以炼成的,而是需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分析问题”的方法与经验。
要想获得较为准确结论,在两个方面是必要的。
1、充足的信息没有信息,什么都谈不了,什么结论都只是捕风捉影,没有说服力。
就像是一张藏宝图,如果被撕成10块,只是得到其中的一、两块是很难推测出图之全貌的,得到块数越多,就越可能获得更准确的藏宝地址。
信息不分企业内、外,也不分经济、政治、军事,更不分秘密、公开,只要是与分析事件有关,就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然而,有时我们并没有办法得到比较全面的信息,每个企业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或者是高层的信息基层人员无权知晓,或者是基层的信息高层人员没有沟通获取。
这就要求分析者必须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所需信息。
充足的信息是准确得到分析结论的必要条件。
2、恰当的思维方式人们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不是形成后就保持稳定不变了的,它往往是伴随着实践,不断趋向合理化。
当某种思维方式总是取得成功时,大家就会把这种思维方式固化下来,人也会越来越趋向成熟、稳重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愿意就事论事,有人愿意挖掘事物本质,有的人愿意浮想联翩,去寻找事物间的关系。
一般来讲,分析问题就是要找到事物的本质,就要找到制约事物发展的关键要素;当然,极个别时候也会就事论事,关键在随着经验的增长,人们就会做出越来越正确的判断。
只要我们有能力把握好这个分寸,分析管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就具备了。
如果恰当的思维方式不仅可以用于企业管理问题的分析,即使是家庭、邻里、朋友间的关系也完全可以用它来分析。
五、分析过程尤其是像分析问题这样的工作,绝对不会有标准化的分析过程,不会规范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应该如何,这里所展示的分析过程,只是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1、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我们不要认为信息只是数据,数据只是众多信息中的一部分而已,事实上,只要与这件事情有关的任何细节都是信息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新理论并非指发现个别新概念或命题,更不是使用一 两个时髦的新名词,而是若干新的概念和命题的组合,也 可能是若干新的概念与原有的概念和命题组合在一起,使 得原来未曾发现的现象之间的关联得以连通。
10/19/11
吴建祖博士
13
模型研究中的类似概念
公理(postulation):理论推演的基点,不需要 检验。 定理(theorem):公理推导出来,可以由经验 检验和证实。 设定(assumption):不需要检验的而且逻辑上 承认的假设。
人们在听到一个新概念时,大脑中自觉或不自觉 地会涌现出与此概念相关的的一组具体现象,心 理学称之为心像(mental image)。 人们通过心像形成概念的过程称作概念化 (conceptualization)过程。
10/19/11 吴建祖博士 3
名词、术语
概念正名
一个概念必然有一个名词加以表达,以便书面和口头 交流。
10/19/11
吴建祖博士
6
构念
在研究中,人们除了使用从可感觉的具体事物抽 象出来的概念,还使用另一类概念,这样的概念 其所指的特征不能直接观察到,只能在前一类概 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产生。 根据研究需要构建出的更为一般的概念称为构念 (construct)。
10/19/11
吴建祖博士
7
构念的特征
• 注:“区位”在这里是指比个体大的群体、集合或体系。
简化主义(reductionism):用一组特别的、狭窄的概 念来看待和解释所有事物。——分析的扩大化
10/19/11
吴建祖博士
16
时间维度
截面(横向)研究(Cross-sectional)
在某一时刻点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的研究
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10/19/11
吴建祖博士
21
假设树
假设树
假设树是研究工作中创新点(contributions)的结构化 表述形式。 任何一层的假设表述应该是假设的形式,即变量和变 量关系的语句。 下层假设一定要支持上层次的假设
• 最高层次:研究工作价值 • 最低层次:操作性假设 • 中间层次:研究设计的逻辑框架
同期群研究 1990 2000 21-30 21-30 31-40 31-40 41-50 41-50 51-60 51-60 表示比较
10/19/11 吴建祖博士
同组(panel)研究 1990 2000 21-30* 21-30 31-40* 31-40* 41-50* 41-50* 51-60* 51-60* *表示同一组个人
19
假设的提出
理论 情境(context) 前人的研究
10/19/11
吴建祖博士
20
假设的提出
什么是好的假设
能够证伪(falsifiable) 具有理论上的重要性(theoretically important) 具备实践上的重要性(practically important) 简洁(simple) 繁衍性(fertile) 有趣(interesting)
10/19/11 吴建祖博士 22
管理研究步骤
10/19/11
吴建祖博士
3
管理研究设计过程
10/19/11
吴建祖博士
5
问题辨析
研究的三个目的
探索
• 探索性研究试图对现象有一个初步的、粗略的了解。
描述
• 描述性研究精确地测量并报告研究总体或现象的特征。
解释
• 解释性研究探讨并报告研究现象各层面之间的关系。 • 如果说描述性研究要回答“是什么”,解释性研究则试图回答 “为什么”。
假设是探究客观真理的桥梁。检验假设、修改假设、 完善假设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认识真理和发展真理的 过程。
假设是待检验的命题,构成研究主题。
10/19/11
吴建祖博士
11
命题
命题(proposition)是对两个或以上概念之间关 系的陈述。
命题的语言表达形式是一个非真即伪的陈述句。
假设是有待验证的命题,而命题是人们对观察资 料经过思考做出判断的结果。换句话说,假设和 命题的内涵和表达形式是一样的,只是假设尚待 论证和验证。 从研究的角度看,假设更重要。
管理研究方法论
第三讲 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
吴建祖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
管理研究包含一些基本要素
概念、构念、变量 假设、命题、理论 推理和分类
这些要素就如同构成建筑物的砖块、基石、支柱、 连接件等,是建立管理理论大厦所必不可少的。
10/19/11
吴建祖博士
2
概念
概念
建构理论的基本单位 现象的抽象 一类事物属性的主观反映(心像) 由定义构成
context-bound
定义表述
被定义之物=种差+属名 种差(differentia):指该名词和同类中其它名词的质的 差异。 属(genus):名词所属的范围。
10/19/11 吴建祖博士 5
概念定义常见的问题
回避和模糊 以例子代定义 种差被忽略或描述不当 属被忽略或选择不当 采用否定词 冗长和啰嗦
归纳推理指从具体事实到抽象理论的过程,从数据和 证据出发推出结论。 演绎推理指从抽象理论到具体事实的过程,它的结论 必然能从前提推衍出来,如前提为真则结论为真。
10/19/11 吴建祖博士 15
研究的逻辑和推理
10/19/11
吴建祖博士
16
研究的逻辑和推理
10/19/11
吴建祖博士
17
分类
构念是研究者构造出来的 构念是抽象的、不可直接观察的 构念是与理论和模型相联系的 构念应该是清晰而明确的。
10/19/11
吴建祖博士
8
变量
变量是概念和构念在定量分析架构中的对应形式。 变量是管理研究中的核心要素,管理研究的科学 方法必须使用变量语言。 变量必须是可测量的。
10/19/11 研究事件随时的变化和动态过程 三类纵向研究
• 趋势(trend):某类对象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 同期(cohort):同类型人群,不一定是同样的人 • 追踪(panel):也称同组,同样的人群,随时间变化
10/19/11
吴建祖博士
18
时间维度
横向调查 1990 21-30 31-40 41-50 51-60 趋势研究 1990 21-30 31-40 41-50 51-60 2000 21-30 31-40 41-50 51-60
10/19/11
吴建祖博士
22
假设树
10/19/11
吴建祖博士
23
吴建祖博士
9
变量
变量(variable)→属性(attributes)→尺度(scale) 变量语言(日常用语→ 学术语言)
例如,Journal和Magazine的差别
变量间的关系
相关、因果、无关
10/19/11
吴建祖博士
10
假设
假设(hypothesis)亦称假说,它是对未知的客 观事物所作的尚未经过实践检验的假定性设想或 说明。换言之,假设是有待检验的尝试性判断。
10/19/11
吴建祖博士
20
因果关系
通过引入其它控制变量(先导的或者中介的)来理解 两个变量的关系
自变量
检验变量
中介性的检验变量
因变量
“自”变量 检验变量
“因”变量
先导性的检验变量
10/19/11 吴建祖博士 21
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的详细模式(范式)The elaboration model
净关系与原有关系 的比较
相同关系 较小或消失 分裂*
检验变量
先导 复证 辩明 标明 中介 复证 阐明 标明
*一种净关系与原有关系相同或较之更大,而另一净关系较原有关系更小或为零
复证(Replication):净关系和原有关系相同
辨明(Explanation):描述一个虚假关系 阐明(Interpretation):不否定原有因果关系,澄清运行过程 标明(Specification):详细说明原有关系发生的不同情景
论文中易出现的问题
同一名词,前后代表不同的属性。 提出新名词而无后续内容 内容创新变成名词“创新”
翻译名词
多少会打折扣 最好看原著,至少做到中英对照。
10/19/11 吴建祖博士 4
定义
定义:是提示概念和名词所表达的共同属性(即 内涵)的逻辑方法。 不存在绝对、唯一的最佳定义
10/19/11
吴建祖博士
14
推理
推理是从命题出发,逻辑地推出另一个命题。 推理过程涉及一组结构化的命题,这组命题常分 两类:前提和结论。
如果一个命题是以同一推论框架中其它命题为基础衍 生而来的,则此一命题称为此推理中的结论,而其它 命题为此一结论提供证据和理由,称为前提。
推理分归纳和演绎两类
定义(内涵) →分类(外延)
符合此种差的事物
作用
是研究的主要工作和内容 是深化研究的一种途径 是研究是否具有逻辑性的标志
分类规则
完备性 准则的唯一性 独立性 不能跳跃逻辑等级
10/19/11 吴建祖博士 18
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某个变量的属性变动引起另外一个变 量的属性变动,是研究的核心。 解释模式
新理论的出现源于提出新的假设,新的假设经过验证 便和若干已有的命题一起形成一种新的理论。
10/19/11 吴建祖博士 12
理论
理论(theory)是一组结构化的概念、定义和命题,用来 解释和预测现实世界的现象。 理论由三个要素组成:
概念框架 说明各种特性或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组命题 相关的实践和理论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