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问许敬宗曰

合集下载

唐太宗问许敬宗

唐太宗问许敬宗

唐太宗问许敬宗【原文】唐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唯卿最贤,人有议卿非者,何哉?”敬宗对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恶其光辉,天地之大尤憾而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和众口是非,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说。

君听臣受戮,父听子遭诛,夫妇听之离,朋友听之绝,亲戚听之疏,乡邻听之别。

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谁人面前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太宗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选自《贞观政要》)【译文】唐太宗问许敬宗说:“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许敬宗回答说:“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

无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令每个人满意,何况我一个普通人呢?我没有用肥羊美酒去调和众口是非,况且,是非之言本不可听信,听到之后,也不可传播。

君王盲目听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杀戮;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可能要遭受诛杀;夫妻听到谗言,可能会离弃;朋友听信谗言,可能会断交;亲人听到谗言,可能会疏远;乡邻听信谗言,可能会生分。

人生有七尺高的身躯,要谨慎对待听到的传言,舌头上有龙泉剑,杀人不见血。

哪个人在人前没有说过别人?哪个人背后不被别人评说?”唐太宗说:“你讲得很好,我会记住的!”【小议】这是《贞观政要》中所记载的一个片段,这段对话被刻在陕西耀州药王山庙旁的一块石碑上。

唐太宗认为许敬宗是百官中最贤良的一个。

然而,在群臣中,仍有人说许敬宗的坏话,于是,君臣之间便有了这样的一番对话。

面对君王的疑问,许敬宗的回答可谓妙极。

许敬宗并没有直接为自己辩解,而是用“春雨”和“秋月”的自然现象来比喻人生,从而使唐太宗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在今天,许敬宗的这番话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旧唐书·许敬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许敬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许敬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旧唐书·许敬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旧唐书·许敬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旧唐书·许敬宗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原文:许敬宗,杭州新城人,隋礼部侍郎善心子也。

其先自高阳南渡,世仕江左。

敬宗幼善属文,举秀才,授淮阳郡司法书佐,俄直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

善心为宇文化及所害。

敬宗哀请得不死,流转投于李密,密以为元帅府记室。

太宗闻其名,召补秦府学士。

贞观八年,累除著作郎,兼修国史,迁中书舍人。

十年,文德皇后崩,百官缞绖。

率更令欧阳询状貌丑异,敬宗侮笑自如,为御史所劾,左授洪州都督府司马。

十九年,太宗亲伐高丽,皇太子定州监国,敬宗与高士廉等共知机要。

中书令岑文本卒于行所,令敬宗以本官检校中书侍郎。

太宗大破辽贼于驻跸山,敬宗立于马前受旨草诏书,词彩甚丽,深见嗟赏。

高宗即位,代李义府为中书令,任遇之重,当朝莫比。

册拜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并依旧监修国史。

乾封初,以敬宗年老,不能行步,特令每朝日乘小马入禁门至内省。

敬宗自掌知国史,记事阿曲。

初,虞世基与敬宗父善心同为宇文化及所害,封德彝时为内史舍人备见其事因谓人曰世基被诛世南匍匐而请代善心之死敬宗舞踣以求生人以为口实敬宗深衔之,及为德彝立传,盛加其罪恶。

敬宗嫁女与左监门大将军钱九陇子,九陇本皇家隶人,敬宗贪财与婚,乃为九陇曲叙门阀,妄加功绩。

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宗所修者,颇多详直。

自贞观已来,论次诸书,自晋尽隋,皆总知其事,前后赏赉,不可胜纪。

威亨元年,抗表乞骸骨,诏听致仕,俸禄如旧。

三年薨,年八十一。

高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诏文武百官就第赴哭,陪葬昭陵。

文集八十卷。

谥曰“恭”。

(节选自《旧唐书·许敬宗传》)译文:许敬宗,杭州新城人,是隋代礼部侍郎许善心的儿子。

他的先祖从高阳南渡,世代在江左为官。

敬宗年幼时擅长写文章,被荐举为秀才,朝廷授任敬宗为淮阳郡司法书佐,不久在谒台值班,奏通事舍人事。

简评许敬宗的政治生涯及为官之道

简评许敬宗的政治生涯及为官之道

简评许敬宗的政治生涯及其为官之道许敬宗,字延族,杭州新城人。

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卒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

他于隋朝大业年间登上政治舞台,历任淮阳郡书佐、通事舍人、瓦岗军的元帅府记室、唐朝的著作郎、中书舍人、中书侍郎、太子右庶子、银青光禄大夫、礼部尚书、太子宾客、中书令、光禄大夫、宰相等职。

他的一生经历了隋朝文士、秦府学士、贞观文臣、高宗重臣、武后宠臣一系列的转变,作为一个官员,许敬宗沉浮宦海数十载,位极人臣,并最后得以善终,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本文试从许敬宗的政治生涯及其为官之道入手,对许敬宗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

一、许敬宗的政治生涯纵观许敬宗的政治生涯,大致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公元605—621年,是许敬宗政治生涯的第一个阶段。

据史书记载:“敬宗幼善属文,大业中举秀才中第,调淮阳书佐,俄直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

”【1】(卷223上列传148上P4801)大业年间(605—616),许敬宗就凭借自己的才华步入仕途,并且开始做一些掌管诏命以及呈奏案章等事务。

然而隋朝末年, 隋炀帝荒淫无度,大兴土木,还不断发动对外战争,导致整个国家民不聊生, 农民起义遍及全国。

隋炀帝本人还只喜欢听好听的,甚至处罚一些谏臣,致使朝风日下。

武德初年,“隋炀帝至江都,荒淫益甚”【2】(卷185唐纪1 P2228)他也认识到隋朝将要灭亡,“又尝引镜自照,顾谓萧后曰:‘好头颈,谁当斫之!’”【2】(卷185 唐纪1 P2228)此时的隋朝气数已尽,就在这一年,许敬宗的父亲许善心又被宇文化及杀害,当此之时,许敬宗作为一乱世文人,国难家难当头,他投靠当时的起义军瓦岗军,依然从事自己的本行,与魏徵一起在瓦岗军首领李密那里作元帅府记室。

瓦岗军失败后,许敬宗投降唐朝,由于文采出众,武德四年(621年),三十岁的许敬宗被李世民召为幕下之宾,与虞世南、房玄龄、杜如晦等并称为“秦府十八学士”。

在许敬宗政治生涯的第一个阶段,他经历了从隋末到唐初的政局演变,也从一个乱世文人转变为秦府的学士,成为唐太宗平天下、入东宫、治国家的重要助手之一。

唐太宗自夸古文

唐太宗自夸古文

唐太宗自夸古文如下: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人言天子至尊,无所畏惮。

朕则不然,常畏天地之生物,每念成形之有识。

又闻明者虽富强而必惧于应咎,愚者虽贫弱而必乐于见祸。

岂得以富强而遂怠其所守,贫弱而须求于天意乎?是以励精图治,欲劳于万民,庶几以此知其过。

故每临朝未尝不以此为念也。


唐太宗的这段话表明了他的谦虚和谨慎,他认识到自己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因此他必须时刻保持警觉,以避免做出错误的决策。

他强调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遵循自然法则。

这种思想在当时是很有前瞻性的,也为后世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总之,这段话展现了唐太宗作为一个英明领导人的风采,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领导者的要求和期望。

中国史学名著《贞观政要》原文·注释及译文「卷二·直谏(附)」

中国史学名著《贞观政要》原文·注释及译文「卷二·直谏(附)」

中国史学名著《贞观政要》原文·注释及译文「卷二·直谏(附)」《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

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争议、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同军政思想,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

直谏(附)【原文】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①郑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绝姝②,当时莫及,文德皇后③访求得之,请备嫔御④,太宗乃聘为充华⑤。

诏书已出,策使未发。

魏徵闻其已许嫁陆氏,方遽进而言曰:'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

自古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为心,故君处台榭,则欲民有栋宇⑥之安;食膏粱,则欲民无饥寒之患;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之欢。

此人主之常道也。

今郑氏之女,久已许人,陛下取之不疑,无所顾问,播之四海,岂为民父母之道乎?臣传闻虽或未的,然恐亏损圣德,情不敢隐。

君举必书,所愿特留神虑'。

太宗闻之大惊,手诏答之,深自克责,遂停策使,乃令女还旧夫。

左仆射房玄龄、中书令温彦博、礼部尚书王珪、御史大夫韦挺等云:'女适陆氏,无显然之状,大礼既行,不可中止'。

又陆氏抗表云:'某父康在日,与郑家往还,时相赠遗资财,初无婚姻交涉亲戚'。

并云:'外人不知,妄有此说'。

大臣又劝进。

太宗于是颇以为疑,问徵曰:'群臣或顺旨,陆氏何为过尔分疏'?徵曰:'以臣度之,其意可识,将以陛下同于太上皇'。

太宗曰:'何也'?徵曰:'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

处俭时为太子舍人⑦,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

陆爽⑧以为陛下今虽容之,恐后阴加谴谪⑨,所以反复自陈,意在于此,不足为怪'。

太宗笑曰:'外人意见,或当如此。

一段君臣对话

一段君臣对话

一段君臣对话
一段君臣对话
唐太宗问许敬宗: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
许敬宗回答: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

无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令每个人满意,何况我一个普通人呢?我没有用肥羊美酒去调和众口是非,况且,是非之言本不可听信,听到之后,也不可传播。

君王盲目听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杀戮;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可能要遭受诛杀;夫妻听到谗言,可能会离弃;朋友听信谗言,可能会断交;亲人听到谗言,可能会疏远;乡邻听信谗言,可能会生分。

人生有七尺高的身躯,要谨慎对待听到的传言,舌头上有龙泉剑,杀人不见血。

哪个人在人前没有说过别人?哪个人背后不被别人评说?
唐太宗说:“你讲得很好,我会记住的!”
的确,一个人若想取悦于每个人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凡事依正道而行,无愧于心,别人说长道短,无须理会。

只要自己路走得直,无愧于心,完全不必去理会他人的评说。

唐太宗问许敬宗

唐太宗问许敬宗

《唐太宗问许敬宗》鉴赏【原文】唐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人有议其非者,何也?”敬宗对曰:“春雨如膏,滋生万物,农民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普照四方,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恶其辉光,天地大尚不可满足人愿,何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难调众人之口,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信,君听臣遭戮,父听子遭诛,夫妇听之离,亲戚听之疏,乡邻听之绝,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

太宗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

【今译】唐太宗问许敬宗说:“我看大臣之中,只有你德才兼备,但有人却不这样认为,这是为什么呢?”许敬宗回答说:“春雨像油一样珍贵,农民喜欢它对庄稼的滋润,但是走路的人却厌恶它在路上产生了泥泞。

秋天的月亮像镜子一样,漂亮的女子喜欢它有明亮的光辉能够用来欣赏,但是盗贼却怨恨它的光辉。

普天之下,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叹,何况我呢?我没有山珍海味来调节别人的口味,因此别人说三道四不能听,即使听了也不能相信。

皇帝如果听信了类似的话,无故的大臣就要遭到杀害,作为父亲听信了类似的话就会把儿子杀死,夫妻之间听信了类似的话就要离婚,朋友之间如果听信了类似的话就会分手,乡邻之间听信了类似的话就会相互疏远,亲戚之间如果听信了类似的话就会断绝来往。

堂堂七尺男子汉,需要提防的是三寸不烂之舌,有些人的舌头像龙泉宝剑一样,说出来的话杀人不见血。

”皇帝听后说:“你说的话很有道理,我应当认识到这一点。

”【鉴赏】太宗问许敬宗:“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有言非者何也?”意为:我看这么多官员中,只有你最好,可是有人说你不好,这是为什么呢?”许敬宗对这个问题回答的很妙:“春雨如膏,滋长万物,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普照四方,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恶其光辉,天尚不能尽遂人愿,何况臣呼?”这就是说,春雨那么好,农民喜欢它,可行人却因路滑难走而厌恶它;秋月那么好,像镜子一样,漂亮的女子喜欢它有明亮的光辉能够用来欣赏,但是盗贼却怨恨它的光辉。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唐人吴兢的《贞观政要》,其中记载:“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

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归谏。

”想一想觉得很有趣,唐太宗威武庄重,不怒自威,经常让臣子手足无措,噤若寒蝉。

为了防止断了谏言之路,在臣子奏事的时候,他就主动换上一副笑脸,听取批评之言,从而了解自己施政的得失。

并且用“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的话鼓励臣子上谏。

唐太宗纳谏的故事唐太宗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

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

唐太宗非常生气,要杀那位养马的官人。

皇后劝谏说:'以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怨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

'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

陛下您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他对大臣房玄龄说:'皇后用平常的故事来启发影响我,确实很有益的。

'魏征主张取信于民,不要朝令夕改,让人无所适从。

唐朝原定18岁的男子才能参加征兵服役。

一次,为了多征兵巩固边境,唐太宗要求16岁以上男子全部应征,魏征坚决不同意。

他说:“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是杀鸡取卵的做法。

兵不在多而在精,何必为了充数,而把不够年龄的人也弄来呢?况且这也是失信于民。

”唐太宗问自己是否有失信于民的事,魏征举了三个例子。

太宗虽然觉得言词尖刻,难听刺耳,但心中仍很高兴,认为魏征忠于朝廷,是以精诚之心辅佐自己以信义治国。

于是便下令停止执行征召中男入伍。

一段经典的君臣对话,多忙都要看_人生感悟

一段经典的君臣对话,多忙都要看_人生感悟

一段经典的君臣对话,多忙都要看_人生感悟
唐太宗问许敬宗:
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
许敬宗回答:
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

无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令每个人满意,何况我一个普通人呢?我没有用肥羊美酒去调和众口是非;况且,是非之言本不可听信,听到之后,也不可传播。

君王盲目听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杀戮;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可能要遭受诛杀;夫妻听到谗言,可能会离弃;朋友听信谗言,可能会断交;亲人听到谗言,可能会疏远;乡邻听信谗言,可能会生分。

人生有七尺高的身躯,要谨慎对待听到的传言,舌头上有龙泉剑,杀人不见血。

哪个人在人前没有说过别人?哪个人背后不被别人评说?
唐太宗说:“你讲得很好,我会记住的!”
的确,一个人若想取悦于每个人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凡事依正道而行,无愧于心,别人说长道短,无须理会。

人若悟到这一点,自然就省却了许多的烦恼。

这是许敬宗智慧的地方,也应该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人处世的借鉴和参照。

只要自己路走得直,无愧于心,完全不必去理会他人的评说。

《淮南子·汜论训》原文及翻译译文

《淮南子·汜论训》原文及翻译译文

《淮南子·汜论训》原文及翻译译文《《淮南子·汜论训》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淮南子·汜论训》原文及翻译译文《淮南子·汜论训》原文及翻译淮南子原文: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热蚊䖟,圣人乃作,为之筑土构木,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

为鸷禽猛兽之害伤人,而无以禁御也,而作为之铸金锻铁,以为兵刃。

猛兽不能为害。

故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困其患,则造其备。

人各以其所知,去其所害,就其所利。

常故不可循,器械不可因也,则先王之法度,有移易者矣。

鲁昭公有慈母而爱之。

死,为之练冠,故有慈母之服。

阳侯杀蓼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

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末世之事,善则著之。

是故礼乐未始有常也。

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

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

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注释:【1】䖟,读“mǎng”,虫咬。

译文:古时候人住在水乡和洞穴之中,冬天则经不住霜雪雾露的侵袭,夏天则挡不住暑热和蚊虫叮咬,于是圣人就行动起来,给他们垒土架木,筑成屋舍,上面是梁下面是檐,用来遮风挡雨,躲避寒暑,而百姓得到安居。

因为凶禽猛兽伤害人,人无法防御抵抗,便因此熔化金属打制铁器,铸成兵器、刀具,这样猛兽就不能再危害百姓了。

所以百姓迫于困难,就要求得到生存的方便;被祸害困扰,就要制造相应的防卫工具。

人们各自凭着他们所具有的智慧,去避免遇到祸害,而靠近对他们有利的事情,因此常规不能一成不变地去因循,器械也不能够因循不变,那么先王留下的法度,也有可变的地方。

鲁昭公对抚养自己的慈母十分敬爱,她去世以后,为她服丧一年,所以就有了为慈母守孝的规定。

《新唐书·杜牧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杜牧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杜牧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杜牧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新唐书·杜牧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杜牧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牧,字牧之,善属文。

第进士,复举贤良方正。

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__。

擢监察御吏,移疾分司东都,以弟耾病弃官。

复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是时,刘从谏守泽路,何进滔据魏博,颇骄蹇不循法度。

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术,复失山东,钜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

宰相李德裕素奇其才。

会昌中,黠戛斯破回鹘,回鹘种落渍入漠南,牧说德裕不如遵取之,以为:“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

今若以仲夏发幽、并突骑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举无类矣。

”德裕善之。

会刘稹拒命,诏诸镇兵讨之,牧复移书于德裕,以“河阳西北去天井关强百里,用万人为垒,室其口,深壁勿与战。

成德军世与昭义为敌,王元达思一雪以自奋,然不能长驱径捣上党,其必取者在西面。

今若以忠式、武宁两军益青州精甲五千、宣润弩手二千,道绛而入,不数月必覆贼巢。

照义之食尽仰山东赏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虑袭取。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

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

改吏部,复乞为湖州刺史。

逾年,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

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

牧亦以疏直,时无右援者。

从兄悰更历将相,而牧困踬不自振,颇怏怏不平。

卒,年五十。

初,牧梦人告曰:“尔应名毕。

”复梦书“皎皎白驹”字,或曰“过隙也”。

俄而炊甑裂,牧曰:“不祥也。

”乃自为墓志,悉取所为文章焚之。

2016年高考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技巧

2016年高考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技巧

• 5、察对话:文言文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 云、 言” • 6、明修辞:对仗工整,常用对偶、排比、反复、 对比、顶真,句式整齐,多为四六句 • 7、明总分:准确判断文段的总分关系 • 8、懂常识、古代文化常识:谥号、称谓、年号、 • 地名、年龄、官职
③修辞断句法:
文言文是比较讲究修辞技法的—— 顶真、排比、对偶、是文言

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 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 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 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 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 容,予不暇多记也。 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 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 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 之功也
唐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唯卿 最贤,然有人言其卿之非者,何也?” 敬宗 对曰:“春雨如膏滋生万物农夫喜其润泽行 者恶其泥泞秋月如镜普照四方佳人喜其玩赏 盗贼恶其辉光。天地之大,人犹憾焉,何况 臣乎?(《贞观政要》)
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面一旦不 修饰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人 咸知饰其面而莫修其心惑矣。夫面之不饰, 愚者谓之丑;心之不修,贤者谓之恶。愚者 谓之丑犹可,贤者谓之恶,将何容焉?(班 昭《女诫》) 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面一旦不修饰 / 则尘垢秽之 / 心一朝不思善 / 则邪恶入之 / 人咸知饰其面 / 而莫修其心 / 惑矣。夫面之 不饰,愚者谓之丑;心之不修,贤者谓之恶。 愚者谓之丑犹可,贤者谓之恶,将何容焉? (班昭《女诫》)
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古人行文注重对称,一般句式较整齐,且四六句居多 利用好这两大特点,我们也就可以比较顺利地断句了。
对偶
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

选自《贞观政要》唐太宗许敬宗君臣对的译文

选自《贞观政要》唐太宗许敬宗君臣对的译文

唐太宗问许敬宗【原文】唐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唯卿最贤,人有议卿非者,何哉?”敬宗对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恶其光辉,天地之大尤憾而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和众口是非,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说。

君听臣受戮,父听子遭诛,夫妇听之离,朋友听之绝,亲戚听之疏,乡邻听之别。

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谁人面前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太宗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选自《贞观政要》)【译文】唐太宗问许敬宗说:“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许敬宗回答说:“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

无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令每个人满意,何况我一个普通人呢?我没有用肥羊美酒去调和众口是非,况且,是非之言本不可听信,听到之后,也不可传播。

君王盲目听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杀戮;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可能要遭受诛杀;夫妻听到谗言,可能会离弃;朋友听信谗言,可能会断交;亲人听到谗言,可能会疏远;乡邻听信谗言,可能会生分。

人生有七尺高的身躯,要谨慎对待听到的传言,舌头上有龙泉剑,杀人不见血。

哪个人在人前没有说过别人?哪个人背后不被别人评说?”唐太宗说:“你讲得很好,我会记住的!”【小议】这是《贞观政要》中所记载的一个片段,这段对话被刻在陕西耀州药王山庙旁的一块石碑上。

唐太宗认为许敬宗是百官中最贤良的一个。

然而,在群臣中,仍有人说许敬宗的坏话,于是,君臣之间便有了这样的一番对话。

面对君王的疑问,许敬宗的回答可谓妙极。

许敬宗并没有直接为自己辩解,而是用“春雨”和“秋月”的自然现象来比喻人生,从而使唐太宗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在今天,许敬宗的这番话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济渎庙讲解词

济渎庙讲解词

济渎庙讲解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到济渎庙参观游览。

济渎庙全称济渎北海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它保留有宋、元、明、清历代古建筑,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古建筑博物馆”。

解放战争前夕,毛泽东同志在梁思成、刘敦桢先生提供的古建筑名录中在济渎庙上划了两个圈,要求严加保护,所以此庙才得以保全。

济渎庙坐北朝南,是封建王朝为祭祀济水神而建的。

为什么叫济渎庙呢?济就是指济水。

我们济源是古济水的发源地,所以叫济源。

渎是什么意思呢?《尔雅·释水》中记载“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

渎的意思就是独流入海的河流,因为古人认识范围的局限性,所以认为符合独流入海条件的河流只有江、河、淮、济。

清源洞府门:我们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济渎庙的山门,叫清源洞府门,之所以叫清源洞府门,因为历史上,长江被封为广源公,黄河被封为灵源公,淮河被封为长源公,济水被封为清源公,所以祭祀济水神的地方又叫清源洞府,它的第一道门就叫清源洞府门。

它也是一个河南之最,它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明代木结构牌楼建筑。

该建筑构思奇特,仅由四根大柱顶起了这三间跨度如此之大的大屋顶,大家都知道牌楼建筑是没有这红墙和这大门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墙和门是民国初年地方政府加固而修建的。

该建筑历经四、五百年沧桑而雄姿未改,堪称奇迹,檐下的华拱采用九踩重昂重翘式(最高为十一踩),由此可见济水神地位之尊(位居诸候之列)。

御道:现在我们大家眼前这条长近二百米的道路叫御道,古时这条路是专供代表皇帝前来祭祀的祭水钦差行走的(我们现在享受的便是正国级的待遇了)。

而文武官员只能分列两侧(文东武西)。

古时在这条路的两侧有几百棵柏树,但民国初年,地方政府为了筹款,把柏树全都砍下卖钱了。

现存济渎庙占地一百三十余亩(约合86000平方米),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形制,总体建筑分为四大部分,分列在三条纵轴线上。

前为济渎庙,后为北海祠,东为御香院,西为天庆宫,各自独成院落,却又浑然一体,整个平面布局呈“甲”字形,原因有二:第一,祭祀渎神乃国家级祭祀河神之最高级别,而唯有济水距离都城最近,祭祀最为频繁,暗含雄甲天下之意。

许敬宗的睿智

许敬宗的睿智

许敬宗的睿智作者:祁文斌来源:《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1年第04期陕西耀州药王庙旁的一块石碑上篆刻着一段文字。

唐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唯卿最贤,人有议卿非者,何哉?”敬宗对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厌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乐其玩赏,盗贼恶其光辉。

天地之大尤憾而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和众口是非,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说。

君听臣受戮,父听子遭诛,夫妇听之离,朋友听之绝,亲戚听之疏,乡邻听之别。

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谁人面前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太宗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如果把这段古文翻译成白话,大意则是——唐太宗问许敬宗说:“我发现满朝文武百官之中,唯有你是最贤良的,然而,还是有人在我面前说你的坏话,这是为什么呢?”许敬宗答道:“陛下,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它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惡它;秋天的月亮像明镜一样光华普照,才子佳人喜欢在月下游玩品赏,而盗贼却讨厌月亮的光华,因为月华让他们的盗窃行迹暴露无遗。

天地广袤无垠也有缺憾之处,何况微臣呢?我没有肥羊美酒去调和众口是非,让人人心满意足,况且是非之言本不可听信,听到之后,也不可传播。

君王盲目听信大臣的,可能会受到杀戮,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可能会遭到诛杀,夫妻之间听信谗言可能会离弃,朋友之间听信谗言可能会绝交,亲戚之间听信谗言可能会疏远,街坊邻里之间听信谗言可能会生分。

人长着七尺高的身躯,要防范嘴里三寸长的舌头,搬弄是非的舌头如同龙泉宝剑,杀人都见不到血。

哪个人前不说人?哪个人后不被说呢?”唐太宗说:“你说得很有道理,我会记住的!”这段文字源于《贞观政要》的记载,如今广为流传。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的确是颠扑不破的唯物主义。

这段与孙思邈无关的记载被刻在了药王庙旁,想必人们看来:一种睿智的见解,同样是一剂生活的“灵丹妙药”吧?历史上,担任过唐朝宰相的许敬宗是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其因乖戾善变,行为不检,被同僚所鄙,而宋代将其列入《新唐书》内《奸臣传》之首。

《贞观政要·论赦令》原文及翻译译文

《贞观政要·论赦令》原文及翻译译文

《贞观政要·论赦令》原文及翻译译文《《贞观政要·论赦令》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贞观政要·论赦令》原文及翻译译文《贞观政要·论赦令》原文及翻译贞观政要原文: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犯宪章。

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

古语云:‘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

’‘一岁再赦,善人喑哑。

’凡‘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人’。

昔‘文王作罚,刑兹无赦。

’又蜀先主尝谓诸葛亮曰:‘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每见启告理乱之道备矣,曾不语赦。

’故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

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

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

故我有天下以来,绝不放赦。

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

格式既多,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若欲出罪即引轻条,若欲入罪即引重条。

数变法者,实不益道理,宜令审细,毋使互文。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侍臣曰:“诏令格式,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奸诈益生。

《周易》称‘涣汗其大号’,言发号施令,若汗出于体,一出而不复也。

《书》曰:‘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为反。

’且汉祖日不暇给,萧何起于小吏,制法之后,犹称画一。

今宜详思此义,不可轻出诏令,必须审定,以为永式。

”长孙皇后遇疾,渐危笃。

皇太子启后曰:“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祐。

”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

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上每示存异方之教耳,常恐为理体之弊。

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不能依汝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赦令》)译文:贞观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天下无知的人多,聪明的人少,聪明人不会做坏事,无知的人却屡屡触犯法律。

《陈平患吕》原文及翻译译文

《陈平患吕》原文及翻译译文

《陈平患吕》原文及翻译译文《《陈平患吕》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陈平患吕》原文及翻译译文《陈平患吕》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原文:陈平患诸吕,力不能制,恐祸及己;尝燕居深念,陆贾往,直入坐;而陈丞相不见。

陆生曰:“何念之深也!”陈平曰:“生揣我何念?”陆生曰:“足下极富贵,无欲矣;然有忧念,不过患诸吕、少主耳。

”陈平曰:“然。

为之柰何?”陆生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

将相和调,则士豫附;天下虽有变,权不分。

为社稷计,在两军掌握耳。

臣尝欲谓太尉绛侯;绛侯与我戏,易吾言。

君何不交欢太尉,深相结!”因为陈平画吕氏数事。

陈平用其计,乃以五百金为绛侯寿,厚具乐饮;太尉报亦如之。

两人深相结,吕氏谋益衰。

陈平以奴婢百人、车马五十乘、钱五百万遗陆生为饮食费。

译文:陈平担忧诸吕横暴,自己又无力制止,恐怕大祸临头,曾独居静室,苦思对策。

恰在此时陆贾来访,未经通报直入室中坐下,陈丞相正苦思冥想,竟未察觉。

陆贾说:“丞相思虑何事,竟然如此全神贯注!”陈平说:“先生猜测我思虑何事?”陆贾说:“您富贵无比,不会有什么欲望了;但是,您却有忧虑,不外乎是担心诸吕和皇上年幼罢了。

”陈平说:“先生猜得对。

此事应该怎么办呢?”陆贾说:“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

将与相关系和谐,士人就会归附;天下即使有重大变故,大权也不会被瓜分。

安定国家的根本大计,就在你们二位文武大臣掌握之中。

我曾想对太尉绛侯周勃说明这一利害关系,绛侯平素与我常开玩笑,不会重视我的话。

丞相为何不与太尉交好,密崐切联合呢!”接着陆贾为陈平谋划将来平定诸吕的几个关键问题。

陈平采纳陆贾的计谋,用五百斤黄金为绛侯周勃祝寿,举办丰盛的宴席,太尉周勃也以同样的礼节回报。

陈平与周勃互相紧密团结,吕氏图谋篡国的心气渐渐衰减。

陈平送给陆贾一百个奴婢、五十乘车马、五百万钱做为饮食费。

2、《宋史·吕希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吕希哲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吕希哲字原明,少从焦千之、孙复、石介、胡瑗学,复从程颢、程颐、张载游,闻见由是益广。

高中语文文言文吴兢《贞观政要求谏》原文和译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吴兢《贞观政要求谏》原文和译文

吴兢《贞观政要·求谏》原文和译文吴兢《贞观政要·求谏》原文和译文求谏吴兢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

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①;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

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②,致天下太平。

”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③从谏则圣。

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

陛下开圣虑,纳刍荛④,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⑤。

”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⑥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

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

隋炀帝好自矜夸,护短拒谏,诚亦实难犯忤。

虞世基不敢直言,或恐未为深罪。

昔箕子佯狂自全⑦,孔子亦称其仁。

及炀帝被杀,世基合同死否?”杜如晦对曰:“天子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仲尼称:‘直哉史鱼⑧,邦有道如矢⑨,邦无道如矢。

’世基岂得以炀帝无道,不纳谏诤,遂杜口无言?偷安重位,又不能辞职请退,则与箕子佯狂而去,事理不同。

昔晋惠帝贾后⑩将废愍怀太子,司空张华竟不能苦争,阿意苟免。

及赵王伦举兵废后,遣使收华,华曰:‘将废太子日,非是无言,当时不被纳用。

’其使曰:‘公为三公,太子无罪被废,言既不从,何不引身而退?’华无辞以答,遂斩之,夷其三族。

古人有云:‘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故‘君子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张华既抗直不能成节,逊言不足全身,王臣之节固已坠矣。

虞世基位居宰辅,在得言之地,竟无一言谏诤,诚亦合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唯卿最贤,人有议卿非者,何哉?”敬宗对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恶其光辉,天地之大尤憾而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和众口是非,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说。

君听臣受戮,父听子遭诛,夫妇听之离,朋友听之绝,亲戚听之疏,乡邻听之别。

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谁人面前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太宗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
—摘自《贞观政要》之《君臣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