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汉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衣着篇
节日 衣着 饮食 建筑 总结 回族:衣着服饰,既是保暖御寒的需要,也是遮羞体的包 回族 装,又是增添风采的点缀.因此,穆斯林对穿戴卫生特别讲 究.伊斯兰鼓励穆斯林穿着要大方,朴素,美观.回族的男 人,一般头戴回回帽,从颜色上看,有无沿小白帽,小黑帽, 大多数喜欢戴白帽.有的不戴帽子,用白毛巾或白布裹头, 俗有缠头回回之称.还有的因教派不同,地区不同而戴角回 回帽的,如有五角帽,六角帽,八角帽等.冬天,一些年老 的回民,如阿訇不喜欢戴绵帽子,头上仍戴一顶白帽子,耳 朵上戴一对绣花的青耳套(棉制或皮制). 回族妇女的衣着打扮也很讲究.一般都头戴白色圆撮口帽, 搭盖头.戴 盖头的习俗,源于阿拉伯国家,受伊斯兰教的 影响.在阿拉伯地区,原来风沙很大,水源缺乏,人们平时 难以及时沐浴净身.为了防风沙,讲卫生,妇女们自己缝制 了能遮面护发的头巾.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了回族妇女戴盖 头的习俗.盖头有少女,媳妇,老人之分.一般少女戴绿色 的,嵌金边,上绣素雅花草图案;已婚妇女戴黑色的,只披 到肩头;上了年纪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披到背心处.回族 妇女一般都穿大襟衣服.
开斋节: 开斋节 开斋节,阿拉伯语叫"尔德菲图尔",每年的 回历九月为穆斯林斋戒之月.斋月结束的次日 即为开斋节.开斋节这一天,回族穆斯林要沐 浴洁身,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回族人家要炸油 香,馓子,探亲访友,走坟,待客,同时自愿 向清真寺出散乜贴(布施),向老弱病残,生 活贫穷无靠的人施舍,因此开斋节又被称为 "济贫节".在回族群众心目中,斋月是"吉 祥的月份","尊贵的月份",斋月里不能说 伤害别人的话,不于损人利己之事,无论贫富 都斋戒,提倡施舍行善.过去许多回族商人在 斋月里常举办"斋月酬宾"的活动.
饮食篇பைடு நூலகம்
节日 衣着 饮食 建筑 总结 回族: 回族:居住在城市的回族,一般都是一日三餐,早餐大 多都是在家烹制牛羊肉泡馍,或烙饦饦馍配炒咸菜吃, 或配腊牛羊肉吃.午餐吃牛羊肉泡馍的人也较多,还有 很多家庭喜欢吃饦饦馍配炒菜.晚餐大多数都吃面条, 面条的种类很多,有碎面,长面,捞面,笼面等,也吃 饺子,蒸包子,烙包子,韭饼等. 且主食中面食多于米食.面食是回族人民的传统主食, 其品种之多,花样之新,味道之香,技术之精,都是无 与伦比的,显示回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回族特别喜爱吃 牛羊驼等反刍类偶蹄食草动物之肉,禁戒猪驴骡及凶禽 猛兽之肉.这和伊斯兰教的饮食思想有关.,回族人民 最喜爱的传统饮料是茶.茶既是回族的日常饮料,又是 设席待客最珍贵的饮料.茶是回族人民饮食生活的重要 组成部分.现在沏茶一般都用瓷壶,盖碗或带盖瓷杯, 煮茶多用锡铁壶,夏天讲究用紫砂壶.回族人还把盖碗 茶作为待客的佳品,每逢古尔邦节,开斋节或举行婚礼 等喜庆活动,家里来了客人时,热情的主人都会给您递 上一盅盖碗茶,端上馓子,干果等,让您下茶.
汉族: 汉族:汉族主食以稻禾,小麦为主,辅以蔬菜,肉食和豆制 品,茶和酒是汉族的传统饮料.稻米的吃法以米饭为主,另 有粥,米粉,米糕,汤圆,粽子,年糕等各种不同的食品; 小麦则有馒头,面条,花卷,包子,饺子,馄饨,油条, 春 春卷,炸糕,煎饼等吃法.汉族讲究并善于烹任,不同地区 的汉族以炒,烧,煎,煮,蒸,烤和凉拌等烹饪方式,形成 了不同的地方风味.汉族菜一般被分为的川,粤,闽,皖, 鲁,湘,浙,苏等八大菜系. 酒和茶是汉族主要的两大饮料.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也 是世界上发明酿造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酒文化和茶文化在 中国源远流长,数千年来,构成汉族饮食习俗不可缺少的部 分,在世界上也发生了广泛影响. 而禁忌是:汉族不少地区妇女怀孕期间忌食兔肉,认为吃了 兔肉生的孩子会生兔唇;还有的地方禁食鲜姜,因为鲜姜外 形多指,唯恐孩子手脚长出六指.
建筑篇
节日 衣着 饮食 建筑 总结 回族: 回族:在回族节日里,回族群众穿戴一新,一大早便前 往清真寺,大净沐浴,举行会礼.在开斋节和古尔邦节, 回族家庭要给清真寺送去喜庆的油香,馓子,许多家庭 这一天过乜贴还要请阿訇到家中举行仪式.斋月的最后 一天,穆斯林们要登上清真寺的望月楼,观望新月,见 月开斋;古尔邦节,有条件的家庭要宰牛宰羊,大都请 阿旬执刀;而圣纪节仅限于在清真寺里过. 清真寺是回族节日文化的中心.这一方面由清真寺 本身的作用及在中国回族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决定.清真 寺,阿语叫"买思志代",意即叩拜真主之处.在清真 寺内,不得张贴画像;在清真寺周围,禁止一切邪恶的 行为,因此清真寺又有"禁寺"之称,在回族穆斯林心 中,它是庄严,圣洁的处所.在回族历史上,由于长期 政教相依的特点,清真寺在回族的日常生活中还具有传 播文化知识,调解邻里纠纷,协调民族关系,主持婚丧 嫁娶仪式等作用,清真寺的梆声和邦克楼的唤拜声召唤 人们早起,礼拜,开斋,甚至回族家庭平日里辛鸡宰鸭, 也耍到清真寺里去.
节日篇
节日 衣着
回族: 回族 开斋节 古尔邦节
饮食 建筑 总结
圣纪节 汉族: 汉族: 春节
春节: 春节: 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 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过 年时,除夕要守岁,初一要拜年. 春节除夕,北方家家户户都有包饺子的习惯, 而江南各地则盛行打年糕,吃年糕的习俗,另 外,汉族许多地区过年的家宴中往往少不了鱼, 象征"年年有余".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千 百年来传承不衰.中秋节的月饼,寓含了对人 间亲族团圆和人事和谐的祝福.其他诸如开春 时食用的春饼,春卷,正月十五的元宵,农历 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寒食节的冷食,农历二 月二日吃猪头,咬蚕豆,尝新节吃新谷,结婚 喜庆中喝交杯酒,祝寿宴的寿桃,寿桃,寿糕 等,都是节日习俗中的特殊的食品和具有特殊 内涵的食俗.
汉族:商朝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根据众多的考古发现, 汉族 这一时期的汉服基本样式已经完全成型.这一时期的服装主要由两 部分组成,上衣和下裳(裙).袖口较窄,没有扣子,在腰部束着 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蔽膝",用来遮蔽 膝盖.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 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色.只是以朱砂和石黄 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 变并一直保存至今.经现代科技分析,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 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汉朝是中国最重要和杰出的王朝之一.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 本土民族文化蓬勃发展,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和审美成就.今天,占 据绝大多数的中国主体民族-汉族,就是以汉朝的名字命名的.从这 一时期开始,平民开始穿着精织服饰.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 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 实际上,宽衣大袖,峨冠博带的服饰,加上蓄发,束发的传统,共 同构成华夏民族延续上千年的独特风景线,也成为古典中国文明在 外观上最重要的象征,但~ 清朝入关后,却将汉服全部抛弃了.秦世 祯《抚浙檄草》:"小顶辫发"每个汉族男子,都被迫把以前"不 敢毁伤"的头发屈辱地剃去,只留下铜钱大一点,梳成一根小辫, 叫"金钱鼠尾"式.将四周头发全部剃去,仅留头顶中心的头发, 其形状一如金钱,而中心部分的头发,则被结辫下垂,形如鼠尾, 实在不堪入目.
圣纪节: 圣纪节 圣纪节,阿拉伯语"冒路德奈比"的音译. 据说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生日与逝世之 日,都在回历三月十二日,因此中国的穆斯 林习惯上便把圣纪与圣忌合并纪念.穆斯林 们聚集在清真寺里沐浴,上寺,赞圣诵经, 讲述穆圣的功绩,品德,学习他的艰苦奋斗 精神,之后清真寺里施散油香.这一天,附 近各清真寺还有互相邀请,交流宗教学术的 项目. .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系阿拉伯语"尔德文资哈"的音译, 又叫"宰牲节".这一天,也是穆斯林赴麦加 朝觐活动的最后一天.传说先知易卜拉欣受安 拉的启示,命他宰杀儿子易司玛仪献祭,以考 验他对安拉的忠诚,易司玛仪听从父命,甘为 安拉献身.正当易卜拉欣遵命执行时,安拉又 派天使送来一只绵羊代替易司玛仪,这就是宰 牲节的来历.古尔邦节又被称作"忠孝节". 节日这一天,回族人穿着节日的盛装,到清真 寺会礼,之后走坟,回家举行宰牲仪式.宰杀 的牛,羊,骆驼等内不能出售,除自己食用一 部分外,分送亲友和贫穷的人.
节日 衣着 饮食 建筑 总结
关于回族来源近几年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回族是以 元代前后进人中国的中亚,西亚各族人为主体,汇 合了唐宋时进人中国经商,传教,求学等而定居的 一部分阿拉伯,波斯人后裔,并融合了中国境内各 民族(主要是汉族)成份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民族. 至于其族称之演变,可以令人信服的说法是,"回 回"一词,是从唐宋时期的回给,回鹘音转而来, 元代回回,主要用以称呼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西 亚诸民族,但有时又泛指一切西域人或色目人,要 作具体分析;明代回回,既有"穆斯林"之义,又 有"回民"之义,要加以区别"清代至民国的"回 回",已有明确的民族意义的划分,并有将国内各 信仰伊斯兰教民族不准确地区分为"缠回","撒 拉回","番回","汉回"等的做法,""回回" 一词所蕴含之民族与宗教意义开始混淆,因而又普 遍有"回教","回部"的称呼;新中国成立后才 明确将回族加以确认,"回回"专指这一民族而言.
汉族: 汉族:
总结
节日 正因为使回族与汉族有差异! 衣着 饮食 建筑 总结
参考文献
参 考 文 献
书籍: 《穆斯林少年》,《中华各民族》 网站:www.islamzx.com www.baid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