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问答题题解
心理咨询师二级入门案例分析
入门考案例分析答案及答题格式(参考)案例一小张,男,27岁。
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往。
有一次,邻居拉他去打牌,双方产生争执。
就在双方相持不下之际,小张拔拳打了邻居眼部,致其失明。
问题:1、你认为小张是什么问题?2、你的依据?3、你的方法?答案:1、小张是一般心理问题中的冲动。
冲动是指由外界刺激引起,爆发突然,缺乏理智而带有盲目性,对后果缺乏清醒认识的行为缺陷。
2、从临床表现来看,首先冲动靠激情推动,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其行为缺乏意识能动调节作用;其次冲动通常受到外界强烈的刺激的情景下出现。
在此案例中,小张的行为是在受到外界强烈的刺激的情景下出现,“在一次与邻居打牌时发生的,为了弄清楚对方出牌是否作弊,双方产生争执”;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其行为缺乏意识能动调节作用,“出拳打伤邻居眼睛”。
因此,小张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中的冲动。
3、方法:(1)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2)凡是要有理智。
(3)转移冲动情景,合理释放冲动。
(4)要逐步养成处变不惊,淡泊名利,乐于接纳不同意见的良好习惯(5)理解并协调需求与能力、社会要求与个人愿望、竞争与奋斗以及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案例二红红,女,12岁,家境殷实,但父母忙于工作总把她一个人丢在家里。
从10岁起母亲发现她与游手好闲的小混混搀和在一起,花家里的钱讨那帮“哥们”高兴,并和父母顶撞、说粗话。
有一次,居然两天两夜没回家。
父母屡屡劝说没有效果。
问题:1、你认为红红是什么问题?2、你的依据?3、你的方法?答案:1、红红的问题是少年品行障碍。
少年品行障碍是一种以反复和持久的明显反社会行为为主要特征,但情节轻微的行为障碍。
2、少年品行障碍的临床表现是经常说谎、经常偷窃、逃离家庭在外过夜、反复打架斗殴、过早性活动和抽烟、饮酒少年品行障碍的诊断要点是:年龄低于18岁,不良行为持续时间至少半年以上,至少具备以下3条:1、不止一次的偷窃;2、至少两次离家出走;3、经常说谎;4、经常逃学;5、故意纵火;6、擅闯别人住宅;7、蓄意破坏他人财物;8、残忍的虐待小动物;9、强迫他人与自己发生性行为;10、不止一次打架斗殴;11、常挑起无端斗殴;12、行凶抢劫;13、虐待他人。
心理咨询师三级二级案例问答题讲解
4.案例问答题
三级很少考到,主要有下面两种题
1.量表的选用
还需要搜集那些资料、选择何种量表进行评估
例题、你认为对求助者进行量化评定需要选择哪些量表?为什么? (10分) 为了对求助者进行量化评定,可以选择:MMPI或EPQ或16PF、 SCL-90、SAS、SDS。(4分) 选择依据:为了全面了解求助者人格特点可以选择MMPI或EPQ或 16PF;为了全面了解求助者症状表现可以选择SCL-90;为了进一 步了解求助者抑郁和焦虑症状,可以选择SDS、SAS。(6分)
综合分析,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XXXX
案例问答题答题方法
2、请对该求助者进行病因分析。
生物学原因:年龄 + 性别+生理状态 社会原因 XXXXX的负性生活事件
XXXXX,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和作用(根据案例) 心理原因 存在错误认知(存在不合理信念):XXX
缺乏积极、合理、有效的解决自身问题的行为模式 不会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 个性因素:XXX
案例问答题答题方法
回答“知识题” 三级与二级
➢ 咨询中通过何种途径与方法与求助者建立良好咨询关系。 ➢ 咨询中求助者出现了严重的阻抗,请说出如何应对阻抗。 ➢ 针对本案例,心理咨询师使用了面质技术,请说出应用 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 ➢ 在与该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时,应考虑哪些主要特征。
案例问答题答题方法
习题操练
三级与二级
请根据案例回答一下问题: 一、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二级和三级) 二、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依据是什么?(二级和三级) 三、如何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三级) 三、造成该求助者主要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二级) 四、简述合理情绪疗法中合理信念和不合理信念的区别?(三级) 四、请简述贝克抑郁情绪模型中的任意两种认知曲解类型?(二级) 五、本案例中如果应用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其具体程序是什么?(二级) 六、简述求助者中心疗法的自我理论。(二级) 七、本案例中如果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其特点是什么?(二级) 八、在心理咨询中应如何选择咨询方法?(二级)
2022年心理咨询师考试二级案例问答题
,女性,30 岁,小学教师。
近来总是胡思乱想,觉得心里很烦躁。
孩子刚半岁,往往生病。
只要孩子身体不适就爱往坏方面想。
前一阵子自己感冒了,腰酸背痛,紧张自己会不会了绝症,曾经到医院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近来半年多,下班回家,听到孩子哭,就会忽然觉得心跳加速,大脑一片空白,又紧张自己自己会得了神经病。
这个念头始终缠绕着她,成天想会不会得神经病。
看见孩子就胆怯,怕犯病时对孩子导致伤害。
觉得自己没有必需紧张,可有控制不住,很自责。
看到报纸、杂志上有关疾病症状报导,就会浮现类似多种症状,晚上易失眠。
心理征询师观测理解到状况: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
童年时,身体健康爷爷,在晨练时突发心肌梗死去世,求助者特殊悲哀。
爸爸妈妈总对她说“天有不测风云,世事难料”。
从那后来,她遇事总是瞻前顾后,怕有不好事情发生。
近半年来,当毕业班班主任每天总是提心吊胆,紧张学生教不好怎么办?领导对我不满意怎么办?每天总是心慌、烦躁,感到与否真得了神经病了,明知没有必需可总是控制不住,辞掉班主任职务,托故不参预家庭约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内心很痛苦。
一、请对引起该求助者心理问题因素进行分析?( 10 分)二、对该求助者可以考虑初步诊断是什么?( 15 分)三、对该求助者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涉及哪些?( 15 分)四、该求助者心理冲突特点是什么? ( 10 分)五、和求助者建立良好征询关系途径有哪些?( 10 分)六、如果本案例使用阿伦.贝克认知疗法,其可以使用五种认知诊断技术是什么?( 10 分)七、如果使用求助者中心疗法,征询过程中求助者所发生变化普通是什么?( 10 分)八、如果对求助者使用系统脱敏疗法,请简述其环节。
( 10 分)求助者,男性, 38 岁,汉族,某国企部门经理。
我在国外工作,运用回国探亲期间来做征询。
我出生在一种农民家庭,受到了父母老式教育。
家境贫寒我从小就懂得凡事要靠自己,因此我从小很努力,高中毕业以优秀成绩考上大学,后来又以优秀成绩考上研究生。
心理咨询常见案例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一.在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时,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1.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
二,在咨询中应避免出现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什么?1.避免提问“为什么”的问题。
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
3.避免多重问题。
4.避免修饰性反问。
5.避免责备性问题。
6.避免解释性问题。
三.与该求助者进行谈话时,对会谈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1.可接受: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有效: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3.积极: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四.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要注意些什么1.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心理咨询师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五,如何对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1.根据判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可知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
2.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表现出强烈的求治愿望而主动求医。
3.从求助者对“症状” 的“自知”程度来分析,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解决。
六.在咨询时,怎样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1.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开展心理咨询的前提条件。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问答题答案模式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问答题答案模式一.对于求助者的诊断及其意义。
对于该求助者的诊断是:×××诊断依据:1、根据病与非病原则,求助者知情意(统一)、并有自知力。
0.5说明不属于精神病0.5。
2、主要症状是(恐惧)13、精神负担重.0.5存在内心痛苦.且无法自行摆脱.0.54、心理冲突是常幸(变形)0.55、存在躯体化症状.16、病程多久,1.社会功能是否受损.17、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的评分标准,该求助者内心痛苦程度、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病程上的得分3分(大于6分),因此神经症的诊断成立.1二、分析该求助者出现心里问题的原因.1、生物学原因:有......无. (2)2、社会原因:○1(存在)负性生活事件1○2家庭教育(严格)1○3社会支持系统(存在缺陷)13、心理原因:○1错误认知1:对现实问题的误解或者错误评价,认为自己 (1)○2存在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1○3追求完美1三、咨询时怎样制定咨询目标1、介绍咨询目标的意义、特征.2分2、共同商定.2分3、咨询目标应该是心理学的1.积极的0.5具体的0.5可行的0.5可评估的0.5双方接受的0.5多层次统一的0.54、商定出的目标以文字形式固定15、咨询目标确立后,经双方确立也可以进行修改.1四、简述漫灌疗法的原理1、罐疗疗法又称为冲击疗法0.5是暴露疗法之一0.5是用来治疗恐惧及其他负性情绪反应的一类行为治疗方法22、漫灌疗法的原理是:迅速的将求助者置身于最恐惧的对象或情境中去,必然引起求助者最强烈的恐惧及焦虑反应2,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情绪,咨询师不予以任何强化,任其自然2,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直至消失2,即所谓消退性抑制4。
五、简述系统脱敏法疗程的过程过程:○1学习放松技巧4○2构建焦虑等级4○3实施系统脱敏4六、简述阻抗的表现形式和原因1、阻抗是求助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队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0.5其意义在于自我防御0.52、表现形式:○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1,包括沉默0.5,赘言等0.5○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1,包括交谈0.25,情绪发泄0.25,谈论小事0.25假提问题0.25○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1,包括健忘0.25顺从0.25控制话题0.25最终暴露0.25等○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24、原因:△1源于成长过程的痛苦1,新行为的开始0.5,和旧行为的结束0.5△2源于功能性的行为失调1,弥补了某些心理需求0.5掩饰了深一层的心理矛盾0.5△3源于对阻抗心理咨询师的动机。
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案例题详解(三)
[求助者]小慧,十五岁,女性,高中学生。
[主诉]半个月前在学校晕倒过一次以后,担心会再晕倒,一直呆在家里,不去上学。
父母对此不知如何是好,担心女儿精神会有什么问题,带来心理咨询。
[家庭背景]求助者父母都在机关做事,是普通职员。
小慧是家中唯一的孩子.自小被父母宠爱。
母亲对小慧稍为严格些,常督促她能好好念书,以后考上大学,以便能出人头地。
父亲却把小慧当掌上明珠.特别关心;每件小事都要过问,遇到什么困难,父亲常来保护她。
平时父母很少让小慧与朋友或同学玩,多由父母陪伴一同出去。
小慧平素性格较内向,不活泼,遇事犹豫不决,缺乏自信与个性。
在母亲督促下,平时学习很用功,但每次考试成绩却很一般,只能算中等。
[现病史]半个月前临近期中考试。
因为对将来的毕业成绩有关,小慧感到压力很大,连续几天夜里用心温习功课,睡得很晚.白天觉得身体虚、头晕。
考试前一天,在教室里跟同学淡话时,突然感觉一阵子头晕、恶心、眼花,竟晕倒在地上。
在场的同学们慌忙围过来看地,求助者一切还好,只觉得周身无力。
这时有位男生,被同学扪叫小帅,因他的父母认识小慧的父母,就责无旁贷的,扶着她,送她回家来。
小慧父母知遭她在学校昏倒之后,很是着急,买了很多营养品让地补养,并叫她在家体息几天,不用参加考试,等身体恢复后再回校补考。
由于父母上班后仍是放心不下,有一次妈妈在上班时间,特意回家去看看女儿,进门后竟发现曾送小慧回来的男生小帅,正来看望女儿,而两个人在屋里谈得很高兴,女儿毫无生病的样了。
当天夜里,母亲把这件事告拆父亲,商量怎样办。
结果父母乃决定应让小慧回校上课,以免一人呆在家,发生事情。
翌日父亲乃护着小慧去上课,并且担心女儿再晕倒在教室,于是等在学校门外。
那知小慧一进教室,看到同学就果然头昏、恶心,觉得又要晕倒,于是跑出来跟着父亲一齐回家,连续几天都是如此.索性就呆在家里。
一天晚上小帅又打电话到家里询问小慧的情形,本来闷闷不乐的小慧接了电话便很高兴的跟小帅聊天。
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年度真题详解(doc 13页)
2007年5月份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真题详解(技能操作试题案例问答题)第一部分技能选择题(1—100题,共100道题)本部分由十一个案例组成。
请分别根据案例回答1~100题,共100道题。
每题1分,满分100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错选、少选、多选,该题不得分。
案例一一般资料:女性,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主述别人讨论她,说她下流,内心极其痛苦。
案例介绍:求助者为大学二年级学生。
3个月前的一天因不舒服在宿舍休息,不想看书就上网,不知怎么就到了一个成人网站。
有些东西她从来没见过,看得脸都红了,但由于好奇,并没有关掉。
也许是有些入神,同学回来她都没发现。
那个同学见她正聚精会神地上网,没有喊她,悄悄地来到她身后,一拍她的肩膀大声说:“看什么呐!”求助者没有防备,吓了一大跳,自己觉得看的东西很不好,脸涨的通红,竟哭了起来。
接着宿舍内的其他同学纷纷回来了,见她的样子很奇怪,询问是怎么回事,求助者只是哭并不回答。
自此以后求助者总是对同学说:“别人在讨论我,说我下流”。
上课时总觉得别人在自己背后指指点点,自己觉得受不了,要求回家。
老师、同学说求助者变了。
现已回到另外城市自己的家,求助者整天躲在家里不敢出门,觉得世界太可怕,觉得自己家乡的人也在讨论自己,说自己下流。
为此觉得活着没有一点意思,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一天到晚都在想着这件事,白天没精神,晚上睡不着。
家长反映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从小对她要求严格。
求助者性格内向,很听大人的话,很少与其他同学来往,从小学习认真,以高分考上重点大学。
在父母的眼中她是一个非常乖的孩子,只有一次因为发现她不穿衣服呆在自己家里而严厉地批评了她,她感到很委屈,但后来没有发现类似的事。
求助者回家后,父母向老师同学了解情况,证实没有人在议论,多次解释都无法说服。
求助者也说不出到底谁在说自己,但就是坚信不移。
求助者回家后常常呆在自己的房间里,或自言自语,或呆坐,几乎不外出,甚至不洗脸刷牙,家人没有办法,带她来心理咨询。
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问答题题解
2014年5月考题1、按照贝克的理论,说出该求助者的歪曲认知及其特点.答:(1)主观推断:没有支持性的或相关的根据就做出结论,包括“灾难化”或在大部分情境中都想到最糟糕的情况和结果。
“我觉得自己这辈子肯定是完了”;“我觉得自己很失败”(2)选择性概括:仅根据对一个事件某一方面细节的了解就想成结论。
在这一过程中其他信息被忽略,并且整体背景的重要性也被忽视。
认为失败和剥夺的事件才是最重要的。
“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对方嫌弃我只是大专学历";“我觉得自己没有本事”;(3)过度概括:有一个偶然事件而得出一种极端信念并将之不适当地应用于不相识的事情或情境中。
(4)夸大和缩小:用一种比实际大或小的意义来感知一个事件或情景.(5)个性化:个体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将一些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倾向。
(6)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根据缺点和以前犯的错误来描述一个人和定义一个人的本质.“这说明我命运不好";“但儿子不争气”(7)极端思维:用全无或无、非白即黑的方式来思考和解释,或者按不是/就是两个极端来对经验进行分类。
2、请说出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诊断依据.答:1)以上述案例中所提供的资料为真实可靠,初步诊断:抑郁性神经症;2)诊断依据:1、求助者排除躯体病的影响;(躯体疾病)2、求助者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精神病性障碍)3、求助者虽具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神疲乏、对前途悲观失望"等症状,但其症状已经持续超过2年,可以排除心境障碍的抑郁发作。
(鉴别诊断)4、求助者目前的问题与现实无明显关系,不含道德色彩,属于变形冲突。
(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的鉴别)5、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的评定标准,以下是该求助者情况:(诊断病症依据)病程:超过2年,评3分;精神痛苦程度:痛苦难以摆脱,评3分;社会功能:工作受到影响,但可以工作,评2分;总分8分,且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故神经症诊断成立。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分析题答案
心理咨询师二级统考技能部分答案第二部分案例问答部分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1-8题材,共8题,满分为100分)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2岁,四川灾区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自述,今年地震时,我因当日下午没课,地震发生时刚好在家,因而幸免于难。
但我失去了自己唯一的10岁儿子和班里多名学生,我不敢相信,几分钟的时间我就这样永远地失去了他们。
地震后这些天,我一方面要做学生和家长的工作,另一方面还要面对丈夫、家人、同事,不知哪来的力量,在几乎不吃、不喝、不睡的情况下坚持了下来。
失去爱子,心如刀绞,儿子的样子总是浮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儿子很可爱,地震的前一天5月11日是母亲节,儿子亲手绘制了贺卡,放在了我的桌上。
那天中午儿子在睡觉,是我把他喊醒的,催他去上学,如果让儿子晚点去学校,儿子就不会死,如果我送儿子去上学,儿子也不一定死,如果让儿子留下来陪自己,儿子根本就不会死。
想到这些我更痛苦。
我已经决定今后不再当老师了,我不知道怎样面对剩下的学生,现在看到房子就想到地震,看到孩子就想到儿子,晚上无法入睡。
内心极度恐惧,有车经过都以为发生余震了,总感觉地在晃动,不敢到墙边去,非常强的无助感。
现在情绪非常低落,什么都不想做,也没有什么兴趣,每天就是机械地执行校长和家人的指示,记忆很差,很多事都需要别人多次提醒,这学期开学后已不能授课。
自己知道地震过去了,应该早点摆脱地震的影响,但是摆脱不了。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为人正直,朴实善良,勤劳,有10年教龄,目前为小学四年级班主任,与儿子的关系极为密切,与丈夫的关系良好,性格内向,为人做事谨小慎微,地震中失去儿子和多名学生。
求助者身体健康,地震后坚持住在帐篷中,不愿意住活动板房。
一、针对该求助者还需了解哪些资料?(10分)答:还需了解的资料包括:1、地震后的躯体症状。
(2分)2、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和作用。
(2分)3、地震前后人际交往情况。
(2分)4、经济情况。
(1分)5、既往心理咨询历史。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分析简答
1. 请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整理精神状态生理状态社会功能状态2. 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3. 如何进行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程序和依据)(1)根据既往病史或体检结果,判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基础(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原则,自知力程度,是否存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判断求助者是否存在精神病性问题(3)根据求助者内心冲突的性质,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症性问题(4-1)如果求助者内心冲突是变形的,根据神经症简易评定法,判断求助者是否可以确诊为神经症(5-1)根据求助者的主导症状以及不同种类神经症的判断要点,确定神经症的类型,形成初步判断(6-1)与具有类似症状的其他类型神经症相鉴别(4-2)如果求助者内心冲突是常形的,分析求助者的情绪是否泛化(5-2)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的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的程度(6-2)形成初步诊断4. 按照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对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进行量化评定分类评1分评2分评3分诊断病程短程:小于3个月中程:3个月至1年长程:大于1年小于3分,不够诊断为神经症;4~5分,可怀疑为神经症;≥6分,确诊为神经症精神痛苦程度轻度:病人自己可以主动摆脱中度: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须靠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重度:病人完全无法摆脱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人际交往中只有轻微妨碍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再或者只能承担部分工作,并且不得不尽量避免某些社交场合完全不能工作和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推卸,或完全回避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从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和总分等方面5. 求助者心理冲突的特点,心理冲突及其类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常形:有重要事件,有道德色彩变形: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不符合,无重要事、无道德色彩6. 简述该求助者社会功能受损情况工作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家庭方面:7. 按照由表及里的逻辑分类方法,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几类?恋爱婚姻家庭、心理成长发育、情绪反应、社会适应、人际关系、躯体疾病、其他8. 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病因(1)生理原因:性别,年龄,有无躯体疾病,躯体疾病和心理问题的关系(2)社会原因:家庭教育因素、负性生活事件影响、人际关系不良,人际交往少、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3)心理原因:成长中的错误观念,对现实问题存在错误认知,情绪因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追求完美争强好胜性格内向、存在不良人格特点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存在不良归因9. 搜集资料(1)初诊会谈须记录: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经受的挫折或不良行为)现实生活状况婚姻状况人际关系中的问题身体方面的主观感觉(主观症状)情绪体验和生活态度(2)在心理诊断阶段,可以从以下方面收集主诉、家属报告、摄入性会谈、临床观察、心理测验、作品分析、其他10. 怎样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1)首先向求助者介绍咨询方案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2)按照咨询目标、原理与方法、评估、双方的责任权利、时间次数的安排、费用的估计及其他等项内容逐一商定(3)咨询方案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4)最终制定的咨询方案以文字形式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5)咨询方案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修改11. 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的程序(1)首先向求助者介绍咨询目标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2)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接受的及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逐一地商定(3)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4)当求助者与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5)咨询师应对咨询目标进行整合(6)最终制定的咨询方案以文字形式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7)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12. 确定咨询目标近期目标: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缓解情绪症状、改变社会交往状况远期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达到人格完善13. 制定咨询目标应把握的原则(1)与求助者共同商定咨询目标(2)正确地判定求助者的期望与咨询目标的关系。
二级案例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二级案例一一、一般情况求助者:李某,男,汉族,21岁,北京市某高校四年级学生。
二、求助者自述主诉: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情绪低落,失眠,烦躁近3年。
个人陈述: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家庭教育严格,因此养成了较为内向的性格。
父母非常看重他的学习成绩,小学、中学在学习上很努力,是家长、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同学心目中的好班长,学习成绩非常优秀,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某名牌大学。
升入大学后尽管依然努力学习,但成绩就是不如高中时的好,有一种失落感,总想提高学习成绩,但事与愿违,在班上的排名不升反降,大学一年级的期末考试,居然排名倒数第二,为此父母极为严厉地批评了他,他觉得自己真没用,感到自己很没面子,感到父母、老师及同学都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的一切都完了,从此心情非常低落,闷闷不乐,打不起精神,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因此什么也不想干,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也不愿意与别人交流,经常是独来独往,我行我素,逐渐开始出现失眠、烦躁不安等症状。
由于注意力无法集中,大二以后的学习成绩一直排在班里的后几名,父母并没在意其异常,只是一味要求他努力学习,对他学习成绩下降很气愤。
他为此痛苦不堪,感到活着没意义,还不如死了算了,曾想到自杀但又缺乏胆量和勇气。
感觉不到生活、学习的兴趣,自己也不明白原因。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由于家庭教育的原因,非常注重学习成绩,总是不断地追求第一,从小性格内向,胆小怕事,小学、中学时是最愉快的时光,学习成绩优异,读大学后由于成绩下降自卑,一直打不起精神,总想大哭一场,不能正常学习,无精力、注意力不集中,对任何事情没有兴趣,感到极度痛苦,活着没有一点价值,感到自己的生物钟错乱。
平素不太愿意参与集体活动,很少与人交流,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学习很勤奋,但学习成绩一般,家长邻里认为其不活泼,但很听话。
几次去医院门诊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医生考虑其有可能有“精神衰弱”、“神经官能症”,建议其看心理门诊,自己也认为有心理问题而主动前来就诊。
月心理咨询师考试二级案例问答题答案Word文档
2010年11月心理咨询师考试二级案例问答题答案一、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10分)心理症状:自责。
情绪低落,担心,痛苦,注意力不集中,悔恨(每个1分,共6分)生理症状:失眠,噩梦,食欲下降,心慌(每个1分,共4分)二、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依据是什么?(共20分)1、初步诊断:严重心理问题2、诊断依据:(1)按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原则(1分),该求助者的主客观是一致的,内在的精神活动与外在的行为表现是一致的,个性是相对稳定,说明该求助者不属于精神病。
(5分)(2)症状由炒股失败问题引起,属于强烈现实刺激。
(2分)(3)精神负担重,存在内心痛苦。
(2分)(4)病程:症状持续半年。
(2分)(5)严重程度:求助者的症状影响了社会功能,有泛化、回避出现。
(2分)(6)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所致。
(2分)三、造成该求助者注意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10分)1、生物原因(0.5分):本案例未见明显生物原因。
(0.5分)2、社会原因(1分):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0.5分)负性生活事件,炒股失败赔钱,父母离异。
(1分)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和作用。
(0.5分)3、心理原因(1分):认为自己无能的错误认知。
(1分)存在不合理的信念:炒股一定能挣钱。
(1分)缺乏有效的解决自身问题的行为模式。
(1分)不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91分)个性因素:追求完美,患得患失。
(1分)四、简述贝克抑郁情绪模型中的两种认知曲解类型(10分)(任意两个,说出定义即可,每个5分)1、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思考(2分):坚持不现实的标准,认为自己达不到这个标准就是失败(3分)2、任意推断(2分):缺乏事实依据,草率地下结论(3分)3、选择性概括(2分):仅依据个别细节,不考虑其他情况,就对整个事件做出结论(3分)4、过度引申(2分):在一个小失误的基础上,做出关于整个人生价值的结论(3分)5、过度夸大和过分缩小(2分):夸大自己的失误、缺陷的重要性,而贬低自己的成绩或优点(3分)6、个人化(2分):主动为别人的过失或不幸承担责任(3分)7、选择性消极注视(2分):选择一个消极的情绪的细节,并记住、而忽略其他方面(3分)8、情绪推理(2分):认为自己的消极情绪必然反映了事物的真实情况(3分)9、应该倾向(2分):常用“应该”或“必须”等词要求自己和别人(3分)10、乱贴标签(2分):一种以偏概全的形式,以为将自己的问题贴上一个标签就可以完事(3分)五、本案例中如果应用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其具体程序是什么?(10分)1、通过角色扮演和想象使求助者面临一种可以引发焦虑的情境。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做案例问答题要点附答案
1.摄入性谈话中要注意些什么(P264;3P13)①态度保持中立;②提问中避免失误;③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④不能用指责或批评性语言阻止或转移求助者的谈话内容;⑤在谈话后不能给出绝对性的结论;⑥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语,以免求助者误解。
2.摄入性谈话中提问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P342;3P11—3P12主要避免提问失误,主要表达在:①避免“为什么------”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有强烈的暗示性。
②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是封闭性的,会影响咨询师获得信息。
③避免多重(连珠炮)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不知所措。
④免修饰性反问,因为这类问题不需要也无法回答。
⑤避免责备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产生防卫心理。
⑥避免解释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可能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3.摄入性谈话中对谈话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P267;3P12①适合求助者的水平,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②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③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④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重要意义。
⑤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4.摄入性谈话中,怎样选择切入点?P339,P345;3P4-5①根据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深入理解相关资料。
②根据在咨询中观察到的疑点深入理解相关资料。
③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初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深入理解相关资料。
④根据上级咨询师下达的咨询目标深入理解相关资料。
5.选择心理测验的原则?3P14。
①选择测评量表应有指向性。
如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就应选用与情绪相关的量表。
②为了确定非情景性症状的性质,选择人格问卷,探索人格因素。
(如MMPI)③为了寻找早期原因,选用病因性探索量表(如LES)④为排除疾病而使用量表。
6.一般临床资料整理提纲?3P15-17。
其中一般人口学临床资料整理提纲?①人口学资料。
②生活状态。
③婚姻家庭。
④工作记录。
⑤社会交往。
⑥娱乐活动。
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案例问答题
心理诊断技能问答(三级)第一题:保密例外的情况:求助者同意将保密信息透露给他人;司法机关要求心理咨询师提供保密信息;出现针对心理咨询师的伦理或法律诉讼;心理咨询师出现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如虐待儿童等;求助者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者死亡威胁的;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性疾病。
第二题:如何确定会谈的内容和范围?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了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第三题:如何控制会谈内容和方向?1.释义(内容反应):把求助者说的内容中重要的部分反馈给求助者。
2.中断:会谈中暂时休止一下。
3.情感反射:心理咨询师有意识的刺激一下求助者,使他把会谈转向某类问题。
4.引导:指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不是直接建议转换话题,而是由原来的话题引申出新话题。
第四题: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1.求助者可接受。
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
2.有效性。
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者矫正起关键作用;对深入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对求助者的鉴别诊断有意义;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3.积极。
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
第五题: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有哪些?(凯利)1.为什么……的问题:对求助者有强烈的暗示性。
2.多重选择性问题,仍然是封闭性问题,使我们获得信息仍然受到限制。
3.多重问题:使求助者不知所措。
4.修饰性反问:使会谈陷入僵局。
5.责备性问题:引起心理防卫。
6.解释性问题: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第六题:提问过多可能会带来的消极作用:造成依赖;责任转移;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产生不准确的信息;提问过多可以影响会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
第七题:摄入性会谈应该注意的问题?1.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必须保持中立。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心理咨询师在摄入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讲任何题外话。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问答题(教师版)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问答题(教师版)试卷题量:96题试卷总分:100分试卷限时:120分钟测评/引用码:SVEDWe9一、案例问答题 求助者,女性,汉族,22岁,未婚,大学三年级学生。
求助者自述:考入大学后,起初学习生活还比较适应,只是朋友较少,与人交往不多。
一年半前与同寝室的一位同学因小事发生争吵,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但却总想着这件事,感觉那位同学总跟自己过不去。
为此,爱胡思乱想,尽量避免与人接触,逐渐失眠多梦,白天感到疲劳,头晕,没有精神,食欲较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想尽快地摆脱这种现状,但就是摆脱不了,很痛苦,曾向父母和个别朋友诉说,并去校医院看医生,未见明显地改变。
情绪变得急躁,精神总是感到紧张,常常因很小的事情就发脾气。
后到心理门诊寻求帮助,迫切地要求能够解决问题。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的疾病,家庭中未发生过重大的变故。
家中经济条件较为优越。
由于是独女,很受父母宠爱,同时管教也很严厉,养成了做事情追求完美的习惯。
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喜欢安静,很少与同伴玩耍。
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GTR}问题:1、请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整理。
【答案】【解析】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整理如下:(1)精神状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自控能力差,易激惹,焦虑。
(2)生理状态,即躯体异常感觉:头痛,头晕,疲劳,全身酸痛,睡眠障碍。
(3)社会功能状态:学习的效率降低,社会交往很少。
2、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答案】【解析】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如下:(1)易兴奋、易疲劳。
(2)烦恼。
(3)易激惹。
(4)紧张,焦虑。
(5)注意力不集中。
(6)记忆力减退。
(7)回避行为。
(8)睡眠障碍。
(9)头部有不适感。
(10)食欲差。
3、对该案例如何进行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答案】【解析】对该案例进行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程序如下:(1)根据既往病史或体检结果,判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基础。
心理咨询师考试真题含答案 二级案例问答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局部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目前的心理问题是什么呢? 求助者:一年前,谈了2年的女朋友因为出国和我分手了,失 恋的痛苦还没有过去,我又在学校组织的篮球赛中摔骨折了。 眼看快要毕业了,我的论文还没有写完,心里非常着急。不知 什么原因,突然耳朵听不见了,被医院诊断为突发性耳聋,只 能每天到医院治疗。本来时间就紧,还要做治疗,我体会到了 “人要倒霉,喝凉水都塞牙〞。更为倒霉的是我最近经常掉头 发,天哪!我这是怎么了?耳聋、掉头发的事扰得我快要发疯 了,什么都干不下去,根本没法写论文,白天没法做实验,晚 上没法睡觉,经常失眠,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还有几个月 就要论文辩论了,我感到毕业的希望很渺茫,哪还有什么心思 找工作啊。
七、 在咨询时,怎样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 系?〔10分〕 1.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 〔2.5分〕 2. 正确的咨询态度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根底。 〔2.5分〕 3. 建立良好关系的途径与方法是: 尊重〔1分〕 热情〔1分〕 真诚〔1分〕 共情〔1分〕 积极关注〔1分〕
三、 对该求助者需做何鉴别诊断并说明理由? 〔10分〕 1.与精神疾病相鉴别,排除精神病〔2.5分〕 2.与一般心理问题鉴别,排除一般心理问题 〔2.5分〕 3.与神经症鉴别,排除各类神经症〔2.5分〕 4.与躯体疾病鉴别,排除躯体疾病〔2.5分〕
四、 对该求助者的紧张情绪,假设使用生物反响法, 说出其根本原理。〔10分〕 生物反响法的根本原理是: 1. 使用现代电子仪器,将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意识 到的体内生理功能予以记录〔2分〕 2. 将这种记录转换为数据、图形或声、光等反响信号 〔1分〕,使求助者了解其生理状态〔2分〕 3. 让求助者根据反响信号的变化〔1分〕,调节自己 体内不随意的内脏机能及其他躯体机能〔2分〕 4. 通过调节生理状态,到达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等 情绪,防治其他疾病的目的〔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问答题题解
5月考题
1、按照贝克的理论,说出该求助者的歪曲认知及其特点。
答:
(1)主观推断:没有支持性的或相关的根据就做出结论,包括“灾难化”或在大部分情境中都想到最糟糕的情况和结果。
“我觉得自己这辈子肯定是完了”;“我觉得自己很失败”
(2)选择性概括:仅根据对一个事件某一方面细节的了解就想成结论。
在这一过程中其它信息被忽略,而且整体背景的重要性也被忽视。
认为失败和剥夺的事件才是最重要的。
“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对方嫌弃我只是大专学历”;“我觉得自己没有本
事”;
(3)过度概括:有一个偶然事件而得出一种极端信念并将之不适当地应用于不相识的事情或情境中。
(4)夸大和缩小:用一种比实际大或小的意义来感知一个事件或情景。
(5)个性化:个体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将一些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倾向。
(6)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根据缺点和以前犯的错误来描述一个人和定义一个人的本质。
“这说明我命运不好”;“但儿子不争气”
(7)极端思维:用全无或无、非白即黑的方式来思考和解释,或者按不是/就是两个极端来对经验进行分类。
2、请说出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答:1)以上述案例中所提供的资料为真实可靠,初步诊断:抑郁性神经症;
2)诊断依据:
1、求助者排除躯体病的影响;(躯体疾病)
2、求助者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能够排除精神病性障碍;(精
神病性障碍)
3、求助者虽具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神疲乏、对前途悲观失望”等
症状,但其症状已经持续超过2年,能够排除心境障碍的抑郁发作。
(鉴别诊断)
4、求助者当前的问题与现实无明显关系,不含道德色彩,属于变形冲突。
(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的鉴别)
5、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的评定标准,以下是该求助者情况:(诊断病
症依据)
病程:超过2年,评3分;
精神痛苦程度:痛苦难以摆脱,评3分;
社会功能:工作受到影响,但能够工作,评2分;
总分8分,且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故神经症诊断成立。
6、求助者以“情绪低落悲观,兴趣减退,精神疲惫、对前途悲观失望,
自我评价下降”等为主要症状,故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
3、请分析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从求助者生理、社会、心理原因来分析
发病诱因)
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
1)生物性原因:未见明显生物性原因;
2)社会性原因:
1、生长于普通工人家庭,家教传统;(教养环境)
2、曾经经历过失恋、升迁不利等负性事件。
(生活事件)
3、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社会支持系统)
3)心理原因:(知情意行)
1、内向;
2、长期受负性情绪困扰不能摆脱;
3、存在明显的不合理认知;
4、缺乏良好的行为模式。
4、咨询师在咨询中对求助者表示共情时要注意什么?(8点)
答:
1)咨询师应从求助者的角度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求助者和其问题;
2)共情不是要求咨询师必须与求助者有相似的经历感受,而是能设身处地的理解。
3)表示共情应因人而异;
4)表示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
5)表示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6)表示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7)表示共情要考虑求助者的特点与文化特征;
8)咨询师应该验证自己是否与求助者产生了共情。
5、在本案例咨询中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时,要注意些什么?
答:
1)咨询目标应由双方共同商定;
2)商定咨询目标的时机应该在经过心理诊断之后;
3)商定的咨询目标应该具备以下特征:(7点)
1、属于心理学范畴;
2、积极的
3、具体(或量化)的
4、可行的
5、可评估的
6、双方都接受的
7、多层次同一的
6、在本案例中使用了认知行为疗法,请说出其特点。
(4点)
答:
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
2)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了机能障碍的结果;
3)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
4)认知行为疗法一般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
7、在本案例中使用了认知行为疗法,请说出贝克提出的五种具体认知疗法技术。
(5点)
答:
1)识别自动性思维;
2)识别认知性的错误;
3)真实性的验证;
4)去中心化;
5)抑郁和焦虑水平的控制。
8、在本案例咨询中,咨询师还是用了求助者中心疗法,请说出按照艾根的观点,
坦诚交流包括哪些内容。
(5点)
答:
1)不固定角色;
2)自发性;
3)无防御反应
4)一致性
5)自我的交流
11月考题
1、在本案例收集资料阶段,咨询师在选择心理测验上应注意什么?(5点)
答:
1)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同意;
2)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
3)测量结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相左,必须重新进行会谈,而后再继续测验;
4)不能乱用心理测验;
5)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施心理测验。
2、按照由表及里的逻辑分类方法,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能够分为哪
几类?(7点)
答:
1)躯体疾病;
2)心理成长教育;
3)情绪反应;
4)恋爱婚姻家庭;
5)社会适应;
6)人际关系;
7)其它。
3、本案例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初步诊断?(从轻的症状到严重)
答:
1)严重心理问题
1、该求助者遭遇现实侧记,体验到痛苦情绪;
2、求助者每天硬着头皮出车,时长莫名地发脾气等症状,说明其社会功
能受到影响,会短暂失去理智;
3、问题出现泛化。
故可考虑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2)焦虑性神经症
1、求助者对“可能面临再次起诉或强制执行”感到烦恼,想摆脱却摆脱
不了。
2、求助者有头晕、心慌、憋气等植物神经功能症状。
故可考虑焦虑性神经症的诊断。
3)抑郁发作
1、求助者在经历了败诉等事件后,感觉无奈、无助;
2、总是高兴不起来;
3、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故能够考虑抑郁发作的诊断。
4)请分析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生物、社会、心理)1)生物原因:本案例中未见明显生物学原因。
2)社会原因:
1、家教传统(教养方式)
2、被告上法院败诉(社会事件)
3、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
3)心理原因:(知情意行)
1、认为自己无能;
2、认为兄弟姐妹不该和自己挣房产;
3、认为法院不讲理;
4、缺乏积极、合理、有效的行为模式;
5、看重金钱。
5)咨询师使用生物反馈训练帮助求助者,请说出生物反馈法的原理。
答:生物反馈法是经过现代电子仪器,将个体在一般情况下不能意识到的体内生理功能予以描记,并转换为数据、图形或声、光等反馈信号,让求助者根据反馈信号的变化在咨询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得经过呼吸、冥想等方法,了解并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机能及其它躯体机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6)咨询师在本例中使用了认知行为疗法,请简述该疗法的主要特点。
(出现第2次、4点)
答:
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
2)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了机能障碍的结果;
3)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
4)认知行为疗法一般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
7)如果咨询师咨询中使用求助者中心疗法,在表示无条件积极关注方面,咨询师态度应该包括哪些?(5点)
答:
1、从求助者的人性和发展的潜力这一基础上而对她尊重;
2、承诺和求助者一起努力;
3、把求助者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予以支持,并帮助她们发展这种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