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蜡疗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观察时间:治疗前后,每周 一次
观察工具:疼痛评分表、肿 胀评分表、皮肤颜色评估表、
皮肤温度计
数据处理:采用SPSS软件 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治疗前
后的变化
疗效判定标准
症状缓解:疼痛、 肿胀、皮肤颜色
等改善
影像学检查:超 声、CT等检查结
果改善
功能恢复:静脉 功能恢复,血流
通畅
实验室检查:血 液检查、生化检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观察指标
疼痛程度:评估患者静 脉炎的疼痛程度
肿胀程度:观察患者静 脉炎的肿胀程度
皮肤颜色:观察患者静 脉炎的皮肤颜色变化
皮肤温度:测量患者静 脉炎的皮肤温度变化
功能恢复:评估患者静 脉炎的功能恢复情况
并发症:观察患者静脉 炎的并发症情况
观察方法
观察指标:疼痛程度、肿胀 程度、皮肤颜色、皮肤温度
适用于不同严 重程度的静脉

适用于不同部 位的静脉炎
使用注意事项
药物选择:根据病 情和患者体质选择
合适的药物
敷药方法:按照正 确的操作方法进行
敷药
敷药时间:根据药 物性质和病情确定
敷药时间
观察病情:密切观 察患者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发展前景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研究现状
中药外敷治疗静 脉炎的研究历史
中药外敷治疗静 脉炎的临床应用
中药外敷治疗静 脉炎的研究进展
中药外敷治疗静 脉炎的研究挑战 与展望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发展趋势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研究进展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临床应用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评价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安全性评估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未来发展方向

中药综合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52例

中药综合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52例
例 患 者 给 予 中 药综 合 治 疗 (苦 碟 子 注 射 液 静 脉 滴 注 、活 血 凉 血 饮 口服 、新 芙 蓉 膏 外 敷 ),对 照 组 46例 给 予 西 药 综合 治疗 (曲可芦 丁静 脉 滴 注 、地 奥 司 明 口服 、双氯 芬 酸二 乙胺 乳胶 剂 外涂 ),疗程 14 d。结 果 治疗组 在 临 床 治愈 率 和 平 均 治愈 时 间 方 面 显 著 优 于 对 照 组 (P< 0.01)。结 论 中 药 综 合 治 疗 下 肢 血 栓 性 浅 静 脉 炎 疗 效 满 意 、见 效 快 。 [关 键 词]血 栓 性 浅静 脉 炎 ;苦 碟 子 注射 液 ;活血 凉血饮 ;新 芙 蓉膏 [中图分 类 号]R543.6 [文献 标 志码 ]A I-DOI]10.3969/j.issn.1000—2219.2013.06.016
血栓 性 浅静 脉炎 是人 体表 浅静 脉发 生 的血栓 性 炎症 ,是 临 床 常 见 病 ,男 女 均 可 发 病 ,多 见 于 下 肢 。 2011年 5月至 2Ol3年 4月 ,笔 者 采 用 静 脉 滴 注 苦 碟子 注射 液 、口服 活血 凉血 饮 、外敷 新芙 蓉 膏 的方 法 治疗 下肢 血栓 性 浅静 脉炎 52例 ,取 得 良好 疗 效 ,现 报 道 如 下 。 1 临 床 资 料 1.1 诊断 标准 沿 下 肢局 部 表 浅 静 脉 走 行 方 向 突 然 出 现 红 、肿 、热 、痛 ,条 索 状 物 或 结 节 。 1.2 纳入 标准 ① 单侧 肢体 患病 ;② 原 发性下 肢 浅 静 脉 曲张所 致 的血 栓 性 浅 静 脉 炎 ;③ 原 发 性 或 继 发 性 下肢 深 静 脉 瓣 膜 功 能 不 全 所 致 的血 栓 性 浅 静 脉 炎 ;④无 严 重 的心血 管 、脑血 管 、肝 脏 、肾脏 疾病 等 影 响本病疗 效 判定 的 全身疾 病 。 1.3 排 除标 准 ① 双侧 肢体 或上 肢 患病 ;②药 物 刺 激 所 致 的 化 学 性 血 栓 性 浅 静 脉 炎 ;③ 下 肢 缺 血 所 致 的游 走性 血 栓性 浅 静 脉 炎 ;④ 胸 腹 壁 血 栓 性 浅 静 脉 炎 ;⑤ 合 并 有 严 重 的 心 血 管 、脑 血 管 、肝 脏 、肾脏 疾 病 等 。 1.4 一 般资 料 本 组 98例 均 为 河 北 省 邯 郸 市 中 医 医 院 周 围 血 管 病 科 住 院 患 者 ,采 用 随 机 数 字 表 及 随 机 数 余 数 分 组 法 将 上 述 患 者 分 为 两 组 。 治 疗 组 52例 ,男 30例 ,女 22例 ;年 龄 3 l~ 74岁 , 平 均 (5 9.6± 10.8)岁 ;病 程 3~ 1 8 d,平 均 (5.7±4.6)d;病 位 在 左 下 肢 33例 、右 下 肢 1 9 例 。对 照 组 46例 ,男 29例 ,女 1 7例 ;年 龄 29~ 7l岁 ,平 均 (53.2-4-1 1.5)岁 ;病 程 2~ 21 d,平 均 (6.1±4.2)d;病 位 在 左 下 肢 25例 、右 下 肢 2 1 例 。两 组 患 者 的性 别 、年 龄 、病 情 比 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 0.05),具 有 可 比 性 。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发表时间:2018-10-09T14:16:45.02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作者:杨瑞曦[导读]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

(济宁市泗水县济河街道卫生院山东济宁 273200)【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与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发生的30例静脉炎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硫酸镁湿敷,给予观察组患者中药湿敷,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同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

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

结论: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

【关键词】中药外敷;静脉炎;疗效;护理方法【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174-02 以往临床上通常会采用50%硫酸镁湿敷、理疗与热敷等方式对静脉炎患者进行治疗,但是其治疗效果还有待提高[1]。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在中药外敷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对此也进行了探究,总结如下。

1.资料、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发生的30例静脉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平均年龄(42.21±10.26)岁,包括9例男患者,6例女患者。

对照组15例,平均年龄(42.52±10.39)岁,包括10例男患者,5例女患者。

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对照组(硫酸镁湿敷):采用10~20ml25%的硫酸镁将2~3层无菌纱布浸湿,将其敷贴在静脉炎处,敷贴面积以超过静脉炎范围最合适,并且在纱布外采用保鲜膜包裹,采用纱布将其固定好,4~6小时之后对其进行撤换,每天对其进行1~2次治疗。

中医外治法在血栓性浅静脉炎防

中医外治法在血栓性浅静脉炎防

中医外治法在血栓性浅静脉炎防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发生在绝大多数科室,其表现为沿浅静脉走行部位红、肿、热、痛等。

红、肿、热、痛消退后,局部可触及条索状物或硬结节,且伴有色素沉着,微热或轻度疼痛。

临床上将血栓性浅静脉炎分为机械性、化学性、细菌性,其中以机械性与化学性最为常见,常见于输液、置管、介入等浅静脉穿刺操作或注射刺激性及细胞毒性药物后。

中医治疗较现代医学方法更加丰富,治疗方式更加多样,在调节人体凝血机制,加快血栓溶解方面,有着可靠的疗效,且在安全性方面明显优于西医治疗[1]。

近年来,中医外治法用于防治血栓性浅静脉炎已经取得良好疗效,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中医外治法概述中医外治法是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将药物应用相应的治疗方式施用于皮肤、孔窍、经络、俞穴等部位,以发挥其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等作用的治疗方法。

中医外治疗效独特、作用迅速、历史悠久,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包括针灸、按摩、熏洗、针刀、敷贴、膏药、脐疗、足疗、耳穴疗法、物理疗法等百余种方法[2]。

2中医外治法在血栓性浅静脉炎预防中的应用2.1中药外敷法中药外敷法是中医外治中最常见、最简便快捷的一种方法,也是中医经皮给药最经典的形式,它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不受消化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最大程度的利用药物。

临床上经常将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止痛药物外敷以预防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

著名内服方剂的外用在临床上的尝试得到了显著的效果。

张喜平等将136例输注5-氟尿嘧啶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8例。

对照组穿刺静脉局部给予50%硫酸镁溶液浸湿纱布外敷,治疗组穿刺静脉局部给予复方三七散药粉与75%乙醇混合的药糊外敷,结果显示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68±17.6)h,治疗组为(89±13.4)h。

治疗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9.152,P=0.001)。

中药内服配合外敷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1例

中药内服配合外敷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1例

中药内服配合外敷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1例目的探讨在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中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外敷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对来我门诊接受诊断、治疗的1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将患者安排检查,如: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帮助患者找出患病原因;对于病情复杂患者可以进行联合检查,待患者确诊后根据其症状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外敷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患者治疗后效果较好,患者在用药1d后病情开始缓解,患者在我门诊治疗5d后出院;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电话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并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和复发现象。

结论在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中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外敷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患者病情,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血栓性浅静脉炎;中药内服配合外敷;治疗效果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

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肢体浅静脉的血栓性、炎性处,患者发病时临床症状比较明显,常见的有:疼痛、发红、肿胀等,严重患者甚至能够摸到硬结节,对患者进行按压时疼痛比较明显。

从中医角度来说,这种疾病属”赤脉”“青蛇毒”“黄鳅痈”等范畴。

目前,医学界对于这种疾病治疗方法较多,但是这些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很多方法需要患者长期用药,且并发症较多。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中药内服配合外敷在临床上使用较多[1]。

为了探讨在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中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外敷的临床治疗效果。

对自2011年1月~2013年10月来我门诊接受诊断、治疗的1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来我门诊接受诊断、治疗的1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将患者安排检查,如:患者的心肺功能等。

本次调研中,患者为女性,年龄为62岁,患者入院时均伴有血栓性浅静脉炎疾病相关临床症状,两组患者的入院治疗时间、性别等经统计学分析没有差异性(P>0.05)。

1.2病例简介患者,宋某,女,62岁,主因左小腿局部红肿、热痛2d入院,查体左下肢水肿,左小腿内侧沿大隐静脉走行出现条索状硬结,皮肤红肿,触之有硬索感,压痛明显,边缘清楚,皮温高,左下肢静脉彩超提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小腿大隐静脉内可探及低回声物充填,诊断为血栓性浅静脉炎,属祖国医学青蛇毒病气虚血瘀证,给予辨证论治。

复方中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研究进展

复方中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研究进展

复方中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研究进展摘要: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血管血栓性疾病,多发生于长期卧床休息、外伤、手术后恢复期以及长期静脉置管等情况的患者,会累及患者的四肢活动功能,需要及早给予治疗。

临床上,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其中中药作为一种安全性较高的疗法,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

本文将在了解血栓性浅静脉炎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分析复方中药在血栓性浅静脉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为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控制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复方中药;血栓性浅静脉炎;行气活血血栓性浅静脉炎属于临床多发病,男女均可患病,发病后患者浅静脉走行方向会呈现出肿胀、发红、发热等症状,还会出现索条状物或硬结节,触之具有明显的疼痛感,如不及早治疗,索条状物会逐渐变硬,局部皮肤会出现色素沉着现象。

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病部位以四肢为主,在胸腹壁也会发生,通常发生在人体多处,少数患者会呈现出游走性发作,严重危害患者的机体健康。

复方中药作为一种安全性可靠的疗法,在很多疾病治疗中都具有很好的辅助效果,为了有效控制血栓性浅静脉炎,本文将对该病症的复方中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如下探析。

1.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中医辩证在中医上,血栓性浅静脉炎属于“恶脉”、“青蛇毒”、“黄鳅痈”等范畴,在《素问》中提到该病的病机为“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即:血栓性浅静脉炎是由于血脉瘀阻引起的一种表现;《外科大成》中提到“青蛇毒,生足肚下,亦长二三寸。

寒热不食,由足少阴太阳湿热下注,蛇头向下者顺,向上难治宜针蛇头,出黑血……”,认为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因是水湿运化无力,机体内生火毒之邪,久而久之,脉内积聚湿热之毒所致,或是由于机体肾经与膀胱经凝集寒湿,导致气血运行阻滞而引起该症,总而言之,现在中医领域中,普遍认为血栓性浅静脉炎是由于外伤血脉、湿热蕴结等原因造成体内气血运行不畅,脉中气血瘀滞所致[1]。

临床上,血栓性浅静脉炎多见于外科手术、外伤、饮食不规律等患者,主要是由于外科手术、外伤等情况患者的血脉受损,恶血留滞体内所致;而饮食不规律的患者脾胃受损,则会造成运化失司,火毒内生而积聚于脉中,造成血栓性浅静脉炎。

优化中药蜡疗技术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

优化中药蜡疗技术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

病 、缓解病痛 的一种传 统疗法 与现代 技术 密切结合 的特 色 中 统一放 入 电 热 恒 温 干 燥 箱 (型 号 101一OB),温度 设 定 为
医疗法… 。 目前 ,中药蜡疗技 术做 为 中医外治法 在 临床 得到 100℃。治疗 时拿 出蜡 袋冷却 至 45~50℃ ,之后 的操作 与 常
nursing cost,and have certain clinical signif icance.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wax therapy;Optimiz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Observation of effect
知识 的指 导下 ,~350 ml蜡液 ,排 出空气 ,用 封 口机热 塑加压 封闭袋
驱 除致痛因子 、消 除炎症 及 延缓 关节 衰老 等 功效 ,是 治疗 疾 口,厚 度约 2—3 cm。将本组治疗所 需蜡袋 全部制 备完毕 后 ,
蜡疗技术 是将 加热 溶解的蜡制成蜡块 、蜡垫 、蜡束等形状 拆毁取 出蜡块 ,放入 熔蜡 锅备用。蜡疗频次为每 日 1次 ,每次
敷 贴 于 患 处 ,或 将 患 部 浸 入 溶 解 后 的蜡 液 中 ,利 用 加 热 溶 解 的 40 min。
蜡作 为热 导体 的一种操作方法 。中药蜡疗 系指 在中医药理论 1.2.2 观察组 采 用优化蜡 疗方 法 ,即采用输 液袋 外包 装 ,
提高并保持蜡疗温度 ,减轻患者疼痛症状 ,降低护理成本 ,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意义。
关键词 中药蜡疗 ;优化 ;中医护理 ;效果观察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7.13.065

中药蜡疗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中药蜡疗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中药蜡疗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蜡疗对于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探讨中药蜡疗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作用机理。

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周围血管病入院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蜡疗治疗配合传统活血化瘀之中药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活血化瘀之中药静脉滴注治疗。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现代化中药蜡疗治疗周围血管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药蜡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血栓性浅静脉炎是发生于肢体浅静脉的血栓性、炎性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

临床表现以肢体浅静脉呈条索状突起、色赤、型如蚯蚓、硬而疼痛为特征,多发于青壮年,以四肢多见。

属于中医“赤脉”、“青蛇毒”、“恶脉”、“黄鳅痈”等范畴[1]其由湿热之邪外侵,或寒邪凝滞,郁久化热以致气血瘀滞,脉络阻塞不通所致。

湿热与瘀血是主要致病因素,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基本治疗大法。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为我院2017年~2018年住院的血栓浅静脉炎患者52例,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34~73岁,平均45.9岁,部位均为下肢。

1.2诊断标准1.2.1中医诊断标准据《实用中医周围血管病学》[2]浅静脉炎诊断标准: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在下肢,多见沿静脉走行红、肿、热、痛,红肿渐消时,颜色变为褐色,其下可触及条索。

1.2.2中医辩证标准依据《实用中医周围血管病学》[2]中青蛇毒的证候分类标准。

脉络湿热证:沿浅静脉走行或静脉曲张团突然出现疼痛、色红、肿胀、灼热,可摸到硬结节或索条状物,以下肢多见,可伴有全身不适、发热症状,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或濡数。

2 方法2.1治疗方法2.1.1 治疗组采用智能恒温电蜡疗机(XYL-I型)作为治疗仪器,以熔点58℃的医用白色无水石蜡为基质,每公斤配制:制川乌、制草乌、红花、威灵仙、独活、羌活、川芎、白芷、各15g,研细和蜡调匀,经仪器加热至58℃-60℃,在患者患肢外敷,1次/d,30min/次,7次为一疗程。

优化中药蜡疗技术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

优化中药蜡疗技术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

优化中药蜡疗技术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作者:王华新刘志宏姚建爽等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13期蜡疗技术是将加热溶解的蜡制成蜡块、蜡垫、蜡束等形状敷贴于患处,或将患部浸入溶解后的蜡液中,利用加热溶解的蜡作为热导体的一种操作方法。

中药蜡疗系指在中医药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将医用石蜡与中药封包结合应用于病处,起到驱除致痛因子、消除炎症及延缓关节哀老等功效,是治疗疾病、缓解病痛的一种传统疗法与现代技术密切结合的特色中医疗法‘u。

目前,中药蜡疗技术做为中医外治法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在蜡疗过程中,出现操作重复繁琐、间接成本增加、蜡液浪费等一系列问题,我院通过反复试验、测量与观察,对常规中药蜡疗技术加以优化,收到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 6年9~12月在我科诊断为痹症的住院患者1 32例,其中男32例,女1 00例。

年龄33~87岁,平均( 61. 29 +14. 23)岁。

均遵医嘱给予中药蜡疗,治疗部位分别为腰背部46例,四肢部64例,手部12例,足部10例。

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性别、年龄和蜡疗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陛。

1.2方法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蜡疗方法,将蜡块放人熔蜡锅中熔化,取300~350 ml蜡液灌人自封袋,排出空气,村闭袋口自粘式密封条,厚度约2~3 cm。

待冷却至45~50 0C后,将中药膏剂敷于患处,上覆蜡袋,做好固定。

蜡疗结束后,将自封袋拆毁取出蜡块,放人熔蜡锅备用。

蜡疗频次为每日1次,每次40 min。

1.2.2 观察组采用优化蜡疗方法,即采用输液袋外包装,灌人300~350 ml蜡液,排出空气,用封口机热塑加压封闭袋口,厚度约2~3 cm。

将本组治疗所需蜡袋全部制备完毕后,统一放人电热恒温干燥箱(型号101 -OB),温度设定为100 0C。

治疗时拿出蜡袋冷却至45~50 0C,之后的操作与常规蜡疗方法相同。

中医外治法在血栓性浅静脉炎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外治法在血栓性浅静脉炎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外治法在血栓性浅静脉炎防治中的应用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见于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患者,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病率。

该疾病的主要特征是在下肢表浅静脉内形成血栓,引起肢体肿胀、紫红色皮肤瘀斑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肺栓塞甚至死亡。

目前西医常用药物治疗,但药物副作用明显。

中医外治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手段,在血栓性浅静脉炎防治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中医外治法对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机理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医外治法对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效果中医外治法是指采用中药治疗的外用方法。

中医药具有温和的特点,不仅可以起到消肿解毒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身体健康。

在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中,中医外治法的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副作用较小。

常用的中医外治法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主要包括中草药局部贴敷、中药熏蒸、推拿按摩、针灸等方法。

1.中药局部贴敷中药局部贴敷是指将一些具有疏散血液、消肿散瘀作用的中草药直接贴敷于患处,以发挥药物的局部疗效。

常见的中药局部贴敷有桑叶敷贴、红花敷贴、雷丸敷贴等。

桑叶敷贴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同时还可以缓解肿胀、消炎等症状。

据研究发现,桑叶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改善微循环,促进局部毛细血管的扩张,增加血流,消除血栓,从而达到抗栓的作用。

红花敷贴是另一种常见的中医外治法。

红花中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多糖、有机酸等多种成分,对于缓解疼痛、消肿散瘀有显著的作用。

同时红花还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以有效减少疼痛程度。

雷丸敷贴也是一种常见的中医外治法。

雷丸中含有较多的细菌素、黄酮类、多糖等成分,有较好的消肿散瘀、生血止痛作用。

雷丸敷贴不仅可以缓解肿胀、疼痛等症状,还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是指将熏制的中草药用于桶浴、床炉等传统治疗方法,并通过熏蒸的方式使其进入体内,以发挥药物疗效。

中医治疗血栓性静脉炎76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血栓性静脉炎76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血栓性静脉炎76例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中医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血栓性静脉炎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76例,治疗组用中医方法治疗,对照组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观察。

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中医;西医;血栓性静脉炎;疗效观察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的无菌性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肿痛、皮肤变色、静脉曲张等。

属中医“青蛇毒”、“恶脉”、“骗病”等范畴[1]。

该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西医的溶栓、抗凝及手术治疗,也包括中医的辨证、分期治疗。

近年来,笔者应用中医治疗血栓性静脉炎收到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血栓性静脉炎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6例。

治疗组中男41例,女35例,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7岁,病程1~5.5年,辨证分型:湿热下注型47例,气滞血瘀型19例,脾肾阳虚型10例;对照组中男44例,女32例,年龄33~63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1~6年。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方法[2]。

①湿热下注型:发病早期多属该型,使用加味四妙散。

药物组成:茯苓、金银花、丹参、薏苡仁30g,牛膝、苍术、赤芍、黄柏、当归各15g,水蛭5g,每日1剂,水煎服。

②气滞血瘀型:疼痛不明显,脉弦涩,采用活血通脉汤加减。

药物组成:丹参、鸡血藤各30g,川芎15g,莪术、当归、秦艽、红花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

③脾肾阳虚型:多为该病后期,用补中益气汤。

药物组成:白术、当归、党参各15g,升麻、赤芍、桂枝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

中药熏洗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护理

中药熏洗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护理

由 于 血 栓 性 浅 静 脉 炎 病 程 长 , 者 缺 乏 治 疗 信 患

1 ・ 32
中 国临 床 护 理 2 1 O 1年 3月 第 3卷第 2期
C ie e ii l rig Mac 0 1 Vo. , o 2 hn s nc Cl a Nu s , r h2 1 , 13 N . n
随着对脾 脏体液 和细胞免 疫维持机 体正常免疫
防 御 功 能 认 识 的 深 入 , 可 能 保 留 脾 脏 功 能 、 免 机 尽 避 体 免 疫 功 能 受 损 是 脾 外 科 的 一 大 趋 势 。经 皮 穿 刺 ] 微 波 消 融 ( MC 是 在 实 时 超 声 导 航 下 , 用 冷 循 P T) 应 环 消 融 针 经 皮 肤 穿 刺 进 入 脾 实 质 内 , 脾 脏 容 积 大 按
P T术 后 的护 理 对 患 者 病 情 的 恢 复 非 常 重 要 。 MC
我 院 20 0 9年 1月 一2 1 年 8月 共 收 治 9例 行 P 00 M— C 术治疗 肝硬 化 合 并 脾 功 能亢 进 患 者 , 取 得 了 T 并
良好效 果 。现将 术后护 理体会 报告如下 。
1 临 床 资 料
小 , 行三维场 计算 , 定 消融功 率 和 时间 , 进 确 使局 部
温 度 瞬 间 达 到 5 ~ 1 0 , 肿 大 的 脾 实 质 迅 速 热 0 0℃ 致
9例 患 者 , 性 6例 , 性 3例 , 龄 4 ~ 6 男 女 年 1 5 岁 。5例 合 并 轻 度 食 道 静 脉 曲 张 , 其 它 并 发 症 。 无 血 小 板 计 数 均 > 3× 1。 L, 细 胞 计 数 > 2 5 0/ 白 . × l。 L 患 者 均 为 肝 硬 化 合 并 脾 功 能 亢 进 者 。 O/ 。

中药蜡疗临床应用

中药蜡疗临床应用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蜡疗【技术概论】一、蜡疗的定义蜡疗:是一种自然疗法,它是利用加温后的蜡作为传导体,涂敷于人体不适部位,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使细胞的通透性加强,并加强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机能,提高新陈代谢,故有消炎作用。

蜡富含油质,对皮肤有润泽的作用,能使皮肤柔软,而且富有弹性。

对疤痕组织及肌腱挛缩等有软化及松解作用。

能改善皮肤营养,促进再生过程和骨痂的形成,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因此,蜡疗对骨关节、肌肉疼痛有消炎、止痛和消肿作用。

对类风湿关节炎慢性期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蜡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有记载:“……用蜡二斤,于悉罗中熔,捏作一兜鍪,势可合脑大小,搭头致额,其病立止也。

于破伤风湿、暴风身冷、脚上冻疮……均有奇效。

”在医疗技术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能够想到运用蜂蜡来治疗疾病,是一项了不起的创举。

它与针灸、推拿等一起构成了中医理疗的主框架。

只是针灸、推拿的发展有着更广阔的基础,而蜡疗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和资源(蜂蜡)的限制,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无法开展,但这丝毫不影响蜡疗的疗效。

传统的蜡疗在因关节炎、风湿、类风湿引发的腰腿痛治疗中效果显著,而且治疗时间短、见效快、收效长,更重要的是它采用外敷法,是近乎天然的疗法,因而受到患者的青睐。

现代蜡疗技术应该说得到进一步完善。

它把中药与蜡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由于石蜡热容量大、导热性低,在温度高达60~75℃时也不容易发生皮肤烫伤。

石蜡冷却时,体积会缩小,对局部产生压迫,有防止组织中血液及淋巴液渗出、减轻水肿的作用。

应该说,中药蜡疗在技术和诊疗效果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缺憾只在于还没有像针灸、推拿那样形成规模和为人们所熟知。

中药蜡疗将中药和蜡疗结合,有效地驱除致痛因子、消除炎症并能延缓关节老化的速度,从而达到治疗关节疼痛类疾病的目的。

临床治疗统计表明:在对椎间盘脱出、骨质增生、风湿病、颈椎病、肩周炎等颈、肩、腰、腿痛类疑难顽固性疾病的治疗中,中药蜡疗疗效具有普遍性,见效快、疗效好。

血栓性浅静脉炎中医治疗进展

血栓性浅静脉炎中医治疗进展

[ 1 2 ] 段 宝 民 , 张 蕴 , 逯 锦 涛 ,等 . 丹 参 多 酚 酸 盐 对 M ODS 患 者 DI c的 防 治 [I ]. 中国实 用 医药 ,
2 0 1 2 ,7 ( 2 2): 1 5 3 — 1 5 4 .
[ 3 ]包培 荣. 《 伤 寒论 》对 多脏 器功能 障碍综合 征 治 疗 的启 示 [ 7 ]. 山 东 中 医杂 志 ,2 0 0 5 ,2 4( 9 ):
[ 基金项 目] 山东省 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 目 ( 2 0 1 3 0 5 3) [ 通讯作 者 ] 张 碉
侯玉芬等 分为湿热型 、肝气郁 结型和瘀结 型。
湿 热 型 治 以清 热 利 湿 、活 血 化 瘀 ,方 选 四妙 勇安 汤 加
味。肝气郁结型治 以清热解毒 、行气活血 ,方选 柴胡清 热饮 。瘀结型治以活血化瘀 、通络散结 ,方选活血通脉
2 0 0 6 .1 4( 3 5): 3 3 5 8 — 3 3 6 2 .
[ 1 4 ]李银平,乔佑杰,武子霞,等.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 症大鼠组织肿瘤坏死 因子一 a 7 % 凝血功能的影响 [ f ] . 中华老年 多器官疾病杂志 ,2 0 0 7 ,1 4( 2 ) 1 0 4 — 1 0 7 . [ 1 5 ] 任 建 华 ,陈宁 ,翁 书和 . 黄 连 解毒 汤 对 多 器官功 能 障碍 大 鼠髓 过 氧 化 物 酶 的 调 控 [ 1 ]. 中 国 中 医急
实 用中 医药杂志 2 0 1 4 年1 0 月 第3 0 卷1 0 期 ( 总第2 6 1 期)
J OURNAL OF PR ACT I C AL TR ADI TI ONAL C H 垦 兰 蔓
— —
! 垦

浅析治疗血栓性浅静脉中医疗法

浅析治疗血栓性浅静脉中医疗法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

男女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

血栓性浅静脉可以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通常多发于四肢,其次是胸腹壁,少数呈游走性发作,肢体红肿,压痛,皮肤瘙痒等令静脉炎患者困不堪言,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常年辗转各大医院花光了积蓄,其不见好转的治疗给患者带去了莫大的身心痛楚和重大的经济负担。

这种身心的双重痛苦,令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的家庭苦不堪言。

全国专家说,血栓性浅静脉炎属于中医血痹、脉痹、肿胀、血瘀的范畴。

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病时,浅静脉为一硬索条,可有自发痛。

触痛或牵拉痛,一般称为“脉痹”;沿浅静脉走行及其周围组织突发色红、肿胀、灼热、疼痛,待红肿疼痛渐消后,局部可触及硬条索状物,且伴有色素沉着,或有微热和轻痛,属静脉曲张并发者,多称为“恶脉”;无静脉曲张病史者,可称为“血瘀”,应及时治疗。

中医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56例临床观察

中医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56例临床观察


中 医 中药 ・
中医药 治疗 血栓 性 浅静脉 炎 5 6例 临床 观 察
信铁锋 张超 张 茜
1 . 1 一般 资料 5 6 例 患者均 来源 于本 院 门诊及 病房 , 其中
血栓性 浅静脉炎是 一种 常见 的血管外科 疾病 , 多发生 于 下肢 , 属 于非化 脓性炎 症 , 在 祖 国医学 中属 于 “ 脉 痹” 、“ 青 蛇毒 ”等范 畴 ,目前认 为本病多 因湿热蕴 结、淤血 阻滞脉 络 果满 意度进行对 比和分 析。
1 . 4 统计 学方法 此 次临床研究 主要采 用 S P S S 1 2 . 0 软件对 报, 2 O l O , 4 ( 6 ) : 2 3 - 2 4 . 3 ] 高云 . 神 经外科护理工作 风险因素分析及对 策 . 中国 中医药现 数 据进 行统计 和处 理 , 计数 资料 采用 检验 , P < 0 . 0 5表示 [

般较 多 , 主要 目的是对患者 病情进 行观察 。因此 , 导管需
要保持 畅通 , 并增设 固定装置 , 防止导管 出现扭 曲、牵拉 的 情 况 。同时 , 还 需要对 管道进行 灭菌处 理 , 加 强 医护 人员 的 操作 卫生意识 , 防止患者 出现感染情 况。
调查 , 了解 和认识 与风险事 件有关 的信息 内容 , 并对其 产生 的后果进行评估 , 从 而总结与风险事件相关 的因素 。
导 和监 督 。
较快 , 且起病 较急 , 因此 医疗 人员更 加要求具备 娴熟 的应 急
处 理能力 以及操作 技能 。科 室的专业 性性质 以及重要性也决
1 . 2 . 3 针对 环境 的风 险管理
神 经外科 病房 的环境需 要保 定 了护理人员 高工作强 度和工作量 的趋 势 , 在 这种高度紧 张 持 整洁舒 适 , 从 而为患者 的休 养环境 营造 舒适安 静 的氛 围。 的工 作状态下 , 医疗护理风 险的发生也不断加 大 ] 。 因此护 有效落 实病房探 视制度 , 防止患者 的休养受 到打扰 。同时还 理人 员在护理 工作 中需要加 强对风 险因素的分析和管理 , 从 需要对环境进行 消毒 , 防止患者 出现感染并发症 。 而对 风险事件起 到防范作用 。 同时 , 医院还需要结 合患者投 1 . 2 . 4 针 对管道 的风 险管理 神经 外科 的患者 留置的导 管 诉 的项 目以及 医疗 纠纷事件 , 加强对这些 事件 的深入分 析和

中药软膏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论文

中药软膏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论文
[ 参 考文献 ]
[ 1 ] 蒋群英 . 静脉输液 并发静 脉 炎的 治疗和护 理进展 [ J ] . 当 代 医学, 2 0 1 3 , 1 9 ( 1 0 ) : 1 5 — 1 6 . [ 2 ] 杨蔚 , 王海燕 , 阿华 . 循证 护理在预 防 留置针静脉 炎中的 应用 [ J ] . 国际护理 学杂 志, 2 0 0 6 , 2 5 ( 1 2 ) : 9 8 9 — 9 9 1 .
意义。
数; 有效例数= 治愈例数+ 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
1 . 4 观察指 标
1 . 4 . 1 治疗有效 率 各组 连续 给药 7 d 后, 对各组 患者治疗有效 、 无效例数进行 统计 , 测定各组治疗
有 效率 。
2 结 果
给药 7 d内 , 观 察 组 的治疗 效 果 均优 于 对 照组 , 且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各
段志刚 , 孙雪娇
中药 软膏治疗静 脉炎的疗 效观察
第1 4 卷
膏、 湿润烧伤膏 、 紫花烧伤膏外涂 的3 种方法与传统 的5 0 % 硫酸镁湿敷方法进行 了比较 , 通过观察每组
治 疗有 效 率 , 证 实 中药 软 膏剂 外 涂 治疗 输液 性 静 脉
[ 3 ]I n t r a v e n o u s n u r s e s s o c i e t y . I n f u s i o n n u r s i n g s t a n d a r d s o f
与输液 药的高渗性 、 强刺激性 或长 时间输 液及静 脉 留置针 的使用密切 相关 , 主要表现 为穿刺部位
周 围红肿 , 沿静脉走 向发红 , 血管 变硬 , 成条 索状

中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急性期临床观察

中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急性期临床观察
化, 或上下游走 。
14 观 察指 标 .
患 者 治 疗 后 临 床 症状 ( 肿 、 红 疼
痛、 色素 沉着 、 条索 状物 ) 改善 情 况 ; 治疗 前 后 检查 纤维 蛋 白原 、 二聚 体 、 D一 白细 胞 、 小板及 红 细胞 血
压积 。
己 结 果 参照 《 实用 中西 医结合 诊 断 2 1 临床疗 效 . 临床 症状 、 征疗效 见表 l 体 。
1 2 诊 断分型 标准 . 12 1 血 栓 性 浅静 脉 炎 的诊 断标 准 ..
根 据 《 用 实
中 医周 围血 管 病 学》 1 定 诊 断标 准 : 栓性 浅 静 [] 拟 血 脉 炎发 生 在 下 肢 , 多见 沿 静 脉 走 行 红 、 、 、 , 肿 热 痛 红 肿 渐 消 时 , 色 变 为褐 色 ; 生于 胸 腹壁 及 上 肢 颜 发 者, 多在 疼 痛部位 可 触及 条索 。 1 2 2 血 栓 性 浅静 脉 炎 的分 型 标 准 根据 《 围 .. 周 静 脉疾 病学》。中青 蛇毒 的证 候分类 标 准拟 定 。血 [
15 疗 效判 定标准 .
表 1 临床症状、 体征疗效
症状体征
红肿
例数 痊愈 / 例 显效/例 有效/ 例 无效/ 例 治愈率 / %
3 1 3 1 0 0 0
总有效率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疼痛 色素沉着 条 索状物
3 2 2 8 3 2
2 8 1 8 1 0
I 资料与方法 1 1 临 床 资 料 所 有 病 例 均 来 源 于 山 东 大 学 第 . 二 医 院 周 围血 管 病 科 门诊 , 观 察 血 栓 性 浅 静 脉 共 炎 急性 期 患者 3 2例 , 中年龄 最大 7 其 9岁 , 小 2 最 3 岁 , 均 年龄 4 . 平 28岁 ; 程 在 7天 以 内 ; 病 部 位 病 发 小腿 部 1 , 小 腿蔓 延 至大 腿 部 6例 , 7例 从 足靴 区 3 例 , 腹 部 2例 , 肢 4例 ; 胸 上 诱发 因素 : 肢静 脉 曲 下 张 2 例 , 术 或 外 伤 4例 , 脉 穿 刺或 输 液 5例 , 1 手 静 无 明显诱 因 2例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观察
张海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0(019)036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抗感染、溶栓、抗凝治疗,并配合中药内服、外敷;对照组仅采用抗感染、溶栓、抗凝治疗.2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2页(P4725-4726)
【作者】张海
【作者单位】四川省安岳县中医医院,四川,安岳,6423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3.6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急性期30例疗效观察 [J], 鞠振国;吴建华;李颖
2.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 [J], 施月婷
3.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40例疗效分析 [J], 张炜;郑美霞;张羡
4.银黄洗剂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周念;贾振;史留举;郎竟
余;赵钢
5.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220例 [J], 周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黄膏联合蜡疗对防治静脉炎临床疗效观察

金黄膏联合蜡疗对防治静脉炎临床疗效观察

金黄膏联合蜡疗对防治静脉炎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金黄膏联合蜡疗对防治患者静脉炎的发生、发展的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将 100例肿瘤科发生静脉炎高风险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50 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金黄膏外敷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给予蜡疗。

2 组均以 10天为 1 个疗程。

观察 2 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患者主诉。

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 25例,显效 10 例,有效 12 例,无效 3 例,总有效率为 94.0%;对照组临床控制 21例,显效 11 例,有效 12 例,无效6 例,总有效率为88.0%。

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金黄膏联合蜡疗防治静脉炎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金黄膏外敷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便利,值得在临床应用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静脉炎,防治;金黄膏;蜡疗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主要的一种用药方式。

目前多数国家的医院输液比率占45% 左右。

据中国药协会统计我国输液比率,是发达国家的1.3~2.2倍,住院输液超过87%。

目前,反复、多次、大剂量药物静脉冲击已成为临床抗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1]。

而肿瘤患者的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强,极易导致静脉炎及渗漏损伤的发生。

本研究采用常规金黄膏外敷联合蜡疗的方法,对50例静脉炎发生高风险的肿瘤科患者进行静脉炎的防治。

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 2017 年 10月至 2017 年 12 月在肿瘤科住院的静脉炎发生高风险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50 例。

治疗组男 23 例,女 27 例;年龄 63±8.73 岁;病程 0.5 ~ 7 年,中位数 3.2 年。

对照组男 25例,女 25 例;年龄 61±7.28岁;病程 1 ~ 7 年,中位数 3.7 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蜡疗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9-06-28T15:18:16.99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5期作者:刘甲[导读] 观察中药蜡疗对于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探讨中药蜡疗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作用机理。

临沂市中心医院,山东临沂 2764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蜡疗对于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探讨中药蜡疗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作用机理。

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周围血管病入院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蜡疗治疗配合传统活血化瘀之中药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活血化瘀之中药静脉滴注治疗。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现代化中药蜡疗治疗周围血管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药蜡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发生于肢体浅静脉的血栓性、炎性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

临床表现以肢体浅静脉呈条索状突起、色赤、型如蚯蚓、硬而疼痛为特征,多发于青壮年,以四肢多见。

属于中医“赤脉”、“青蛇毒”、“恶脉”、“黄鳅痈”等范畴[1]其由湿热之邪外侵,或寒邪凝滞,郁久化热以致气血瘀滞,脉络阻塞不通所致。

湿热与瘀血是主要致病因素,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基本治疗大法。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为我院2017年~2018年住院的血栓浅静脉炎患者52例,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34~73岁,平均45.9岁,部位均为下肢。

1.2诊断标准
1.2.1中医诊断标准
据《实用中医周围血管病学》[2]浅静脉炎诊断标准: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在下肢,多见沿静脉走行红、肿、热、痛,红肿渐消时,颜色变为褐色,其下可触及条索。

1.2.2中医辩证标准
依据《实用中医周围血管病学》[2]中青蛇毒的证候分类标准。

脉络湿热证:沿浅静脉走行或静脉曲张团突然出现疼痛、色红、肿胀、灼热,可摸到硬结节或索条状物,以下肢多见,可伴有全身不适、发热症状,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或濡数。

2 方法
2.1治疗方法
2.1.1 治疗组
采用智能恒温电蜡疗机(XYL-I型)作为治疗仪器,以熔点58℃的医用白色无水石蜡为基质,每公斤配制:制川乌、制草乌、红花、威灵仙、独活、羌活、川芎、白芷、各15g,研细和蜡调匀,经仪器加热至58℃-60℃,在患者患肢外敷,1次/d,30min/次,7次为一疗程。

自拟中药汤剂内服治疗,药物组成:熟地12g、鹿角霜10g、肉桂6g、当归10g、川芎12g、赤芍10g、丹参20g、川牛膝15g、水蛭6g、蜈蚣2条、附子6g、甘草6g。

药物由本院中药房统计采购,煎药室煎制。

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2.1.2 对照组
自拟中药汤剂内服治疗,药物组成:熟地12g、鹿角霜10g、肉桂6g、当归10g、川芎12g、赤芍10g、丹参20g、川牛膝15g、水蛭6g、蜈蚣2条、附子6g、甘草6g。

药物由本院中药房统计采购,煎药室煎制。

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2.2 观察方法
两周后观察两组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评定疗效,观察不良反应情况。

主要症状与体征包括疼痛、硬结肿胀和皮色变化,按轻、中、重度3级计分,每级计1分,计分越高表示病情越重。

①疼痛:轻度为偶有疼痛,按压局部时有痛感,但能耐受,不用止痛剂;中度为经常疼痛,按压局部时痛感明显,偶尔服用一般止痛剂;重度为疼痛感明显,按压局部时痛感较剧烈甚至拒按,经常服用止痛剂。

②硬结肿胀:轻度为外观无明显硬结,但触摸时有条索状硬物感;中度为可见局部有条索状结节,触摸时硬结较硬,轻度高于皮肤;重度为局部有条索状硬结,或结节成团,明显高于皮肤或局部有索状硬结萎缩凹陷。

③局部皮色变化:轻度为局部皮色浅红或轻度色素沉着;中度为局部皮色发红或明显色素沉着;重度为局部皮色紫黑或局部有瘀血。

2.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周围血管疾病中西医诊疗学》[3]有关标准。

痊愈:局部红肿热痛及硬索状物完全消失,组织恢复正常,体温及白细胞恢复常;显效:肿痛消失,索状物尚未完全吸收;有效:肿痛减轻,但未完全消失,索条状物存在;无效:以上症状、体征无改变,或反复发作。

2.4 统计学方法
指标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蜡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已用于很多疾病的治疗。

[4]清代外科专家祁坤在《外科大成》一书中,对蜡疗的操作方法及适应证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载述。

蜡疗是用加热溶解的医用蜡作为热介质,将热传至机体达到治疗目的。

蜡疗具有相对保温时间长,具有可塑性,能紧贴于体表各部的特点。

一方面通过蜡疗能改善微循环,使局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增加汗腺的分泌,使组织水肿吸收、致痛介质排除,使炎症浸润吸收达到消肿止痛目的,同时促进细胞代谢机能活跃。

蜡具有的油质成分,对瘫痕、肌腿挛缩可促使其软化松解、恢复弹性。

另一方面,蜡在冷却过程中体积逐渐缩小,对皮下组织起局部机械压迫作用,有消除肿胀以及松弛患者关节韧带、肌肉、肌键的作用,有利于关节功能的康复。

总之,蜡疗是一种无创伤、无痛苦、无副作用的真正的自然疗法,而且简单易行、费用低廉,在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是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李曰庆何清湖等.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19—201.
[2]陈淑长等.实用中医周围血管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8.
[3]陈柏楠侯玉芬周涛等.周围血管疾病中西医诊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426—427.
[4]边庆福.蜡疗的作用及其临床作用浅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2):17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