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因及诊断
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
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简介∙受累静脉局部红肿、疼痛、压痛,皮肤温度高,可触及条索状物。
多发生于下肢,常见的原因为静脉曲张。
∙一种良性疾病,但也可伴有深静脉血栓形成乃至形成肺栓塞。
∙应该在所有怀疑该病时,进行双功能超声检查。
∙若复发性发作并呈游走性,特别是无静脉曲张的病人,应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促凝血状态。
∙治疗上应用弹力长袜、制动、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应用抗凝治疗预防静脉血栓栓塞并发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一定疗效。
定义∙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是指中等大小的浅表静脉自限性的血管炎。
常表现为浅表静脉的疼痛、压痛、硬结和/或红斑。
伴随皮肤温度高和红斑常可触及条索状或结节状物。
最常发生于下肢的隐静脉及其分支。
也出现在上肢、前胸或者颈部静脉,常由于静脉曲张、高凝状态、静脉穿刺插管和给药引起。
一般SVT专指下肢的血栓静脉炎。
流行病学∙SVT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病理状态,但是其确切的发病率很难正确评估,部分原因是由于本病为良性和自限性疾病,缺乏对其进行全面的研究。
Tecumseh社区卫生研究显示,SVT的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男性从三十几岁的每年0.05/1000增高至八十几岁的每年1.8/1000人,而女性分别为0.31/1000和2.2/1000[1]。
大多数研究显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平均年在60岁以下[1]。
在中国尚缺乏流行病学方面的资料。
病因∙病因诊断取决于本病的发生部位。
下肢的SVT,主要病因仍然是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的局部损伤常为SVT发生的促发因子。
在特发性、游走性或者复发性SVT或者无静脉曲张时,需要确定是否存在其它的病理状态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白塞氏病和伯格氏病)、恶性肿瘤和易栓状态[1],包括:因子V Leiden基因变异、凝血酶原G202010A基因变异、肝素辅因子2缺陷、蛋白S和蛋白C缺陷,抗凝血酶III缺陷、狼疮抗凝物和抗磷脂抗体缺陷、纤溶活性异常、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妊娠、肥胖、长期制动、最近的外科手术、创伤、硬化疗法、静脉血栓栓塞病史、静脉输注低张和高张溶液、使用药物(包括安定、胺碘酮、万古霉素、海洛因)和静脉插管[1]。
【疾病名】血栓性浅静脉炎
【疾病名】血栓性浅静脉炎【英文名】superficial thrombophlebitis【缩写】【别名】【ICD号】I80.9【概述】血栓性浅静脉炎(superficial thrombophlebitis)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并且可以引起显著的不适和功能受限,虽然这是一个良性、自限性疾病,但能复发并持续存在。
文献报道,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例中,约11%血栓蔓延而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
且可以迁徙性地在人体各处交替发病。
【流行病学】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病因】浅静脉血栓最常见的病因与浅静脉置管、刺激性药物、感染等造成的静脉内膜损伤有关;也可因血液淤滞常发生在曲张的浅静脉;部分病例存在抗凝血酶Ⅲ、蛋白C和蛋白S的异常;口服避孕药和妊娠也可能与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病有关,但尚无确切证据。
此外,某些恶性肿瘤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胆管癌等,已证明能够释放一些促凝物质,可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发病机制】1.损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 损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通常发生在肢体遭受直接外伤后,沿着静脉走行的相应区域出现触痛性条索状物,因静脉损伤后皮下出血,常可见到皮下瘀斑。
损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也常发生在静脉穿刺注射的部位,多数因注射刺激性或细胞毒性药物而引起,这是目前血栓性浅静脉炎最常见的类型。
经静脉腔穿刺置管本身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者较少见。
临床上表现为穿刺注射部位出现红肿和疼痛,通常持续数天或数星期,有时需要数月才能完全缓解。
2.静脉曲张后血栓性浅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炎常发生在下肢曲张浅静脉腔内,血栓可以沿大隐静脉向上或向下蔓延,或者发生在非大隐静脉主干的曲张静脉分叉部位。
除部分继发于损伤外,相当一部分常没有任何诱因。
血栓性静脉炎常表现为静脉曲张部位出现有触痛的硬结,其周围常有红斑。
极少数情况下,如果血栓反应蔓延至踝部静脉壁和皮肤,可能发生显著皮下出血。
基于细胞周围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血栓性浅静脉炎多发生在静脉淤积性溃疡附近的静脉曲张部位。
良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为你介绍有效治疗方法
良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为你介绍有效治疗方法如果患上的血栓性浅静脉炎还是良性的话,那么治疗的难度并不大,但不能因此而轻视,需要在心里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同时要了解这种疾病的治疗原理。
★一、良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治疗原理根据这一原则立法为:益气行血,搜风祛寒,活血通络,散结止痛,清热解毒。
石家庄同宝周围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吴同保副主任医师,在家传秘方的基础上又有创新,以“蜈龙通脉汤”(该疗法已申报《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了解详情点击可进入)加减治疗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性静脉炎等肢体血管病取得了神奇的效果。
组方以蜈蚣、地龙、全蝎——通脉止痛,解毒散结。
乌梢蛇、制川乌——搜风通络,散寒止痛。
人参、黄花——益气扶正驱邪,行血通络。
水蛭、土元、三棱、莪术、穿山甲——活血破血,去瘀生新。
地丁、金银花、生目草——清热解毒,缓急止痛。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可因不同的原因所造成,如:①静脉内注射刺激性或高渗I生溶液,如高渗葡萄糖、红霉素、链霉素、有机碘等,均能刺激浅静脉内膜,造成静脉壁损伤,迅速发生血栓,并有明显的炎症反应。
②静脉内反复置留插管,超过24h,持续性输液,常可使浅静脉壁遭受直接损伤,形成血栓,迅速出现炎症反应。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③下肢静脉曲张时,由于静脉壁严重变形,静脉血液淤滞,足靴区皮肤因营养性变化,易受慢性感染,使曲张的静脉遭受缺氧和炎症性损害,酿成血栓性浅静脉炎。
★三、病理变化血栓性浅静脉炎一开始是广泛的整条浅静脉血栓形成,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因而在受累静脉的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质地比较柔韧,有压痛的条索状物。
1周后随炎症的消退和渗出物的吸收,遗留无痛性硬索,局部色素沉着,表示血栓经过机化和再管化的过程。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重新建立新条件下的血液循环。
有时急性炎症可被慢性炎症状态替代,血栓静脉发生纤维化变化。
55.血栓性静脉炎中医诊疗方案
血栓性静脉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颁布的《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诊断标准》。
(1)有静脉曲张病史。
(2)沿下肢浅静脉走向,局部突然出现红肿、疼痛的索条状物。
(二)证候诊断参照《周围血管科常见疾病证候诊治指南》(2015年)[1]。
脉络筋挛热瘀证:下肢青筋卷曲成团,病变筋脉红肿热痛,呈红肿硬索,肿痛,发热。
舌质暗红,脉弦紧。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脉络筋挛热瘀证治法:清热利湿、活血通脉。
1.推荐方药:四妙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苍术、牛膝、黄柏、薏苡仁、桃仁、生地、赤芍、当归、川芎、地龙、丹参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中医外治法:选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金黄散外敷,用清茶调匀,薄薄涂于患处。
(二)西药治疗规范应用改善静脉回流药物、溶栓药物、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同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和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三)护理调摄要点患者应卧床休息,制动;合理膳食,禁忌辛辣、油腻等;注重心理护理,及时告知本病知识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消除焦虑、紧张心理。
三、疗效评价参照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一)评价标准1.临床治愈:患肢发红、肿胀、疼痛、灼热消失,硬结节或索条状肿物消退。
2.显效:患肢发红、肿胀、疼痛、灼热消失,硬结节或索条状肿物变软、变小。
3.有效:患肢发红、肿胀、灼热基本消失,疼痛减轻,结节或索条状肿物变软。
4.无效:患肢发红、肿胀、疼痛、灼热,硬结节或索条状肿物无变化或加重。
(二)评价方法根据患者入院和出院当天病情,按照疗效标准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1]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周围血管科常见疾病证候诊治指南(2015年) [J]. 河北中医,2016,38(1):151-160[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血栓性浅静脉炎多久好
血栓性浅静脉炎多久好血栓性浅静脉炎(Superficial Thrombophlebitis,ST)指静脉壁和壁内的血栓同时发生炎症反应,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静脉系统疾病。
表现为下肢表浅静脉处的红、热、肿、痛、硬,局部压痛明显,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外科手术等,治疗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事项。
一、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1)抗炎治疗:可以选用非甾体消炎药,如吲哚美辛等,有效控制炎症症状,降低发热、肿胀等不适。
(2)抗凝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因是血液凝固异常,使用肝素或华法林钠可延缓血液凝固时间,避免血栓进一步形成。
(3)缓解疼痛:如果疼痛强烈,可选用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有效减轻疼痛。
(4)抗生素治疗:如果有继发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2.物理治疗:(1)压迫治疗:可以使用弹性袜或绷带进行局部压迫,减轻肿胀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液排出。
(2)冷敷治疗:可以用冰袋或冷敷物质敷在患处,缓解炎症症状和减轻疼痛。
3.外科手术:需要进行外科手术的情况比较少见,主要是在以下两种情况下考虑手术治疗:(1)超过10cm的血栓形成;(2)血栓向上静脉扩散。
二、注意事项1.卧床休息: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后,需要尽量静止不动,卧床休息,避免活动会加重症状和引起血块脱落。
2.局部保暖:在卧床休息的时候,需要保证患处局部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3.避免站立、坐立时间过长:长时间站立、坐立会导致血液回流不畅,容易形成血栓,应尽量避免。
4.按照医师指示正确用药:使用药物时应按照医师的指示使用,不要超量、超频,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5.注意饮食:饮食应健康,注意控制脂肪、胆固醇等的摄入,避免影响血脂水平。
6.避免剧烈运动: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血栓脱落或症状加重。
7.定期复查:治疗期间应按医师要求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和疗效,调整治疗方案。
血栓性浅静脉炎通常治疗期较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注意生活中的相关细节,以提高治愈率和预防复发。
血栓性静脉炎的针灸治疗方法
血栓性静脉炎的针灸治疗方法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腔壁的炎症,往往同时伴有血栓的形成,由于静脉内腔炎症,使管壁水肿、粗糙,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故容易形成血栓。
临床有血栓性浅静脉炎和血栓性深静脉炎之分。
血栓性浅静脉炎主要累及四肢浅静脉,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则可见于任何部位,而以下肢深静脉为多见。
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原因往往是反复静脉输液或静脉曲张引起静脉内血液瘀滞,使血管内膜变性发生炎症。
深静脉炎多由创伤、烧伤、手术等所致。
血栓性静脉炎有些可发展成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性静脉炎的针灸治疗方法来源:吴学峰中医学将血栓性静脉炎分属于“脉痹”、“恶脉”等范畴。
由于湿热之邪侵犯人体,导致气血瘀滞、脉络滞塞不通所致,或气血耗损,运行不畅,以致瘀阻络道,脉管滞塞不通而成病。
辨证血栓性浅静脉炎可见病变静脉处的皮肤有发红、肿胀、疼痛等炎症反应,压痛明显,呈条索状,以后红肿消退留下较硬的条索物和皮肤色素沉着,局部常有牵掣隐痛麻胀感。
急性期时,可有全身不适,轻度发热,怕冷,食欲不振等症。
深静脉炎表现为患肢疼痛,步履时疼痛加重,局部压痛,肿胀,肌肤发热,浅静脉可见扩张。
深压用力触摸时可有条索状物。
治则血栓性静脉炎治宜清热化湿,活血通络为主,后期可见气血不足、寒湿痹阻之象,当温养气血,祛寒通络。
针灸主穴:1.上肢:曲池、少商、郄门、太渊、列缺;2.下肢:L1-L5夹脊、肾俞、箕门、血海、阳陵泉、承山、三阴交。
注意事项1.血栓性静脉炎针灸治疗有一定疗效,浅静脉炎比深静脉炎效果明显。
2.深静脉血栓如发生脱落,则可造成肺栓塞,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咯血,严重时伴有休克,此时应采用中西医急救治疗,急性期适当卧床休息1-2周,患肢抬高超过心脏水平,以利血液回流,患处热敷有助于血液循环。
血栓性静脉炎查房
汇报人:_
目录
定义及概述
01
02
03
04
血栓性静脉炎是 一种常见的静脉 炎症性疾病,主 要表现为静脉壁 的炎症反应和血 栓形成。
病因包括静脉血 流缓慢、静脉壁 损伤、静脉内膜 损伤、静脉内血 栓形成等。
临床表现包括局 部疼痛、肿胀、 发红、发热、静 脉曲张等。
影响:影响患者 的治疗配合度和 生活质量
护理措施:加强 与患者的沟通, 提供疾病相关知 识,帮助患者建 立信心,减轻焦 虑和恐惧。
知识缺乏
01
02
03
04
缺乏血栓性静 脉炎的基本知 识
不了解血栓性 静脉炎的病因 和发病机制
不清楚血栓性 静脉炎的临床 表现和诊断方 法
缺乏血栓性静 脉炎的治疗和 护理方法
心理支持:与患 者沟通,了解其 需求,提供心理 支持
心理护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提供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加强沟通: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 提供心理教育:为患者提供心理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减轻心理负担
03
并发症:肺栓塞、血栓后综合征、静脉 溃疡
05
治疗方法: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手术 治疗、物理治疗
02
临床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发红、发 热、静脉曲张
04
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 验室检查
06
预防措施:避免久坐、戒烟限酒、控制 体重、适当运动
诊断及鉴别诊断
01
02
03
04
临床表现:下肢 肿胀、疼痛、皮 肤发红、发热等
静脉炎的诊断标准
静脉炎的诊断标准静脉炎诊断标准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发炎,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
其病理变理化管壁变硬,腔内血栓形成,血管扩张成条索状。
血栓性静脉炎简称静脉炎,比较更用的简称。
多见与长期卧床、外科手术、肿瘤、肝硬化等病人。
病变累及浅在静脉,通常是在四肢的浅表静脉,如:足背、踝部、手背等。
该病症在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
一、临床表现1. 发病急,患肢浅静脉曲张,沿曲张浅静脉周围皮肤红肿、疼痛,皮肤温度升高。
2. 沿曲张的浅静脉走行部位,可触及硬结并有压痛。
3. 全身反应较轻,可有体温升高或白细胞计数升高。
4. 患肢肿胀,有继发血栓形成时,可触及增粗的曲张静脉,应与单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区别。
5. 患肢有皮肤色素沉着、疼痛及慢性溃疡。
6. 有家族史或遗传史。
二、鉴别诊断1. 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栓性浅静脉炎是发生于下肢浅静脉的血栓形成、炎症反应,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常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
典型表现为沿着浅静脉走行出现红肿、热痛,可触及条索状硬结,下肢活动后加重,卧床休息后缓解。
2. 非血栓性浅静脉炎:非血栓性浅静脉炎通常起病较慢,病程较长,多无急性炎症表现,仅见病变静脉曲张、皮肤增粗、变硬等。
常因局部血供不足而导致炎症迁延不愈,甚至发生溃疡。
3. 深静脉炎:深静脉炎是指深静脉内血栓形成、管腔阻塞引起的炎症反应,常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沿深静脉走行可见索条状改变。
深静脉炎常发生于下肢,上肢深静脉也可发生,但较少见。
三、诊断依据与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一般可作出诊断。
其中,以下指标对诊断有参考价值:1.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或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
2. 血管超声检查:可发现病变血管内血流异常,血管内血栓形成。
3. 血管造影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及范围,了解深静脉通畅情况。
4.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在病变部位取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变性质及鉴别诊断。
血栓性浅静脉炎健康宣教PPT课件
什么是血栓性浅静脉炎?
病因
引起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原因包括静脉损伤、血流 缓慢和凝血障碍。
常见的诱因有长期卧床、肥胖、妊娠及某些疾病 。
什么是血栓性浅静脉炎?
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红肿、触痛及发热。 症状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谁容易得血栓性浅静脉炎?
谁容易得血栓性浅静脉炎?
高风险人群
治疗方法有哪些?
手术治疗
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去除血栓。 手术风险和益处需与医生充分沟通。
谢谢观看
何时就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何时就医?
症状加重
如果症状明显加重,例如剧烈疼痛或肿胀,应尽 快就医。
尽早诊断和治疗可以避免并发症。
何时就医?
并发症风险
如果出现发热、潮红或皮肤溃烂等症状,应立即 就医。
这些可能表明病情严重或引发其他疾病。
何时就医?
定期检查
有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静脉检查。
定期监测可帮助及早发现问题。
长期卧床、手术后恢复期、妊娠及肥胖者是高风 险人群。
此外,静脉曲张患者也容易发生此病。
谁容易得血栓性浅静脉炎?
年龄因素
年龄越大,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的风险越高。 老年人因血管弹性下降而容易出现静脉问题。
谁容易得血栓性浅静脉炎?
生活方式
缺乏运动、吸烟及不健康饮食习惯均增加发病风 险。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对高风险人群。 早期发现潜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方法有哪些?
药物治疗
抗炎药物和抗凝药物可用于缓解症状和防止血栓 扩展。
遵循医嘱使用药物,避免自行停药。
血栓性浅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病,其病理特点是先有静脉损伤,后有血栓。
范围比较广泛,在形成血栓2-3小时后即引起静脉壁和静脉壁周围组织明显的炎症反应。
病变的部位不同,病理变化亦不同,故有不同的病名。
在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可发生于下肢的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分支;上肢常位于头静脉、贵要静脉。
胸腹壁常发生于胸、腹壁浅静脉。
所谓流走性类型,是指病因不明,可以迁移性地,此起彼落地在人体各处交替地发病。
血栓性静脉炎属于祖国医学的“脉痹”范畴,由于湿热蕴结,瘀血留滞脉络所致。
一、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多发生于输液后或外伤后,浅层静脉呈条索状,临床上除局部轻微的疼痛外别无特殊症状。
1、病因病理:⑴病因: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可以因不同的原因所造成。
临床上分3类:①化学药物刺激引起浅静脉炎,静脉内输注各种刺激性溶液或高渗溶液,如高渗葡萄糖溶液、各种抗生素、烃化剂、有机碘溶液等,均能在受注射的浅静脉内膜上,酿成化学性刺激,导致较为广泛的损伤,迅速发生血栓形成,续而出现明显的炎性反应。
②导管作持续输液,常可使静脉壁遭受直接损伤,致血栓形成,并迅速出现炎症反应,常见于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以及大手术等危重病人。
③下肢静脉曲张时,无论是属于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的属支,由于静脉血瘀滞、足靴区皮肤常因营养性变化,承受慢性感染,可使曲张的静脉遭受缺氧和炎症性损害,导致血栓性浅静脉炎。
⑵病理:静脉输入各种抗生素或高渗葡萄糖溶液等,不仅会损害内膜,发生血栓形成。
病变一开始就是广泛的整条浅静脉血栓形成,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
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压痛的索条柱,往往伴有全身反应,但多不严重。
一般经过7-12天后,随着炎症的消退和渗出液的吸收,遗留无痛性硬索,棕色色素沉着。
有些病历经过一段过程,局部可以重新建立血液循环;甚至在间隔相当长时间后,受累浅静脉再通,又可做为输液途径。
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胸腹壁浅静脉炎又称Mondor病,主要病变部位在前胸壁、乳房、肋缘和上腹部浅静脉。
1、病因病理: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多发生于肥胖的妇女,平时又缺乏劳动锻炼者,病因并不了解,由于上肢骤然用力而受牵拉,常常构成本病的诱发因素,很可能是在前胸壁和上腹壁受到应力时,静脉亦受影响,或因乳房手术牵拉所致。
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好发部位如下:①胸腹上壁静脉。
由于乳头向下方,经过乳房皱壁,伸展到肋缘。
②侧胸腹静脉:由乳头向外上方,伸展到腋窝由乳头向下,在腹直肌外侧直达下腹部。
③腹壁上静脉。
腹直肌上浅静脉比较少见,上述静脉内膜受损害时,便有血栓形成,并引起血管壁炎症反应,甚至侵犯受累静脉的周围组织,可有渗出物。
静脉外形肿胀、色白,静脉内有血栓或无血栓,静脉内血栓能滋长、繁衍而扩展,可连累属支,包括小静脉丛。
待病理演变停止,炎症消退,血栓机化,可能再通,静脉处于部分或完全闭塞状态。
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属“胸痹”等范围,由于湿热蕴结、肝气郁积、肝络外伤,瘀血留滞脉络所致。
2、临床表现:一般情况下没有全身反应,仅有轻微的局部症状。
典型病史是在左手或右手用力牵拉后,骤然感到一侧胸壁疼痛,程度不等,高举上臂运动、咳嗽、深呼吸,或者无意中使病变部位受压,都会感到局部疼痛,病变2周后,疼痛逐渐缓解,4-8周后消失,个别病人局部疼痛可拖延1-2年。
受病变侵袭的浅静脉略显红肿,如索状物,呈银叉或串珠状,有压痛,索状物开始时柔软,稍晚即增硬,直径3-5mm。
受累静脉与皮肤呈疏松粘连,但与深部组织无粘连,易于移动。
在病变的两端,绷紧皮肤,可见覆盖浅静脉的皮肤凹陷,形如浅沟或索状物高出皮肤。
病变2周后,疼痛减轻,局部皮肤呈浅棕色。
3、辅助检查:全身反应轻,白细胞数稍增高,局部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4、辨证论治:患者一侧胸腹壁皮下出现硬性索条状物,长达15-40cm,有针刺样疼痛,皮肤上有紧迫感。
中医问诊之血栓性浅静脉炎的问诊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问诊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
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和防治等的学科。
它传承着中国古代先辈们治疗疾病的经验和理论。
中医的主导思想是整体观念,以脏腑经络为生理、病理基础,辨证论治是诊疗依据。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探求病因、病位、病性,通过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食疗等治疗疾病。
中医诊断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的规律,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中药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
今天,我们来介绍中药问诊之血栓性浅静脉炎的问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指发生于浅表静脉内壁的炎症,伴静脉血栓形成。
多发于四肢浅静脉或胸腹壁浅静脉。
常由化学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有刺激性溶液如抗生素、烃化剂、有机碘、高渗糖等),或机械性损伤引起。
也可继发于感染性疾病。
中医学中无相应病名。
但其症状表现与中医文献中记载的“恶脉”“青蛇毒”有相似之处。
(一)问诊要点本病常见于四肢、胸腹壁浅静脉,沿静脉走向可摸到硬索状物,周围皮肤有红斑、肿胀、疼痛。
发病前多有静脉注射史或静脉损伤史。
(二)分型问诊1.急性期问诊:局部静脉疼痛,沿静脉走向可摸到硬索状物,周围皮肤红斑、肿胀、压痛明显,可伴发热等全身不适。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利湿。
方用五味消毒饮合三妙丸加减。
2.慢性期问诊;急性期过后,遗留索条状肿块,长期不消,有隐痛、胀坠感。
可反复出现急性期表现。
日久病变处皮肤色素沉看。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消肿。
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浅静脉炎的治疗方法
浅静脉炎的治疗方法1、静脉炎在医学上全称血栓性静脉炎,简单来说就是静脉血管病变发炎。
通常静脉壁损伤,在静脉和汇合处,血管壁结构最为薄弱,如出现微小裂伤,容易使血小板粘附,出现纤维蛋白沉积,患者要及时治疗,以免错过治疗时间。
2、静脉血流缓慢时,手术或长期卧床、心力衰竭、腹内压增高、下肢静脉曲张等,均可因血流缓慢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异常的血液高凝状态:大手术、创伤、烧伤、分娩或严重脱水等所致的血液浓缩;脾切除、癌肿、长期口服女性避孕药、妊娠、感染等均可使血凝增高。
3、由于一些静脉炎患者自身的原因或是手术之类的外在因素造成的。
因此,有效的避免外在因素的干扰和自身原因是可以有效的预防静脉炎的。
如不及时治疗,可造成皮肤溃烂,严重者可导致截肢致残。
所以说,患者一定要及时到正规的治疗静脉炎的专科医院就诊。
浅静脉炎的治疗取决于不同的病因学和病理类型、浅静脉血栓的范围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对于一般性血栓性静脉炎仅表现为表浅的、局限的、轻度触痛的静脉炎症反应,可口服轻型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和使用循序减压弹力袜,并鼓励患者继续参加日常的活动。
如因静脉曲张所致浅静脉炎,且症状持续存在,做病变累及的曲张浅静脉剥脱,能加快缓解症状。
较广泛的血栓性静脉炎如出现严重程度的疼痛、发红和广泛蔓延,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理疗热敷等,且往往以后者为最有效。
下床活动时,应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
如果合并皮肤溃疡或淋巴感染,可应用一些抗感染药物,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等抗血栓药物,在血栓性静脉炎中的疗效是不确定的,因为血栓性静脉炎主要是由于炎症反应和纤维蛋白凝固,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似乎只有极小的应用价值。
当浅静脉炎涉及大腿,如隐股静脉结合点或奈静脉处,可能蔓延到深静脉时,可使用抗凝治疗。
低分子量肝素是目前最常用的抗凝剂,具有使用简便、安全、疗效确切等优点。
为预防血栓可能向深静脉蔓延,特别是双向多普勒超声证明血栓累及范围比原发部位更大,并蔓延到股部大隐静脉时,应做大隐静脉剥脱或隐股静脉结合点结扎。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科普知识PPT
均衡饮食,避免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保持理 想体重。
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动和降低血栓风险。
如何预防血栓性浅静脉炎?
定期检查
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血管健康检查,及时发现 潜在问题。
及早介入可以有效预防病情恶化。
如何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
如何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
基础治疗
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减轻疼痛和炎症,同时保持 患肢抬高。
通常发生在下肢,尤其是小腿部位。
什么是血栓性浅静脉炎?
发病机制
此病一般由静脉壁的损伤、血液流动缓慢和血液 高凝状态等因素共同作用引起。
常见于长期静坐或卧床的患者。
什么是血栓性浅静脉炎?
分类
根据血栓的部位和性质,血栓性浅静脉炎可以分 为局限性和广泛性两种类型。
局限性多表现为局部红肿,而广泛性则可能影响 到多个静脉。
谁会得血栓性浅静脉炎?
谁会得血栓性浅静脉炎?
高风险人群
长期静坐、肥胖、妊娠、手术后恢复期的病人等 ,都属于高风险人群。
尤其是在长途旅行后,患病风险更高。
谁会得血栓性浅静脉炎?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发病率也会 明显增加。
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降低,更易发生此病。
谁会得血栓性浅静脉炎?
可用热敷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
如何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扩展或并 发症发生。
应遵循医嘱,定期复查。
如何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
手术干预
若症状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可能需要考虑手术 清除血栓。
手术后需进行康复和预防措施。
谢谢观看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永旺脑病高允旺:容易被忽视的血栓性浅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周围血管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随着医学研究越来越深入,这种疾病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血栓性浅静脉炎会有什么表现?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症状非常明显:表现为浅静脉分布区的红斑和触痛,以及可触及的条索样血栓,伴有明显的疼痛和皮温高,可能会有肿胀。
症状常会反复出现。
一般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明确病情并且判断浅静脉血栓的范围。
为什么会发生浅静脉血栓?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易感因素很多,通常可以归纳为Virchow三联症:即静脉内膜损伤、血液液滞缓慢和高凝状态。
通常由几个因素共同作用引发静脉血栓。
1、静脉内膜损伤:浅静脉内置管、刺激性药物、感染、外伤等都可能造成的浅静脉内膜损伤,从而引发血栓性浅静脉炎。
2、血流缓慢:下肢静脉曲张,制动(如骨科手术后的卧床)等情况下血液淤滞,容易发生静脉血栓。
3、可造成血液高凝状态的情况:包括:大手术后或者较大的创伤后,先天性凝血物质异常,如抗凝血酶III、蛋白c和蛋白s异常,妊娠和口服避孕药,激素治疗,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患者。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不同类型和治疗方法1、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静脉曲张是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最常见的因素,常发生在下肢曲张的浅静脉腔内。
其表现为静脉曲张部位出现有触痛的硬结,其周围常有红斑。
血栓可以沿大隐静脉向上或向下蔓延,或者发生在非主干的曲张静脉分叉部位。
除部分继发于损伤外,相当一部分常没有任何诱因。
治疗方法:1. 浅静脉炎为无菌性炎症,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果合并皮肤溃疡或感染,可使用一些抗感染药物。
2. 较广泛的血栓性静脉炎如出现严重程度的疼痛、发红和广泛蔓延,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理疗热敷,局部使用喜辽妥。
下床活动时,应穿医用弹力袜。
3. 静脉曲张引起的浅静脉血栓往往会反复发作,并可能有蔓延到深静脉引起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因此手术治疗静脉曲张,同时施行浅静脉血栓取出术是最好的方法。
2、创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创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通常发生住院或者门诊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
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病人的护理课件
记录患者的自我评价和客观表现。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定期复查
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复查结果有助于评估护理效果并调整后续护理计 划。
谢谢观看
这可能表明存在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何时需要寻求进一步的医疗帮助? 治疗反应不佳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症状仍无改善,应联 系医生。
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或进行进一步检查。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症状变化
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肿胀等症状的变化。
可以使用疼痛评分工具进行量化评估。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活动能力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病情、护理措施及康复的重要 性。
鼓励患者遵循医嘱,定期复查。
何时需要寻求进一步的医疗帮 助?
何时需要寻求进一步的医疗帮助? 症状加重
如出现剧烈疼痛、肢体颜色变化或温度异常,需 立即就医。
这些可能是血栓迁移或并发症的迹象。
何时需要寻求进一步的医疗帮助? 并发症表现
如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应迅速就医。
多见于下肢,可能导致疼痛、红肿和触痛等症状 。
什么是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
病因
常见原因包括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外部压迫、静 脉损伤等。
特定风险因素如长期卧床、肥胖、妊娠等可增加 发病概率。
什么是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 临床表现
患者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发红及发热等症 状。
这些症状通常在肢体活动后加重。
建议患者进行适合的肢体锻炼,避免长时间静止 。
什么护理措施可以实施?
什么护理措施可以实施? 局部护理
保持患肢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压迫。
可适当使用消炎药膏,帮助减轻局部炎症。
血栓性静脉炎如何鉴别诊断?
血栓性静脉炎如何鉴别诊断?中医诊断:(1)血栓性浅静脉炎:①脉络湿热:证候:沿脉络走行突然出现疼痛、色红、肿胀、灼热,可摸到硬结节或索条状物,以下肢多见,可伴有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
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象弦数或滑数或濡数。
证候分析:湿热之邪侵及脉络,气血瘀滞,脉络不通,故沿脉络走行出现疼痛、红肿;瘀血结于脉络,故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物;湿热交争,故可见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
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滑数、濡数均为湿热阻滞脉络之象。
②脉络瘀阻:证候:脉络走行呈硬条索状,粗细不均,可有不同程度的自发痛、触痛及牵拉痛,本症多发于胸腹部、上肢,其次为颈部。
无明显全身症状。
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缓涩或沉细涩。
证候分析,脉络瘀阻,瘀血结聚,故可见硬索条状脉络,粗细不等;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故可见局部自发痛、触痛或牵拉痛。
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缓涩或沉细涩为脉络瘀阻之象。
(2)深部静脉血栓形成①脉络湿热:证候:患肢突然肿胀、疼痛,皮色黯红,皮温升高,全身症状不明显、有的患者体温可升高。
舌质淡紫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证候分析:湿热外侵,脉络瘀滞,血运受阻,水津外溢,故肢体肿胀、疼痛,皮色黯红;湿热交争,故皮温升高或见体温升高;舌质淡紫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为湿热阻滞脉络之象。
②脉络湿瘀:证候:患肢肿胀、疼痛,皮色苍白或正常,皮肤温度升高,全身症状不明显,舌质淡紫,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脉沉紧或濡涩。
证候分析:本型常为脉络湿阻型的恢复期。
血瘀湿浊,阻滞脉络,致使肢体肿胀、疼痛,而皮色可为苍白,亦可正常,皮肤微热。
舌淡紫,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脉沉紧或濡涩为湿瘀互阻脉络之象。
③脾虚湿阻:证候:身疲乏力,患肢肿胀,沉重胀痛,皮肤温度不高或仅有微热,肤色正常或色暗,或伴肢体脉络迂曲、舌质淡暗,苔白腻,舌体胖边有齿痕,脉缓或濡。
证候分析:久病脾虚,水湿不运,停滞肌肤,湿性重浊,故疲乏无力、肢体肿胀、沉重;湿浊停滞日久亦可阻滞血脉,致血运不畅,瘀血结聚,而见肤暗、肢体脉络迂曲。
血栓性浅静脉炎有哪些症状?
血栓性浅静脉炎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血栓性浅静脉炎症状,尤其是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早期症状,血栓性浅静脉炎有什么表现?得了血栓性浅静脉炎会怎样?以及血栓性浅静脉炎有哪些并发病症,血栓性浅静脉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血栓性浅静脉炎常见症状:呈红色条索,游走的浅静脉、骨内损害、静脉栓塞、局部静脉硬索状*一、症状急性期静脉局部疼痛,发红呈条状或网状,沿静脉走向有压痛性索条,1~2周后红肿消退,代之以色素沉着,及硬如绳的索条。
部分病人可伴有全身在不适。
反复发作的静脉炎,伴皮肤色素沉着,血栓机化后变硬。
*二、诊断诊断通常不困难。
患者主诉沿静脉走向部位,出现疼痛伴有条索样结构或结节,常合并静脉周围炎症反应而引起累及静脉处发红。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与一般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无异,其表现为某一区域内,骤然出现线状或网状红肿条索状物,有疼痛和压痛,初时质地较软,随后逐渐变硬,红肿充血逐渐为色素沉着所替代。
在长期发病过程中,发作具有间歇性,呈迁徙性地、此起彼落地、在人体各处交替发病,所遗留的色素沉着和索条物可布满全身。
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诊断较困难,诊断率为62.4%。
如果有置管输液史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败血症,行血培养2次同样菌株阳性,在排除酿成败血症的其他原因后,应探查静脉。
多普勒超声、静脉造影和CT检查中可排除深静脉和腔静脉段血栓形成。
*以上是对于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血栓性浅静脉炎并发症,血栓性浅静脉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血栓性浅静脉炎常见并发症:脓毒症和菌血症*一、并发病症脓毒性静脉炎可并发脓毒败血症,常可致病人死亡。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血栓性浅静脉炎症状,血栓性浅静脉炎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血栓性浅静脉炎”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血栓性浅静脉炎莫忽视
开 始是广泛 的整条
下 肢 供 血 和 营 养 状 态 预 防 下 肢 血 栓 性 浅 静 脉 炎 的形
.
浅 静 脉 血 栓 形 戚 迅 速 导 致 整 条浅 静 脉 壁 的炎 症 反 应
甚 至 累 及 静 脉 周 围 组 织 并 有 渗 出 液 因 而 在 受 累静 脉
.
成
。
饮 食 和 其 他 方 面 可 多 吃 素食 青 菜 水 果 避 免 或
,
体 腔 内 的静 脉 为 深 静 脉
、
一
。
些 原 因 引 起 沿浅 静 脉 走 行 的
.
位 置 突 然 发 生 红 肿 灼 热 疼 痛或 压 痛 出 现 条 索状 物 或
、
硬 结 急 性 期 后 索 条 状 物 变硬 局 部 皮肤 色 素沉 着
。
. .
,
李老 夸 年 6
。
0
岁 惠 有 高血 压 病 2 0 年 现 血 压
熊江
血 栓 性 浅 静 脉 炎 可 以 发 生 于 身 体 的各 个部 位 常 见
于
四
肢 其 次 是 胸 腹 壁 少 数 呈 游 走 性 发 作 人 体 内静 脉
.
。
血 管 按 分 布 部 位 可 分 为 浅 静脉 和 深 静 脉 走 行 干 皮下 组
。
织 内 的 为浅 静 脉 又 称 皮下 静 脉 走 行 于 深 筋 膜 深 面 或
。
.
.
同 时 葵 花 子 的熟 量 也 较
环 有 时急 性 炎 盎 可 被 慢 性 炎 症 状 态 替 代 血 栓 静 脉 发
.
高 有 助于 抵挡 寒 冷 的 气 候 女 性 当减 少 口 服 避孕 药 的
血栓性静脉炎有哪些症状?
血栓性静脉炎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血栓性静脉炎症状,尤其是血栓性静脉炎的早期症状,血栓性静脉炎有什么表现?得了血栓性静脉炎会怎样?以及血栓性静脉炎有哪些并发病症,血栓性静脉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血栓性静脉炎常见症状:发烧、压痛、股三角区压痛、结节*一、症状可分为以下几种病型。
1.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常将其分为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和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两种。
其区别主要是除病因外,前者多累及一条静脉并继续向上发展;而后者无一定形式,往往是一条或几条静脉同时或先后受累,此起彼伏地反复发作。
(1)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按其发病原因分为;静脉注射硬化剂、高渗溶液、抗癌药物等,在内膜上引起化学性刺激,造成广泛性损伤,产生静脉炎并导致血栓形成的,称为化学性静脉炎。
由静脉注射、长期插塑料管、打击、扭伤等机械性损伤引起的局限性静脉炎称外伤性静脉炎等。
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多见于下肢的大隐静脉及其分支和上肢的静脉,常限于一条静脉,严重时向近端及其大的分支发展。
急性发作时可以沿病变静脉触及疼痛和压痛的皮下硬索。
或呈节段性分布的卵圆形结节。
累及周围组织时发生静脉周围炎,以致相邻皮肤红肿和温度升高,可随皮肤移动。
发病后可能有轻度全身性症状,但白细胞一般不升高。
痊愈时疼痛减轻,红肿消退,留下色素沉着斑或皮下硬索。
当侧支循环建立和再通时,硬索亦可能逐渐消失。
因系浅静脉病变,血液回流一般不受影响。
故不引起肢端水肿,若并发深静脉病变或累及静脉瓣时,则可能发生严重组织水肿和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表现。
(2)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主要累及浅静脉,而脑、肝、肾、肠系膜和肺等的深静脉亦可发生,但一般以下肢、臀和腹壁为常见。
表现为节段性皮下硬索或硬结,有疼痛和压痛。
相邻皮肤红肿,2~4周后消退,遗留色素沉着斑,而在另一条或另一段静脉又发生新的损害。
于是一部分消退,一部分新发,以致几个部位存在不同期的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因及诊断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发生于体表浅静脉的血栓性、炎性病变。
临床表现以浅静脉走行处呈条索状突起、色赤、形如蚯蚓、硬而疼痛为特征,多发于青壮年,以四肢为多见,次为胸腹壁。
属于中医“赤脉”、“青蛇毒”、“恶脉”、“黄鳅痈”等范畴。
本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与季节无关,男女均可罹患。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湿热蕴结、寒湿凝滞、痰浊瘀阻、脾虚失运、外伤血脉等因素致使气血运行不畅,留滞脉中而发病。
1.湿热蕴结饮食不节,恣食膏粱厚味、辛辣刺激之品,脾胃功能受损,水湿失运,火毒内生,湿热积毒下注脉中;或由寒湿凝于脉络,蕴久生热而成。
2.肝气郁滞情志抑郁,恚怒伤肝,肝失条达,疏泄不利,气郁日久,由气及血,脉络不畅,瘀血停积。
3.外伤筋脉长期站立、跌仆损伤、刀割针刺、外科手术或输血、输液等均可致血脉受损,恶血留内,积滞不散,致生本病。
总之,本病外由湿邪为患,与热而蕴结,与寒而凝滞,与内湿相合,困脾而生痰,是病之标;经脉受损,气血不畅,络道瘀阻,为病之本。
【诊断】
1.临床表现
发病部位以四肢多见(尤其多见于下肢),次为胸腹壁等处。
初期(急性期)在浅层脉络(静脉)径路上出现条索状物,患处疼痛,皮肤发红,触之较硬,扪之发热,按压疼痛明显,肢体沉重。
一般无全身症状。
后期(慢性期)患处遗有一条索状物,其色黄褐,按之如弓弦,可有按压疼痛,或结节破溃形成臁疮。
临床上常见以下几种类型。
(1)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临床最为常见,下肢多于上肢。
常有筋瘤病史。
临床表现主要是累及一条浅静脉,沿着发病的静脉出现疼痛、红肿、灼热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常可扪及结节或硬索状物,有明显压痛。
当浅静脉炎累及周围组织时,可出现片状区域性炎性结节,则为浅静脉周围炎。
患者可伴有低热,站立时疼痛尤为明显。
患处炎症消退后,局部可遗留色素沉着或无痛性纤维硬结,一般需1~3个月后才能消失。
(2)胸腹壁浅静脉炎:多为单侧胸腹壁出现一条索状硬物,长10~20cm,皮肤发红、轻度刺痛。
肢体活动时,局部可有牵掣痛,用手按压条索两端,皮肤上可现一条凹陷的浅沟,炎症消退后遗留皮肤色素沉着。
一般无全身表现。
(3)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多发于四肢,即浅静脉血栓性炎症呈游走性发作,当一处炎性硬结消失后,其他部位的浅静脉又出现病变,具有游走、间歇、反复发作的特点。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可伴有低热、全身不适等。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一般正常,少数可有白细胞计数增高,部分患者可出现血沉加快。
如鉴别诊断困难时,可作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
1.瓜藤缠(结节性红斑)多见于女性,与结核病、风湿病有关;皮肤结节多发生于小腿,伸、屈侧无明显区别,呈圆形、片状或斑块状,一般不溃烂;可有疼痛、发热、乏力、关节痛;血沉及免疫指标异常。
2.结节性血管炎多见于中年女性;小腿以下伸侧面多发性结节,足背亦常见,可双侧发病;结节多呈小圆形,表面红肿,后期可出现色素斑、点,结节可以破溃;病程较长,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