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菲关系发展历程
中国外交之中菲关系
中国外交之中菲关系班级:20104013 学号:2010401314 姓名:艾浩然摘要:在本世纪的最初十年里,中菲关系也经历了少有的蜜月期。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中菲关系的基础是脆弱的。
目前中菲关于黄岩岛,南海的争端,让本来就脆弱的关系逐渐破裂。
此事件如何解决,中菲对峙最终走向何方,对国际政治格局是种挑战,关键词:关系脆弱;南海争端;中菲对峙;国际格局一、中菲关系的脆弱性菲美两国之间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联系非常强大,美国对菲律宾的影响已经渗透到菲律宾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层面,无论中国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这一态势。
美国通过多种手段影响着菲律宾的政治和社会发展。
实际上,美国驻菲律宾的大使一直巧妙地影响着菲律宾国内的政局,美国大使的支持对历任菲律宾总统而言都是非常关键的。
中国对菲律宾的影响力非常有限。
中国对菲律宾的投资一直不振,2011年的直接投资甚至还不及对日本同期的十分之一;中国品牌在菲律宾的形象一直不佳,而美国和日本的公司及品牌在菲律宾广受欢迎,日本流行文化也受到菲律宾年轻人的追捧。
在与菲律宾的交往中,我们也过于重视官方层面的往来,而忽略了民间和公共外交,无法有效地影响菲律宾民间社会。
而日本通过接收菲劳、提供奖学金、广泛资助菲律宾国内的各种文化活动(主要通过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实施),在菲律宾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形象。
中国在菲律宾的软实力不仅远不及美国,甚至还不如日本。
因此,当危机来临之际,就会发现中菲关系其实只是表面繁华而已。
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早在阿罗约任上的2007年,在菲律宾国内反阿罗约贪腐的运动中,与中国有关的项目饱受质疑和批判。
迫于政治压力和民间异议,阿罗约政府取消了中菲全国宽频网络合约,停止和取消与中国签署的系列大型融资、投资计划。
2008年,阿罗约政府与中国的南海地震协议又遭受国内非议,美国智库人员在菲律宾主流媒体发表文章批评菲律宾的政治正在脱离亲美的轨道。
这一系列倒阿罗约运动,虽确系阿罗约本人腐败所致,但是其身后却隐藏着美国或明或暗的影响,以及菲律宾国内强大的亲美势力,从侧面论证了中菲关系的脆弱性。
中国和菲律宾
中国和菲律宾的关系一、双边政治关系回顾中国同菲律宾于1975年6月9日建交。
建交以来,中菲关系总体发展顺利,各领域合作不断拓展。
1996年江泽民主席对菲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同意建立中菲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合作关系,并就在南海问题上“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达成重要共识和谅解。
2000年,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菲律宾共和国政府关于二十一世纪双边合作框架的联合声明》,确定在睦邻合作、互信互利的基础上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
2005年胡锦涛主席对菲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确认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战略性合作关系。
2018年11月,习近平主席对菲进行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一致决定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建交以来,中菲高层互访不断。
马科斯总统(1975年6月)、科拉松·阿基诺总统(1988年4月)、拉莫斯总统(1993年4月)、埃斯特拉达总统(2000年5月)、阿罗约总统(2001年11月、2004年9月)、阿基诺三世总统(2011年9月)、杜特尔特总统(2016年10月、2017年5月、2018年4月、2019年4月、2019年8月)等先后访华。
李鹏总理(1990年12月)、乔石委员长(1993年8月)、江泽民主席(1996年11月)、朱镕基总理(1999年11月)、李鹏委员长(2002年9月)、吴邦国委员长(2003年8月)、胡锦涛主席(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2007年1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2009年11月)、李克强总理(2017年11月)、习近平主席(2018年11月)等先后访菲。
习近平主席于2020年6月、2021年8月、2022年4月同杜特尔特总统通电话。
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于2020年3月同菲律宾外长洛钦通话,2020年7月同洛举行视频会晤,2020年10月同洛在云南腾冲举行会谈,2021年1月访问菲律宾,2021年4月同洛在福建南平举行会谈,2022年4月同洛在安徽屯溪举行会谈。
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曲折历程
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曲折历程中国近现代的外交经历了由近代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屈辱,现代的保守封闭到主动开放的振兴,历史证明,只有主动融入世界大潮,才能带来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在当今世界的外交舞台上,日益崛起的中国心态开放,步伐矫健,“建立和谐世界”的理念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大国的风范和雄姿日益呈现。
近年高考,关于中国近现代的外交一直是命题的重点,2008年恰逢新中国对外开放30周年,无疑会在明年的高考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知识梳理】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1.晚清政府(1840-1912)①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3-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到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中国要么战败,要么不败而败,一步一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
《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1861年所设的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也标志着清朝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面向世界,从传统的理藩政策向近代外交转变。
④《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这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1905-1925)①1905年,孙中山把“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②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目的是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结果根本没有得到支持和响应。
③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的内容;接着在“北上宣言”中,进一步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统一中国。
3.北洋军阀(1912-1928)①1915年,袁世凯为了争得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几乎全部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向帝国主义国家大肆借款,扩充势力,镇压革命。
中非两国的社会关系和文化交流历史有何异同?
中非两国的社会关系和文化交流历史有何异同?中非两国的历史渊源悠久,两国在文化和社会领域的交流也非常频繁。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中非两国社会关系和文化交流的历史异同之处。
一、历史背景与渊源1. 中非两国的历史渊源:中国和非洲大陆的文化交流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唐朝时期,中国与非洲已经开始互通信息,许多阿拉伯商人通过海上或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商品带到非洲,使得当时的中国产品流行于非洲市场,同时,中国也获取了许多非洲的珍稀材料与商品。
此外,隋唐时期,非洲的大陆是中国“外国”中最远的地方之一,唐玄宗时期,有不少非洲人来到了中国,这造就了中非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2. 中非两国的历史背景:中非两国在历史上都曾拥有辉煌的文明史,随着欧洲殖民主义的侵略,两国都曾经受到过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国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甲午战争和义和团运动中,曾经受到英、法等国的侵略和掠夺,而非洲大陆也在欧洲入侵期间,受到了殖民主义国家的欺压和压迫,导致许多非洲国家在文化、经济等方面落后。
与此同时,也使得中非两国在反抗殖民主义、争取独立、民族自强等方面产生了深厚的共鸣。
二、社会领域的历史比较1. 食物文化中非两国的食物文化在饮食习惯方面有很大不同。
中国人比较注重奉献和节俭,从传统的中华菜谱到现代的中餐厅,中国饮食文化中有许多精美的菜品和餐饮文化,如烤鸭、火锅、蒸饺等等。
相比之下,非洲大陆的饮食文化更加注重实用主义,比如肉类和麦类食品的较多使用,如牛羊肉等。
2. 社会习俗中非两国的社会习俗也有所不同。
中国文化讲究“和而不同”,寓意着在协调差异的同时保留独特而又多元的文化特色。
中国的许多伟大成就和文化艺术都与此理念密切相关。
而非洲大陆则更加注重家庭和群体集体观念的民族文化体系,因此,非洲大陆的民族文化发展也更加注重传承社会责任和人道主义。
三、文化交流历史的比较1. 文化交流历史近年来,中非两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尤其是自2015年以来,中非合作论坛落地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平台,这使得中非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进一步加强。
中菲关系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2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以杜特尔特 总统访华为标志,当前中菲关系全面改善。在这样的形势下,双方 重回协商管控分歧、聚焦合作是完全可能的。杜特尔特总统访华期 间,中菲双方讨论了在南海开展渔业合作、包括渔业产业合作的问 题。双方就此保持着沟通。
菲总统府发言人阿贝拉说,“过去3天,黄岩岛不见中国 海警船,菲渔船也不再受到拦截,他们现在可以在该区域 捕鱼”。菲律宾防长洛伦扎纳当天也确认,“3天来,没 有中国海警船或者海军出现在黄岩岛地区,我们的渔民现 在可以进入相关海域”。 《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28日称,来自菲律宾三描礼士 省的渔民26日进入黄岩岛海域,并未遭到中国海警的阻 拦。菲律宾渔船船长阿尼塞托表示,“我们收到电台信息, 一些渔民已经能够进入黄岩岛海域”。另外一名渔民罗伯 特· 大卫表示,他们的同行在靠近黄岩岛时,有中国巡逻 船靠近渔船,但“令人惊讶的是,他们没有被驱赶”。
杜特尔特答网友问:菲律宾不是任何人的依附品 包括美国 水均益:有另外一个观众,她说“水均益先生,请告诉杜特尔特大大,她管您叫杜特尔特大大。她说有两件事情我 很欣赏他,第一就是打击毒品,第二就是,尽量不被任何人操纵”。你喜欢这个评论吗? 杜特尔特:是的。可以先回答第二个问题吗?我们不是任何人的依附品,我们已经独立很久了。别人不能干
2012年开始,中国禁止菲律宾渔民在黄岩岛区域捕 鱼。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亚洲海事透明度倡议 计划发布的报告说,南海仲裁结果出台后,中国船 只在黄岩岛附近越来越多地出现,卫星图像显示, 从9月初起,再没有菲律宾船只出现在黄岩岛附近。 不过菲总统杜特尔特上周访华归国后表示,菲律宾 渔民很快就可以到黄岩岛捕鱼。
涉我们,不能给我们指引方向。这的确是我们和美国关系不太好的地方。水均益先生,我在成为总统之 前,曾经是一个人权组织最受欢迎的打击对象,我还是市长的时候,就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了,当时毒 品问题已经有点失控。所以,我竞选成为市长。我说:如果你毁掉这个国家的青年,那毁了整整一代人。你让他
中菲南海争端
黄岩岛的重要性
黄岩岛的地理位置,对于中国神圣领土的完整性,对于开发南海
的经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西沙是扼守南中国海的闸门的化,
那么中沙和黄岩岛就是这个闸门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岩岛的战略位置同样对菲律宾至关重要,它离菲律宾首都马尼
拉仅300多公里,是菲海军武器试验场。如果中国稳稳的占据这个支 点的话,菲海军只能在港口内转了。中菲南海争端
中菲南海争端,主要是围绕岛礁主权归属 及海域划界问题而引发的争议。
最新实况
新华网北京4月26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 莹26日在此间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不接 受菲律宾就南海问题所提仲裁,坚持按国 际法的有关规定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的有关精神,通过双边谈判解决领土和海 洋划界争议。
九段线
九段线是我国在南海海域国界线的 一种叫法。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划定 标准,中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公 里的海洋国土,是世界上海岛 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南海海 域内的岛屿有1700多个,从中 国地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岛屿都 位于一条被称为“九段线”的 国界线内。由于历史和现实的 复杂原因,在属于中国300万平 方公里的海洋权益中,近一半 存在争议,总面积达100多万平 方公里。这些海域中的许多岛 屿被他国所占,情况最严峻的 要属东海的钓鱼岛和南海的南 沙群岛。
菲律宾侵占的8个中国岛礁
马欢岛 费信岛 中业岛 南钥岛 北子岛 西月岛 双黄沙洲 司令礁
20世纪50年代初,驻菲律宾苏比克湾的美国军队无视 中国主权,擅自将黄岩岛开辟成为靶场。
1997年4月30日,菲国两位众议员公然搭乘海军舰艇 登上黄岩岛,他们在岛上竖旗立碑,并对中方人员进行拦 堵和恫吓。 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海军巴拉望号在海南省三沙市 黄岩岛海域抓捕12艘中国渔船上的中国渔民。 2013年3月26日,菲律宾单方面将南海争端提交国 际海洋法法庭,而国际法庭欲“强行”仲裁南海争端。 2013年4月初,中菲南海争端并未提交至国际海洋法 法庭,而是遵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并在争 端一方菲律宾的要求下,进入到争端解决机制之一的 “仲裁”程序中。
中国与菲律宾的贸易关系研究
中国与菲律宾的贸易关系研究中国与菲律宾作为东亚地区的两个重要国家,在经济和贸易领域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双方的贸易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发展,也对整个地区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与菲律宾的贸易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一、双边贸易规模的增长自建交以来,中国与菲律宾的贸易规模逐年递增。
根据菲律宾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已成为菲律宾的最大贸易伙伴之一,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超过了500亿美元。
特别是中国对菲律宾出口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增长,主要包括电子产品、纺织品和农产品等。
同时,菲律宾对中国的进口也在稳步增长,其中主要涵盖了机械设备、化工产品和燃料等。
二、投资合作的深入推进除了贸易合作,中国与菲律宾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中国企业在菲律宾的投资逐渐增加。
中国企业为菲律宾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领域的投资,这对菲律宾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两国还开展了多个合作项目,包括旅游业、农业和民生工程等。
这些合作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三、贸易争议的解决与合作尽管中菲贸易关系发展迅速,但双方也面临着一些贸易争议。
其中最突出的是南中国海的争议。
中国坚持通过与相关国家进行对话与磋商解决争议,维护南中国海地区和平与稳定。
菲律宾政府则提出了一些担忧和质疑,并在国际舞台上提出了相关问题。
然而,双方对于解决贸易争议的意愿是一致的,也已经通过对话与协商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
四、前景展望与挑战展望未来,中国与菲律宾的贸易合作前景广阔,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是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可能对中菲贸易关系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次是两国间的竞争,特别是在某些产业领域竞争激烈,需要加强合作与协商。
最后,中菲关系中的一些敏感问题仍需妥善处理,以促进双边贸易关系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与菲律宾的贸易关系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中非关系的发展历程
中非关系的发展历程
自中非建交以来,中非关系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下面将逐步介绍中非关系的历程。
第一阶段:友好交往(1960-1980年代)
1960年中非两国建交后,双方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
中国派遣经验丰富的专家到中非援助其经济建设,同时还向中非提供大量的经济援助和技术支持。
在此期间,中国还协助中非成功组建了自己的军队和公安部队。
第二阶段:转型期(1990-2000年代)
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中非两国出现了矛盾。
中方在援助中非时,过度集中地把目光放在严格控制财政和实行中央控制的经济模式上。
中非方面对中国发生了失望、不信任的态度。
这也导致中非在这段时间内呈现出动荡、分裂和混乱的状态。
后来,中国对中非政策进行了审视和调整,加强与中非的经济、贸易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推动中非向市场经济和民主化的转型。
中非逐渐重拾对中国的信任。
第三阶段:全面发展时期(2008年至今)
2008年以后,中非关系迎来了一段新的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能取得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一直在派出援助人员、投资、贷款和技术协助,完善中非之间的民间经贸往来。
在政治层面上,中非两国
在联合国和非洲联盟等国际机构中寻求更多机会合作。
在人文交流领域,双方加强教育、文化、科技、体育等领域的合作,以促进中非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综上所述,中非关系从建交开始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特点。
尽管两者间经历过起伏,但在广泛谅解和越来越频繁地互动中,两国的关系已不断深化,为两国人民的发展和共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与菲律宾的经济关系
中国与菲律宾的经济关系菲律宾全称菲律宾共和国。
位于亚洲东南部,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相对;南面和西南隔苏拉威西海、苏禄海、巴拉巴克海峡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相望;西濒中国南海;东临太平洋。
菲律宾由7107个岛屿组成,其中较大的有吕宋岛、棉兰老岛、萨马岛、内格罗斯岛、民都洛岛、巴拉望岛等,国土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首都为大马尼拉市,全国总人口8452万(2002年7月)。
其中马来人占95.5%,华裔占1.5%,其他少数民族占3%。
[1]中国与菲律宾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菲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经济往来关系。
1975年6月9日,中菲两国政府宣布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两国关系步入正常化发展时期,经济合作也随之快速发展。
但是,由于存在着影响双边经济合作顺利发展的诸多复杂因素,长期以来中菲经贸关系的发展情况与中国和东盟其他一些主要成员国相比,发展过程较为曲折,规模相对较小。
1993年菲律宾政府宣布取消对中国贸易歧视性措施之后,菲中贸易走上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在1993~2002年的10年里,两国贸易额年均增幅约达25%。
特别是近几年,双边贸易额更呈迅猛增长之势,双方在投资、劳务、工程承包、农业、金融、航空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2002年中国还首次被菲律宾列为“十大贸易合作伙伴”。
2003年双边贸易额已达94亿美元,同比增长78.7%,菲律宾对华的实际投资2.2亿美元,比2002年的1.86亿美元增长18.3%。
到2003年3月,中国在菲律宾设立的中资企业有40家,双方协议投资总额3960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1641万美元。
中菲建交31年以来的经济关系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合作的类型也从单一贸易形式逐渐发展到资本投资、金融投资和劳务合作等多种形式。
中菲双边贸易额在中国入世后不退反进的事实,验证了中国入世对菲律宾的经济发展不仅是挑战,而且也是机遇。
第一节菲律宾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现实状况一菲律宾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菲律宾在1946年独立之前,曾先后受西班牙、美国和日本的殖民统治,国内产业结构畸形、民族工业受到压制。
菲律宾与中国的关系——战后历史回顾、现状及展望
菲律宾与中国的关系——战后历史回顾、现状及展望
沈红芳
【期刊名称】《南洋问题研究》
【年(卷),期】1989(000)003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影响二战后菲律宾外交政策以及菲律宾对中国政策演秋的各种因素,阐述二战后中菲两国关系的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并预测二十一世纪前后的中菲关系。
一、中菲关系的历史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菲律宾共和国的关系在1949年到1985年(现任总统阿基诺执政前)这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三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
即中菲关系恶化僵持期、解冻期及建交发展期。
前一个时期从1949年开始延续到六十年代中期;当中一个时
【总页数】10页(P65-74)
【作者】沈红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1
【相关文献】
1.浅析战后日台关系发展的历史——从“日台条约”的签订到冷战后的日台关系[J], 周依漪;
2.中国零售学术研究学习吸收期的历史回顾(1978—2000年)——中国零售学术研究40年发展历史回顾之一 [J], 李飞
3.中国零售学术研究理论创新期的r历史回顾(2001-2017年)---中国零售学术研
究40年发展历史回顾之二 [J], 李飞
4.重建跨越南海的历史桥梁——中国菲律宾经贸关系的历程与未来 [J], 周中坚
5.战后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 [J], 陈鲁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菲关系转折,或将带来这几个重要影响
中菲关系转折,或将带来这几个重要影响昨天,中国菲律宾发表联合声明,这是中菲外交关系的一个重大转折,它还可能产生更多的后续影响。
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的战略突变,让全球观察人士大跌眼镜,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菲律宾国内的反美情绪是非常厉害的,不然杜特尔特总统也不能转身这么快。
问题的根子还是在于经济,当前的菲律宾对于美国,除了战略棋子之外,没有任何其他作用,菲律宾估计是美国最穷的盟友之一了。
更重要的是,当前正处于第三个强势美元周期的前夜,这个周期若真的能拉起来的话,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南亚国家,都将率先被美元资本收割。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菲律宾人应该印象深刻,就是因为美元资本对菲律宾的财富收割是毫不留情。
而当时的另外一个玩家日本,本来被东南亚人当作美元资本横扫时的依靠,结果日本金融机构一夜之间,从东南亚撤个几乎一干二净,从此在东南亚落下日本靠不住的印象。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菲律宾一些有识之士,应该早在考虑,该依靠谁来应对未来可能的经济与金融震荡,毫无疑问,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中国,理应是菲律宾的选项之一。
菲律宾没有理由拒绝中国市场以及中国资本。
这次杜特尔特峰回路转,是一个明智、双赢的抉择,菲律宾将获得重大的经济发展机遇,当然,这也要看最终菲律宾的战略转变是否真真实得到兑现。
毋庸讳言,对中国而言,这也是一个带有战略意义的成果。
至少在杜特尔特的6年任期内,南海问题很大可能将逐渐沉寂。
有人担心,杜特尔特会不会中途变卦,或者会受到其他国内力量的阻挠。
当然,也不能绝对排除这个可能,但是,中菲两国的联合公报是白纸黑字写在那里的,以前,中菲之间是没有这个文字的。
即使未来有新的变卦产生,这份公报也是南海问题走向和平对话解决的重要依据,没有任何政治人物,能够否认它的作用。
也就说,不论如何,未来的6年也就是杜特尔特的任期内,南海问题的最大障碍将变得平滑。
中国与东南亚的的合作将更为顺利的展开,一带一路战略也更容易为东南亚国家所欢迎。
中菲关系
中菲历史关系中菲关系真正始于何时﹐历史记载不一﹐考古学家认为中菲最早接触始于新石器时代初期﹐但两国文化及贸易关係的正式建立﹐却始于公元九二八年(即唐朝末期)﹐当时有一艘菲船满载土产抵泊广东。
此事说明那时中菲的贸易关係已很密切了。
另一方面中国商人坐帆船乘北风季节南来﹐携带中国丝绸﹐瓷器来交换热带土产﹐数日后又乘南风季节返国。
后来商业繁盛﹐许多华商就开始居留下来﹐以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精神在海外开闢新天地。
中菲人民接触往来虽然已有千年以上的时间﹐但可惜菲律宾在西班牙来菲以前尚未发展足以记事的文字﹐所以在这方面﹐菲律宾并无历史文献留存。
不过中国史书却有不少的记载。
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在西班牙人来菲以前﹐中菲两国人民的接触往来﹐和互通有无是很频繁﹑也是很和平的﹐并无暴力冲突或争战的事件发生。
但是到了西人统治菲岛以后﹐西人对华人的政策举棋不定﹐经济上西人明瞭华侨对岛国繁荣的贡献﹐政治上对华侨却存有戒心。
结果西班牙人统治菲岛的叁百余年中﹐对华侨的政策是偏狭与自私﹐残暴与恐怖的。
在西班牙统治期间﹐华侨在自一六O叁年至一六八六年的八十叁年间﹐先后被大屠杀四次﹐血迹斑斑的惨况﹐至今谈起仍令人毛骨悚然。
第一次大屠杀发生于一六O叁年﹐估计华侨被杀者达二万五千人﹐第二次发生于一六叁八年﹐受害的也有二万四千人。
第叁﹐四次发生于一六六二年及一六八六年。
最后两次的屠杀﹐被害者虽然较少﹐但为数也在数千人以上﹐而逃难与流离失所者﹐更不计其数。
儘管统治者对华侨无情的屠杀与迫害﹐坚忍的中国人仍旧在极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但每经一次的屠杀后﹐华侨在菲的人数就骤然减少﹐而菲岛的经济也立即显现不良的后果。
西班牙时代的华侨人数﹐并无正确的统计数字。
据说西人佔菲之时﹐在菲岛居留的华侨约一百余人﹐至统治的末期﹐菲人至少有百分十是华侨的后裔。
一五九O年﹐岷里拉之华侨约有四千人﹐其他地区也有叁千人﹐至一六O二年总数已增至叁万叁千人﹐后因第一次屠杀而减至八千人。
古代中菲关系与贸易
( ) 二 发展 时期
在殖 民人侵之前 ,菲律宾群岛上统一 的国家实体 尚未形成 , 到公元 1世 纪 、5 直 4 1 世纪 , 斯兰教转 入菲 伊 律宾南部 , 才建立起政教合一 的早期封建制 国家① 古代 。 中菲关系与贸易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主要时期 :
菲律 宾与 中国一衣 带水 , 隔海 而邻 。从 较早 时期
量 的唐 代 文物 ,其 中在黎 刹省 和宿 务 岛挖 掘 出唐瓷
起 , 间就开始接触 , 质与文化 的交 流往来不 断。 中菲 物
一
、
古 代 中菲 关 延 岛 、 在 依罗戈省 、 卡加延 苏禄 岛等地 有 晚唐 瓷器 出土 。据 统计 , 在菲律 宾群 岛上 出土 的中 国瓷器
a d P i p i e a o e eo me t T e d v l p n f t a — e e c a r d a ls ea in h p wi n h l p n sh d s me d v lp n . h e e o me t u l b n f i t e h d a c o e r lt s i t i o mu i l a o h C i a Se o o c p o p r y o a i n h c i ep o t n b e t l o e n n sw l a h r g e so h n ’ c n mi r s e t ft t me a d t e a t r mo i y c n r v r me t e l st e p o r s f i h t v o a g a
Ya gJn l n igi n
Ab t a t s r c :Fr m h h r e t r o t rth l f 1 t e u ,t e r l to s p a d ta e bewe n Ch n o t e t id c n u y t he f s afo 6 h c nt r i y h ea in hi n r d t e i a
菲律宾对华政策为何变脸如翻书 国内政治才是主因
菲律宾对华政策为何变脸如翻书国内政治才是主因回顾这些年的中菲关系,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感受:2010年阿基诺三世上台以后,菲律宾的对华政策发生了明显的逆转。
一个普遍的观点是,阿罗约执政时期是中菲关系的“黄金时期”,而阿基诺却奉行亲美反华政策,他甚至有将中国比作纳粹德国的离谱言论。
阿基诺为何如此反华?菲律宾的对华政策又为何变脸如翻书?我们需要为这些问题寻找一个答案。
然而,类似的问题似乎并不能激起多数中国人的好奇心。
在街头巷尾随便拦住一个路人,只要他有偶尔听听新闻、看看报纸的习惯,他可能都会十分肯定地给你一个答案:都是因为美国呗!如果你是在北京的出租车上,那么司机师傅可能还会熟练地使用到“美国重返亚太”这样颇为专业的术语。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是否可以把菲律宾对华政策的突变全部归咎于美国?很多证据显示,真相似乎要更复杂一些。
首先,就在南海问题上对抗中国而言,阿基诺政府表现得比美国更为积极。
美菲的政策分歧在2012年4月底举行的美菲“2+2”部长会谈上暴露无遗,阿基诺三世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美国在中菲南海冲突上对菲做出明确承诺,但希拉里却明确表示,美国不愿意卷入领土争端。
的确,美国援助的增加强化了菲律宾的军事能力,但这样的政策分歧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菲律宾外交政策的“能动性”,揭示了阿基诺政府推行对华强硬政策的主观意愿。
此后,阿基诺政府就南海问题发起国际仲裁,在菲律宾人看来,这是在美国无法提供充足军事支持的情况下,菲律宾所选择的应对之策。
可见,菲律宾虽小,但它并不被动,也不是大国博弈中被放在台面上的抵押品。
此外,如果对中菲关系进行仔细梳理,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两国关系波动实际出现在美国宣布“重返亚太”之前。
2011年10月,希拉里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的文章,这被认为是美国“重返亚太”的开端,而中菲关系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就多多少少地出现了问题,由阿罗约主持签订定一系列中菲合作项目在菲律宾国内遭到非议,并先后搁浅,双边关系出现明显降温。
落实课中“四有” 打造“生本”课堂——以《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教学为例
设 中没有 的问题 , 它不 同于 预设 中的 “ 主权 国家应如 何 维护 自己的国家 利益 ” , 而且还 涉及 下一 课 “ 综合 国力” 的内容 。面对这 一 “ 异 样 的声音 ” , 笔 者没 有急 于表 态 , 而是顺势提 出 : “ 是啊 , 菲律 宾为何 不敢对美 国这样 ?这
式, 体验知识 、 能力 、 情感 态 度价 值观 的 生成 , 收 到 了很 好 的效果 。 ’
二、 有探究互 动 , 展 学 生 智 慧
确“ 主权 国家维护 国家利益 的要 求” 这 一知识 , 又设置 了 以下探究 问题 : 菲律 宾为谋 取本 国利 益 , 频惹 事端 , 意欲
之库” 。因而 , 生本 课 堂 , 就是 充 分 发挥 学 生 的 主体 作 用, 采用 自主探究 、 合作交流 的学 习方式 , 让 学生 积极参 与到 学 习 中, 成 为课 堂 的主人 , 与 教师共 同演 绎思 维共 振 的高效课 堂 。本 文 以《 国际 关 系 的决 定 性 因素 : 国家 利益 》 教学 为例 , 谈谈如何打造“ 生本 ” 课堂。 有教 学情 境 , 激学生兴趣
学 预设 的“ 节外生枝 ” 的现象 。 在本框的教 学 中 , 为 突破 “ 国家 间共 同 的利 益 是 国
中菲关系发展历程
中菲关系发展历程菲律宾是中国的近邻,中菲两国隔海相望,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漫长的官方和民间交流为中菲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菲律宾政府在冷战的大背景下,曾长期追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反华政策,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 1975年中菲在菲律宾政府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基础上建交,双边关系重新回到正常轨道上来,中菲经贸、科技、教育、文化交流稳步发展。
一、中菲关系的发展历程1.冷淡和僵持阶段(1949年—20世纪60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对峙。
菲律宾政府追随美国,加入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中。
菲律宾历届总统,从罗哈斯、季里诺、麦克赛赛、加西亚到马卡帕加尔均积极推行追随美国的反共外交政策。
因此,菲律宾政府拒绝承认新中国,而保持与台湾的外交关系。
在朝鲜战争、东南亚条约组织等问题上,菲律宾积极支持美国的反华政策。
在处理双边侨民事务方面,菲律宾政府严格限制中国大陆的移民数额,到1950年终止批准中国人入境。
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主动与菲律宾外长罗慕洛接触,表示愿意与菲律宾缔结国籍协定,并邀请菲律宾官员访华,但遭到拒绝。
此外,菲律宾国内共产党的反政府武装活动不断,菲律宾政府害怕中国为菲律宾共产党提供援助,为此而断绝同中国大陆的一切联系,包括小量的间接贸易。
中菲两国在1949年—20世纪60年代中期处于完全断绝的状态,这一时期是中菲两国无外交关系的时期。
2.中菲关系解冻建交及友好时期(60年代中期—1986年)20世纪60年代中期,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过渡。
美国由于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失败,国力大大削弱。
与此同时,西欧、日本经过战后一段时期的建设,修复了战争的创伤,经济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
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建设也不断发展,日益强大,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这种新的格局下,菲律宾政府开始考虑发展与美国之外国家的关系。
中国对外非洲合作的历史
中国对外非洲合作的历史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合作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两者之间建立了牢固的友好关系。
中国对非洲的支持和援助成为双方关系的基石,这种合作在经济、商业、教育和医疗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介绍中国对外非洲合作的历史,并探讨其对双方的影响。
第一阶段:中国对非洲援助的起初(1950年-1978年)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便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
首先,中国与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在这些国家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1955年,中国首次向阿尔及利亚提供了20万美元的援助,这标志着中非合作的起步。
在此期间,中国在非洲建设了大量基础设施项目,如公路、铁路和港口等,帮助非洲国家提升交通运输能力。
此外,中国还向非洲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包括农业设备、建筑材料和医疗用品等,这些援助大大改善了非洲国家的生产力和福利水平。
第二阶段:中非友好合作的全面发展(1978年-2000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加大了对非洲合作的力度。
中国政府提出了以“平等、友好、合作、共赢”的原则来指导中非合作,并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无偿援助。
1980年代,中国与非洲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双边贸易和投资也快速增长。
在这个时期,中国对非洲的援助重点转向了农业、医疗和教育等领域。
中国派遣了大量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到非洲国家进行农业合作和人才培训,帮助非洲国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同时,中国还兴办了医疗队和学校,提供医疗服务和教育资源,提升了非洲人民的基本生活和文化素质。
第三阶段: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2000年至今)21世纪初,中国对外非洲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00年,中国在非洲论坛首次提出了“和平、发展、合作”的合作倡议,标志着中非合作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
多年来,中国与非洲国家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和共同发展计划。
双方加强了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和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合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积极参与了非洲的和平进程,派遣了维和部队,并为非洲提供了紧急救援和人道主义援助。
安全与发展:菲律宾对华政策研究
( 暨南大学 东南亚研究所 , 广东 广 州 503 ) 162
摘
要:0世纪 4 2 o年代末 以来的中菲关系大致可 以分为 四个 时期 :0世纪 4 2 0年代 末到 6 o年
代 末 的对 华 “ 离 ”6 末 到 9 隔 ;o年 o年代 初 期 马 科 斯 和 阿 基 诺 总 统 期 间 的 缓 和 、 交 与 发 展 时 期 ; 建 拉 莫 斯 以及 埃 斯 特 拉 达 总 统 期 间 中菲 关 系 的 反 复 与 进 步 , 及 2 以 1世 纪 以 来 中 菲 关 系 的 黄 金 时 期 。 半 个 多 世 纪 的 中 菲 关 系 经 历 了一 系 列 戏 剧 性 的 变 化 , 然 屡 受 一 系列 问 题 的 困 扰 , 始终 向前 发 虽 但
关 系呈现建 交 以来 的最好 时期 。 问题在 于 : ①但 为什 么在短 短 的几 十年 里 菲律 宾 对华 政 策经 历如 此 跌宕起 伏的变 化 ?这 些 变化如 何发 生 , 认识现 阶段 及未 来 的 中菲 关 系的 发展 有 何 意义 ?笔 者将 对 在梳理 中菲关 系的基 础上 , 探讨 菲律 宾对华 政策 的本质 , 并分 析未来 可能 的趋势 。
收 稿 日期 :09 4 3 20 —0 —0
作者简 介: 代帆 , 湖北天 门人 , 男,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讲 师, 法学博 士 ; 是用 , 韩 国人 。 金 男, 暨南大学 东南
亚研 究所, 博士研 究生。 ① 菲律宾 国防学 院教授 R m e C al i 国际关系理论 出发 , 14 o m l .Bn o从 a 将 95年 以来的 中菲关系划分 为 6个 阶段 ,
乃是 菲美在 过 去合 作 的结 果与 成 就 。独立 并不 会改 变这 种关 系 的有 效性 。相反 , 机 、 境与 当前 时 环 世界 国家联 盟 的现 实 , 明 白无 误 的加 强 了这 种关 系的 前景 的可 能 性 ” “ 理 解 以及 与 存 在菲 美 都 。 在
中国与菲律宾
中国与菲律宾1. 中国与菲律宾的历史关系中国与菲律宾的历史关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时菲律宾是西班牙殖民地。
1898年,西班牙与美国签订《巴拿马和福克斯条约》,将菲律宾割让给美国,从而成为美国的殖民地。
1945年,日本投降,菲律宾宣布独立,成立了菲律宾共和国。
1946年,中国和菲律宾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成为两国间的友好关系。
自此,中菲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2005年,中国与菲律宾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菲律宾共和国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进一步加强了两国间的友谊。
2. 菲律宾对中国的经济依赖菲律宾对中国的经济依赖日益增加。
中国是菲律宾最大的贸易伙伴,在贸易额中占据了绝大多数,两国的贸易额在过去几年中稳步增长。
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和菲律宾之间的贸易额为737.7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了20.1%。
此外,中国在菲律宾的投资也有所增加,2018年中国对菲律宾的投资总额为7.5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了54.3%。
此外,中国对菲律宾的援助也有所增加,包括提供技术支持和财政援助,以帮助菲律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如,中国政府提供了菲律宾政府一笔约2亿美元的贷款,用于改善菲律宾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
此外,中国还帮助菲律宾建立了多个经济特区,以促进菲律宾的经济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是菲律宾经济发展的重要伙伴,从贸易、投资、援助等方面都对菲律宾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 中国在菲律宾的投资中国在菲律宾的投资日益增加,这主要得益于两国之间的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
菲律宾政府正在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而中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投资者。
中国投资者在菲律宾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和制造业等领域。
中国投资者在菲律宾的投资也得到了菲律宾政府的大力支持。
菲律宾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以鼓励外国投资者进入菲律宾市场,并给予他们一定的税收优惠。
此外,菲律宾政府还提供了一些政府补贴,以鼓励外国投资者投资菲律宾。
中菲关系
中菲关系现状及历史浅析现状:一.中菲南海争端二.菲律宾反华中菲南海争端中国在南中国海的主权受到一些国家的挑战,菲律宾是其中之一。
菲律宾最早对南中国海的岛礁提出领土要求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
菲律宾在南中国海的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前,菲律宾政府不断地对南沙岛礁提出领土要求,也支持其国民到南沙海域勘探,但未占领中国南沙岛礁;20世纪70年代,菲律宾占领了部分南沙岛礁;冷战结束后,由渔业纠纷而引发了美济礁和黄岩岛问题,影响较大。
总的来看,南中国海争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关系,但不影响双边关系的大局。
在可预见的将来,南中国海的局势将维持现状,双方会通过协商途径解决可能出现的纠纷和争执。
南海争端形成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前一,1956年克洛马事件之前1.中国最早命名南海诸岛(南沙群岛和黄岩岛);经营和开发2.1933年,法国侵占南沙群岛,“九小岛事件”;中国保卫南沙主权3.1939年日本占领南沙,在太平洋岛上修建了军事设施,作为南进基地。
4.1946年中国国民政府在日本战败后收复南沙,在太平岛等岛礁上竖立主权碑5.1950年,国民党当局为了集中兵力防卫台湾,撤回了驻守南沙群岛的军队----理论上;南沙群岛是中国一部分实际上:无人驻守(便于他国对南沙群岛的侵占)6.20世纪50年代中期,菲律宾人克洛马到南沙群岛的活动引世举目,引发中菲两国对南沙群岛主权的争执。
•意图:菲律宾是最早对中国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的国家(1933年8月,尚属殖民地的菲律宾有个议员提出菲律宾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行动(1).1954年10月21日,马尼拉船只到南沙群岛太平岛活动。
(2).1955年5月27日,其又到太平岛活动。
(3).1955年6-7月,菲律宾一架两栖巡逻轰炸机到南沙群岛上空活动。
小结:在1956年克洛马事件之前,尽管菲律宾有占有南沙岛礁的意图,并有所行动,但对双边影响关系不大。
当时中国政府与菲律宾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中国台湾与菲有“官方”关系,但台湾与菲同属美国支配下的西方阵营,出于反共的需要,台湾曾通过“外交”途径对菲提出警告,申明了中国拥有南沙群岛的主权的事实和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菲律宾是中国的近邻,中菲两国隔海相望,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漫长的官方和民间交流为中菲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菲律宾政府在冷战的大背景下,曾长期追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反华政策,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 1975年中菲在菲律宾政府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基础上建交,双边关系重新回到正常轨道上来,中菲经贸、科技、教育、文化交流稳步发展。
一、中菲关系的发展历程1.冷淡和僵持阶段(1949年—20世纪60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对峙。
菲律宾政府追随美国,加入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中。
菲律宾历届总统,从罗哈斯、季里诺、麦克赛赛、加西亚到马卡帕加尔均积极推行追随美国的反共外交政策。
因此,菲律宾政府拒绝承认新中国,而保持与台湾的外交关系。
在朝鲜战争、东南亚条约组织等问题上,菲律宾积极支持美国的反华政策。
在处理双边侨民事务方面,菲律宾政府严格限制中国大陆的移民数额,到1950年终止批准中国人入境。
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主动与菲律宾外长罗慕洛接触,表示愿意与菲律宾缔结国籍协定,并邀请菲律宾官员访华,但遭到拒绝。
此外,菲律宾国内共产党的反政府武装活动不断,菲律宾政府害怕中国为菲律宾共产党提供援助,为此而断绝同中国大陆的一切联系,包括小量的间接贸易。
中菲两国在1949年—20世纪60年代中期处于完全断绝的状态,这一时期是中菲两国无外交关系的时期。
2.中菲关系解冻建交及友好时期(60年代中期—1986年)20世纪60年代中期,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过渡。
美国由于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失败,国力大大削弱。
与此同时,西欧、日本经过战后一段时期的建设,修复了战争的创伤,经济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
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建设也不断发展,日益强大,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这种新的格局下,菲律宾政府开始考虑发展与美国之外国家的关系。
1968年11月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一次外交政策演讲中提到“美国外交政策开始远离亚洲,我预测本区域的人民为了生存将被迫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1969年初,菲政府表示放弃与中国敌对的立场,允许其驻外人员与中国外交人员接触。
在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69年7月25日发表“关岛宣言”之后,菲律宾加紧调整本国的外交政策,以适应美国地区外交政策的变化。
1970年1月,马科斯在其国情咨文中明确阐释了菲政府的新外交政策是在加强与东盟各国的合作,与亚洲各国共同讨论缓和紧张局势的同时,致力于缓和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尤其是经贸和文化关系。
在与中国建交的问题上,菲律宾国内仍然存在政治上的反对势力。
首先是菲律宾的天主教会,菲律宾90%以上的居民信奉天主教,天主教拥有很大的势力。
教会领导人认为,作为天主教国家的菲律宾不能与奉行无神论政策的国家建交。
其次,菲律宾国防部担心中菲建交后中国会干涉菲内政,支持新人民军和其他左派力量,而引起菲国内政局动荡。
为了消除这种障碍,中国政府领导人在接见菲各界人士的各种场合中,一直强调中国倡导的国际交往的五项基本原则。
毛泽东主席在接见到访的菲总统马科斯及夫人时向对方保证,中国不会干涉菲律宾的内政,也无意将自己的信仰和制度强加于人。
经过数年的谈判,菲律宾终于在1975年与中国建交,菲律宾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唯一合法政府,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
两国建交后,中国政府履行了自己的承诺,不仅没有干涉菲律宾国内的政治事务,而且以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发展两国的双边贸易和文化交流,促进了相互间的理解和信赖。
1974年至1984年,中国连续十年以低于国际市场20%的价格向菲律宾出售石油,占当时菲律宾市场需求的10%,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70年代中期世界石油危机给菲律宾经济带来的困难。
双边贸易发展也比较顺利,贸易额从1975年的6 500万美元稳步增长至1982年的3.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33%。
在科技文化交流方面,中菲两国来往也很密切,菲律宾成为东南亚与中国合作领域最广泛的国家之一,双方在科技、民航、邮电、新闻广播等领域进行了合作。
这一时期,中菲两国的友好关系得到全面的发展,两国领导人曾多次互访,进一步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信任,为两国的友谊奠定了更为坚实可靠的基础。
3.中菲友好及摩擦并存时期(1986年以后)1986年马科斯下台,阿基诺夫人就任菲律宾总统,菲中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86年至今)。
这一阶段的最大特点是两国关系出现了两个相反的趋势:一方面,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两国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分歧和摩擦也日益突出。
从1986年到2005年,菲律宾经历了阿基诺夫人、拉莫斯、埃斯特拉达、阿罗约四届政府。
1986年5月,阿基诺上台时,新政府面对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困境,提出以发展对外关系作为恢复经济的手段,把外交重点转向有能力提供援助和贷款,并吸收其出口产品的国家,同时仍然致力于保持与中国的友好关系。
1992年拉莫斯上台,使国家尽快走出经济困境仍是新政府的主要任务。
在对华关系方面,积极寻求发展与中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关系。
1993年4月由拉莫斯总统率领的庞大的代表团访华,推动了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
1998年6月30日,埃斯特拉达就任菲律宾总统后,继续寻求与中国的友好关系。
在政治上,继续执行“一个中国”政策。
在经济上,积极寻求发展同中国的合作关系。
但中菲关系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是围绕南沙群岛主权归属问题的争执。
南沙群岛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早在20世纪70年代,菲律宾以200海里领海权为依据,要求把其领土界线扩大到群岛四周的海床,陆续派兵占领我国南沙群岛的8个岛屿,并且从1976年开始与瑞典、美国的公司合作在该海域勘探石油。
在马科斯执政时期,出于外交战略上的考虑,菲律宾政府接受了和平协商、不扩大争端的解决办法,加上中国答应尽可能向菲律宾出口石油,暂时缓和了两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对立。
但自90年代以来,中菲之间关于南沙群岛问题上的争议又有所加剧。
菲声称对其所占的8个岛礁拥有主权,并对我维护南沙领土主权的正义行动持反对态度,特别是1999年5月和7月,菲律宾海军两次撞沉我渔船。
这一事件使这一地区的局势骤然变得十分紧张。
尽管经过中菲两国领导的互访,重新就搁置争议、和平解决突发事件达成了原则协议,但领土主权问题上的争端给中菲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二、中菲关系发展的现状1.政治关系近年来,中菲两国高层领导人保持了经常接触和频繁互访,加深了相互的了解和友谊。
1996年11月,江泽民主席对菲律宾进行了国事访问,与菲律宾领导人就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菲睦邻互信合作关系达成重要共识。
2000年5月,菲总统埃斯特拉达正式访华,两国签署了《关于21世纪双边合作框架的联合声明》,双方表示将致力于发展中菲长期稳定的睦邻互信合作关系,进一步明确了两国关系发展中的指导原则。
2001年两国关系取得新进展, 11月,菲总统阿罗约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就保持高层和各层次的交往,进一步加强各领域的全面合作达成共识。
双方签署了引渡条约、打击跨国犯罪合作谅解备忘录、打击贩毒合作协议等双边合作协议。
阿罗约表示,菲方将致力于与中国发展健康、全面和长期的关系。
她强调说,菲中关系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这不仅因为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而且也因为中国是全球化中一个最重要的伙伴。
2002年,中菲两国在各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继续取得长足发展。
1月,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发布总统令,将中菲建交日(6月9日)定为“菲华友谊日”。
中国全国人大与菲律宾议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不断扩大。
两国立法机构在亚洲议会和平协会等多边合作机制中密切配合,为推动中菲关系发展、促进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9月,中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应邀对菲进行正式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中国人大常委会与菲律宾众议院合作谅解备忘录》等合作文件。
2004年9月,阿罗约连任总统后再次访问中国,使两国友好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005年是两国建交30周年纪念,双方进行了一系列高层访问和庆祝活动。
4月,胡锦涛主席对菲律宾进行国事访问,胡锦涛主席与阿罗约总统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一致认为中菲关系已经进入伙伴关系的黄金时期,两国决定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战略性合作关系。
在双方高层互访的带动下,两国之间各层次、各领域的人员往来不断,在更大范围促进了双方的相互了解,增进双方的友谊,进而大大推动中菲关系的发展。
从目前来看,中菲关系正处在稳定的发展阶段,友好合作已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主流。
但中菲关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南海领土争端是最敏感,也是最主要的一个问题。
南沙群岛是我国的神圣领土,这一立场是确定无疑不可动摇的,而菲政府也坚持对其所占的8个岛礁拥有主权。
2003年4月,菲律宾在南沙中业岛纪念“卡拉延市设立25周年”,菲海军派军舰运送地方官员参加了活动; 11月,菲又擅自移走中国在南沙群岛上放置的中文主权标志物,引发中菲在南沙群岛问题上的又一轮争端。
此外,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在“肩并肩—2004”联合军演上透露,美国对这一“主要非北约盟友”的军事援助已达4亿美元(菲律宾目前已成为东南亚获得美国军援最多的国家和世界第四大美国军援受益国),用于提高菲海军的作战能力和装备水准。
11虽然双方经过多轮磋商,同意通过双边友好协商寻求解决分歧的办法。
但对于南海问题,和中国维护南沙海域稳定的一贯主张不同,菲律宾政府在该问题上的言论随着国内和国际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发生变化。
当执政党面临一些国内问题无法解决而需要将国内矛盾加以转移的时候,当菲律宾政府需要在国家安全方面得到美国更多支持的时候,南海问题便是一个绝佳的切入点。
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及菲律宾国内的政治、经济等问题,使得菲律宾政府短期行为和政策缺乏延续性,这是发展中菲友好关系的一个障碍,中菲两国的关系时起时落的主要原因。
2.经贸关系两国的经贸合作近年来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双边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合作不断发展,中菲经贸合作已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双边贸易每年以30%至40%的速度增长,中菲贸易的发展大大高于同期菲律宾外贸的增长速度,中国是菲律宾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菲律宾对中国的出口迅速增长,使其在2000年对中国的贸易开始由逆差变为顺差。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双方经贸关系更是突飞猛进。
2002年中菲双边贸易额达52.59亿美元,中国首次成为菲律宾十大贸易伙伴;到2004年,中菲贸易额就突破了百亿美元,达到133.28亿美元,中国成为菲律宾第四大贸易伙伴和发展最快的出口市场。
两国经贸界人士都认为,按照这种增长速度,两国提出的中菲贸易额在2010年达到300亿美元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