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铁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地铁规划课程设计
地铁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铁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在城市交通中的重要地位。
2. 掌握地铁线路规划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了解影响地铁规划的关键因素。
3. 了解我国地铁建设与规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地铁线路规划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就地铁规划问题展开讨论和提出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的关注和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增强学生对我国地铁建设的自豪感,激发为我国城市发展贡献力量的意愿。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地理、数学等学科知识,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让学生在了解地铁规划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程目标的设定,有助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地铁概述- 地铁的定义、发展历程- 地铁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和优势2. 地铁线路规划原则与方法- 影响地铁规划的因素- 地铁线路规划的基本原则- 地铁线路规划的主要方法3. 地铁规划实践案例分析- 我国地铁建设与规划的现状- 国内外典型地铁规划案例- 案例分析:线路走向、站点设置、换乘设计等4. 数学与GIS在地铁规划中的应用- 数学模型在地铁规划中的应用- GIS技术在地铁路线规划中的应用- 实践操作:利用GIS软件进行地铁线路规划5. 小组讨论与汇报- 分组讨论:针对本地地铁规划提出建议- 汇报展示: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提出改进措施- 评价与反馈:教师与学生互评,总结优点与不足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地理、数学等学科知识进行选择和组织。
地铁车站的规划课程设计
地铁车站的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地铁车站规划的基本知识,掌握车站设计的主要原则和影响因素;2. 学生能够了解地铁线路走向、站点布局及换乘设计的基本要求;3. 学生掌握地铁站厅、站台、出入口等关键部位的设计规范及安全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地铁车站规划中的实际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 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地铁车站规划的设计任务;3.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软件或手工绘图,制作出符合规范的地铁车站规划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兴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地铁车站规划对于城市交通和市民出行的重要性;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对城市规划、交通工程等领域的认识和尊重。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地理、数学、美术等学科知识,以实用性为导向,培养学生对地铁车站规划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铁车站规划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对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我国城市交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1. 地铁车站规划概述- 了解地铁发展历史及地铁车站规划的意义;- 掌握地铁车站规划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
2. 地铁线路及站点布局规划- 学习地铁线路走向、站点布局及换乘设计的基本要求;- 分析实际案例,了解不同城市的地铁线路和站点布局特点。
3. 地铁车站关键部位设计- 学习地铁站厅、站台、出入口等关键部位的设计规范及安全要求;- 掌握地铁站内无障碍设施、导向系统等设计要点。
4. 地铁车站规划实践-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地铁车站规划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分组讨论,团队合作完成地铁车站规划的设计任务。
5. 绘制地铁车站规划图- 学习运用绘图软件或手工绘图,制作符合规范的地铁车站规划图;- 掌握规划图的标注方法和展示技巧。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站台层用房布置
站台层西端设有:
照明配电室、电缆井、隧道柜室。
站台层东端设有:
安全门控制室、照明配电室、车站备品库、钢瓶间、35KV 开关柜室、控制室、 0.4 KV 开关柜室、检修室、储藏室、清扫工具间、污水泵房、废水泵房、卫生间 、整流变压器室、电能吸收装置室等用房。
10
车站规模确定——设备、管理用房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 车站设计部分
小组成员 李雨鸿 陈志杰 蒋婧文 谭凯诺 薛 晨 指导老师 毛保华 08251012 08251003 08251008 08251018 08251021 刘智丽
1
答辩提纲
1 2 3 4 5 6 车站周边及站位情况 车站方案介绍
技术经济分析
车站规模确定 车站建筑设计 客流组织与紧急疏散、容量校核
8
车站规模确定——客流量
本站远期早高峰小时客流量大于晚高峰小时客流量,因此以远期早高峰 小时客流量为控制客流量,客流超高峰系数取1.3。
远期早高峰小时客流量(人/小时) 上行 下行 远期晚高峰小时客流量(人/小时)
上行
下客量 3554 上客量 2019
下行
下客量 4174 上客量 1809
下客量
2500
车站客流组织:
出站流线
进站流线
左片区 (进站服务区域)
中片区 (出站服务区域)
右片区 (进站服务区域)
在进出站闸机共排的两处闸机位置,用栏杆分离进出站客流。
21
客流组织与紧急疏散、容量校核
安全疏散时间验算:
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时发生火灾情况下,6min内将一列车内所载乘 客、站台上候车乘客和站台上工作人员全部撤离站台。
地铁线路设计课程设计
地铁线路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铁线路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线路规划的关键因素,如线路走向、站点设置、换乘设计等。
2. 学生能够了解地铁线路设计中的地理、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对线路设计的影响。
3. 学生掌握基本的地图阅读和绘图技能,能够识别并运用各类地图信息进行线路设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小组合作设计一条符合实际需求的地铁线路。
2.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途径,提高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软件、绘图工具等辅助手段,完成线路设计和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城市交通规划的关心和责任感,关注城市交通发展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沟通协作能力和共享意识。
3. 学生在课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对城市规划、交通工程等领域的兴趣。
本课程针对六年级学生,结合地理、数学、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实用性为导向,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形式,完成地铁线路设计任务。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地铁线路设计的基本原理:介绍地铁线路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包括线路走向、站点布局、换乘设计等关键因素。
教材关联章节:第五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 影响地铁线路设计的因素:分析地理、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对地铁线路设计的影响。
教材关联章节:第五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及第七章“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3. 地图阅读与绘图技能:教授地图的基本知识,如比例尺、坐标系、图例等,以及如何使用地图软件、绘图工具进行线路设计。
教材关联章节:第三章“地图与地理信息”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地铁线路设计实践,结合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完成一条符合实际需求的地铁线路设计。
福州地铁5号线课程设计
福州地铁5号线课程设计第一章引言福州地铁5号线是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一条重要线路,对于方便市民的出行和缓解交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设计将围绕福州地铁5号线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等方面展开,旨在探讨该线路对福州市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意义。
第二章福州地铁5号线的规划与建设2.1 线路规划福州地铁5号线起于闽侯县,途经福州市中心,止于福州南站,全长约60公里,设有30个车站。
线路经过福州市内主要的商业区、居民区和交通枢纽,将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
2.2 线路建设福州地铁5号线的建设工程从线路勘测、设计到施工和设备安装等多个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交通流量和环保要求等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工期,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第三章福州地铁5号线的运营管理3.1 运营组织福州地铁5号线的运营管理包括车辆调度、乘客服务和安全保障等方面。
运营组织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确保线路的安全、高效运行。
3.2 安全管理福州地铁5号线的安全管理是保障乘客安全的重要环节。
需要加强设备维护、紧急救援和应急预案的制定,确保线路在各种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
第四章福州地铁5号线对福州市的影响4.1 减少交通拥堵福州地铁5号线的建成将缓解市区交通拥堵问题,减少汽车出行需求,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4.2 促进城市发展福州地铁5号线的开通将连接福州市各个主要商圈和居民区,促进城市发展和资源配置的优化,提升福州市的综合竞争力。
4.3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福州地铁5号线的运营将为市民提供便捷、快速的出行方式,减少通勤时间,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第五章福州地铁5号线的未来展望福州地铁5号线的建设和运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扩展。
可以考虑增加站点、提高运行速度和加强运营服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民出行需求。
第六章结论福州地铁5号线的建设和运营对于福州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将改善市民的出行条件,减少交通拥堵,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地铁设计课程设计
地铁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铁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地铁线路、站点、车辆等基础知识。
2. 学生能了解地铁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如线路走向、站点间距、行车速度等。
3. 学生能掌握地铁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了解不同城市地铁设计的差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交通需求,提出合理的地铁设计方案。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图表、模型等工具展示地铁设计成果。
3. 学生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现有地铁设计进行评价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地铁设计产生兴趣,培养对城市交通规划的关注。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学习地铁设计,认识到城市规划与人们生活质量的密切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铁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的敏感性和责任感。
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教材,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城市交通规划,为构建更美好的城市生活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地铁基础知识:介绍地铁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参考教材第二章内容,让学生对地铁有全面的认识。
2. 地铁设计原则:讲解地铁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线路走向、站点布局、换乘设计等。
结合教材第三章,分析不同城市地铁设计的成功案例。
3. 地铁设计流程:详细阐述地铁设计的步骤,包括前期调研、线路规划、站点设计、车辆选型等。
依据教材第四章,让学生了解地铁设计全过程。
4. 地铁关键参数:介绍地铁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如线路间距、行车速度、客流预测等。
参考教材第五章,让学生掌握地铁设计的关键指标。
5. 地铁设计实践:分组进行地铁设计实践,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某一城市或区域进行地铁线路规划。
参考教材第六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6. 地铁设计评价:学习如何评价地铁设计的优劣,分析现有地铁设计的优点和不足。
城市轨道轨道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轨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特点和功能。
2. 学生能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掌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学生能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技术参数,如线路、车辆、信号系统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走向、站点布局及其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并进行初步的评估。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和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数据,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城市轨道交通知识,增强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和交通事业发展的关注,培养社会责任感。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城市轨道交通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绿色出行等方面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设计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科学、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教师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及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作用2.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参数- 线路走向、站点布局及其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车辆类型、性能及其运行原理- 信号系统及其作用3.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线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线路走向和站点布局的设计要点- 简单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实例分析4.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影响-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交通、经济、环境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与优化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和安排。
地铁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地铁规划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铁规划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铁线路设计、站点布局和换乘系统。
2. 使学生掌握城市交通规划中地铁系统的功能、优势和重要性。
3. 引导学生理解地铁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掌握相关政策及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数据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地铁线路进行初步规划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对地铁规划提出改进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的兴趣,激发他们关爱城市、关注民生的责任感。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地铁系统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等方面的作用。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城市规划应以人为本,注重公平、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城市地理、交通规划和人文关怀等知识,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为我国城市地铁规划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公民意识,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铁规划基本概念:介绍地铁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分类,以及地铁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铁概述2. 地铁线路设计:讲解地铁线路走向、线型选择、站点间距和线路交叉等设计要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铁线路设计3. 地铁站点布局:探讨站点选址、站点类型、站点设施布局和周边土地利用等问题。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铁站点布局4. 换乘系统设计:分析不同类型的换乘方式、换乘站的布局和设计要点。
教材章节:第四章 换乘系统设计5. 地铁规划与城市发展:阐述地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探讨地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铁与城市发展6. 地铁规划政策与法规:介绍我国地铁规划相关政策、法规及标准。
教材章节:第六章 地铁规划政策与法规7.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地铁线路规划实践,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地铁站规划课程设计
地铁站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地铁站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地铁站设计的原则和流程。
2. 学生能够了解地铁站规划中涉及的地理、交通和人口等因素,并能运用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3. 学生掌握地铁站内设施布局及其功能,了解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数据和空间分析技能,对地铁站规划区域进行初步分析。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地铁站规划方案,并能使用图表、报告等形式展示成果。
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地铁站规划提出改进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规划和社会责任的关注,激发他们为公共利益贡献智慧的意识。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在规划设计中尊重他人意见、有效沟通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识,强化环保意识,在地铁站规划中注重绿色出行和节能减排。
二、教学内容1. 地铁站规划概述:包括地铁站规划的定义、意义及其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作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概述”2. 地铁站规划影响因素:分析地理、人口、经济和交通流量等因素对地铁站规划的影响。
- 教材章节:第三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影响因素”3. 地铁站规划原则与流程:学习地铁站规划的基本原则、步骤和方法。
- 教材章节:第四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原理与方法”4. 地铁站设施布局与设计:介绍地铁站内各类设施的布局原则、功能和无障碍设计。
- 教材章节:第五章“城市公共交通设施设计与布局”5. 地铁站规划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地铁站规划案例,提炼成功经验和启示。
- 教材章节:第六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案例分析”6. 地铁站规划实践:分组进行地铁站规划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地铁站规划方案。
- 教材章节:第七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实践”7. 地铁站规划评估与优化:学习如何评估地铁站规划效果,针对问题提出优化措施。
- 教材章节:第八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评估与优化”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教师通过系统讲解地铁站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地铁建设课程设计
地铁建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地铁建设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技术要点,掌握地铁建设对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1.了解地铁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2.掌握地铁建设的的主要流程和技术要点;3.了解地铁建设对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影响。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地铁建设相关问题;5.能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项目式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科技改变生活的认识;2.培养学生热爱城市、关注城市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以《地铁建设技术与实践》教材为主,结合当地地铁建设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地铁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2.地铁建设的的主要流程和技术要点;3.地铁建设对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影响;4.当地地铁建设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课程内容,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用于讲解地铁建设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技术要点;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当地地铁建设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铁建设对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影响;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地铁建设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材:《地铁建设技术与实践》;2.参考书:相关城市地铁建设资料、论文;3.多媒体资料:地铁建设相关的视频、图片等;4.实验设备:地铁建设模拟沙盘、模型等。
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应充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采用多元化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作业:布置相关地铁建设的案例分析、研究报告等,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考试:设置期中、期末考试,以检测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评估将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城市轨道规划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城市轨道规划的基本原则、流程和关键因素。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数据等资源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和布局。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符合实际需要的城市轨道线路。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出城市轨道规划方案并进行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规划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关注城市交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初中地理学科拓展课程,旨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可能缺乏对城市轨道规划的整体认识。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城市轨道规划知识。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表达、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轨道交通的定义与分类- 轨道交通的功能与优势-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与现状2. 城市轨道规划原则与流程- 规划原则:系统性、前瞻性、经济性、环保性等- 规划流程:需求分析、线路规划、站点布局、运营组织等3. 城市轨道线路规划要点- 线路走向与类型- 站点选址与规模- 线路敷设方式与施工技术4. 教材关联内容- 《地理》教材中关于城市交通的相关章节-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教材相关内容5. 教学大纲与进度安排- 第一课时: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第二课时:城市轨道规划原则与流程- 第三课时:城市轨道线路规划要点- 第四课时:小组合作设计城市轨道规划方案6. 实践活动- 参观当地轨道交通设施,了解实际运营情况-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案例- 小组合作设计并展示城市轨道规划方案教学内容科学系统,结合教材章节和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城市轨道规划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城市轨道线路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线路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类型的轨道线路特点及其适用场景。
2. 学生能够描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设计原则,包括线路走向、站点布局、换乘设计等。
3. 学生能够解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中的关键参数,如线路长度、曲线半径、坡度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案例,评价其设计的合理性。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条模拟城市的轨道线路,展示其技术性和实用性。
3.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软件或工具,制作轨道线路图,并进行简单的线路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的兴趣,增强对未来城市发展建设的责任感。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团队协作,提升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学习城市轨道线路设计,认识到科学规划对城市交通效率提升的重要性,形成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介绍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 轨道交通概述2.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原则:讲解线路走向、站点布局、换乘设计等基本设计原则。
- 教材章节:第二章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3. 轨道交通线路关键参数:阐述线路长度、曲线半径、坡度等关键参数的选取与影响。
- 教材章节:第三章 轨道交通线路关键参数4. 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 教材章节:第四章 轨道交通线路案例分析5. 小组合作设计与实践:学生分组设计模拟城市的轨道线路,并进行成果展示。
- 教材章节:第五章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与实践6. 轨道线路图绘制与分析:教授绘图软件或工具的使用,指导学生制作轨道线路图并进行分析。
- 教材章节:第六章 轨道交通线路图绘制与分析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大纲进行安排,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地铁线路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地铁线路规划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铁线路规划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铁线路的分类、功能及规划原则。
2. 使学生了解我国城市地铁发展的现状,掌握不同城市的地铁线路特点。
3.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数学知识,分析地铁线路规划的合理性,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分析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数据和文献等资料,进行地铁线路规划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如GIS软件等,进行地铁线路规划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的兴趣,激发学生关注城市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具有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价值观,使他们在地铁线路规划中能够站在公众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城市地铁线路规划对于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意愿。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地理、数学等学科知识,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我国城市地铁线路规划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后备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地铁线路规划的基本概念- 地铁线路的分类与功能- 地铁线路规划的原理与原则2. 我国城市地铁发展概况- 各大城市地铁线路特点- 地铁发展对城市的影响3. 地铁线路规划设计与分析- 地铁线路规划的基本流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数据和文献进行线路分析与评价- GIS软件在地铁线路规划中的应用4. 地铁线路规划实践- 小组合作,设计一条合理高效的地铁线路- 分析所设计线路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 汇报与交流,展示各小组的线路规划成果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以地理、数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结合实际案例,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安排,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学会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轨道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轨道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轨道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2. 使学生掌握轨道交通线路、站点布局及设施规划的基本知识;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需求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合理轨道交通线路和站点布局的技能;3. 培养学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轨道交通规划方案优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工作的兴趣和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城市交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问题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或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轨道交通规划基本概念与原则- 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其功能- 轨道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与目标2. 轨道交通规划流程与方法- 轨道交通需求分析- 线路走向与站点布局设计- 轨道交通设施规划与设计3. 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历程及现状- 我国轨道交通未来发展趋势及政策导向4. 轨道交通规划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案例- 探讨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5. 轨道交通规划软件应用- 介绍常用轨道交通规划软件及其功能- 指导学生运用软件进行轨道交通规划方案优化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轨道交通基本概念与原则第二周:轨道交通规划流程与方法第三周: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趋势第四周:轨道交通规划案例分析第五周:轨道交通规划软件应用与实操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按照教学大纲逐步展开,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轨道交通规划相关知识。
地铁站的规划课程设计
地铁站的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铁站的规划原则,掌握地铁站的基本构成和功能布局。
2. 使学生了解地铁站规划与城市交通、土地利用的关系,理解地铁站规划的重要性。
3. 帮助学生掌握地铁站规划中的关键参数,如站点间距、换乘方式、站内流线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数据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地铁站规划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共同完成地铁站规划方案。
3.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城市规划等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规划、交通工程的兴趣,激发他们关注城市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地铁站规划对城市交通、环境和生活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尊重科学、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城市规划、交通工程等领域有一定的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程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地铁站规划原则与基本构成- 地铁站规划的基本原则- 地铁站的功能布局与构成要素2. 地铁站规划与城市交通、土地利用的关系- 地铁站规划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作用- 地铁站规划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3. 地铁站规划关键参数- 站点间距的确定- 换乘方式的选择- 站内流线的组织4. 地铁站规划方法与案例分析- 地图、数据和空间分析方法的应用- 国内外地铁站规划案例分析5. 地铁站规划实践- 团队合作,进行地铁站规划方案设计- 方案汇报与评价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地铁站规划原则与基本构成第二课时:地铁站规划与城市交通、土地利用的关系第三课时:地铁站规划关键参数第四课时:地铁站规划方法与案例分析第五课时:地铁站规划实践(团队合作、方案设计)第六课时:方案汇报与评价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旨在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地铁线路规划课程设计
地铁线路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铁线路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地铁线路布局、换乘站点设置等基础知识。
2.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进行简单的地铁线路规划。
3. 学生了解我国城市地铁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掌握不同城市地铁线路规划的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交通需求,提出合理的地铁线路规划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地铁线路规划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GIS软件进行地铁线路规划,提高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地铁线路规划,培养对城市交通规划的关注和责任感。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
3. 学生通过了解我国城市地铁发展,增强国家自豪感,树立绿色出行的意识。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地理、数学等学科知识,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课本,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城市交通规划的认识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实践,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地铁线路规划基础知识:- 地铁线路布局原则及类型(教材第3章)- 换乘站点设置原则及方法(教材第4章)- 地铁线路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教材第5章)2. 地铁线路规划实践:- 城市交通需求分析(教材第6章)- 地铁线路规划方案设计(教材第7章)- GIS软件在地铁线路规划中的应用(教材第8章)3. 案例分析与讨论:- 我国城市地铁线路规划案例分析(教材第9章)- 国内外地铁线路规划比较与启示(教材第10章)- 学生分组进行地铁线路规划实践,交流与讨论(结合教材第6-10章)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地铁线路规划基础知识学习第2周:城市交通需求分析与线路规划方案设计第3周:GIS软件操作与地铁线路规划实践第4周:案例分析、讨论与成果展示教学内容科学系统,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城轨轨道交通课程设计
城轨轨道交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
3. 学生能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运营管理及服务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车站、车辆等方面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评价。
2.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数据等工具,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情况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读。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展示一个简单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兴趣,激发他们关注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合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 掌握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组成- 学习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车站、车辆、信号系统等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原理和关键技术。
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模式、安全管理、服务质量管理等方面内容。
-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地铁路线课程设计
地铁路线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地铁路线的规划原则和基本构成。
2. 学生能掌握并运用地铁线路图,识别不同的地铁站及换乘点。
3. 学生能了解地铁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并设计简单的地铁路线。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收集和分析有关地铁使用的相关数据。
3.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阅读技巧,准确找到目的地并规划出行路线。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视和责任感,倡导绿色出行。
2.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倾听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城市发展的热情。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要求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为主,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通过地铁路线的设计与分析,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有助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的有效进行。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地铁路线设计,依据课程目标,科学系统地组织以下内容:1. 地铁路线规划原则- 了解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学习地铁线路规划的特点和要求;- 掌握地铁线路规划的基本步骤。
2. 地铁线路图的认识- 认识并理解地铁线路图的基本元素;- 学会阅读地铁线路图,识别不同线路、站点及换乘点;- 了解地铁线路图的更新与优化。
3. 地铁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作用- 分析地铁与其他交通工具的优缺点;- 探讨地铁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地铁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
4. 实践操作:地铁路线设计- 学习设计简单的地铁路线图;- 分析实际案例,进行地铁路线优化;- 小组合作,完成地铁路线设计任务。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教学大纲进行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地铁路线规划原则第二课时:地铁线路图的认识第三课时:地铁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作用第四课时:实践操作:地铁路线设计教学内容与教材相关章节紧密关联,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地铁路线设计相关知识,为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河北省省会,地处河北省西南部,旧称石门,简称"石"。
石家庄辖区总面积1584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206平方公里。
截止至2014年9月,石家庄市辖8个区、1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
石家庄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环渤海湾经济区。
东与衡水接壤,南与邢台毗连,西与山西为邻,北与保定交界,距首都北京273公里。
京石、石太、石黄、石安高速公路和107、207、307、308国道以及2条省道、42条县道在石家庄市域纵横交错,公路通车总里程6379公里。
石家庄是全国铁路运输的主要枢纽,京广、石太、石德、朔黄四条铁路干线交汇于此。
石家庄跨华北平原和太行山地两大地貌单元,是全国粮、菜、肉、蛋、果主产区之一,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较高,生产规模位居全国36个重点城市第一位,被国家确定为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素有“北方粮仓”之称。
因毛泽东在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指挥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又被誉为“新中国的摇篮”。
[规划背景及其必要性石家庄市作为一个发展中城市,近年来城市面容貌似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建筑和人口都有了很大增长,城市道路和交通系统虽然也有所发展和调整,但随着居民出行需求的不断增长,城市交通状况特别是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状况不断恶化,影响了城市居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因此,有效改善石家庄市的交通现状,保证城市交通的畅通,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改善石家庄近年来的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不断恶化。
对石家庄市城市交通现状和问题的关注是不可忽视的。
原有形态秩序的粗暴破坏,就像是一种野蛮生长的病毒要将城市原有的灵活和优雅毁灭一样。
这种新兴住区的泛滥,不但在形态上破坏了原有城市肌理的多样性,而且使得街道空间边界化,使得住区本身“堡垒化”,总之是将住区与城市空间结构和公共生活严重的割裂开,造成了一种值得关注的城市住区“去城市化”的现象。
从城市整体利益的角度来说,在“去城市化”原则下兴建的住区对城市肌理的破坏相当严重。
对比很多城市的新老城区都会发现:老城区一般具有变化丰富、形态多样、尺度优雅的空间肌理,能够充分展现城市的特色和魅力;新城区的城市肌理,则展现出几近相同的呆板、冷酷而野蛮的表情。
如果住区“去城市化”的趋势无限蔓延,城市原有的特色将被大大削弱;从文化的角度来说,这对城市未必不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本着对城市的历史责任感,我们非常有必要反思住区的“去城市化”现象,而且应该积极地进行实践探索,让城市住区“回归”城市。
基于这样一种思考,我们在石家庄地铁一号地的规划中,尝试设计了一个“融人城市的社区”,在理论和设计层面作了初步探索。
通过上述手段,我们建立了住区一、全市常住人口479801 桥东区410116 桥西区596164 新华区625119裕华区493730高新区161684 矿区95170 井陉县309882正定县466807栾城县328933行唐县406353灵寿县333558高邑县186478深泽县250264赞皇县244799无极县502662 平山县433429元氏县418466赵县571077辛集市615919藁城市775110 晋州市537679 新乐市石家庄市交通现状及问题石家庄市交通现状石家庄市区中心主要是由中山路、和平路、裕华路和友谊大街、中华大街、平安大街、建设大街、体育大街形成的矩形区域(一环线以内),包括“三横五纵”跳主干道。
其间,就业岗位密集,以及社会经济、金融贸易活动高度集中,是典型的商业贸易、经济金融、文化娱乐、社会政治活动中心。
石家庄市中心区交通量最大的是和平路、中山路和建设大街。
高峰时段路网流量:汽车为4900辆/h;自行车为10000辆/h,市中心区主干道高峰单向客流量为1.5~2.4万人次/h;主干道高峰单向车流量为2000~2500辆/h。
石家庄市中心区的平均行车速度;自行车为12km/h;汽车为20km/h。
石家庄市交通问题石家庄市中心区的城市交通已呈现十分拥挤的状况。
在主干道的交叉口,交通堵塞尤其严重,上下班高峰时期汽车排队长度,东西向最大可达340m左右,南北向最大可达310m左右;车辆平均延误时间为93.1秒,停驶车辆百分比高达96%,即几乎所有的车辆通过交叉口是都要排队等待。
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简介BRT快速公交系统石家庄BRT快速公交将采用新购置的18米BRT专用公交车,届时将试行车外售票的地铁模式,一但实行将使乘客快上快下公交车,以减少车量占用站台的时间。
同时途径中山路的部分公交线路将撤出,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优化线路、重组线路。
按照“公交都市”的长远发展规划,石家庄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谋划了4条BRT快速公交线路,一条贯穿槐安路东西,行驶辅路;一条从正定出发经体育大街向南在塔南路或塔北路向西到达新火车站;一条从康庄出发沿和平路向东经建华大街向南再到南焦客运站;一条从世纪康城出发沿友谊大街向南经南二环到南焦客运站。
其中后两条将形成一个环形的快速公交线路,连接市区绝大多数公交线路,形成了快速公交走廊,有利于建立快速公交体系。
综合本地媒体对石家庄快速公交系统的报道发现,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石家庄快速公交系统的推进力度明显加强。
《河北省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行动计划(2013-2017年)》,计划石家庄在2015年前开通1-2条快速公交线路。
城市道路石家庄是全省长短途客运的交通枢纽,是河北省客运交通的中心城市。
石家庄客运总站占地 48000 平方米,高档豪华班车和中高档班车两个发车区,豪华大巴等中高档班车占运营车辆的 80% 以上,运行线路以高速公路为主,发车方向:省内通达邯郸、邢台、保定、张家口、承德、廊坊、唐山、秦皇岛;省外辐射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江苏、安徽、湖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等主要城市。
运营线路 110 条,日发班次 350 个,平均日发送旅客 4800 人次,高峰时日发送旅客达 21000 人次。
4、尽早建设轨道交通,可为石家庄市节约巨额征地拆迁和管线改移工程投资。
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巨大,近年来每公里造价不断上涨,除了材料和设备涨价因素外,征地拆迁和管线改移工程投资的大幅增长是主要原因。
一般而言,轨道交通项目的征迁费用约占总投资的5%-10%。
初步框算,石家庄市2020年前规划建设的三条线路的征地拆迁和管线改移费用约占总投资的9%,而五年前这个数字仅为5.3%。
石家庄市是个新兴的省会城市,2000年前城区人口与老的省会城市相比较少。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口增长、城区扩张、管线延伸、土地增值都非常快。
特别是2006年开始实施的石家庄铁路枢纽改造建设工程,即老火车站废弃、新火车站建设工程,将涉及新火车站周边超过10平方公里区域内的拆迁建设。
如果能尽早将轨道交通项目与城市的城中村改造、火车站搬迁、道路立交化等市政工程同步规划实施,将大幅减少工程拆迁量,节约巨额征地拆迁和管线改移工程投资。
5、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将有效改善石家庄城市环境,并节约能源。
据调查显示,石家庄城市大气中90%至95%的铅和一氧化碳,以及60%至70%的氮氧化物、氮氢化合物,这些污染物大部分来自机动车产生的尾气,已成为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之一。
6 在各种交通方式中,轨道交通的单位运量能耗最低。
轨道交通主要采用电力为动力,无废气排放,产生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仅为小汽车的1/30对环境的影响很小,城市轨道交通具有显著的节能效用。
另外,轨道交通的噪声也显著低于汽车,尤其是地下轨道交通,几乎可以消除对地面居民的噪声污染。
石家庄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目标实现后,根据客流预测,轨道交通将承担的客运周转量为696.2万人公里。
7 随着轨道交通列车电气化程度的提高,使其对环境的污染不断减少,更加显示了其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的巨大优势。
6、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将长时期拉动石家庄城市经济增长。
石家庄市西部山区县建材工业发达,水泥产量巨大,还有石家庄钢铁厂作为线材供应支撑,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对城市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巨大且时间长。
据专家测算,到2022年规划建设60公里,投资约为422亿元的轨道交通,将对城市GDP的总贡献将超万亿元并将产生约4万个就业岗位。
另外,在轨道交通线到达的城市边缘兴建新的居住区、工业区或商贸区,还将带动配套的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停车场、供电、供水、管道煤气、邮政通讯、环境卫生和排水系统、固体废弃物收集和处理系统等,及一些社会基础设施如学校、医院、文化活动场所等的建设。
这同样会扩大投资需求,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石家庄仍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初级阶段,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其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
为保证城市GDP持续增长,在规划期内,需要通过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来支持石家庄市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轨道交通建成后,将加快沿线的土地开发,提高沿线土地价值。
同时为改善投资环境,对石家庄市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将进一步巩固化石家庄土地情况石家庄市作为冀中南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
石家庄地区土地总面积12593平方公里(1888.95万亩)。
山地、丘陵面积6787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53.9%;平原面积5806平立公里,占46.1%;总耕地面积702.96万亩。
全区人均土地面积3.99亩,人均占有耕地1.48亩。
因不同级别的地形单元分别构成的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土地类型,有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麓平原四种。
石家庄地区的地质构造石家庄地区大地构造,属山西地台和勃海凹陷之间的接触地带。
西部山区为山西地台太行山背复斜之东冀,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
东部平原分属于华北凹陷之西部边缘的冀中台陷和临清台陷,其上覆盖着巨厚的第四纪沉积物。
太古代和早元古代,本区属下沉地区,陆表海占绝对优势,并沉积了巨厚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及火山岩系。
经过阜平运动、五台运动、特别是吕梁运动以后,太行山发生了巨大的褶皱隆起,致使本区西部平山、灵寿、行唐境内的太古界和下元古界形成了以褶皱为主并伴有较为发育的断裂态势。
如常裕被斜、古佛向斜、蒿亭楼底向斜及合河口九口子断裂群等。
进入早古生代后,地壳呈缓慢升降运动,但以下沉运动为主。
到中奥陶纪,海侵达到空前规模,因而大量沉积了构成本区物质基础的砂岩、砂页岩、石灰岩。
到奥陶纪后期随华北地台整体上升,海水撤退。
受志留纪后期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全省高出海面达1亿年之久,所以本区同全省一样,普遍缺失上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和下石炭纪岩系。
进入中生代,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岩浆侵入和喷出的火成岩活动比较活跃,并使以前沉积的地层发生了较为强烈的褶皱和断裂。
如石家庄元氏临城断裂带以及现今沿山区和平原交界带的一系列小型断裂就是那时形成的。
新生代的第三纪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