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的思想理论的概述
柏 拉 图 第 的 乌 托 第 迄 今 仍 第 第 第 是 知 觉 哲 一 邦 二 未 三 四 五 的 学 , 中 , 解 , , , 那 中 最 重 要 的 东 西 : 是 他 的 乌 托 邦 , 它是 一 长 串 最 早 的 一 个 ; 是 他 的 理 念 论 , 它 是 要 解 决 决 的 共 相 问 题 的 开 山 的 尝 试 ; 是他 主 张 灵 魂 不 朽 的 论 证 ; 是 他 的 宇 宙 起 源 论 ; 是他 把 知 识 看 成 是 回 忆 而 不 种 知 识 观 。
亚里士多德的历史地位、评价与贡献
马克思:“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恩格斯:“古代最博学的人” 黑格尔:“人类的导师”
后人简直将他奉若神明。 在他之后的千多年中,亚里 士多德的思想像皇帝一样统 治着欧洲的科学界。两个科 学家在争论问题时,只要其 中一个说“亚里士多德就是 这样认为的”,另一个科学 家立刻就闭上了嘴巴。
探索真知的精神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思考一下:
这句话说明了亚里士多德的什么精神?
尊师而不盲从
这句话给我们今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 了怎样的启示?
良师益友
勇于创新
亚历山大大帝
• 亚历山大大帝,亚里士多德的学 生,青年军事奇才,从波斯帝国, 一直打到叙利亚、腓尼基、埃及, 直到印度 • 传播希腊文化,缔造了历史上的 希腊化时期 • 重视学术事业,地理学家绘图, 博物学家收集标本,工程师帮助 攻城 • 有意识的进行欧亚文化融合,建 都巴比伦,与波斯人通婚 • 亚历山大死后,帝国一分为三 Alexander the Great
首先,这段政治实践的经历深化了柏拉图对僭主政体的认识, 深化了他对公民教育必要性、艰巨性的认识,这些在柏拉图中后期 的著作中都有反映。 其次,政治的失意并没有泯灭柏拉图心中的理想,他开始创办 雅典学园,通过传道授业培养一批既懂哲学、自然科学,又能治国 的人才,即他设想的哲学王,通过他们去改变社会现实,间接地实 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识论异同辨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识论异同辨析
介绍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著名思想家,在古希腊哲学领域有很深的影响力。
他们的认识论还在当今颇多学者所探讨,这里将概要分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
首先,柏拉图的认识论普遍被认为是古希腊思想的创始人。
他的认识论以“理性主义”为中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被科学的客观方法所获取和确定。
柏拉图认为,实际上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观点,甚至有时会冲突,但他认为只要人们充分思考,就能够抵达一致的结论。
其次,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也同样受到世界思想家的瞩目。
他的认识论基于以经验为根据,来作判断和推理。
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上的一切是不可知的,只有通过实践和体验,才能使人们了解现实,因此他强调宣讲和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理论的提出只是意识和思想的反射,必须经过实践和实践,其结果才能够成为真理。
最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有着明显的不同,但也有共同之处。
首先,他们都认为思考是理解真理的捷径,他们都认为,人们必须经过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和处理事物。
其次,他们都认为知识的基础是凭借经验而获得的,他们认为知识的形成只有通过实践和体验,才能使人们真正明白世界上的事物。
总之,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他们受到历史上著名思想家的影响,也借鉴了当时的先驱思想。
他们的认识论对当今古希腊哲学也有深远影响,学术界仍在延续这种理论观点。
比较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法治思想
比较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法治思想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和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们都对法治思想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贡献。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在法治问题上存在一些区别,本文将比较他们的法治思想。
首先,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对法治的定义有所不同。
对于柏拉图来说,法治是国家权力对个人权力的制约和约束。
他认为,法律是一种高于个人意志的超越性规范,通过它,人们可以获得公正和正义。
而亚里士多德则将法治理解为合法政治权力的正当行使,认为法律应当为国家和国民民主共同利益服务。
其次,他们对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也存在差异。
柏拉图主张把法律制定的权力交给哲学家王者中的哲学家统治者,因为他们具有智慧和正义的品质。
他认为,智慧的统治者可以通过直觉和超验的方式制定公正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则主张把法律制定的权力放在有能力和正直的公民手中。
他认为法律应该由民众参与制定,以确保法律的合法性和代表性。
第三,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在处理犯罪和惩罚问题上也有不同观点。
柏拉图认为,犯罪是人性腐败和道德缺失的结果,应当通过教育和思想的方式来纠正。
他反对对犯罪者进行过度惩罚,而是主张通过道德教育来引导人们追求德行。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犯罪行为破坏了公正和正义,应当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他主张按照犯罪的严重程度和社会危害性来惩罚犯罪者,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
最后,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对于司法制度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柏拉图认为,司法制度应该是一个理性和公正管理冲突的机构。
他主张通过行政机构来管理司法,并由哲学家王者担任最高司法审判官。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司法应该是独立的,法官应当是有经验和正直的人。
他主张法院应当是一个对各方公正和平衡的地方,以确保法律公正执行。
综上所述,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对法治思想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
柏拉图主张哲学家统治者的智慧统治,认为道德教育和思想引导是重要的法治手段,而亚里士多德则更加注重公民的参与和民主决策。
虽然他们在一些细节上有所不同,但他们都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为后世的法治思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
“我反复思之,唯有大声疾呼,推崇真正的哲学,使哲学家获得政权,成为政治家,或者政治家奇迹般地成为哲学家,否则人类灾祸总是无法避免的。
”在任何政府里,一个统治者,当他是统治者的时候,他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属下老百姓的利益,他的一言一行都为了老百姓的利益。
只要每个人在恰当的时候干适合他性格的工作,放弃其它的事情,专搞一行,这样就会每种东西都生产得又多又好。
在我看来,之所以要建立一个城邦,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单靠自己达到自足,我们需要许多东西。
因此我们每个人为了各种需要,招来各种各样的人。
由于需要许多东西,我们邀集许多人住在一起,作为伙伴和助手,这个公共住宅区,我们叫它作城邦。
在我们刚才建立起来的这个国家里,是不是有某些公民具有一种知识,这种知识并不是用来考虑国中某个特定方面事情的,而只是用来考虑整个国家大事,改进它的对内对外关系的呢?这种知识是护国者的知识,这种知识是在我们方才称为严格意义下的护国者的那些统治者之中。
柏拉图的理论可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或两个主要命题:政治应当是一门依靠准确知识的技术;第二,社会是那些有能力彼此补充的人为了满足相互的需要而生的。
”(萨释因《政治学说史》上P68)勇敢和智慧分别处于国家的不同部分中而使国家成为勇敢的和智慧的。
节制不是这样起作用的。
它贯穿全体公民,把最强的、最弱的和中间的(不管是指智慧方面,还是——如果你高兴的话——指力量方面,或者还是指人数方面,财富方面,或其它诸如此类的方面)都结合起来,造成和谐。
节制就是天性优秀和天性低劣的部分在谁应当统治,谁应当被统治——不管是在国家里还是在个人身上——这个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这种一致性和协调。
"每个人在国家内做他自己份内的事"这个品质在使国家完善方面与智慧、节制、勇敢较量能力大小。
试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异同
试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异同提起古希腊文明,人们无疑会想起这两位在诸多领域中取得影响后世的成就的学者: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是唯心主义哲学最伟大的代表。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在哲学、教育学、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气象学、政治学、诗学等方面建树颇丰,诗希腊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是师徒,在学术见解上自然会有相通之处,亚里士多德继承和发展了其师的思想,但他同时也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足见他与柏拉图还是存在许多分歧的。
首先,关于城邦的思想。
无论是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都对自由城邦的政治研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在古希腊时代,城邦制度可称是最先进、最理想的政治建构,在希腊文中,城邦一词为polis,不同于今天英文中的city或country,这样一个特殊的政治形态,是柏与亚政治思想的实践对象,而且他们的政治思想也只适用于城邦,随着亚历山大帝国的确立,城邦的衰落也使这一系列政治思想失去了适用价值(当然,从西方近代以来,这种对政治构建的最初观念对今天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阐述了正义城邦的思想,城邦分为统治者、军人和财富生产者三个阶层,正义的城邦是三个城邦发挥各司其职、相互和谐的统一体,前两者是国家的治理者,第三阶层则是财富的创造者,这也引申出专业化的原则,在正义城邦中,人人需各司其职,统治者和军人也需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而且他们适合于他们的这一地位所要求的条件。
正义城邦的统治者,在《理想国》中,便是柏拉图著名的“哲学王”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挽救城邦危机的根本措施,是正义国家实现的关键,也是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哲学家执政的根据:(1) 人的品德是政治的基础,保持公民完善的品德,矫正人们品德的堕落,有赖于具有完善品德的哲学家。
(2) 知识是美德的基础。
它是对“理念”的认识与回忆,而非源于物质世界。
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这种知识,回忆这种知识。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什么关系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什么关系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系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系,希望对你有帮助!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系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师傅,他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同时他也是一名唯心主义者,奠定了西方唯心主义的发展。
他为后世留下了经典的柏拉图式性爱,即强调精神恋爱,而不要追求肉体的享受,这与当代很多人的爱情是截然不同的,但他却道出了爱情的真谛。
不止于此,柏拉图对于哲学的研究也对数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他的数学哲学观点发展到现在的“实在主义”,被称为现代柏拉图主义。
亚里士多德尽管是柏拉图的学生,受教于柏拉图,因此他有好多观点都是继承了柏拉图的观点。
但也正如亚里士多德自己所说:我尊重的我的老师,但我更尊重真理。
与老师的唯心主义不同,亚里士多德更强调客观唯物论,他认为物质是事物的本原。
在很多问题上,他的想法与柏拉图都是大相径庭。
这些差距由于柏拉图是贵族出生,他的思想中有很多理想化的东西,很多都不是很切合实际。
但亚里士多德长期生活在底层,深知百姓疾苦,更倾向于务实的思想,是自己老师思想的一种进步。
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对西方哲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孔子与柏拉图关系孔子与柏拉图,分别是中西方历史上顶尖的思想家、教育家,引领着各自国家的文化发展。
相差一个世纪,隔着东西方本源性差异,令人费解的是,孔子与柏拉图居然有许多共同点。
首先从经历来说,两人早期都是满怀信心想从政。
孔子花了十多年,列国周游,过程中碰壁无数,如同千里马主动去寻伯乐;柏拉图也在欧洲、北非走了个来回,希望有一位君王能助自己实现满腔的政治抱负。
但结果是双双受挫。
然后就不约而同想到通过教育传播思想。
孔子与柏拉图在教育上都有开创性的贡献。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位开办私塾的老师,他教授诗书礼乐,提出著名的“仁”的思想。
柏拉图创建学院,名叫“阿卡德米”,主要传授数学几何天文等知识。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柏拉图(Plato)与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两位哲学家。
他们对西方哲学、政治、伦理学等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而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
尽管他们有着共同的起源,但他们在哲学观点和方法上有很多不同之处。
本篇文章将分别介绍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并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
柏拉图是理论哲学家,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对话录《理想国》中。
柏拉图认为真理存在于理念的世界,而物质世界只是理念的不完美影像。
他认为真理只能通过思考和理性来获得,而不是通过感官经验。
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理念”(Forms)理论,认为理念是永恒不变的、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抽象概念。
他认为物质世界中的事物只是理念的具体表现,而真正的知识和智慧来自于对理念的思考和探索。
他还认为理念的最高形式是善,所有其他事物都是善的不完美表现。
他认为人类的目标是追求真理和善,并通过哲学、数学和逻辑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是实证主义哲学家,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形而上学》和《尼各马可伦理学》中。
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理存在于自然世界中,通过观察和实证方法可以获得。
他批评柏拉图的理念理论,并提出了他自己的“实体”(Substance)理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的本质存在于其形式和物质之中,形式是事物的特征和属性,而物质是事物的实体和实质。
他认为真理不仅仅是理念的概念,而是存在于自然世界中的实际事物。
尽管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有所不同,但他们之间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首先,他们都是对抽象概念和智慧的追求者。
他们都认为知识不仅仅是感官经验的结果,而是通过思考和推理来获得的。
其次,他们都关注人类的幸福和道德伦理。
柏拉图认为追求真理和善是人类的最高目标,而亚里士多德则强调人类的幸福和自我实现。
最后,他们都对政治和社会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
柏拉图提出了他的“哲王”理论,认为理想国应该由哲学家统治。
高中历史 2.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2.“最博学的人” (1)其著作包括逻辑学、物理学、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学等, 其著作构成了古代的百科全书。 (2)他是最后一个提出完整 世界体系 的人,同时又是第一个从 事广泛经验考察、对科学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研究总结的人。 (3)亚里士多德对每一个知识领域,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同时, 都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理论见解。 (4)在自然科学方面,亚里士多德对生物学,尤其是 动物学 的 研究最为出色、最有价值。
第二章
东西方的先哲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和亚里士多德
课标要求
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
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
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一、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1.师从苏格拉底 (1) 与苏格拉底相处:从 20 岁起拜苏格拉底为师,并相处 8年之 久。
真理 (2)苏格拉底对柏拉图的影响
教材互补
在柏拉图的著作中,《理想国》一书影响最大。他所 探讨的重要问题是: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达到正
义?……柏拉图认为,当这三个等级各安其位、各司
其职时,这个国家就是一个正义的国家。 (人民版)
重点精讲
理念论和理想国产生的背景 (1)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同盟战败,暴露出民主政治的弊端。 (2)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更助长了柏拉图对民主政体的成见。 (3)受苏格拉底的影响,游历四方,考察各地,产生新思想。
探究点2 理想国 材料 除非哲学家就是王,或者这个世界上的王和君主都具
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使政治的伟大和智慧合而为一,并把
那些只追求两者之一而不顾另一的平庸的人们驱逐到一旁去;
否则城邦就绝不会免于灾难而得到安宁 ——而且,我相信就
连全人类也不会得到安宁,——唯有到了那时候,我们的这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异同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异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他们对于教育思想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本文将从教育目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对象等方面探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异同。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
在柏拉图看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不断追求真理,提高灵魂的品质。
他认为理性是人的核心,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理性,使人们能够通过对真理的认识来实现个人的完美和社会的进步。
柏拉图主张通过哲学思考和学术训练来培养人的理性。
在他的教育体系中,他设立了不同的阶段,例如幼童阶段、游戏阶段和青年阶段等。
每个阶段都有专门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在幼童阶段,他主张提供愉快的游戏和音乐活动,以培养孩子的感性和审美能力。
在青年阶段,他注重数学和几何等学科的学习,通过这些学科的训练来培养人的抽象思维和逻辑能力。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则体现在他的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政治学》中。
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完善品格的公民,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注重实践和个体的培养。
他认为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和实践经验,人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品格。
亚里士多德主张教育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包括道德教育、智力教育和体育锻炼等。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自主的过程,学生应该在实际活动中进行探索和实践。
他还着重强调人的社交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培养,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在目标、方法和对象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同。
首先,在教育目标上,柏拉图注重培养人的理性和追求真理,强调个人的完美和社会的进步;而亚里士多德则更注重培养具有完善品格的公民,强调实践经验和个体的培养。
其次,在教育方法上,柏拉图主张通过哲学思考和学术训练来培养人的理性,强调抽象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培养;而亚里士多德则更注重实践和个体的培养,认为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和实践经验,人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最后,在教育对象上,柏拉图的目标是所有人,不论其阶层和社会地位;而亚里士多德则主要关注有公民资格的男性,他认为只有具备公民身份的人才有参与政治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试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政 治思想的异同
试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异同在西方政治思想的长河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无疑是两颗璀璨的明星。
他们的政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师徒二人有着密切的学术传承关系,但在许多关键问题上,他们的观点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柏拉图出生于雅典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目睹了雅典民主制的衰落和混乱,这对他的政治思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理想国》中,他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城邦模型,试图为现实世界的政治困境找到解决方案。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他主张哲学家统治。
他认为哲学家具有最高的智慧和美德,能够洞悉真理,从而做出最公正和明智的决策。
他将社会分为三个阶层:哲学家统治者、武士保卫者和劳动者。
哲学家统治者负责制定政策和管理国家,武士保卫者负责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从事生产劳动。
这种等级分明的社会结构是基于柏拉图对人性和能力的判断,他认为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天赋和能力,应该从事与之相适应的工作。
柏拉图强调社会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他认为个人的利益应该服从于城邦的整体利益。
为了实现这种整体的和谐,他主张对个人的欲望和情感进行严格的控制,通过教育和道德规范来塑造公民的品格。
在他看来,正义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而正义意味着各个阶层各司其职,不越界、不混乱。
亚里士多德则出生于一个御医家庭,他对现实世界的观察更为细致和深入。
他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政治学》一书中,与柏拉图的理想主义不同,亚里士多德更倾向于从现实的城邦政治出发,探讨可行的政治制度。
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的哲学家统治论,他认为政治权力应该由中产阶级掌握。
他认为中产阶级具有温和、稳定的特点,能够平衡贫富两个极端阶层的利益,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亚里士多德对社会阶层的划分也与柏拉图不同,他更注重财富和职业的差异,将社会分为富人、穷人和平民三个阶层。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城邦是人类自然发展的产物,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形成的。
他强调城邦的目的是实现公民的幸福,而公民的幸福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更包括道德和精神的追求。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与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同异之处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与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同异之处,以及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进行批判的哲学意义他们之间的差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概括.其一,理论背景的不同.柏拉图承袭苏格拉底反对智者与自然哲学家的立场,思想带有论战特点,关注一与多、静与动、理性与感性的区别,往往站在极端的立场,强调单—的、不动的、不可感的东西的真实性,贬低或否定其对立面,对自然哲学和其它学科的知识吸收不多.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各门学科发展、成熟的时期,注意吸收各门学科的成果,思想带有综合性、调和性,在两种极端立场之间往往取中道.其二,旨趣的不同.柏拉图热烈地追求至善、尽美和纯真,在超验的理念世界寻找和寄托自己的理想,企图以此匡正现实.相比之下,亚里士多德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以常识为准则,虽然承认理想的崇高,但强调理想不等于现实,最好的不等于可行的.对经验常识世界抱有的浓厚兴趣,是他指责柏拉图割裂可感世界与可知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三,基本思路的不同.两者对世界所作的不同概括可被归结为理念论和实体论这两种学说的差别.理念论的对象是绝对的、不变的.无形的型相,“是者”仅仅是多个通种中的一个.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却专以“是者”为研究对象.实体论把“是者”归结为实体,导致了一种强调个体存在高于和先于普通型相、型相只是个别存在的一个构成方面的观点,但是,另一方面,当“实体”被归结为“本质”时,亚里士多德虽然试图把本质与个别存在相等同,避免陷入理念论所持的普遍先于个别的立场,但却不免向理念论妥协.实体论并不是与理念论截然对立的学说,而是试图包容后者、比后者更全面的尝试.亚里士多德尖锐地批判柏拉图的“分离学说”,但最后也不得不设定了一个分离的纯形式.他与相位因分歧的焦点并不在于是否承认理念或形式的分离,而在于如何解释可感事物与不可感的本质之间的分离和联系.柏拉图使用“分有”、“摹仿”等概念来解释,亚里士多德的解释原则是潜在与现实的关系,把各类实体按照现实性程度排列成连续的等级关系,克服了两个领域的断裂.最后,理念论与实体论设定了不同的最高原则.最高的理念是善,善的理念是爱猫扑.爱生活}忍理念论要求现实与理想、事实与价值相统一,这不但是关于本质或本体的学说,而且把宇宙学、知识论、伦理学、政治学和艺术观都统一在这一学说之中.亚里士多德推崇的最高实体是神,这主要是一个思维实体,在价值上是中性的.他还在形而上学之外建立以善为目标的实践科学和与美相关的艺术科学,构成了以爱猫扑.爱生活}忍的科学传统.其四,知识论的不同.柏拉图贬低乃至否定感觉的认识作用,但理智的认识活动并不服离情感,逻辑上的思辨、推理和讨论同时也是求善和审美的活动,理智获得的知识具有实践性和美感,知识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迷狂,在这里,思想与情感、理性与非理性的界限不复存在.亚里士多德指出了感觉的基础作用,肯定感觉与理智的联系和理智至上的地位.他把理性活动限制在抽象、演绎或归纳的逻辑范围.柏拉图生动活泼的辩证法在他手里变成辨析和推理的手段.两者的表达风格也不同.柏拉图的对话汪洋恣肆,融思辨、推理、神话、想象、比喻于一体,富有艺术感染力.亚里士多德的论文严谨冷峻,不带感情色彩,是科学的观察、描述和逻辑的概括、分析与推理相结合的产物.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论点不同在哪里这个问题看上去简单,要回答得言简意该,说明白了,还真是挺费劲的。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比较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两位人物,在诸多领域都有着伟大的成就。
他们是师徒,在一些方面必然有着相通的见解,但是亚里士多德在继承和发展其师思想理论的同时,也说过这句话:“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由此可见,他们之间还是存在分歧的。
而柏拉图的《法律篇》和《共和国》,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和《政治学》,也能体现他们法律思想方面的异同。
一、相同点1、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以正义论作为各自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都认为法律应同正义相一致,维护法律就死维护正义,遵守法律就是服从正义,正义观念是他们各自思想体系的前提,也是他们法律思想所要追求的共同目标。
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法律就是一种社会规章,是衡量是非曲直的“标尺”,更是一种正义的体现。
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城邦是公民的共同体,城邦公民积极参与城邦事务的管理,实现城邦的独立和自由,这才是城邦中公民个人自由的价值所在。
二、不同点1、两者对国家起源的看法之比较在国家起源问题上,柏拉图把国家的起源规定为严格的社会分工,由严格的社会分工所产生的国家, 必然使国家带有分工本身所固有的特点, 因此,社会等级井然、整个国家的整齐划一就成为国家的突出特色。
相反,由社团的自然发展所产生的国家必然体现出“自然生成”的特色,一切依照自然、顺应自然。
因此,这样的国家更加适应人的本质的发展,多元化文化并存就成为这种国家的特色。
与柏拉图的社会的分工导致国家产生的理论不同,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国家被看成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的,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然而然产生的。
他指出,自然赋予人类的目的是过优良的生活,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就在于他的合群性(社会性),是人类生存和过优良生活的前提。
有了这一前提,人类就可以结成社会,组成城邦, 过有组织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明确地把国家和社会区别开来,认为国家是“至善”的社会团体,从而突出了国家的作用和地位,认为国家不像柏拉图所言是人类社会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的异同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的异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两位重要的哲学家,他们的思想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虽然两位哲学家在政治思想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的异同。
一、政治目的与理想国不同柏拉图认为,政治的基本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追求社会的公正和和谐。
他的理想国是一个由智者组成的精英统治体制,通过有教育优势的统治者来管理国家。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他描述了一个由哲人统治的国家,智者将根据真理和道德来统治,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而亚里士多德则将政治的目的归结为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幸福。
他认为政治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和谐的社会,追求人的完善和幸福。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着重于个人的发展和全面的幸福,他强调公民的参与和责任感,支持在良好政府的领导下实现共同利益。
二、对民主的看法不同柏拉图对民主持批评态度,他认为民主政体易导致个人利益和自由主义的滥用。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民主容易由于对自由的过度追求而陷入混乱和无序状态。
他认为真正的政治权力应该掌握在智者手中,以实现公正和和谐。
而亚里士多德则对民主持支持态度,他认为民主是最好的政治制度。
亚里士多德将民主视为中等的政治制度,既不偏向上层精英的统治,也不偏向下层劳动阶级的专制。
他认为民主政治能够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并强调公民的参与和平等。
三、对教育和社会等级的看法不同柏拉图在政治治理中非常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他主张通过教育选拔和培养统治者,以确保国家的良好管理。
柏拉图认为教育是塑造公民品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青年进行良好的教育培养,可以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道德品质的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也认同教育的重要性,但他更加注重个体的发展和完善。
他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公民的美德和智慧,使他们成为具备实践能力和判断力的公民。
亚里士多德认为,社会等级的存在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完善,每个人都应该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理论方面相同点与不同点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理论方面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二者都认为诗歌是人们在“迷狂”的境界下产生的。
不同点1对诗歌的思想认识不同柏拉图的思想是基于其坚定的神学观念,认为诗歌是神的启示,而不是人主观去创作的。
亚里士多德则以人学角度去分析,认为人们创作诗歌是本能,是自身主观愿意去做,有自己的思想。
2诗歌与现实观念之间的差别柏拉图认为“理念—现实世界—诗歌”这样一个观念,因此从本质上否定诗歌的真实性,即认为诗歌对现实并无意义。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诗歌是反映真实生活的,是从现实中提炼的。
3诗歌对社会功能上区别柏拉图认为诗歌对社会活动毫无意义,贬低其对社会的价值。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诗歌对社会有很大作用,能够满足其对情感,精神的满足。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之间关键差异首先,在哲学思想观念上柏拉图是西方唯心主义创始人。
而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其思想有唯物主义的存在。
其次,在政治思想上,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描绘出一幅乌托邦的画面,认为国家应由哲学家进行领导,在今天看来有集权主义色彩存在。
亚里士多德则主张从现实的国家出发,防止国家堕落促进国家发展。
此外,在爱情观念上,柏拉图的爱情观是精神恋爱,坚信真正的“爱情”是持之以恒的。
亚里士多德不这么认为。
最后,在文艺思想上,柏拉图是先验论理论者,认为人的知识是天赋的,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在“回忆”,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对事物的学习是逐步的,人们本身是无知的需要不断的学习,才能最终掌握。
而且柏拉图不能说明事物的存在,而亚里士多德则将事物细化,分类。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都处于社会动乱的时代
都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从各自所处时代出发提 出并发展自己的理论
历史影响
不 社会背景 同
都未能实现各自的政治理想,但都对以后的世界 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东西方的先哲
奴隶制崩溃,礼崩乐 坏,社会转型
奴隶制发展时期
思想内容 “仁”“礼”“中庸”为核心 治国主张 贤人治国
理念论、理想国 哲学王治国
仁、礼、 中庸之道
周游列国、 收徒讲学
著作
《理想国》 《法律篇》
《政治学》
“六经”
影响
成为西方思想文 化的重要奠基人
创立的儒学成为中 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影响至亚洲、世界
重点突破——先哲生平
1.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位思想家在个人经历、 思想观点等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
2.以柏拉图为例,请思考促成伟人成才的因素有哪些? 3.以亚里士多德为例,先哲在成长的历程中,有哪些 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
1. 出身名门
公元前427年,出生于古希腊雅典的名门望族,幼年受到良好的教育。
2.追随先师
20多岁时结识苏格拉底,跟随他学习哲学,并深受其思想影响。
3.游历四方
公元前399年,离开雅典,先后到埃及和意大利等地游历,为其思想体系的形成 奠定了知识基础。
4.投身政治
设计出理想的政治体制,试在叙拉古建立哲人统治的理想城邦,但最终失败。
政治理想
建立统一开明的贵族 统治的国家
及其狭隘的城邦主义, 只立足于雅典城邦而 非整个希腊的统一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孔子
环境 思想 教育
古希腊的奴隶制城邦民主体制
理念论、理想 国、哲学王、 强调法制
建立阿卡 德米学园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想比较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想比较一、相同点:1、二人都非常注重寻本探源,追求终极。
这便是二人政治思想中理想的部分,如柏拉图的“理念论”他把理念当成宇宙万物的本质,唯一的真实存在,认识事物的基础,并且据此而设计了他的《理想国》;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向善的,都有一善的目的。
2、两人都把教育看成一个重要的问题。
①柏拉图认为实现城邦团结统一的一项措施是对公民(哲学家和军人)的教育。
他相信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军人和哲学家,也只有依赖哲学家的教化手段,才能塑造人性,培养优秀的公民,从而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
他把教育称为“唯一重大的问题”,认为城邦首先是一个教育机构。
②亚里士多德将人性分为三种善德即天赋,习惯和理性,而理性是人们的追求的目的。
他指出教育培养人的理性,进而理性培养习惯,习惯改变天赋。
认为后天教育可以改变人。
相反,柏拉图基于“潜能不易挖掘”的忧患意识而提出全面教育,以便于充分发掘人的天赋品格和美德,最后走向已经分配好的“工作岗位”。
由此可见师生二人对教育实施的方针目的和具体的措施方面有一样的地方,但背后的原因本初目的是不一样的。
不仅如此,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优生优育”和“因时而教”的具体教育方法。
3、整体主义柏拉图所著的《理想国》中阐述的政治哲学的突出特征就是整体主义或集体主义。
他把社会整体(城邦)视为唯一的目的,个人是为了整体服务的工具。
个人没有任何独立的价值和意义,他的价值只能是作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完全被消融于整体之中。
柏拉图把城邦的统一强盛作为压倒一切的目标,把献给国家作为公民的最高道德。
具体地说,个人不再有自己的一切,不再有自己的财产、妻子、利益、愿望、要求、情感、判断,每个人与其他人都利益一致、情感一致、意见一致,这样,城邦就真正形成了“一个国家”,不用复数表示的国家。
也就是完全消灭了个人主义,形成了一个整体。
亚里士多的在个人与社会的整体关系上也持整体主义立场。
他把城邦理解为有机整体,而个人只是其有机组成部分。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社会福利思想的异同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社会福利思想的异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二人所处的地域和文化背景大致相同,而且柏拉图又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所以,二人的社会福利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
而亚里士多德在继承柏拉图思想的同时,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
(1)城邦起源思想柏拉图认为城邦是人们为了各种需要而建立的聚居区;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人类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组成的。
二者都认为建立城邦的目的是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城邦的和谐。
所以,在城邦起源思想上,二者想法一致。
(2)政体亚里士多德的理想政体有四个原则:第一是照顾公共利益的原则,第二是多数人原则,第三是人人都能幸福生活的原则,第四是轮流执政的原则。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也指出虽然他把城帮成员划分了等级,但是执法时是要顾及所有人的利益。
大体看来,亚里士多德的前三条原则和柏拉图是相同的,唯一的差别是最后一条,柏拉图认为统治阶级是固定的,而亚里士多德认为要想保持社会长期稳定,是要实行轮流执政的原则。
(3)城邦成员等级柏拉图按照人性和分工的原则将城邦的成员划分为三个等级:具有智慧的统治者,十分勇敢的保卫者,节制的劳动者,这三类人分别代表人的三个品质,即理智、意志和情感。
亚里士多德认为要想使社会保持稳定,就要解决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社会应该公平公正,不应该出现社会阶级的划分。
但这种理想的社会并不存在,所以为了社会稳定就要壮大中产阶级,为此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防止社会冲突的十项措施。
(4)实行的制度财产:柏拉图:统治者和保卫者实行财产共有制度,劳动者有一定程度的财产私有。
亚里士多德:财产私有婚姻:柏拉图:共妻制度子女公养制度(提倡优生)亚里士多德:一夫一妻制度(婚姻遵循优生原理,还应注意节育)教育:柏拉图:教育分两个类型,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普通教育的对象是一般公民,高等教育的对象是统治者及保卫者的子女。
亚里士多德: 教育分两个方面,政治教育和职业教育总体看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大致是相同的,只有少数不同的地方。
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 亚里士多德的实质主义为后世哲学家提供了新的思考方法 • 亚里士多德的分类学为后世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为后世哲学家探讨生命意义和价值问题提供了启示
05
古希腊三贤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古希腊三贤教育理念在现代教育中的体现
01
02
03
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育方法
•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 动思考和探索 • 通过提问和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动力
01 02 03
苏格拉底的道德自律观念
• 在现代道德教育中,应该强调学生的道 德自律和自我反省 •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 素质
柏拉图的理想国构想
• 在现代道德教育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社 会正义感和公平意识 •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具有社会 责任感的人
亚里士多德的道德中庸观念
• 在现代道德教育中,应该引导学生追求 道德中庸,避免极端行为 •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 道德素质
• 柏拉图的理念论为后世哲学家提供了新 的思考方向 • 柏拉图的形而上学为后世哲学家探讨本 体论问题奠定了基础
04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
亚里士多德的主要哲学观点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
• 伦理学:探讨道德行为和人生幸福 • 政治学:探讨政治制度和国家的治理 • 形而上学:探讨事物的本质和存在的原因 • 逻辑学:探讨推理和论证的方法
01
苏格拉底
• 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命题, 强调道德自律 • 通过对话式教学,启迪了后世哲 学家的思考 • 为西方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02
柏拉图
• 提出了理想国的构想,探讨了政 治哲学和道德哲学 • 创立了理念论,为后世哲学家提 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 对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 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any name
人物生平
成长期28年 游学12年 讲学20年 著述20年
7
Company name
公元前421年6岁,据说是《理想国》发生时间(或所托时 间)。
公元前420年7岁,进狄奥尼索斯学校,识字,听荷马等诗 作。 公元前407年20岁跟随苏格拉底学习,此前曾向克拉底鲁学 习赫拉克利特哲学;向赫莫根尼学习巴门尼德哲学。 公元前404年23岁,伯罗奔尼撒战争以雅典惨败告终。暴露 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柏拉图一度想从政,后失望。 公元前399年28岁,苏格拉底受审(柏拉图在场)并被处死 ,苏格拉底死时柏拉图因病不在。
启示:有很多人不去真正享受婚姻的幸福,而是 图新鲜、求刺激,红杏出墙,结果不仅 给自己也给别人带来很大的不幸。破解这一难题 的根本办法就是绝缘:不属于自己的花, 即使再美也不要去采摘。
设想在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他们自小呆在那里,被锁链 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在他们后上方 有一堆火,有一条横贯洞穴的小道;沿小道筑有一堵矮墙, 如同木偶戏的屏风。人们扛着各种器具走过墙后的小道,而 火光则把透出墙的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囚徒自然 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如果他们中的一个碰巧获释 ,转过头来看到了火光与物体,他最初会感到困惑;他的眼 睛会感到痛苦;他甚至会认为影子比它们的原物更真实。如 果有人进一步拉他走出洞穴,到阳光下的世界,他会更加眩 目,甚至会发火;起初他只能看事物在水中的倒影,然后才 能看阳光中的事物,最后甚至能看太阳自身。到那时他才处 于真正的解放状态,会开始怜悯他的囚徒同伴、他的原来的 信仰和生活。如果他返回去拯救他的囚徒同伴,他得有一段 时间去适应洞中的黑暗,并且会发现很难说服他们跟他走出 洞穴。
17
Company name
值得思考的现象
“轴心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命题。 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 书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 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这个时期,世界各民 族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成为世界各大文 明的标志。比方说,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 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 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则有孔子等等。他们提 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 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所以雅斯贝尔斯把这个时 代称为“轴心时代”。 Company name
10
Company name
11
Company name
雅典学院——阿卡德米学院
教育目标:全面发展,培养最高统治者“哲学王”。 学院概况:
1.教育宗旨: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人才。
2.学生来源:具有初级数理知识,上层社会,男女平等。 3.开设科目:算数,几何,天文等。
4.教学方法:对话形式,自由讨论。
15
Company name
哲学王的培养是一个疑点。论述城邦的各种政治组织模 式(君主,荣誉政治、贵族政治、民主政治、僭主)的 成因时,柏拉图其实自己也揭示了其统治阶级培养的不 可持续性。(他描述的过程是个衰退的过程,即由君主 制衰退至僭主制,而不是相反的进化过程) 首先的问题在于人口增长带来的个体的素质降低。组织 规模越大,其中的变化越多,专制而简单的模式越难适 应。但谁来培养第一个哲学王?柏拉图直接将理想国视 为静止的终极目标(可以对比其“至善”的概念),一 上来就隐含着给出了哲学王和哲学王制定出的理想社会 组建计划,但是忽略了人类进化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选 举问题紧随其后。没有明细的选举(或者说整个社会明 晰的价值比较),理性的崇敬自然滑向武功的炫耀,金 钱的追逐(越来越具体,可比较),最终沦为享乐的泛 滥(价值崩塌)
学生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 格拉底叫他到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 中要摘一朵最美的花,但只可以摘一次。学生觉 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谁知过了半天他仍 没有回去,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 说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难得看见一朵看似不错的 ,却不知是不是最好,因为只可以摘一次,不得 已,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 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朵花也没有。苏格 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
4
Company name
柏拉图( 约公元前427年—公元前 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 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 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 德并称为希腊三贤。另有其创造或发展 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 、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 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对话都有苏格 拉底出场。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其中的 苏格拉底形象并不完全是历史上的苏格 拉底。 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 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 5 想影响尤甚。
学院地位与作用:
1.欧洲第一所综合性学校。 2.欧洲教育,科学史上值得纪念的事件。 3.培养了许多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
12
Company name
政治思想:理想国
“一切现成的国家都治理得不好,它 们的政制,没有剧烈的处置和很大的运气 是不能改革的。实际上,我被迫相信,为 社会和个人寻找正义的唯一希望是在真正 的哲学中,否则人类的烦恼不能得到缓解, 直到,要么真正的哲学家们掌握政权,或 者由于得到某种奇迹,政治家们成了真正 的哲学家。” ——柏拉图《柏拉图十三封信 札》
8
Company name
周游列国
原因
民主派的镇压和苏格拉底之死。
经过
雅典——麦加拉——埃及——居勒尼——意大利 (考察各地经济法律宗教等制度)
作用
增长了阅历,为其思想体系形成奠定了知识的基础。
9
Company name
公元前387年40岁,回到雅典,开始个人讲学,或说 此年建立学园 。 又中期著作:《理想国》、《会饮》、《斐得若》、 等最具戏剧性的对话。
18
VS
探究:两者的异同?
19
Company name
相同之处:
1)时代背景:两人都处在天下大乱时代,面临相同 的问题。从各自角度提出“仁学”和“理念论”。 2)个人活动:从政;游历;从教 3)政治思想:孔子主张“仁”和“仁政”,反对暴 政;柏拉图主张哲人统治的理想国,对民主政体不满; 都体现“人治”的特点,都偏于理想化。 4)教育思想:都创办学校,重视教育,均主张因材 施教,进行启发式教学。
22
Company name
三、教育思想
孔子: 贤才; 六艺;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启发式教学; 当仁不让于师。 柏拉图:哲学王;七艺; 人分三等; 回忆说。
孔子杏坛讲学图
2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ompany name
思考
1.为什么两位东西方先哲的思想 在当时都没有实现? 2.在今天有实现的可能吗?
24
Company name
柏拉图式爱情
在欧洲,很早就有被我们中国人称之为“精神恋爱”的柏 拉图式的爱,这种爱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是肮脏的 ,认为爱情和情欲是互相对立的两种状态,因此,当一个 人确实在爱着的时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体上同他 所爱的对象结合。 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实际上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爱 ,也就是“同性恋”。古希腊人认为,同性恋的过程更多 地是灵交、神交,而非形交。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 腊社会,男人很难从女人中找到精神对手。这就是柏拉图 偏重男性之间的爱情的原因。柏拉图坚信"真正"的爱情是 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 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26
Company name
柏拉图式的爱情,只是站在爱人的身边,静静的付出,默默的守 候,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拥有,即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却 仍然执迷不悔,也就是这种不求回报的原因,注定了它悲剧的结 局后,也只能是一条在远处守候的平行线,只留下回忆中,美好 的片段,当作永恒! 之后,就产生了柏拉图式爱情。 诚然,芸芸众生,天生一副肉眼凡胎,是如何体会人类最为高尚 、最为圣洁、最为理想、最为自由、最为完美的爱情呢! 若是找不到这种,便可在芸芸众生中,穿越,徘徊,直至找到, 然后付出,这之后并没有结果,只有过程,因为你我寿载有限, 等不到结果,只有留有回忆与记忆之中,
16
Company name
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 ——柏拉图 一、柏拉图的一生
1.生活的时代特征 (1)发生伯罗奔尼撒战争 (2)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 2.出身名门(前427年—347年) 3.追随名师——苏格拉底 4.游历四方——游历小亚细亚沿岸、埃 及、北非、意大利南部,考察各地制度 风俗,与各地学者交流思想 5.创办学校——阿卡德米学园(柏拉图 学园)
2
Company name
3
Company name
斯巴达的影响
斯巴达是古代希腊城邦之一。 斯巴达城位于中拉哥尼亚平原的南部,欧罗塔斯河的 西岸。斯巴达位于希腊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拉 哥尼亚三面环山,中间有一块小平原,扼守着泰格特 斯山脉。 斯巴达以其严酷纪律、独裁统治和军国主义而闻名。 斯巴达的政体是寡头政治。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 巴达及其同盟者战胜雅典军队并霸占整个希腊。但斯 巴达在称霸希腊不久便被新兴的底比斯打败,在北方 的马其顿崛起后,斯巴达失去了在希腊的影响力。 “斯巴达”原来的意思就是“可以耕种的平原”。约 在公元前11世纪,一批叫做多利亚人的希腊部落,南 下侵入拉哥尼亚,他们毁掉原有的城邦,在这里居住 下来,这就是多利亚人的斯巴达城——不过它既没有 城墙,也没有像样的街道。斯巴达人就是指来到这里 的多利亚人。
20
Company name
不同之处:
一、哲学思想
孔子:
1.敬鬼神而远之 2.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 优先位置。 柏拉图: 1.唯心主义,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 质,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 2.研究物质世界只能获得不确定的 “意见”,而不能获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