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琴丝弦的摩擦音
古琴调弦全解:3分钟学会10种调
古琴调弦全解:3分钟学会10种调1、古琴的定音用倾听来领略它的风采和蕴涵,实在是过于单薄,过于肤浅,要真正走近古琴,真正悟到古琴的真谛。
现代,古琴以常用的三弦定位F音高,并以F为宫音的“正调”(又称:“仲吕均”“黄钟调”等)定弦为:一弦二弦三弦四弦五弦六弦七弦5 6 1 2 3 5 6sol la do re mi sol la2、古琴校弦法琴弦校音常用的有两种方法:按散校弦法和泛音校弦法。
这里指介绍最为准确的泛音校弦法。
假设七弦空弦音已定准,则以七弦七徽的泛音为准,校四弦五徽的泛音与之相同即为准,再用四弦校六弦。
方法即列表如下:确定的弦徽---------待校正的弦徽七7 -------------------------- 四5 同音四4 ---------------------------- 六5六7 ---------------------------- 三5七5 ---------------------------- 五4五7 ---------------------------- 二5四7 ---------------------------- 一5在实际操作中,不一定都以七弦作为标准音高,也可以以任何一条弦作为标准音高。
每次弹奏前,可先将七根弦统一校正一次。
3、特殊定弦弦式传统琴曲中不少乐曲由于调性的不同,定弦也有所不同。
多数采用改变宫音所在弦的位置,重新确定与邻弦之间无声音阶体系的音程关系。
即调整一根或两三根弦的音高,改变原调无声音阶的音程关系式为新调五声音阶的音程关系。
因此,产生了多种定弦弦式。
六种常用的定弦弦式①F调定弦弦式调弦方法:又称“正调”。
前面已有,略。
古代称谓:宫调、仲吕均、黄钟调等。
代表曲目:《平沙落雁》、《梅花三弄》、《流水》、《渔樵问答》、《渔歌》、《神人畅》等。
另:有一部分C调调性的乐曲,如《碣石调·幽兰》、《醉渔唱晚》、《龙翔操》、《忆故人》等乐曲也都用此种弦式弹奏,惯称“借调”。
浅谈古琴演奏中丝弦与钢弦的风格差异
浅谈古琴演奏中丝弦与钢弦的风格差异【摘要】古琴演奏中,丝弦和钢弦的风格差异是影响演奏表现的重要因素。
丝弦的音色温暖柔和,适合表现古琴的古雅典雅之风,而钢弦则音色明亮锐利,有更强的穿透力。
在演奏技巧上,丝弦需要更细致的手指控制,而钢弦则更容易产生力量感。
在不同曲目中的应用上,根据音乐的性质和要表达的情感,选择合适的弦可以更好地表现曲目的特点。
传统与现代演奏风格的比较中,不同弦材质能为演奏带来不同的表现空间,丰富了古琴演奏的魅力。
在古琴演奏中,需要根据曲目性质选择合适的弦,以展现出不同的审美效果,从而丰富演奏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关键词】关键词:古琴演奏、丝弦、钢弦、音色特点、演奏技巧、曲目应用、传统与现代风格、表现空间、曲目性质、选择合适的弦。
1. 引言1.1 古琴演奏的特点古琴演奏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乐器演奏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表现空间。
古琴演奏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音乐特色,在传统音乐界拥有着重要的地位。
古琴演奏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它融合了音乐、哲学和文化等多种元素,具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古琴演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音乐风格的庄重典雅、内敛深沉和情感细腻等方面。
古琴演奏强调对音乐情感的表达和音乐内涵的挖掘,注重音乐的情感沟通和心灵交流。
演奏者通过弹奏古琴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听众在音乐中感受到一种深邃、迷人的艺术意境。
古琴演奏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听众和学习者,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琴演奏通过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音乐魅力,传承和弘扬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世人展现了一幅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音乐画卷。
1.2 丝弦与钢弦的区别古琴演奏中丝弦与钢弦的区别在于材质和音色。
丝弦通常使用丝绸制成,音色温暖柔和,稳重悠扬,具有琅琅之声。
而钢弦则是使用金属材料制成,音色明亮清脆,富有穿透力,有时候甚至带有金属质感。
丝弦的细腻和柔和使得演奏时更易于表现情感,而钢弦的明亮和清脆适合演奏需要强烈对比和表现力的曲目。
教你古琴调音
xx正调泛音调弦法古琴正调调弦法即古琴七弦散音的基本调音法,历史上有过多种名称,以“仲吕调”弦法较为普遍。
古琴界以琴上第一弦定为黄钟音高,以第三弦为宫音,按正五声音阶依次定其七弦,即“下徵、下羽、宫、商、角、徵、羽”,称为正调。
因其一弦音高定为黄钟,相当于钢琴上的C,则第三弦宫音,相当于音名do.音高为仲吕,相当于钢琴上的F,以其宫音音高为仲吕,故正调又称仲吕调。
正调的调弦方法如下:以初定一弦黄钟为例,初定三弦仲吕及它弦均可.一、以校音器(音哨、律管等)定琴上第一弦(大弦)音高为C(黄钟),紧慢第一弦使之音准无差,并压紧岳山上的绒扣(丝徽),使之稳固不松动。
二、开始以泛音调弦。
以一弦音高为准,依泛音同度音松紧其它各弦达到正调弦法。
例:先松紧(或松或紧之谓,亦名紧慢)四弦,使四弦7徽泛音与大弦5徽泛音音高相同,即达到同度,此时,四弦即已调好。
继以四弦5徽泛音为准,松紧二弦,使二弦4徽泛音与四弦5徽同度,此时,二弦即已调好。
再以四弦4徽泛音为准,松紧六弦,使六弦5徽泛音与四弦4徽同度,此时,六弦即已调好。
再以六弦7徽泛音为准,松紧三弦,使三弦5徽泛音与六弦7徽同度,此时,三弦即已调好。
再以二弦5徽泛音为准,松紧五弦,使五弦7徽泛音与二弦5徽同度,此时,五弦即已调好。
再以五弦4徽泛音为准,松紧七弦,使七弦5徽泛音与五弦4徽同度,此时,七弦即已调好。
如此,七弦初步调毕。
调弦的进程是按照正调泛音的同度对应关系来进行的,可以灵活运用,不必拘泥以上举例。
每弦均有二到三个对应点,组成一个泛音同度网,可以自由选择。
简单的方法是:用某一徽的泛音调好一根弦后,即用此弦上另一个泛音作准,按同度泛音关系找泛音点与其对应的弦进行调弦。
如下图所示,凡是有弦线与虚线连接的泛音点形成一个调弦泛音网。
以虚线连接的点为同度泛音。
在初步调好后,应以其它对应关系再调一次,如初调时第一弦先对调四弦音高,则复调时可选用三弦5徽泛音与一弦4徽的同度关系进行对比,如发现音高略有音差,则再微调三弦,使之谐同。
浅谈古琴演奏中丝弦与钢弦的风格差异
浅谈古琴演奏中丝弦与钢弦的风格差异1. 引言1.1 古琴的历史背景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琴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约3000多年前的商代,当时的古琴称为“瑟”。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古琴逐渐演变成为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形制,并在汉代开始有了规范的乐理和演奏技术。
古琴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成为文人雅士们最喜爱的乐器之一,同时也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琴在演奏中强调内心的沉静和平和,追求“心有所得”的境界。
演奏者通过琴音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达到心灵共鸣的效果。
古琴演奏强调修身养性,注重内在修养和精神追求,因此在中国传统音乐中被誉为“琴中之王”。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琴演奏中,不仅仅是演奏技术的表现,更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和境界的体现。
通过演奏古琴,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到内心的宁静与慰藉。
1.2 丝弦与钢弦的区别古琴演奏中丝弦与钢弦的选择一直是琴手们关注的话题。
丝弦和钢弦在材质、音色、演奏技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
在材质上,丝弦通常由丝线编织而成,质地柔软,弹性较好,音色温暖柔和。
而钢弦则由金属制成,质地坚硬,音色明亮生动。
这种材质的差异直接影响了琴音的质感和音色的表现。
在演奏技巧上,丝弦要求琴手用手指弹拨琴弦,需要更加细腻的控制力和力度。
而钢弦则需要用指甲或琴钮拉弹琴弦,要求更多的力量和技巧。
这种不同的演奏方式决定了演奏风格的差异。
丝弦的音色温暖柔和,适合表现古琴的古朴雅致之美;而钢弦的音色明亮生动,适合表现琴曲的明快活泼之美。
不同的琴弦选择会带来不同的表现效果和情感表达。
琴手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和曲目特点选择适合的琴弦,发展出个性化的演奏风格,同时要尊重并学习传统的演奏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琴艺水平。
【内容结束】2. 正文2.1 丝弦的特点丝弦是古琴常用的琴弦材料,其特点主要体现在音色及演奏方式上。
古琴的音域与定弦、调弦
古琴的⾳域与定弦、调弦1.古琴的⾳域、泛⾳古琴的⾳域较为宽⼴,它从低⾳谱号下加⼆线⼤字组C第⼀弦的空弦⾳(相当于简谱“1”下加两点,即倍低⾳1(do)),到⾼⾳谱号上加三间⼩字三组的d的七弦⼀徽泛⾳(相当于简谱“2”上加两点,即倍⾼⾳2(Re)),共四个⼋度加⼀个⼤⼆度。
况且这四个多⼋度的⾳基本上都是常⽤⾳域。
(注:如果按古琴正调定弦后相当于西乐F调来算,⾳域是简谱倍低⾳5(So)到倍⾼⾳6(La))泛⾳之多,应⽤之频繁,是古琴的⼀⼤特点。
泛⾳是琴弦振动的同时,⼿指在弦的各振动节点上点触⽽得的声⾳,⾳⾊清晰明亮,晶莹圆润。
以七徽为中,两边相等距离的各徽为对应关系,⾳⾼完全相同。
每根弦⼗三徽上的泛⾳,加上⼀千四百多年前《碣⽯调·幽兰》谱中已出现的“暗徽”泛⾳(即未表明徽位处的泛⾳。
以清晰明亮为标准。
)。
总计119个。
2.古琴的定⾳现代,古琴以常⽤的三弦定位F⾳⾼,并以F为宫⾳的“正调”(⼜称:“仲吕均”“黄钟调”等)定弦为:⼀弦⼆弦三弦四弦五弦六弦七弦. . . . . . ..sol la do re mi sol la3.古琴校弦法琴弦校⾳常⽤的有两种⽅法:按散校弦法和泛⾳校弦法。
这⾥指介绍最为准确的泛⾳校弦法。
假设七弦空弦⾳已定准。
则以七弦七徽的泛⾳为准,校四弦五徽的泛⾳与之相同即为准。
再⽤四弦校六弦。
⽅法即列表如下:确定的弦徽待校正的弦徽七 7 ------------------------------- 四 5 同⾳四 4 ------------------------------- 六 5六 7 ------------------------------- 三 5七 5 -------------------------------五 4五 7 ------------------------------- ⼆ 5四 7 ------------------------------- ⼀ 5在实际操作中,不⼀定都以七弦作为标准⾳⾼,也可以以任何⼀条弦作为标准⾳⾼。
?涨知识丨古琴各弦徽位处泛音的原理
涨知识丨古琴各弦徽位处泛音的原理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
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如此则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
泛音是古琴富有魅力的音色之一,与按音、散音共同构成古琴的三大音色体系,如用天、地、人三才来寓意此三种音色的话,泛音应位于天,被誉为“天籁之音”。
其它乐器虽也可演奏泛音,但少有能像古琴这样能如此丰富、如此清晰地演奏旋律的,如《梅花三弄》、《流水》等琴曲的泛音段落。
古琴的十三徽各配一泛音,同一弦不同徽位的泛音或两音相同、或倍半相和、或子母相依,但各徽处的泛音究竟为何音呢?各徽处的泛音与该弦的散音有何关系、相差几何呢?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古琴泛音的发生原理:通过左手在琴弦均分点处的虚按(或虚点),以阻止整条弦的振动,只让部分琴弦振动,部分音段的振动,便产生了古琴的泛音,左手所虚按的地方便是古琴的十三个徽位。
其实古琴整条琴弦的所有的地方,都能把整条弦平均分成若干份,但我们人类耳朵所能接受的,也只是有限的几等份。
古人将古琴泛音的潜力发挥到了极致,十三个徽位,外加两个暗徽,十五个分音点,恰好好处,不多不少,增之太繁,减之太简。
一、七徽——二分音点七徽把琴弦均分成两部分,也是整条弦的二分音点二分之一处。
“倍半相生”是古琴常用的一种生律法,无论是“五度相生律”还是“纯律”,都运用到了“倍半相生”这一原理。
什么是“倍半相生”呢?就是琴弦加倍,则所发音为低八度,弦长减半,则所发音为高八度,故低八度为“倍”,高八度为“半”。
以发音中国传统的律管来打个比方,一个长10CM的管子,此管的音高为“1”,要想找出它的高八度高音“1”,便需把管子减半,重做一个5CM的管子即可(此说仅指原理,成律并非如此简单,管子的口径、材料、吹奏方法等影响音高的因素有很多,如管子的口径应随之而变);反之想要找出它低八度的低音“1”,便需把此管子加倍,再做一个20CM长的管子即可(管子口径也应随之而变)。
传统的古琴丝弦制作方法(繁体)
传统的古琴丝弦制作方法据“木白言已”新浪博客连载整理琴用七條絃其中有四條是纒絃直徑最大的將近兩公里,絃心要用四股。
規格是這樣地特殊、一般絃工都不習於古琴絃的製作。
幾百年來,古琴家所用的琴絃都是杭州的手工業特産品,古來琴家自製琴絃的習慣從宋代起就很少,現在是幾乎絕迹了。
一九三九年在抗日期中,上海市上古琴絃斷檔了,古琴家們曾到杭州去想尋找制絃的工人恢復生産,才知道過去多年來發售的古琴絃多是舊有的存貨杭州早已無人製造古琴絃了。
隨後常熟古琴家吳景略能見到琴書中的傳統方法從事研究,才在蘇州試製成功。
十多年來不但古琴絃依靠方裕庭獨家製作,演奏單位民族樂器的絃線,也都爭取用方裕庭的出品,足見製造古琴絃的傳統方法是有一定的價值的。
但是近年來古琴演奏的水平在新社會裏日見提高,古琴家們認爲現時的古琴絃還是有許多缺點,例如經不起調,蠅頭之下易斷。
纒絃欠平容易脫纒音響不靜不勻之類。
最初以爲問題只是在於絲的品質,從一九五四下半年起就大力爭取得到高級優質絲,到一九五六年已經取得最高級的廠絲,但是一九五六年到一九五七年的出品仍然不能得到很滿意的提高,有些方面好些,但是膠合程度與瑩潤的色調反而退步了。
許多古琴家還感覺到一九五五年用降3級川産土絲所制的那一批比一九五六年以後的更好。
古琴家們要求有更好的改進,方裕庭和上海另一試製琴絃的沈西園也正在積極地更深入的研究。
爲了協作編者願意把他在整理古琴史料工作中遇見的造絃材料,提供出來,經這些熱情的工藝家和古琴家們作爲側面的參考。
解放以後,有關古琴的歷史文獻是大大的增多了,集中起來了,而且容易接觸了。
在過去,製造古琴絃的傳統方法而且這些之中材料,多是限於從清代琴家所轉載而不很全面的材料中得來,而且這些材料之中有些部分還是杜撰的。
但是現在把民族音樂研究所和中國音樂家協會所訪得的材料集中起來整理比較一下,則可以參考的東西不但更全面更多,而且已經追溯到了很遠時代去。
六朝的唐朝的、北宋的、都有。
古琴演奏中丝弦与钢弦风格的差异性
古琴演奏中丝弦与钢弦风格的差异性发布时间:2023-02-27T08:15:05.902Z 来源:《时代教育》2022年19期作者:邵钰婷[导读] 丝弦系风格主要由吴景略、管平湖为代表所演绎,钢弦系风格主要由龚一、李祥霆等为代表所演绎。
丝弦风格和钢弦风格二者之间存在着继承和发展关系,但同时,古琴的演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邵钰婷西安外事学院 710077摘要:古琴是一种传统乐器,又称瑶琴和七弦琴。
在古琴演奏过程中,琴弦对古琴音乐的演绎风格有很大的影响。
丝弦系风格主要由吴景略、管平湖为代表所演绎,钢弦系风格主要由龚一、李祥霆等为代表所演绎。
丝弦风格和钢弦风格二者之间存在着继承和发展关系,但同时,古琴的演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古琴演奏;丝弦;钢弦;差异性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古琴多以丝绸为原料,故古琴又称“丝桐”。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吴景略、刘景韶等多位琴家的共同努力下,钢弦(琴弦的核心是钢丝,钢丝外覆尼龙丝,以下统称钢弦)均取得了成功。
由于其生产成本低,性能稳定,钢弦迅速流行起来。
近年来,人们对传统丝线生产工艺的研究逐渐深入。
人们开始关注传统丝绸生产工艺的改进,丝线的生产质量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钢丝仍有明显的区别。
1钢弦和丝弦概述古琴所用的弦主要是钢弦和丝弦。
钢弦主要是用尼龙缠绕的钢丝,真丝弦是用真丝制成的,琴弦基本都是丝弦。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方面,丝弦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很多演奏级别都改用钢弦,形成了钢弦的美感。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影响古琴表现力的特点,如丝线的抗拉强度不足,琴弦容易断裂,琴弦的音高受气候影响较大等。
钢弦比丝弦更耐用,钢弦通常寿命更长,不太可能断裂。
除了4号和7号琴弦容易断弦外,其他琴弦都相对耐用,但目前市场上的真丝琴弦价格不菲,频繁的琴弦断弦也给演奏者的经济带来了压力。
其次,钢弦相对稳定,不太容易受到湿度和温度变化的影响,这可能会导致它们走调。
这相对于丝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古琴调弦方法和技巧(附6种常用外调)
古琴调弦方法和技巧(附6种常用外调)以最基本的正调(F调)为例,来说明古琴调弦定音的方法和技巧。
其他各种定调均可以在F调的基础上调得。
1、选择标准音高(绝对音高)调弦(一般与其它乐器合凑时用)首先需要确定古琴的绝对音高。
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是标准音高a1=440Hz,在正调定调时,五弦的散音音高相当于A;2、选择相对音高调弦(常用)先确定5弦或7弦的音高后(常定成比标准音低半个音,但主要根据琴或个人喜好),以此为基准,调好其它六根弦的音。
校弦的方法七弦5徽——五弦4徽同音(快速记忆:七5-五4)七弦7徽——四弦5徽同音(快速记忆:七7-四5)四弦4徽——六弦5徽同音(快速记忆:四4-六5)六弦7徽——三弦5徽同音(快速记忆:六7-三5)五弦7徽——二弦5徽同音(快速记忆:五7-二5)四弦7徽——一弦5徽同音(快速记忆:四7-一5)调弦技巧技巧一:细数“拍音”辨微差当两个相差很小、非常接近的音同时发出时,可以听到“呜—哦—呜—哦—……”的强弱交替的混合音,称为“拍音”。
两个音的频率相差多少赫兹(Hz,频率单位),则每秒钟内可以听到多少个“拍音”。
当听到紧凑的“呜哦呜哦呜哦……”时,说明两个音相差稍有点大;当听到很熟缓的“呜————哦————呜————哦————……”时,说明两个音已经非常接近,在不影响演奏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已基本校准;当已听不出“拍音”时,说明已经完全校准了。
技巧二:“推拿”蝇头辨高下当两个音非常接近时,在两个音都弹出后,迅速用右手指将被校弦的蝇头往左或往右用力推挤(蝇头能够被推移的幅度非常微小,但所引起的弦的松紧变化足以使音高发生变化),听听“拍音”的变化。
若往左推蝇头,“拍音”变缓或消失,说明该弦音偏高了(弦偏紧),应略松该弦琴轸;反之,若“拍音”变得更急促,说明该弦音偏低了(弦偏松),应略紧该弦琴轸。
同样道理,若往右推蝇头,则“拍音”变缓说明该弦音偏低(偏松),应紧轸;“拍音”变急说明该弦音偏高(偏紧),应松轸。
古琴调音方法
古琴调音方法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学习古琴的过程中,调音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只有保持好的音准,才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
本文将介绍古琴的调音方法,希望能帮助到正在学习古琴的朋友们。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古琴的音域。
古琴共有七根弦,分别为太古、中央、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和压弦。
每根弦都有相应的音高,而且古琴的音域比较宽广,因此在调音时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
其次,我们需要准备一个专业的调音器。
调音器是用来帮助我们准确调音的工具,它可以显示出当前音的频率,帮助我们调整到正确的音高。
在使用调音器的时候,需要注意保持安静的环境,避免外界干扰,以确保准确度。
接下来,我们开始调音。
首先,我们可以从第一根弦太古开始,用调音器对准琴弦,慢慢调整琴弦的张力,直到调音器显示出正确的频率。
然后再依次调整其他的弦,直到所有的弦都达到正确的音高为止。
在调音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比如,调音时要轻拨琴弦,以免过度用力导致琴弦断裂或者音高超标。
另外,调音时要注意琴弦的松紧程度,过紧或者过松都会影响音准。
因此,需要细心调整每一根琴弦,确保它们都处于最佳状态。
最后,调音完成后,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曲目来检验琴的音准。
比如《阳关三叠》、《广陵散》等经典曲目都可以用来检验琴的音准。
如果发现有琴弦音高不准的情况,可以及时进行调整,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为止。
总之,古琴的调音是学习古琴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保持好的音准,才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到正在学习古琴的朋友们,让大家都能够更好地掌握古琴的调音方法,享受古琴音乐带来的乐趣。
古琴发音的原理
古琴发音的原理:从乐器振动能量在不同声学部件间的传导路径观察,古琴的发音大致可分为激发、弦振、传导和辐射等四个过程。
1、激发过程:激发是演奏者以手指为牵引力或推动力的来源,带动琴弦脱离静止位置一段距离,然后释放外力,琴弦进入自主振动的过程。
古琴使用右手激发琴弦发音,按左手手指与弦接触关系的不同,分为散音、泛音、按音激发方式。
散音为左手手指与弦不接触,即弦乐器的空弦音,泛音为左手手指轻触琴弦但不按实,抵制了琴弦整段振动而突出某个分段振动的发音。
按音则是将琴弦按压于面板之上,是琴弦的某一段完全振动发出的声音。
2、弦振过程:“弦是弦乐器的原始振动体,弦乐器的声学特征主要来自于弦,弦对弦乐器的声学性征具有主控作用。
”当琴弦被激发产生振动后,由于自身的张力作用,琴弦在以静止位置为中心的两侧不断做往复运动,随着振动能量的逐渐耗损,琴弦振动渐渐衰减,最终回到静止位置。
琴弦机械振动能量转换为声音能量,主要是通过岳山、龙龈等部件将琴弦振动传导至乐器共鸣体发音完成的。
此外,琴弦运动也会挤压周围的空气共同作用,使空气产生疏密变化并传递至人听觉系统,成为琴弦振动能量转化为声音的另一次要途径。
3.传导过程:传导的目的是使乐器共鸣系统及槽腹内空气产生充分共振。
古琴琴弦的振动作用于岳山与龙龈,这两个部件将振动传导至琴的面板,面板又通过槽腹内的天地柱(部分琴没有)将振动传导至底板,从而使古琴整体参与振动。
为保证琴弦振动能量能快速传导到面板,带动乐器共鸣体充分振动,古琴岳山和龙龈等部件一般均选用质地坚硬、传导性能良好的红木类材料制成。
4.辐射过程:古琴声辐射能力的强弱除与振动部件振幅大小有关外,还与振动体参与振动的面积有关。
为了在听觉上增大乐器音量,共鸣系统往往需要通过增大单位面积、时间内输出的声音能量来达到这一目的。
完成古琴声辐射的主要部件是古琴的面板与背板,同时,槽腹内的空气共振也会通过背板两个音孔向外辐射声波。
辐射过程除了使乐器音量发生变化外,由于振动体与共鸣体之间存在着耦合作用,共鸣体在辐射过程中会依据自身振动特性使原始振动中的某些频率成分得到增强或衰减,使音高、音色和辐射指向性等声学特性得到进一步改善。
古琴国学知识点总结高中
古琴国学知识点总结高中古琴,是中国传统的一种乐器,也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最喜爱的乐器之一。
古琴在中国的历史中有着悠久的传统,其音乐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深厚的国学知识。
在学习古琴的过程中,了解古琴国学知识非常重要,下面将就古琴国学知识进行总结。
一、古琴的历史与构造古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相传起源于五音琴,后来发展为七弦琴,再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古琴。
古琴的构造非常简单,由琴身、琴头、琴尾、琴弦、琴碗等部分组成。
其琴面上还有很多装饰性的图案,如龙凤、桃李、松竹等,这些都将古琴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古琴的音律古琴的音律在中国古代就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古琴的琴音有着非常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古琴的音律包括了五音、六律、七声、律吕、宫商角徵羽,这些音律在中国传统的音乐中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
三、古琴的演奏技法古琴的演奏技法主要包括了右手的指法和左手的按弦技法。
在演奏古琴时,要使用指甲弹奏琴弦,不使用弹片,而且右手指法非常复杂,要根据曲子的不同来采用不同的指法。
而左手的按弦技法也非常重要,按弦要准确,才能弹奏出美妙的音乐。
此外,古琴的演奏还要求使用气韵生动、意境深远的演奏方式,这也是古琴演奏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古琴的文化内涵古琴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琴的演奏曲目中大部分曲子都是古代文人所创作的诗词。
比如《阳关三叠》、《广陵散》等,这些曲子都是古代文人所创作的诗词,悠扬的琴音结合了这些诗词的意境,使得古琴演奏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
五、古琴的国学知识古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深厚的国学知识。
古琴的演奏曲目中大部分都是中国古代文人所创作的诗词,这些诗词反映了古代文人的思想境界、人生哲学、国家风貌等方面的内涵。
因此,学习古琴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国学知识。
六、古琴的传承与发展古琴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一直以来都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界的高度重视,有着较为完整的传承体系。
古琴调音的基本方法
古琴调音的基本方法
古琴调音有散音调法、散按调法、泛音调法。
其中以泛音调弦所用最为普遍。
泛音调弦首先要用耳朵记住一根弦主调(F)的音高,随后依次找好对应关系。
(当然一开始可以用调音器,通常440HZ 频率五弦为A, 然后基于五弦调七弦,以下为依次如下(主调 F):
F调:
五弦四徽=七弦五徽
七弦七徽=四弦五徽
四弦四徽=六弦五徽
六弦七徽=三弦五徽
五弦七徽=二弦五徽
四弦七徽=一弦五徽
C调:由主调(F)调,将三弦松下(慢三)
以五弦调三弦:五弦五徽=三弦四徽
降B调:由主调(F)调,将五弦紧下(紧五)
以三弦调五弦:三弦四徽=五弦五徽
G调:由C调(C)调,将一弦和六弦松下
以三弦调一、六弦:三弦五徽=一弦四徽=六弦七徽
降E调:降B调紧二、七弦,
以五弦调二、七弦:五弦四徽=七弦五徽,五弦七徽=二弦五徽。
大多数的古琴曲为F调,C调和降B调其次。
只要学会调这三个调就很不错了。
当然,初学古琴的可以买调音器用。
因为在大型演出之前,很多弹琴的老师在台下还是用调音器调的差不离多少,然后上台后由于古琴有了搬动,稍微再用泛音调下。
多练多听,俗话说,熟能生巧,只要勤加练习,时间积累便可以离开对调音器的依赖了。
琴之知识丨古琴丝弦的摩擦音
琴之知识丨古琴丝弦的摩擦音丝弦制作的方法、规格,理应随着琴的历史传承而变化,唐宋时代的丝弦和明清时代的丝弦,在制作方法和规格上有没有变化,至今无从考查。
清代延续至今的丝弦,左手在琴弦上的摩擦声很大,在某种程度上阻隔、间断了音乐旋律的进行。
在弹奏明代和明代之前(《神奇秘谱》、《西麓堂琴统》等琴谱的传谱,大都为唐宋时代的遗音)的传曲时“走手音”使用很少,时值短的“走手音”乐音大、摩擦声小,杂音盖不过乐音。
这种微弱的摩擦声还带来些许自然而然的情致、“味道”,恰到好处,因为这些琴曲“声多韵少”。
而在弹奏清代的一些缓慢的“声少韵多”的琴曲时,“走手音”值时长,常常是摩擦声音量盖过微弱的音韵。
甚至乐音已经消失,左手还在琴弦上作上下不停地走动,摩擦声替代了乐音的进行、旋律的进行,极大地影响了作为音乐艺术的乐器的表达性能。
明末开始,古琴音乐风格和指法转向“声少韵多”,这是琴史上一个很大的变化。
这样,能够适应明代和明代之前琴曲演奏的丝弦,到清代就不适应了!造成以上所说的“左手在琴面上的摩擦声音很大,某种程度上阻隔、间断了音乐旋律的进行”的弊端然而,守旧、复古意识浓厚的清代弹琴人,并没有意识到应该改进丝弦的制作,而是在渐渐流去的时光中调整了自己的审美习惯,适应了这种妨碍琴曲音乐进行的杂声。
清代琴乐的一步步衰落,古琴艺术中重道德、形式,轻音乐艺术功能发展到极致,古琴的音乐美感对于他们来讲,似乎已经不重要了。
在当代,仍然有一部分琴人对过大的摩擦声已经习惯,不太在乎,甚至认为这就是传统的本原。
但是大多数琴人以为这是传统的无奈。
上一代琴家之中,吴景略、徐立孙等前辈也并不认为这是传统之中的优秀之处,他们弹琴时,曾经作过尽可能减少盖过乐音的摩擦声的努力,也对此的评说有文字留下来。
以我看,正是琴弦制作没有跟上艺术发展的变化,造成了这种不适应的状态。
琴之知识丨解决古琴滑音的窍门
琴之知识丨解决古琴滑音的窍门在1981年林友仁老师对吴兆基先生的一次采访录音中,吴先生说:“古琴虽然是弹拨乐器,但是弹的东西...在1981年林友仁老师对吴兆基先生的一次采访录音中,吴先生说:“古琴虽然是弹拨乐器,但是弹的东西要弹出(弦乐器的)‘拉’的声音。
”林友仁《平沙落雁》虽然吴先生在讲这段话时,目的在于说明右手弹琴出音的音头不要太重,但是对于左手的滑音来说,这段话也同样是适合的。
两方面结合起来看,也就是说一首乐曲的音与音之间、句与句之间需要有连绵不断的感觉,而不能让人听起来断断续续——在这里我所谈论的不是气息问题,无论怎么弹琴,气息要求一定是连贯的——我所指的是在听觉上的直观感受。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右手方面前文论之已详,简单说来,只要是放松之后出来的音,音头都不会显得过僵过重;而左手的问题比较复杂,这里或许可以分两方面来谈:之所以容易断断续续,第一个原因就是当弹出一个音之后,由于右手不再拨弦,所以在左手滑音的过程中音量其实是在不断衰减的,这就往往使得下一个音和上一个音在音量上存在一个反差,由此就显得有些不够连贯。
这一点或许是所有弹拨乐器的共性,但是古琴的特殊之处在于,古琴左手滑音的时间长度往往是超过其他很多弹拨乐器的;因此,如果说其他乐器还能够借助于右手的快速拨弦而产生一种连贯的感觉的话,古琴似乎就很容易让人听起来觉得断断续续。
这一问题是否有可能解决?或许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意识到左手按弦的虚实:虽然我们经常说“按欲入木”,但是事实上,在走手音的过程中,按弦的力度其实可以是不同的。
吴兆基先生在同一次的采访录音中说:“滑音在琴背上要走弧线(抛物线)。
”这句话似乎很费解,但其实听吴先生的示范就很清楚:比如说“绰”这个指法,是如飞机降落一般以弧线的方式下落到琴面上取音的,而并不是从一个固定的位置平移到另一个位置。
同理,从一个音滑到另一个音时,一开始虽然手指确实是按在琴面上,但是仅仅只是把弦按住而已;而在滑动的过程中,力度也逐渐加强,这就使力度的走向也同样呈现出类似于弧线的感觉。
浅谈古琴演奏中丝弦与钢弦的风格差异
浅谈古琴演奏中丝弦与钢弦的风格差异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历史悠久,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古琴演奏中,使用的琴弦有丝弦和钢弦两种,它们在演奏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丝弦和钢弦的材质、音色、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古琴演奏中丝弦与钢弦的风格差异。
一、丝弦和钢弦的材质差异丝弦是古琴最早使用的琴弦,其主要材料是丝绸。
丝绸经过特殊的加工和拉制,具有柔软、细腻的特点。
丝弦琴音柔和、圆润,音色纯净,音质温暖,适合演奏古琴的典雅清丽之音。
而钢弦是在20世纪初才开始使用的琴弦,其主要材料是钢丝,钢丝的硬度和张力远远超过丝绸,因此钢弦琴音明亮、坚实,有着更加清晰的音色和更强的穿透力。
丝弦的音色温柔宜人,悠扬婉转,音色宛如细雨绵绵,充满了古典文人的清雅情怀,适合演奏一些典雅清丽的曲目,比如《广陵散》、《慢宫》等。
而钢弦的音色则更为明亮、清晰,有着更大的穿透力和强烈的表现力,适合演奏一些富有激情和力量感的曲目,比如《阳关三叠》、《高山流水》等。
古琴演奏是一门精湛的艺术,对演奏者的要求非常高,演奏技巧更是至关重要。
丝弦与钢弦的材料和音色差异,也决定了它们在演奏技巧上有着不同的要求。
丝弦对指法、拨弦的要求比较高,演奏者需要更加细腻地掌握力度和技巧,才能使琴音圆润飘逸。
而钢弦则对演奏者的力度和速度要求更高,需要更加精准的掌握弦音,才能够发挥出钢弦更为明亮、清晰的音色。
不同的琴弦在演奏技巧上的差异,也影响着古琴演奏者的个人风格和表现力。
有的演奏家偏爱丝弦,凭借着他们细腻的指法和深情的表现力,演奏出了充满深情和细腻的琴音;而有的演奏家则更喜欢用钢弦,他们以干净利落的演奏技巧和强烈的表现力,演绎出了充满阳刚之美的音乐风格。
四、结语在古琴演奏中,丝弦与钢弦各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演奏者在选择琴弦时应根据演奏曲目的要求以及个人的偏好和特长进行选择。
丝弦琴音圆润柔和、温暖纯净,适合演奏一些典雅清丽的曲目;而钢弦琴音明亮清晰、富有穿透力,适合演奏一些激情奔放的曲目。
深厚而不失清脆纯而又余韵绵长----龙人冰弦
深厚而不失清脆纯而又余韵绵长----龙人冰弦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古琴钢丝弦的制造至今,已经将近半个世纪,钢弦的使用,曾经一统天下,钢弦耐用、稳定,特别是表面光滑的优点,改变了弹奏一些缓慢的“声少韵多”的琴曲,而它那令人生厌的金属声,它那过于冗长的余音等等缺陷也为大多数琴人共识;传统丝弦除去琴弦上不如钢弦平滑,摩擦声大的缺点之外,性能上也不够稳定,较大程度受到温度与湿度的影响,不耐用,使用成本高。
钢弦所产生的音色,缺乏丝弦那种传统琴乐怀古之思的、极为接近人声的“韵味”,即那种温暖的带有某种人情味的色彩。
细微的,不同的音色为“人”所感受,并为不同的“人”所区别,这是处于人类历史进程和文化熏陶之中的“人”的感受、反应,是人文概念上的认同。
为了能制作出既有“丝弦”韵味,又能经久耐用的琴弦,厦门龙人古琴文化公司积极进行古琴弦的研究,成功研制了龙人冰弦。
龙人冰弦以人造纤维为原料,质地比钢弦软,比传统丝弦硬,其主要原理是采用高强特殊丝经过金属吸附处理后能发出较为理想的丝弦声,且经久耐用,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目前已经出现的人造纤维琴弦,音色介于丝弦和钢弦之间,钢弦那令人生厌的金属声没有了,这是人造纤维琴弦很大的优势;琴弦表面与钢弦平滑程度相仿,钢弦最重要的优点也被保留下来了;同时,过于冗长的余音在人造纤维琴弦上亦有明显的改进。
人造纤维琴弦的前景看好,它有可能取代钢弦,并成为传统丝弦的替代品。
龙人冰弦为琴人多出了一条路选择。
此弦在试制过程中,由厦门龙人古琴文化公司全面负责琴弦的试音,调整和意见记总,并有幸多次得到中央音乐学院李祥霆,陈泽民等教授的指教和帮助。
诸多的演奏名家也倾心帮助试弦、校正,使这种琴弦最终能涵盖众家之长,并被誉为“冰弦”,这也是能更好光大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
中国琴会会长李祥霆先生认为:“此弦兼具丝琴的音色、钢丝尼龙弦的光滑,并且非常耐用,令人十分满意,实乃划时代的贡献。
传统古琴都是用丝弦,但当代丝弦制作工艺达不到使用标准,无奈只能使用钢丝琴弦,但钢丝弦的音色并不符合古琴音乐美学的要求,由此,“龙人丝弦”解决了古琴几十年以来所难以解决的问题。
浅谈古琴演奏中丝弦与钢弦的风格差异
浅谈古琴演奏中丝弦与钢弦的风格差异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琴的琴弦可分为丝弦和钢弦两种类型,它们在演奏中有着明显的风格差异。
首先来说说丝弦。
古琴的丝弦是用丝线制成的,有着柔软的音色和富有弹性的触感。
丝弦的音色较为温暖柔和,具有浓厚的中国古典音乐的氛围。
在演奏中,丝弦的音色相对浑厚,表现出独特的韵味和情感。
演奏丝弦时,由于触感柔软,演奏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法和力度控制音色的变化,使音乐更富有表现力。
丝弦在演奏中弹奏出的音色较为温暖柔和,使人感到舒适和放松。
而钢弦则与丝弦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钢弦的音色相对明亮清脆,其音量和音色的饱满度更高。
在演奏中,钢弦的音色更为明亮锐利,有着独特的声响和音质。
演奏钢弦时,由于钢弦的发音更为直接和清晰,演奏者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钢弦的音色具有一定的穿透力和存在感,在演奏中更容易被听众察觉到。
除了音色的差异,丝弦和钢弦在演奏的技巧和表现手法上也有所不同。
丝弦的表现手法较为柔和和含蓄,弹奏时注重运用指法的细腻变化来表达音乐的情感。
而钢弦则注重音乐的节奏感和力度的控制,通过更强的力度和节奏感来展现音乐的动感和冲击力。
古琴演奏中的丝弦和钢弦具有明显的风格差异。
丝弦的音色温暖柔和,钢弦的音色明亮清脆。
丝弦演奏注重细腻的指法变化和柔和的表现手法,而钢弦演奏注重力度的控制和节奏感。
无论是丝弦还是钢弦,都可以通过适当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来展现音乐的美感和情感的表达。
对于古琴演奏者来说,了解丝弦和钢弦的特点和差异,选择合适的琴弦来演奏,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也可以给听众带来不同的听觉体验和音乐享受。
古琴调音不再难,动画演示
古琴调音不再难,动画演示每一首古琴曲目都有自己的调式或特定的调弦方法,不定调调弦可不仅仅是跑调的难听,五声相克听久是有害的。
所以如果你准备拥有或者已经拥有自己的古琴,记得收藏本文。
《神奇秘谱》[明]朱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点击下方名片关注↓↓↓让我们与佛结缘一旦拥有了自己的古琴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调弦“校音”,古琴调式众多,大致主要包括: 正弄五:宫调、徵调、商调、角调、羽调 侧弄四:黄钟均、林钟均、无射均、夹钟均 外调:特定曲目的定弦,如:独用于《广陵散》的“慢商调”弦法,还有黄钟宫调、凄凉调、侧商调等。
正弄五调一览表名称别称 主要代表曲目 正弄五调 宫调正调定弦 正调、黄钟调、仲侣均 《流水》《梅花三弄》《普安咒》 徵调紧五弦定弦 蕤宾调、金羽调、无射调 《阳光三叠》《潇湘水云》 商调紧二五七弦定弦 清商调、夹钟均、小碧玉调 《捣衣》《猗籣》 角调慢三弦定弦 慢角调、林钟调、黄钟均 《凤求凰》《列子御风》 羽调 慢一三六弦定弦慢宫调、太簇调、泉鸣调 《呜夜啼》《挟仙游》 为避免初学者头晕眼花,本文只介绍最常见的正弄宫调(正调)和徵调的调弦。
古琴各弦为相对音高,古人调弦第一个音只是以琴弦的张力达到饱和发声纯正,然后调节其他诸弦使诸弦相对关系正确相合即可。
方法:通过先校准五弦的音之后,通过调节其他弦的松紧张力以泛音取音比对来校准。
1.再根据五弦调节七弦,使七弦5徽与五弦4徽泛音同音 2.根据七弦调四弦,使四弦5徽与七弦7同音 3.根据四弦调六弦,使六弦5与四弦4同音 4.根据四弦调二弦,使二弦4与四弦5同音 5.根据四弦调一弦,使一弦5与四弦7同音 6.根据一弦调三弦,使三弦5与一弦4同音徵调调弦(紧五弦):常用于弹奏《阳光三叠》等曲目在宫调校音准确的基础上,根据三弦紧五弦,使五弦5徽三弦4徽泛音同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古琴丝弦的摩擦音
丝弦制作的方法、规格,理应随着琴的历史传承而变化,唐宋时代的丝弦和明清时代的丝弦,在制作方法和规格上有没有变化,至今无从考查。
清代延续至今的丝弦,左手在琴弦上的摩擦声很大,在某种程度上阻隔、间断了音乐旋律的进行。
在弹奏明代和明代之前(《神奇秘谱》、《西麓堂琴统》等琴谱的传谱,大都为唐宋时代的遗音)的传曲时“走手音”使用很少,时值短的“走手音”乐音大、摩擦声小,杂音盖不过乐音。
这种微弱的摩擦声还带来些许自然而然的情致、“味道”,恰到好处,因为这些琴曲“声多韵少”。
而在弹奏清代的一些缓慢的“声少韵多”的琴曲时,“走手音”值时长,常常是摩擦声音量盖过微弱的音韵。
甚至乐音已经消失,左手还在琴弦上作上下不停地走动,摩擦声替代了乐音的进行、旋律的进行,极大地影响了作为音乐艺术的乐器的表达性能。
明末开始,古琴音乐风格和指法转向“声少韵多”,这是琴史上一个很大的变化。
这样,能够适应明代和明代之前琴曲演奏的丝弦,到清代就不适应了!造成以上所说的“左手在琴面上的摩擦声音很大,某种程度上阻隔、间断了音乐旋律的进行”的弊端
然而,守旧、复古意识浓厚的清代弹琴人,并没有意识到应该改进丝弦的制作,而是在渐渐流去的时光中调整了自己的审美习惯,适应了这种妨碍琴曲音乐进行的杂声。
清代琴乐的一步步衰落,古琴艺术中重道德、形式,轻音乐艺术功能发展到极致,古琴的音乐美感对于他们来讲,似乎已经不重要了。
在当代,仍然有一部分琴人对过大的摩擦声已经习惯,不太在乎,甚至认为这就是传统的本原。
但是大多数琴人以为这是传统的无奈。
上一代琴家之中,吴景略、徐立孙等前辈也并不认为这是传统之中的优秀之处,他们弹琴时,曾经作过尽可能减少盖过乐音的摩擦声的努力,也对此的评说有文字留下来。
以我看,正是琴弦制作没有跟上艺术发展的变化,造成了这种不适应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