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之答禄夫天创作一、原理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 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
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
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分歧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分歧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
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
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
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已知叶绿素a、叶绿素b的80%丙酮溶液在红外区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663、645nm处。
已知在波长663nm下叶绿素a、叶绿素b 在该溶液中的吸光系数的分别为82.04和9.27;在波长645nm处的吸光系数分别为16.75和45.60。
根据加和性原则列出以下关系式:A663=82.04Ca+9.27Cb(1) A645=16.76Ca+45.60Cb (2)式(1)(2)A 663nm 和A645nm 为叶绿素溶液在663nm 和645nm 处的吸光度,C a C b 分别为叶绿素a 、叶绿素b 的浓度,以mg/L 为单位。
解方程(1)(2)组得C a 2 A 663—2.59 A 645 (3) C b =22.88 A 645—4.67 A 663 (4) 将C a +C b 相加即得叶绿素总量C TC T = C a 十C b =20.29A 645—5 A 663 (5)从公式(3)、(4)、(5)可以看出,,就可计算出提取液中的叶绿素a 、b 浓度另外,由于叶绿素a 叶绿素b 在652nm 的吸收峰相交,两者有相同的吸光系数(均为),也可以在此波长下测定一次吸光度(A 652)而求出叶绿素a 、叶绿素 b 总量所测定资料的单位面积或单位重量的叶绿素含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C T =5.341000652 A (6)有叶绿素存在的条件下,用分光光度法可同时测出溶液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标准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方法来确定。
其中,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叶绿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然后根据朗伯-比尔定律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以下是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标准步骤:原理: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acl。
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a 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
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丁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
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
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已知叶绿素a、h的80%丙酮提取液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为663nm和645nm,又知在波长663nm下,叶绿素a、b在该溶液中的吸光系数分别为82.04和9.27,在波长645nm下分别为16.75和45.60,可根据加和性原则列出以下关系式:Ca=13.95A665-6.88A649 Cb=24.96A649-7.32A665 Cx=(1000A470-2.05Ca-1 14.8*Cb)/245 最终,叶绿素含量计算公式为:叶绿素含量(mg/g)= (色素浓度mg/L * 提取液体积ml * 稀释倍数)/(1000 * 样品鲜重g)。
通常操作选取的叶片大概为0.1g,剪碎放入装有5ml 95%以纯的10ml离心管中,暗处理24h,即可测量其吸光度。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一、直接浸取法1.将新鲜的小麦叶片剪成0.2cm左右的细丝或小块混合均匀后,称取0.1—0.2g,放入25ml的容量瓶或具塞试管中。
2.在容量瓶或试管中加入0.5ml纯丙酮和10—15ml 80%的丙酮,并仔细将粘附在瓶壁边缘的叶子碎末洗到丙酮溶液中,盖上瓶塞,室温下置暗处浸提过夜,其间摇动3—4次3.次日取出容量瓶,观察叶组织已全部变白时,表示叶绿素已浸提干净,然后用80%丙酮定容至25ml,过滤或离心后,波长645nm,663nm,652nm 比色二、研磨法根据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值与其中溶质浓度C以及光径L成正比,即A=aCL(a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
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值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的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
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提取液中叶绿素a、b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2 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度值,并根据叶绿素a与b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各自的浓度。
在测定叶绿素a、b含量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应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已知叶绿素a、b的80 %丙酮提取液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为663nm 和645nm,又知在波长663nm下,叶绿素a、b在该溶液中的比吸收系数分别为82.04 和9.27,在波长645nm下分别为16.75和45.60,可根据加和性原则列出以下关系式:A663=82.04Ca +9.27Cb (1)A645=16.75Ca+45.6Cb (2)式中A663、A664分别为波长663nm和645nm处测定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值;Ca、Cb分别为叶绿素a、b的浓度(g/L)。
解联立方程(1)、(2)可得以下方程:Ca=0.0127A663-0.00269A645 (3)Cb=0.0229A645-0.00468A663 (4)如把叶绿素含量单位由g/L改为mg/L,(3)、(4)式则可改写为:Ca(mg/L)=12.7A663-2.69A645 (5)Cb(mg/L)=22.9A645-4.68A663 (6)叶绿素总量CT(mg/L)=Ca+Cb=20.2A645+8.02A663 (7)叶绿素总量也可根据下式求导A652=34.5×CT由于652nm为叶绿素a与b在红光区吸收光谱曲线的交叉点(等吸收点),两者有相同的比吸收系数(均为34.5 ),因此也可以在此波长下测定一次吸光度(A652)求出叶绿素总量:CT(g/L)=A652/34.5CT(mg/L)=A652×1000/34.5 (8)因此,可利用(5)、(6)式可分别计算叶绿素a与b含量,利用(7)式或(8)式可计算叶绿素总量。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叶绿素是植物中一种重要的生物色素,它在光合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因此,测定叶绿素含量对于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不同方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并比较其准确性和适用性。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新鲜的植物叶片、酒精、乙醚、石油醚、丙酮、叶绿素提取液、比色皿、分光光度计等。
2. 实验步骤:a. 将新鲜的植物叶片取下,并用酒精擦拭叶片表面,以去除表面的叶蜡和杂质。
b. 将擦干的叶片放入离心管中,加入适量的酒精,用研钵捣碎叶片,使叶绿素溶于酒精中。
c. 将离心管放入冰箱中静置一段时间,使叶绿素充分溶解。
d. 将离心管取出,用滤纸过滤叶绿素提取液,收集滤液。
e. 取一定量的叶绿素提取液,分别加入不同溶剂(乙醚、石油醚、丙酮)中,使叶绿素溶于溶剂中。
f. 将溶液转移到比色皿中,并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
g.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不同的溶剂对叶绿素进行提取,并通过测定吸光度来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实验结果显示,使用乙醚提取的叶绿素含量最高,丙酮次之,而使用石油醚提取的叶绿素含量最低。
这是因为不同的溶剂对叶绿素的溶解能力不同,乙醚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可以更好地提取叶绿素。
而石油醚的溶解能力较弱,因此提取效果较差。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同一种溶剂中,叶绿素的吸光度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叶绿素浓度越高,吸光度也越高。
这为我们测定叶绿素含量提供了依据。
通过制作标准曲线,我们可以根据吸光度值来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这种方法简单、快速,并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叶绿素的测定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叶片的新鲜程度、叶片的厚度、溶剂的选择等都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叶绿素含量测定时,应尽量保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叶绿素是一种存在于植物和一些浮游植物中的绿色色素,其主要功能是吸收并转化太阳能,参与光合作用。
叶绿素含量是评估植物光合能力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因此测定叶绿素含量对于研究植物生理学、生态学以及农业领域等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方法主要有光谱法、色素提取法和光度法等。
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种常见方法。
1.光谱法光谱法是通过测定叶绿素在特定波段下吸光度的变化来间接推算得到叶绿素含量的方法。
不同波段吸光度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通过建立吸光度与叶绿素含量的标准曲线,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样品中的叶绿素含量。
常见的仪器有分光光度计、近红外分析仪等。
2.色素提取法色素提取法是将叶片中的色素溶解出来,然后根据提取溶液的吸光度或荧光强度来测定叶绿素的含量。
常用的溶剂有乙醇、二甲基亚砜等。
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操作方便等优点,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溶剂对叶绿素的提取效果可能不同,需要选择适合的溶剂。
3.光度法光度法是直接测定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或荧光强度来推算叶绿素的含量。
其中叶绿素吸光度法是通过测定在特定波长下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值,利用比色法或定量法来计算出叶绿素的含量;而叶绿素荧光法则是通过激发叶绿素分子产生荧光,然后测定荧光强度来推算叶绿素的含量。
这两种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
除了以上方法外,还有一些新的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方法正在不断研究和发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激光诱导荧光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可同时测定多种色素等特点,适用于复杂体系和微量叶绿素的测定。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测定叶绿素含量,需要注意的是在测量前,应选择新鲜健康的叶片,避免叶片受损和老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同时要控制样品之间的处理和测量条件的统一性,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总之,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多种选择,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这些方法可以应用于对植物的生长状态、光合能力以及环境胁迫的评估,对于植物生理研究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叶绿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和一些浮游生物中的绿色色素,它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测定叶绿素含量是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中,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方法。
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量溶液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来确定其中物质浓度的一种方法。
在测定叶绿素含量时,我们会选择特定波长的光,并测量通过溶液后的光线强度。
根据光线的吸收程度,可以计算出样品中叶绿素的浓度。
在进行叶绿素含量的分光光度法测定时,我们首先需要提取叶绿素。
通常采用乙醇、丙酮等溶剂来破坏叶绿素在叶片中的结构,并将其溶解出来。
然后,将提取液置于离心管中进行离心,以去除悬浮的杂质。
离心后,我们可以得到含有叶绿素的溶液。
接下来,我们需要使用分光光度计来测量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
分光光度计通过选择特定波长的光源,将光线通过样品后,再通过光电二极管接收光信号,最后转化为电信号。
根据吸光度的定义,可以通过测量进射光和透射光的光强来计算吸光度,并由此得到叶绿素的浓度。
为了准确测定叶绿素含量,我们需要在测量前进行一些预处理。
首先,需要校准分光光度计,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其次,应该选择适当的波长进行测量。
常用的波长为663纳米和645纳米,这两个波长对叶绿素的吸光度较高。
最后,要注意样品的稀释,以确保其吸光度在仪器检测范围内。
在实际测定中,我们可以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叶绿素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可以了解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将分光光度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来对叶绿素含量进行验证和比对,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方法。
通过测量溶液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可以计算出叶绿素的浓度。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注意校准仪器、选择适当的波长、稀释样品等步骤,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为我们研究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叶绿素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的含量。
3、了解叶绿素在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重要作用。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包括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两种类型。
叶绿素在特定波长的光下有吸收峰,利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叶绿素提取液在 665nm 和 649nm 波长下的吸光度,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可以计算出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的含量,进而得出叶绿素的总含量。
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在 665nm 和 649nm 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分别为8331 和 1675,在 649nm 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分别为 2454 和 4466。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新鲜的菠菜叶片。
2、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研钵、漏斗、容量瓶、移液管、剪刀等。
3、实验试剂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
四、实验步骤1、材料准备选取新鲜的菠菜叶片,用剪刀剪碎,称取 05g 左右,放入研钵中。
2、研磨提取在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以及 10ml 95%乙醇,充分研磨成匀浆。
3、过滤将研磨好的匀浆用漏斗过滤到 25ml 容量瓶中,用少量 95%乙醇冲洗研钵和漏斗,将滤液收集到容量瓶中,直至刻度线,摇匀。
4、吸光度测定以 95%乙醇作为空白对照,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提取液在 665nm 和 649nm 波长下的吸光度,每个波长重复测定 3 次,取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与计算1、记录吸光度值665nm 波长下的吸光度平均值记为 A665,649nm 波长下的吸光度平均值记为 A649。
2、计算叶绿素含量叶绿素 a 的浓度(Ca,mg/L)= 1395×A665 688×A649叶绿素 b 的浓度(Cb,mg/L)= 2496×A649 732×A665叶绿素的总浓度(C,mg/L)= Ca + Cb叶绿素含量(mg/g)=(C×V)/(W×1000)其中,V 为提取液总体积(ml),W 为叶片鲜重(g)。
(完整word版)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一、原理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
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
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
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
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已知叶绿素a、叶绿素b的80%丙酮溶液在红外区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663、645nm处。
已知在波长663nm下叶绿素a、叶绿素b在该溶液中的吸光系数的分别为82.04和9.27;在波长645nm处的吸光系数分别为16.75和45。
60。
根据加和性原则列出以下关系式:A663=82。
04Ca+9.27Cb (1)A645=16。
76Ca+45.60Cb (2)式(1) (2)A663nm和A645nm为叶绿素溶液在663nm和645nm处的吸光度,C a C b分别为叶绿素a、叶绿素b的浓度,以mg/L为单位。
解方程(1) (2)组得C a=12。
72 A663—2。
59 A645(3)C b=22。
88 A645-4.67 A663 (4)将C a +C b 相加即得叶绿素总量C TC T = C a 十C b =20。
29A 645-8。
05 A 663 (5)从公式(3)、(4)、(5)可以看出,,就可计算出提取液中的叶绿素a 、b 浓度另外,由于叶绿素a 叶绿素b 在652nm 的吸收峰相交,两者有相同的吸光系数(均为30。
大学植物生物学实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植物生物学实验(二) 植物生理学基础与综合实验
实验五、 实验五、叶绿体含量的 测定(分光光度法) 测定(分光光度法)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三、实验步骤
• 提取:叶片洗净、吸干、称重 称重后于研钵中加入 5mL 95%乙醇、少许石英砂和碳酸钙,研磨匀 浆后过滤,再用5mL 95%乙醇冲洗滤渣,定容 混匀; 到10mL,混匀 • 测定:充分过滤后,以95%乙醇调零,测定叶 绿素提取液在649 649nm和664 664nm处的光吸收值。 • 计算: 叶绿素a:C=13.95A664-6.88A649 叶绿素b:C=24.96A649-7.32A665
• 掌握叶绿素a、b含量测定的方法; • 了解不同生境下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和叶 绿素a、b比值。
二、实验材料与试剂
• 95%乙醇。 • 不同生境下的植物叶片。
三、实验原理
• 叶绿素a、b的吸收光谱
• 叶绿素a、b乙醇提取液的光吸收总 和在649nm 665nm处各有一峰值。 649nm和665nm •Lambert-Bear定律: A=nCL n=摩尔消光系数; C=溶液浓度; L=比色杯内径。 •吸光度的相加性 吸光度的相加性: 吸光度的相加性 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等于各组分 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
•计算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a(mg/gFW)=? 叶绿素b(mg/gFW)=? 叶绿素a:叶绿素b=?
四、数据分析
• 统计植物生境与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 b值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生理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了解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2. 掌握不同型号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计;3.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掌握叶绿素含量测定的一种常见的方法------分光光度法。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脂溶性色素,主要存在于以叶绿体为首的色素体中。
在活体中,叶绿素与脂蛋白结合并受到还原系统的保护,对氧和光是稳定的。
叶绿素的80%丙酮提取液在波长663nm,645nm有吸收峰,叶绿素a和叶绿素b 的浓度符合以下公式:Ca=0.0127A663-0.00259A645Cb=0.0229A645-0.00467A663 浓度单位是:g/LCa=12.7A663-2.59A645Cb=22.9A645-4.67A663 浓度单位是:mg/L叶绿素总浓度为: CT=Ca+Cb 若以试液中色素含量来表示,则C(mg/L)?提取液总体积(ml)叶绿素含量(mg/g鲜样)?样品重(g)?1000三、仪器、试剂和材料 1.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体、25ml容量瓶、玻璃漏斗、玻璃棒、皮头滴管 2. 试剂丙酮(分析纯)、85%丙酮、80%丙酮 2. 材料滤纸、石英砂、碳酸镁四、操作步骤1. 在遮光条件下取出等测样品,剪碎,混匀,称取鲜样0.1-0.5g;2. 样品置于研钵内,加入少量碳酸镁和石英砂,加入一定体积的丙酮研磨匀浆,再加85%丙酮适量继续研磨至组织白色;3. 经铺有滤纸的漏斗将匀浆液转入25ml的容量瓶中,并用80%的丙酮分次清洗研钵和滤纸,最后用80%的丙酮定容。
4. 以80%的丙酮为参比液,在663和64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值(A应在0.2-0.8范围内,浓度过大应用80%丙酮适当稀释)。
五、结果处理按照公式计算出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浓度,再计算出叶绿素的含量。
六、注意事项1. 在活体内,结合态叶绿素是稳定的,组织一经破坏,叶绿素易被光解。
因此,抽提和测定工作应尽可能避光快速完成。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54600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一、原理 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 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 与其中溶质浓度C 和液层厚度L 成正比,即 A =αCL式中:α 比例常数。
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 1cm 时,α 为该物质的吸光 系数。
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 下的吸光度而求得。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 吸光度的总和。
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
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 a 、b 和 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 A ,并根据叶绿素 a 、b 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
在测定叶绿素 a 、b 时为了排除类胡 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已知叶绿素 a 、叶绿素 b 的 80%丙酮溶液在红外区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 663、645nm 处。
已知在波长 663nm 下叶绿素 a 、叶绿素b 在该溶液中的吸光系数的分别为 82.04 和 9.27;在 波长 645nm 处的吸光系数分别为 16.75 和45.60。
根据加和性原则列出以下关系式:A663=82.04Ca+9.27Cb ( 1 ) A645=16.76Ca+45.60Cb( 2 )式(1) (2)A 663nm 和 A645nm 为叶绿素溶液在 663nm 和 645nm 处的吸光度,C a C b 分别为叶绿素 a 、叶绿素 b 的浓度,以 mg/L 为单位。
解方程( 1) ( 2 )组得C a =12.72 A 663—2.59 A 645 (3) C b =22.88 A 645 —4.67 A 663(4) 将 C a +C b 相加即得叶绿素总量 C TC T = C a 十 C b =20.29A 645—8.05 A 663(5) 从公式(3)、(4)、( 5)可以看出,,就可计算出提取液中的叶绿素 a 、b 浓度另外,由于叶 绿素 a 叶绿素 b 在 652nm 的吸收峰相交,两者有相同的吸光系数(均为 30.5),也可以在此 波长下测定一次吸光度(A 652)而求出叶绿素 a 、叶绿素 b 总量 所测定材料的单位面积或单位重量的叶绿素含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有叶绿素存在的条件下,用分光光度法可同时测出溶液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
实验二十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实验二十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叶绿素的含量与植物光合作用及氮素营养有密切的关系,在科学施肥、育种及植物病理研究上常有测定的需要。
方法Ⅰ一、目的掌握叶绿素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叶绿素与其他显色物质一样,在溶液中如液层厚度不变则其吸光度与它的浓度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已知叶绿素a 、b在652 nm波长处有相同的比吸收系数(均为34.5)。
因此,在此波长下测定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即可计算出叶绿素a 、b的总量。
三、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1. 材料:菠菜叶;芥菜叶或其他植物叶片。
2. 仪器设备:电子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漏斗;25ml容量瓶;剪刀;滤纸;玻棒等。
3. 试剂: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粉。
四、实验步骤1. 叶绿素的提取称取植物鲜叶0.20g(可视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减用量),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碳酸钙粉和石英砂及3~5ml95﹪乙醇研成匀浆,再加约10ml 95﹪乙醇稀释研磨后,用滤纸过滤入25ml 容量瓶中,然后用95﹪乙醇滴洗研磨及滤纸至无绿色为止,最后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叶绿素提取液。
2. 测定取光径为1cm的比色杯,倒入叶绿素提取液距杯口1cm处,以95﹪乙醇为空白对照,在652 nm波长下读取吸光度(A)值。
五、计算将测得的吸光度A652值代入公式(1), 即可求得提取液中叶绿素浓度。
所得结果再代入公式(2),即可得出样品中叶绿素含量(mg ·g-1Fw)。
A652C ( mg .ml-1 ) = ———— (1)34.5公式中:C —叶绿素(a 和b )的总浓度( mg ·ml-1 )A652—表示在652nm 波长下测得叶绿素提取液的吸光度34.5为叶绿素a和b混合溶液在652nm波长的比吸收系数(比色杯光径为1cm, 样品浓度为1g·L-1时的吸光度)。
C(mg.ml-1)×提取液总量(ml)叶绿素含量(mg .g-1Fw)= ———————————————— (2)样品鲜重(g)方法Ⅱ一、目的掌握叶绿素a、b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实验题目: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姓名班级学号一、实验原理和目的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 A 与其中溶质浓度 C 和液层厚度L 成正比。
叶绿素(丙酮)在652nm(混合)、663nm、645nm 有最大吸收峰。
叶绿素(95%乙醇)在665nm、649nm,类胡萝卜素在470nm 有最大吸收峰,根据在分光光度计下测定的吸光度,求得叶绿素的含量二、实验器具和步骤植物材料:女贞实验器具: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研钵;试管;小漏斗;滤纸;吸水纸;移液管;量筒;剪刀试剂:95%乙醇(或80%丙酮);石英砂;碳酸钙粉步骤:1.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0.1g 左右,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3~5ml 95%乙醇,研成均浆,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
静置3~5min2.取滤纸1 张,置漏斗中,用乙醇湿润,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中,过滤到10ml 试管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3.用滴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漏斗中。
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
最后用乙醇定容至10 ml ,摇匀4.把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倒入光径1cm 的比色杯内。
以95%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65nm、649nm、470nm 下测定吸光度5.计算公式:叶绿素的含量(mg/g)= (浓度×提取液体积×稀释倍数)/样品鲜重。
Ca=13.95A665-6.88A649;Cb=24.96A649-7.32A665C 类=(1000A470-2.05Ca-114.8Cb)/245单位:mg/L三、实验数据和作业2、计算叶绿素含量计算公式:叶绿素的含量(mg/g)= (浓度×提取液体积×稀释倍数)/样品鲜重。
Ca=13.95A665-6.88A649;Cb=24.96A649-7.32A665C 类=(1000A470-2.05Ca-114.8Cb)/245单位:mg/L由上面的公式进行代入计算,有:Ca=13.95*1.820-6.88*0.953=18.83236Cb=24.96*0.953-7.32*1.820=10.46448C 类=(1000*1.948-2.05*18.83236-114.8*10.46448)/245=2.8901则:叶绿素含量=(29.29684*10*0.001*1)/0.1=2.9297四、数据分析实验中可能清洗研钵和滤纸不是特别干净可能造成误差五、思考题为什么提取叶绿素时干材料一定要用80%的丙酮,而新鲜的材料可以用无水丙酮提取?答:因为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内囊体上与其上的蛋白质组成色素蛋白复合体,要分离叶绿素和蛋白质必须有水,叶绿素的头部为极性的,有亲水性。
实验五、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植物学生理实验实验项目名称:五、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学院:生命科学专业:生物科学指导教师:邹永东报告人: 张嘉慧学号:77 班级: 3实验时间:2012年4月12日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1年4月19日教务处制一、实验目的:1、熟悉使用分光光度计。
2、学会如何测定叶绿素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可用多种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醇或二甲基亚砜等研磨提取或浸泡提取。
叶绿色素在特定提取溶液中对特定波长的光有最大吸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在该波长下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也称为光密度),再根据叶绿素在该波的不同,测定各特定峰值波长下的光密度,再根据色素分子在长下的吸收系数即可计算叶绿素含量。
根据比尔定律,利用叶绿素a和b吸收光谱该波长下的消光系数,计算出浓度. 叶绿素a的80%丙酮提取液的最大吸收峰为663nm,叶绿素b的吸收峰为645nm.这样,叶绿素a和b在两种波长下浓度与光密度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D663= 82.04 Ca + 9.27 C bD645= 16.75 Ca + 45.60 C b (单位:毫克/升)解得:C A = 12.7 D663 - 2.69 D645C B = 22.9 D645 - 4.68 D663C T = C A + C B = 20.2 D645 + 8.02 D663C K = 4.7D440–0.27 C a+b式中: C A、C B分别为叶绿素a和b的浓度, C T为叶绿素总浓度,C K为类胡萝卜素浓度. 式中单位:毫克/升三、实验设备与材料:天平、研钵、烧杯、量筒、滤纸、表面皿、剪刀、90-95%乙醇、漏斗、滴管新鲜菠菜叶、层析液配方:石油醚:乙醚:4:1(V/V)四、实验步骤: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及叶绿体色素的含量测定:取菠菜(或其他植物)叶子2g,剪碎,放在研钵中,加石英砂和碳酸钙少许,80%丙酮约2-3ml,研磨成匀浆,再加80%丙酮定容至25ml,用漏斗过滤,即为色素提取液。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一、宇文皓月二、原理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 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
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
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分歧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分歧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
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
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
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已知叶绿素a、叶绿素b的80%丙酮溶液在红外区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663、645nm处。
已知在波长663nm下叶绿素a、叶绿素b 在该溶液中的吸光系数的分别为82.04和9.27;在波长645nm处的吸光系数分别为16.75和45.60。
根据加和性原则列出以下关系式:A663=82.04Ca+9.27Cb(1)A645=16.76Ca+45.60Cb(2)式(1)(2)A663nm和A645nm为叶绿素溶液在663nm和645nm处的吸光度,C a C b分别为叶绿素a、叶绿素b的浓度,以mg/L为单位。
解方程(1)(2)组得C a=12.72 A663—2.59 A645 (3) C b=22.88 A645—4.67 A663 (4)将C a+C b相加即得叶绿素总量C TC T= C a十C b=20.29A645—8.05 A663 (5)从公式(3)、(4)、(5)可以看出,,就可计算出提取液中的叶绿素a、b浓度另外,由于叶绿素a 叶绿素b在652nm的吸收峰相交,两者有相同的吸光系数(均为30.5),也可以在此波长下测定一次吸光度(A652)而求出叶绿素a、叶绿素 b 总量所测定资料的单位面积或单位重量的叶绿素含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C T有叶绿素存在的条件下,用分光光度法可同时测出溶液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
叶绿素含量测定

叶绿素含量测定1. 引言叶绿素是植物和一些浮游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绿色素,它在光合作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叶绿素的含量不仅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光合效率密切相关,还可以作为评估环境污染和植物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因此,准确测定叶绿素含量对于植物研究和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乙醇提取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且可靠性较高,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植物材料。
2. 实验材料和仪器•植物叶片样品•乙醇•磨杯和磨杵•离心机•显微镜•吸光度计3. 实验步骤1.取适量鲜叶片样品,洗净表面的杂质和灰尘,并用纸巾吸干水分。
2.将叶片样品剪碎或撕碎,然后将其放入磨杯中。
3.加入适量的乙醇,使得乙醇完全覆盖叶片样品。
4.使用磨杵将叶片样品彻底磨碎,直至完全均匀混合。
5.将磨碎好的样品倒入离心管中,并离心10分钟,以分离悬浮液和植物残渣。
6.用移液器将上清液转移到透明的试管中。
7.使用显微镜观察上清液,如果有大量的悬浮物,则需再次离心并取上清液。
8.使用吸光度计测定上清液的吸光度,在叶绿素吸收峰波长处(通常为663nm和645nm)测定吸光度值,记录下来。
9.根据吸光度值,根据已知标准曲线或计算公式计算叶绿素含量。
4. 结果和讨论根据吸光度测定的结果,可以计算出样品中叶绿素的含量。
这种方法在测定叶绿素含量时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乙醇提取法只能测定总叶绿素含量,并不能区分不同种类的叶绿素。
如果需要分析特定种类的叶绿素,需要使用其他方法。
此外,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还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植物的生长环境、光照条件和采样时间等。
因此,在进行叶绿素含量测定时,应保持样品处理的一致性,并尽量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定,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5. 总结叶绿素含量测定是植物研究和环境监测中重要的实验内容。
本文介绍了一种常用的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乙醇提取法,该方法简单易操作,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植物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实验题目: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实验原理和目的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
叶绿素(丙酮)在652nm(混合)、663nm、645nm有最大吸收峰。
叶绿素(95%乙醇)在665nm、649nm,类胡萝卜素在470nm有最大吸收峰,根据在分光光度计下测定的吸光度,求得叶绿素的含量
二、实验器具和步骤
植物材料:女贞
实验器具: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研钵;试管;小漏斗;滤纸;吸水纸;移液管;量筒;剪刀
试剂:95%乙醇(或80%丙酮);石英砂;碳酸钙粉
步骤:1.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0.1g 左右,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3~5ml 95%乙醇,研成均浆,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
静置3~5min
2. 取滤纸1张,置漏斗中,用乙醇湿润,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中,过滤到10ml试管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3.用滴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漏斗中。
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
最后用乙醇定容至10 ml ,摇匀
4. 把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倒入光径1cm的比色杯内。
以95%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65nm、649nm、470nm下测定吸光度
5. 计算公式:
叶绿素的含量(mg/g)= (浓度×提取液体积×稀释倍数)/样品鲜重。
Ca=13.95A665-6.88A649;
Cb=24.96A649-7.32A665
C类=(1000A470-2.05Ca-114.8Cb)/245
单位:mg/L
三、实验数据和作业
2、计算叶绿素含量
计算公式:
叶绿素的含量(mg/g)= (浓度×提取液体积×稀释倍数)/样品鲜重。
Ca=13.95A665-6.88A649;
Cb=24.96A649-7.32A665
C类=(1000A470-2.05Ca-114.8Cb)/245
单位:mg/L
由上面的公式进行代入计算,有:
Ca=13.95*1.820-6.88*0.953=18.83236
Cb=24.96*0.953-7.32*1.820=10.46448
C类=(1000*1.948-2.05*18.83236-114.8*10.46448)/245=2.8901
则:叶绿素含量=(29.29684*10*0.001*1)/0.1=2.9297
四、数据分析
实验中可能清洗研钵和滤纸不是特别干净可能造成误差
五、思考题
为什么提取叶绿素时干材料一定要用80%的丙酮,而新鲜的材料可以用无水丙酮提取?答:因为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内囊体上与其上的蛋白质组成色素蛋白复合体,要分离叶绿素和蛋白质必须有水,叶绿素的头部为极性的,有亲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