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农业杰出人物及其贡献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邓稼先》教学设计

《邓稼先》教学设计

《邓稼先》教学设计《邓稼先》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邓稼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邓稼先》教学设计1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xx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认识到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3. 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

2. 教学难点:袁隆平先生是如何发现和培育出杂交水稻的,他在科学研究中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搜集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杂交水稻研究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杂交水稻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杂交水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贡献,引导学生了解他在科学研究中的创新精神。

4.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袁隆平先生是如何发现和培育出杂交水稻的,从中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袁隆平先生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热情。

五、课后作业2. 让学生搜集其他科学家的故事,与同学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生动展示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杂交水稻研究的过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袁隆平先生在科学研究中的创新精神。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农业科学研究所,实地了解杂交水稻的研究和种植过程。

2. 邀请农业科学家或袁隆平先生的同事进行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袁隆平先生的贡献和科研精神。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文的主题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科技奖?为什么设立科技奖?1.3 教学步骤教师简要介绍科技奖的背景和意义。

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奖的重要性。

第二章:人物介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成就,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成就。

2.3 教学步骤教师简要介绍袁隆平的生平背景。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成就。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袁隆平的贡献和影响。

第三章:课文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观点和论据。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观点和论据。

3.3 教学步骤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观点和论据。

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论据。

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第四章:袁隆平的科研精神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培养学生对科研的热爱和追求。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袁隆平的科研精神。

4.3 教学步骤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袁隆平的科研精神。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袁隆平的科研精神。

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袁隆平的科研精神。

第五章:课程总结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第六章:课文主题探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考科技工作者对社会的作用和责任。

6.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主题,理解科技工作者的作用和责任。

6.3 教学步骤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的奠基人,是我国现代农业事业中的重要开拓者和杰出科技工作者。

2019年,他被授予国家最高科技奖,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农业科学领域专家。

他被誉为“千万稻农之父”、“中国水稻之父”。

作为一名教师,怎样讲授袁隆平先生这位伟人的事迹,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到科学家创新精神的力量和科技创新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教学课题。

一、情境设计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有感知,让他们有一种无论是在精神上、感性上,还是认识上都能够陪伴袁老师“耕稼”的视觉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影音资料、图例、实物、逻辑分析等多种途径,将学生的潜意识引领至“农田”实地。

根据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创设农业成长实验室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种田”,让学生重新体验农事劳作,亲身感受耕种之苦与艰辛。

同时,引导学生学习生态种植,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对“绿色”的关注和追求。

在这种情境下,学生感觉就仿佛置身在稻田之中,不断感受到这个领域内杰出科技工作者们的种种疑惑与探索,在“实验室”中亲手实验、调配、施肥,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能够:1. 学习袁隆平先生的科研经历、成果及其对我国农业的贡献,领略到农业科技创新的力量。

2. 意识到种植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性。

3. 探索生态种植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和责任心态。

4. 培养对生物科学原理的基本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影音引导型教学法:通过影音资料、图例、实物等方式,引导学生的潜意识,建立思维联系,加深记忆印象。

2. 研讨式课堂:通过互动式的研讨、讨论的形式,带领学生领悟科研的执着与坚持;提高学生对不同意见的辨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教案: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学目标:1. 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贡献。

2. 学习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农业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袁隆平的生平和成就。

2. 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和原理。

教学难点:1. 杂交水稻的原理和技术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3. PPT或其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袁隆平,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二、生平介绍(10分钟)1. 介绍袁隆平的生平背景,如出生、教育经历等。

2. 介绍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动机和初衷。

三、杂交水稻研究(15分钟)1. 向学生解释杂交水稻的概念和原理。

2. 通过PPT或其他课件展示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

3. 讲解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中的关键发现和突破。

四、成就和影响(10分钟)1. 介绍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

2. 讨论杂交水稻对我国农业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3. 引导学生思考袁隆平的成就对国家和世界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反思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3. 鼓励学生学习袁隆平的爱国情怀和对农业科学的热爱。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杂交水稻研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 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杂交水稻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袁隆平的生平和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贡献,旨在培养学生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和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杂交水稻的原理和技术,并鼓励学生思考袁隆平的成就对国家和世界的影响。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六、杂交水稻的原理与技术(10分钟)1. 深入讲解杂交水稻的原理,包括基因重组和杂种优势的概念。

2. 介绍杂交水稻的主要技术步骤,如亲本选择、杂交和种子生产等。

3. 通过示例和图解,帮助学生理解杂交水稻的遗传特性和育种过程。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教案:8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学目标:1. 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成就,特别是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贡献。

2. 学习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袁隆平的生平和成就。

2. 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1. 杂交水稻的原理和技术的理解。

2. 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感悟。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袁隆平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科技的发展。

2. 提问:你们听说过杂交水稻吗?谁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呢?3. 学生回答后,引出本课的主题:8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袁隆平的生平和成就,重点介绍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贡献。

2. 讲解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袁隆平的科技创新精神。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袁隆平的科技创新对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启示?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课主要内容,强调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

2. 提醒学生学习袁隆平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袁隆平。

2. 提问:你们认为袁隆平具备哪些优秀的品质和能力?3. 学生回答后,引出本课的主题:8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重点介绍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贡献。

2.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学习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方法。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袁隆平的科技创新精神?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学目标:1. 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贡献;2. 学习杂交水稻的原理和技术;3.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袁隆平的生平和贡献;2. 杂交水稻的原理和技术。

教学难点:1. 杂交水稻的原理和技术;2. 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视频材料;3. 教材或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杂交水稻吗?谁知道它的创始人是谁?2. 介绍袁隆平院士,引发学生对杂交水稻的兴趣。

二、袁隆平生平介绍(10分钟)1. 介绍袁隆平的出生背景和学业经历;2. 引导学生了解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中的艰辛历程。

三、杂交水稻的原理(10分钟)1. 讲解杂交水稻的原理: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人工杂交,产生具有优良特性的后代;2. 解释杂交水稻的优势:提高产量、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

四、杂交水稻的技术(10分钟)1. 讲解杂交水稻的培育技术:人工杂交、种子繁殖、选育优良品种等;2. 引导学生了解杂交水稻的种植和管理要点。

五、袁隆平的贡献(5分钟)1. 总结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的贡献:提高我国粮食产量、解决世界饥饿问题等;2. 强调袁隆平对我国和世界农业的巨大贡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袁隆平和杂交水稻的知识,使学生了解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和对农业的贡献,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结合教材和阅读材料,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杂交水稻的原理和技术。

六、杂交水稻的种植与推广(10分钟)1. 讲解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选择适宜的土地、播种时间、水肥管理等;2. 介绍杂交水稻在我国的推广情况及其对粮食产量的贡献。

七、杂交水稻的现状与挑战(10分钟)1. 分析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现状:产量、抗病性、适应性等方面;2. 讨论杂交水稻面临的挑战:病虫害、气候变化、种子质量等。

七年级《邓稼先》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邓稼先》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邓稼先》优秀教学设计1.邓稼先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邓稼先》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本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一近一百本多年的民族进程为情节,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文章。

品读本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名人的敬仰之情。

3.学情分析经过上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现代文阅读有一定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和概括、对语言的品味表述有一定的能力。

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让学生详细了解;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为课堂上体会感情作铺垫。

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梳理邓稼先的品质,归纳情感和态度。

2.分析把邓稼先放在中国近代史的背景上并与奥本海默对比写传记的意义。

评价任务1. “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一走过的道路。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 比较阅读,分析原文在塑造邓稼先形象写法上的优点。

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评价标准教师活动目标达成情况反思与评价1.默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梳理邓稼先的品质,归纳文章情感。

活动1: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关于邓稼先品质的词语,概括邓稼先的事例,梳理邓稼先值得敬佩的品质,归纳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导入新课;指导阅读活动2:“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一走过的道路。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袁隆平的精神风貌和科学态度。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理解课文主题。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袁隆平的精神风貌和科学态度。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理解课文主题。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科学术语和概念。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理解课文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袁隆平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对袁隆平有什么了解?他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深入分析1.分析袁隆平的精神风貌a.学生找出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

b.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袁隆平的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2.分析袁隆平的科学态度a.学生找出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科学态度。

b.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袁隆平的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和注重实践的科学态度。

3.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a.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并理解其含义。

b.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关键句在课文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关键句理解课文主题。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结合袁隆平的精神风貌和科学态度,谈谈自己的感想。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学习袁隆平的精神风貌和科学态度。

五、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袁隆平的读后感。

2.搜集袁隆平的其他事迹,了解他在我国农业领域的贡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袁隆平的精神风貌和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一个科学家在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仍需注意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课文内容。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背景和他在农业领域的贡献。

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袁隆平先生的生平经历和成就。

强调杂交水稻研究的重要性和对全球农业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第二章:袁隆平先生的生平2.1 教学目标了解袁隆平先生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和职业发展。

培养学生对科学家职业生涯的好奇心。

2.2 教学内容介绍袁隆平先生的出生背景和家庭环境。

讲述他的人生经历,包括教育背景和科研工作。

2.3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资料和观看视频,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袁隆平先生的了解。

第三章:杂交水稻的发现3.1 教学目标了解杂交水稻的原理和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研究中的突破。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2 教学内容解释杂交水稻的概念和原理。

讲述袁隆平先生在研究中的重要发现和突破。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杂交水稻的原理。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

第四章: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4.1 教学目标了解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和推广情况。

培养学生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和兴趣。

4.2 教学内容讲述杂交水稻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介绍杂交水稻在中国的推广情况和全球影响。

4.3 教学方法通过观看纪录片和小组讨论,了解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情况。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第五章:袁隆平先生的影响和遗产5.1 教学目标了解袁隆平先生在农业领域的贡献和对社会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

5.2 教学内容讲述袁隆平先生的贡献和对农业的影响。

强调他对科研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5.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活动,让学生表达对袁隆平先生的敬仰之情。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

第六章: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6.1 教学目标了解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和要求。

教学设计-《邓稼先》七年级人教版

教学设计-《邓稼先》七年级人教版

语文七年级下部编教材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西工大附中分校孟庆鸣【设计理念】单元分析:一、单元特色本册书第一单元的四篇文章,四位名人他们时不同代、民族不同、国度不同,文章分别截取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的某段经历,从某个截面中体现出他们的生活态度、人格魅力和价值取向,颂扬他们在历史进程中为人类做出的贡献以及他们的奉献精神。

大浪淘沙,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但也会有一些人,宛若星辰一般永远闪耀着光辉,普照着历史的夜空。

群星璀璨,给我们以力量和希望。

让学生走进这些名人,了解他们的奋斗业绩,学习他们的品格,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教材分析:《邓稼先》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文的作者杨振宁,是以好友的身份为他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邓稼先因病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自己光辉的一生。

对于邓稼轩的逝世,杨振宁无限悲痛。

为了缅怀好友,他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

全文分五个方面来描写邓稼先,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只因有了中华文化,才孕育了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中华民族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情分析:人物传记,是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课外读物之一。

名人们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往往为人们所景仰。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中国,他们自然而然地把名人奉为自己崇拜的偶像,处处效仿名人。

《邓稼先》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名人传记,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引导:①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阅读起来可能从整体上不容易把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章思路。

②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作者既有传统眼光,又有历史视野,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体会深沉的情感。

③文章语言很有特色,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并试着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反复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结合语境赏析精彩句段。

《五 认识杰出人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粤教版16三年级下册

《五 认识杰出人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粤教版16三年级下册

《认识杰出人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杰出人物及其贡献,掌握认识杰出人物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活动,培养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激发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杰出人物的资料,培养其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相联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设计教案和PPT,准备相关视频、图片和文字资料。

2. 学生准备:提前分组,每组选择一位杰出人物进行资料收集,并做好课堂展示的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杰出人物的定义和分类,引出课题《认识杰出人物》。

学生简单交流课前搜集的名人事迹,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2. 探索新知(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几个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成就和贡献,激发学生对这些人物的敬佩之情。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杰出人物的影响力,启发学生思考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3. 实践活动(25分钟)教师提出活动要求:分组搜集一位自己感兴趣的杰出人物的事迹,通过查阅资料、采访、观看视频等方式获取信息,并制作一份简单的PPT进行展示。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给予评价和建议。

4. 总结评价(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四、教学反思课后,教师需要反思本次活动的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学生也需要反思自己的表现和收获,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学目标:1. 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贡献。

2. 学习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袁隆平的生平和主要贡献。

2. 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1. 杂交水稻的原理和技术的理解。

2. 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传承。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科技的发展,引入袁隆平的话题。

2.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是谁吗?”二、生平介绍(10分钟)1. 介绍袁隆平的基本生平,包括出生背景、教育经历、工作历程等。

2. 强调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执着和奉献精神。

三、杂交水稻研究(10分钟)1. 讲解杂交水稻的原理和技术,通过实例解释杂交水稻的优势。

2. 介绍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中的关键发现和突破。

四、意义与影响(10分钟)1. 分析杂交水稻对我国农业和世界的贡献,强调其在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杂交水稻研究对解决饥饿问题的意义。

五、袁隆平的科研精神(5分钟)1. 总结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如执着、乐观、合作等。

2. 引导学生学习袁隆平的精神,培养自己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袁隆平的生平和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到了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和重要性。

通过学习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科技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六、杂交水稻的种植与推广(10分钟)1. 讲解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和管理要点。

2. 介绍杂交水稻在我国的推广情况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

七、袁隆平的科学态度(10分钟)1. 分析袁隆平在科学研究中的严谨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2. 引导学生学习袁隆平的科研方法,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

八、袁隆平的团队合作(10分钟)1. 介绍袁隆平在科研工作中注重团队合作的事例。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目标:1.了解杂交水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了解袁隆平先生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和贡献。

3.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杂交水稻的介绍和基本原理。

2.袁隆平先生的生平和研究成果。

3.学生小组讨论袁隆平先生的贡献。

4.学生设计杂交水稻实验,并进行实践。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向学生简单介绍杂交水稻的概念和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杂交水稻的产量高于传统水稻?二、学习杂交水稻的基本原理(20分钟)1.分组向学生讲解杂交水稻的基本原理。

2.引导学生思考:杂交水稻与传统水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三、介绍袁隆平先生的生平和研究成果(30分钟)1.向学生介绍袁隆平先生的生平和研究背景。

2.以PPT形式展示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研究成果及其影响。

3.学生自主阅读袁隆平先生相关的论文或文章。

四、小组讨论袁隆平先生的贡献(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袁隆平先生对杂交水稻的贡献和影响。

2.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并分享讨论结果。

五、学生设计杂交水稻实验(30分钟)1.引导学生根据杂交水稻的原理和袁隆平的研究成果,设计一个简单的杂交水稻实验。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3.学生讨论并总结实验结果,与全班分享。

六、课堂总结与反思(10分钟)1.学生回答几个问题:为什么杂交水稻的产量高于传统水稻?袁隆平先生对杂交水稻研究有何贡献?2.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并对学生进行激励和鼓励。

教学评估:1.学生小组讨论和汇报,评估学生对袁隆平先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学生设计实验和实验结果的记录,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3.学生对课堂问题的回答,评估学生对杂交水稻和袁隆平先生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PPT:袁隆平先生的生平和杂交水稻研究成果。

2.袁隆平先生的相关论文或文章。

3.杂交水稻相关的图表和数据。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进一步调研和了解杂交水稻在中国和全球的应用和影响。

《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设计

《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设计

《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设计《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2.能概括地选取典型事例。

3.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4.研究袁隆平为科技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研究杰出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2、难点:进一步研究掌握通讯的写法。

第一课时:一、导入: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这是2004年度感动中国获奖者之一袁隆平的颁奖词。

袁隆平为什么能够获此殊荣呢?下面,我们来研究一篇关于袁隆平的人物通讯,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袁隆平这个人物的。

◆在研究人物通讯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人物通讯?人物传播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在一个主题下包含相当丰富的素材,注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感染和教育读者的一种传播。

了解了人物沟通的定义之后,那么我们就可以思考了。

什么样的文字可以轻松写成文字交流?当然,人物通讯中的人物要有新闻价值。

从实际报道来看,大致有几类人可以在传播中起到主导作用。

一是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

如******,焦,王进喜,张海迪,等。

都是通过人物传播向全社会介绍的车型。

这种人物交流产生的社会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

二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名人。

比如著名的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者、运动员、演员。

这样的传播往往在报刊中占有相当的数量,有些报刊甚至可以通过报道这样的人物来吸引读者,增加报刊的发行量。

第三种,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

这是近年人物通讯题材发展的一个新趋向。

比如:第四,一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负面人物,提醒人们一个道理。

◆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这样三种类型:1.传记式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有关袁隆平教案

有关袁隆平教案

有关袁隆平教案教案标题:探究袁隆平的农业科技成就教学目标:1. 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及其在农业科技领域的成就。

2. 探讨袁隆平对中国农业发展的贡献。

3. 分析袁隆平的科技创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1. 袁隆平的个人成就和对农业科技的贡献。

2.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 袁隆平的科技创新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袁隆平的科技成就对中国农业的重要性。

2. 如何引导学生思考袁隆平的科技创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工具。

2. 袁隆平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3. 学生阅读材料和讨论问题的准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袁隆平的图片和简要介绍,引起学生对袁隆平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农业科技的探索欲望。

2. 学习:通过PPT和讲解,介绍袁隆平的生平和他在农业科技领域的成就,重点介绍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袁隆平的科技创新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4. 深化: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袁隆平的科技成就对中国农业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袁隆平的科技创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 总结:通过小结和讨论,总结袁隆平的科技成就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袁隆平的科技成就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影响。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如何借鉴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推动当地农业发展。

教学反思:1. 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袁隆平的科技成就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 如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农业科技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认识袁隆平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大班

认识袁隆平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大班

认识袁隆平教案大班袁隆平教案大班(Yuan Longping Teaching Case Grand Class)是以中国著名农学家袁隆平命名的一种教学模式。

袁隆平教案大班旨在通过袁隆平的农业科技成果作为案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袁隆平教案大班的特点、目标以及在教育中的应用。

袁隆平教案大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以案例为基础:袁隆平教案大班主要以袁隆平的农业科技成果作为案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强调实践性:袁隆平教案大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科技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培养创新思维:袁隆平教案大班鼓励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造。

袁隆平教案大班的目标主要包括:1.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袁隆平的科技成果,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

2. 推动农业科技发展:袁隆平教案大班将袁隆平的农业科技成果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农业科技的发展,以推动农业科技的应用和创新。

3. 培养创新能力:袁隆平教案大班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农业科技的兴趣和热情。

袁隆平教案大班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类专业课程:袁隆平教案大班可以应用于农业类专业的课程中,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科技创新类课程:袁隆平教案大班可以应用于科技创新类课程中,通过袁隆平的科技成果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对科技的认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农业科技实践活动:袁隆平教案大班可以应用于农业科技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农业杰出人物及贡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记住为我国农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农学家名字;
2、了解这些伟大科学家、农学家作出的杰出贡献;
3、树立远大志向,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二、教学过程
(一)、中国农业概况
1、古代农业代表人物介绍
神农氏——古代传说的农业鼻祖
贾思勰——北魏农学家《齐民要术》
陈旉——北宋《农书》
王祯——元朝农学家《农书》
宋应星——明代科学家《天工开物》
徐光启——明代科学家、政治家、农学家、军事家《农政全书》2、现代农业代表人物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2)袁隆平为此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3)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
3、小结
从科学家的故事中,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习和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