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社会-城市剩女-问题的思考

合集下载

“剩女”越来越多?——从经济学角度剖析“剩女”问题

“剩女”越来越多?——从经济学角度剖析“剩女”问题

“剩女”越来越多?——从经济学角度剖析“剩女”问题眼下又到了回家过年的时间,这让远离父母的大龄单身男女们既高兴又“头疼”。

因为父母肯定会借此良机进行“逼婚”。

现在大量男人找不到媳妇,已成社会问题,可是为什么还有大量“剩女”找不到对象呢,特别是在一线大城市,2016年底有网上某调查数据说,北京“剩女”80万,居全国之首,上海紧跟其后。

一、“剩女现象”出现的根源虽然许多媒体宣传剩男才是真正的问题,但在任何时代,一部分男人结不了婚都是必然存在的,生育自然因素及男人从事高危险的职业的伤亡率较高和战争因素等。

但是如果把剩女的问题解决了,是否可以有效缓解剩男的问题。

毕竟男女搭配才能组建婚姻和家庭。

所以笔者先从经济学角度剖析剩女问题。

形容剩女的一些关键词2007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中,剩女成为171个汉语新词语之一,是指已经过了社会一般所认为的适婚年龄,但是仍然未结婚的女性,广义上是指27岁以上的单身女性。

其中城市中剩女集群较大。

从根源上讲还是由于社会观念的改变,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甚至高于男性。

而毕业后吸纳这些受过高等教育,有独立思想和较高能力的地方自然是城市。

如果说在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相夫教子便是职责,女人完全是男人的附属品,依靠男人而生活,而且婚姻也不能自己做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时候应该是不存在什么剩女问题。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在受教育方面已经超越了女性,而且在社会各种工作岗位上已经占据了半边天,从政的女性在数量上也有了很大提升。

每个人都具有社会属性,又具有经济属性,但许多人可能没有看到背后的经济学根源,那就是婚姻的经济学解读。

二、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爱情与婚姻的本质婚姻是一种契约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爱情是一种经济性较弱的交易,是临时性契约或者合约,可能两个人不是因为金钱等因素相爱,但最终可能转变为长期合约,即婚姻。

婚姻是长期的契约,而且是经济,生活细节,家族,交际圈,抚养孩子,共同面对风险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完全整合的合约。

中国现代社会_城市剩女_问题的思考

中国现代社会_城市剩女_问题的思考

中国现代社会“城市剩女”问题的思考“城市剩女”问题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社会现象。

“城市剩女”是指那些高学历、高素质、高收入,错过“黄金婚龄”后难以找到理想伴侣的大龄未婚女性。

资料显示,2005年北京30—50岁的单身女性已达到30万[1];《金陵晚报》称2008年南京“剩女”超过50万;天津社科院2004年一项调查显示在天津市近50万未婚成年人中,女性占了六成以上,其中才貌双全的占70%,才绝貌不绝的占20%[2]。

有关调查显示,在上海认同独身观念的女大学生达到82%以上,意味着当代女大学生仍有向“城市剩女”大量发展的趋势。

与大量存在的“城市剩女”形成悖论的是,中国社科院公布的《2006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2004年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达到了121.2:100,世界著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早预测,2020年中国将有3000—4000万男性不得不独身[3],“光棍时代”即将到来。

因此,“城市剩女”问题必然成为当前需要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社会问题。

但是,我国当前对“城市剩女”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网络媒体和生活类期刊杂志上,学界有限的研究文章也只是从单一的社会学视角对“城市剩女”进行原因分析。

本文较深入地分析了“城市剩女”问题可能诱发的不良社会影响,从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角度系统剖析了“城市剩女”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城市剩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力求使“城市剩女”这一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并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婚姻、人口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城市剩女”问题可能带来的主要负性社会影响1.加速人口结构类型转变,减缓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人口结构类型向老龄化社会的转变,“城市剩女”的继续增多必然引起同期群内生育率的非自然降低。

相应地,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必然增加,进而对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加速我国人口结构类型向倒金字塔型转变。

对我国社会“剩女”现状的思考

对我国社会“剩女”现状的思考

年有了很大进步, 但没有实现社会的全覆盖。“ 未富先老” 的
作者简介 : 涛( 8 )女 , 南安 阳人 , 杨艳 1 1 , 河 9一 北京工商 大学法学院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研 究专业 20级在 读硕 士研 究生 。 19 3

6 ・ 9
老龄化 时代 的提前到来 , 对我 国的养老保 障制 度提出很大 的 挑战。人 口年龄结 构 的不 合理导 致年轻 劳动 力变得 愈发 匮 乏 ,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 国 2 世纪 中叶社会主义 现代 化建 将 1

我 国社会‘ I ’ ‘J 的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 乘 女’
( 我国社会 “ 女” 一) 剩 的现状 有关 社会调 查反映 , 我国社 会“ 女” 剩 的数 量呈 现上升趋 势。比如 : 市社 科 院 20 年一 项调查 显示 , 天津 14 3 在天 津市 近
5 万未婚 成 年 人 中, 性 占六 成 以上 , 中才 貌 双 全 的 占 D 女 其 7 , 一般 的 占2%。 据相关数据显示 , 0年北京 3 ~ o 才貌 % I L ) l 25 3 o 5 岁的单身女性 已达 到 3 万 ,J 了最近几 年 , 有关 资 0 0 -而到 2 据 料表明 , “ 女” 北京 剩 已经突破 了 5 万 , 于“ o 属 剩女” 相对严重的 城市。在深 圳 , 大龄未婚男女 的比例 为 3 。 : 据江苏 “ 7 星空情 缘” 中心负责人马金路介绍 , 前南京单 身离异人士有 近 婚介 目 3万, 0 而未婚适龄 青年则 多达 7 万。 资深婚 姻 家庭咨 询 o 据 师、 长沙市妇联婚 姻介绍所 主任 肖 利英估算 , 长沙地 区“ 女” 剩
第 2 卷第 3 7 期
31 年 9月 1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u a o Cl o e hr’ oee om l f , a  ̄ lT ce Clg l a s l

我的时代我做主

我的时代我做主

我的时代我做主——浅谈城市剩女问题“30岁还不结婚那才是违法,该判刑!”说这句话的大爷和这句“神吐槽”都火了。

不仅中国网民在社交网络上对此议论纷纷,外媒也再次关注起了中国的“剩女烦恼”。

(一)什么是剩女1.定义:剩女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

指现代都市女性,她们绝大部分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长相也无可挑剔,因她们择偶要求比较高,导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而变成“剩女”的大龄女青年。

2.特征①基本特征: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80后剩女基本上都是本科以上学历,有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及文化素养,都知道“组织行为学”里的本我自我超我,也能看的懂《time》里的八卦新闻。

个个都能称的上“知本家”,有着较为稳定的职业和收入,也都算是“白骨精”,做事麻利,做人干脆,在工作上都是稳准狠的角色,虽然都是“奔三”的晚婚一族,扎在90后非主流里一下就显出来,但是也会装个嫩,换上休闲装溜达在学校里偶尔也能滥竽充数。

②、普遍特征:喜欢宅、有若干女性知己80后剩女尽管经常落单,但是也并非耐不住寂寞的人物,周末在家的时候,多是穿着睡衣在房间里逛荡一天,;但是也并非剩女们就这样枯燥生活,80后的“剩女们”大多都有一群同样“处境”的姐妹们,在平安夜、情人节这些“令人发指”的欢聚日子里,几个小姐们聚在一起,要上几瓶酒,一同骂骂老板的“丧尽天良”,说说男人的“一无是处”,并狠毒的“诅咒”一些旁边桌子的情侣“有今天没明日”,然后快乐的一饮而尽,第二天笑容满面的继续上班,继续期待爱情,继续祝福朋友。

③、升级特征:敢想、敢做、敢疯狂尽管总是孤身一人,但是作为改革开放成长起的80后剩女,都是有个性的一代。

敢于颠覆传统,并且对自己做出变革性的改变.几个人可以一起去照一套没有新郎的婚纱照,笑的依旧灿烂得意;几个人经常会想一些新奇百怪的点子出来,一起在春节的当下跑出去旅游,总之,80后剩女不怕束缚,只要想得出来,就做的出来,且让自己过的畅快淋漓。

剩女现象的背后是我们时代的社会问题

剩女现象的背后是我们时代的社会问题

剩女现象的背后是我们时代的社会问题剩女现象的背后是我们时代的社会问题剩女现象的背后是我们时代的社会问题xilei 发布于 2021-3-18 14:34:00一份来自权威妇女研究机构的调查表明,41.2%的未婚女性担心自己嫁不出去,而男性担心找不到老婆的比例,只有8.1%。

同一个调查还表明,跟担心自己嫁不出去的比例相同的女性,坦承自己的择偶标准比较高,但她们却坚持不肯降低标准,宁缺毋滥。

(1月10日新华网)显然,即使在大城市里,剩男的人数,绝对不会比剩女少。

但相对而言,剩下来的男性中的优秀者,却远远少于剩女中的优秀者。

当然,大龄剩男中也不乏佼佼者,只是,他们的比例的确没有剩女中同类人士多。

仅就物质成就而论,大城市中,有房有车、高工资的都市白领丽人,的确有相当比例的人未嫁。

但是,这样的白领丽人,尽管已经过了婚嫁的适龄期,但几乎很少有人愿意放弃当初的择偶标准。

既然剩男的优秀者少,自然,剩女中的优秀者,找到合意人的机会就少。

在任何社会,人的发言权和曝光度都是不均等的。

优秀的精英分子,发言的机会和曝光度肯定要高,正因为如此,在人们的感觉中,好像剩女特别多似的。

但是,尽管如此,我们必须承认,的确有相当多的优秀的女孩子被暂时剩下了,构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社会问题。

有意思的是,在剩女多多的情况下,我们看到在职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女性身影。

也许职场金字塔的顶尖,女性还不够多,但中间层基本上女性已经占了半壁江山。

从年龄时段上看,70后女性已经表现出优势,到80后,大体上男性只好退避三舍了。

就像大学里,女生比例越来越高,至少到硕士研究生阶段,女生都表现出很强的优势地位。

在大学和职场上表现上佳的女生,当然很难容忍自己的另一半在各个方面都不如自己。

但是,优秀的男生,却随着时代的演进,相对稀少。

由于技术的进步,现在的世界,几乎没有什么职务和岗位是女性不能胜任了,而女性做得越来越好,一方面是社会进步,女性解放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的国家在独生子女政策下,从家庭到学校的教育,基本上没有找到适合男生培养的路径和方法。

现代“剩女”现象解读与思考

现代“剩女”现象解读与思考

文章编号 : 1 6 7 3 ~ 5 8 1 1 ( 2 0 1 3 ) 0 4 — 0 2 8 2 — 0 2
摘要 : 在我 国 , “ 刺女” 问题 作 为一 个现 实韵新 型社 会 嗣 题 已越 来 越 引起 大 家的 关 注 ‘ ‘ 剩女” 的 幽现 芥仅 受其 深 刻 的社 会 背景 和 家
强 娟 溉 狠如裁 强 、 罐 … 。 一 j |||
关键 词 : “ 剩女 ” 婚 恋
择 偶

。 ¨。 观 也必 然体 现 出需 求层 次 的提 高 另 外 . 改革 开放 3 0年来 . 西 方 的 各 种思 潮 与 中国传 统观 念 相互 碰撞 . 不 断 冲击 人们 的 价值 观 尤其 是 西方 的 性解 放 和女 权 运动 对 我 国女 性 产生 了很大 的 影 响 .她们
角铹 筋
譬 孝



麓 襄 i ≯ 警 , 譬 黪 尊 澎 | | 渤 劂
现 代 “ 剩 女 ” 现 象 解 读 与 思 考
彭红 艳 ( 华 中师 范 大学 马 克思 主义 学 院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9)
中图分类号 . C9 面 我 国自 1 9 8 0年 实行 计 划生 育 政 策 以来 . “ 独 生 子女 ” 便成为了 时代 的文 化标 签 。 在一 定 程度 上 改变 了 我 国的家 庭结 构 对 于独 生
常 肓道 : 有 剩男 , 无 剩女 。这 是 基 于传 统 男权 优 势 与性 别 失衡 的 客观 事 实而 形 成 的一种 择偶 思 维 定势 跨 入 2 1世纪 . 情 势 发 生 戏 剧性 变 化 . “ 剩女 ”作 为一 个 调侃 与 嘲讽 意 味 的词 汇 被 网络 传 媒 大 肆渲 染 , 从 网络 空 间走 向生 活情 境 。“ 剩女 ” 这 一 网 络流 行 词 . 在 网络媒 体 炒 作与 大众 社 会认 同之 间 的反 复磨 合 中 .不 断地 被 赋 予 新 的含 义 .并 最 终作 为 新词 汇 被 教育 部 和 国家 语 言工 作 委员 会 联 合 发 布 的( 2 0 0 6年 中 国语 言 生 活状 况 报 告 》 收录 . 成 为一 个 具 有 特 定 含 义 的名 词 。 这 一 报告 对 “ 剩女 ” 的含 义作 出 了官 方界 定 : 形容 那 些 在婚 姻 上得 不 到 理想 归 宿 的高 学历 、 高收入、 高 年龄 的未婚 女 青 年 。公 众 称 呼她 们 为 “ 三 高女 ” 和“ 白骨 精 ” : “ 三高 ” 即眼 光高 、 人 气 高、 收入 高 : “ 白骨精 ” 即 白领 、 骨干、 精英 。媒体 戏 称 为“ 3 s女 郎” 与 “ 剩族 ” 。“ 3 S ” -S i n g l e ( 单身 ) 、 s t u c k ( 卡住 了) 、 s e v e n t i e s f 7 0年代 出 生 的1: “ 剩族 ” 则 为过 了最佳 适婚 年 龄还 有 勇气 继 续 为 寻找 伴侣 而 奋 斗 的女性 群 体 : 其中 2 5~2 7岁 称 之 为 “ 剩斗士” . 2 8~3 1 岁 称 之为 “ 必 剩 客”. 3 2~3 6岁 称 之 为 “ 斗 战 剩母 ” . 3 6岁 以上 称 之 为 “ 齐 天大 剩 ” 虽 然 目前有 关 “ 剩女” 的定 义 尚未 统一 . 但 从人 口学 意 义 上来 看 . “ 剩女” 普 遍 具 有 以下 特 征 : 居 住 在城 市 . 受 教育 程 度 较 高, 白领 类 职业 , 收 人稳 定 甚 至颇 丰 , 社 会地 位 较 高 , 年龄 适 婚 或偏 大, 具有 婚 嫁意 愿 如 今 越 来越 多 的女 性 加入 了“ 剩女 ” 大军 . 大有“ 剩女 ” 当道 之 势。 有 调查 数 据显 示 . 北京 市 的 “ 剩女” 近 5 0 万. 约 占北 京 市 总人 口 ( 1 2 0 0万 ) 的4 . 2 %, 约 占北 京整 个 女 性 人 口的 8 . 1 %: 而香 港 成 年 单 身 女 性 则 高达 7 0万 。 占到 香 港 总 人 口( 7 2 0万 ) 的9 . 8 %。 占整 个 女 性 人 口的 2 5 %。 《 2 0 1 0 —2 0 l 1 年 中国男 女婚 恋 观调 查 》 显示 “ 全 国 结婚 的年龄逐 年上涨” . 2 o o 5年 2 0至 2 4岁 结 婚 人 数 占 4 7 %. 到 2 0 0 9年 2 0至 2 4岁 结婚 人 数 下 降 到 3 7 %。 2 0至 2 4岁 领 证 的 比例 显著下降 : 而4 0岁 以 上 的结 婚 人数 却 由 2 0 0 5年 的 3 . 9 %. 增 长 到 2 0 0 9年 的 l 2 . 2 %, 4 O岁 以上 领 证 的 比例 明 显 增 长 . 中国人 结 婚 的 年龄 日益推 后 _ 引 由此可 见 . “ 剩女” 已成 为一 种 普遍 的社 会 现象 从 长远 发展 来 看 . 这将 不利 于和谐 社 会 的 建设 . 并 有 可 能带 来 一些 列 的 问题 因此 . 分析 “ 剩女” 之所 以“ 被剩 下 ” 的原 因及 摆 脱 “ 剩女 ” 困 境 的 出路 探 索显 得尤 为 重要 二、 “ 剩 女” 为何 而“ 剩” “ 剩女” 现象 的 产生 并 非偶 然 , 而 是社 会 、 家庭及“ 剩女” 自身 三 方面 综 合作 用 的产 物 。 ( 一1 社 会层 面 其 实 绝 大 多数 “ 剩女 ” 并不 是 自愿 成 为 “ 剩女” 的. 她们 之所 以 成为“ 剩女” 有 其深 刻 的社 会 根源 改革 开 放 以来 . 女性 的 地位 有 了 前所 为 有地 提 高 . 享受 高 等教 育 . 参 与 社会 生 产 生活 的 机会 大 大 地 提高了 这 保 障了 女性 的 经济 独立 , 减 少 了女 性对 男性 和 婚姻 的依 赖 程度 。 而 经 济 的独 立又 导致 女 性需 求 层次 的提 高 。马斯 洛 认 为 , 人 的需 求 有 五个 层次 , 生 理 的需 求 、 安 全 的需 求 、 归 属 和爱 的 需求 、 尊 重 的需 求 以及 自我 实 现 的需求 。 当低层 次 的需 求 满足 以后 , 高 层 次 的 需求 满 足变 便会 成 为行 为 的驱 动力 。女性 在 满足 了生 理和 物 质 的需求 后 .高 一 级 的需 求— — 归 属 和爱 的需 求 以 及尊 重 和 自我 实现 的需 求 必然 成 为女 性 追求 的新 目标 。 如此 . 女性 的择偶 和婚 姻

现代单身女生现状分析报告

现代单身女生现状分析报告

现代单身女生现状分析报告引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单身生活。

单身女生作为社会的新兴群体,其现状和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本报告将对现代单身女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单身女生增多的原因1. 经济独立:随着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经济独立。

她们不再依赖家庭或者婚姻来满足经济需求,更加注重事业和自我发展。

2. 婚姻观念变化:现代女性开始关注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再以婚姻为唯一的人生目标。

她们更加注重个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追求独立和自由的生活方式。

3. 社会鼓励单身:社会逐渐接受并鼓励单身女性的存在。

媒体对单身女性的正面报道以及单身女性群体的互助交流平台的兴起,为单身女性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认同。

现代单身女生的特点1. 独立自主:现代单身女生具有独立自主的性格特点。

她们能够自主决策、独自生活,并且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2. 自我价值观强大:单身女生相对更加专注于事业和个人发展。

她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心需求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注重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和爱好。

3. 社交圈拓展:单身女生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拓展社交圈,丰富自己的社交生活。

她们更加注重与志同道合的人建立深度关系,通过社交活动提升自己的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

单身女生的挑战和困惑1. 社会压力:尽管社会对单身女性的接纳度增加,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压力。

社会对她们的期望值较高,常常被质疑为“为什么单身”或“什么时候结婚”。

2. 家庭与社交需求的平衡:单身女生常常面临家庭与社交需求之间的平衡问题。

她们既要处理来自家庭的期望和关心,又要在社交圈中寻求满足自己需求的关系。

3. 情感和亲密关系的缺失:单身女生常常面临感情和亲密关系的缺失。

虽然她们通过朋友圈和社交活动能够满足一部分的社交需求,但仍然有一些渴望建立稳定的、亲密的情感关系。

单身女生的发展趋势1. 婚恋观念多元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婚恋观念的接纳度逐渐提升。

现代单身女生将更加注重婚姻的质量而非数量,更加关注婚姻的平等和共享。

都市_剩女_现象的后现代解读

都市_剩女_现象的后现代解读

都市“剩女”现象的后现代解读一、问题与背景社会环境对于民众个人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在婚姻领域有着尤为突出的体现。

根据2002年的一项调查,北京、上海等地30-50岁单身人数高达50万,27岁以上仍未有对象的人数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增长了三成多[1]。

2005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表明,从1997年到2005年,30-34岁的未婚女性比率激增,尤其是30岁的未婚人口,未婚比例从1.2%增加到3.4%,且大龄未婚女性主要集中在城镇,占30-44岁全部未婚女性的72.1%[2]。

而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公布的《2009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也显示,当前中国城市有41.2%的女性和8.1%的男性担心自己找不到配偶[3]。

尤其是未婚单身女性面临着来自父母亲友的巨大压力,她们在“嫁”与“不嫁”之间徘徊,在“找”又“找不到”之间焦虑,在“优秀”和“被剩”之间尴尬。

“剩女”、“圣(剩)斗士”、“必胜(剩)客”、“齐天大圣(剩)”,她们被贴上了不同程度的标签,面临着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这不仅可能对大龄未婚女性群体造成身心健康的隐患,也有可能会影响到下一代对于婚恋问题以及知识女性的看法,对社会的和谐、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学者们对都市大龄未婚青年的婚姻问题尤其是大龄未婚女性群体(“剩女”)的产生原因,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了分析。

如范晓光等基于社会变迁的理论视角,从现代性和市场转型两个角度对都市青年单身现象进行了解读,认为现代化为青年在婚恋方式选择上的宽容提供了可能,而中国特色的市场转型则使单身青年在理想和现实中做了无奈的选择[4]。

黎学军从欧洲古典经济学派的人口-经济思想入手,对目前经济发达地区里所谓的“剩男”和“剩女”现象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探索了其背后的经济动因[5]。

左雪松等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对“剩女”危机进行了社会学分析,对“剩女”危机产生的社会风险及其解决途径进行了探索[6]。

笔者认为,当前都市“剩女”现象的出现就像一个多棱镜,折射出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客观上看一方面是转型社会中经济压力所造成的价值失序和功利主义取向在婚姻市场上的反映,另一方面是生存竞争所带来的时空异化而导致的人的情感异化;主观上当代知识女性受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影响,其个性和自我意识都在不断觉醒,因此而引发了其对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怀疑、颠覆与重构。

我国“剩女”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我国“剩女”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 剩女 ” 的社会 特征 和表现
所谓 “ 剩女 ” 就是指 现代都 市 女性 中拥 有 高学 ① 历、 高智 商 、 素质 、 收入 、 身材 、 长相 , 因择 高 高 好 好 但
育部和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的( 06年中 20
国语言生 活状况 报 告》 布 的 1 1 汉 语 新 词 中就 公 7个 有“ 剩女 ” 词 , 对 其 词 义 作 了相 应 界 定 ; 一 并 连续 5
女” 问题作 为一 种 新 的社 会 现 象 已经 客 观 存 在 , 应
首先 , 自身条件 优越 。一 是 “ 女 ” 是 剩 基本 上 都 有本 科 以上 的学 历 , 也表 示 她们 有 较 高 的智 商 和 这
收 稿 日期 :00—1 21 2—1 0
作者简介 : 张亚军 , , 男 陕西中医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 ;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

2 ・ O
素质 ; 二是 由于拥有高学历 、 高智商和高素质 , 在激
烈 的职场竞 争 中也会 很 容 易胜 出 , 工 作 必 然 意 味 好 着高收入; 是天生一副好相貌 、 身材 , 是“ 三 好 这 剩 女” 们择 偶 中要 求 对 方 也 要 “ 气 ” 生 理 资本 ; 帅 的 四 是 有相 对较好 的家 世 背 景 , 父 母 的 掌 上 明珠 。这 是 些条 件 可 以说 是 导 致 “ 女 ” 在 的 自身 条 件 和现 剩 存 实基 础 , 既 是 “ 女 ” 高气 傲 的 资 本 , 是 其 在 这 剩 心 也 婚姻 问题 上不 够积 极 的原 因 ( 因为 “ 女 ” 般都 认 剩 一 为 自己有 这么 优越 的条 件 , 怕 n a U i ri , i a 1 0 2 C i ) ot et nP l eh i l n esy X ’n2 0 7 , hn h e y c v t a

剩女的现状和趋势

剩女的现状和趋势

剩女的现状和趋势
剩女的现状和趋势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描述:
1. 社会压力:剩女是指未婚、过了适婚年龄的女性。

现代社会对女性的婚姻年龄有着较大的压力,使得一些女性可能会在适婚年龄之后仍未婚,从而被贴上了“剩女”的标签。

2. 经济独立: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经济独立,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于婚姻。

这也使得一些女性更加从容地面对单身状态。

3. 选择多样化:现代女性对婚姻的期待有了更多元化的选择,不再仅仅是为了结婚而结婚。

她们更注重婚姻的品质和伴侣的匹配度,而不是简单地为了迎合社会期望而结婚。

4. 婚姻观念变化:婚姻观念的变化也影响了剩女现状和趋势。

一些女性可能更愿意追求自由和独立,不愿过早地婚姻,这也导致了“剩女”现象的出现。

总的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观念的变化,剩女现状和趋势有着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不再是简单地被动接受社会期望而结婚的对象,而是更加注重自身的选择和幸福感。

城市剩女现象:基于不婚主义女性视角分析

城市剩女现象:基于不婚主义女性视角分析

城市剩女现象:基于不婚主义女性视角分析发布时间:2021-04-26T10:39:56.807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3期作者:崔全昆张琼邹玥[导读] 摘要:近年来,城市剩女现象严重,引发媒体和民众广泛关注。

临沂大学摘要:近年来,城市剩女现象严重,引发媒体和民众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从不婚主义女性的视角分析,探讨城市剩女与不婚主义的关系;其次通过分析女性不婚主义产生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提出解决对策,以期能够缓解城市剩女问题。

关键词:剩女问题;城市剩女;不婚主义一、“剩女问题”的概述(一)“剩女问题”界定 2007年8月16日,教育部和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2006 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公布了171条新汉语词汇,“剩女”就被收录其中,一跃成为被官方认可的正规词语。

人们将已经过了结婚年龄并且还未婚的女性称为“剩女”。

中国妇联对剩男剩女的标准作了划分:女27岁,男30岁。

(二)城市剩女问题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PADIS”数据显示:随着时间逐渐往前推移,剩女的数量将逼平剩男的数量,到2030年剩女的数量将会超过剩男的数量。

将数据进行分城乡的数据统计分析后发现,城市中大龄未婚女性可能面临比农村男性更为严峻的婚姻困难。

由此可以看出,城市剩女问题是当前比较严峻的问题,远远超过了传统意义上拥有严峻形式的农村剩男问题。

二、城市剩女与不婚主义的关系城市剩女与不婚主义女性,看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其实却有密切的联系。

一个现象的产生,不能只归纳于某一群体或某一行为的后果,这世上有很多事都是忽悠关联,互相牵扯的。

不婚主义女性和剩女之间的区别就是剩女是由于婚姻要求过高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而被动剩下的;而不婚主义女性是主动选择了不进入婚姻状态。

拥有不婚主义观念的女性必然会产生“剩女”这一现象,而长时间处于“剩女”这一问题中的女性有可能产生不婚主义这一观念。

不婚主义大致分为两种:一是不婚不育不恋爱,喜欢独处;二是因为找不到合适婚姻伴侣而产生的不婚主义。

“剩女”与“待嫁”问题的政治社会性讨论

“剩女”与“待嫁”问题的政治社会性讨论

“剩女”与“待嫁”问题的政治社会性讨论剩女与待嫁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但这种现象不是时代造就的,而是女性及男性共同自我意识的建构。

从近些年比较令人担忧的两种社会现象入手,讨论剩女问题的言外之意,说明待嫁要求的价值取向的发展,意在得出剩女与待嫁现象与当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结论。

标签:剩女;社会发展;政治社会性一、关于“剩女”问题所谓的剩女,是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

指现代都市女性,她们绝大部分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长相也无可挑剔,因她们择偶要求比较高,导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而变成“剩女”的大龄女青年。

大多数人认为剩女的大量出现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因此也有众多的学者对剩女的存在开展了研究。

在这里暂且不论剩女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他者的研究成果,仅从“剩女”这一新时代的名词出现出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剩女问题的外延已经被建构得严重扩大化了。

“剩女”,是一个被妖魔化的词;“剩女”,也是被妖魔化的一群人。

“剩女”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公众对这个群体的过激反应,却是一种倒退。

在如今所谓剩女越来越多的大群体中存在着很多不是“剩女”的女性,归为剩女这一范畴,很多女性是不符合其标准的,却被社会无情地贴上剩女的标签,比如离婚女士,他们已经步入过婚姻,而现在游离在婚姻之外被说为剩女显然是不对的;也如有些仅是高学历却无高年龄的人被列入剩女的部队中也是不合适的,比如还没有进入25周岁的女性,当还没有固定的另一半时就说自己已经被剩下来了,或者称自己是“初级剩客”。

事实上关于剩女的形成要素中所谓的高学历和高收入也是经不起推敲的,随着社会多元体制的发展,学历和收入也逐渐呈现多元化。

众多被误拉入剩女范畴的结果就是把社会上剩女群体的认为扩大化,在人们胡乱的标签化中,已显然造成社会上很多女性的恐慌,稍微感情空缺就言自己是剩女,加之大众传媒的宣传和影响,女性的心理和行为不自觉地进入标体制中,于是“闪婚”、“抢婚”不请自来,婚姻市场的流言蜚语冲击婚姻市场机制,导致失调,这样建立起来的家庭也从源头上失去了和谐稳定的基础。

城市大龄剩女

城市大龄剩女

浅谈城市大龄剩女问题(09文学院韩冬F10914026)“剩女”,官方的释义为:现代都市女性,绝大部分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三高),长相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但是因为择偶要求高,婚姻上得不到理想的归宿的大龄女青年。

作为一名男性,如果以我们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大致的分为以下几个角度:经济地位、择偶标准、封建思想等等首先,作为经济独立的女性,剩女被界定为“高收入人群”,而中国自古便保留了一种“男耕女织,男子当家,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经济上处于弱势在一个男人看来是耻辱的象征。

只有在经济上占据主导地位的一方,才能在生活中享有更多的决策权(传统观点,本人也不是完全赞同,但还是很符合当今实际的)。

所以说,经济是绝对不容忽视的一道门槛,也就是说,在当今宣扬婚姻恋爱自由的开放时代,门当户对绝对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子,而像英国王子迎娶平民姑娘的浪漫爱情故事之所以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就是因为人们心中都有这么一个“童话梦”。

其次,这些剩女出生在城市,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便受到父母亲戚的百般呵护与娇惯,俗话说“穷养儿,富养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她们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喜欢被人宠着护着,所以,她们对于未来的另一半的要求“很简单”:拥有施瓦性格的体格、盖茨的资产、吴彦祖的相貌就OK了。

试问,这样的择偶标准地球上能有人合适么?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年龄的增长,她们会一步步下调择偶标准,但心底还是放着白马王子的形象,在与人交流中或多或少会有点抵触情绪,就这样高不成低不就,最终过了黄金年龄,只得暗自神伤。

最后,从我们男性的角度看,很难容忍自己未来的另一半抛家弃子,在外拼事业。

典型的事业型女人在受封建传统思想束缚的男性眼里是不能被接受的。

“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也确实扼杀了无数知识女性的创造力,迫使其在各行各业中几乎都处于男性的控制之中。

作为90年代出生的人,我们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思想,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还是很有必要的。

“剩女”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剩女”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剩女”现象的社会学分析一、本文概述“剩女”现象,即在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年龄相对较大且尚未婚配的女性群体,近年来在中国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一现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经济发展以及性别观念等多重因素紧密相连。

本文旨在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剩女”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背后的社会因素,以及这一现象对社会结构和性别关系的影响。

我们将首先回顾“剩女”现象的历史演变,探究其在中国社会中的独特性和普遍性。

随后,我们将从教育水平、职业发展、婚恋观念、家庭压力等多个维度出发,分析导致“剩女”现象的社会因素。

我们还将探讨“剩女”现象对社会性别角色和婚姻制度的挑战,以及这一现象对女性自身发展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增进对“剩女”现象的理解,促进社会对这一现象更加包容和理性的态度,同时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二、剩女现象的社会背景近年来,“剩女”现象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涉及到个体的婚姻问题,更是因为它反映了深层次的社会变迁和文化冲突。

剩女现象的出现,与当前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尤其是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在经济层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女性的经济独立性逐渐增强。

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高等教育,进入职场,实现了经济独立。

这种经济独立使得她们在婚姻选择上更加自主,不再过分依赖男性。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择偶时,女性往往希望找到一个与自己经济地位相当或更高的男性,这就导致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使得部分女性难以找到合适的伴侣。

在文化层面,传统的婚恋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的冲突也为剩女现象的形成提供了土壤。

传统观念认为女性应该早日结婚生子,而现代价值观念则更加注重女性的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

这种冲突使得部分女性在选择婚姻时面临困惑和迷茫,导致她们在适婚年龄未能及时结婚。

在教育层面,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现代化视域下的都市剩男剩女现象思考

现代化视域下的都市剩男剩女现象思考

现代化视域下关于都市“剩男剩女”现象的思考摘要:都市“剩男剩女”现象是现代化之下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剩男剩女”是现代化之下各种社会变革与发展所带来的客观后果,也是青年男女自身所产生的一种选择性后果。

本文以现代化的视角从生产方式、思想观念、交往方式、婚姻价值观等变革方面研究都是“剩男剩女”的成因,并进一步从都市“剩男剩女”在进行选择时面临的尴尬处境进行深入剖析这一社会现象,旨在引入对都市“剩男剩女”成因的另一种思考方式。

关键词:现代化;剩男剩女;选择障碍一、“剩男剩女”现象概述近年来,随着各种相亲活动的频繁上演,各大社交媒体网站的宣传,使得“剩男剩女”成为大众关注的热词。

我国婚姻法规定:公民法定结婚年龄为男22周岁,女20周岁。

然而就一般情况来看,青年男女认为适合结婚的年龄“69.2%的人选择26—31岁,23%的人选择19—25岁,4%的人选择32—35岁”。

[1]透过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当下青年男女普遍选择晚婚。

在网络上有人将“剩男剩女”分出了几个等级:25—27岁为初级剩客,称为“剩斗士”;28—30岁为中级剩客,称为“必剩客”;31—35岁为高级剩客,称为“斗战剩佛”;35岁以上为特级剩客,称为“齐天大剩”。

中国妇联亦是对“剩男剩女”的标准做出了划分:男30岁,女27岁。

据国家人口计生委“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PADIS”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30岁及以上的单身男性为1467.8万人,单身女性为328.3万人;2010年剩男2207万人,剩女1515.9万人。

更有预测到2020年,”剩男剩女”的将分别达到3373万人和3372万人。

又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统计显示:2000年城市“剩男剩女”人数为688万人;2010年城市“剩男剩女”的人数为1762.8万人。

并预计到2020年,城市“剩男剩女”的人数将达到5202.3万人,2030年将达到6106万人。

纵观以上数据,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剩男剩女”人口数量庞大,都市青年男女成为主体部分。

浅论现代都市“剩女”现象的社会学透视的论文

浅论现代都市“剩女”现象的社会学透视的论文

浅论现代都市“剩女”现象的社会学透视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论文摘要:现代都市那些具有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却未婚的年轻女性被称之为“剩女”。

她们是西方语境中的“3s女性”.即seventies,single,stuck,这些女性生于70年代、单身、在婚姻市场中“滞销”。

由于过于注重工作,自身条件和择偶条件过高,加上错位的爱情心理,剩女们成了“单身贵族”。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现代化背景下的城市属性、传统择偶观与现代生活气质的交错、社会倡导的择偶自由与个人憧憬的自由择偶悖论等因素。

论文关键词:“剩女”;择偶;城市性一、何谓剩女目前,在中国的许多大中城市里,有这么一群人,她们气质高雅,工作稳定,既有不菲的薪酬,身边又不乏优秀的男士,但是她们却在谈婚论嫁时成为“孤单一族”。

她们被社会称作“剩女”。

“剩女”音同“圣女”,暗指这些女性有高洁的学识气质,却被无奈地抛到了单身贵族的行列。

剩女们年龄在28岁一37岁之间,在传统观念看来已经属于大龄女青年。

她们被尴尬地“剩”下来,卡在单身状态,赢得个“剩女”的头衔。

在英语语境里,她们是“3s女性”,即esventies,single,stuck。

(1)sevenites(生于70年代)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她们,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大时代,这使得她们较之以前出生的女性有更多的机会享受教育和竞争带来的益处。

加之70年代中后期,独生子女政策在城市推行,特殊的家庭环境,造就了独生女们“特立独行”的性格:自主性强,具有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成年后拥有独立的事业和独立的经济地位。

成年后的她们大多数或是学历高,或是事业心强,聪明能干,巾帼不让须眉。

她们是读着琼瑶小说长大的,书本中的男女主角一见钟情,爱情道路曲折,书里的结局也是男女主角生死相许、矢志不渝。

对大龄剩女问题的思考

对大龄剩女问题的思考

造成大龄剩女普遍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第一,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注重在家庭之外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从年龄看,学历至少在研究生以上的女性“功成名就”时,一般至少在二十五六岁甚至更迟,往往一不留神就过了婚恋的最佳年龄。

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女性的适婚年龄是有“上限”的,而女性在上完大学和事业相对有成时,已接近“上限”,因此,如不能在学习和进入社会的同时完成恋爱程序,就可能错失机会。

第二,大龄剩女工作压力大了,社交圈子窄了.由于工作单位的缩小化,在工作中结识合适的异性几率非常低,尤其是外地来的女性,他们在该城市无亲无故无同学,人脉资源几乎为零,加上工作压力大,社交范围窄,大龄剩女的普遍性更加突出.
第三,开放社会一直是人类努力的方向,有许多人希望恋爱次数多一点,恋爱对象更加丰富点,摆脱了以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枷锁,我们渴望自由,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真爱。

实践出真知,如果不曾经历,何谈好坏之分,不断的寻找,不断的尝试,也许真爱就在前方,可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许多人“剩”下来的原因,压力感的缺失以及选择的多样化导致结婚年龄正不断变大。

最后我想说的是,祝大龄剩女们早日遇见对的他,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社会"城市剩女"问题的思考
作者:魏彤儒, 张刚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
刊名:
中国青年研究
英文刊名:CHINA YOUTH STUDY
年,卷(期):2010(5)
被引用次数:5次
1.吝莹莹透视当代都市青年"剩女"现象 2008(05)
2.查看详情
3.黎明"超男剩女"与"人道主义灾难"孰本孰末 2006(09)
4.Lei Guan A Review of the Mate Selection Studies of Mainland Chinese Youth during the 30-Year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HONGKONG 2009(23)
5.李占军走出剩女危机 2006(05)
6.查看详情
1.沈晖都市"剩女"现象的后现代解读[期刊论文]-中国青年研究2010(5)
2.龙晓添.Long Xiaotian从社会性别视角看"剩女"现象[期刊论文]-中国青年研究2009(10)
3.唐利平社会变迁与"剩女"现象——当代大龄女青年婚嫁困境探究[期刊论文]-中国青年研究2010(5)
4.宁鸿"剩女"现象的社会学分析[期刊论文]-理论界2008(12)
5.曲文勇.刘平浅析"剩女"现象的社会成因[期刊论文]-社科纵横2009,24(3)
6.周松青"剩女"与性别统治[期刊论文]-中国青年研究2010(5)
7.左雪松.夏道玉.ZUO Xue-song.XIA Dao-yu建构女性与女性建构——建构主义视阈中"剩女"危机引发的社会学思考[期刊论文]-妇女研究论丛2008(5)
8.杨超.YANG Chao"剩女"现象产生原因的理性分析与感性思考[期刊论文]-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7(3)
9.王小璐.Wang Xiaolu从解析"剩女"到建立婚姻角色过渡的分析框架[期刊论文]-中国青年研究2010(5)
10.韩娟"剩女"现象的社会学解读[期刊论文]-法制与社会2009(11)
1.鲁洋.李景平女大学生"嫁富"现象思考[期刊论文]-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2)
2.孔婧"剩女"成因分析[期刊论文]-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z2)
3.贾双跃现代化与都市女性身份的调适——都市"剩女"现象的社会学分析[期刊论文]-青春岁月 2011(10)
4.张亚军我国"剩女"问题的社会学思考[期刊论文]-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1(2)
5.胡小武城市性:都市"剩人社会"与新相亲时代的来临[期刊论文]-中国青年研究 2010(9)
引用本文格式:魏彤儒.张刚中国现代社会"城市剩女"问题的思考[期刊论文]-中国青年研究 201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