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期末整理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含答案)
《管理⼼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含答案)(⼀)单项选择1、管理⼼理学的研究对象是(B)A. 所有⼈的⼼理活动及其规律B. 管理活动中⼈与⼈之间⼼理上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C. 管理活动中各种⼼理现象D. 管理活动中的⼼理过程2、在⼈的个性组成中,较多受⽣物因素的影响,较少受社会影响的是(C)A.性格B. 能⼒C. ⽓质D. 态度3、主体对某特定对象进⾏认知、评价并做出价值判断所形成的⼼理倾向被称为(C)A.性格B. ⽓质C. 态度D. 动机4、公认的“科学管理之⽗”是(A)A.泰勒B. 梅奥C. 韦伯D. 法约尔5、被⼈们称为“动作专家”的是(C)A.莫雷诺B. 勒温C. 吉尔布雷斯D. 泰勒6、在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中,下列不属于个体主观因素的是(B)A.兴趣B. 知觉对象本⾝的特征D. 性格与⽓质7、在知觉过程中,⼈们趋向于对容易说出例⼦的事物给予⾼判断,即所谓(A)A.易获得性偏差B. 基础⽐例偏差C. 社会刻板印象D. ⼼理定势8、某⼈与多年相识的⼥友分⼿后从此⼀蹶不振,这是⼀种什么⼼理表现?(C)A.攻击B. 升华C. 冷漠D. 退化9、某⼚发放的⼀笔奖⾦没有提⾼劳动⽣产率,但⼀经取消,职⼯便怨声载道,⽣产效率⼤幅度下降,这说明这笔奖⾦是(C)A.强化因素B. 激励因素C. 保健因素D. 精神因素10、管理⼼理学认为⼀个⼈的⼯作绩效主要取决于他的(B)A.能⼒和⼯作难度B. 能⼒和激励⽔平C. 性格和机遇D. 价值观与态度11、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的需要可以分为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和(D)A. 对发展的需要B. 对享受的需要C. 对精神的需要D. 对权⼒的需要12、阿Q在被别⼈打了以后说是⼉⼦打了⽼⼦,其⾏为属于下列哪种类型?(C)A.反向⾏为B. 压抑C. 合理化D. 升华13、“眼不见,⼼不烦”、“掩⽿盗铃”等都是(C)的表现。
A.合理化作⽤B. 投射作⽤D. 反向作⽤14、最早提出公平理论的是(B)A.麦克利兰B. 亚当斯C. 勒温D. 弗勒姆15、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和⼯作任务的团体叫(B)A.任务团体B. 正式团体C. 指挥团体D. 利益团体16、将信息源发出的信息转换成媒体易于传送的信息称为(A)A.编码B. 传送C. 解码D. 反馈17、就团队成员间的信任关系⽽⾔,下列哪⼀维度被认为是最重要的(C)A.⼀贯B. 开放C. 正直D. 能⼒18、个体在群体的压⼒下,不仅在⾏为上与其他⼈保持⼀致,⽽且在信仰上也改变原来的观点,放弃原有的意见之现象称为(B)A.模仿B. 从众C. 暗⽰D. 顺从19、在⼈际吸引中起长远作⽤的因素是⼈的(B)A.外表B. 个性品质C. 熟悉程度D. 利害关系20、“近⽔楼台先得⽉”,这是⼈际吸引中的(A)原则。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整合
1.什么是管理心理学在西方称为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广义的管理心理学,是以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组织或活动中与管理过程有关的心理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揭示社会组织运行过程与人的心理活动相互作用的规律。
狭义的管理心理学,即经济管理心理学,其研究对象是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它研究经济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因素对管理效率的作用,如人的意识倾向(理想、世界观、信仰、兴趣等)、知识才能、性格脾气、情绪情感对管理效率的影响。
也研究各种管理措施,如思想教育、劳动竞赛、操作合理化、工资奖金制度、升级考核制度等措施,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2.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又称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
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
3. “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又名为惟利人(Rational-Economic),这种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哲学和亚当·斯密(Adam Smith)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在于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
4. 知觉防御(Perception defense)知觉防御是指人们对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忽视而不见或加以歪曲,以达到防御的目的。
5. 个性个性是由需要、动机、态度、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组成的个性倾向和由能力、气质、性格组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有机结合而成的。
6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7. 挫折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8. 领导是指引导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9. 领导者是一个被委派到某一职位上具有职权、责任和义务来完成组织目标与目的的人。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B)A. 所有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B. 管理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C. 管理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D. 管理活动中的心理过程2、在人的个性组成中,较多受生物因素的影响,较少受社会影响的是(C)A.性格B. 能力C. 气质D. 态度3、主体对某特定对象进行认知、评价并做出价值判断所形成的心理倾向被称为(C)A.性格B. 气质C. 态度D. 动机4、公认的“科学管理之父”是(A)A.泰勒B. 梅奥C. 韦伯D. 法约尔5、被人们称为“动作专家”的是(C)A.莫雷诺B. 勒温C. 吉尔布雷斯D. 泰勒6、在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中,下列不属于个体主观因素的是(B)A.兴趣B.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C. 知识经验D. 性格与气质7、在知觉过程中,人们趋向于对容易说出例子的事物给予高判断,即所谓(A)A.易获得性偏差B. 基础比例偏差C. 社会刻板印象D. 心理定势8、某人与多年相识的女友分手后从此一蹶不振,这是一种什么心理表现?(C)A.攻击B. 升华C. 冷漠D. 退化9、某厂发放的一笔奖金没有提高劳动生产率,但一经取消,职工便怨声载道,生产效率大幅度下降,这说明这笔奖金是(C)A.强化因素B. 激励因素C. 保健因素D. 精神因素10、管理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工作绩效主要取决于他的(B)A.能力和工作难度B. 能力和激励水平C. 性格和机遇D. 价值观与态度11、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和(D)A. 对发展的需要B. 对享受的需要C. 对精神的需要D. 对权力的需要12、阿Q在被别人打了以后说是儿子打了老子,其行为属于下列哪种类型?(C)A.反向行为B. 压抑C. 合理化D. 升华13、“眼不见,心不烦”、“掩耳盗铃”等都是(C)的表现。
A.合理化作用B. 投射作用C. 压抑作用D. 反向作用14、最早提出公平理论的是(B)A.麦克利兰B. 亚当斯C. 勒温D. 弗勒姆15、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和工作任务的团体叫(B)A.任务团体B. 正式团体C. 指挥团体D. 利益团体16、将信息源发出的信息转换成媒体易于传送的信息称为(A)A.编码B. 传送C. 解码D. 反馈17、就团队成员间的信任关系而言,下列哪一维度被认为是最重要的(C)A.一贯B. 开放C. 正直D. 能力18、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不仅在行为上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而且在信仰上也改变原来的观点,放弃原有的意见之现象称为(B)A.模仿B. 从众C. 暗示D. 顺从19、在人际吸引中起长远作用的因素是人的(B)A.外表B. 个性品质C. 熟悉程度D. 利害关系20、“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是人际吸引中的(A)原则。
管理心理学期末要点整理(详细内容版)
公选或(专业)管理心理学复习大纲一.全书共11章,其中第1、2、3、6、8、9、10章为重点章,考试包含全部题型与知识;第4、5、7、11章为非重点章,考试题型主要是是非题与选择题等灵活理解的知识内容;二.应掌握的基本概念:第1章1.管理心理学:研究企业(或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
它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建立健康文明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2.行为科学:广义:运用研究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来研究在一定物质和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和动物的行为的科学。
(科学群)狭义: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一门科学。
(即管理心理学)3.管理的社会心理系统:生产过程中个人与他人之间相互交往的心理、团体心理与组织心理等社会活动过程。
即“人—人”系统。
4.企业文化:以组织气氛为核心要素,以塑造良好组织形象为目标的,在长期经营管理中形成的共同思想、价值观念、作风和行为准则,是一种使企业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信念和行为风格。
(第九章)5.管理的职能:泛指一切单位或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传统职能,以及信息、决策、激励、研究、创新等职能,使他人同自己一道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第2章1.泰勒制:即指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于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中》,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包括:(1)时间和动作的研究;(2)任务管理(高标准、标准化、奖励、惩罚);(3)职能化的组织原理--含以下内容:(1).是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2).是实行职能工长制。
(3).例外原则等2.例外原理:指厂长把权限位让给下级经营者或助理管理人员,厂长只保留例外事项的决定权或控制权。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管理是个人或组织为了实现目标,提高自身的效率所进行的活动。
二.管理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规律,使个人或组织提高效率和幸福感的一门科学。
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七个方面:目标管理,人力管理,信息管理,时间管理,环境管理,创新心理与管理,幸福心理与管理。
目标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人或组织设计,选择,确定和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人力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人或组织如何协调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人的潜能等方面的心理学问题。
信息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人或组织如何有效地摄取信息与情报。
运用信息交合原理产生新信息,构思新产品,做出有效决策等心理学问题。
时间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人或组织如何增强时间观念、挖掘时间潜力等方面的心理学问题。
环境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人们如何更好地适应和创造环境等方面的心理学问题。
创新心理与管理主要研究为什么要创新,什么是创新,创新的类别,创造力的模型,以及组织如何创新等问题。
幸福心理与管理主要研究幸福的重要性,幸福的内涵是什么,影响幸福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提高幸福感等问题。
四.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经验研究:是指在不对事物加以干涉和控制的前提下,获得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资料,并从中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
它包括观察、问卷调查、临床研究、个案研究、经验总结、活动产品分析、传记调查等多种方法。
2.实验研究:是指在人为干涉与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和控制影响事物发展的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并发现其中规律性的方法。
根据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情况,实验又分为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根据实验的地点环境,实验可分为自然实验与实验室实验。
3.测验研究是一种介于经验研究与实验研究之间的方法,它的本质是先从一个定量的个体中收集有关某一问题的常模资料,据此编制出测验题目作为尺度,去研究其他的个体。
从内容上分,测验研究包括人格测验、能力测验、职业倾向测验、态度测验等。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第一章绪论1.引导案例讲的是福特公司五美元的故事2.管理心理学特定的研究对象是组织中的人3.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组织心理、领导心理、群体心理、个体心理。
4.管理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它是一门(应用)学科,又是一门(交叉)学科。
5.管理心理学高度相似的学科是(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可以互称姊妹的是(社会心理学)6.在算理心理学酝酿阶段,管理理论的发展以(泰勒)的(科学)管理7.在管理心理学兴起阶段,行为管理学派的(梅奥)主持的(霍桑)实验对管理心理学的兴起产生了积极影响8.管理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958年,(莱维特)的《管理心理学》一书的出版。
9.(情景模拟法)也称为评价中心法,是研究者把被试者置于一个(模拟)的工作环境中,来观察、分析、评价个体心理素质和能力,以便研究个体心理活动规律和行为规律,一般适用于选拔、评估高级人才。
10.安排被试同“模拟下级”谈话的测试方式被称作(角色扮演);将被试分成小组,给出讨论题目,要求被试自由讨论的测试是(无领导小组测验)●各种常用研究方法的特点1.观察法✧是指通过感官或仪器,按行为发生的顺序进行系统观测、记录和分析的研究方法。
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心优点:方便易行缺点:难于揭示现象的本质或规律2.访谈法是指通过面对面的谈话,以口头信息沟通的方式,直接了解被访谈对象心理状态的方法。
✧分为结构化访谈和非结构化访谈✧需要注意:对访谈者要求较高3.问卷调查法✧是指通过事先拟定的一系列问题,针对某些心理品质和其他相关因素,收集信息并加以分析的方法。
✧分为:是非式、选择式、等级排列式、开放式✧优点:短时间大量数据✧缺点:数据质量不高,真实性存在问题4.测量法是指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来测量被试的心理品质或行为的研究方法。
分为:能力测验、性格测验、工作价值观测验、组织公民行为测验等5.实验法是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条件下,精确操纵自变量而考察因变量如何因其而变化或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最新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 态度:人对外界对象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所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2. 领导: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所期望目标的行为过程。
3. 激励:指根据个体的心理特点,运用适当的管理手段,以激发个体工作动机的过程。
4. 内化:个人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彻底转变自己的态度。
5. 群体:由若干人组成的,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彼此影响)所构成的人群结合体。
6. 投射作用:投射作用是一种自我防卫的方法,是把个体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转移、投射到别人身上。
7. 优先效应:就是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最深的。
这实际就是首因效应。
8. 工具人:人在生产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机械的作用没有多大区别,管理的任务就在于使被管理者像机械一样去动作。
9. 晕轮效应:指对一个人的某种印象,影响到对此人的其他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10. 平衡理论:在人们的认知系统中存在着使某些感情或评价之间趋于一致的压力11. 退化理论:个人在遭受挫折后,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12. 经济人:人的行为在于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工作就是为获得经济利益。
13. 社会人:重视社会需要和自我尊重的需要,而轻视物质需要与经济利益的人14. 复杂人:人是极其复杂的,不仅人与人之间不同,而且就是同一个人,其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时间和地点,也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别。
15. 自我实现人:人并无好逸恶劳的天性,人的潜力要充分表现出来,才能要充分发挥出来,人才能感受到最大的满足。
16. 社会知觉: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团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17. 角色知觉:对个人在社会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认识与判断,以及对有关角色行为的社会标准的认知。
18. 自我知觉: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思想、感情、需要、个性等的认识。
19. 首因效应:指第一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对双方以后交往关系的影响。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总复习第一编绪论1.管理心理学的含义及研究对象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
因为:①人是组织的主体,要靠人才能达到组织目标;②科技越发展,就越要重视人的因素;③人是组织的首要资源。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最重要的资源,是最宝贵的财富,是管理的核心。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管理活动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中的具体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其包括: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领导心理。
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为理论基础,同时吸收了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原理,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性及其行为的规律性的科学。
它既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门边缘性学科。
3.人性假设理论人性假设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对人的本质属性的基本看法,作为管理思想、管理观念的认识基础,直接决定着管理者的领导方式。
四种人性假设理论:①“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这种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和亚当·斯密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在于追求本身的最大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获得劳动报酬。
也可概括成X理论。
基本要点: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他们没有雄心壮志和负责精神,宁可期望别人来领导和指挥;他们对组织的要求与目标不关心,只关心个人,其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他们缺乏理性,不能自律,容易受他人影响;他们工作的目的在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
只有少数人是勤奋、有抱负、富有献身精神,他们能自己激励自己、约束自己,这些人应当负起管理的责任。
著名的泰勒制就是“经济人”假设---X理论的具体体现。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以“时间--动作”分析为出发点,只考虑提高劳动生产率,无视工人的情感,主张管理者与生产工人严格分开,反对工人参与管理。
我国至今仍有不少企业沿用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特别是在加工贸易型的三资企业。
②“社会人”假设与人群关系理论这种假设起源于著名的梅奥-霍桑实验。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1.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定义:是一门研究组织情境中对个体、群体和组织管理行为的理解、解释、预测和变化规律,以及改进和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与管理效能的学科。
三个成分:①研究个体的管理心理特征(外部:能力、个性、态度,内部:知觉、记忆、思维、决策等);②三个层面:个体、所在群体、所在组织;③寻求有效管理的关键心理学条件与途径研究对象:个体心理(单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群体活动(有组织的有序的群体的心理活动规律性)、领导心理(领导行为)、组织心理(组织机构)个体心理:主要是指管理情境中员工和管理人员个体心理特征的形成与作用。
研究两个层次:①个体差异(不同特点的人在同一环境中工作,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②共性差异(不同特点的人在不同环境中工作,会出现共同的心理问题)。
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个体信息加工问题(决策判断、问题解决模式、学习过程、归因与行为风格)、②个性与能力问题(能力、技能、个性、工作价值取向)、③激励(内容理论、过程理论、工作激励的有效策略)、④态度和压力(工作态度、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心理压力与压力管理)。
群体心理:主要指在不同的群体中担当不同角色时心态和行为的变化以及自觉的调整。
核心思路是群体动力学。
群体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包括机构、人际关系、社会角色分工的问题。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群体组合(群体互动、群体规范、群体内聚力)、②协调(群体沟通、群体工作模式和群体关系、团队管理与协同工作)、③动态机制(群体冲突管理、群体协调途径)。
领导心理:(地位的特殊性)主要研究领导行为与管理决策。
涉及两大方面的问题:对下(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问题)、对上(如何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品质、领导艺术、能力、觉察水平)。
包括两大类的研究:静态研究(假设领导人的素质相对稳定,研究领导人的个人素质、领导班子的角度出发研究)、动态研究(研究领导方法、领导艺术问题)。
组织心理:组织指一个机构、机构系统(单位)。
一个组织有多个组织机构,而不同的组织机构的集权、分权的水平不同,领导班子内部人际关系发生变化,基层员工随之自觉发生变化。
管理心理学(专)必考_期末考试题整理
管理心理学(阶+网)一、单选题1、()是过程型激励理论。
C、期望效价论2、()是决策程序的起步。
D、情报调研3、()是内容型激励理论。
A、双因数理论4、()是人的期望的心理基础。
B价值观5、()是性格发展的环境因素中最基本的单元。
A.家庭6、()对人的动机模式有决定影响作用的三大因素之一。
A.嗜好与兴趣7、()理论是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
A、古典管理理论8、()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
A、需要层次理论9、()认为,不存在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好方法。
D.权变理论学派10、()指出“人之善也如水之下也”。
C、孟子11、()主要包括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
B.个性心理特征12、挫折是一种()状态。
C、情绪状态13、根据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气质又可分为( ) A、内向性和外向性14、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通常有()。
C、问卷法15、霍桑实验提出的( ),为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实验的理论基础。
B、人际关系理论16、“经济人”假设对应于()理论。
B、X理论17、激励主要是激发人的()。
D、内在动力18、价值观是人的()心理基础。
A、期望19、科学管理理论中,有影响且在实践中成功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 D.厄威克20、领导行为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最重要的是()。
B、人群关系行为21、目标管理是( )的激励理论。
B、过程型22、目标管理是1954年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在《管理的实践》中首先提出的。
A、德鲁克23、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大师()1954年提出的。
C德鲁克24、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理论。
D期望25、能力有一般和特殊之分,其中特殊能力包括()音乐能力、数学能力等。
A专业能力26、群体动力理论是()心理学家勒温 D、美国27、企业价值是()。
C、社会效益最优价值28、气质是人的()特征之一。
管理心理学 期末 总结
管理心理学期末总结一·管理心理学定义?有关组织情境中,个体、群体、组织管理行为的理解和预测变化规律,以便改善和提高工作效生活质量与管理效应的学科二·管理心理学诞生标志?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1911)——管理学诞生敏斯特伯格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1912)——工业心理学梅奥的霍桑试验——开创了工业社会学莱维特的《管理心理学》——标志着管理心理学的诞生三·管理心理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一)泰勒(科学管理理论)(1)·观点:注重工作任务的分析与设计,以提高效率为直接的管理目标,以便增强组织效能,即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取得高额利润和长远发展。
(2)·主要著作:《计件工资制》(1895)《车间管理》(1903)《科学管理原理》(1911)(3)·实验:金属切削实验、搬运铁块的实验、铁砂和煤炭的挖掘实验(铁锹实验)(4)·科学管理的制度和方法: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3、工作定额原理——确定工人的合理工作量4、实现工具标准化和操作标准化(标准化原理)5、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6、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7、例外原则(5)·评价:1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
2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
3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
(“经济人”)4仅重视技术的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
工人只有单独劳动才能好好干,集体的鼓励通常是无效的。
5仅解决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二)法约尔(行政管理理论)(1)理论:1 以企业整体为研究对象2 企业的经营的6种职能: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3 管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4 管理的14条原则5 通过管理教育提高管理能力(2)理论特点:1管理是企业的6种职能之一,那5种是对“物起作用的职能”,管理是对“人起作用的职能”。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体内容.。 工具价值观(Instrumental Values):这种价值观指的是偏爱的 行为方式或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它包含18项具体内容.) 态度的三个基本成分 (一个稳定持久的以特定方式来感受事物和做出 行为的倾向。态度可分为三个基本成分:
情感:是指个体对于一个事物的情绪或感受,正性的、 中性的或负性。如,我不喜欢张力。 认知:个体认为自己所拥有的对某事物的信念和信息。 可能是真实的、正确的,也可能不是。如,张力学习不 努力。 行为:是指一个人以一种特定方式对某个事物采取行动 的倾向性。如,喜欢某门课,提前去教室占座位。 只有行为成分能够被直接观察到。其他两种成分只能被推 断。) 态度的四个功能(一,调整功能 态度通常有助于人们根据工作环境的 变化进行调整。 二,自我保护功能 除了有助于员工做出调整之外,态度还有助于员 工保护自我形象。 三,表现价值的功能 态度为人们提供了表现价值的基础。 四,知识功能 态度提供了参考的标准和框架,使得人们能够组织和 解释周围的世界) 认知失调理论(当人的行为和态度之间出现矛盾时,人就会产生认知失 调。人们会通过改变行为、改变态度、寻找其他因素来降低认知失 调。) 自我知觉理论 (传统的观点认为态度决定行为。但是自我觉知理论认 为,当人们被问及某一事物的态度时,人们实际上是先回忆针对这一事 物的行为,然后根据行为推导出态度。) 工作满意度的几个维度 (1,工作本身 它的范围包括工作为个体提供的 有趣的任务、学习的机会和接受责任的可能性。 2, 薪水 得到的经济报酬的量,以及得到的报酬与组织中其他成员 相比被看作是公正的程度。 3, 晋升机会 在组织中得到提升的可能性。 4, 上级的管理 上级提供技术帮助和行为支持的能力。 5, 同事 共同工作的人在技术上的精通和社会交往上的互相支持的 程度) 组织承诺的概念(组织承诺是反映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的一种态度,是 一种正在进行的状态。反映个体认同或依恋组织的程度。包括:(1)
管理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题1分)1.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个体心理B. 组织行为C. 社会心理D. 认知心理答案:B2. 以下哪个理论不属于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B. 双因素理论C. 社会交换理论D.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答案:D3. 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以下哪个因素属于激励因素?A. 工作条件B. 薪酬C. 工作认可D. 公司政策答案:C4. 以下哪个理论强调了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关系?A. 路径-目标理论B. 情境领导理论C. 权变领导理论D. 所有选项答案:D5. 组织变革中,哪个阶段是员工开始适应新变化的阶段?A. 初始阶段B. 抵抗阶段C. 探索阶段D. 接受阶段答案:D6. 以下哪个不是有效的团队沟通的特点?A. 开放性B. 明确性C. 单向性D. 及时性答案:C7. 组织文化的核心是什么?A. 物质文化B. 行为文化C. 制度文化D. 精神文化答案:D8. 以下哪种领导风格属于变革型领导?A. 权威型B. 交易型C. 民主型D. 服务型答案:D9. 以下哪个不是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A. 任务明确性B. 管理层次简化C. 人员流动性D. 部门化答案:C10. 以下哪个是组织中常见的非正式组织形式?A. 项目组B. 工作小组C. 兴趣小组D. 以上都是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题2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A. 工作本身B. 薪酬福利C. 工作环境D. 领导风格答案:A, B, C, D2. 组织变革的阻力可能来源于:A. 个人B. 群体C. 组织文化D. 外部环境答案:A, B, C3. 以下哪些属于有效的激励策略?A. 目标设置B. 绩效反馈C. 物质奖励D. 职业发展机会答案:A, B, C, D4. 团队发展的阶段包括:A. 形成B. 风暴C. 规范D. 执行答案:A, B, C5. 以下哪些是组织文化的功能?A. 导向功能B. 凝聚功能C. 激励功能D. 约束功能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本题共20分,每题5分)1. 简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管理心理学概述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在组织和管理环境中的应用的学科,它涉及到领导力、团队管理、组织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对于在组织中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1.领导力理论:管理心理学研究了领导者对团队的影响,包括韧性领导、情境领导和变革型领导等理论。
2.团队动态:了解团队形成的原因、发展阶段以及冲突处理方式对于有效管理团队至关重要。
3.情绪智力:管理心理学强调情绪智力对于领导力和工作绩效的重要性,包括情绪管理、情绪表达等方面的技巧。
第三部分:管理心理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1.绩效管理:管理心理学可以帮助组织设计出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
2.决策分析:通过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管理者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更为准确的决策。
3.团队建设: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可以帮助团队建设更加高效且和谐,提高团队绩效。
第四部分:管理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管理心理学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的新理论和方法涌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管理环境。
结语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极具实践价值的学科,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知识,提高组织的绩效和员
工的幸福感。
希望本文的内容可以帮助您在管理心理学的学习和复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2011年6月4日星期六刘丰整理1、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的几种方法:观察法:在自然情况下(即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研究对象(被试者)的言行表现,从而分析心理活动与行为与规律的一种方法。
实验法:有目的地严格操纵或者创设一定条件下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
包含自然实验室法与实验室实验法。
其优点是研究者能够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
较之观察法的优越性:研究者能够主动地引起他要研究的对象。
调查法:当所研究的心理现象不能直接观察时,可通过搜集有关资料,间接熟悉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途径、方法:谈话、问卷、测验、活动、产品分析等等。
定量法2、熟悉管理心理学的起源。
3、非正式组织:是指人们在共同劳动过程中,由共同的人性上的感情形成的联结,它对生产率有很大的影响。
4、现代管理理论:各类理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它要紧包含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联系。
决策理论学派——西蒙,决策贯穿着管理的整个过程。
系统管理学派:社会系统学派衍生而来,这一学派强调各个系统与有关部门的相互联系网络的清晰有效,对当代系统管理经济中的自动化、操纵论、管理情报系统、权变理论的进展有重要影响。
经验主义学派——杜拉克与戴尔。
强调要注意当今的企业管理现状与实际需要,主张注重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以此作为当代经济管理的基点。
权变理论学派(1970):这一学派认为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不存在什么一成不变、普遍使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与方法,这种经济理论曾产生了一定的有用价值。
5、管理现代化要紧包含:⑴管理思想的现代化;⑵管理组织的高效化;⑶管理方法的科学化;⑷管理技术的计算机化;⑸管理人员的专业化;⑹管理方式的民主化。
6、行为的种类按行为主体的不一致可分为个人行为,包含:个人的生长、发育、学习、意见等行为;团体行为,包含;团结、互助、合作、友好、谅解、默契、暗约、分歧、对抗、破坏等行为。
管理心理学期末总结
管理心理学期末总结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个体心理研究,主要是研究社会知觉、个性与管理以及有关个体激励的理论;第二层次为群体心理与团队建设;第三层次为领导心理的理论与应用;第四层次为组织心理与员工正面和负面的组织行为。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1.芒斯特伯格(1863-1916)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1912年出版《心理学和工业效率》。
2.霍桑试验:①乔治·埃尔顿·梅奥,被称为人际关系论和工业社会学的创始人。
②否定大卫·李嘉图的群氓假设。
③提出人际关系学说:劳动生产率不仅受物理的和生理的因素影响,而且也受到社会的心理的因素的影响。
3.霍桑试验结论:①人群关系论主张把工人当做“社会人”加以尊重,而不是把人视为“机器”。
②生产效率的上升或下降,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情绪,即职工的士气。
③存在非正式组织,要注意倾听和了解职工的意见,要使正式组织的经济目标同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
4.道格拉斯·麦格雷戈1960年出版《管理理论X或Y的抉择——企业的人性面》。
5.X理论:X理论是领导和控制的传统观点。
①一般人均对工作具有天生的厌恶,故只要可能,便会规避工作。
②由于人类具有不喜欢工作的本性,故对大多数人必须予以强制、控制、督导,加之以惩罚的威胁,才能促使他们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③一般人大都宁愿受人监督,性喜规避责任,志向不大,但求生活的安全。
6.Y理论:Y理论是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融合的观点。
①人在工作中消耗体力与智力,是极其自然的事,就像游戏和休息一样的自然,一般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
②促使人朝向组织的目标努力,外力的控制及惩罚并非唯一的方法。
③人对于目标的承诺,根源于达成目标后产生的一种报酬。
④只要情况适当,一般人不但能学会承担责任,且能学会争取责任。
⑤以高度的想象力、智力和创造力来解决组织上各项问题的能力,乃是大多数人均拥有的能力。
管理心理学期末整理
12.工作绩效、任务绩效、周边绩效工作绩效可以划分为:任务绩效:指人们是不是完成任务,及达到组织规定的绩效目标。
多数通过客观指标体系加以评估。
周边绩效:指人们在工作中是不是能与他人合作共事、是不是具有团队精神、是不是具有组织许诺等。
依托主管人员的主观判断。
15.鼓励:内容理论:需要层次论、ERG、双因素理论、成绩需要理论;进程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归因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大体内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大体观点:(1)五种需要是顺顺序逐级上升的,但这样的顺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转变,也有各种例外情况。
(2)一般来讲,当下一级需要取得大体知足以后,追求上一级的的需要就成了驱动行为的动力。
(3)马斯洛把五种大体需要分为高、低两级,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属于低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令人取得知足;而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如果高级的需要,它是从内部令人取得知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永远不会感到完全知足的。
(4)人的五种大体需要既不必然是成心识的,也不必然是无心识的,但总的来讲,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无心识的。
(5)马斯洛强调他的需要层次论的核心是自我实现,把优势需要上升为自我实现的人称为“理想的人”。
需要层次论对咱们的启发:第一,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进程。
第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提出在每一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要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第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对于人类需要的分类比较细致。
需要层次论的缺点和错误:第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理论基础是错误的。
马斯洛以为人的需要都是本能的活动,都是与生俱来的,否定了人的社会存在对人的成长有决定性影响。
第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带有必然的机械主义色彩,轻忽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只注意了一个人各类需要之间存在的纵向联系,轻忽了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往往存在多种需要,而这些需要又会彼此矛盾,从而致使动机的斗争。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1.《心理学和工业效率》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尽可能有最好的工人、尽可能有最好的工作、尽可能有最好的效果。
【第一章】2.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知觉的特点: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4.记忆的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5.情绪三状态:心境、激情、应激。
6.情感基本类型: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7.个性的特点:社会性、独特性、稳定性、可塑性。
【第三章】8.凯利归因理论的因素:一贯性、一致性、区别性。
【第四章】9.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概念不同、发展规律相同。
10.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掌握知识的过程伴随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可能是简答】【第五章】11.阿德佛的ERG理论内容: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
12.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权力需要、友谊需要、成就需要。
【第六章】13.态度的成分包括:认知、情感、意向。
14.凯尔曼态度形成改变三阶段:顺从阶段、同化阶段、内化阶段。
【第八章】熟悉海德平衡理论、费斯廷格认知失调理论。
15.人际关系的基本能力:感受能力、适应能力、协调处理能力。
【简答】16.产生从众行为的社会压力包括:信息压力、规范压力。
【第十章】17.公平的类型: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
18.以交往频率划分人际关系:首属关系、次属关系、无关系。
19.人际关系的形态:稳定、互补、互利、强制、障碍、冲突、封闭。
【第十一章】20.PAC结构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儿童状态。
21.回应技巧:鼓励、询问、反应、重述。
22.有效表达——KISS原则(keep it short and simple)23.群体冲突(建设性冲突、破坏性冲突)的传统解决方法:协商解决法、仲裁解决法、权力解决法。
24.听的最高层次——倾听。
【态度和领导】大概要点1.弗德勒模型领导方式——以工作为中心(低分段)、以人为中心(高分段)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员工成熟度——工作成熟度、心理成熟度——命令型、说服型、参与型、授权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心理学期末整理12.工作绩效、任务绩效、周边绩效工作绩效可以划分为:任务绩效:指人们是否完成任务,及达到组织规定的绩效目标。
多数通过客观指标体系加以评估。
周边绩效:指人们在工作中是否能与别人合作共事、是否具有团队精神、是否具有组织承诺等。
依靠主管人员的主观判断。
15.激励:内容理论:需要层次论、ERG、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过程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归因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基本内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基本观点:(1)五种需要是按次序逐级上升的,但这样的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一般来说,当下一级需要获得基本满足以后,追求上一级的的需要就成了驱动行为的动力。
(3)马斯洛把五种基本需要分为高、低两级,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属于低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使人得到满足;而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的需要,它是从内部使人得到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永远不会感到完全满足的。
(4)人的五种基本需要既不一定是有意识的,也不一定是无意识的,但总的来说,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无意识的。
(5)马斯洛强调他的需要层次论的核心是自我实现,把优势需要上升为自我实现的人称为“理想的人”。
需要层次论对我们的启发:第一,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第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提出在每一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要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第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对于人类需要的分类比较细致。
需要层次论的缺点和错误:第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理论基础是错误的。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都是本能的活动,都是与生俱来的,否定了人的社会存在对人的成长有决定性影响。
第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只注意了一个人各种需要之间存在的纵向联系,忽视了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往往存在多种需要,而这些需要又会互相矛盾,从而导致动机的斗争。
评价: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
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
因此,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
ERG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奥尔德弗Alderfer把人的需要分为三类:存在、关系和成长需要。
存在需要:指和人们基本物质生活有关的需要,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关系需要:指人们保持重要的人际关系的需要,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社交需要和一部分尊重需要。
成长需要:指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包括马斯洛理论中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
特点:第一,ERG理论并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
第二,当较高级的需要受到挫折而未能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倒退现象,而不是像马斯洛所指出的那样继续努力去追求受挫折需要的满足。
第三,EGR理论主张某种需要,尤其是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在得到了基本满足之后,其强烈的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而往往会更为强烈。
这种情况与马斯洛所说的情况正好相反。
ERG理论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比较共同点:对人类需要的归类基本内容实质相同不同点:(1)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不同,ERG理论认为以上三种需要可以同时并存,高层次需要的存在可以不必以低层次需要的满足为前提。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生存需要和关系需要都还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也可以为成长需要而努力工作。
它不强调需要层次发展的秩序性。
(2)ERG理论认为,当较高级需要受到挫折时,可能退而求其次。
如当一个人的关系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对生存需要的追求也就越多。
而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则没有这个观点。
(3)马斯洛认为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它就不会再对我们有激励作用。
相反,ERG理论认为需要的满足会加强它的激励作用。
例如,如果一项工作充满了挑战性和创造性,就会使我们的成长需要越来越强烈,从而导致我们去寻找更有挑战性的工作。
(4)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都是本能的活动,都是与生俱来的,ERG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先、后天结合的,强化后天培养因素。
双因素论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
他发现,使职工不满意的因素往往是由外界的工作环境引起的,而令职工满意的因素往往是由工作本身产生的。
赫兹伯格由此将影响人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划分为两种: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主要指的是一些与外界工作环境有关的因素,主要包括公司政策、管理制度、人际关系、地位、收入等方面的因素,如果这些条件因素较差,就会引起员工的不满,但是改进了这些因素,只能消除员工不满,不能使其变得满意,不能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赫茨伯格将这类因素称之为“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指的是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往往和工作内容、工作成果有关。
如成就、赏识、工作的吸引力等。
这类因素的改善能够激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赫茨伯格把这类因素称之为“激励因素”。
赫兹伯格指出,传统上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的看法是错的,有两个独立的满意度量表,一个是反映从不满意到没有不满意变化的量表,主要受保健因素影响,另一个是反映从没有满意到满意变化的量表,主要受激励因素影响。
赫茨伯格认为只有靠激励因素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该理论表明,管理实践中如果只重视外部环境,即使付出再多,也只能让员工感到没有什么不满意,却不能使之满意。
所以管理者要特别注意改善激励因素,为员工提供发挥个人才能的空间,增强其责任感和成就感。
还应正确区分不同人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应用: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弹性工时成就需要理论麦克利兰把人的高级需要分为三类:权利需要、合群需要和成就需要。
具有高度成就需要的人的特征:(1)采取适中程度的风险措施;(2)要求及时得到工作的反馈信息;(3)从工作的完成中得到很大的满足;(4)全神贯注于完成任务过程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归因理论期望理论认为人都是决策者,他们要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中选择最有利的行为。
下图为期望理论模型:期望Ⅰ表示个体对目标的期望概率。
期望Ⅱ(工具性)表示个体取得预期成绩后对组织奖励的期望。
效价指组织奖励是否满足个体最渴望的优势需要。
公式:激发力量=效价×期望,a.激发力量:调动积极性、激发人内在潜力的强度b.效价:指人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价值估计c.期望:指人对自己达到预期目标的概率的估计效价与期望两者既有区别,又有交互作用高效价诱发高期望,高期望诱发低效价如果一个人认为某种目标或某种结果对他有重要的价值,而且他估计通过自己的努力有很大把握达到这个目标,他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激发,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要有效地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需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第一,努力与绩效的关系。
人总是希望通过努力达到预想的结果。
如果他认为通过努力自己有能力达到目标,即主观上认为达到目标的期望概率很高,他就会充满信心。
如果他认为目标高不可攀,或者是目标太低,就会失去内部的动力。
第二,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人总是期望在达到预期的绩效后能得到适当的、合理的奖励。
如果只要求人们对组织作出贡献,而组织却没有行之有效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员工会逐渐失去为组织努力工作的热情和动力第三,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由于人与人之间在年龄、性别、资历、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反映在需要上也有明显的个别差异,因此,同一种奖励对不同人的吸引力也是不同的。
要根据人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奖励,以挖掘人的潜力,提高工作效率。
公平理论亚当斯公平理论着重研究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分配公平理论指出,员工的工作激励,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即自己的实际收入)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对报酬(即自己的收入与他人的收入的比较)的影响。
当体验到不公平时,人的行为规律?A.通过自我解释,达到自我安慰B.采取一定行为,努力改变别人的收入状况C.采取一定行为,努力改变自己的收支状况(消极怠工、减少支出、要求增加收入)D.选择另一种比较,获得主观上的公平感E.矛盾激化:发牢骚、泄怨气、制造人际矛盾、甚至放弃工作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员工的不公平感:第一,由于员工对工作和组织的投入各不相同,他们得到的报酬也应有所不同,不应毫无区别地对所有员工给予相同的报酬。
第二,应根据员工对工作和组织的投入(努力和绩效)分配报酬。
第三,由于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是他们关于公平或不公平的知觉,是对公平与否的主观认识,因此管理者应经常观察和评估员工关于劳动报酬比例的知觉,采取措施纠正员工不正确的知觉。
第四,管理者应注意,一些员工过去的工作绩效一直在中上水平,但近期却降低到中等水平以下,这种现象可能是他们产生不公平感的结果。
16.沟通、沟通的种类、沟通过程、沟通方式、沟通网络结构类型沟通:信息的交流。
管理中的沟通指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即人际沟通沟通过程模型:沟通的种类:1、从组织系统来看(1)正式沟通:组织内部、各个层次之间正式的沟通(2)非正式沟通:非正式群体内部的信息沟通2、按信息流通方向来看(1)上行沟通:下级把愿望、意见反映到上级(2)下行沟通:上级把愿望、命令传递给下级(3)平行沟通:平行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3、按信息流程分(1)单向沟通:发信者和接收者角色相当明确(2)双向沟通:两者之间地位变换(干扰多、速度慢)4、按沟通形式分(1)口头沟通:用口头语言表达(2)书面沟通:用书面语言进行信息传递沟通网络结构类型莱维特设计沟通网效率实验:用几块隔板把被试隔开,隔板上有若干小洞。
规定被试不能讲话,只能通过传递纸条来交流信息。
隔板上的小洞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改变数量和布局。
通过实验,提出了五种不同的沟通网:链式、轮式、圆周式、全通道式、Y式。
➢链式沟通网络传递信息速度最快➢圆周式沟通网能提高群体成员的士气,即大家都感到满意➢轮式和链式解决简单问题时效率最高➢圆周式和全通道式解决复杂问题时最为有效➢Y式兼轮式和链式优缺点,工作速度快,成员满意感低17.心理能力、认知能力、技能动作·18.团队效能感19.团队绩效评级指标、团队关键因素20.冲突类型个人内心冲突的不同类型1)接近-接近型的冲突指一个人同时要达到两个相反的目标,由于两个目标是背道而驰的,不可能同时达到,在这种情况下会引起内心的冲突。
2)回避-回避型的冲突当一个人面临两个要同时回避的目标时,会产生回避-回避型的冲突。
3)接近-回避型的冲突当一个人一方面要接近一个目标,而同时又想回避这一目标时,会产生接近-回避型的冲突。
4)双重接近-回避型冲突两种接近-回避型的冲突有时会混合成一种复杂的模式,这种模式被称为双重接近-回避型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