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利什曼原虫致病与诊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4班
致病机制
前鞭毛体进 入巨噬C 无鞭毛体的 致病机制
致病
内脏利什曼病
临床表现
淋巴结型黑热 病 皮肤型黑热病
前鞭毛体进入巨噬C机制
粘附于巨噬细胞 ---随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动而进入
粘附方式:1 2前鞭毛体吸附的抗体和补体 与巨噬细胞表面的Fc或C3b受体结合途径
GP63多肽链上的Arg-Gly-Asp与巨噬细胞上C3b结合 体表还有一种多糖类排泄因子EF参与结合巨噬细胞
无鞭毛体的致病机制
在巨噬细胞内增殖,致巨噬细胞大量破坏和增 生,其中以肝 脾 骨髓 淋巴结等富含单核巨噬 细胞的器官组织受累较重。
1.细胞增生是脾、肝、淋巴结肿大的基本原因。 2. 浆细胞增生导致患者血浆内清蛋白量减少球蛋白量 增加,出现清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 3. 脾功能亢进造成全血细胞破坏是贫血、出血的主要 原因,免疫溶血也参与贫血的形成。 4. 肾小球淀粉样变性以及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是蛋白尿、 血尿的原因。
免疫学检查
(1)抗体检测:IF、IHA、ELISA等
(2)循环抗原检测:单克隆抗体-抗原 斑点试验(McAb-AST)
分子生物学学检查
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均高的特点,还可确定虫种。
(1)PCR
扩增特异性kDNA片段
(2)快速试纸法
Leabharlann Baidu 临床表现
杜氏利什曼原虫侵入人体后,一般都 是引起以内脏为主的全身感染,但由于机 体的免疫反应不同,也可只局限于皮肤或 淋巴结内。如局限或偏重于皮肤内,则引 起皮肤型黑热病;如原虫感染局限于淋巴 结内,则引起淋巴结型黑热病。
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
杜氏利什曼原虫在巨噬细胞内大量繁殖,致使巨噬 细胞破坏和增生,同时浆细胞也大量增生。其中破 坏最为严重的是脾、肝、骨髓和淋巴结。潜伏期通 常为3~5个月或更长。其临床症状为发烧、贫血、消 瘦、脾肿大、淋巴结肿大、齿龈出血等。 晚期面颊可出现色素沉着 血相检查时,可见红细胞、血细胞、血小板减少; 血中球蛋白大量增加,白蛋白减少,出现白蛋白球 蛋白比例倒置现象。 黑热病多见于少年儿童,愈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淋巴结型黑热病
淋巴结型黑热病 较少见,婴幼儿发病为主。 多无黑热病病史,亦可与黑热病同时发生。 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尤以腹股沟部多 见,花生米大小,亦可融合成大块状,较 浅可移动,局部无红肿热痛。全身情况良 好。肝脾多不肿或轻度肿大。
皮肤型黑热病
1.皮损好发于头面部,也可侵犯躯干、四肢及舌 唇粘膜。 2.损害初为浸润性红斑,以后变为黄红色斑块, 其上伴有密集的米粒至黄豆大的结节,呈红色或 棕色,半球形,表面光滑,柔软,常互相融合。 3.另一种常见的损害为花斑癣样浅色斑,可融合 成片,边界清楚。
病原学检查
(1)穿刺检查:
①涂片法:骨髓穿刺,最为常用,检出率80%~90%;淋 巴结穿刺应选取表浅、肿大者,检出率约为46%。 ②培养法:将穿刺物接种于NNN培养基,置22~25℃培养 1周,有活动的前鞭毛体长出为阳性。
③动物接种法:将穿刺物接种于易感动物(如地鼠、 BALB/c小鼠等),1~2个月后取肝、脾作印片涂片,瑞 特染液染色镜检。 (2)皮肤活组织检查或淋巴结活检
致病机制
前鞭毛体进 入巨噬C 无鞭毛体的 致病机制
致病
内脏利什曼病
临床表现
淋巴结型黑热 病 皮肤型黑热病
前鞭毛体进入巨噬C机制
粘附于巨噬细胞 ---随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动而进入
粘附方式:1 2前鞭毛体吸附的抗体和补体 与巨噬细胞表面的Fc或C3b受体结合途径
GP63多肽链上的Arg-Gly-Asp与巨噬细胞上C3b结合 体表还有一种多糖类排泄因子EF参与结合巨噬细胞
无鞭毛体的致病机制
在巨噬细胞内增殖,致巨噬细胞大量破坏和增 生,其中以肝 脾 骨髓 淋巴结等富含单核巨噬 细胞的器官组织受累较重。
1.细胞增生是脾、肝、淋巴结肿大的基本原因。 2. 浆细胞增生导致患者血浆内清蛋白量减少球蛋白量 增加,出现清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 3. 脾功能亢进造成全血细胞破坏是贫血、出血的主要 原因,免疫溶血也参与贫血的形成。 4. 肾小球淀粉样变性以及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是蛋白尿、 血尿的原因。
免疫学检查
(1)抗体检测:IF、IHA、ELISA等
(2)循环抗原检测:单克隆抗体-抗原 斑点试验(McAb-AST)
分子生物学学检查
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均高的特点,还可确定虫种。
(1)PCR
扩增特异性kDNA片段
(2)快速试纸法
Leabharlann Baidu 临床表现
杜氏利什曼原虫侵入人体后,一般都 是引起以内脏为主的全身感染,但由于机 体的免疫反应不同,也可只局限于皮肤或 淋巴结内。如局限或偏重于皮肤内,则引 起皮肤型黑热病;如原虫感染局限于淋巴 结内,则引起淋巴结型黑热病。
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
杜氏利什曼原虫在巨噬细胞内大量繁殖,致使巨噬 细胞破坏和增生,同时浆细胞也大量增生。其中破 坏最为严重的是脾、肝、骨髓和淋巴结。潜伏期通 常为3~5个月或更长。其临床症状为发烧、贫血、消 瘦、脾肿大、淋巴结肿大、齿龈出血等。 晚期面颊可出现色素沉着 血相检查时,可见红细胞、血细胞、血小板减少; 血中球蛋白大量增加,白蛋白减少,出现白蛋白球 蛋白比例倒置现象。 黑热病多见于少年儿童,愈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淋巴结型黑热病
淋巴结型黑热病 较少见,婴幼儿发病为主。 多无黑热病病史,亦可与黑热病同时发生。 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尤以腹股沟部多 见,花生米大小,亦可融合成大块状,较 浅可移动,局部无红肿热痛。全身情况良 好。肝脾多不肿或轻度肿大。
皮肤型黑热病
1.皮损好发于头面部,也可侵犯躯干、四肢及舌 唇粘膜。 2.损害初为浸润性红斑,以后变为黄红色斑块, 其上伴有密集的米粒至黄豆大的结节,呈红色或 棕色,半球形,表面光滑,柔软,常互相融合。 3.另一种常见的损害为花斑癣样浅色斑,可融合 成片,边界清楚。
病原学检查
(1)穿刺检查:
①涂片法:骨髓穿刺,最为常用,检出率80%~90%;淋 巴结穿刺应选取表浅、肿大者,检出率约为46%。 ②培养法:将穿刺物接种于NNN培养基,置22~25℃培养 1周,有活动的前鞭毛体长出为阳性。
③动物接种法:将穿刺物接种于易感动物(如地鼠、 BALB/c小鼠等),1~2个月后取肝、脾作印片涂片,瑞 特染液染色镜检。 (2)皮肤活组织检查或淋巴结活检